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游戏 > 正文

    教学设计性质

    时间:2020-12-03 19:53:17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铁岭市昌图县育才实验学校

    杜丽君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教科书设置了4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5幅图片,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师生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学生分析

    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要素或环节有了一定的体验。在对二氧化碳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很可能成为“最近发展区”。

    3、通过上预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展示课对重点内容能够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4)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太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学

    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2)强化保护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设计理念

    1.改变教师的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而且充当合作者、促进者。

    2.创设探究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

    3.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

    一、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大家再猜一个谜语:“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这种物质又是什么呢?引入新课

    情景

    二、观看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图后提问,能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去掉吗?

    1、预习交流:通过预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请同学讨论,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交流巩固,然后教师单独提问,学生回答。

    2、确定目标:本节课的目标,大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温室效应,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重难点是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应。

    3、分组合作:第一组、第二组课堂上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根据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第三组进行实验探究一倾倒二氧化碳(教科书实验6-4)。根据蜡烛燃烧情况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证明密度比空气大?第四组进行实验探究二(教科书实验6-5)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怎样得出结论的?生活中是否有实例?第五组进行实验探究三变色花的原理(教科书实验6-6),通过实验得出现象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第六组进行实验探究四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得出现象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第七组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第八组探究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温室效应。各组对题目要进行交流,每组到黑 2 板前面把探究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4、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实验及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5、穿插巩固:各小组根据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6、达标测评:大屏幕展示习题,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关集中心校七年级数学组导学案专用纸 主备人:胡伟 审核人:
    使用人:

    第11周 讨论时间: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运用.解决办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导出,采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归纳猜想结论、验证等环节来突破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期达到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讨论、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设计流程

    问题:等式有哪些性质?(学生交流3-5分钟)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

    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已学过的等式性质内容的记忆,及叙述语言的准确性;

    (2)学生对等式性质得出过程的回顾.探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读文8-10分钟后,研讨并解决下面问题) 如果a>b,那么,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A位于表示b的点B的右侧,画图表示.

    (一)做做

    1.请你在上面的数轴上画出表示a+3和b+3的点来,哪个点在右侧?并用不等号连接下面的式子:
    a+3______b+3.类似地,应有 a+c______b+c.2.如果在a>b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你认为应该有怎样的结论? 让学生多举出几组数据,结合数轴来比较出两组数的大小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通过交流得出结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 a+c>b+c,a-c>b-c.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二)探究

    1.根据8>3,用“>”或“

    8×2_______3 × 2;

    8×(-2)_______3×(-2).8× _______3× ;

    8×(-)_______3×(- ).8×0.01______3×0.01;

    8×(-0.01)_______3×(-0.01).2.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 3.对于8>3,在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吗? 4.你有什么发现?再举几例,验证你的结论.通过多组数据,观察、思考、一起探究两组数的大小关系.学生在填空的基础上分组探索不等式的性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并倾听学生的讨论.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得到不等式的性质,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时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题目,并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对比,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如果a>b,并且c

    (三)例题

    例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2;

    (2)2x20.学生独立完成,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填写答案,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性质.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说出填空根据的是不等式的哪一条性质;

    (2)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的掌握情况.解:(1) x-l>2,

    x-l+l>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x>3.(2)2x

    2x-x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x20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xa或x

    (四)教后检测

    1.如果a”或“a或x8x+1;
    (3) x>-4;

    (4)-10x

    (五)当堂训练

    1.在下列各题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基本性质. (1)若a-3<9,则 a ______12;

    (2)若-a<10,则a______ -10;

    答:(1)a<1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已知a<0,则

    (1)a+2 ______2;

    (2)a-1 ______ -1;

    (3)3a______ 0;

    (4)a-1______0;

    (5)|a|______0. 答:(1)a+2<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3a<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因为a<0,两边同加上-1,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a-1<-1. 又已知,-1<0,所以 a-1<0.

    (5)因为a<0,所以a≠0,所以|a|>0.

    (本题除了进一步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外,还涉及了一些旧的基础知识.如a<0表示a是负数;
    a>0表示a是正数;
    |a| 是非负数等.) 3.判断下列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投影)(请学生口答)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1>-2,所以-a-1>-a-2;

    (5)因为3>2,所以3a>2a.

