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搞笑 > 正文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_罕为人知的成语故事

    时间:2018-07-12 20:00:33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在中华大家庭的时空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类移动历史记录,比如“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等。但很少有人知道,往昔的岁月中还曾有“下四川”一说。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中国人习惯的地势图形,从北往南一般称为“下”,由南向北多称为“上”。当然,由于祖国地形地貌所呈现的是西高东低,所以从西往东也叫“下”,例如巴蜀地区有“上成都”“下重庆”习俗言语。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如此说来,“下四川”这种汉人习惯语言,就自然是说川境北边的人前往四川了。地图上是明了的,川境之北和西北地区是陕、甘、宁、青等兄弟省区,那么“下四川”也当然就是陕、甘、宁、青地区来到巴蜀的说词语句了。有那么一首主要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的青海或者是甘肃民歌——《下四川》,为此作了充分的证明。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下四川》是一首青海(甘肃)民歌,与此相关类似的还有另外一首陕南民歌叫《过四川》,二者容易混淆,但总之都是川境之北、之西北的民间创作。作为一首民间歌曲,《下四川》的流传并不是很广泛,至少此歌此曲在其所“下”的四川知晓的人就并不多。据官文介绍说,《下四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性曲令,又称“脚户令”,所唱的内容,则是成年累月奔波在高原山路上的“脚户”们的感受和思绪。歌词曲调苍劲、沉郁,充满了对故土亲人的一片痴情。这般介绍此曲似很无趣,但告诉你这歌的作者就很特别了:《下四川》与花儿音乐经典作品《花儿与少年》的创作者同为一人,那就是著名的民间艺人朱仲禄。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下四川的主要是哪类人群呢?是西北地区的“脚户”。“脚户”也就是“脚夫”,是一群自带自备牲口、受雇帮人从事畜力运输的普通劳动下层或自营物资贩运、流动经销商品的行商。《旧五代史》中记载,“脚户”是一种遍布我国的西北地区,特别是回族民众聚居区的一种劳动行业。“脚户”们南下进川的路径少不了必是秦陇古蜀道:先沿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超过秦岭、大巴山,再由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到四川。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通行万难,李白《蜀道难》一言道尽其艰难,可想见“脚户”们身心所挺过的艰辛程度。在《下四川》的旧时年代,下一趟四川是真真切切的不容易,“脚户”精神值得钦佩。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下四川》是“脚夫”们往来川境的心声和大西北曲调。一路行来,一路高唱,它与川江船夫们放声吼来的“川江号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时移世易,如今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穿越古蜀道,再想体验“下四川”的意境不可能了,但想触摸还是有机会的——当你自驾沿着从甘南、陕南的道路下山岗,到四川,途中放一曲《下四川》,还是能多少感觉到一丝丝历史的苍凉与悲壮。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好了,录下民歌《下四川》歌词:

    一溜儿山两溜儿山三溜儿山,脚户哥下了着四川,脚户哥下了着四川。今个子牵吆,明个子牵吆,每日个牵啊,夜夜的晚夕里梦见,夜夜的晚夕里梦见。脚踩上这大路吆心吆牵着你,心牵着你啊,喝油也不长这肉了,喝油也不长这肉了。

    罕为人知的“下四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