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图片 > 正文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时间:2020-12-27 01:39:57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皮凯蒂:资本哪里跑

    ——读《21世纪资本论》有感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知乎网上,《21世纪资本论》,这个宏大壮阔、傲气十足的名字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但鉴于自身经济知识水平有限,我一直没敢挑战这部在学术界极具争议又看起来块头很大的书。直至经济文化导论课上再次遇到它,在众多最新最热的经济学作品中它的名字依旧是那般夺目,我知道这次再没有理由逃避了。

    其实这本书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艰涩难懂,皮凯蒂在整本书的设计结构上绝对照顾了经济学零基础的读者,但也足够迷惑这些读者了。就像我,不无惭愧地说,我是在看到萨默斯、阿西莫格鲁等人对本书的评价之后才发现r>g,α=β×r,β=s/g这些结论和公式并不是已经被大家广泛认可的,而是皮凯蒂个人基于历史和数据研究得来的!虽然第二个是会计恒等式,但之前并未有学者利用它大做文章,更遑论成为什么资本主义第一定律了!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皮凯蒂的开创性和他试图道破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雄心壮志,就冲他这份挑战大问题的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更何况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全球,不但在经济学界引起极大关注,更是成为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可以说本书的价值已经不止于经济学研究了,其政治和社会价值同等重要,毕竟比起马克思,皮凯蒂更想做的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就像萨默斯说的那样“即便他的理论解释全错了,他转变政治话语的数据工作也值得诺贝尔奖了”。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皮凯蒂的观点绝对是耀眼并具有建设性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本书提出的核心观点是:21世纪人类将再次面临收入不平等的重大威胁和挑战,而资本收入不平等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根源。皮凯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历史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全球人口的变化,还是人均产出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率的变化都呈现出U形曲线的趋势,这引发他得出21世纪r>g,即资本收益率将会超过经济增长率的结论,而人口的减少带来的经济放缓和老龄化使得储蓄率也越来越高(β=s/g)。由此资本/收入比将会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资本的收益率又较高,则资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占有社会大量资本的富人会越福,而只凭劳动收入的穷人会越穷。借此他大胆预测:21世纪会和19世纪一样,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尖锐的社会矛盾、红旗到处飘扬,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可以说皮凯蒂的预言较为悲观,而悲观的预言往往带来激烈的建议,为了遏制这一局势的发生,他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本征收累进税,呼吁政府加强建设“社会国家”,强化累进所得税。他乐观地表示这样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第一,征税意味着金融统计要公开透明,这有利于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危机;
    第二,资本税可缓解资本的无限扩张,但同时又保护私人产权和经济自由;
    第三,有助于巩固社会国家,维护民主政治和经济全球化。尽管这些想法不免陷于“乌托邦”的质疑和嘲讽,但如果社会真如他所预言的那样糟糕,这就绝不是空谈和玩笑。

    皮凯蒂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日益肥硕的资本,其“富者越富的动态学”理论是否道破了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秘密?经济学家索洛对此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填补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空白。就如皮凯蒂所言,尽管收入不平等问题始终如阴魂般缠绕着社会,但经济学家大都不愿碰触,宁愿乐观地相信“库兹涅茨曲线”,相信市场对如此分配的合理性。所以说,传统理论倾向于用最低工资被侵蚀、全球化导致低工资工人竞争、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来解释收入不平等,但索洛认为,这些理论都无法解释1%和99%群体的收入差距为何如此之大,而且过于依赖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而皮凯蒂的解释显然更为直接,避开无谓的闲谈,直插资本的心脏,将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的资本暴露在人们面前,让其无所逃遁。

    其实单单从宏观方面谈资本会让人觉得隔离和遥远,但微观方面就不同了,它切实地深入到芸芸众生的生活中,关乎你我,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皮凯蒂指出,一个社会(目前更多是西方)将出现两种极端的收入不平等,一种是“超级拼爹社会”,另一种是“超级精英社会”。“拼爹”不难理解,就是财富的继承。据统计,美国资本收入最高的10%群体拥有全社会财富72%,收入最低的50%群体只拥有2%,而这还可能还低估了财富的不平等程度!“财富是如此地集中,以至于社会中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见识过财富。”也许你辛辛苦苦奋斗一生所得来的积蓄还不如一个富人肚子中的孩子的钱多,这是多么令人心灰意冷的事实啊!而这10%的人群中还有1%是真正处于金字塔顶尖的人,他们的财富主要是股票和期权,他们将资本的手伸向了社会各界,站在高高的云端,通过政治献金操纵着社会的生存法则,穷人们只能继续无奈地在忙忙碌碌中讨生活。而“超级精英”是指以美国超级经理人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的精英,企业的CEO,好莱坞和体育界的明星们,都有可能成为这一阶层。在这里,是“赢家通吃”的,只要你具备一定能力,又有足够运气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你就会享有无限风光。

    也许有人会为富人辩解,说他们的财富都是自己赚来的,是对他们的勤奋和天赋的奖励,就像比尔盖茨、乔布斯,人家做出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贡献,难道不应得到更多的财富吗?政府已经对穷人实施那么多福利政策,你们自己没能力、知识水平低能怪谁?哦,你弱你有理呗!就像萨默斯指出的那样,21世纪的不平等问题加剧是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带来的结果,它给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人类未来的主题不是陷在不断积累的财富和社会不平等的泥潭中,而是机器人、3D打印机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科技革命和发展前景中。这一切都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很可能会推翻以往社会科学的认知,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和发展状态,岂是一个r>g所能说得清的!

    我对萨默斯的观点很赞同,人们往往过高地估计短期发展水平,但却对长期的发展持保守态度。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人类因其时代局限性难以窥测,包括担任现代“巫师”职位的经济学家,所以我对皮凯蒂的悲观预言并不赞同,多余的经济学论证不谈,单说他将目光局限于发达国家,漠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做法就十分不妥当,难怪有中国学者嘲笑他是“哀怨、无知,偏见的小资产者”。但他对收入不平等方面的论述还是十分深刻的,针对上一段“奋斗致富有理”的慷慨之论,皮凯蒂给出了有力的回击,比尔盖茨的成功固然靠的是他的天才和努力,但也不容忽视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这一事实,而哈佛大学一年的学费在美国仅有收入前2%的家庭能够支付得起,这说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并不平等!而类似的还有股神巴菲特,其父是国会议员、证券投资商,家境也较为优越,巴菲特从小就对股票耳濡目染,也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对个人而言,社会上真正的不平等不是资本,而是环境。同样的小孩子,人家在别墅中学英语法语,请最好的钢琴老师,从小深知优秀的必要和竞争的残酷;
    而你却在自己家楼下玩过家家,每天不情愿地应付作业,还天真地做着科学家的美梦。差异就是这般明显!真正可怕的不是“富二代”,而是比你勤奋,比你优秀的富二代。起点不同,环境的沟壑深深地竖在那里,社会的流动是凝固而缓慢的,就像《高老头》中付脱冷说的:“雄才大略是少有的,遍地风行的是腐化堕落„„在这个人堆儿里,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虽然有些夸张,但道理不变。如果这个社会总欠年轻人一个奋斗的机会,那么社会的负能量不断积聚是难免的,“拼爹”还是“拼搏”?年轻人的选择其实是身不由己的。

    以上似乎都在谈论发达国家,那么被皮凯蒂忽视的中国呢?他说的这些在中国也适用吗?一些学者给出了很明确的观点:不适用。袁志刚教授分析说,皮凯蒂的r>g理论不适用于中国,因为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实业资本的回报率并不比GDP增长率高。中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以及城市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膨胀。中国更深的或许是体制问题,比如腐败、垄断等问题。中国人反感的不是作为结果的收入不平等,而是痛恨作为起点的机会不平等。而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显然赶不上发达国家,所以上一段所提到的情况在中国感受的也同样或者更为清晰。皮凯蒂对中国资本管制的分析显然过于浅显,目前来看,我们还是要寻找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而很有意思的是,基于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独特而深厚的情感,中国学者对《21世纪资本论》的期望与要求比传统西方学者更高,总是将其与《资本论》作比较,但结果显然令人很失望,对马克思概念的误解、资本财富概念的刻意模糊导致的结论简单粗暴或许使这本书或许连狗尾续貂的资格都没有。毕竟皮凯蒂说到底还是为资本主义出谋划策,为政治发声,“危言耸听”也不过是为了赚取眼球,博得关注,这就决定了本书充其量是一部应景应时的经济著作,难以望其项背啊!

