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图片 > 正文

    59岁患癌离世,练太极的“养生专家”被指短命背后的公众误区|父亲患癌即将离世

    时间:2019-07-04 16:06:23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如果不是因为梅墨生的生命在59岁这年因癌戛然而止,他或许永远不会以“养生专家”的名义遭受世人拷问。

    6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梅墨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而这位文化名人的生平报道却在网络上一度偏离主线。“太极养生也活不过60岁,看来又是一个‘砖家’!”类似讽刺言语在网上频现。

    记者探寻梅墨生身边人之后发现,除了人云亦云的网络暴力,这次事件的起因也是大众对于太极拳及其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误读。

    “养生专家”?

    梅墨生离世后,悼念其在绘画领域造诣的发声并不少。这是梅墨生的“主业”——书画家、美术评论家。相关的社会职务在他的个人简历中总是被放在突出位置,而太极拳则是他青年时代心生兴趣后拜太极拳家李经梧为师后的“副业”。

    为梅墨生负责太极拳图书编辑的柯琳芳去过他的工作室,在她印象里,梅墨生雅致的套房内颇有文人气息,大部分装修元素是关于绘画而不是太极的。梅墨生家中还有一个专门存放他收藏书画和他作品的地下室。

    常学刚曾经担任多年《武魂》杂志的副主编。在十多年前他便通过朋友引荐认识了梅墨生,后来梅墨生时常主动找常学刚,希望刊登自己在太极拳领域的学术文章。

    2010年前后是武术类专业期刊发展势头正旺时,常学刚所在的编辑部从来不需要对外约稿,作者就会把源源不断的稿件送来,当时小有名气的梅墨生也是其中一位长期作者。

    “从待人接物来说,他的确是一位非常客气礼貌的人。当时他送来的关于太极拳研究的文章很学术,有许多内容是在说他和老师李经梧的师门传承。”常学刚回忆。

    在他所接触的众多太极拳界的人中,常学刚从未觉得梅墨生是一位太极大家。“只不过他既是画家,又会打太极,这种跨界还是吸引人的。”他解释。

    或许在不少人眼里,梅墨生的身体状况更像是“养生专家”的反面。常学刚第一次见到时年五十出头的梅墨生,只觉得他“胡子头发发白,脸色有些发黑,比我一个60多岁的人看上去还要显老”。

    在梅墨生的另一套太极丛书《中道煌煌》的责编苑博洋眼中,梅墨生也并非养生专家。“他常会邀请来他工作室的人用便餐,大多数时候他不介意去外面的餐厅吃饭,点菜时也随意,没发现有什么忌口。”

    柯琳芳不太能回忆起梅墨生身体力行养生的细节,“唯一有记忆的就是梅老师家里茶几上总是摆着枸杞、红枣、金银花等用来泡茶的食品”。

    “如果他不是59岁而是79岁离开人世,就不会引来这么多非议了。”常学刚感慨。

    太极拳界

    梅墨生为何会因癌症离世?熟悉他的人和业内人士似乎都指向了较为统一的猜测:这很有可能和他先天体质有关,也和他平时高频率的社交活动有关。简言之,“很有可能是累的”。

    柯琳芳因为图书出版的事曾常去他家,她发现梅墨生会客时间严苛,“他几乎半个小时就会见一波新的人,如果比规定时间早去或者晚去哪怕10分钟,他都在和别人谈事”。

    网上流传着梅墨生在5月初最后一次讲座的视频。这次讲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弟子大卫在北京开办太极拳培训班增加人气。视频中,梅墨生身着羽绒背心和长袖衣服,语气迟缓低沉,身形精瘦憔悴。他在讲座开头就提到:“人吃五谷杂粮,难免要生病,这场半年前的病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可能是老天要让我调整一下吧,休息休息,以前真的是太累了……”

