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国际 > 正文

    _体育,这该死的魅力!

    时间:2019-06-21 04:04:13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篮球题材的电影似乎很难成为电影院的宠儿,但《绝杀慕尼黑》是个例外。这部以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金牌得主苏联队为原型的电影,如今在我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不仅因为它讲述的是国际篮坛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比赛——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更因为我国国家体育总局的一纸红头文件。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薛思佳

    创造奇迹,成就梦想 体育总局组织观影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苏联男篮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国男篮,终结了对手36年比赛全胜以及奥运会赛场上63连胜的纪录,名噪一时,而电影《绝杀慕尼黑》的剧本正是由此事件改编而成。影片中呈现的苏联球员对篮球的热爱以及球队在绝境面前不低头的态势,让不少观影人都为之震撼和动容,甚至惊动了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红头文件《关于组织收看俄罗斯体育励志影片 绝杀慕尼黑 并开展学习研讨活动的通知》,“电影体现出来的团队合作、奋力拼搏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对我们当前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三大任务’,决战决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这部影片在国内尚未上映之前,就受到了体育圈内的一致追捧和好评,其中就包括了先睹为快的中国男篮红队主教练李楠。而在前不久进行的中国篮协教练员暑期高峰论坛上,国内最好的教练员们在观影之后,也都为影片送上了掌声,口碑极佳。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文件中指出,希望全体教练员、运动员开展学习研讨活动,深入思考如何通过科学训练、精心组织、顽强拼搏,战胜“不可能战胜的对手”,创造奇迹、成就梦想。

    最后3秒三次改判 国际篮坛第一悬案

    在位于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内,静静地摆放着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项目的12枚银牌,他们的主人——美国男篮在过去的37年里从未承认过那场比赛的结果,即使有些队员已经离世,他们都在自己的遗嘱中警告自己的家人不能代替自己去领取这块“不应属于自己”的奖牌,“美国队很不服气,但那并不对。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人出自他们本性的骄傲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而难以接受失败。他们什么都不想输,尤其是篮球。”前苏联男篮队员叶杰什科在ESPN制作的纪录片《百年体育》中说道,正是他终场前一次跨越全场的传球,帮助队友亚历山大·别洛夫完成了对美国男篮的绝杀,但倘若没有之前的三次令人感到震惊的改判,这一切都不复存在。

    将时钟拨回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一边是由老帅伊巴带领的美国男篮,在这支学生军中有全美最佳高中生麦克米伦坐镇,而另一边则是蛰伏许久的苏联男篮,在弗拉基米尔·康德拉辛的率领下,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在了决赛的舞台上。

    在康德拉辛麾下,苏联男篮一改往日的防守反击风格,更强调攻击性,这让美国男篮在开场就疲于招架。在“俄罗斯杰里·韦斯特”谢尔盖·别洛夫的带领下,苏联男篮在半场取得了5分的领先优势,但天赋更为出色的美国男篮在下半场迅速做出了调整,逐步蚕食对手的领先优势,并且凭借着道格·科林斯的抢断和罚篮,在终场结束前3秒,将比分反超为49比48,谁都未曾料想这最后的3秒竟然成为了国际篮坛历史上第一悬案。

    当谢尔盖·别洛夫将球运到中场时,苏联队的助教谢尔盖·巴什金冒着被吹技术犯规的风险冲进场内要求来自巴西的裁判里盖托暂停比赛,他声称苏联队此前申请的一个暂停没有生效,需要执行这个暂停后再发球,此时场上的时间仅剩下一秒。此时,FIBA的创始人之一威廉·琼斯的判罚彻底改变了这一比赛的进程,他不仅给了前苏联男篮一个暂停的机会,更将比赛时间调回了3秒,让比赛悬念重生。

    苏联男篮重新获得了一次发球机会,在麦克米伦长臂的遮盖下,叶杰什科把球传给了不远的保劳斯卡斯,后者送出了一个横跨全场的长传,但最终砸在了篮板上,正当美国男篮开始庆祝之时,苏联男篮又提出了重赛。他们认为比赛时间没有回到三秒,在一番争论之后,苏联男篮争取到了第三次发球的机会,并且用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方式打进了最后一球。尽管美国男篮在赛后提出了申诉,但在当晚FIBA内部投票中,苏联男篮以3比2获胜,而美国男篮也以拒绝出席颁奖仪式的方式进行了抗议。“美国人必须学会接受失败”,改变比赛走向的威廉·琼斯在当时说道,而美国篮协的创始人之一埃德·史蒂茨后来回忆道,琼斯曾经在私下表示了歉意,他承认自己不能以FIBA方面的身份去干涉国际奥委会组织的奥运会比赛,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苏联男篮夺冠的结局。

    屡创造票房纪录,当事人家属却不满

    创造俄罗斯电影新票房纪录的《绝杀慕尼黑》收获了一众好评,但却未能收拢当事人家属的芳心。作为电影中主教练加兰任原型康德拉辛的遗孀——叶夫根尼娅表示制片方在电影中的“添油加醋”让在世的家人感到有些被冒犯。

    作为贯穿全片的主角,加兰任为了让身患腿疾的儿子乔治获得出国就医的机会而努力攒钱、疏通关系的情节,是篮球场之外最让人动容的感情线,但据叶夫根尼娅透露虽然给乔治做了许多医疗干预,但当时的结论是手术根本无法让儿子直立站起,所以影片中的部分桥段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至于影片最后一幕,乔治努力从轮椅上站起够到最上层架子上的奖杯,应该也是电影的虚构。并不讨喜的改编,让叶夫根尼娅坚决反对影片中使用康德拉辛的本名,这才有了电影中加兰任的存在。

    作为加兰任一家亲情之外最重要的情感线,身患重病、时日无多的亚历山大·别洛夫与女篮队员亚历珊德拉·奥琴尼科娃之间的生死绝恋触动了不少观影人内心柔软的那一面,但现实生活中英年早逝的别洛夫并非是在美国拉练期间查出异样,而是在苏联国内查出,时间也比1972年晚得多,这也让当事人之一奥夫琴尼科娃本人认为对于别洛夫的描绘有些偏差,并且一点都不喜欢影片中别洛夫病恹恹的样子,连她只听过别洛夫故事的女儿也质疑说:“妈妈,别洛夫不可能是那模样的吧?”

    据奥夫琴尼科娃透露,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他和别洛夫尚未相识,所以绝杀后相拥而吻的感人镜头是艺术的虚构。除此之外,与史实出入最大的一点是,女子篮球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是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而电影中让没有比赛安排的女篮前来观赛,显然也是制片方的艺术创作之一。

    和叶夫根尼娅一样,奥夫琴尼科娃也极力反对《绝杀慕尼黑》中使用“别洛夫”这个名字,但最终未能如愿。片中最让其感到不满的一幕,是别洛夫在美国闲逛时,跟黑人街球选手斗牛的场景,这与她印象中极为自律的别洛夫大相径庭,“我觉得片中看不到任何关于篮球的精髓,却只有三种割裂开的东西——胳膊、腿、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