    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收入不平等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至少应该保障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加大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财富不要像以前那般傲慢了,要学会谦卑,尊重社会中的大多数,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关注社会不平等,煽动一场新的西方政治经济理念的热潮和变革,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资本论》真正的核心和意义所在。未来的西方经济界会上演怎样的戏码,我们拭目以待!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AfterReadingCAPITALintheTwenty-FirstCentury到今天,读完了21世纪资本论,感触较深,觉得有必要写一个读后感。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讲财富的不公平及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主要涉及的经济体是法国和米国,因为作者是法国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前读过欧洲史、米国史等,历史都在重演,现在欧美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跟着走,他们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我们几乎也必然会遇到,这是经济的规律,所以对我们哪怕是个人,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这个读后感,我将把我认为深刻的内容摘抄并摘译一下,结合自己的见解,写点一些自己的想法。财富就像贪吃蛇一样,越壮大,就越厉害,而且当财富达到一定大的规模以后,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不管财富的主人能力强不强,甚至工作与否,财富常常都会保持几十年的连续增长。我们国家现在拼爹的现象出现了,但是看了欧美的发展规律后,感觉我们的社会还远远没到真正的拼爹时代。我们现代人的财富主要还是自己挣的,因为爷爷们的收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页共31页入要比我们低好多倍。到我们的孙子30岁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起相当作用了,很多人的继承财富将比一般劳动者一辈子的收入高得多。这也解释了我们现代的一些现象,老人的生活困难,特别是很多老人没有养老金的,他们的境地将变得倍加困难。(摘译:今天最让人震惊的是工业无产阶级的痛苦。尽管经济在增长,或者部分是这个原因,广大的农村应为人口和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挤进了城市的贫民窟。工作时间常,工资很低。新的城市悲剧出现,更加可见、更加震惊,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旧社会更加极端。)下图是法国1810-2010年间财富不平等分布的结构,图中实心三角形表示的是财富前10%的人所占份额,虚方框是财富前1%的人所占份额。可以看出,比我们平时接触的所谓“二八定律”要严重得多。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页共31页(摘译:1840年间,资本繁荣,工业利润增长,但是工人的收入却停滞了。在这个背景下,第一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中心论点很简单:工业发展有什么用?技术创新有什么用?经过半个世纪的增长,大众的状况跟从前一样艰辛,立法人能做的一切仅仅是禁止小于8岁的孩子进工厂工作。)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3页共31页(摘译:总的来说,在2010年,一个发达国家的公民平均挣30,000欧元一年,拥有约180,000欧元资本,其中90,000欧元为住房形式,其他90,000欧元为股票、基金、储蓄或者其他投资。)我想表达的是我严重拖世界后退了。注意:这里讲的人均不光是讲工作的人的人均,还包括老幼病残等。比如,我国2016年GDP总额是76万亿(CNY),人均GDP为5.4万左右,那么这里的计算方法就是简单粗暴的76万亿/14亿。(摘译:从1900年到1980年,全球70-80%的产品和服务集中在欧美。到2010年,欧美下降到大概50%,或者说到1860年的水平。最大的可能是,在21世纪它会继续下降到20-30%之间。这是维持到19世纪的水平,也将是跟欧美人口比例相一致的。)如此看来,我们国家过去百年间一文不值,但是在21世纪,将迎头赶上。当然,在赶上的同时,一定会遇到欧美曾经发生的状况和问题。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4页共31页(摘译:2012年世界人口将近70亿,全球产出略大于70万亿欧元,所以全球人均GDP约为10,000欧元。如果我们减去10%的资本折旧再除以12,就得到人均每月的收入为760欧元。换种说法,如果全球产出和收入平均分配,那么全世界人均收入大约是760欧元每月。)百度脑补了一下,2012年人民币对欧元大概是8.4.全球人均年收入84,000人民币,月收入=760*8.4=6384元。同时要注意的是,全球人均的时候也是除以70亿人口的,切勿认为我工资达到了6k我就达到世界平均了。(摘译:收入分配比产出分配更不公平,因为高产出国更可能同时拥有其他国的资产,因而会从其他国家收到正流入的收入。换种说法,富有国家会双倍的富有:他们在国内产出更多,在国外也投资更多,所以他们的人均收入大于人均产出。)这也是充分符合马太效应啊,多的再给他一点,少的连他仅有的都要夺掉。怪不得我们国家的工人都要这么拼了,节假日、休假都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即使是这样,我们跟欧美的差距也还是很难追赶,甚至有时还会拉大。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5页共31页(摘译:人口增长有利于平等,因为继承财富的重要性减弱了,每一代人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生活。)中国独生一代的来临,不正是应了这句话吗?拼爹比努力更重要了。文章后面会讲到跟多这个问题。财富不均在历史上更严重,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财富不均下降到最低值,然后又开始攀升。因为后面会说到的财富富集问题,财富会越来越集中。人生不是一场简单的百米赛跑,也不是什么马拉松,而是一场接力赛跑,可能你接棒的时候人家已经跑在你前面几圈了。下图:法国和米国各个年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人口的占比。我上小学的时候(90s),课本上说我国农民是90%多,上大学(2005-2009)的时候常听说9亿农民,现在百度脑补一下,50%吧。但实际真正全职从事农业的人可能已经远低于这个水平了。但是跟米国比,估计还是他们1950年左右的水平。我们的城镇化肯定还会继续,我们的就业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工业化达到极值以后,制造业的人口也在下降,我们现在就在经历这些。今后很多制造业岗位要消失,而被迫到服务业。普通制造业的工人到服务业能干什么?保安?要多少保安呢?不论哪个社会,饭店服务生、零售服务员工资水平是最低的,而即使是最低的,他们也期望招聘年轻漂亮的,还轮不到中年危机的制造业转岗工人去干。所有,我们特别是钢铁业的同志们,前路艰辛啊!米国1950年制造业人口33,到了2012年是21,服务业人口仅35,而到了2012年达到了76。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6页共31页(摘译: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均产出能长时间超过1.5%。)中国在长期8%以上,甚至两位数,怎么解释?文章后面有说,只有在落后国家或新兴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时候才能有高于4-5%的年增长率,比如二战后30年间的欧洲、现在的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我们的经济增长将来必将下调,由此带来的问题我们也必然会遇到。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7页共31页上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作了个预测。中国的高增长将会持续到2030年左右,然后在2030-2050年降到3%左右,到21世纪的后半部分下降到1.5%左右。(摘译:在19世纪,贷款人漂亮的偿还了债务,因而增加了私有财富;
    在20世纪,债务被通胀所淹没,偿还的是贬值后的钱。)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8页共31页(摘译:名义资产承受着相当的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你在活期储蓄或定期储蓄又或者在非索引政府或公司基金上投资了10,000欧元,这个投资10年以后还值10,000欧元,尽管消费价格已经翻番了。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说真正的投资价值腰斩了:你只能买到你原来投资价值一半的产品或服务,所以你10年后的投资回报是——50%,这可能是这期间的利润无法补偿的。在价格高涨的时期,“名义利率”——必须扣除通货膨胀率——通常高于通货膨胀率。……任何情况下,如果你想知道名义资产的真实回报率,就必须扣除通货膨胀率。)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9页共31页(摘译:拥有不动产,一切都不一样。不动产的价格通常至少像消费价格指数一样飞快上涨。换句话说,我们不仅不需要从年租金中扣除通货膨胀的的损失,还常常要加上每年增值的部分。关键是不动产是最具代表性的名义资产:他们通常是一个家庭总财产的3/4,个别情况甚至90%。)如果中国的很多小孩子也拥有代际积累而来的房产而无需购买房子结婚,中国男孩的压力瞬间减轻多少?中国其他商品的消费能力,那真的是无法想象的。通货膨胀影响最大的是小额财产,典型的是活期或定期储蓄。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0页共31页(摘译:Vautrin跟Rastignac解释的,想着通过学习、天赋和努力就能获得社会成功基本是幻想。他详细描绘了他这个年轻朋友通过法律或医药学习后的各种可能的职业,在专业竞争力比继承财富更胜一筹的领域。特别的,Vautrin给Rastignac解释得非常清楚,他在这些专业领域内能期望的年收入。结论很清楚:即使他排在他所在阶层的顶端,在法律上获得光明的前途,这样做还得接收很多牺牲,他也仅仅能够达到一个中等的收入,并且放弃成为真正富人的希望。)没结婚的同志,一定要读《高老头》啊,千万不要以为作者写的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跟我们没有关系啊。Wealthcanbegotfrominheritanceandmarriage.没有希望同过inheritance获得财富的同志还有一条通道,marriage,哈哈。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1页共31页(摘译(接上段):你30而立之年,你会成为一个年收入1,200法郎的法官,如果你没有改变职业的话。你40岁的时候,你会取一个磨坊主的女儿,带来6,000里弗(法国古货币单位,我也不知道是多少)的收入。谢谢。如果你够幸运找到一位好主顾的话,你将在30岁之际成为一名皇家检察官,你会娶到市长的女儿。如果你再愿意干点政治上肮脏的工作,你将在40岁成为检察长。。。。。。我特别的给你指出,整个法国只有20个检察长,有20,000你这样的人在渴望这样的职位,并且他们中间有些人会卖掉全家去抢那个地位。如果这个专业让你恶心,考虑另一个。Rastignac喜欢成为一个律师吗?很好!你需要承受10年的痛苦,花1000法郎一个月,获得一个图书馆和一个办公室,频繁的社交,亲吻职员的衣袖以获得一个案子,再去舔舔法院的地板。如果这个专业能怎么样,我不会建议你放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2页共31页弃。但是,在巴黎,你你找出5个挣50,000法郎以上一年的50岁的律师吗?)(摘译(接上段):相反,Vautrin建议Rastignac的社会成功的策略效率会高得多。通过娶Victorine,一个在公寓生活的只喜欢帅气的Eugene的年轻女人,他马上就可以把手伸到百万法郎的财富里去。这将使他在20出头得到50,000法郎的年收入(5%的资本回报率),并且立马得到他希望通过成为皇家检察官多年以后的工资10倍的舒适度,(并且可以比肩巴黎最牛逼的律师通过多年努力和阴谋诡计死干到50岁的收入)。)去取笑吃软饭的吧,他们过得生不如死,哈哈。年轻哪个没有骨气!(译:如果一个国家的平均月收入是2,000欧元,那这个分布将是:前10%平均4,000欧元一个月,底层的50%平均月收入1,400欧元,中间的40%月收入2,250欧元。)力争上游吧,但是金字塔形的结构,越往上,踩着的人就越多,都不容易啊。现在社会常有人说,开宝马的欠款几百万,开宝来的欠款几十万,骑电瓶车的无债一身轻。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3页共31页(译:一个世袭中产阶级的出现时一个重要的,脆弱的,历史性的创新,并且低估它将会犯严重的错误。肯定的是,试图坚持称财富在今天仍然极度集中:在欧洲前10%的人拥有60%的财富,在美国则为70%。今天最穷的一半人还是跟过去一样穷,2010年只拥有可怜的总财富的5%,跟1910年一样。基本上,所有中产阶级想要插手的也只有一点面包屑一样多:在欧洲差不多1/3,在美国差不多1/4.这些中产阶级4倍于顶层的10%,单但只拿到顶层10%一半到1/3的财富。这可以试图得到的结论就是什么都没有正真改变:资产所有制的不平等依然很极端。)下图:以此计算,米国最低小时收入约50CNY,法国70CNY,我国?2000CNY/月,2000/25/10=8CNY/Hour,其实我们最低工资标准2000CNY都不到。米国收入是我们6-7倍,法国是我们9到10倍。后文有提到,欧洲平均家庭财富是中国的12倍。中国,慢慢追吧。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4页共31页再看一个图,1810-2010年法国财富不平等分布:实心三角形是顶层10%的人的财富占比,虚框正方形是顶层1%的人的财富占比。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5页共31页(译:图11.1(这个图我附在在这一段后面)描述了法国1820年-2010年年度继承财产的流变图。两个事实非常清楚。一、继承流变图解释了19世纪年度继承财产的比例为20-25,微微上升直到19世纪末。这是非常高的流动,这反映了几乎所有的资本都来自继承。如果继承财产在19世纪的小说里无所不在,那不是因为作者痴迷于此,特别是债务缠身的巴尔扎克。而是因为继承财产在19世纪的社会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在经济流和社会力量中的中心。此外,它的重要性不随时间消逝。二、1900-1910年间,继承财产的流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高一些。(对比20%来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5%。))。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6页共31页看下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这一代的情形很多属于法国1947年的情形,好一点的属于1960年的情形,养老压力特别大。年轻人好像本事很大,不听老人言。过30到40年,我们慢慢地赶上法国的水平了,25岁的孩子拥有的财富只有他80岁爷爷财富的1/5的时候,他们就该好好听他们爷爷的了。新一代的流氓又老了,又可以耍流氓了,哈哈!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7页共31页(译:在第一部分,我说明了很难且会过分简化地去比较长周期的购买力,因为消费模式和价格在多维度的剧烈变化,没有一个指数能捕捉到真实的情况。虽然如此,根据官方指数,英法1800年的购买力水平大约是今天(2010年)的1/10。换句话说,1800年20到30倍于平均收入的人可能过着不会比今天(2010年)2到3倍于平均收入的人的生活水平,1800年拿个5到10倍于平均收入的人可能会跟今天拿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平均工资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8页共31页水平的人情况差不多。)下图:(图解:各个年龄组继承至少底层50%的人一辈子收入比例。1970-1980年,12-14人人继承了至少底层50%的人一辈子收入。)求bottom50%低收入者的心理阴影面积。猜想我国的变化曲线图应该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曲线的谷底后移了,法国的低谷开始于大革命,世界大战,我国的低谷也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但是维持时间会很长,中间有世界大战,还有解放战争,还有斗地主和文革,把有钱人都干掉了,财富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新积累。特别是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中国的拼爹现象现在愈加明显,但还远远没到高的时候,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财富的增加,经济增长率的放缓,拼爹现象将更加突出。中国的情形是,收入增长5—10%/年,爷爷辈的收入相对太低了,大多数人的财富主要来自于储蓄,而不是继承,但是如果爷爷留下的是不会贬值的不动产呢?如果中国GDP继续高于5%,留什么给孩子,我们就懂了。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19页共31页(译:......在像中国一样的新兴国家中观察到的现有的增长率,很明显,继承流现在很有限。对于工业时代的中国,现在正经历5-10%的经济年增长率,大部分情况下财富来自于储蓄而不是来自于爷爷,爷爷们的收入少好多倍了。)继续上图:21世纪全球财富不平等图。实心正放形为十亿富翁总财产,左边坐标,单位为十亿美元。虚三角形为十亿美元富翁的总人数,右边坐标。他们都是谁啊?抢去!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0页共31页(译:如果我们全球采用这些报告一样的方法并且比较各种可能的预测,我们大致得到下面的结论:在2010s早些时候的全球不平等水平差不多跟1900-1910年差不多。顶层千分之一的人拥有将近20%的全球总财富,顶层百分之十的人拥有大概50%的财富,有的地方顶层10%的人拥有80%到90%的财富。底层的一半人口只拥有全球约5%的财富。)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1页共31页(译:在全球顶级财富继承中举个特别明显的例子。在1990-2010年间,全球操作系统领导者微软的创立人比尔盖茨,是企业家财富的象征,福布斯排行榜保持超过10年第一,财富值从40亿发展到500亿美元。同时,全球化妆品领导者欧莱雅(她父亲于1907年创立----(无关紧要不译了))的继承人莉莉安·贝当古,在这同样的十年间,从福布斯上看到她的财富从20亿发展到250亿美元。两者在1990-2010年间财富均保持13%以上的年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等价于10-11%的资本增长。)重点看后面一段解读。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2页共31页(译:换句话说,莉莉安·贝当古在她生命里一天也没有工作,看到她的财富跟高科技引领者比尔·盖茨的增长得一样快,比尔·盖茨停止工作了,他的财富增长速度还是一样的快。当财富建立了以后,资本会有它自有的动态增长,仅仅是因为它(庞大的)规模,它能够保持几十年不间断的增长。注意,特别是当财富超过了某一个特定值,管理中由于经济体量的规模效应产生的利润和冒险机会得到强化,几乎所有资本的回报都能重新投入新的投资。一个拥有这个体量财富的个人每年可以靠他千分之几的财富轻松地生活,并且他几乎可以把他所有的收入重新放进投资。这是一个基本但很重要的经济机制,对长期动态的财富积累和分配有着显著的作用。金钱可以复制自己。这个明显的事实没有逃过巴尔扎克的注意,他下面的话描述了他的面粉商人不可抵抗的崛起:“市民高老头积累了资本,后来让他用这一笔钱所有的优势(拥有财富的人赋有的优势)做生意,”)最后一句比较难,应该看得懂,但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就比较难了。还有一句“afewtenthofpercentofhiscapital”就是千分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3页共31页之几,百分之一中的几个十分之一,比较生硬。一年只要千分之几的财富就能过的很快活了,不用干活了,天天游手好闲,一天换一网红,这不是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生活吗?(译:同时注意,斯蒂文·乔布斯,跟比尔·盖茨一样受人尊重的天才企业家,对得起他应得的财富,在他荣誉的最高峰和苹果的最高市值的2011年只有80亿美元,只有微软创立者比尔·盖茨的六分之一(尽管有很多观察者认为盖茨没有乔布斯的创新性强),只有莉莉安·贝当古的三分之一。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有着大量的人继承财富超过乔布斯。显然财富不仅关乎能力和功过。原因很简单,仅仅由于他们巨大的初始规模,继承财产的回报率非常高。)下图:1870-2100年的世界资本分布图。亚洲、非洲的财富比重一直在攀升。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4页共31页(译: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流行的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是无稽的。事实上发达国家比他们想象的富有得多。欧洲家庭拥有的房地产金融债务净资产的总量现在大概在70万亿欧元左右。相比之下,中国的国有资产加上中国银行的储备大概也就3万亿欧元,不到前者的二十分之一。发达国家并不怎么可能被贫穷国家取代,那至少要好几十年。)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5页共31页(摘译:对于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特别是欧洲人,他们的家庭拥有20倍于中国家庭的财富,是很难被追上的。特别是财富是私有财产,不能被政府用于公共目的,比如中国前些时候提议的拯救希腊。然鹅,这些欧洲的私有财产是非常真实的。)突然觉得,我们是多么的穷啊!下图:1870-2010年间,瑞典、法国、英国、米国的税赋水平。不知道中国的税赋水平是多少,常有人说中国的税赋水平全球第一,不知道根据是啥。还有什么费没算进去吗?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6页共31页(译:目前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花在教育和医疗上的费用占国民总收入的10-15%之间。然鹅,国家之间还是有显著的区别的。小学和初中教育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基本是全免费的,但高等教育可能是相当昂贵的,特别是在米国,其次是英国。公共医疗保障在欧洲国家是普遍的,也就是对所有人口开放的,包括英国。然而,在美国,是专门留给穷人和老人的(这并不妨碍它变得非常昂贵。)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公共消费涵盖了大部分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欧洲大概3/4,美国大概1/2。目的是给大众平等的基础需求:不管父母的收入如何,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教育,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医疗照顾,特别是对比较困难的人。)要想看病不要钱,首先税收要上去,劫富济贫。有钱人的不要说看病贵了,他们有的是钱,大把地给黄牛塞,排队都懒得去了。关键是穷人的最低保障。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7页共31页(译:如果我们看看1970-1980年间最穷的国家,包括非洲的亚撒哈拉和南亚(特别是印度),政府通常拿掉10-15%的国民总收入。再看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像拉丁美洲,北非,以及中国,我们发现国家拿掉10-20%的国民总收入,相对比发达国家要低。一个显著的事实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和不那么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在拉大。税收水平在发达国家中一直是增长的,直到稳定到现在的水平(从1970年间占国民总收入的30-35%到1980年间的35-40%)。但税收水平在贫穷国家和中等国家的水平是显著下降的。在非洲的亚撒哈拉地区和南亚,平均税收水平从1970年间的略低于15%到1990年间降到了略高于10%。)下图:最高收入者税率,1900-2013年。千万别说自己税交的多。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8页共31页下图:最高遗产所得税率,1900-2013。要死了,把钱取出来,现金交给下一代,算不算逃税呢?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29页共31页(摘译:······通货膨胀主要惩罚那些不知道怎么处置他们财富的人,他们放太多的钱在活期储蓄账户上或塞进他们的床垫里。它放过那些花得分文不剩的人或者投资了实体经济(房地产或商业资本)的人,还有,它放过了负债的人。)有钱赶紧花掉,不管存活期还是藏现金,都要被通货膨胀吞噬掉的,要么拿去买房子,要么没钱去借点也行,后面用通货膨胀后贬值的钱去偿还。(摘译:历史表明只有那些去追赶更先进经济体的国家能够有4-5%每年的经济增长,比如二战后30年内的欧洲、今天的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等。不管采取什么经济政策,经济的增长不会长期超过1-1.5%每年。)预计要到2050年中国的年经济增长将降到1-1.5%,应该勉强跟米国差不多上下了吧,关键是这几十年间不能出什么乱子,但那时我们已经退休了。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30页共31页财富的分配并不是平均的,就像森林里,有常年见不到光的小草,也有参天的大树。但是,一颗小草的种子是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保持平常心,做最好的自己,逆袭不逆袭,就让天做选择吧。作者:FontzeCharlesQQ交流:531265157第31页共31页FontzeCharles2017-3-15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21世纪资本论》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涉及到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社会贫富差距。在金融海啸过后,发达国家失业率的飙升,经济衰退。我们都看到一个贫富差距极端的两面。一方面,普通的劳动人民在失业之后,没有稳定的收入而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因资不抵债而被赶出自己的房子。而另一方面,大企业的老板们,却能在破产前领走了巨额的奖金,华尔街的人们正在领着纳税人纾困给金融机构的公帑,依旧享受着安逸的生活。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之一是它十分系统的展示了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历史财富与收入数据,皮凯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数据试图论证在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所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认为此书的一大优点就这这些详实的数据的搜集,他的很多中心观点都是从这些真实数据里面形成的。他的数据表示在资本主义历史的大部分时期这个都是事实,唯一的例外是1910年代到1950年代---正好赶上两次世界大战。

