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军事 > 正文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12 06:36:47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隐私和隐私权》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人格独立观念。 2.能力目标: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

    隐私的内涵;
    隐私权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隐私的概念;
    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四、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欣赏尴尬的摄像头

    如何评价在浴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 新课预习3分钟 新授:

    进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隐私知多少。

    1、隐私的含义?

    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或不愿公开的、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

    2、隐私具体包括什么内容:

    私人信息: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 案例分析:

    ①小红碰到的烦心事?你来帮帮她 ②隐私就是丑事吗?

    进入第二个环节——隐私危机。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漫画

    思考:漫画中的人物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私生活被窥视的毫无遮拦,你们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 进入第三的环节——让心灵有个家

    看一则案例(课本案例略)什么是隐私权?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有什么意义?请同学看课本回答。

    ①多媒体展示:两个案例:(1)在他人房间装摄像头;
    (2)警察搜查犯罪嫌疑人住宅。

    说明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权

    ②多媒体展示两个案例:(1)某网站将会员信息卖给他人,(2)晚报未经同意报导某明星收入和婚恋状况。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信息保密权。

    思维拓展:教室能装摄像头吗

    ③多媒体展示:教师拆看学生信件;
    父母拆看子女信件;
    领导拆看下属信件 说明公民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进入第四环节——经典练习

    第五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教学设计”

    宝龙山中学

    王怀权

    2013年4月17日

    【课

    题】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第五课、第一节《隐私和隐私权》

    【课标依据】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从前一课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地学习。它在教材结构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学情分析】

    由于封建观念等因素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意识,总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公布于众才是光明磊落,根本没有个人心灵的空间。现在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致于生活中学生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较为普遍。加上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通过本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认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2)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2)运用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重点、难点)

    2、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的意识。(重点)

    3、隐私即丑事。(关键、疑点) 【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例举学生生活中的事,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许多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小秘密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秘密有关的知识:《隐私和隐私权》。

    环节二:认识隐私 活动1:让我来判断

    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判断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隐私,哪些不属于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3、个人病情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5、我双休日的安排

    6、我的抽屉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后续提问:

    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在判断、思考、归纳中生成知识。

    活动2:让我来体验

    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在下列情景中的想法与做法。

    1.假如你在家里上网聊得正起劲时,猛然回头,发现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你身后看你聊天。

    2.新同桌向我索要我家的电话与地址,还总问我一些有关我家人的事情,我认为是隐私,不愿告诉她,结果她说“瞒人无好事”,我家的人肯定做了违法或不道德的丑事。

    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认识到隐私对于个人的意义。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并不正确。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方式,学会协调日常交往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环节三:法律保护隐私——隐私权 活动3:案例探讨

    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有这样的事例,我们来看一案例: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你说说这家报纸侵犯了明星的隐私权吗?(百度搜索案例资料多媒体显示)

    (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隐私权及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活动4:警察进家就合法吗

    某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请你对派出所的行为进行分析。

    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派出所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搜查公民住宅是非法的,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教师结合“相关连接”百度搜索搜查权的相关知识,给学生介绍。)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行使搜查权要严格依法进行。) 活动5:老师看信

    在隐私权中除了前面两种权利还有什么权吗?(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老师这里有一封刚收到的信件,是我们班上某某的。曾听有人反应过她在谈谈爱,我为了教育她,我想看看信的内容行不行?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公民有权对自己的通信内容保密,个人通信保密受法律保护。)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课 题: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5.1隐私和隐私权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班 级:

    课标依据: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材分析:《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

    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某些方面的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分析: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无论从学生的认知实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来看,本框题内容的学习都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隐私的涵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涵义与内容。

    设计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要力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和感性经验特点为教学基础,借助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丰富的体验,感悟事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娟娟遭遇的几个烦恼情境展开为主线,把学生置入特定的问题之中,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于隐私的话题。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设置谈话问题、文字资料、情景对话展开教学;
    由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导行;
    学生用所学知识剖析社会现象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言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能自觉树立隐私意识,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稳私和隐私权的含义;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有关规定;
    了解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
    能自觉防范侵犯隐私的侵权行为。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小组研讨、讲解