    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5)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 a=0时,3a=2a.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学生在回答本题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启发、帮助)

    4.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
    (1)由-2<-1,两边都加-a;

    (2)由7>5,两边都乘以不为零的-a. 5.用不等号填空:

    (1)当a-b<0时,a______ b;

    (2)当a<0,b<0时,ab ______0;

    (3)当a<0,b>0时,ab ______0;

    (4)当a>0,b<0时,ab ______ 0;

    (5)若a ______ 0,b<0, 则ab>0;

    (六)教后反思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课,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本节内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
    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法学法:

    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片):“京沪公路淮安段重大液氯泄露事故”的新闻报导并展示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釆取什么方法安全逃生?

    (2)抢险人员用什么方法控制氯气的污染?

    (3)如果当时氯气的浓度较大,你如何克服那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保证在跑到高处前不中毒?

    【教师讲述】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来进行今天的学习,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理。

    【板书】氯气的性质

    【教师】展示收集的一瓶氯气,学生观察后闻气味,说说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设问】氯气是否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往一瓶氯气中加入适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观察):所得溶液的颜色为黄绿色。打开瓶盖,请学生小心地闻气味。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教师请学生总结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①黄绿色气体②有刺激性气味③有毒④密度比空气大⑤能溶于水⑥易液化

    【提问】由上面的实验说明新制的氯水中含有什么成份?氯气跟水有没有发生反应呢?

    【探究活动】氯气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元素的守恒的角度去分析,去推测。

    推测结果:氯水中可能含有的分子有:水分子、氯分子等;可能含有的离子有:H+、Cl-等。

    深入提问:如何检验可能含有的Cl-和H+呢?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实验方案:1.检验Cl-的实验设计方案:向氯水中加入AgN0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2.检验H+的实验设计:用紫色石蕊试液;用PH试纸等。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提问:将加石蕊溶液的试管振荡,又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学生思考:红色变浅,并且逐渐消失,溶液中有使颜色褪色的物质。

    教师提问:1.这种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什么? 2.水和干燥的氯气有漂白作用吗? 3.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吗? 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是不是盐酸使氯水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 5.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学生实验:a.往滴加盐酸的试管中滴加品红试液。

    现象:不褪色。

    结论:说明盐酸没有漂白性。

    6.向干燥氯气集气瓶中放入一半湿润一半干燥的红纸条。 现象:结果湿润的一半褪色,干燥的一半不腿色。

    结论: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不是C12本身。

    【教师讲解】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Cl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HC1O。次氯酸(HClO)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于漂白。氯气与水的反应,反应的产物是次氯酸和盐酸,且该反应具有可逆性。次氯酸见光分解。

    【板书】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Cl2+H2O ƒ HCl+HClO

    新制氯水的成分:分子:H2O、HClO、Cl

    2 离子:H+、Cl-、ClO-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漂白性、不稳定性( HClO

    光照 HCl+O2↑)

    【用PPT展示问题及其情境】2007年6月,重庆某纸厂在其周围厂区存放的7个大约200公斤的废弃氯气罐,·由于氯气罐体放置年限过长,罐体大部分严重腐蚀,发生氯气泄露事故。事故发生时,周围空气中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钢瓶附近的低洼处可见到明显的黄绿色气体残留。事故造成3人死亡。

    【设问】工业上将氯气加压液化后,储存于钢瓶中进行运输和使用,但时间比较长的话,钢瓶会被氯气腐蚀,怎样解释? 【学生思考并回答】 【实验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氯气与铁、铜反应的实验。教师应强调实验安全和注意点。

    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参与其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发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能与铁等大多数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2)与金属单质反应 2Fe + 3Cl2

    点燃

    2FeCl

    3 CuCl2

    Cu+Cl

    2点燃【教师讲解】氯气也能够和非金属发生反应。

    【多媒体展示】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的实验视频。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教师讲解】实验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

    重新定义燃烧,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板书】(3)与非金属反应

    H2+Cl2

    点燃 2HCl 【过渡】我们有时打开自来水龙头时,发现刚出来的自来水像牛奶一样白白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实际上就是在自来水里加入了漂白粉,那么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漂白粉的呢?

