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育儿 > 正文

    [对马克思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误读与补充诠释]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时间:2019-04-09 12:04:45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长江丛刊》2019年第01期 哲文互鉴 作者:工商银行北京分行 张霄

    摘要:当年我国全盘接受了其他国家对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解读,其中部分观点至今沿用,用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后40年市场经济社会实践验证,其他国家的理论诠释有颇多误读之处,应予修正。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公平 所有制 公有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 ,但是送来的是经过其他国家诠释的马列主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好,2016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老三日本、老四德国、老五英国三个资本主义国家加起来也没有第二名的社会主义中国多,1961年前苏联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2016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总量中国是俄罗斯的8.7倍,然而我们对马克思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理论的诠释部分内容仍然沿用着其他国家的理论体系,1938年9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发行,这本书当时被认为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被中国全盘接受,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主要观点沿用至今。被诠释的理论体系中对马克思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意涵诠释用新中国近7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重新审视,误读之处颇多。

    一、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状况 是一种误读

    传统理论体系关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诠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二是 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 ,这两种诠释都经不起历史和实践验证,误读了 决定 的内涵,多年来也没有发展和完善,是误读。

    1、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误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何诠释 决定 ,社会发展中不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自然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之间没有瓜熟蒂落的必然性,历史上的东德西德,南朝鲜北朝鲜,同样的生产力条件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却分别建立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新中国近70年的发展历程说明 决定 的正确含义是:生产关系要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生产关系要不断发展以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实践存在正确的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存在不正确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就应该建立满足需要的生产关系,而满足不满足生产力的需要主动权在人类自身手里,人类可以选择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人类也可以选择不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选对选错责任也在人类自己,所以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关系国家发展兴衰的大问题。如包产到户是当时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种生产关系,但是1961年就被否决了,还作为刘少奇的一条罪状进行了批判,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1981年伟大的邓小平主持下又选择了包产到户这种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正确了,中国农民富了起来。

    2、 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 这种阐述是一种误读

    强调了 状况 两字,要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状况 相适应,这是为生产关系发展落后作辩护的;这种观点容易让人理解成落后的生产力就应该建立落后低级的生产关系和其相适应,或者建立高级的生产关系就是脱离实际的冒进,用低水平的生产关系去适应低水平的生产力状况的理论成为阻碍生产关系发展停滞不前的借口,造成贫穷落后是生产力落后不是生产关系落后的假象。正确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应该理解为符合发展需要的相适应,不是降低水平去相适应。1978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就建了以 改革开放 为内容符合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造就了一个富起来的中国。历史上英国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流血斗争,1689年出台了《权力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开始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英国的工业革命是1765年以珍妮机的发明为标志开始的,而瓦特改良蒸汽机是1785年,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比工业革命早76年,先进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扫清了障碍,英国先进的生产关系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3、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是一种误读

    是 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 的理论基础,这种思想一定要彻底抛弃,讨论生产力的性质无非是想说明生产力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还是为无产阶级服务,这种什么都要打上阶级烙印的思维是与和谐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的。

    二、脱离马克思的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诠释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是一种误读

    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理论研究几十年了仍裹足不前,找不到理论突破方向,更别提理论的丰富和繁荣发展了,原因就在于脱离马克思的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去诠释共产主义社会特征,忽视了理论逻辑性,理论的不丰满消弱了宣传教育和影响的穿透力。至今有部分人把按需分配理解成需要什么给什么,需要多少给多少,把财富极大丰富当做共产主义主要特征,突出了理想弱化了实证,特征内涵不清晰,消弱了理论的权威性。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最伟大贡献是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和基础,脱离了这两个规律阐释共产主义社会特征必将出现不可避免的理论漏洞。目前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特征通常的描述是:所有制方面是消灭私有制,产品分配形式方面是按需分配,人与人的关系是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如果想要理论丰满起来就应该把这三个特征放到马克思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之下来研究和阐释,尊重理论逻辑进行完善和修正。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是人类社会遵循规律要求客观形成的,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无法改变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逻辑性的,发展结果也是有理论逻辑性的,所以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更适应生产力发展,其他特征是在此基础上派生的,脱离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社会发展规律诠释特征缺乏坚实理论逻辑的支撑。

