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搞笑 > 正文

    影子银行地监管

    时间:2020-10-26 07:32:16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而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意义重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系统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影子银行的关注,探究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成为规金融系统的重要举措。健康运行的影子银行系统有助于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降低和控制各类风险。

    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和运行机制入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经济运行的宏微观作用,着重探讨了影子银行的风险情况及监管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于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监管

    Abstract

    Finance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economy, and ban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inancial system. So it’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banks. 2008 financial crisis has exposed the many problems the financial system, but also raised the specter of shadow banking concern,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regulating financial.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helps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reduce and control the various risk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operation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Then we analyzes the shadow banking on the role of macro and micro economic operation. We focused on the shadow banking risks and regulatory status quo, in this based on the propos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posal for the shadow banking supervision.

    Key words:Shadow bank, Risks, Supervision

    目 录

    TOC \o "1-2" \h \z \u 摘 要 I

    Abstract I

    目 录 II

    一、影子银行理论概述 1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 1

    (二)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2

    (三)影子银行的作用 2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 3

    (一)投资银行不合理的金融产品设计与公司治理结构 4

    (二)借短贷长、高杠杆的经营模式 4

    (三)贷款机构的“逆向选择”与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5

    (四)经营活动不透明,监管制度缺失 5

    (五)评级机构的虚假评级 6

    (六)不同市场间、全球间金融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易发生传递 6

    三、影子银行监管现状 6

    (一)危机前金融管制的放松 6

    (二)危机后各国加强金融监管 7

    四、影子银行的风险控制及监管建议 9

    (一)强化对影子银行的预防性监管 9

    (二)完善影子银行部相关机制 9

    (三)改革信用评级制度,增强评级权威性 10

    (四)改革监管体制,扩大监管围 10

    (五)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控制风险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

    致 2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巨大冲击引发了我们对金融行业的深刻思考,也引起了全球各国对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反思。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是推动次贷危机发展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的关键链条,影子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许多功能却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它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使得信贷平民化,而跨境投资带来了全球围配置资产,当风险发生时将会在全球围发生连锁反应。不完善的影子银行放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并助长了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因此,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健全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对于全球金融安全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影子银行理论概述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 System)是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通常是指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银行和整个金融行业的表外业务高速扩,导致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依附于商业银行业信用资产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和产品,却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麦卡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后经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进行完善。与此相同的概念还包括2008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提出的平行银行系统,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同年10月份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的准银行体系。

    从全世界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以投资银行为例,其向市场发放信用违约掉期(CDS)等行为就属于影子银行的业务围。过去美国的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即贝尔斯登、高盛、雷曼兄弟、美林和摩根斯坦利,就曾经是衍生品、资产证券化工具最活跃的创造者和交易者。它们既为投资者提供此类金融工具,也为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充当信用中介。当然,影子银行体系不仅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还涵盖了细分的、各种类似或替代传统银行业务的职能部门和金融工具。从金融工具的层面上看,商业银行监管账户中琳琅满目的交易账户几乎都可以归入这一畴。在这些账户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表的货币市场账户,表外的资产证券化、结构性票据、各种代理类交易账户,以及亦可归入中间业务中的金融顾问服务等。

    (二)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体系一样,将全社会的储蓄者和借款人联系起来,但方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机制,而是以与现代金融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各种金融工具形式出现。影子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途径,可以称之为以市场为基础的信用创造,这与传统的以银行中介为基础的信用创造互为映照。它们借助各种融资性金融工具,逐步替代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或依托银行信贷进行自我创造。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最典型的运作模式。此外,它们通过为商业银行提供信用风险对冲工具,如CDS(信用违约掉期),成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一个环节和交易对手方,从而融入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