    【板书】(4)与碱溶液反应

    漂白粉的制取原理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教师讲解】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教师提问】①漂白粉放在敞开的容器中,是否会变质?②若会变质,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教师讲解】在工业生产中和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尾气,因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氯化钠和水,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O+NaCl+H2O 【教师讲解】性质决定用途,我们学习了氯气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何用途?通过本节课学习现在你能回答课前老师给你们提出的问题了吗?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都需要用到氯气。

    2.在氯气现场逃生的方法有:用湿毛巾或沾有肥皂水、弱碱液的毛巾捂住鼻子,往逆风往高处跑。

    3.抢险人员对氯气泄漏现场不断喷出水幕,以稀释空气中氯气浓度,防止氯气扩散,并用碱溶液可以很好地吸收氯气,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控制污染。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黄绿色气体

    ②有刺激性气味

    ③有毒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能溶于水

    ⑥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Cl2+H2O ƒHCl+HClO 新制氯水的成分:分子:C12、HClO、H2O 离子:H+、Cl-、ClO- (2)与金属的反应2Fe + 3Cl

    2 Cu+Cl2(3)与非金属反应H2+Cl2

    点燃点燃

    2FeCl3

    CuCl2

    点燃 2HCl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4)与碱的反应

    漂白粉的制取原理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O+NaCl+H2O 六、教学反思

    一节好课,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并且要明确学习目标,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本节课不仅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目标,而且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总结反思,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学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3.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例1的推理过程的正确表达。【教学过程】(一)活动1:合作动手实验引入。1.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直线L1、L2被AB所截)(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同位角相等,即∠1=∠2)(3)直线L1,L2位置关系如何?(L1∥L2)(4)可以叙述为:∵∠1=∠

    2 1 / 5∴L1∥L2 (?)(二)活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叙述:∵∠1=∠2∴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三)活动3:课堂练习:(四)活动4:例题讲解例:已知直线L1、L2被L3所截,如图,∠1=45°,∠2=135°,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解:L1∥L2理由如下:∵∠2+∠3=180°,∠2=135°∴∠3=180°-∠2=180°-135°=45°∵∠1=45°∴∠1=∠3∴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

    2 / 5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3.能说明∠3=∠1吗?4.结论。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1∥L2吗?(五)活动5:小结与反思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不懂的?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前面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说出它们的已知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把这三句话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3.是不是原本正确的话,颠倒一下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是否一定正确?试举例说明。如、“若a=b,则a2=b2”是正确的,但“若a2=b2,则a=b”是错误的。又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但“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则是错误的。因此,原本正确的话将它倒过来说后,它不一定正确,此时它的正确与否要通过证明。(二)新课

    3 / 51.我们先看刚才得到的第一句话“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先在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几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平行线的性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的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此时,两直线是否平行是未知的,要我们通过同位角是否相等来判定,即是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故我们称之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公理”。而这句话“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已知“平行”从而得到“同位角相等”,因为平行是作为已知条件,因此,我们把这句话称为“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现在我们来用这个性质公理,来证明另两句话的正确性。想想看,“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句话有哪些已知条件,由哪些图形组成?已知:如图,直线a∥b求证:(1)∠1=∠4;
    (2)∠1+∠2=180°证明:∵a∥b(已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4(对顶角相等)∴∠1=∠4(2)∵a∥b(已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180°(邻补角的定义)∴∠1+∠2=180°思考:如何用(1)来证明(2)?例1.已知:如图所示,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AC、BC上,且DE∥BC,∠B=48°。

    4 / 5(1)试求∠ADE的度数;
    (2)如果∠DEF=48°,那么EF与AB平行吗?解:(1)∵DE∥BC ∴∠ADE=∠B=48°(2)由(1),得∠ADE=48°而∠DEF=48°,∴∠ADE=∠DEF∴EF∥AB(三)练习课本1、2、3(四)小结平行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5 / 5

    金属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性质教学设计(共8篇)

    惯性教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9篇)

    教学设计有效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