    教学资源:教材、教师用书、图片、网络、多媒体资源、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歌曲欣赏

    播放文字配音频剪辑《我是一条小青龙》片段

    教师过渡:是啊,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秘密,我们再也不愿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隐私,从而引出课题)

    有人说,秘密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这不,学生娟娟就是因为秘密带来了一系列的烦恼。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烦恼吧! 多媒体展示: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一”

    提问:娟娟的这个QQ密码要不要告诉妈妈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得出“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需要隐私”的结论,从总体上初步把握隐私的意义。) 板书:5.1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二) 合作探究、解疑导拨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隐私,隐私又包括哪些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击多媒体,屏示隐私的含义及其内容。

    教师过渡: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不光彩的事;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隐私就是所有的个人秘密”,你认同这两种观点吗?

    畅所欲言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隐私就是丑事”“隐私就是个人所有的秘密”这两个话题进行课堂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设问:你们想想什么样的事可以成为隐私呢?(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是否所有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都是隐私呢? (不是)比如呢?(偷盗、贪污受贿-------肯定不愿告诉别人,但不是隐私) 这说明成为隐私必须-----(不危害社会、公共生活。)那构成隐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隐私就是不愿告知他人或不愿公开但又与公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师:当然如果自愿公开纯个人私事,那就不是隐私了。如写博客或自传------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形成对隐私含义的全面、准确认知) 请你判断:组织学生对多媒体中的几个情境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判断中把握隐私的构成要件。) 多媒体屏示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二” 权威发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侵犯较为普遍,激发他们保护隐私的意识。) 真情流露 “你的日记被人偷看或你的隐私被人知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课堂讨论:假若没有隐私,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探究隐私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屏示: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是啊,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与人性的现代社会,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才能缓解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的生活,而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公民,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当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板书: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三) 引申探究、明确强化

    新闻观察: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1)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

    (2)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P48的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隐私权的含义、作用和真谛)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遭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隐私权的三个方面内容)

    (四) 实践探究、情感升华 新闻点评:广东的“电子家长”

    设问:对设立“电子家长”这一做法,你是如何认识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判断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 想一想:当父母或老师的关爱的具体做法与自己的隐私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矛盾,加强情感教育。) 点滴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或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实时进行情感教育) 与你共勉: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尊重隐私权的文字

    课堂小结:如果把这节课做一个比喻的话,我觉得他就像一座房子,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来隐藏那些不愿意公开,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隐私权就像一扇门,依法保护着个人的隐私不被非法泄露,自身安宁不被非法侵扰,我们公民也要树立很强的隐私意识,不要轻易的将这扇门打开,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力。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教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并提出行为指导。)

    课后实践:调查我们身边侵犯隐私权的做法,说一说,如果是你遭遇到了这些做法,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生活,并为下节课做好课前准备)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略)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课 题: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5.1隐私和隐私权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班 级:

    课标依据: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材分析:《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某些方面的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分析: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无论从学生的认知实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来看,本框题内容的学习都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隐私的涵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涵义与内容。

    设计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要力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和感性经验特点为教学基础,借助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丰富的体验,感悟事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娟娟遭遇的几个烦恼情境展开为主线,把学生置入特定的问题之中,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于隐私的话题。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设置谈话问题、文字资料、情景对话展开教学;
    由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导行;
    学生用所学知识剖析社会现象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言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个人隐私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法律保护的对象,能自觉树立隐私意识,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稳私和隐私权的含义;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有关规定;
    了解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
    能自觉防范侵犯隐私的侵权行为。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小组研讨、讲解

    教学资源:教材、教师用书、图片、网络、多媒体资源、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歌曲欣赏

    播放文字配音频剪辑《我是一条小青龙》片段

    教师过渡:是啊,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秘密,我们再也不愿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隐私,从而引出课题)

    有人说,秘密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这不,学生娟娟就是因为秘密带来了一系列的烦恼。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烦恼吧! 多媒体展示: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一”

    提问:娟娟的这个QQ密码要不要告诉妈妈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得出“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需要隐私”的结论,从总体上初步把握隐私的意义。) 板书:5.1隐私和隐私权 一、人人有隐私

    (二) 合作探究、解疑导拨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隐私,隐私又包括哪些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击多媒体,屏示隐私的含义及其内容。

    教师过渡: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认为隐私就是丑事、不光彩的事;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隐私就是所有的个人秘密”,你认同这两种观点吗?