    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资产重组机制、风险隔离机制和信用增级机制是支持影子银行运行的三大核心机制。影子银行系统运行的简单流程可以概括为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并将贷款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即SPV,以实现风险破产隔离。投资银行将购自不同银行的按揭贷款放入一个资产池,再依据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经过分类、切割等程序,SPV与投资银行合作将购买的资产重组并证券化,而后通过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等一系列运作,转换成小单位证券卖给不同的投资者,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在债券的发行和出售中,商业银行似乎已经把风险转嫁出去了,因此它有放出更多贷款的动力,随着放贷额的不断增加,打包给投资银行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投行为了规避风险,提高发行MBS(抵押支持债券)的收益,会对中间档的MBS进行再证券化,而后发行CDO(担保债务凭证)。投资银行还会对CDO不断进行新一轮的再债券化,最终使绝大部分的次级贷款获得了AAA评级,最终证券化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新的证券化产品不断涌现,投资银行获得了满意的现金流,却向市场传递了错误的定价信息。

    (三)影子银行的作用

    影子银行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又确实在发挥着事实上的银行功能。它们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影子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其负债和资产业务。所有影子银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系统。影子银行创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围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在宏观方面,影子银行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在短期中实现了国民产出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市场信息的披露和市场竞争;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评级的制度安排,通过促进市场信息的披露,提高了影子银行的透明性;此外,影子银行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其灵活性可以促进科技创新迅速转化成生产力。

    在微观方面,原始收益人可以通过影子银行系统,转移和分散风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流动性,实现经营和赢利的连续性;影子银行为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收益,为投资者提供了好的投资机会,实现了帕累托改进;影子银行系统中的投资银行通过对证券化资产二次甚至多次证券化,设计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了不同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同时也活跃了二级市场。

    此外,近年来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加快了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影子银行起到的市场资本融通功能,对金融全球化进程起到了极推动作用,影子银行作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承载人和推动者,成为国际金融业务的中介,成为国际金融资产的持有人。比如,美国的投资银行通过代理发行各类资产抵押债券,并在全球发售,吸引欧洲、亚洲等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这些债券,促使国际资本源源不断、持续的流入美国,极促进了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发展和繁荣。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

    影子银行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缺少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及存款保险等保护机制。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扩大,其累积的风险也越来越多。由于影子银行主要依靠货币市场的短期票据来购买大量风险高、流动性较低的长期资产,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信用的无限扩,这就使得影子银行在面临挤兑时便脆弱得不堪一击。因此,随着影子银行扩链条的无限延伸,其风险也在无限放大。当影子银行这种无限扩链条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就会土崩瓦解。正如格罗斯所指出的那样,影子银行体系利用杠杆和金融创新在25年来给全球经济扩注入了巨大能量,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无节制的信贷扩,影子银行在的运作风险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一)投资银行不合理的金融产品设计与公司治理结构

    投资银行设计金融衍生品时,假定房价会持续上升,同时假定风险成正态分布,并通过高度复杂的数理模型计算风险,设计出相应的金融衍生品,模型出发点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种运作方式表面上能够分散风险,但当设计假定与现实不符时,广泛分散的风险会被无限放大并全面爆发,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在影子银行及其业务膨胀过程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抵押化债务债券(CDO)和信用违约掉期(CDS),通过将己证券化资产(MBS)作为基础资产,再次证券化,表面上分散了风险,实质上只是风险的重新分配和转移。不合理的治理结构也扭曲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一方面,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职能被弱化,管理层短期投机行为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公司“投机补偿”的薪酬机制,使公司的高管和业务精英获得高薪奖励和佣金而完全忽视其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的巨大风险。政府对投资银行的隐性担保也是对金融腐败的激励,投资银行在分享巨额利润的同时,不必担心公司面临的任何风险,所有风险最后都将由政府来承担。影子银行不合理的公司治理机构是导致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借短贷长、高杠杆的经营模式

    传统的商业银行是采取零售的方式进行业务经营的,但影子银行一般采取的是批发的业务模式;商业银行的零售模式可以较为有效地进行个体风险的鉴别与控制,而影子银行的批发模式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较为完整地获得信息从而“批发”了信息不对称的重大风险。在金融体系业务模式从传统的零售模式向零售和批发并重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集聚度显著提高了。

    影子银行通过发行资产支持票据取得融资来购买贷款人发起的资产,即借短贷长,从短期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投资于长期资产。债券先于资产到期,债券的本息偿还先于资产的本息收取,并通过新票据的发行来偿还已到期的旧票据,当市场流动不足,部分债券出现销售困难时,整个市场的证券销售都将变得困难,并加速债券市场的瓦解,进而引发危机。

