•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国际 > 正文

    红砖厂【红专厂冷库等工业遗产入选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单】

    时间:2019-01-24 12:09:02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广东罐头厂冷库入选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单。

     馨园现已活化为精品民宿和岭南建筑博物馆。

     随着上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单,持续四年的历史建筑普查已经全部完成,由817处历史建筑组成的历史建筑名录也基本稳定,后续它们将进行动态调整并进行逐一建档保护和利用试点。

     根据保护利用工作需要动态调整保护名录

     在去年11月底公示了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之后,经过了近两个月公示、专家认证和会议审议之后,上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最终名单,入选推荐名单的96处历史建筑悉数入选。

     本批次历史建筑公布后,标志着广州市已全部完成文化遗产普查的历史建筑线索认定,全市历史建筑名录已基本稳定,总数达817处。

     2008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历史建筑法定地位以后,广州市委市政府随之组织开展了历史建筑普查、推荐申报等保护工作。2014年12月广州市公布了第一批历史建筑398处、第二批历史建筑80处;2016年6月公布了第三批历史建筑88处。2016年起,全市对各区在广州市文化遗产普查中推荐上报的历史建筑线索进行复核,分为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共三批次进行推荐申报。第四批、第五批已于2018年2月公布,其中第四批共52处,第五批共103处。第六批历史建筑共96处。

     在基本完成全市历史建筑认定之后,后续将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保护利用规划、逐一为历史建筑建档,并根据保护利用工作需要动态调整保护名录,由市住建局完善历史建筑安全及修缮监管等制度建设,由各区人民政府完成挂牌工作及落实巡查、监管等日常管理工作。

     业主对历史建筑改造可申请政府资金

     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单具有遗产类型丰富、公共性较强、文化交融的三大特色,建筑广泛分布于越秀区、海珠区的历史城区内,以及天河区、黄埔区、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和南沙区的传统村落中。

     历史建筑类型以村落遗产为主,类型涵盖祠堂、家塾、炮楼、近现代住宅、传统民居等,其中的祠堂、家塾、凉亭、门楼等公共性较强的传统建筑,是村落传统生活的集中体现,承载了村民的集体记忆。其中,如位于花都区炭步镇水口村大围燕翼三巷的礼耕家塾,是花都区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学堂建筑;花都区的杨氏更楼、从化区的钟楼村炮楼等则是保存较好的防御建筑,见证了广州周边村落防御外敌的历史。

     第六批历史建筑中近现代住宅的代表作品包括越秀区东山街道瓦窑后横街1号的馨园。该建筑曾作为民国时期广州第一任警察署署长的官邸,是中西结合风格的独立式住宅,现已活化为精品民宿和岭南建筑博物馆;此外,广东罐头厂内(红专厂)的冷库、包装仓库、站台等工业遗产也纳入了名单,广东罐头厂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及当时亚洲兴建最大的罐头厂,也是天河区内少见的大型工业仓储见证。

     入选第六批历史建筑名单之后,上述建筑的业主、租户或者管理责任人就不得擅自对其进行改造和施工。施工前必须将工程方案上报给区政府管理部门,由政府指派相应的技术团队对工程方案进行把控,作为回报,政府也可以从历史建筑保护经费中划拨一定经费对改造进行补助。

     广州历史建筑如何活化利用?

     新选取25个项目进行试点

     在全市历史建筑家底基本摸清之后,下一步就到了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环节。虽然广州过去已经有部分产权清晰、实施难度较低的项目成功完成了利用改造,但与庞大的家底相比,这种利用仍只是零星而为,如何让众多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依然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去年开始,借着成为住建部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的机会,广州从全市旧城改造项目中筛选了25个项目进行历史建筑利用改造试点,希望借此探索出一条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更新之路。

     产权清晰的历史建筑已有成熟保护改造模式

     国内历史建筑保护,产权不清一直是头号难题,广州也不例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广州目前认定的817处历史建筑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复杂产权,有些因为年代久远资料遗失无法确认产权,有些则属于公私合有产权,有些则是大量私人共有产权。这些复杂的产权导致无法形成明确的利益主体,进而使得历史建筑基本处于无人负责、无人维护的状态,想要改造也面临一系列法律问题。有些虽然产权归政府所有,但由于历史上一直提供给私人租户居住,形成了产权归公、使用权归私的矛盾,政府也难以对这些历史建筑行使充分的处置权,无法对其进行改造利用。还有些产权归私人,但业主经济能力有限,无力对其进行维修保护,只能寄望通过政府拆迁或收购的方式变现获得利益,而政府旧城改造资金不足也难以负担成本。

     在上述困境下,广州历史建筑保护目前只能在小范围开展。资料显示,2013年起至今广州市已成功开展保护利用改造的历史建筑为86处,均为产权清晰的私人项目。

     针对产权较为清晰的历史建筑,经过多年探索,广州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形成了一批改造利用试点。例如,农林上路14号,在政府部门的历史建筑修缮咨询服务团队的帮助下,由业主对该建筑进行合理修缮,成为集办公、展览、媒体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空间。

     入选本次第六批历史建筑的馨园也是如此。在私人业主引入民间资本后对其进行改造利用,通过对建筑核心价值要素进行妥善保护,重新布局现代化水电设施,融入现代岭南风味元素,成为一个集特色民宿、文化艺术、会议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会所。

     此外,成片保护利用的恩宁路永庆坊也是在产权归政府的前提下,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改造模式,政府出让所持物业一定年限的经营权,吸引社会企业投资运营。改造后建筑的租金提升了两倍左右,吸引大量文化创意等机构入驻,成为广州历史城区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25处历史建筑改造利用试点将为全市提供经验

     南都记者注意到,本次试点也在政策层面提出一些新措施,包括开发地块内的历史建筑作为公共设施使用的,可不计入规划设计条件的容积率;支持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在室内合理增加建筑面积。

     尤其是针对产权不清的老大难问题,试点提出理顺房地产征拆过程中历史建筑产权归属关系;探索采用收购、产权置换的方式,对非国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探索安排宅基地指标用于农村非国有历史建筑的置换。

     尽管有上述新政策支持,但考虑到试点项目的可操作性,目前列入试点的25个历史建筑项目均为产权相对清晰的项目,有较为明确的产权主体。具体包括双溪别墅、三元里大街二十巷9号民居、美术公司画棚、文凤陆公祠、沙湾镇浓荫厅、中交四航局、邓村石屋围龙屋、增江街糖纸厂等各个建筑种类。

     除了产权问题,本次试点还从施工工艺和资金支持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针对过去历史建筑改造中传统工艺缺失导致改造“失真”的问题,市住建局也加强了技术支持。去年6月下旬,市住建局正式发布《广州市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图则》,从已公布的历史建筑名录中提取30多种价值要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价值要素常见的破坏类型提出具体的修缮措施,通过图则指导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管理单位规范管理修缮历史建筑,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市住建局还通过制定历史建筑修缮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历史建筑修缮工程造价标准,推荐了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经验的“工匠团队”、“工匠个人”及优秀企业供市场选择。

     针对历史建筑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去年市政府从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有专项资金中划拨了一部分用于25个项目的改造和保护,各区政府也多方筹措,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企业资金。例如荔湾区恩宁路片区活化提升由万科参与、海珠区修造厂旧址活化由中交四航局参与。对部分产权不清晰的历史建筑,则选定区镇政府作为实施主体依程序进行保护和改造。

     南都记者获悉,目前上述25个试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就会形成一批示范成果,为全市后续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经验。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