    畅所欲言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隐私就是丑事”“隐私就是个人所有的秘密”这两个话题进行课堂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设问:你们想想什么样的事可以成为隐私呢?(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是否所有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都是隐私呢? (不是)比如呢?(偷盗、贪污受贿-肯定不愿告诉别人,但不是隐私) 这说明成为隐私必须---(不危害社会、公共生活。)那构成隐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隐私就是不愿告知他人或不愿公开但又与公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师:当然如果自愿公开纯个人私事,那就不是隐私了。如写博客或自传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形成对隐私含义的全面、准确认知) 请你判断:组织学生对多媒体中的几个情境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判断中把握隐私的构成要件。) 多媒体屏示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二” 权威发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侵犯较为普遍,激发他们保护隐私的意识。) 真情流露 “你的日记被人偷看或你的隐私被人知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课堂讨论:假若没有隐私,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探究隐私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屏示: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是啊,如果个人隐私被非法公之于众,人无异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终日,所以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个性与人性的现代社会,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才能缓解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的生活,而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公民,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当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板书: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三) 引申探究、明确强化

    新闻观察: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1)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

    (2)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权?侵犯何种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P48的内容,回答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隐私权的含义、作用和真谛) 心灵有约 “娟娟的烦恼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遭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隐私权的三个方面内容)

    (四) 实践探究、情感升华 新闻点评:广东的“电子家长”

    设问:对设立“电子家长”这一做法,你是如何认识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判断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 想一想:当父母或老师的关爱的具体做法与自己的隐私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矛盾,加强情感教育。) 点滴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或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实时进行情感教育) 与你共勉: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尊重隐私权的文字

    课堂小结:如果把这节课做一个比喻的话,我觉得他就像一座房子,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来隐藏那些不愿意公开,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隐私权就像一扇门,依法保护着个人的隐私不被非法泄露,自身安宁不被非法侵扰,我们公民也要树立很强的隐私意识,不要轻易的将这扇门打开,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力。隐私是绿草地,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愿人人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教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并提出行为指导。)

    课后实践:调查我们身边侵犯隐私权的做法,说一说,如果是你遭遇到了这些做法,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生活,并为下节课做好课前准备)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略)

    《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故事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三)知识与能力

    阅读教材,理解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促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从身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2.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大家先预习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根据隐私这个主题,每人提一个问题。都准备好了吗?哪位同学先? 学生提问…… ……

    [承转]看来大家都有很多的疑问,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共同学习本课内容《隐私和隐私权》。

    同学们,今天老师在自己班级讲台上看到了一封信。信是隔壁班的男生写给我们班的一位女生。最近,这位女生的成绩下降很快,老师也非常担心,会不会是?……看到这封信,老师也犹豫了,要不要拆开来看看?

    [提问] 哪位同学说说,要不要拆开来看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来做答:

    教师角度: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出于对学生的关心,防止学生发生早恋现象,教师应该要拆阅。

    学生角度:学生也有个人隐私,信是学生的私人空间,)

    [总结]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我觉得信是学生私人领域。它涉及到了学生的隐私,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权。那么哪些是属于个人隐私呢?请同学仔细听一段录音,并且记下录音中所涉及的个人隐私。

    二、隐私的内容

    [提问] 除了上述的个人隐私之外,还有哪些也是属于个人隐私的范围,请举例。

    (私人信息: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提问]你喜欢材料中的生活吗?为什么?