    由于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影子银行不需要留存准备金,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这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率随之升高,系统风险得以放大,影子银行被媒体形象地喻为“在刀尖上跳舞”。例如,对冲基金的证券资产的高流动性,使得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资产方便地进行抵押贷款。一个资本金只有1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贷出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资金,因为杠杆效应,当操作不当时将会带来超额损失的巨大风险。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在华尔街最“疯狂”的那几年,一些投行的财务杠杆可达30倍,即凭借1美元资本金可为投资项目举借30美元。BIS的2008年度报告中指出,在投资银行业中,风险价值(VAR)指数从2000年的100上升至2007年年底的近240,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贷款机构的“逆向选择”与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在利润和激励的市场竞争下,贷款银行会放松对借款人贷款条件的要求,大量信用记录和偿还能力较差的人获得了贷款,从而使贷款的品质在一开始就处于极高的风险之中,即出现了逆向选择,在影子银行的证券化过程中,贷款银行不需要持有贷款至到期为止,而是可把利率风险及信用风险等转移出去,这自然会强化贷款人盲目信贷扩的激励,从而容易使得贷款的品质在一开始就处于极高的风险之中。这种信贷模式不仅在事前不会认真筛选借款人,当借款人负担的浮动市场利率上升到临界点时,在事后也不会认真监督借款者,借款人由于“道德风险”,主动违约的可能性增加。

    (四)经营活动不透明,监管制度缺失

    影子银行概念最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被提出,它之所以“一夜成名”,就在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下,现行的分别专注于传统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交易业务的监管体制对它几乎毫无办法。由于这些影子金融机构都属非银行类机构,因此他们无需接受政府对银行的严苛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影子银行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影子银行的自有资金一般非常小,但业务规模却非常大,其潜在的信用扩倍数达到几十倍,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使得包括对手风险在的一系列风险都未被监管机关以及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所认识和警觉。

    (五)评级机构的虚假评级

    评级制度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评级结构的虚假评级使这一制度“名存实亡”。旧的信用评级机构起源于美国,没有国际标准,收入来自其他需要评级的公司。证券发行量越大,他的收入就越多,所以就出现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信用被评为A+的 雷曼兄弟公司突然倒闭,其根源就在于评级机构与被评级机构在利益上形成了一个共同体。由此可见,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影响了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证券化产品非常复杂,客观上不能保证评级机构作出科学准确的评级,加之评级机构对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存在明显认识错误,对次贷风险反应迟钝,而在问题突显时不仅没有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反而短时间对大量次贷产品降级,加剧了危机的扩散。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跟踪评级,预测信用风险的功能就无法得到发挥,无法在过程中控制风险。

    (六)不同市场间、全球间金融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易发生传递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ARS(拍卖利率证券)市场的崩溃完全是一场流动性危机,而这场流动性危机的传染源就是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通常拍卖利率证券的券商或承销商对债券提供流通性,因而此债券被认为流通性极好,等同于活期存款,受到众多小型投资者的欢迎,但是在美国次贷风暴日益严峻情况下,券商或承销商陷入次贷泥潭,对拍卖利率型证券的流通性也无法顾及,不再购买投资者要求兑换的证券,导致了ARS市场的崩溃。ARS市场所遭遇的流动性危机揭示了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加深了各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联系,一旦其中一个市场出现问题,马上会传染到另一个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加之许多影子银行通过跨境投资在全球围配置资产,它们受到外部冲击后,通过资产负债渠道、信心渠道等将风险传递给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因此,影子银行放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并助长了危机在全球的蔓延。

    三、影子银行监管现状

    (一)危机前金融管制的放松

    影子银行进行大规模的次级贷款发放和融资,扮演了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角色。但影子银行却没有像商业银行一样受到充分的监管来保证金融安全,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21世纪以来,随着以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不断发展,美国放松了金融监管,特别是对金融体系中的法律变更,为影子银行的膨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比如:1999年,实行了60多年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被《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所取代,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法律基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实现了由完全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模式的转变,投资银行便经由银行控股公司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旨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金融监管,结束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在《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之后,美国于2000年出台了《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该法规定场外交易不受商品交易委员会监管。在这两项法律颁布之后,包括投资银行在的影子银行的发展摆脱了法律束缚。

