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探索 > 正文

    钩沉历史_钩沉|历史在这转了个弯——从解放思想到浦东大开发

    时间:2019-08-24 00:02:45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1984年5月,市政协委员考察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 (资料照片)

    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

    1977年12月24日,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召开,此举标志着市政协停顿11年之久履职活动全面恢复。一年之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石破天惊。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全党工作重心转移,上海该怎样挣脱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和城市功能再造?市政协刚刚恢复履行职能,就直接面对这一时代之问。

    组织学习讨论 不断解放思想

    历史责任不容逃避,必须解放思想,重新焕发政协活力。

    1878年3月18日,市政协五届二次常委会议举行,时任市政协主席彭冲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解除“心有余悸”的问题。两个月之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市政协立即参与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组织委员开展深入学习研讨。1978年11月9日,市政协举行“真理标准问题”报告会,市哲学学会负责人周抗作报告。12月12日,市政协再次举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型座谈会。会场气氛活跃,与会各界人士以亲身经历畅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充满春天来临的期盼和喜悦。“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奏响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序曲,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如是说。

    1979年8月29日,市政协举行大型报告会,动员各界人士进一步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否定“两个凡是”、深入反思“文革”和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9月15日,市政协举行了大型思想交流座谈会,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作《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回顾30年来的社会实践》的中心发言。

    “过去不敢想的敢想了,不敢说的敢说了,想不到的也开始思考了。”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章义和说,通过学习,大家打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

    推动政策落实 促进改革开放

    上海是民主党派和工商业知名人士聚集地,也是十年动乱的重灾区。推动落实政策、抚平“文革”创伤,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1983年7月30日,市政协六届三次主席会议明确提出:当前市政协最大的政治协商就是推动落实政策,最大的民主监督就是督促检查落实政策。

    第六届市政协秘书长范征夫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文革”期间,全市被立案审查的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原工商业者、台胞台属、宗教、民族和归侨侨眷等知名人士有7603人。大批知名人士在经济上也蒙受了严重损失。

    1983年7月29日,市政协专门成立了落实政策检查组,常设五个小组,分别负责推动落实工商联和民建及代表性人士、宗教团体及宗教人士、“三侨”被占私房问题,督促归还被查抄的文物、图书、工艺品等。

    《上海政协报》(《联合时报》前身)1984年7月1日创刊首期,即在头版刊发消息《清退查抄文物图书要加快步伐,本市还有三百万册图书待归还》 (本报资料库)

    市政协有过五次声势浩大的视察检查。第一次大检查,是1980年11月12日到15日。市政协利用一年一度委员视察的机会,组织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及市政协委员267人,分成两路,检查工艺品、文物图书和私房落实政策情况。市政协将这次视察意见向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汇报、并提出许多建议,得到市委、市府重视。

    在检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事例。1983年7月,第二次落实政策大检查期间,市政协副主席宋日昌、赵超构带队检查外贸局所属的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公司负责人振振有词:“我们是正常的商业活动,买进卖出,理所当然。我不管他是造反派也好,是其他单位也好,他把东西卖给我,我付给他钱,再卖出,这是正常的商业活动!”宋日昌拍案而起,“停止出售!”市委书记陈国栋得知此事说:“千理由,万理由,都得服从中央规定的方针政策,否则就是没有理由。”市委当场决定停止出售。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抄家书画工艺品被封存,定期让失主认领。

    “通过落实政策,促进了改革开放,使党的统一战线得到扩大和巩固。民主党派人士热情高涨,工作认真,开会发言非常踊跃。”范征夫回忆说。

    积极协商议政 凝聚发展动能

    20世纪80年代,按照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上海克服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困难,勇敢担当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角色;20世纪90年代,按照中央战略部署,上海站上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升级。从十年浩劫中走来的政协委员,承担起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使命责任,积极为上海改革开放贡献智慧、为城市未来凝聚发展动能。

    最能彰显委员智慧、体现政协活力的,是在市政协这个协商平台上率先发出“浦东开发”的时代强音。

    1978年11月14日和30日,市政协调查研究工作委员会先后多次召开上海城市建设专题座谈会,40多位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共商研讨上海近期和长期的城市建设规划。会上,市政协委员、吴泾厂副总工程师孙增在和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陈植(1902—2002)率先提出上海必须开发浦东。

    一石激起千层浪,“浦东开发”从此成为社会议论热点。1981年,上海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陆子芬、俞颖生等10多名委员,分别提出了《积极准备开发和建立浦东新区,使之成为国际城市楷模》《引进外资建设浦东发展上海经济》《筹设开发浦东的建设和规划机构》等提案。在1981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针对当时上海市区人挤、房挤、车挤的情况,市政协常委、市城建局总工程师徐以枋建议:“要考虑疏散旧市区。疏散到哪里去?浦东是一块很好的可以开发的地方。”

    199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开放正式启动,市政协委员有关开发浦东的意见建议,与后来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规划、做法大多吻合。九届市政协常委、市政府浦东开发办原副主任的李佳能说:“浦东开发开放经过十年酝酿,来之不易。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各界人士建言献策,为浦东开发开放打下了扎实基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