    至于争论很大的r > g问题,即资本回报率高于劳动收入的增长率,但是由于我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我也参考了很多网上的看法,皮凯蒂认为当资本回报率大于劳动回报率时,会导致财富分布不平等的增加。给定一个经济体财富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率不变,长期来看,财富总额的增长率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一样。而当一个有钱人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全部用于投资,只要他将当年投资收益的一个份额用于再投资,他的财富的增长率就高于了社会财富的增长率。

    由此一来,在社会财富的总构成中继承财富的比例将增加,富人与穷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皮凯蒂认为给富人征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财富分配不均发生后,用征税方式就能拉平社会差距,我认为是片面的。征税也许能缓解现有的压力,但没有从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出发,现在社会的发展阶段还远不能够到达生产资料按需分配的理想化程度。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社会,而从工业革命开始看,穷人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这是社会走向富裕的证据,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后果。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向富人征收了高额税,一味的征税也会打击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且要求每一个国家都采取相同的征税手段也是非常不现实的。虽然很多人指出皮凯蒂书中的许多问题,例如数据的真实性,概念有所混淆,理论框架构设的局限,以及有中国大学的教授提出质疑说在我国劳动收入的增长率其实是大于资本回报率的,然而贫富差距的问题任然存在等等。他新颖的理论和对资本与工资的变迁的历史的疏通还是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思考。另外,我在搜集资料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后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不久之后网络上许多相关的讨论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曹长青那篇长长的批判文章,也许是因为话题涉及了敏感的政治体制问题,也许是影响了某一些人群的利益问题,在这里也不容深究了。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21世纪资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XX年The Belknap Pre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分享给大家,希望小编的用心能给您带来帮助。

    昨日,终于啃完了这部巨著,本书主要讲述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也是比尔.盖茨推荐的XX必读5本书之一!当然驱使我去读它倒不是因为盖茨的推荐,因为我要玩弄资本,所以不读不行啊!

    作者——托马斯.皮凯蒂,法国人,经济学界70后新锐,22岁以一篇关于财富分配的毕业论文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想一想我们的经济学博士水平如何呢?甚至公认的经济学家水平又如何呢?)

    作者曾旅美,曾在MIT做助教,并对美国经济学界不满后返回法国,不满主要有两点:

    1.他认为美国经济学界对数理模型过于沉迷,以至于跟现实世界脱节。

    2.经济学受到过度追捧,从而对其它学科存在轻视和鄙夷,这阻碍了与其他学科的互动,而这一局限更加剧了与现实的脱节。

    全书共四大部分,16章。

    >导言

    作者先回顾了早期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主要有马尔萨斯、扬、法国大革命、李嘉图、马克思和库兹涅茨等。

    接着,指出了本书两个重要结论:

    A.每个人都应该警惕任何关于财富和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决策机制。

    B.有一种强大的机制在交替性的推动收入与财富的趋同与分化,而这种力量不会自动减弱或消失。趋同的力量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扩散,而分化的力量主要在于r>g, r表示资本收益率,g表示经济增长率。(这一重要结论也间接指出了作者对所谓自由市场经济的否定态度,相反政府必须通过立法实施各种干预以防止资本主义走向自我毁灭的极端,因为任何社会民众对贫富差距的容忍总是有限度的,超过了社会就必然走向崩溃。)

    —— r>g就是现代财富不平等的根源!(当然这是作为经济学者的观点,在我看来还包括武力,比如美国为何能够保持强势美元,没有强大的武力威慑做后盾,很难想象能够发起金融战争!所以,我认为现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两点——金融和军事,当然背后要有强大的教育体系和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环境,至于什么人口啊,低成本啊这些都只是暂时性的相对优势而已,只有金融和军事是绝对的可持久的优势!想一想美国开动印钞机就在实施全球抢劫的现实吧,这比历史上通过赤裸裸的武力抢劫、种族屠杀、贩卖黑奴等手段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看似“文明”得多!再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和脚底下踩着石油的中东小国们,为何那么惨?所以广阔的自然资源也不是真正的竞争力!所以,作为一个爱国人士,我非常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我更支持大力发展太空武器和建造航母!但穷兵黩武也是不行的,比如朝鲜!当然,如果深入一国内部不难发现造成贫富分化还可能来自两个重要根源:私有化改革和权力寻租。前者比如俄罗斯,后者如中国和印度,也许是因为这些都是局部的、暂时性的、而且是新兴国家,所以作者在书中没有提及。)

    牛人就是牛人,总把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化成普通人都看得懂的公式,让我想到了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

    r>g说白了就是资本积累比实物财富积累更迅速,从而加剧了财富的分化,想一想阿里巴巴上市,一夜之间造就了如此多的亿万和千万富翁,你就明白了资本的力量,这是哪怕再高的工资积累也所无法比拟的!

