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育儿 > 正文

    [【美文】用系列故事,告诉你一个闻所未闻的准格尔]闻所未闻

    时间:2019-09-19 04:06:55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用三十七个故事,告诉你一个闻所未闻的准格尔。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准格尔旗建旗三百七十周年系列文史《天下准格尔》之——

    ☟☟☟

    美 稷 竹 林

    王建中

    湳水生竹,美稷才成为名胜。湳水深流,两岸青竹,历史上这一带曾经是最适宜人类居住与繁衍的所在。青龙是生长在竹林里的一种动物,今天已不得而知其为何物了。随着竹林的消失,这种动物也已绝迹,如今只能在史籍里猜测其模样了。隋炀帝到榆林郡(今十二连城古城)时,郡守献的就是青龙角。

    湳水上绵百里,竹林的分布应该是很广阔的。郦道元到美稷时,竹林很茂盛。竹子作为天然林,随处可见。沿湳水而上,不远就是芒干水,郦道元两次穿越白道,曾经到过芒干水。《水经注》载:“芒干水(今大黑河)又西南迳白道谷口,有城在右,萦带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城。自城北出,有高阪谓之白道岭。沿路惟土穴出泉,挹之不穷。余每读琴操。见琴慎相和雅歌录云‘饮马长城窟’,及其跋涉斯途,追怀往事,始知信矣。”读这段文字,总是氤氲着一派水汽,似在竹林边行走。

    《后汉书*郭伋传》载有并州牧郭伋到美稷的故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美稷既今内蒙古准格尔旗纳林,秦汉时期,这里长满竹林。《郭伋传》记述的竹马故事,被作为竹林生长于北方的证据。

    《史记*货殖列传》载:“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锺之田,若千亩巵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司马迁将竹与枣、栗、萩、黍相并列,可见这些现在北方的物产,当时却同生一畴,垄上共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司马相如辞赋宜春宫,有“览竹林之榛榛”之句,可见宫囿禁地竹林之茂盛。马融《长笛赋》 “惟钟笼之奇生兮,于终南之阴崖”之句,则是北方长竹的文学记述。郭伋竹马的故事中,数百儿童竹马骑来的记载,可以想见竹子的丰盛,美稷竹林应该是非常茂密的。竹马作为一种儿童的游戏工具,虽然是简单的竹制品,却可推断出竹林资源的丰富。儿童随手取之,执之游娱,想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秦汉时期,西河郡美稷县一带山青水秀,是朝廷良好的农场与牧场,否则也不会把匈奴的十几万人口与几十万牲畜安置在这一代。

    西河郡近延州,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异事》中载:“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适有中人过,亦取数茎去,云欲进呈。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无乃旷古以前地卑气湿而宜竹邪?”无独有偶,几年前,距美稷不足二百公里的包头市,也出土了竹叶竹杆。古今出土的竹叶,佐证了北方竹林的存在,也表明竹林面积的广阔。

    东汉马融《长笛赋》言:“尽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可见,竹生北方,在汉以前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习以为常而已。宋代的永宁关在黄河西岸,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定,金河东南路有永宁关,地在今山西石楼黄河东岸。这正与沈括记载延州、延郡出土竹化石记载一致。清代《陕西通志》曾经引录沈括竹林化石之异事,延州、延郡,即今陕西延安地区。

    据郭伋竹马的故事,很多学者得出结论,历史上经济栽培竹林,分布北界有所南移,汉代以前其最北地区似在北纬40 左右,西河郡美稷恰在这一地区,现今为北纬36.5 左右。依据《梦溪笔谈》有关竹林化石的记载,大致可推知,当时这一代曾经生长有天然竹林。