    三、公有制是所有制形式发展的终点是一种误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论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以此推理所有制也不例外,没有任何一种所有制是所有制发展的终点,公有制也不是所有制发展的终点,消灭了私有制,公有制的前方可能还有各种所有制可以选择,这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思维逻辑,把公有制作为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唯一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所有制形式是一种误读。生产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下生产关系不可能静止不前,把生产关系固定在公有制状态静止不动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思维。目前我国所有制形式就较马克思生活年代有了巨大发展,有私有制,公有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合伙人制,最近我国在农村推行了土地 三权分置 制度创新。今天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都不是经典理论定义的私有制,也不是经典理论定义的私有制,也不是经典理论定义的公有制,今后还会有新的所有制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超出你想象,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创新变化,所有制形式的创新也超出你想像,人们今天能想到的、能看到的生产关系都将被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取代,永远不变的是变化,这句话用在生产力发展上合适,用在生产关系发展上同样合适。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不是时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很长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期间生产力还会有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发展,生产力会有怎样的发展变化今天无法想象和预测,期间生产关系也一定会随之发生变革创新,所有制形式不会静止固定某种形态不动,也不会静止固定在公有制形式上不再发生变化。不承认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创新就是不承认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的规律性,所以未来的所有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和更公平的所有制,这才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

    四、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历史趋势阐释为规律是一种误读

    前苏联《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认为原、奴、封、资、共社会形态依次更替是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目前接受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典理论实际上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含义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展规律;第二层含义是原、奴、封、资、共五种社会形态循序递进依次更替规律。第一层含义的正确性整个理论界都没有疑问,目前理论界关于第二层含义争议分歧较大,目前中国理论界有 五种社会形态 和 三大社会形态 的分歧, 三大社会形态 理论认为划定的 五种社会形态说 理论是斯大林提出的,缺乏充分的马克思的文本依据,也没有世界性的普遍的历史事实依据作支撑,比如中国就没有经历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争论消弱了 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规律 理论作为规律的权威性。我们的教科书没有及时发展完善理论,没有清晰阐释第一层含义和第二层含义两层内容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误读。历史实践证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展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原、奴、封、资、共五种社会形态循序递进依次更替,两层含义内容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是因果关系,这是两层内容正确的逻辑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发挥作用决定了社会发展轨迹遵循原奴封资共五种社会形态循序递进依次更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这个因决定了社会发展轨迹遵循原奴封资共五种社会形态循序递进依次更替这个果,实践中如果偏离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这个规律就得不到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这个结果,如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最终走回了资本主义社会老路。本文赞同 五种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必然趋势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生产关系发展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是在规律的作用下向共产主义方向前进的,我们也只有遵循规律去实践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趋势是规律作用的结果,趋势是事务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是社会发展趋势的 内部机理 ,就像人要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样,这是人接受教育形式的趋势,但这不是规律,人需要接受更高一级教育学习更高级知识是规律,所以还有中专,大专,技校等等教育形式,再如:人长大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长大的原因不是长大,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规律,如果个别人发生病变违反了细胞分裂规律人就不再长大。这么讨论的意义在于说明遵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般规律是社会正确发展的前提,走正确的道路得到正确的结果,走错误的道路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遵循规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五、没有阐释人类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多元性是一种误读

    1、社会发展的复杂曲折性表明历史是多个规律共同的结果作用。

    马克思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发展道路无一例外契合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规律,自觉或不自觉契合这个规律是社会发展成功的前提。但是 规律一元论 解释不了复杂曲折的社会发展现实,世界存在许多发展失败的国家证明影响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规律在起作用,社会发展不是遵循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就万事大吉了,如果规律这么简单世界就没有了血腥内战,没有了难民,没有了饥寒交迫,所以没有研究没有阐释规律的 多元性 是一种误读。世界发展屡屡遭受挫折证明除了生产力以外还有其他规律共同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历史展现的多样性、曲折性、残酷性表明内在规律是 多元的 ,正是因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规律同时发挥作用,为人类认知社会本质带来复杂性,也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失败带来可能性。