    > 第一部分 收入和资本

    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收入、资本、财富、资本/收入比。

    本书的资本排除了人力资本。

    国民收入指一年内一国居民可得的收入总和。等于国内产值+国外净收入。

    国民收入 = 资本收入 + 劳动收入

    国民财富 = 私人财富 + 公共财富

    收入是流量,而资本是存量,当前发达国家的资本/收入比一般在5~6之间。

    资本主义第一定律:
    a = r*B, a为资本收入,r为资本收益率,B为资本/收入比。

    接着讨论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性规律。

    最后谈到了通货膨胀的一些基本问题。

    > 第二部分 资本/收入比的动态变化

    首先回顾了18世纪以来资本的变迁:从土地为主要变为土地+工业+金融。

    接着谈到私人资本与公共资本的历史演化过程,由于二战的原因,美国比欧洲的资本结构更为稳定。

    提出资本主义第二定律:B = s/g, s表示储蓄率,g表示经济增长率。

    > 第三部分 不平等的结构

    主要研究财富不平等与集中度问题,我认为这是最值得看的一部分。

    在开头,作者回顾《高老头》中伏脱冷向拉斯蒂涅的劝导:那些认为在社会上通过学习、天赋和勤奋就能成功的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

    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靠工资还是吃遗产?

    这个在欧洲和美国是不一样的,原因是欧洲很长时间是财富世袭的,而美国更多的是白手起家,即我们说的美国梦。

    中国呢?

    富一代估计多数靠打拼,但是现在我们似乎进入了拼爹时代!

    关于资本分配与劳动分配不平等问题,给出了一个重要规律:资本导致的不平等总比劳动导致的不平等更为严重,资本所有权的分配也总比劳动收入分配更为集中。

    这无疑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掌握资本所有权比获得一项劳动技能更能让你迈入富裕阶层。

    看来,我过去一直认为不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考个什么证,而直接学习操纵资本的路子是对的。

    即学习投资远比考个什么会计师重要!

    在论述资本收入不平等与劳动收入不平等时,作者列举了大量的现实数据。通过研究欧洲诸多国家,尽管全球工资收入最高与最低相差数百倍,但是相对于最富裕的10%人群占有国民收入的50%来说,这简直就是温和的不平等。美国更为严重,10%的富人可以占到国民总收入的60%!

    至此,我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产阶级要去占领华尔街啦。

    这种财富的高度分化简直就是对民主社会的一种讽刺。

    接着,作者开始从历史视角来研究不平等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欧洲和日本从二战后趋于缓和,而美国却是一个U型曲线,经历了80年代的下降后,不平等正在急速加剧。

    新兴国家的情况类似于美国,中国也是从80年代开始急剧上升。(从基尼系数可以看到)

    从这里不难看出对于全球中产阶级来说,欧洲人应该最有幸福感,他们的社会更接近“社会主义”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目标!

    美国贫富差距加剧的一大根源是:超级经理人阶层的兴起。

    特别是华尔街高管的薪水,还有世界500强公司的高官们,薪水高的太离谱,哪怕是08年金融危机。

    造成美国如此局面我看有两大根源,一是通过政治游说使得税收法规总是有利于富人(你能想象巴菲特的税率比他的清洁工还要低的残酷事实嘛?),二是高管很多就参与自己薪酬的制定。

    在一个人人都喜爱金钱的时代,我看只有傻子才会把自己的薪水定的比较高而不是非常非常的高!

    作者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批判了那种认为通过高的离谱的薪水才能刺激并提高社会生产率的错误观点,我们倒是看到那些拿着超高薪水的罪犯,比如麦道夫之流!

    所以,我非常不认可国内某些学者担心给高管减薪后后会导致企业效率下降的问题,毕竟企业高管不是垄断的、更不是世袭的,整个社会人才供给是非常充裕的,你不干总有人愿意干,哪怕只拿你一半的年薪说不定干得比你还要好10倍呢!

    当然,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讲,金钱激励是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而且也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这点常识必须有。

    接着作者谈到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中国领导人很英明,一方面对国企高管实施减薪,而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是为了解决工资收入的不平等问题。正如前面所述,与资本收入不平等相比,劳动收入不平等要温和得多,只是大众对工资收入更为敏感,因为它更加公开透明。

    所以,通过调节工资水平对财富分配不会带来很大的作用,因为对富人们来说工资收入简直就是个附属物而已,他们财富的存量比如金融资产或者房产远远超过他们的工资收入,必须通过征收资本累进税来抑制贫富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这部分,作者还讨论了通胀对不平等的影响,他认为通胀不是简单地降低资本收益率,而是重新分配资本收益率,其结果往往是“劫贫济富”!

    所以作者提倡要对资本征收累进税。

    但这肯定比较困难,首先是需要真正的民主社会作为基础,而且政府议员必须代表中产和穷人,而不是像美国那样的金元政治。二是只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实施也不太可行,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富人就会把资产转移到避税天堂,所以要实施全球资本累进税。显然,这一乌托邦理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可能实现!

    关于富人为了避税,转移资产、更改国籍和移民正是当下全球性问题。

    > 第四部分 21世纪资本管制

    如果说第一、第二部分是基础,第三部分是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那么第四部分算是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不过在我看来很多都过于理想化,比如全球累进资本税。

    接着谈到了公共债务问题,并比较了资本税、通货膨胀和财政紧缩三种削减公共债务的手段。作者认为资本税最优,而财政紧缩是最不好的。

    在此,作者专门划出一节来讨论通货膨胀是否能重新分配财富的问题。指出通胀是个相对粗糙和不精确的工具,有时在正确的方向上重新分配财富,有时则不是。

    接下来讨论了中央银行的职能,除了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它最大的杀手锏就是能够快速解决财富分配问题,多快?几秒钟!这是税收制度无法比拟的!

    接着,作者回答了何种资本/收入比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最有利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对待后代子孙的福祉问题。

    >全书结论

    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在于—— r>g (过去积累的财富比产出和工资增长要快)

    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逐渐成为食利者,越来越强地支配那些除了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人。资本一旦形成,其收益率将高于产出的增长率。

    这也充分说明资本运作是积累财富的最高级形态,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如果运用得当,应该远远超过实体企业收益或者工资收入的积累。

    当然,如果需要将资本代代相传,在我看来还需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A.遗产税

    如果一个国家立法将遗产税的税率提高到40%,甚至在特殊时期能够提高到100%的情况,那么过去积累的资本力量也就瞬间瓦解了。

    这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

    B.后代不会糟蹋

    即使没有非常重的遗产税,也不能保证你的后代能够把你积累的财富保全下去,很多家族也许只要一代人就可以败光所有家产。

    特别是现代富人资产中绝大部分是工业和金融资产,而不像18、19世纪欧洲的富人以土地和庄园作为主要资产形式保留下来。即那样的财富传承更为久远,因为即使你有个傻儿子也不至于把房子给烧掉了!

    所以,现代企业家或者富人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后代,很早就送到精英学校去。

    即使如此,由于兴趣索然,能够成功传承的是不是很多?也未必。

    资本收益确实能够超过经济增长,但也考虑到现代的资本主要是各种金融和工业资产,相比过去以土地为主导的时代,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今天你是个亿万富翁,说不定明年你就落魄了。这在旧时代几乎不可能!

    李嘉诚应该算一个!

    >最后建议

    在全书最后一段,作者为了序列数据研究法(经济学家的专业研究方法)正名,向所有人提出建议,他写到:所有社会科学家、新闻工作者和时事评论员、工会和各派系知识分子,甚至所有民众都应该对金钱、金钱的度量、围绕金钱的事实和金钱的历史报以严肃的关切。有钱人不可能不捍卫 其利益。拒绝与数字打交道,很难为最不富裕者的利益带来帮助。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民族更感性(想一想作者把过去三百年以来的数据加以整理和研究,就不得不让我打心里佩服!),哪怕是专业人士,能够认真分析数据的并不多,当然数据本身的可信度又是个问题。不过作者呼吁所有民众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关切关于金钱的各种事实的态度我倒是非常认可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只停留在如何挣钱?或者看身边的人如何挣钱?而没有放眼世界和历史,看看财富是如何在历史中演变的,也没有探究贫富差距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回答这些高大上的问题看似跟自己的命运不太相关,实则相反,它会让你不再迷茫,不再只是看到各种表面现象而能知道其背后的根源,只有如此才能知道自己朝哪个方向努力才能真的改变自己及家人的财富命运。

    皮凯蒂的财富观适用于中国吗?

    ——读《21世纪资本论》有感

    前言:11月,托马斯·皮凯蒂带着《21 世纪资本论》中文版来到中国,并进行了数场演讲和对话,引起我国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该书用翔实的数据描述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历史发展进程,指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不平等加剧的现实,并试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一剂良药。

    虽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根本不同,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遇到了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因此,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皮凯蒂在书中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法的讨论,同样也可以指导我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皮凯蒂的财富观适用于中国吗?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21世纪资本论》主要论点

    财富分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核心,19 世纪,从马尔萨斯、李嘉图到马克思,无不关注贫富分化及其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到 20 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之后,学界似乎以此为定论,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

    “库兹涅茨曲线”由库兹涅茨于 1945 年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提出,主要观点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分配将逐渐趋于平等。这一倒 u 形曲线表明:贫富差距的增加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收入不平等程度又开始恶化。他认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 u 形曲线,而是 u 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 世纪将回到 19 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皮克迪用“承袭制资本主义”替代了“良性资本主义”提法。该术语表明,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如果越来越多富翁手中的财富是通过继承得来,那么“美国梦”无异于自我安慰。若收入不平等发展至极端,到了可用政治影响力以及知识和信息产品来衡量时,民主体系将很难运作。

    二、《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

    皮凯蒂并没有系统全面地继承马克思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他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仅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生产过程的必然结果之一。而《21 世纪资本论》一书,仅探讨了造成当今收入不平等现象的一些直接原因,提出了消弭不平等分化的一些解决办法,且这些办法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相比之下,马克思从本质上指出,只有废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才能真正消除收入分配不平等。

    同时,在对资本概念的认识上,两者也是不同的。皮凯蒂认为“资本指的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不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含居民住宅),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厂房、基础设施、机器、专利等)”。这一定义较多的是对表面现象的描述。而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此外,《21 世纪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前提仍然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分析框架未能超越“新剑桥学派”,解决方案也是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进行的。

    三、我的思考

    那么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中国这块“玉”呢?笔者认为是不行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1、在中国,贫富差距世代相传现象并没有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那么严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确存在这个问题,先天的继承财产收入以及它作为资本产于投资所获得的收入会超过后天的劳动收入。然而,在中国,情况并非如此。

    以下分为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两个方面讨论。

    古代中国: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大量资本所得的储蓄并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变成了非生产性财富资本,因而土地的回报率要高于资本收益率。同时,由于中国历史上没有长子继承制,财富在富人众多的子孙后代中均匀分配,导致财富跨代之间的相对集中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家族的破落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