    竹马作为儿童游戏用具,通常只是一根象征“马”的竹竿。《辞源》里说: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美稷竹林,对这一地区风俗的形成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衍生为一种文化,成为典故。《世说新语*方正》载:诸葛靓与晋武帝有旧,相见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于是,后人就常用郭伋竹马的典故来称颂地方官吏。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曰:“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唐人赵嘏《淮信贺滕迈台州》曰:“旌斾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 李白诗曰: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最著名的句子,还数李白,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陆游也说:垂老始知安乐法,纸鸢竹马伴儿嬉。宋代周必大诗曰:却忆儿童聚嬉戏 争骑竹马弄泥孩。宋代诗人刘克庄《鹊桥仙》曰:“我如龚胜,君如龚舍,拂袖同归乡里。共骑竹马有谁存,总唤入、耆英社里。苍华尚黑,黄婆方旺,争问翁年今几。一门两个老人星,直看见、孙儿生子。”诗人的吟诵不绝如缕,与竹马相关的诗词不下百首,成为中国诗歌和文化史上的千古绝唱。

    《现代汉语词典》说: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一种民间歌舞用的道具,用竹片、纸、布扎成马形,可系在表演者身上。但不论有多少种说法,最早记载竹马故事与风俗的文字,皆出自《后汉书*郭伋传》。美稷这片美丽的竹林,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氤氲着文化岚气的青青之林,也是黄河流域物产与气候的象征物。倘若没有美稷这片竹林,中国北方就找不到曾经生长竹子的佐证。仿佛一枚通透的化石,美稷竹林也便是历史的风景,文化的道场了。

    地名是凝固的历史。湳水、美稷、竹林,这些美好的事物与意象,聚于一处,实在是世上极其灿烂的一幕。准格尔旗龙口镇的大口村有一古老的地名曰“竹楼脊”,形象的诠释了美稷竹林的存在。

    湳 水

    湳水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了。汉代时,湳水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若不是郦道元先生,这条美丽的河流恐怕就留不下名字,也留不下一点痕迹了。湳水的著名其实是因了两座著名的县城,一座是美稷县,另一座是富昌县。

    汉代取名皆古朴,顾名思义,美稷因盛产黍稷而驰名,为西汉时名县。所产黍稷为贡米,设驿吏,专贡龙庭。驿路驰烟,孳货桑田,至新秦中时始,二三百年间,便成富庶之地。南匈奴归汉,朝廷将南匈奴部属安置在美稷县一带,美稷县成为南匈奴军事、政治中心,民族融合加快了地区发展,美稷遂成汉代重要的边关要隘。富昌县是西河郡的郡治,汉代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西河郡曾设西河农令,置盐官,一时成为统领各郡之首的要治,富敌关中。富昌城阔雉高,城堞飞云。河水至城下而过,青竹碧水,舟楫卧波,桅棹帆影,一时商贾云聚,名士雅集,成汉代胜景。

    湳水两岸,茂密的竹林层林叠翠,碧水上绵百里,下延百里,入黄河,这一地区为丹霞地貌区,俗称莲花辿,错点丹青,乱洇赫色,沿绵百里,竹林连水,碧野遮绿,是个百兽出没之地。通往郡县各地的官道皆隐没在修竹茂草之间,青峦翠冈,田畴盈绿,稷美天下。湳水两岸因盛产青龙角而为龙庭关注,备受天下青睐,直到隋唐时期,青龙角一直是贡品,与盛产的美稷一同为朝中极品,物华天宝,极富盛名。这两个西河郡最富庶的县,一个在湳水中游,一个在湳水下游。湳水流域出土的文物众多,大多为新旧石器时代之遗存。最早发现的杨家湾古人类遗址,不仅出土了弥足珍贵的骨针,也出土了大量的巨型哺乳动物化石。最著名的当属披毛犀了。这种巨型的动物化石,遍布湳水两岸,成为内蒙古地区化石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恐龙化石的数量也很惊人,本地人采一种名为土龙骨的化石,一度曾是当地人最重要的副业收入。

    水是文明的源头,湳水流过的地区,是文化遗存最为富集的地区。清代时,沿湳水的冲积滩地,曾是鄂尔多斯南缘最好的草地。汉代的并州牧郭伋到美稷县公干,在野亭偶遇一群小孩,小孩皆骑竹马,郭伋与美稷小孩相约信守诺言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诚信典故。成语竹马迎伋就源于这个典故。青梅竹马的故事,也与这一地区有着渊源关系。