    叙利亚、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等许多国家,他们的执政者或执政集团肯定也想发展生产力,不谈理想情怀起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为什么结果却差强人意,叙利亚内战已经打了7年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委内瑞拉经济已经陷入崩溃的泥潭,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造成1500多万人沦为难民,使许多像埃及一样的强国一蹶不振。历史上还有许多不是生产力原因而发生的内战,英国 1642年和1648年两次爆发内战,这是生产力规律理论解释不了的社会现象。2014年英国的苏格兰就是否从英国独立举行了独立公投,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果是55.8%的人投了反对票,2017年3月31日,苏格兰再次向英国政府正式提交了举行独立公投的请求,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GDP总量世界第五,人民生活相当富裕,闹独立应该是和生产力发展无关,历史表明除生产力规律以外的其他规律同样发挥着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作用。

    2、公平规律是另一个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普遍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和 公平规律决定生产关系,公平规律决定上层建筑 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普遍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结果是两个普遍规律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把 公平规律 提高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高度,是以新中国发展历程为依据对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补充诠释。

    公平规律 发挥着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公平原则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四维空间无所不在:始终存在、对人对己、内心和肉体,意识和物质,个人和集团,人类与自然。公平规律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两者难分轻重,难分先后,特殊时期二者之一发挥主导作用,更多的时期是二者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生产力落后是人民贫苦的基本原因,所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不是万能的,没有生产力是万万不能的 ,描述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套用这句话也合适,但是偏离公平规律的结果是社会矛盾爆发摧毁你的一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如今天的叙利亚,再如历史上秦朝的阿房宫建设用了30年,农民起义一把火3天3夜烧了个干干净净,这就是违反公平规律的后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生产关系一定适应更公平规律的要求,两者理论上讲是不矛盾的,更公平的生产关系一定是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但是公平规律比生产力规律具有更抽象性和更复杂性,常常使人们做出背离公平规律的错误选择,这就是世界上存在很多社会灾难的原因。

    公平规律是另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理由如下:第一、公平规律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发展趋势的规律;人与人之间关系进步的前方是更公平,社会进步的前方是更公平就是公平规律。公平是指社会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某种正确、合理的关系;不正确不合理的关系不能叫公平,叫不公平,所以公平是特指某种正确的关系;公平和正义同样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正确性的诉求,但公平内涵比正义更准确反映了人类地位意识的复杂性;公平比自由对人类诉求表达的更准确,世界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只存在普遍认同或内心认可的公平,人们习惯的表述是把自由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其实质是人们把公平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公平诉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人类对公平的诉求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所有领域发展方向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公平是衡量生产关系各要素正确性的核心标准;生产关系中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利益分配三个要素哪一个要素都不能违反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和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标准同样重要的标准,缺一不可,多少不是标准,公平是标准。第三、公平规律是作用范围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涵盖更广泛的规律;公平原则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社会所有角落并且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规律,公平原则的要求可以涵盖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国与国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关系,包括同事、朋友、家庭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政治、法律、民俗等各个领域。第四、公平规律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规律;总结历史,高级社会形态替代低级社会形态是社会形态更替进步的实质和共同之处,而更高级的实质是更公平,原、奴、封、资、共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沿着更公平、更更公平、更更更公平,这条轨迹发展、更替、前行的,这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公平是贯穿历史始终发挥作用的规律。第五、公平规律是生产关系矛盾爆发的导火索;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社会矛盾暴力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社会现实生活严重背离了公平。《国际歌》唱到: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唱的不是 起来全世界为发展生产力奋斗的人 ,中国有句名言叫 人不患寡患不均 表达就是公平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世界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落后导致的贫穷,世界社会矛盾暴力爆发的导火索是不公平。第六、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但不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发展生产力是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 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实现美好生活就是空谈,公平是美好的核心内容,没有公平就没有美好。如印度社会,最富裕的57位亿万富翁掌握了印度70%的财富,《福布斯》在报道中指出,印度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拥有12亿人口,其中4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缺乏公平的社会生产力再发达也不是人民想要的,仇富不仇袁隆平现实说明人们不是不接受不平均,人们想要的是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结束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灵魂和核心思想最准确最精辟的诠释和实践, 为人民谋幸福 是一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任何背离 为人民谋幸福 宗旨的教条主义理论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