    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由于计划生育使得财富更加集中,其原因在于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父母双方的财产。由此看来,贫富差距不仅世代相传,还逐渐加大。近年来“拼爹”现象逐渐变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鸿沟。

    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担心继承财产收入会远远超过劳动收入呢?理论分析告诉我们,在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鉴于其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财富继承额可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都会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当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收入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因此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将是来自现有人口的积累,而不是祖上的遗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口红利”。

    继承财富的现象在全球范围的再现将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受其影响程度最深的可能还是经济处于发达水平的欧洲以及美国,而不会再较大程度上影响中国。

    2、对于现代中国而言,相对重要的是保护实体资产,扶持生产性资本,而不是增加企业税负。皮凯蒂提出,发展收入和财产的累进税制,用以限制财富不平等的现象,制约财富的累积。这在当代中国无疑会打击实业家的创业活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现阶段中国需要做的还是曾经西方做过的事,即形成强大的中产阶层,而非搞“财富的均贫富革命”。但这种相对重要性并不代表中国不需要关注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我国也需要开展各类税制改革,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中,应该推出房产税以限制其被过分热炒。

    总之,我国急需遏制财富累积的阶段尚未到来,还处于发展阶段,并需要生产性资本要素的推动。因此,对于现代中国而言,相对重要的是保护实体资产,扶持生产性资本,这样才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赢。

    3、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探索出一种无冲突的演变方式以推动实现较大程度的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会出现推动社会重新洗牌的是战争而不是和谐民主或经济理性行动,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

    但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政府调控是强有力的,在中国资本自由可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金融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管制,而是长期扶持生产性资本发展实体经济并且建设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以缓解劳资矛盾促进双赢,而不必像作者说的发生动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公共政策促进资本与劳动者的和谐,不必采取矛头指向财富或资本的极端措施。这些极端措施往往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分裂、经济发展快速的下降。

    四、结束语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无疑是21世纪的经典之作,他的财富观表达了西方世界对资本主义的担忧与反思,他对方法论的探讨也反映了部分西方经济学家迫切想解决当下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此外,皮凯蒂的某些观点如“市场无法调整收入分配达到平等状态,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与中共十八大精神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说不谋而合,但是,产生于异域土壤的理论能直接指导我国的经济运转,笔者仍对这种说法持谨慎的怀疑态度。《21世纪资本论》对我国的发展是毒药还是良药?这还需要国内外众多学者用理论与实践来证明。

    参考文献

    1、

    2、

    3、

    4、蔡万焕.《21世纪资本论》风靡西方的启示[J].红旗文稿, 2014, (16).杨春学, 张琦.如何看待《21世纪资本论》对经济学的贡献[J].经济学动态, 2014, (9):4-13.齐昊.《21世纪资本论》的观点、评价与贡献[J].红旗文稿, 2014, (17).武琪.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J].财经界, 2014, (28).

    21世纪资本论读书笔记

    【篇1:读后感三:21世纪资本论】

    皮凯蒂的财富观适用于中国吗?

    ——读《21世纪资本论》有感

    虽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根本不同,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遇到了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因此,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皮凯蒂在书中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法的讨论,同样也可以指导我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皮凯蒂的财富观适用于中国吗?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21世纪资本论》主要论点

    财富分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核心,19 世纪,从马尔萨斯、李嘉图到马克思,无不关注贫富分化及其对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到 20 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之后,学界似乎以此为定论,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

    “库兹涅茨曲线”由库兹涅茨于 1945 年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提出,主要观点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分配将逐渐趋于平等。这一倒 u 形曲线表明:贫富差距的增加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从20世纪80 年代末以来,收入不平等程度又开始恶化。他认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 u 形曲线,而是 u 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 世纪将回到 19 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皮克迪用“承袭制资本主义”替代了“良性资本主义”提法。该术语表明,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如果越来越多富翁手中的财富是通过继承得来,那么“美国梦”无异于自我安慰。若收入不平等发展至极端,到了可用政治影响力以及知识和信息产品来衡量时,民主体系将很难运作。

    二、《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

    皮凯蒂并没有系统全面地继承马克思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他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仅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生产过程的必然结果之一。而《21 世纪资本论》一书,仅探讨了造成当今收入不平等现象的一些直接原因,提出了消弭不平等分化的一些解决办法,且这些办法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相比之下,马克思从本质上指出,只有废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才能真正消除收入分配不平等。

    同时,在对资本概念的认识上,两者也是不同的。皮凯蒂认为“资本指的是能够划分所有权、可在市场中交换的非人力资产的总和,不 仅包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含居民住宅),还包括公司和政府机构所使用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厂房、基础设施、机器、专利等)”。这一定义较多的是对表面现象的描述。而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此外,《21 世纪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前提仍然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分析框架未能超越“新剑桥学派”,解决方案也是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进行的。

    三、我的思考

    那么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中国这块“玉”呢?笔者认为是不行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1、在中国,贫富差距世代相传现象并没有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那么严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确存在这个问题,先天的继承财产收入以及它作为资本产于投资所获得的收入会超过后天的劳动收入。然而,在中国,情况并非如此。

    以下分为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两个方面讨论。

    古代中国: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大量资本所得的储蓄并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变成了非生产性财富资本,因而土地的回报率要高于资本收益率。同时,由于中国历史上没有长子继承制,财富在富人众多的子孙后代中均匀分配,导致财富跨代之间的相对集中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家族的破落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

    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由于计划生育使得财富更加集中,其原因在于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父母双方的财产。由此看来,贫富差距不仅世代相传,还逐渐加大。近年来“拼爹”现象逐渐变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鸿沟。

    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担心继承财产收入会远远超过劳动收入呢?理论分析告诉我们,在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鉴于其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财富继承额可能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都会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当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收入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增长,因此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将是来自现有人口的积累,而不是祖上的遗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口红利”。

    继承财富的现象在全球范围的再现将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受其影响程度最深的可能还是经济处于发达水平的欧洲以及美国,而不会再较大程度上影响中国。

    2、对于现代中国而言,相对重要的是保护实体资产,扶持生产性资本,而不是增加企业税负。皮凯蒂提出,发展收入和财产的累进税制,用以限制财富不平等的现象,制约财富的累积。这在当代中国无疑会打击实业家的创业活动,而这些活动正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现阶段中国需要做的还是曾经西方做过的事,即形成强大的中产阶层,而非搞“财富的均贫富革命”。但这种相对重要性并不代表中国不需要关注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我国也需要开展各类税制改革,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中,应该推出房产税以限制其被过分热炒。

    总之,我国急需遏制财富累积的阶段尚未到来,还处于发展阶段,并需要生产性资本要素的推动。因此,对于现代中国而言,相对重要的是保护实体资产,扶持生产性资本,这样才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共赢。

    3、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探索出一种无冲突的演变方式以推动实现较大程度的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会出现推动社会重新洗牌的是战争而不是和谐民主或经济理性行动,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

    但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同,政府调控是强有力的,在中国资本自由可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金融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管制,而是长期扶持生产性资本发展实体经济并且建设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以缓解劳资矛盾促进双赢,而不必像作者说的发生动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公共政策促进资本与劳动者的和谐,不必采取矛头指向财富或资本的极端措施。这些极端措施往往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分裂、经济发展快速的下降。

    四、结束语

    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无疑是21世纪的经典之作,他的财富观表达了西方世界对资本主义的担忧与反思,他对方法论的探讨也反映了部分西方经济学家迫切想解决当下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

    【篇2:《21世纪资本论》读书笔记】

    《21世纪资本论》读书笔记

    中澳3班——史帅威

    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从危机中逐步喘定之际,如何反思这场危机进而想应改进从国际经济政治治理到微观市场监管体系等各个方面,促使全球经济顺利从危机中复苏,成为了全球决策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背景下,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畅销书,并迅速成为了当时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财富分配本来就是人们最广泛讨论和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就像马克思的著作一样,这本书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关注。世界前1%的人掌握了20%的财富,“超级富翁”“超级经理人”“超级拼爹”等的提出极大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无论是英国王室的高雅生活,还是高调巨翁的奢侈浮华,都是让人遥不可及的。而从公众的接受程度来看,如果是靠勤奋和天赋获得更高的收入,一般来说还可以接受,甚至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坐享祖上传下来的财富或者是靠“资本欺诈”得来的财富(当然这也不失为一种头脑),对社会一点贡献也没有,就会令人觉得格外的不公平。

    ps:同时也要明确一点,从书上观点来看,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并不一致。收入分为来自劳动的收入和来自资本的收入。来自劳动的收入也会有不平等,但一般来说程度不高,来自资本的收入不平等才是最值得关注的。资本可以不断积累,资本可以时代继承,最终导致财富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本书中皮凯蒂使用了大量的税收数据研究了财富不平等问题。数据研究起源于库兹涅茨,这种“大数据”式的研究方法,在经济学领域带来很多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使得苍白的理论和猜测更显说服力。就本书而言,有人认为,皮凯蒂的

    海量数据研究之所以能够完成,一方面是因为前人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比如30多为经济学家合力完成了“世界最高收入数据库”,做出了大量整理和研究工作;
    另一方面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更方便地处理海量数据。

    此外皮凯蒂还在本书中分析论述的前人的研究以及其中的不足:从马克思到库兹涅茨,从事后(现在)看来,马尔萨斯、李嘉图和马克思的预言都不尽准确。马尔萨斯高估了人口出生的速度,低估了生活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李嘉图没有预测到工业革命改变了经济结构,农田的价值随之一落千丈;
    马克思预言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尽管社会主义革命的确爆发了,却不是他预测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是在落后的俄国,而且是一国建成了社会主义。“二战”之后,收入分配问题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到u形曲线”,然而,收入不平等的历史演进并非库兹涅茨预言的那样,而且收入分配问题涉及的学科也远远不止经济学一个。市场分配机制只是收入分配的先决机制,在市场进行了一次收入分配后,政府的政策又会进行调节(第二次分配),同时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权力大小、经济利益差异、以及人们的主观行为都会对收入的分配产生影响。收入分配是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合力。

    ...

    这是我第二次拜读经济类著作,第一部是向老师的《新资本论》,但每每总觉得自己的经济知识匮乏,对很多问题都不甚了解。由于时间的原因,并没能完全领略全书的风采,很多笔记也都是搜索的他人的观点,虽然每个前辈都有自己的看法,观点也很斑驳,但还是收获了很多。也期待假期时能通读本书。

    【篇3:《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受】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历史如镜,兴替之后总会留下痕迹,顺着那些斑斑点点,我们去追寻那个时代的记忆,并憧憬着今天的真理。——题记

    该书主要的理论贡献是使用丰富详实的数据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存在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事实,并提出收入差距会继续增大。显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挑战具有本质差异,然而,本书在给资本主义寻找药方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思考,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当前也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
    其次,本书的理论分析对象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对于发达国家面临经济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我们规避未来经济中可能会遇到困境。

    19世纪以来,马尔萨斯、李嘉图和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他们都对贫富分化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给与了充分关注,直到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该理论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实证方面,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的30年里也的确出现了不公平程度下降的现象,似乎事实已经给该理论提供了支撑,这个观点似乎也让资本主义国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过程中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学术界对于财富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似乎以“经济增长会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观点为定论,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

    然而,托马斯?皮凯蒂认为之前的理论支撑只是一段时期的特例,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好转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加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出现了大规模的再分配调整。依靠数据工具,皮凯蒂分析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典型国家收入与分配的变动趋势,他指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 u 形曲线,而是 u 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 世纪将回到 19 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极为缓慢的,平均增速仅仅为2‰,与之相伴的是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皮凯蒂以资本(存量)/国民收入(流量)为指标,发现历史上存量资本普遍是当年国民收入的6-7倍,而社会上1%的人占据了存量资本的绝大部分。在人类历史上这种资本的高度集中只有一次例外,1930-1950年,这段时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资本重新分配;
    两次工业革命导致

    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
    同时国家职能扩张,使得20世纪中期资本分配集中趋缓。但是到了20世纪末,资本再次有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的趋势。那么,资本高度集中的根源是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深思!