    在那次讲座上,也有因为患有重疾而去练习太极拳的练习者,起身发言时含泪讲述经历。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难以说清专注书画的梅墨生活跃于太极拳界的最真实动力何在。近年,梅墨生常常参与太极拳讲学,属于不少太极拳门派年度交流活动中“增加活动含金量的嘉宾”。同时,他也喜欢邀请武术界的风云人物联合出席自己牵头的太极拳文化交流活动。

    2007年还在当代中国出版社担任编辑的柯琳芳接到梅墨生打来的电话,他说自己是被出版社出的一套非常火的太极拳丛书吸引来的,希望以老师李经梧的太极文化传承为主题出版一套丛书。这套书涵盖了不少当时的太极名家以及李经梧弟子对李经梧的回忆,而梅墨生的身份与其说是作者,不如说是总策划,是他约来众多业内人士并且挑选出了诸多稿件。书出版后反响不错,再版多次,算是太极拳类书籍中的畅销书。此后,梅墨生又和柯琳芳合作出版了系列丛书。

    在柯琳芳的记忆里,在写书方面梅墨生严谨、勤奋,比如他会在自己为第一作者的章节前先写上师兄的名字,只因为“辈分和礼数”;再比如在准备出版太极拳械集时,有些注解不很明确,梅墨生有了重新写注解的想法,但担心能力有限,直到两年后有底气了才着手写注。

    一系列书出版后,柯琳芳印象最深刻的是梅墨生本质上将太极拳归为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大众体育锻炼项目,至于太极拳对于身体机能的明确好处,在书中更是鲜有提及。

    实际上,在受访的众多人看来,梅墨生在太极拳界尚属晚辈。

    在梅墨生担任副会长的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刘伟说:“我们协会的副会长有很多位,因为要考虑到各个太极专家在协会中的位置。梅墨生不算是太极拳打得最好的,但是比较擅长社交,在协会也是负责宣传工作。”

    认知误区

    “学习太极拳的功用究竟是什么?老百姓能用练习太极来延年益寿吗?”在常学刚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

    10多年前,常学刚还在武术杂志担任副主编时,不时就能收到好几麻袋的读者来信。当时的读者或许是受到武侠小说的影响,非常愿意探讨太极拳的由来和文化。也有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打太极拳是否可以延年益寿。只是常学刚也发现,这些太极拳爱好者对这一门文化的热度大多不持久,过了两三年,来信的读者就换一批。

    在北京武术运动协会陈氏太极拳研究会的秘书长张禹飞看来,这几年刚入门的练习者的确有把太极拳和养生保健混为一谈的误区。他在做历代太极拳名师的史料研究中发现,练习太极拳和长寿并无直接关联——“这些拳师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不超过60岁就离世了。”

    与养生保健相对应,大众的太极拳打法中多了一些原来不被重视的动作。比如,在陈氏门派中,50多年前张禹飞拜师学武时并无长时间的“站桩”动作练习,现在却成了练习这一门派太极拳的基本功,而该动作被解释为“让身体中的自有机能恢复”。

    目前张禹飞收徒100多人。拜师学艺的门槛并不高,只要真心向学,他都愿意接收。有人家庭经济困难,他只按照礼节在拜师时收100元红包,之后都是免费教学。

    唯独在招收想要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治病的患者时,他相对谨慎。“其实太极拳更应该是在人体身体状态尚佳时做的一种身心融合的修炼。”

    因此他总会在收徒前告知:“太极拳如果练习方法正确,对不少慢性病和老年病有辅助疗效,但是因人而异,而且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尽管弟子众多,张禹飞仍旧难觅合适的太极拳传承人。他发现“借力太极拳做自己事情”的人太多了,有人学了几年尚未出师就开武馆招学生。最后,他决定让一位跟随自己学习多年的加拿大小伙子传承拳法。

    在自小练拳的张禹飞眼中,练习太极拳,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更加内省的世界观,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是,他很难要求弟子们在当下都保持不浮躁的平常心。

    梅墨生离世后,张禹飞的愿望变得更加朴素:规律作息,坚持练习太极拳,把太极拳文化在有生之年全盘托付给自己信赖的传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