    三、隐私被侵犯的影响

    [引出隐私被侵犯后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比如:私人空间受到侵犯,内心世界缺乏安全感,私人生活会产生一种紧张感等。]

    [递进]我们知道了隐私的内容了,那么哪位同学给隐私和隐私权下一个定义呢? (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进行解释:隐“隐”即隐藏, 是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私”即个人之事, 与“公”相对应, 是指纯粹个人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隐私权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四、统计个人隐私被侵犯情况

    [承转]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人人都有隐私。我想现在在班级中进行统计:自己的隐私被他人侵犯过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选择其中一位进行采访,你什么隐私被别人侵犯了?你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教师随机采访几位同学,并听取他人的感受。)

    [递进]同学们都讲了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之后的感受,让我很有感触。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体越来月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来越迫切。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看到或听到还有哪些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1. 校园内的侵权:如同学偷看日记、信件。传播个人信息。老师调查并公开学生信息等。

    2. 家庭中的侵权:家长偷看日记、短信、邮件等。

    3. 社会中的侵权:非法收集他人信息,偷拍、监视器、看病的侵权问题等。大家讲了这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小品:模拟法庭——信被私拆之后。

    情景活动:——小型模拟法庭

    法官:各位观众,我是担任这次审判的审判长:***,前天,我院收到了初二年级的张晓英递交的起诉状。事情发生在2007年9月14日中午,当时就读某学校初二年级的张晓英回家后惊讶的发现,小学同学张亮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放在自

    己的写字台上。只是信已经被撕开了,晓英第一感觉是妈妈。“妈妈偷看了我的信,知道了信中的内容,侵犯了我的隐私权”。想到这些后,她非常气愤,出去质问妈妈。妈妈不以为然的说:小孩子有什么隐私,妈妈看看也是关心你嘛!晓英听后更加气愤,所以一张状纸就告向了我院。

    今天我也通过法庭传唤,请来了两位当事人,原告张晓英和她的母亲。

    我们知道类似这种事情的,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本法官在审理这宗案情的时候,想听听在坐的观众你来谈谈“父母拆开子女信件”这类事情的看法。

    甲:…………

    乙:…………

    丙:…………

    …… ……

    法官:听了观众的发言后,我也了解到了群众的心声和感想。下面我们也来听听原告张哓英的看法。

    张哓英:大人有隐私,我们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信是我私人的东西,是我的隐私,未得到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拆阅,妈妈也不例外。

    法官:原告做了自己的发言,下面请被告发言。

    妈 妈:孩子,你是我一手养大的,我将你的一切看得比自己还重要,你还有什么需要跟妈妈保密的呢?现在这个社会很复杂,坏人也很多,一不留神,妈妈担心你会受坏人的影响,再说,你现在还只是15岁,还小,你的辨别能力还不强,万一被坏人影响了怎么办?你看看隔壁王阿姨家的小军,就是受到了坏朋友的影响,学习不好好学,每天都泡网吧,你看看,王阿姨头发都白了好多。妈妈看你的信是关心你啊,想了解你交的是哪些朋友,值不值得交,你看你好不懂事!!(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小了,有些哭泣了)

    法官:听了妈妈的话,我也被感动了,可怜天下父母亲。下面我想听听我们观众的想法,如果“你的父母看了你的信,你会如何处理?”

    甲:……

    乙:……

    丙:……

    法官总结:根据张晓英、及其母亲和观众的看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本席进行宣判:虽然张妈妈的行为处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但根据《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张妈妈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是违法的,张妈妈要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同时为了促进家庭的和睦,建议广大的未成年人的问题时要主动的和家长交流沟通,寻双方都乐意接受的解决途径。本席另外指出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根据《为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鉴于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了加强家长对其的监护,家长可以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子女的信件。

    (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信或抽屉或日记被老师或父母看过。引导学生思考,当遇到父母侵犯自己隐私权的行为时,你会怎么办?)引导学生要善于和父母加强交流和沟通,消除父母的担忧,然后要指出这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希望父母改正。

    五、看照片,谈感受

    请大家观看几幅照片。我们[教师出示名人隐私被侵犯的图片],思考,你看了这些照片或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触?这种行为被侵犯会给对方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 :…… ……

    看了刚才的几幅照片后,你一定会为自己的偶像抱不平,你认为当事人的隐私权受侵犯后,应该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我国法律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请大家思考一下: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有什么作用呢?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那么你是否侵犯过别人的隐私,设身处地的想想对方那时侯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教师在这个环节的目的要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六、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我们了解这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从这些行为中找到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式。请大家思考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呢?保护隐私你有什么好建议?请给大家一些温馨提示。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提几个建议,并将你们的建议在自己的纸上记载下来,看看哪组的力量最大,想的最多。提示:可以从平时的生活和网络中进行思考。

