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科技 > 正文

    【上观对话港府原首席智囊刘兆佳】融入祖国是历史大趋势,香港不该..._首席智囊哪儿可以看

    时间:2019-10-21 16:15:29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专访刘兆佳教授是在沙田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信和楼433室。从距离最近的港铁大学站出来,还能看到这场风波的不少印记:多个地铁闸机被破坏无法使用,墙面留有标语的痕迹,地上依稀能看到黑漆字迹。有说有笑的学生们从我身边走过,很难把他们和黑衣人联系起来。然而事实就是,不久前出现了港中大部分学生粗暴对待校长段崇智事件。

    按照当地朋友“要低调”的嘱咐,我没有参观校园就敲开了刘教授的办公室门,他已在房内等候。这位72岁的老先生现在是港中大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但很长时间里扮演着港府“僚”的角色,2002年到2012年任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负责为香港决策层提供政策建议。

    令我意外的是,这位昔日的首席智囊并没有像外界那样担忧这场风波,他更强调的是整个香港社会应该从中明白点什么,“融入祖国是历史大趋势,香港不该也无法抗拒。”他用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反复强调这点。

    心态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还有一些人适应不过来

    上观新闻:很多人诧异,原本“一国两制”下繁荣稳定的香港,怎么就变成这个乱象?

    刘兆佳:回归22年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一国两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对港方略的延续,体现出中央政府的务实性与创造性。其目标就是在现实情况下,和平顺利地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并保持其长期繁荣稳定,维持市民对这座城市的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归的过程,就是香港从原先英国殖民地、西方阵营中的一份子,变为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的过程。这其中存在着香港“由西向东”的转变,在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些变化,需要香港人心态与行为的调适。

    客观来说,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取得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有的人就将香港经济奇迹归功于港英政府。至于一些没有经历过港英统治的年轻人,还对殖民地存在幻想,对其所持的价值观存在好感。心态转变本身需要一个过程,现在还有些人适应不过来。这是香港出现当前局面的重要原因。

    上观新闻:也就是说有人不愿接受香港“由西到东”、融入国家的趋势?

    刘兆佳:说“抗拒”这个大趋势可能更加准确。但是,从大历史角度来看,这种趋势又是不可抗拒的。目前,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两地产业融合的浓度越来越高,彼此人员、要素流动越来越通畅,香港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内地的支持。抗拒是不现实的,大家需要一些政治理性。

    上观新闻:感觉您还是比较乐观的。

    刘兆佳:一段时间以来,香港蒙受巨大损失,社会民生、人与人之间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公共设施遭到大面积破坏。付出代价的是自己、是香港,怎么能够持久?这段时间暴乱分子的数量开始减少。当然,动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反复。我希望不要让香港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内地社会会认为,香港人只是嘴上说得好听,民主、法治、包容没在你们心里生根。

    上观新闻:个体接受大趋势,是不是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

    刘兆佳:什么是香港人?有种观点认为,香港人的特征是需要通过与内地人对比得出的。我们很多人的先辈都是从内地过来的,与内地人产生不同,也就是1949年后的事。那时香港发展比内地好,香港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优越感。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发展,两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地人员接触也越来越多。一方面香港人在经济上的优越感逐渐削弱,另一方面彼此间也出现一些摩擦,比如内地游客来港购物、买楼、就业等。从心理学角度看,逐步减弱的优越感会变成一种不安情绪,会“刺激”强化个体的身份认同。什么东西是香港有而内地社会没有?在一些人看来,就是西方的政治价值观。

    从政治动员角度来说,年轻人买不起楼是个问题,但不会因此进行暴力行动,为了一套房牺牲自己的前途。但在“对抗特区政府、拯救香港”的名义下,更会容易产生激烈的对立情绪。

    上观新闻:这种情绪有必要吗?