    许多学者曾指出,中国古代北方曾生长着竹林,最有力的证据便是郭伋竹马的典故。最早记载竹马风俗的文字,也是这个典故,因此,美稷又被称为竹马游戏与风俗的故乡。富昌曾出土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盘角羊与卧式羚羊,是鄂尔多斯青铜器的代表文物,地标式器形,闻名遐迩。富昌出土的西河农令印,表明早在汉代,这里的农耕文明已处于非常发达、成熟,甚至领先的时期。朝廷设农官管理这一地区的农耕生产,说明西河郡地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垦区。南匈奴沿湳水两岸牧马迁徒,牛马布野,短短几十年间,便恢复生机,控弦之士达二十万之众,这表明湳水流域有充足的农业与牧业资源。鄂尔多斯青铜器出自匈奴人之手,虽然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主体造型与文化却与中原迥然不同,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征,是匈奴文化的重要物证,也是这一地区文明形态的见证。

    西河郡在汉代的地位举足轻重,朝廷极为重视这一地区的管理,曾有过迁徙郡治的举措。南匈奴未驻牧这一地区时,郡治富昌,南匈奴庭驻美稷后,郡治迁往平定。美稷至富昌仅四十公里,均在湳水东岸。湳水出美稷城不远,其实已是下游了。湳水延出富昌后,很快便汇入黄河,在这么短的距离,设两个县域,足见这一地区的富庶。现在湳水流域,被称为黄甫川流域,是一条著名的水土流失长川,曾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实验。千沟沉落,万壑崛起,很长一段时间已看不到一点山青水秀的模样了。山峦层叠,莲花盛开,是莲花辿最为典型的地貌,“腰系五色带,海涌丹青出”,是后世诗人极形象的概括。

    郦道元在描述湳水的时候,却与湳水岸边的“莲花辿”地貌失之交臂。不知是何缘故,只字未著。郦道元先生《水经注》里的山川地貌蕴藉了许多人文故事。君子津的故事便是他保留下来的。美稷城是湳水岸边最为著名的民族融合之地,故事极为丰富,郦道元写湳水时,却仅仅三十余字,实在令人遗憾。不是湳水不够著名,也不是湳水不够美丽,实在是湳水胡风太盛,这是不是让郦道元先生笔下有忌讳呢,已不得而知。

    湳水确实是一条浸润了胡风的水流,穿越时空,匈奴兄弟的背影就清晰地映在河水上。至今,湳水流域依然保留着许多胡风、胡礼、胡俗。上世纪70年代,湳水流域的河川道上,常常可以见到头戴毡帽、身穿羊皮袄、腰系红腰带、叠着大裤裆、脚穿长筒毡靴的赶车汉子,车上坐着赶集归来的他们的祖父母,面目似有胡相,高鼻深目,操一口方言极重的语言,胡气很重,犹存古人遗风。他们使用的一种汲水工具,是牛皮缝制的水斗,驮在驴身两侧,一杆长鞭是柳条或杨树条,仿佛移植到他们手中的树,他们吼得一口漫瀚调,词汇亦农亦牧,亦胡亦汉,遗风甚重。很多学者指出,这与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吟唱的匈牙利民歌极为相似。

    “驾”这一声唤牲畜的吼声,与匈牙利人颇似,为湳水流域和陕北地区独有,而历史上这一地区就是匈奴人的故地。

    “得儿抽!”这一声唤小毛驴的吆喝,据说也是匈奴语,大概只有湳水能听得懂了。

    胜州令

    词的灵魂潜藏在词牌中,每个词牌都有着动人的意蕴与出处,甚至隐伏着感天动地的人生故事。历史的风华与沉埋,人文的厚重与飘逸,山川的灵秀与深远,都出没于词牌的韵律蕴涵中。

    胜州令也不例外,边塞大漠、胡天胡地影响了胜州令的气质;千年的金戈铁马、风花雪月浸润了胜州令的风骨;万里长河、雄关漫道弥散着浓郁的漫瀚清韵。

    胜州的绮丽、迷幻、传奇、妖魅、邪情、侠风、剑胆、琴心、义举、柔骨、狐气,赋予了胜州令光怪陆离的表情。

    郑意娘本来是一位虚构出来的媚娘,一首《胜州令》,穿越时空,落在典籍里,占据着文学史的宝贵空间,使多少大诗人黯然失色,这样的诗词传奇,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也便是文化的千古传奇。