    有人说,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发言权,我们必须意识到,数据如水,分析若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拥有详实的数据只是向真理的灯塔迈进的必要条件,数据和正确的分析思路与方法的结合,才是通往真理制高点的充分条件。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详实的数据为作者提出关于收入差距理论提供了可靠的现实支撑,然而,任何一种经济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洞察这种机理不仅对于我们研究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导向作用,更是我们解决和规避问题的有效手段。作者为了找出只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内因,进行了三个层次问题的分析。

    其次,资本收入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的根源是什么?以上分析了导致资本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超高比重的原因,为了分析导致资本收入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的根源,作者又提出收益率不平等的概念。第一,更高的资本能够占有更多资源,比如聘用高质量的投资机构;
    第二,大资本抗风险能力强,在风险中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使得大资本对小资本进行排挤、兼并和取代;
    第三,当前各国税收体系对于大资本更有利:资本利得的税率远远小于实体经济税率;
    富人的边际税率小于中产阶级承担的税率。

    最后,资本集中到被少数人手中的事实能否有所改善?作者指出,基于以上原因,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现行的继承体系,使得资本代代传续,持续的高收益使得继承人成为超级“食利者”。

    于此同时,作者还发现,美国出现超级经理人,他们的劳动收入毫无理性的远远高于普通劳动收入。超级经理人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教育、技术扩散带来的收入平等。

    作者在开篇就提出,有一种强大的机制在交替性推动收入与财富趋同分化,而这力量不会自动减弱或消失。趋同的力主要是知识与技能扩散,而分化要在于 rg,即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如此看来,现实条件告诉我们分化的力量要远远大于趋同的力量。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解决资本高度集中的根本途径:推行累进制的资本利得税。作者回顾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详尽分析了资本无限积累和自我增值的内在特性,指出,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在低增长的新常态社会,资本必然高度集中在垄断财阀手中。解决之道就是利用政治强制

    力量,推行累进制的资本利得税,对极少数垄断财阀征收合理税金,促进教育、医疗、扶贫等公共事业发展。作者的理由是市场力量必然导致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导致“食利”,长期以往损害经济活力、阻碍创新。国家进行财富分配的途径主要是以上分析的利用通胀再分配和税收。通胀很难控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是国家应有责任。考虑到欧洲大陆发达国家每年投资于教育的金钱仅仅占国民收入的1%,对垄断财阀、超级富豪7-8倍国民收入的存量资本征税,将有效推动各项公共事业进展。但征税的政策手段需要满足的条件过多,可谓困难重重!

    许多人认为该书所描绘的许多现象在当今的中国有所印证,作者本人也在中国版的绪论中提出:“因为眼下在中国,公共资本似乎占国民资本的一半左右,据估算约占30%-50%。如果公共资本能够保证更均等地分配资本所创造的财富及其赋予的经济权力,这样高的公共资本比例可以促进中国模式的构想——结构上更加平等、面对私人利益更加注重保护公共福利的模式。中国可能在21世纪初的现在最终找到了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良好妥协与平衡,实现真正的公私混合所有制经济,免于整个20世纪期间其他国家所经历的种种波折、朝令夕改和从众效应。”笔者认为,我们在分析《21世纪资本论》对于中国问题的启示时,应该把握的是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排除数据误差和对中国实际问题错误理解带来的错误观点。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的唯一目的是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一些通向未来的钥匙,我只是将这些历史呈现给读者,但历史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路径,这些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实际用处还有待考证。

    21世纪资本论读书笔记

    《21世纪资本论》的真正新颖之处在于,它摧毁了保守派最为珍视的一些错误信念。保守派坚持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靠才能就能成功的时代,富人的巨额财富都是赚来的,也都是应得的。但作者认为,富人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源于他们的工作,而是他们已拥有的财产。我们正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1世纪资本论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

    21世纪资本论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人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这是他的百度百科。

    本书的所有图表和数据都是来自这个数据库——世界顶级收入数据库(WTID)。内容是英文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浏览一番。

    这是一本经济史的书。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研究全球经济史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它摧毁了保守派最为珍视的一些错误信条;也为21世纪各个国家对资本的监管和对平等公平的追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累进税、一年一度的资本税和遗产税。累进税在为公共服务筹资、缩小贫富差距和使收入和资本变化透明化、公开化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书一共分了四个部分,分别为收入和资本、资本/收入比的动态变化、不平等的结构和21世纪的资本监管。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书采用了更加广泛的历史资料和对比数据,覆盖了近三个世纪、20多个国家,同时运用新颖的理论进行剖析。

    在序言中,他回顾了以前几位经济学家对财富分配的看法。

    1.马尔萨斯

    托马斯·马尔萨斯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虽然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他依据该模型认为要立即停止给穷人的所有福利资助,严格控制贫困人口的增长速度。他对法国即将发生的政治革命非常害怕。

    2.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受到马尔萨斯模型的影响,但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相对于其他商品会更加稀缺,地租价格会上涨,如此一来,地主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会增加,这会破坏社会平衡。因此他主张增加对地租的税收。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租这种长时间固定的收入逐渐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中下降了。和马尔萨斯一样,他无法想像人类会从食物需求中解脱出来。

    李嘉图的贡献是提出了稀缺性的概念。

    3.马克思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事是如何理解正在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的原动力。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了工资购买力的显著上升,从十九世纪开始的六十年中,工人的工资一直停滞在非常低的水平。与之相反的是资本收入的所占比重的迅速增加,当贫富差距达到无法忍受的地步时,当代政府的覆灭看起来是无法避免的。无产阶级会往哪处去?马克思拿出了他的答案。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资本(如机器、厂房等)的投入会产生利润,在刨去折旧、工资、税收等支出后,得到的剩余利润在满足所有者的开销后会大部分会重新投入资本中,造成资本的累积。如此一来,资本收入就会增加,在经济增长率不高的情况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会增加,这会加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如果资本收益率逐渐降低,资本家内部的矛盾会激化,这都将导致国家的动荡。

    这一原则被称为“无限累积原则”。虽然之后的国际形式并没有向马克思所设想的方向前行,但是马克思的洞见至今任然有作用。之后工人阶级的工资购买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缓解了阶级矛盾,但是财富的集中并没有改变。

    4.库兹涅兹

    库兹涅兹反对马克思的观点。

    他根据35年的美国联邦所得税申报表(1913年起)进行了美国国民收入的测算,发现在这35年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呈现减小的趋势。他在1955年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了“库兹涅兹曲线”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收入不平等是一条钟形曲线。农业社会时,收入分配相当均等;工业化开始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经济快速增长,由于劳动力迅速向高收入的生产部门流动,人均财富分配不平衡明显加剧,曲线上扬;一段时间内,工业社会继续发展,曲线相对平缓;工业化完成之后,收入分配不平衡缩小,曲线下降。即所谓先富带后富。

    库兹涅兹理论的出现和发扬和当时的冷战背景以及“辉煌三十年”培养出来的乐观情绪是分不开的。但实际上收入不平等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是战争造成的政治经济冲击,和他所说的工业化是两回事。现实证明贫富差距仍然很大,只是很难被觉察到。

    这里先总结一下书本的主要观点:
    1.财富和收入不平等受到政治影响很深。纯经济运行机制无法解决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在1910-1950年,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发生的不平等的减少主要是源于以及为应对战争冲击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2.财富分配的动态变化表明,有一个强大的机制在交替地推动收入和财富的趋同与分化。

    趋同的主要力量是知识的扩散和对培训和技能的资金投入。它们只是部分自发的,主要依靠教育政策、获得培训和适当技能的途径和与之相关的机构。

    不平等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阶劳动收入的空前激增,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收入上将其他人远远甩在了身后。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生产率较其他工作人员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另一个解释是,这些高级管理人员拥有制定自己薪酬的权力。

    此外存在一种根本性的不平等,可以表达为r〉g。r代表资本收益率,包括利润、利息、租金和其他收入;g代表经济增长率。它与任何形式的市场缺陷都无关,相反,资本市场越完善,r〉g的可能性就越大。资本和劳动是瓜分收入的两大主体,当资本的收益率始终高于劳动时,就意味着靠劳动积累财富的速度始终不如继承财产来得快。

    21世纪资本论读书笔记

    当时阅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被这句话吸引:

    可以有把握的说,《21世纪资本论》将成为本年度,甚至这个10年最重要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本书的真正新颖之处在于,它摧毁了保守派最为珍视的一些错误信念。保守派坚持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靠才能就能成功的时代,富人的巨额财富都是赚来的,也都是应得的。但作者认为,富人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源于他们的工作,而是他们已拥有的财产。我们正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

    -保罗.克鲁格鲁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1:收入和资本

    2:资本/收入的动态变化

    3:不平等的结构

    4:21世纪资本监督

    刚读完第一部分,这几天。就算是今偷点懒,一次总结吧,日后争取每天更。

    导论:

    作者先介绍了几大经济预测流派,指出他们论证的缺点,那就是都在瞎扯淡,用作者的话就是“无数据之争”

    马尔萨斯、扬和法国大革命:人口过剩是影响财富分配的主要原因。快速增长的人口会照成地租的大幅增长从而,全世界会因贫困人口的增长变得混乱痛苦

    作者的态度:很蔑视,直接没表态。。。。囧

    李嘉图:稀缺性原则。随着人地租的增长,支付地主的租金也会上涨,从而地主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会越来越大,从而提供给其他人的份额会越来越少,会破坏社会平衡。所以应该增加对地租的税收。

    作者的态度:小李子没有想到人类会从食物需求中完全解放出来。就拿我们现在来说,我们吃的,占我们开销比重很小,当然不排除,大胖子之类的确实每天吃得多

    马克思:无限积累原则。到了工业革命,资本收入(就是我有一个机子,他能给我带来的收入,当然是扣除支付工人,维修的费用)无限制的增长,社会平衡政治稳定很难实现。谁愿意看着自己别人越来越阔,自己拼命也没办法追赶呢?