    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具体的措施:如洗澡时做好防护;
    保管好自己的私人信息:日记,手机号码等;
    合理设置好自己的密码:如QQ密码,银行密码等,并不要轻易让别人知道。

    2、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上网保护隐私九法:

    {1}了解网页的隐私政策

    {2}为个人使用的电邮登记登记另一个邮址

    {3}不要在网上将个人资料传给陌生人

    {4}浏览网页后把相关记忆清除

    {5}确定与网站连线时资料不会外泄

    {6}拒绝接收任何不必要的信息

    {7}把电邮加密后在传送

    {8}浏览网页时使用保密器

    {9}拒绝与第三者共用资料

    [递进]我们知道,侵犯他人隐私会给他人受到伤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尊重他人的隐私呢?

    1、要树立隐私意识。比如①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信件、日记(QQ聊天记录);
    ②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③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如老师要保存好家长信息,可能导致学生家长被不法份子勒索或是进行诈骗。

    2、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

    总结: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责任保证隐私的安全,信用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用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

    七、隐私权应消除的两个误区

    1、隐私 ?丑事

    李强是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总希望打听别人的隐私,有一次放学后,他看到班长小红和一位男同学走在一起,于是将这件事在班中大势宣扬,气得小红火冒三丈,李强却得意的说:那你说,你们谈了些什么内容,如果不说,那肯定是不光彩的事情,肯定是丑事。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本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得出隐私不等于丑事。)

    2、初二年级的李红学习了隐私和隐私权的相关内容后,认为隐私是个人的私事,自己有权不说,他人也不能侵犯自己的隐私权,于是只要关于自己的事情,她对任何人都只字不提,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 ……

    问:你觉得李红的做法对吗?请你给故事编一个结果?

    (通过案例和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当遇到麻烦、产生困惑的时候,要学会与值得信任的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宋道口中学八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课题: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课时:隐私和隐私权课型:
    综合课主备:
    李影审核:
    韩素娟使用时间:
    2014年 3 月

    学习目标:

    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用法律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学习重点:学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学习难点: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自主学习:(认真预习,将知识点在课本中划出)

    1、什么是隐私?

    2、隐私的内容?

    3、为什么要保护隐私?

    4、什么是隐私权?

    5、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6、隐私权的界限?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材料一:小王和小马是邻居,平日里两人总是因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邻里关系很不和睦。一天,小王家的录音机不见了,他便怀疑是邻居小马的孩子拿走了。于是,不由分说就闯进小马家中查找,结果一无所获。小马非常气愤。

    材料二:公安人员到某居民家中搜查犯罪嫌疑人,敲开门后,出示了搜查证,并说:“我们奉命搜查你的住宅,这是搜查证。”但住宅的主人拒绝被搜查,不准公安人员进入。公安人员响其说明利害关系后,主人仍不让公安人员入内,堵在门口。公安人员只好强行将其推开,并暂时将其看管起来,执行搜查任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小王的行为是侵权行为吗?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公安人员和住宅主人的做法孰对孰错?为什么?

    学习整理:

    反馈练习:

    1下列属于隐私内容的是()

    ①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财产状况 ②私人事情 ,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 ③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 A ①②③B ①②C②③D②

    2 “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账号、储户密码等信息被泄漏而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措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

    A.肖像权B.名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① 小刚将一同学的作弊行为报告老师② 小玲在背后散布和议论一位同学的缺陷③ 大春给一同学起绰号④ 大民把一同学的作业拿来抄袭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③④

    4.2008年10月27日四川在线报道:南充一中在女生宿舍房门上打了一个观察孔,生活老师无需开门,通过观察孔就能看清宿舍里女生起居和守纪、违规情况。对学校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是正确的,因为这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B.是违法的,因为这样做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是正确的,因为未成年学生没有隐私权

    D.是正确的,因为学校是公共活动场所,不是私人场所。

    5.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①老师认真批阅学生的日记

    ②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 ③刘星考试作弊,老师告诉他妈妈 ④为抓小偷,在邻居家门前安装电子眼

    A.①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

    《隐私和隐私权》

    教学案例

    学科:思想品德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课题:隐私和隐私权

    一、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应符合课改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展开为主线,把学生置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设置谈话问题,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情景对话展开教学;
    由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导行;
    学生用所学知识剖析社会现象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言行。

