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搞笑 > 正文

    中国家庭︱两代育儿:从独生子女父母到独生子女成为父母_中国家庭

    时间:2018-11-07 20:05:18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原标题:中国家庭︱两代育儿:从独生子女父母到独生子女成为父母

    2018年6月1日,辽宁省大连市星海广场,小孩的母亲和姥姥守护着婴儿车里的小孩。视觉中国 资料

    近日,由笔者翻译的美国著名中国教育问题专家冯文的著作《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书中,冯文基于在1997-2002年间对大连三所中学的中学生的调研,描写了出生于1979-1986年的一批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并从世界格局、中国国家发展目标、以及中国近年来经济-教育体系变迁的高度解析了塑造独生子女养育方式的种种因素。与其父母辈相比,独生子女成长最突出的特质是,家长对之进行集中化的不惜一切代价的教育投资,以期望子女能在激烈的求学与求职竞争中胜出,谋得稀缺的高薪职位,从而使家庭阶层地位上升,趋近发达国家优裕的现代化生活水平。推动该行为的背后力量,是中国政府希冀能以独生子女政策造就将中国带入现代化发达国家之列的高素质人口。总之,国家和家庭向上流动的需求,使独生子女身负厚望,成长中以学业至上为核心。

    冯文所写虽是近20年前的一个历史片段,但其景象与今日中国政府与千家万户对青少年教育成就的高度重视仍有颇多相似之处。自完成其成名作以来,冯文一直持续对大连的这批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完成一部有关其中留学出国者生活的著作,以及若干有关其后续成长方式的文章。在征得她的同意后,笔者将在此与读者分享她和合作者有关这代人育儿观念与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第一批独生子女与上代人在育儿方面的异同点与成因。其育儿模式事关中国国下一代人的人生走向和国家未来走向,意义重大。

    冯文于2011-2014年对她曾在大连一所中学调研过的406人(97%为独生子女)进行更新问卷调查,并根据这批人中教育-经济阶层地位和是否婚育的比例,匹配性地抽样出其中48名进行访谈。406人的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其中49%已婚,20%育有至少一名孩童;被访者中56%已婚,17%育有至少一名孩童(4岁以下)。问卷和访谈的问题主要指向是,这批人以自身成长经历为参考点,期望如何养育子女,认为成功培育可向上流动的子女需要付出哪些努力,决定沿用和放弃父母哪些方面的育儿方式。

    研究发现,被调研者与其父母共享的部分是,二者都对通过对子女的大力教育投资实现家庭和自身的向上流动、过上类似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生活抱有向往,被调研者也期望沿用父母敦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各种讲道理策略来教育子女。406人中绝大多数都拥有比父母更优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职位,亲自感受和验证过通过投资学业实现向上流动的效益,期待子女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经济分层体系中继续实现学而优则向上流动。

    另据不少人回忆,父母经常谈论学习重要性和分析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成绩的讲道理策略,给了他们关键的正向人生指导,适宜沿用督促下一代。讲道理中最重要和最让被调研者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培养吃苦、忍耐、自律、勤奋、进取的道德属性,他们认为这也是自己育儿时应尽的道德义务。406人对子女的学历期待比上代人有增无减,绝大多数期望孩子能最低拥有本科或硕士学历,最高获得博士学历。

    但与此同时,被调研者显示出的一个与上代人的突出差异点是强调子女快乐和平等亲子沟通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有关西方快乐育儿的出版物以及与留学国外的同学们交流,其受到“西方”和“现代”以个人主义哲学理念为基础的教育方式的影响感染,强调要在子女教育中关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快乐和自由,并在与子女交流时视之为平等的个体,与之对等交流和适度引导而不强加要求。

    不少人回忆了父母在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时的“威权主义”的教育风格,认为靠打骂子女督促学习的方式效果差还有适得其反的反作用,基于对这种强硬做法的反弹心理而强调柔性的教育更优。他们认为随着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就读名额的扩招与大连市第三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多样化高薪就业机会的增多,子女未来向上流动的渠道和空间比自己更广阔,不必花费全部心力只抓课业学习,在孩子学业表现良好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花时间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其成长为独立性强、自主自治、依照个性为热爱的事物快乐奋斗的个体,如此也可补偿自己当年被父母要求舍弃爱好专心学业的缺憾。之所以不能全然讲求快乐育儿,是因学业-职业竞争焦虑与对未来的不安全感仍对孩子的生存发展产生实在压力。

    研究指出,大连独生子女为主的家长群的育儿观,是将美国学者Adrie Kusserow提出的“柔性个人主义”和“硬性进取型个人主义”育儿风格相容并济。前者是美国纽约白人中上层阶级的育儿模式,以柔性培育的方式关注孩子兴趣,尊重其隐私和自主权,鼓励孩子在家长的引导和开明的沟通下发展“真实的自我”;后者是纽约白人工人阶级中的上层阶层的做法,以强硬管教和施加威权的方式对孩子予以严格规训,使其发展坚韧的自我,在充满挑战的世界中为争取向上流动奋力拼搏。

    大连独生子女一代期冀在父母偏重于硬性派的教育方式中加入柔性成分,兼顾子女学业表现和个性自由发展。这种育儿观的跨代变化在80后一代身上普遍发生,不论其收入教育水平所决定的阶层差异如何,即代际差异大于阶层差异。这与西方学者主流理论中关注的育儿模式出现跨代承袭且固化的阶级差异的趋向,有很大不同。

    在冯文及其合作者看来,80后一代与其父母在育儿信念和行为上的代际差异,既反映了也进一步加固了两代人对于“何谓向上流动”的不同定位。其父母一代更多关注跻身于中产阶级行列所具有的经济属性——具备享受优裕物质条件的经济自主性,因此强调子女以谋得高学历高薪职位来实现阶层跃升。80后一代期待子女不仅由此路径成为中产阶级,还要具备特定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质而成为发达国家公民共同体中的一员。此处所称的“发达国家公民”并不受限于法定的公民国籍,而是全世界高学历高收入者自我认定的一个疆界灵活又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想象共同体”,其在价值观上认可柔性个人主义所强调的对个人兴趣的尊重发展。80后一代重视通过采取柔性个人主义的育儿方式让子女具备加入此共同体所需的价值观和文化资本。

    此调研主要关注育儿设想而非实践,当时被调研者中大多数还没有生育、生育者子女尚为婴幼儿,其育儿设想和育儿实践是否有差别,或在子女从学龄前进入学龄后发生了哪些改变,比如是否在切实感受到子女学业竞争压力时更偏重于学业上的规训而减缩给子女快乐自由成长的空间?从近年来中国课外学业辅导机构的加剧风靡、高价学区房购买的热潮、新自由主义经济下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中产阶级生存焦虑被热议的境况中,可能注重学业竞争仍将是年轻父母们育儿模式的主旋律。另外,新一代父母如何在实践中兼顾育儿中的规训教育和快乐教育?二者在时间精力分配上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期待冯文能通过后续调查收集的数据与故事给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