    作者的态度:1工人的工资逐步增长,购买能力显著提升。

    2发达国家寻找有利社会民主的途径

    3忽略了技术进步

    4马克思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进行写经济书。。。。笑点哈哈

    所以马的预测在作者看来也是不对的

    21世纪资本论读书笔记

    托马斯·皮凯蒂(1971-)于XX年出版了《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XX年相继有了英文版和中文版。该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作者从1998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财富和收入的历史动态研究,探讨组建社会的最优方式,以及建立一个公正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最合适的制度和政策,本书是其研究成果的集成。书中介绍了关于18世纪以来财富和收入分配动态变化的相关历史,以企从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我前后通读了两遍,感觉受益匪浅。我认可作者对该书的定义——更多地定义为经济方面的“历史书”,而非一本单纯的经济学著作。作者深入研究现实,挖掘历史文化制度,因而读起来趣味盎然。

    拿到此书,见到封面上的书名时,我不禁想起了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于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资本论》是一部杰出的思想著作,但是现在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将它读下去。我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似乎都没有勇气和毅力去读,更何况其他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了。但没有时间、读不下去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我在想《21世纪资本论》和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论》有什么区别。但由于我没有系统性地读过《资本论》,所以这终究是一个疑惑长存我的内心。

    《21世纪资本论》的核心是,通过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动态变化来表明有一个强大的机制在交替性地推动着收入和财富的趋同和分化。此外,那些长期存在的促进不稳定和不平等的力量并不会自动减弱和消失。围绕此,作者讨论了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等不平等问题,财富积累、财富分配,以及公平与效率问题等等。作者在导言部分提到,对于他要论述的这个财富分配问题,他既非李嘉图、马克思的那种悲观——认为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终将灭亡,也非库兹涅茨的乐观——在“钟形曲线”下,收入不平等必然会出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总会有一个自动平衡机制,实现“平稳路径增长”。作者在论证其观点的过程中,没有使用过多的数理模型和公式推导,只是用少数几个公式来论证他的逻辑。下面我想谈谈我对书中几个公式的理解,并对书中提到的问题做一些现实性的思考。

    一.对三个公式的理解

    (一)第一基本定律

    是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的比重,是资本收益率,是资本收入比。

    其中资本收益率r是一年内资本以任何法律形式带来的收益,它由两种力量决定:(1)技术,技术决定了资本有何用处;(2)资本存量的充足度,资本过多会扼杀资本收益。

    收入是一个流量,资本是一个存量,它与某个时点上所拥有的财富总额相关。衡量某个国家资本存量最自然而有效的方法是用这些存量除以每年的收入流量,从而得到资本/收入比。资本收入比由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决定,但具体怎么决定的不知,可以看作外生的。它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了该国的资本主义程度。作者在其著作中着重考察了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资本收入比,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来考察该指标。

    第一基本定律就阐释了资本存量与资本收入流量之间的关系。用通俗一点的形式来表示,即:

    资本所创造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入比

    =

    第一基本定律是一个会计恒等式,它在任何时候都成立,已知其中两个可与求出第三个变量。

    (二)第二基本定律

    定义同上,为资本收入比。s为储蓄率,g为增长率。该公式于20世纪30年代哈罗德-多马首先引入的,最先是。它反映储蓄较多而增长缓慢的国家将在长期中积累起更大数量的资本(相对于收入而言),而巨额资本反过来会对社会结构和财富分配产生重大影响。“在停滞不前的社会里,以前积累的财富自然会十分重要。”例如,当储蓄率s一定时,增长率为1%的社会的资本收入比是2%的社会的资本收入比的2倍,从一个方面来看是好事,因为资本对所有人都有潜在的价值,只要加以恰当的组织协调,任何人都可能从资本中受益。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又意味着资本的所有者(在既定的财富分配框架下)有可能控制更大比重的经济来源。

    作者强调,第二定律有三个假设前提,一是它只有在长期才有效。资本积累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完美状态结果、潜在均衡水平,现实只是朝着它趋近,它是对动态过程结果的描述。二是该公式考虑的重点是人类可以积累的资本形式上,而非纯粹的自然资源。三是只有当资产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大体相同时,该式子才能成立。

    读完此书后,我对该公式直观的理解是,当增长率g比较小时,储蓄率s对社会资本收入比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到社会的财富分配。

    (三)资本收益率大于增长率:

    历史上,r总是大于g的。私人资本的收益率r可以在长期显著地高于收入和产出增长率g。该不等式意味着过去的财富积累比产出和工资增长得要快。“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或者市场经济法则能够确保降低财富不平等并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一种幻想。”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矛盾是r>g,过去财富积累比产出和工资增长得要快。作者提出了一个例子,当资本收益率r为5%时,投资者将4/5的资本用于消费,1/5用于投资。若增长率为1%,则该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跟上了社会总体的增长。这意味着有部分人可以不用工作,仅仅依靠继承遗产、依靠资本储蓄就能获得很高的收入。

    二.书中内容启发我做的思考

    (一)国富还是民富?我国离“藏富于民”有多远?

    该书提出,国民资本=公共资本+私人资本。资产包括了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在这里即为资本)。其中,公共资产包括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包括公共建筑物、教育和医疗等,金融资产主要为政府持股。

    在发达国家,私人资本占90%以上,甚至100%。而中国公共资产占一半左右。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一个命题,就是经常提到的——发达国家国民很富有,政府很穷,而中国是政府很富,而人民很穷。政府需要一定的公共资产来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提供教育、医疗等服务,提供一系列的公共产品。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尤其需要公有经济的支撑。但是当政府太富裕、人民享有的财富不是很多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当金融危机来袭时,政府可以拿出四万亿来进行投资,可是当社会消费不足时,国家就没有什么好的药方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人民不够富裕。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关系。这么多的公共资产带来了公平与效率吗?这一半的公共资本的分配,如何做到公正、均等,进而使社会趋于平等。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许多行业由于国有经济的进入所带来的垄断、寡头,市场操纵,让个别牟利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腐败问题。腐败是最不合情理的一种财富分配。最近两年国内反腐行动比较严,所查处的官员大部分都涉及到金钱的贪污问题。他们占有了巨额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的财富不平等。

    (二)寒门再难出贵子?对社会流动性的思考

    作者提出,当r>g时,资本储蓄、继承比个人工作创造所带来的收入更大。而历史上,r总是大于g的。作者提到了反映18、19世纪反映社会现实的简·奥斯汀、巴尔扎克等的小说,其中就赤裸裸地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婚嫁和继承遗产给人带来的财富远远比努力工作带来的财富要多得多。现代民主的基础是认为源于个人天赋和勤奋的不平等比其他不平等更合乎情理——至少我们希望朝这个方向发展。但《高老头》给我们上了现实的一课。维克托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法国大革命对财富分配的影响较弱……是一个资本高度集中的世袭制社会,继承和婚姻是两个很关键的因素。”

    也许我们会庆幸我们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但是21世纪这种不平等的情况有所改善吗?作者提到了美国这样一个“很民主、很平等”的国家的情况。研究表明,在1970-XX年,家长收入属于美国收入后1/2的美国高校毕业生始终只占总数的10%-20%,而家长收入是属于前1/4的高校毕业生比例却在同期从40%上升到了80%。能不能上大学几乎就成了“拼爹游戏”。

    前不久,我国有位资深的银行HR写了一篇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就是反映和这相似的现实。富人的孩子会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无论在上大学还是在选择工作时,都能有更多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我辛辛苦苦奋斗十八年,终于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这样的辛酸了。

    “在所有的社会形态中,在所有的财富层级中,总有相当数量的富豪是白手起家完成的财富积累,这部分人的财富约占总财富的10%-20%。但大部分富人的财富还是来自继承。”还有多少像马云一样白手起家,然后做大自己的商业帝国的?草根成功是否越来越难?

    “未来十年,中国人的遗产继承会越来越多。而那些只有一份工作的人——尤其是农村的打工者——会越来越难以取得城市资产。”这让我想起了国家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其着重强调要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真正“产、城、人”的融合。可是,这些农民工从乡村走出来,面对城市如此高的房价,面对如此高的户口门槛,他们如何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呢?面对此困惑的不只是农民工,还有很多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农村学子。

    XX年在武汉光谷看到一句广告语,“这个世界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你奋斗就可以拥有。”时至今日,如果再这么天真地相信它,就未免显得有些幼稚、单纯。因为很多东西无论你怎么奋斗都是改变不了的。跟你同龄的人,也许一出生就拥有几百万甚至更多的财富,他们不用奋斗就可以享受到很多很好的东西。而你至始至终都需要为自己的生计打拼,没有人给你留下任何财产让你来继承。作者认为,来自父母的赠与对当前年青的一代“70后”、“80后”来说更加重要。遗产继承对年轻一代的生活、职业以及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选择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对婴儿潮一代人的影响。

    但如果只相信它的反面,认为再怎么奋斗也改变不了什么,寒门不会再出贵子了,人生似乎又会过得太消极,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深深的仇恨。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里面大部分的人都沿着上一辈的人生轨迹走下去,阶层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流动。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还是有一个叫尼克的孩子通过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见命运的手掌里还是有漏网之鱼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依靠学习、工作和职业成功,不仅更加道德,也更有发展前景。”我们的社会里还是有像俞敏洪、像马云一样,贫寒出生,最后依然很成功的人,也有很多人通过奋斗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例子,虽然他们不像马云他们那样轰轰烈烈,但是终归是让自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作者提出,民主社会的根基在于崇尚奋斗的世界观,或至少是通过奋斗而实现价值的信念,即社会普遍认为,财富不均等更多的是由能力和努力程度决定而不是遗产和租金。我认为那些信奉“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人生许多关键节点上选择走捷径的人,他们的人生往往走不远。唯有越来越多的人笃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并积极向上地努力拼搏奋斗时,中国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三)对“二八”法则的认识

    1897年帕累托从大量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财富在人口分配中是不平衡的。皮凯蒂在这里凸显的不仅仅是“二八”分,更是10%与90%的划分,1%与99%的划分。最上层的10%人群中,塔尖的1%为统治阶层,为超级精英。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余下的9%为富裕阶层、小康阶层。如在美国,前10%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20世纪40至70年代不足35%,进入21世纪后,该比例上升到近50%。德、英、意大利等国家前10%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历史还一度超过了60%。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前1%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进入21世纪后有波动,但总体水平仍然较高,目前在20%左右。

    一方面,我们“痛恨”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对这种不平等现象很不满。当我们把眼光聚焦到这1%的人身上时,就会发现社会财富的不平等是何等的严重。我们大部分人都是99%中的一分子。美国在XX年就发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后还造成了流血冲突。

    另一方面,我们又在想如何让自己跻身于那前10%,甚至是塔尖的1%。社会对公正的理解最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正当的不公正”,即因精英阶层的才能、教育和社会作用所产生的不平等是合理的。还有一个是那种令人不安的不公平,即基于财富的不公平。很多时候我们能接受这种“正当的不公正”。由于10%仍然是很大的一个群体。在法国,XX年共6500万人口,成年人5000万,最上层1%有50万人。在美国,XX年共亿人,成年人亿,最上层1%有260万人。中国XX年共亿人,成年人(按统计年鉴上15岁以上人口)为亿人,最上层的10%超过了1亿人,塔尖的1%也由1000万人。精英教育,精英社会,精英人才,这样的口号太多太多。如何让自己步入精英阶层、享受精英阶层薪酬待遇,我相信这是很多年轻人思考过的问题。

    (四)产权保护

    在索洛增长模型里,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会追赶上发达国家,并最终走向趋同。资本会从边际收益率低的国家流向边际收益率高的国家。但现实中却并不是这样。落后国家并没有和发达国家走向趋同,资本仍然流向的是发达国家。并且这些落后国家本国的资本也会被源源不断地被吸引到发达国家去。

    “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政治局面动荡,社会经济不稳定,并且经常有没收国外资本的威胁,导致外国资本不敢流入。”这不禁让我想起《阿特拉斯耸耸肩》塔格特家族在国外修筑铁路一夜之间被收归国有的情景。而其朋友弗拉西斯科·德安孔尼亚的开发出来的铜矿也是同样的命运。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中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起把资产转换成为资本的机制,缺乏产权运行和保护机制。

    外国资本、技术的进入会带来经济的动态发展,因为这会带来一个知识的互相推动、进步作用,还有生产率的提高。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一步步推进。目前我国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市场经济运行状况也还不错。要进一步吸引外国资本的进入,吸引国外资本的投资,则需要继续完善产权保护机制。

    (五)中国的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对人口、生育政策的思考

    根据资本第二基本定律,储蓄较多而增长缓慢的国家将在长期中积累起更大数量的资本,这些资本的所有者(在既定的财富分配框架下)有可能控制更大比重的经济来源。因此,如果要改善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就要维持较高的增长率。在该式中,