    二、课标依据:

    本课对应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隐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隐私的含义,理解维护隐私和隐私权的重要意义,能够判别侵犯隐私的具体行为。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隐私问题,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保护隐私就是维护人格尊严的具体表现;
    增强维护隐私权的法律意识,体会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

    4、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隐私和隐私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的第二框内容。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但较难理解,是第二单元的教学难点。因此教材在处理上将这一部分知道从前面的内容中独立出来,用一课的篇幅让学生具体学生。它在教材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前一课是简略介绍公民的几种人格尊严权,本课内容是具体介绍人格尊严权中的另一项权利—隐私权,为后一框内容——尊重和维护隐私奠定基础。

    五、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隐私权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些错误做法也误导了学生的理解,不敢理直气壮地去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也有一些学生把一切生活上学习上的事情,全都当作是隐私,拒绝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

    六、教学模式选择:

    本节内容的编写具有极大的弹性,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有效资源的同时,我劲力跳出教材的束缚,注重教材资源的再挖掘,进一步扩展教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政治课堂,大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吸引学生实实在在的去感受和关注民族问题,让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隐私权。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

    所采取的策略有:

    1、理论引导,通过展示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上对隐私和隐私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一段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的现象,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保护隐私和隐私权的必要性。

    3、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和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组织学生对通过小组探究、合作交流,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澄清对隐私的错误认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

    八、教学媒体设计:

    借助音乐、图片等对感观刺激性较强的信息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和了解隐私和隐私权问题,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九、教学评价设计:

    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本节教材重在帮助学生通过实例和活动参与认识我国的状况,了解一定的人格尊严权常识,树立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避免只用枯燥的法律知识的一些条条框框来做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讲究和利用多维评价体系,评价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收获。学生在学习中有参与、有体会、有改变、有发展就是最好的收获,不在乎学生收获的多少,只注重学生相关意识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动态的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提出思考问题,导出本课课题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呼唤学生维护隐私的渴望。

    讲故事论隐私

    出示文字材料,提出思考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得出相关结论即隐私是与群体利益、公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听故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隐私的含义。

    看影片谈隐私

    回顾视频,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讨论。

    思考,讨论分析问题。学习并分析隐私的含义及内容

    理解现代社会中隐私对个人的重要性,了解保护隐私的方法,从权利义务一致性的角度维护隐私和隐私权,同时引出法律保护隐私权的内容

    法律保护隐私权

    出示法律条文

    引导学生学习隐私权的含义和内容

    了解关于隐私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归纳总结隐私权的含义和内容。

    通过了解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相关规定,明确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和隐私权的含义。

    尊重与维护隐私权

    出示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深入思考

    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从亲情和友情的角度思考维权行为。

    板书设计

    对自己

    对他人

    权利

    义务

    维护人格尊严

    隐私

    隐私权

    法律保障

    不愿意公开

    纯个人私事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

    十一、课后反思:

    1、对教学知识本身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我已习惯依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备课的方法,觉得这才是备课,这确实是常规的做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是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老师。做为老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时,自己对所讲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一些具体内容是否明确,这直接关系到你的教学效果。

    在第一次评课时,赵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尤其是几个为什么,当时我无言以对,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备课时我只是抓住了教材中的知识去分析,对关于隐私和隐私权的知识理解不够全面,没有更多地学习与此相关的其他知识内容。如果做为老师自己本身就没有弄明白,那么如何给学生讲明白。因此在第二次备课前我首先做的就是把我能找到的关于隐私和隐私权的一些知识又进行了恶补,这样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基本上能够做到对这部分知识及相关的一些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只有对所讲的知识有了科学性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到课程的科学性。

    2、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即单一一节课——本单元的地位——全书中的地位(权利义务关系)——八年级所学习的人与人交往的内容)