    但在监管方面,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3条对“投资公司”的定义中豁免了投资银行;当投资银行为商业银行控股或是经由全能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时,可以按照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3条的规定取得作为“经纪人”或“交易商”的豁免。从这些法规的容可以看到投资银行脱离了金融法规的监管,金融管制的放松造就了宽松的监管模式,一方面促进了金融自由化,活跃了金融市场,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放宽了对金融创新的要求,使得金融机构间的交易频繁进行,放大了金融风险,加快了金融风险在各机构间的传播,全球金融交易的密切联系又为全球化危机埋下了隐患。

    (二)危机后各国加强金融监管

    全球金融监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反思与调整阶段,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法规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从目前的趋势看,重点表现在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防;加强监管影子银行体系;同时根据危机时期暴露出来的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进行相应的完善与调整。

    美国政府于2009年3月26日公布了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旨在对诸如对冲基金之类的影子银行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根据这一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及其他私募基金都必须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登记,并向监管机构披露更多有关其资产和杠杆使用的信息。为了减少交易对手风险,所有标准化场外交易合同必须经由一个中心机构处理,并鼓励市场参与者更多地使用交易所交易工具。2010年7月的《2010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场外衍生品、私募基金、评级机构等提出监管要求。

    英国金融服务局(FSA) 于2009年3月18日发布报告,计划改革英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指出适当的杠杆率监管以及监管围的扩大有助于维持金融稳定性。2009年12月,英国金融服务局与财政部出台《衍生品场外交易市场改革方案》,强化了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监管。FSA在2010年8月的交易行为的审慎制度(讨论稿)中提出了减少银行体系和其他金融体系之间结构性套利的机会。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德国央行行长韦伯也指出,如果只对银行系统强化监管,可能会造成资金更多流向“影子银行”,这反而会加剧系统性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2009年四月欧盟委员会发出另类投资基金经理指令(草案),提出加强对欧盟围对冲基金及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2010年,欧盟委员会负责部市场与服务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在法国《回声报》4月30日刊发的专访中说,欧盟将加强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同时将考虑成立欧洲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他指出,盟委员会制定了加强监管信用评级机构的新措施,新的监管措施允许信用评级机构调整主权信用评级,但要求评级机构增加评级方法和程序的透明度,并接受更严格的监控。

    中国于2003年12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随后相继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等法律规章,从银行业市场准入、公司治理、风险及部控制等诸多方面加以规,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诸多领域,强调完善公司治理,强化部控制,推动了银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在4月16日的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明康指出银监会对会造成高杠杆率的“影子银行”和银信合作给予高度关注。近日,银监会主席明康表示,当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要切实做好地方平台贷款清理、贷款新规实施、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等工作,特别强调对“影子银行”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做好银信合作表外转表工作。

    由此可见,探索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增强评级机构评级可信性,加强对金融产品及各个环节参与机构的监管,是防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影子银行在经历此次危机洗礼后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影子银行的风险控制及监管建议

    从影子银行导致危机的形成机理可以看出,危机的爆发是外部冲击、外部监管的缺位失效同影子银行部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既要完善影子银行运作模式又要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一)强化对影子银行的预防性监管

    1.规创新产品的开发

    正是投资银行设计金融衍生品时的假设条件不符合实际,加之产品设计流程存在漏洞才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应制定相关规则,规金融创新产品设计流程,提高开发团队人员素质,从产品开发流程中控制各类风险。

    2.设立资本充足条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影子银行不受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更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所以影子银行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因此必须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预防性监管。监管容应包括:严格的注册登记制度;设立资本充足条件;进行流动性管制;促进资产与负债结构在时间上的配合;限制业务活动和贷款集中程度等。另外,为了应对面临挤兑风险,应建立与传统商业银行类似的存款保险制度,以便在非常时期,可以获得保险机构的保险金支持和流动性援助以降低风险的冲击度。