    增长率g=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纯人口部分)(纯经济部分)

    当经济增长率达到一定极限值,不能再向上提高时,要考虑人口增长率。如果人口增长率能弥补上经济增长率的下降,那么总体增长率仍将保持不变。中国过去三十年来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劳动力成本低廉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现在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会劳动力减少,养老负担比较重。从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到XX年12月份推出的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就可以生育二孩,可以看出我国的生育政策审时度势,在慢慢地放开,而不是紧守着独生子女政策不放。

    (六)增长速度g在下降,如何r>g引起的财富不平等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增加,XX年前平均能达到两位数,号称“世界奇迹”。近几年受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国际形势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面,出口已经渐渐失去它的优势地位。国内也一直在倡导经济改革,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行经济转型,增长速度g有所放缓,我们从以前的“保八”到降至XX年的%,XX年也不容乐观。

    根据皮凯蒂提出来的r>g,g的下降带来的后来是财富分配不平等。基尼系数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扩大还只是冰山一角,社会整体的贫富差距在扩大。“年增长率只有%-%的社会一直在重复自我,从上一代人到下一代人几乎没有改变。”

    财富不平等的扩大,一方面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政治危机等。另一方面会引起社会消费不足。凯恩斯提出来的消费函数中,各个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收入高的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来说要低一些,收入低的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收入不平等扩大的一个后果是中下阶层的购买力出现了实质停滞,增大了一般家庭借债的可能性。不敢消费。因此,要扩大内需应该有针对性地刺激。

    中国该如何来应对增长率下降所带来的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个人认为,一方面可以放开生育政策,实行整体上准许生二孩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人口增长率,但人口也不会增长得很多。人口受教育程度、养育子女成本等因素直接影响其生育意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强劲的人口增长往往能发挥均等化的作用。因为它削弱了继承财富的地位——每一代人在某种意义上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就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它们现在的增长率都是极低的,这些国家如何来降低社会财富不平等问题的,他们采取了哪些税收政策等值得我们有选择性地借鉴。

    (七)21世纪财富分配中的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21世纪富裕的人将更加富裕,贫穷的人将更加贫穷,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资本所有者拥有的财富的大小不同,其所带来的资本收益是不同的。一是资产管理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资产丰厚的投资者可以聘请更优秀的理财师或财务顾问,因而其总体的资本收益率就提上去了。二是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假如投资者的资产丰厚,那么他比那些“输不起”的普通人来说就会更加愿意承担风险,也更能沉得住气。还有“钱自己会生钱”道理。一定程度上,一旦财富形成,那么资本会按自身规律增长,而且只要规模足够大,那么财富可能会连续高速增长数十年,钱自己会生钱。

    对世界整体来说来说,贫穷国家如何发展,如何变得富裕起来,以至于不和发达国家差距变得过大?经济学家在欠发达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威廉·伊斯特利著有《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就专门提到了这个问题。针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的药方。从外国援助到直接投资,从扶植教育到控制人口,从提供贷款到减免债务等,不幸的是很多政策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仅有技术和教育赛跑理论是不够的,制度还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同样地,在一个国家内部,如何让那些贫困家庭走出该境地,走向富裕之路?《发展经济学》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如果国与国之间,国家内部各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得不到控制,导致社会动荡的因素就会增加。全球将会变得更加不安定、不和谐。

    (八)全球累进资本税是否可行?

    应对目前的挑战,作者认为最理想的工具是全球累计资本税。作者认为贫富差距的根本动因是r>g公式所表达的不平等。既然如此,就可以向资本收入征足够重的税,把资本收益率r减少到低于增长率。但是征税过重会有扼杀资本积累动力的风险,抑制投资,从而进一步降低增长率。r降下来了,但增长率g降得更多。

    “征收全球累计资本税,配合非常高度的国际金融透明度。”但作者对这个建议的可行度和效果是否过于乐观?一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难度是何其大也!在中国,各银行拥有的客户信息都是保密的,在国内银行系统中各银行间要做到信息共享都很难,更何况是在国与国之间。这种高度的国际金融透明度很难达到要求。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任何一方都有不遵守规则的激励和冲动。二是作者对政府的期望是否过高?要实行这样一种全球累进资本税,需要政府部门的行动配合。魏德安在《双重悖论》中考察了各国政府腐败历史,尤其是中国。伊斯特利在《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中也对政府的行为来进行分析,指出为什么很多政策在欠发达国家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和政府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21世纪资本论》读后感

    历史如镜,兴替之后总会留下痕迹,顺着那些斑斑点点,我们去追寻那个时代的记忆,并憧憬着今天的真理。——题记

    如果将历史比作一幅画,那经济可以看作是描绘这幅画卷最神奇的画笔,它沾着资本、土地和劳动等不同的颜料,渗透到画卷的每一个角落,让历史的每一处都精彩纷呈。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些执着的人们,他们以逻辑为舟,热情为桨,不断地探求这幅画卷的秘密,发出时代最智慧的声音,如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凯恩斯等等。他们仿佛都能从这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找到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他们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他们起着各种有意思的名字。“财富”、“看不见的手”、“资本”和“经济增长曲线”等等,而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是一个叫做托马斯•皮凯蒂的经济学家,他从这些孩子中领养了一个叫做“资本”的家伙,细心地观察着他几百年来的成长,耐心的感悟着它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谨慎的思考着如何从他那里获得让世界更加幸福的力量。他为它在新时代写了一本传记,名为《21世纪资本论》,许多的经济学家对其大加赞扬,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连续发表评论,称其为“最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主要的理论贡献是使用丰富详实的数据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存在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事实,并提出收入差距会继续增大。显然,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挑战具有本质差异,然而,本书在给资本主义寻找药方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思考,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当前也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
    其次,本书的理论分析对象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对于发达国家面临经济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我们规避未来经济中可能会遇到困境。

    19世纪以来,马尔萨斯、李嘉图和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财富分配问题,他们都对贫富分化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给与了充分关注,直到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库兹涅茨曲线”,该理论认为不平等的程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实证方面,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的30年里也的确出现了不公平程度下降的现象,似乎事实已经给该理论提供了支撑,这个观点似乎也让资本主义国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竞争的过程中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学术界对于财富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似乎以“经济增长会自动解决分配问题”的观点为定论,对财富分配问题的研究逐渐沦为枝节。

    然而,托马斯•皮凯蒂认为之前的理论支撑只是一段时期的特例,收入分配差距的状况好转并不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加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出现了大规模的再分配调整。依靠数据工具,皮凯蒂分析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典型国家收入与分配的变动趋势,他指出收入不平等并非倒 u 形曲线,而是 u 形曲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21 世纪将回到 19 世纪状态: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是极为缓慢的,平均增速仅仅为2‰,与之相伴的是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皮凯蒂以资本(存量)/国民收入(流量)为指标,发现历史上存量资本普遍是当年国民收入的6-7倍,而社会上1%的人占据了存量资本的绝大部分。在人类历史上这种资本的高度集中只有一次例外,1930-1950年,这段时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资本重新分配;
    两次工业革命导致经济增长率大幅提高;
    同时国家职能扩张,使得20世纪中期资本分配集中趋缓。但是到了20世纪末,资本再次有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的趋势。那么,资本高度集中的根源是什么?这个值得我们深思!

    有人说,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发言权,我们必须意识到,数据如水,分析若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拥有详实的数据只是向真理的灯塔迈进的必要条件,数据和正确的分析思路与方法的结合,才是通往真理制高点的充分条件。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详实的数据为作者提出关于收入差距理论提供了可靠的现实支撑,然而,任何一种经济现象的背后必然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洞察这种机理不仅对于我们研究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导向作用,更是我们解决和规避问题的有效手段。作者为了找出只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内因,进行了三个层次问题的分析。

    首先,资本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缘由是什么?为分析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两个资本主义定律,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α=r*β,(α是资本创造收入的比重,r是资本收益率,β是资本/国民收入);
    资本主义第二定律:β=s/g,(s是储蓄率,g是经济增长率)。推导如下:第一,资本收益率始终大于经济增长率,r>g。这确实挑战了传统观点“资本收益率是实体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作者认为,如果资本收益率小于经济增长率,持有人倾向于及时消费而不是投资,消费的增长继而刺激产业对资本的需求,需求大于供给,刺激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即r>g。第二,资本收入比β=s/g(储蓄率/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g历史上一直呈现极低的增长,3%-5%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新兴国家一旦赶超发达国家后,也会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而老龄化的社会将激发储蓄率的提高,由此导致资本收入比β的提高。第三,由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即资本的收益率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收入的增长,这会进一步提高资本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

    这从更本上否定了依靠劳动缩小收入差距的可能性!

    资本收入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的根源是什么?以上分析了导致资本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超高比重的原因,为了分析导致资本收入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的根源,作者又提出收益率不平等的概念。第一,更高的资本能够占有更多资源,比如聘用高质量的投资机构;
    第二,大资本抗风险能力强,在风险中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使得大资本对小资本进行排挤、兼并和取代;
    第三,当前各国税收体系对于大资本更有利:资本利得的税率远远小于实体经济税率;
    富人的边际税率小于中产阶级承担的税率。

    最后,资本集中到被少数人手中的事实能否有所改善?作者指出,基于以上原因,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现行的继承体系,使得资本代代传续,持续的高收益使得继承人成为超级“食利者”。

    于此同时,作者还发现,美国出现超级经理人,他们的劳动收入毫无理性的远远高于普通劳动收入。超级经理人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教育、技术扩散带来的收入平等。

    作者在开篇就提出,有一种强大的机制在交替性推动收入与财富趋同分化,而这力量不会自动减弱或消失。趋同的力主要是知识与技能扩散,而分化要在于 r>g,即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如此看来,现实条件告诉我们分化的力量要远远大于趋同的力量。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出了解决资本高度集中的根本途径:推行累进制的资本利得税。作者回顾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历程,详尽分析了资本无限积累和自我增值的内在特性,指出,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在低增长的新常态社会,资本必然高度集中在垄断财阀手中。解决之道就是利用政治强制力量,推行累进制的资本利得税,对极少数垄断财阀征收合理税金,促进教育、医疗、扶贫等公共事业发展。作者的理由是市场力量必然导致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导致“食利”,长期以往损害经济活力、阻碍创新。国家进行财富分配的途径主要是以上分析的利用通胀再分配和税收。通胀很难控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是国家应有责任。考虑到欧洲大陆发达国家每年投资于教育的金钱仅仅占国民收入的1%,对垄断财阀、超级富豪7-8倍国民收入的存量资本征税,将有效推动各项公共事业进展。但征税的政策手段需要满足的条件过多,可谓困难重重!

    许多人认为该书所描绘的许多现象在当今的中国有所印证,作者本人也在中国版的绪论中提出:“因为眼下在中国,公共资本似乎占国民资本的一半左右,据估算约占30%-50%。如果公共资本能够保证更均等地分配资本所创造的财富及其赋予的经济权力,这样高的公共资本比例可以促进中国模式的构想——结构上更加平等、面对私人利益更加注重保护公共福利的模式。中国可能在21世纪初的现在最终找到了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之间的良好妥协与平衡,实现真正的公私混合所有制经济,免于整个20世纪期间其他国家所经历的种种波折、朝令夕改和从众效应。”笔者认为,我们在分析《21世纪资本论》对于中国问题的启示时,应该把握的是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排除数据误差和对中国实际问题错误理解带来的错误观点。

    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的唯一目的是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一些通向未来的钥匙,我只是将这些历史呈现给读者,但历史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路径,这些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实际用处还有待考证。

    资本论读后感

    世纪读后感

    创世纪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精选20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