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军事 > 正文

    【科技部:参与创新不问出身,国有民营都一样】 科技部

    时间:2019-03-12 00:04:39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字号 ][]

    科技部发布会现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佘惠敏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8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发布会一开始,王志刚就点赞了去年的重要科技成就,“过去一年,我国科技事业又迈出了坚实步伐,涌现出一批以体细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成果,港珠澳大桥、高铁、5G等重大科技攻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雾霾防治、肿瘤重大诊疗设备、原创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等先进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同时,改进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破除‘四唯’,扩大科技人员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等一批务实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随后,创新型国家建设如何冲刺?“包干制”等改革如何落实?如何提高科技成果“含金量”?如何引导科研人员遵守科研伦理?这些热点问题都获得了解答。

    “创新型国家”啥标准?

    按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现在距离目标实现还有不到两年时间,中国在哪些方面需要冲刺攻坚?

    “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个重大的任务。”王志刚认为,创新型国家应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考量。

    从定量来讲,去年我国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排名,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在第17位,而到2020年的原定目标大概在15位左右。另外,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去年达到了58.5%。还有一些定量指标,如研发投入、论文数、专利数、高新区等方面的指标,去年都有不俗的表现。

    从定性指标看,王志刚认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就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是不是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发展的动力是不是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主体是不是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能、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不是更多地用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来衡量、是不是有一大批高水平的高校、企业、研究院所,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合作是不是成为国与国合作的重要内容?全民科学素质是不是有较大的提高?

    王志刚也坦言,进入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短板。基础研究还有不足;创新生态、科研生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基础研究短板,王志刚认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促使我们必须把基础研究作为一个重点,在整个科技创新的总布局中要着重布局,这是整个科技界的呼声,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战略在科技方面的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去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加强基础研究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国务院文件形式第一次就加强基础研究作出全面部署。王志刚说,在新时代,中国到了要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把科技摆在核心位置的阶段,基础研究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我们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要有统筹,因为基础研究往往不是研究的终点,论文本身也不是这个成果的句号。”

    “包干制”等改革咋落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这个科技界期盼已久的改革,成为本次两会的热点议题。

    “我自己也搞过科研,看到包干制,第一个想到的是一种责任,信任越大,实际上责任越大。包干制不是有钱就撒开了用。”王志刚说。

    王志刚表示,“包干制”改革是信任为前提,对广大科技人员给予充分信任。在政策制定上,激励是导向。但是信任为前提,不能没有监督;激励为前提,总还是要有约束。政府要把包干制跟“放管服”结合起来。“放”不等于不管,只是管的方式、管的理念会发生变化。

    他透露,包干制改革试点有范围,将在基础研究定额补助项目等方面先试,已经选了60多家在进行试点。选择试点单位,要看其在科研管理方面是否规范、在科研成效方面是否显著,科研队伍特别是带头人是否有科学精神、科研操守、有良好口碑。

    当前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很多,如何推进其落地见效,不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

    “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人来开展。”王志刚认为,整个科研活动、创新活动,人是主体,是一群有知识、有技能、有科学精神、有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愿意终生追求科学和创新的这样一批人的活动,这是重点。“所以我们围绕人来展开改革,让这批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

    王志刚介绍了一些围绕人进行的重要改革:“科技人才怎么评?科研机构、企业、研究院所怎么评?科研项目怎么评?科技部跟相关部门一起,去年推动了‘三评’改革,使得评价更科学。怎么让科研人员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消除帽子、牌子、报销、填表等方面的很多困扰?科技部和相关部门一起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使得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能够落地。”

    他还认为,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落实,首先要让大家知晓政策,知晓是能够落实的前提。另外还要做好政策协同,让互相打架的政策一致起来。

    提高科技成果“含金量”!

    推动国家高科技创新发展,必须要解决高科技水平供给不足的问题。如何提高科技成果“含金量”,促进其转化?

    王志刚表示,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很多,科技成果本身是充分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我们的颠覆性产业就出不来。而政策、法律、金融、政府服务、产业界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是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在把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首先得出成果,在成果方面也要分它的技术成熟度。成果出来后,要靠市场机制来促进转化。”

    王志刚介绍,近年来我国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修订了科技成果转化法,“这个成果转化法的含金量很高,在各国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中国这部法律应该是最优惠和最贴近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实际的。”

    他还介绍了法律出台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进步:2017年,高校科研机构2700多家,转让各项科技成果35.4万项,增长了近60%,合同额达到了751.76亿元,同比增长27.5%。“这让我们看到,一部好的法律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非常重要。”王志刚说。

    王志刚还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技术转移基地、技术转移主体,以及技术转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二是推动符合技术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评价、管理的制度建设。同时,科技金融结合也非常重要。

    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王志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万多户。这18万多户高新技术企业中间,70%是民营企业!如果我们不把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这件事做好,就很难说科技部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做好了。”

    “人类因为对科学对技术的不断追求,才不断进步,企业也是如此。从科技部来讲,参与创新不问出身,国有、民营都一样,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和工商联去年已联合发布了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只要你愿意投身国家的创新驱动,科技部在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都会一视同仁,给予支持。”

    科研活动要趋利避害

    在回答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问题时,王志刚表示,科技本身就是双刃剑,一项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需要关注和避免出现坏的一面,科研活动要趋利避害。“像核的利用,原子弹对人类肯定是有破坏性的,但是进行核能利用,转变成一种新的能源,就是有利的。”

    王志刚说,今天的科技仍然有趋利避害的要求。比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带来工具方面、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延伸,但也要防范其负面作用。

    “科研伦理和学风作风问题非常重要。需要科研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科学精神、道德操守和科研伦理,要遵守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的要求。”王志刚透露,这方面科技部很关注,已经出台了一些规定,今后还要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引导、进行约束。“要告诉和引导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范,转化成果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定,使我们科技人员更加理性、尊重规律、敬畏法律,对于那些为了个人名利罔顾法律的行为要加以约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佘惠敏 刘辛未)

    (责任编辑:王炬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