    《胜州令》为四段二百十五字,第一段十一句七仄韵,第二段十一句六仄韵,第三段十句五仄韵,第四段九句四仄韵:

    杏花正喷火。朦朦微雨,晓来初过。梦回听、乳莺调舌,紫燕竞穿帘幕。垂杨阴里,粉墙影出秋千索。对媚景,赢得双眉锁。翠鬟信任亸。谁更忺梳掠。

    追思向日,共个人、同携手,略无暂时抛躲。到今似、海角天涯,无由得见则个。番思往事上心。向他谁行诉,郄会旧欢,泪滴真珠颗。意中人未睹,觉凤帏冷落。

    都是俺嗏错。被他闲言伏语啜做。到此近、四五千里,为水远山遥阔。当初曾言,尽老更不重婚,却甚镇日,共人同欢乐。傅粉在那里,肯念人寂寞。

    终待把、云笺细写,把衷肠、尽总说破。问伊怎下得,怜新弃旧,顿乖盟约。可怜命掩黄泉,细寻思,都为他一个。你忒煞亏我。

    胜州令词牌绮丽迷情,与宋词曲牌中的婉约词一样,源于乡愁羁旅的寂寞情怀。女人总是情词不断,吟咏蹉跎。胜州令兼具哀婉惆怅的意境,独领词风,低回吟哦,一叹三折,这还要从胜州这个地方说起。

    胜州独领风骚是在隋唐时期,一度曾经是中国北方的最大州城,繁华褪去,昔日的辉煌已被黄河的涛声湮没,曾经有过的无与伦比的显赫名声,也消失在断沉的城垣中。尽管如此,这里依然弥散着华夏文明史上最强烈的人文气息,也是边塞诗中最值得浓墨重彩渲染一笔的地方。通往胜州的路,从汉代开始,就是一条诗词歌赋之路,到了唐代更是一条唐诗之路。

    昔日汉军与匈奴、突厥的主战场,时时会有声声驼铃、阵阵羌笛溢出城廓,策马奔腾抑或狼烟四起,碰撞与融合也深刻上演。蔽日烟尘散去后,广阔无垠的春草地上,弥漫着胡马尖利的呼啸,大河滔滔,一折九曲的涛声,带走了田园上最后一缕霞光。

    胜州城里,胡风荡荡,农桑恬恬,游牧与农耕的交响与绝唱穿越时空,经久不倦,此消彼长。郑意娘在这样的地方诞生、演绎、传奇,都与这一方水土深深结合在一起。

    胜州令是词牌曲中的一个插曲,愁苦幽怨、无尽感伤,与边地壮阔、荒凉、苦寒、寂寞、孤独相契合,那戎客是一群铁骨铮铮的壮汉,金戈铁马,赫然屹立在滔滔黄河岸边;城雉之上,面目凛然地凝望着远方,一寸疆土一寸铁血,浩然正气,天地悠悠。

    看似平静的河曲之地,蜿蜒着柔和曲折的波纹,仿佛在向人们吟唱它的乡愁。女人与边塞绝缘,日月轮回,边草穷秋,总是在女人身上留下的凋落的刻痕。皱纹就是一副刻骨铭心的相思图。声声管弦中,女人翘首企盼,渴望杨柳轻拂的桥边有她的思念归来。塞上玉笛横吹,垄上梨花飘零,女人独倚机杵,惆怅无言。

    万里关河,满目谁亲?

    因兹举事阑珊,无成于邑而卒。梦断南窗啼晓乌,新霜昨夜下庭梧。不知帘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这胜州那堪清愁,一曲《胜州令》,千古离人泪。

    为悲情而生,为离愁而唱,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流去了边关冷月,度尽了千里婵娟,添了词家惆怅,倦了女儿柔肠,凉了罗衣晓窗,这曲牌如何不蹉跎?!

    更多新闻

    本期编辑:王鹏

    美文共享!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