    (二)完善影子银行部相关机制

    1.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增加经营透明度

    信息披露是风险监管的必要补充,为了保证市场参与人切身利益,对影子银行实行严格信息披露制度是完全必要的。设计信息披露机制应是未来对影子银行监管重点,主要包括:信息披露的围、频率、容、方式;设立责权明确的监管主体,负责监督影子银行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信息披露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等。另外,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充分发挥监管机构、交易所和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定期汇总并分析市场数据,监测和预防单个机构和系统层面的风险。

    2.改善运作机制,合理控制杠杆率

    在认识到了金融危机中杠杆率的过度增长之后,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规,规定一个更为明确的杠杆率围,从而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抑制杠杆率的增长。瑞士执行了这一系统,加拿大也把明确的杠杆率作为约束框架的一部分。其次,应建立预警系统,当银行放出贷款的时候,这一系统就可以对银行的收入情况进行检查,这一系统旨在让整个金融系统更有活力,西班牙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情况,已在运用这一系统。

    3.改革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风险控

    优化影子银行股权结构,加强对员工部激励和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发挥董事会作为最高风险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职能,加强影子银行的风险控;加强对影子银行高管的约束,防止其对风险过度承担和金融腐败。

    (三)改革信用评级制度,增强评级权威性

    金融危机所暴露的信用评级的不准确性引发了人们对评级机构的质疑与责问,为保证评级机构的社会公信力,评级机构本身和监管当局都必须作出相应调整。评级机构应增强评级流程完整性,处理好潜在利益冲突;完善评级方法,提高评级水平,将宏观经济风险、金融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纳入信用衍生品评级的围;加强跟踪评级,提高评级过程的透明度等等。监管部门要将评级机构纳入监管围,应在评级市场准入、评级方法、信息披露和评级机构部管理等方面作出监管要求。

    (四)改革监管体制,扩大监管围

    改革监管体制应变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协调,有效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空白”和多重监管现象的出现;加强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协调,设立专门监管机构,负责控制整个市场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避免出现监管死角。另外,应限制影子银行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对冲基金纳入监管围,并严格监管要求。

    (五)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控制风险

    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及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金融监管的协作和发展。特别是影子银行体系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推动了各国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发展。因此,加强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对于防和化解金融危机是完全必要的。为防止和控制金融风险在全球围的蔓延,应加强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国际金融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尽快建立一套各国政府都能够接受的监管标准。尤其是对于影子银行的离岸监管,应该达成一个各国通用的标准,注重国际监管政策的一致和行为的协调、联合,健全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的拯救机制。

    结论

    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和宏微观作用,在对影子银行理论基本了解后,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子银行创新的业务模式提高了风险集聚度、经营活动不透明,监管制度缺失、高杠杆运作放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影子银行系统的在脆弱性及全球间金融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易发生跨境传递等风险特征。

    为完善影子银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的有利作用,防控制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规创新产品的开发,设立资本充足条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强化对影子银行的预防性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机制;改革信用评级制度,增强评级权威性以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其实,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转移风险、活跃交易,也会由于杠杆效应而扩大风险,影子银行作为新的经营形式亦是如此。我们应当正视影子银行,一分为二的对待它,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影子银行潜在的风险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监管当局的不断改革以及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我们有必要从更加综合的角度,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进行深入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

    [2]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

    [3]岭.美国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法苑,2009, (02).

    [4]何德旭,联盛.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体系稳定性[J].经济管理,2009, (11).

    [5]华,宁.影子银行助推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前瞻性思考[J].新会计,2010.

    [6]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01).

    [7]龚明华,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 (03).

    [8]汤震宇,博,林树,强.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过程用创造的缺陷[J].开放导报, 2009, (02).

    [9]巴曙松.影子银行将纳入监管围[N] 证券时报,2009.

    [10]礼卿,建军.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稳定[M].:人民,2005.

    [11] Bill Gross.Investment Outlook..pimco.,February 2009.

    [12] Paul McCulley.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d Hyman Minsky’s Economic Journey,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FA Institute,2009.

    衷心感德华老师对本文的精心指导,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论文的有关写作知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值得我学习。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之路上更加努力。感金融系的全体老师和同学多年来的关心和支持!感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