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体育 > 正文

    [家庭育儿,为什么父亲总是“隐形”]父亲

    时间:2019-07-12 16:02:35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演讲 李萱 整理 本报记者 徐蓓

    在许多家庭中,带孩子这件事被视为妻子的“天职”,丈夫们则主动或被迫地当起了“甩手掌柜”,这是为什么?请听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李萱在“一席”演讲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父亲缺席家庭育儿是个世界性问题

    我在大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家庭里的父亲角色。这个研究领域比较偏门,因为在公众的认知中,妈妈是带孩子的绝对主力,而很少有人去关注父亲。

    不过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父亲在家庭育儿方面的缺位。这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比如,美国曾对1000多个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亲投入育儿的时间只有母亲的70%左右。德国也调查了3000多个有9岁以下儿童的双亲家庭,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在日常照料孩子方面担任了绝对主要的角色,只有在与孩子玩耍和互动方面,夫妻的分工比较平均,而父亲在育儿中占主力的情况只有3.3%。

    那么中国的情况怎么样呢?200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项关于父母双方育儿时间利用的调查结果。在25岁至29岁和30岁到34岁这两个年龄段里,分别有41%和51%的女性自我报告在育儿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同年龄段的男性中只有15%和26%的人参与了育儿。那些25岁至29岁参与育儿的女性,她们平均每天在带孩子上花费了166分钟,同年龄段的男性只有83分钟。30岁至34岁的妈妈平均每天花费115分钟带孩子,而男性是89分钟。父亲在育儿方面的贡献比起母亲远远不及。

    上海男人以顾家出名,让我们来看看上海的情况。据上海社科院2006年收集的数据,上海爸爸在孩子的学习、智力发展、行为规范等方面,和妈妈的分工还是比较平均的。但是在孩子的日常照料方面,70.7%的家庭还是由母亲担任主要角色。

    男性带孩子真的不如女性吗

    为什么父亲在育儿方面的贡献远远低于母亲?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们在观念上对男女家庭角色的刻板印象,大家觉得男性就应该出门挣钱、养家、拼事业,而不应该去插手这些婆婆妈妈的事。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男人不会带孩子。这种想法不仅男性有,女性也有。有的学者把不放心让爸爸带孩子的妈妈比作“守门员母亲”,她们总是像守门员一样拦着爸爸,不让他们带孩子。

    那么男性在带孩子方面的天赋真的不如女性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的学者做了一系列研究,他们比较了那些之前没有经验的新手父母带孩子的水平。比如,这些父母在面对婴儿不同情绪时的身体反应,当新手爸爸和妈妈喂奶时婴儿的喝奶量有什么不同,等等。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带孩子的天赋上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的潜力是一样的。

    二战以后,因为很多孩子失去了父亲,所以一些早期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比起单亲家庭的孩子,那些父母双亲家庭里的孩子无论是学业成就还是心理健康,都要好得多。

    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欧美国家的女性大量开始参加工作,研究者们又关注起双亲家庭中爸爸参与育儿程度的高低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这些研究也发现,父亲参与育儿程度高的家庭,孩子在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比那些父亲参与育儿程度低的孩子要好。

    英国一项包含了7000多个家庭的追踪研究发现,在孩子7岁时,父亲参与育儿程度较高的家庭,孩子到16岁时,和同龄人相比学业成绩更好,和父母的关系也更亲密。而这些良好的学业成绩和父母关系,又为他们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基础,让他们在33岁的时候对自己的婚姻更满意。

    爸爸带孩子到底有什么好处

    爸爸带孩子到底有什么好处?我经常听到的一个回答是因为父亲能够给孩子展现一个男性的角色,能够教给孩子勇敢、坚毅、豪爽、自信、独立、有魄力等一些男性特有的品质。

    这种说法不仅在家长中很流行,而且我们也经常在网络和育儿书籍中读到。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呢?