    刘兆佳:这是被有些人误导了。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从来没有想要改变或者“摧毁”香港社会原有的价值观,也没有想让香港“大陆化(内地化)”。因为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只有维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才能成为中国内地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才能成为内地走出去、外国走进来的重要平台。

    但有一点也是非常明确的,香港不能因为与内地价值观、意识形态不同,就成了搞乱内地的颠覆基地,更不能在香港搞“颜色革命”性质的政治运动。

    上观新闻:在很多观察者看来,这段时间的动荡却是在摧毁香港的“优越性”。

    刘兆佳:香港价值观中的民主、法治、包容,全被极端示威者破坏,不包容不同意见者,出现不同意见就使用暴力,市民对破坏法治沉默以待。看到这些,内地社会就会认为,你们香港人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其实民主、法治、包容没在你们心里生根。那样内地同胞就会对香港制度、价值观有了重新评价。

    那些以为找到靠山的香港人会很失望,也会看清美国这个靠山其实并不可靠。

    上观新闻:除了内因外,香港局势有没有外因?

    刘兆佳:过去,西方世界希望中国走一条西式发展道路,完全进入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但中国发展路径并非如此。中国在价值观、国际体系认识、国际角色扮演等方面,走了另外一条道路。这个过程中,“由西向东”的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比如,香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与内地间的“超级联络人”。

    与此同时,香港与西方关系不再像港英时期那么密切,西方对香港开始变得不友善,希望将之当成遏制中国的“棋子”。这反映在美国打“香港牌”支持暴乱分子。而台湾当局不愿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因此也搞小动作。

    上观新闻:之前,美国众院通过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感觉香港有些政治势力很兴奋。

    刘兆佳:如果立一部法就有用的话,那么1992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美国-香港政策法”,为什么要到现在再立部新法呢?香港部分人士认为美国的插手就会让中央与特区政府就范,放弃对香港的管治权,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即便美国出手,也不会以牺牲它在香港众多利益为前提,相信对特区政府不会有太大压力。相反,这部法束缚了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因为外交政策应该有最大的灵活性。美国一些政客的表态是想通过攻击中国来赢得选票。

    这样一来,那些以为找到靠山的香港人会很失望,也会看清美国这个靠山其实并不可靠。

    上观新闻:有人担心,法案会影响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的特殊待遇。

    刘兆佳: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不是美国给的。香港是WTO成员,是跟随国际间贸易关税协定的。法案会对境内外投资者产生一些心理影响,但不必担心出现撤资潮。香港是个平台,我们开门做生意,向世界提供良好地理位置、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政府不干预市场及公平竞争环境,香港还背靠祖国内地。资本看重的是能不能在这里赚到钱,如果可以,即便美国企业走了,也有其他人会来。

    大家要回归政治现实,不要再把时间与精力浪费在无法成功的事情上。

    上观新闻:香港社会能从这场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刘兆佳:暴乱无可避免引发香港社会的讨论与反思。从长远看,教育要跟上去,改变大家对国际形势与国家发展的认识,现在重视程度还不够。短期内,大家应该想想在国际大格局下,香港应该往何处去,我们市民又可以做什么?

    至少经过这场动荡后,香港人会觉得这座城市的繁荣稳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更不是与生俱来的,相信在未来会更加珍惜、爱护它。同时通过这几个月的亲身经历,香港人付出了巨大代价,交了不少学费,应该会思考如何对待历史大趋势。

    上观新闻:这个面对的过程不容易。

    刘兆佳:甚至会很痛苦。因为这牵涉到根深蒂固的心态问题。在一些人眼中,西方代表着先进与文明,另一边代表着“落后”。因此需要调整心态,权衡国际形势的变化,思考香港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哪里,才能照顾好自己的利益,处理好香港与内地、香港与国家之间关系,减少抗拒心理。

    还有,就是要正确认识“一国两制”,尊重国家与内地的利益。不能把自己对香港利益的定义,作为“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更不能成为西方势力打击中国的“棋子”。

    上观新闻:这需要政治理性与政治情商。

    刘兆佳:这场动荡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做了有成功的机会,哪些事情永远不可能成功。大家要回归政治现实,不要再把时间与精力浪费在无法成功的事情上,也不要强求一些不可能拿到的东西。在经历过仇恨、激情、恐惧、担忧,重回平静状态后,我们更应该谋求香港发展之路,帮助重新回到繁荣稳定的法治轨道上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