    通过这次课例研究活动,我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只重一堂课的细教细讲,轻对教材的宏观综合认识。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是缺乏对教材的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正确、全面理解。我自己感觉对单独一节课认识比较到位,但缺乏对一个单元、一册书、一个学段教材的整体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就以隐私权这一课举例来说,在讲第一节课时,几位老师就提出了这只是在讲单独这一节课,没有把这节课放在第二单元中、更没有放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在经过了几次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课,仍然有这方面的问题,最后是陈老师对我的教学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我才最终发现这个问题。我们每上一节课,必须要考虑到这节课在这一课中的地位、在这一单元的地位,在这本书中的地位、在八年级教学中的地位,以至于它在整个初中思品教材中的地位。不能把这一节课简单的做为一节课来上,把它与其他课程内容割裂开。

    3、材料的选取和利用

    教学中我选取了一段视频资料,对于这段视频资料的使用,经过了若干的修改。

    我所选用的视频是选自美国大片《国家公敌》。在第一次上课是时我选用的是电影中比较有视觉冲击力的两个片段:迪恩看到自己无意中得到的录像带中录的是美国国安局高官谋杀议员的镜头,这段录像的选用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分析“犯罪行为是否是隐私”,另一段视频是国安局用卫星定位技术对迪恩的生活进行监控,这段内容的选用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利用高科技侵犯他人隐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引入现实生活中侵犯他人隐私的现象。在第一次上完课后,陈英老师提出了一个我没有想过的问题:犯罪行为是否是隐私的界定是现在法学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如果要讨论的话没有一个标准,也很难说清,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说犯罪行为就一定不是隐私。王淑苹老师还亲自看了整个影片,认为我的影片选取的不够典型,应改为对迪恩资料的调查这一部分内容则更为鲜明,而且选取两段视频内容材料过我,占掉了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我吸收了两位老师的意见,在第二次课时,对视频材料进行了重新编辑,选取了一段更为典型的内容(即今天展示的内容)做为导入,由这个切入课题,让学生体会对迪恩隐私权的侵犯,效果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第二次课后,贺老师、陈英老师和杨玲老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这部影片的内容比较复杂,不可能先对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说明,那么就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因此建议把电影的名称去除,只是对这段截取的影片的情节进行分析,并且一定要把条件限定清楚,讲清隐私必须是有条件的(即迪恩是恐怖分子,国家安全局的人员调查是否侵犯隐私;
    )之后再去讨论:高科技手段下我们的隐私如何保护,激起学生对保护隐私的讨论,引出法律保护隐私权的内容)。之后陈老师又提了一个建议:把影片做为导入,同时提升到人格尊严的高度去讲隐私的问题,即尊重他人。

    4、提问设计需巧妙

    这次的课例研究中,我还带着一个学校课题: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因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设计有时带有随意性,这次同样反应出这个问题。第一次课上完后,老师们对我的提问进行了统计:预设了11个问题,其中有三个因为临时改动而没有呈现,临时性提出的问题有5个。王淑苹老师还提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好几个是属于:“是不是”、“行不行”、“能不能”这类的问题,而且个别的还没有追问,只是简单的判断,也就是说问题有效果很低。第二次备课时我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但仍有个别提问不够合理,各位老师讨论后指出:这是因为在教学设计时总是怕学生回答不出自己预设的答案而在设计问题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问题不够开放。之后我在提问的设计上尽量注

    意开放性,把发言权放在学生手里,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就提高了:我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这对我来说更是一项锻炼。

    《隐私和隐私权》教学反思

    政治组 陈媚 本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三点:

    第一、导入趣味性强。从同学们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导入,开篇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简洁地切入课题。

    第二、对于隐私解释的比较清晰。隐:不愿公开;
    私:纯个人私事。请学生表达自己对隐私的理解,找出学生对隐私理解的偏误,老师通过不断的追问、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隐私含义的正确理解。

    第三、以生为本,创设多项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让学生去参与,避免枯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很好地挖掘有演讲才能的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同学和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认清隐私和隐私权,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

    综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懂得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理解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培养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育性。

    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探究、讨论中来,小部分学生在整节课中只是听,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被动。这一点未能及时给他们引导,帮助。

    2、对学生的一些想法引导得不够。没有及时解释清楚。

    3.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做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不足之处,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较差。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网站开展个人隐私排查工作汇报(共15篇)

    放射科保护病人隐私整改措施机房(共2篇)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共5篇)

    私立小学教学工作总结(共10篇)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反思 精选10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