    2010年,两位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汇总了48个单亲妈妈和单亲爸爸家庭里孩子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这两种家庭里的孩子发展情况相差不大。相比之下,单亲妈妈家庭的孩子发展得更好一些,问题行为更少。

    有意思的是,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放了同性家庭的政策。当研究者比较两个妈妈的家庭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的双亲家庭时,发现这两种家庭的孩子也没什么不同。

    所以事实上,父亲和母亲在带孩子方面的相似性远远大于差异性。那些关于父亲能带给孩子更多男性品质的说法,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的。同样,也没有证据表明,妈妈不能传递给孩子勇敢、坚毅、有魄力、有胸怀这些品质。

    其实,我们仔细去想一想,单亲妈妈家庭和父母双亲家庭相比,最大的区别不是单亲妈妈的家庭里少了男人味,而是在家庭育儿方面少了一个人,变成了单亲妈妈单打独斗的局面。

    人类和动物不一样,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成熟的过程特别漫长,需要投入特别多的育儿精力,也就是说,靠一个家长很难完成,需要组队战斗,所以参与育儿的家长人数非常重要。

    因此,父亲参与育儿的好处,不是通过父亲作为男性的特殊优势来实现的,而是作为一个家长,和母亲团结协作来实现的。

    父亲参与育儿的程度直接影响婚姻质量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爸爸认同自己应该参与育儿,他们也做了一些努力,但他们的妻子仍然很不满意。

    比如,有的爸爸认为,他只要在关键时刻出出意见,至于日常带孩子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交给妈妈去干好了。

    也有一些爸爸觉得,带孩子就是带孩子玩。当他们带孩子一起踢球、游泳、骑自行车时,他们很有兴趣;但是让他们陪孩子写作业、监督孩子弹钢琴,他们就心不甘情不愿。他们觉得还是让妈妈去当“恶人”吧,以免破坏自己和孩子的感情。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普遍:妈妈制订计划,爸爸听从妈妈的指令去执行。比如,妈妈独自考察了一些学校,决定孩子上某某兴趣班,然后由爸爸负责接送孩子。

    爸爸的这些参与育儿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带来多少实质性的贡献。因为对于家庭育儿来说,父母双方不仅是组队育儿的队友,而且还是婚姻的伴侣,父亲参与育儿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夫妻的婚姻质量。

    在中国家庭里,亲子关系往往是高于夫妻关系的。我发现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自己的孩子,但很容易忽视婚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明星爸爸们鸡飞狗跳地带完几天孩子后,很多人都表示这个节目促进了自己与孩子的感情,只有演员郭涛说:“我觉得老婆太不容易了,我回去给她发朵大红花吧。”

    如果郭涛回去以后能把这种觉悟转化成行动,主动帮太太带孩子,那么他也值得发一朵大红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父亲平时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不闻不问,而一旦出了一点问题,马上跳出来指点江山,甚至指责、打压和否定母亲平常的育儿贡献。这类爸爸的参与,反而会让妈妈心情更恶劣,家庭气氛更紧张。

    所以在这里,我想特别提醒各位男性,积极育儿不仅包括关心孩子,还包括支持和尊重您的伴侣。

    鼓励父亲参与家庭育儿需要政策支持

    在研究这个课题的过程中,我觉得带孩子这个家庭里的日常行为,已经成为一个日趋复杂的大工程。这个工程所需要的资源,已经远远超过妈妈一个人所能负担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推行一些政策,支持和鼓励父亲参与育儿。

    比如,瑞典在40多年前就提出,父亲和母亲可以共享育儿假期。一些西欧和北欧的国家除了育儿假期外,还给予父母一定的经济上的补贴,鼓励父母双方共同育儿。

    这些政策无疑是给民众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带孩子不仅仅是女人的事,男人也有同等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些政策中,有一些国家特别采取了父亲配额制度。父亲配额制度指的是父亲和母亲可以共享一段时间的育儿假,但总天数中的某一部分是只有父亲才能享受的。比如,100天的育儿假期中,有20天时间只有爸爸能享受,不能转让给妈妈去休假。这个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父亲参与家庭育儿。

    德国在2007年推行了带有父亲配额并且有一定经济补贴的政策之后,父亲参与育儿的人数,从政策推出前的3.5%,在10年之间跃升到35.7%。说明这些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目前,我国还没有父亲育儿假。有些省份推出了父亲陪产假,但各地规定的陪产假时间不同,最短的7天,最长的30天。事实上,不少中国男性没有享受到这个福利。而且,陪产假只能在孩子出生的前后使用,但是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家长陪护。

    希望未来我们的政策也能跟上,也能鼓励更多的男性参与家庭育儿,让父母双方真正成为家庭育儿的好队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