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育儿 > 正文

    学英语心得体会

    时间:2020-12-10 00:52:53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毕业十年后,突然想把英语学好,在大学中,也未过四级,基础已经很差了,就当成对我的一个挑战吧,如果能把英语都学好了,那么我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我所谓的英语学好,就是能够轻松的看懂无字幕的美国电影,能够和英美人自由的沟通和准确的表达自己思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吧,希望结交朋友一起学习英语!!!

    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发生在沟通的过程中,首先是听的时候,如果是native-speaker,对方语速较快的时候,我们听不太懂,经常是去抓一些关键词,能后猜测对方的意思,在讲的过程中,出现停顿和重复的现象,并且时常词不达意,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对于听力来说,听不懂native-speaker主要是平时听的少,与中国的书本教育有关,同时造成了我们的发音不够准确,在脑子中记住了很多不正确的发音,当遇到正确的发音的时候,就不能对应上了,当然也有不少母语非英语的老外,口音很重,非常难听懂,以此来看,要提高听力,首先本身要发音准确,同时多听,听的多了,自然而然听力就好了。

    同时靠阅读习来的英语,主要是记住了单词和句子的形状,而且在很多人在英语初学的时候往往还会在心里默默地做中文翻译,这样就造成了,我们根本没有去记住单词的声音,无论是我们在听的时候,和我们在说的时候,都无法直接相对应,只能说似曾相识,因为我们没有记住声音,我们在说的时候脑海中想起了这个词,想说的时候,就多了一个步骤,先思考这个词怎么发音,即使想起了可能也未必准确,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在阅读英文的文章的时候,做到轻声的默读,而且可以适当的加快阅读的速度,避免我们无意识的在心中做中文翻译。

    现在目前,有一种看法是说,听的多了,就自然而然会说了,有一定道理,我个人在听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听着听着,如果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就想说了,同时因为我生活在广东,身边很多人,普遍普通话讲不好,但是,我在和他们用普通话沟通的过程中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他们在看普通话电影也完全没有问题,一方面的原因是他们接触了大量普通话的语境比如电影,电视等,以及生活中经常要和说普通话的人沟通,他们有了很多普通话的听力,但是,这或许也能说明在听没有问题的时候,你未必能讲好,讲流利,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说的普通话很生硬呢

    其实说白了,广东人的普通话,很明显的受粤语的影响,同时我们在听台湾人讲话的时候也明显受到了,闽南话的影响,这是不是能够说明,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受到了大量我们的母语的影响,这种影响造成了,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最大的困难,这或许也就正好能够解释,为什么年龄越大,越难学习第二语言了 笔者是江西人,从小也是讲着方言长大了,但是普通话也凑合,甚至有些人还以为我是北方人,而且,我的母语,也就是江西方言,有很多地方的用词和发音和普通话是差别很大的,我的体会是,我在说普通话的时候,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我从来都是用普通话在思考,在家中和父母的沟通中,我在讲方言的时候,我脑海中也不会出现普通话,这和我们多年的受普通话教育有关系,而且我们同时是在把普通话当成一种工具使用有关,我们使用普通话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在学校学习很多年英语以后,我们普遍不会用英语,说英语,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去使用它,任何东西都是越用越熟悉的。

    我有一个同学,她说英语比较流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有时会有一些语法错误,或者表达的句子不是很地道,不过,问题不是很严重,她在总结的她的英语学习的时候,她开始的时候在说英语的时候,也经常出现停顿和重复,她下定决心要改变,于是,她每天对着墙练习说英语,颇有《九品芝麻官》中的周星驰练英语的感觉,她每天都对着墙把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总结一下,对着墙说一遍,我想这不亏是一个好的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被崇尚听力学习法的人反对了,我认识的一个老师,他说他学英语的时候,就是听,天天听,听着听着突然有一天就开口说,听起来很神奇,他的观点就是,你必须多听,听多了,你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否则的话,自己在那里乱说,你怎么知道你说对啦还是说错了,你必须多听,你要说native-speaker的话,这才是准确的英语,否则的话,你会积累很多的错误英语。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看法都不矛盾,因为你光是在听的时候,光是靠记忆的话,无疑就会变成一本词典,或者金山词霸,你听过的你就能说,你没听过的你就不能说,而且反应很慢,而且你在说的时候,你实际上是在练习你对语言的反应能力,你能够流畅的使用英语,虽然你会出错,但是做这个练习最重要的不是追究你是否说正确,而是你能否对语言快速的做出反应,语言的准确与否是交给听力去练习的,因为你听的足够多,某天你会突然发现,哦,原来是这样表达的。

    另外就是我们的发音受到母语的干扰也很大,有一个真实的笑话,是说我们中国有一个学者,到美国做学术交流,非常自信的用英语讲完的时候,有很多老外皱起眉头,没太听懂,楼下有个中国留学生会后握手激动的说:“您是孝感的吧,我们是老乡啊”网传印度人发TH的音的时候,和发D的音差不多,当他们说I’m dirty的时候,千万别误会他们是说I’m thirty,也看到过中国央视名主持人在微博说,不要去在乎口音的问题,这样浪费大量时间,其实我个人到是觉得其实如果把发音和口音搞好了,对我们学习英语来说,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因为不容易受错误的发音误导,很多情况下英语连读现象,在判断句子的时候,不光是靠单词的正确发音来辨别,还要依靠重低音,以及句子的语调,所以花适当的时间搞好发音会让我们说英语更加自信,但是发音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经常有意识的去关注发音的细节才是正解。

    再就是母语思维对我们的影响,比如有时候中国人在问候的时候,可能会说HI,Where’re you going? 这好像不是我们中国人有这样的问题,老外学英语也是如此,所以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英语思维的这个概念,按照老外的理解方式说出地道的句子,因为我们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语干扰,貌似很难,但是我缺发现其实很简单,实际上比我们背单词简单,鬼佬的那些思维方式很多都是体现在单词的使用上面,通过多看美剧和阅读鲜活的美国论坛,可以做到无师自通,有时候还可以去比较一下中文和英文在同样表达一件事情的优缺点,比如中国人去餐馆,被服务生带到一个餐桌前,美国人会说I was showed a table。这或许就是中美文化的差别,正是由于这样,我觉得这才是语言的美,同样是烧一条鱼,不同的菜系创造了不同的烹饪方法,都是美味,所以对于英语的思维,我觉得这就是一道佳肴,慢慢品尝,吃多了,就找到感觉了。

    对于语言的快速反应能力,我觉得,这是大家鲜有提及的,最初的时候,中国的书本教育,交给中国学生大量的单词,以及语法,然后,大家在利用语法规则去组句,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在说母语的时候,我们是从来不思考的,脱口而出,那里有时间让去选词,然后思考语法规则,如何组句呢,不可避免这样会出现,在讲话的时候,出现停顿和重复,所以,目前很多一部分研究外语的人,都已经发现了,语法不仅不能帮助你说好英语,反而是你学习语言的最大障碍,人们在破除了这种旧的学习方式的时候,希望能够找到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人在提出了英语思维的这个概念,我也觉得很好,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比如美国人,他们在语言的表达的时候,他们就喜欢把最出彩的地方放在前面讲,其他的放在后面,和我们中国人相反,因为我们是一个含蓄的民族,知道了英语思维,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有的句子,就是那么不地道,虽然语法没问题,因为人家老美不那样想问题,但是也仅此而已,并没有解决人们说英语重复,停顿的问题,而且,native-speaker也从来没有去学过英语思维和语法,他们就会说了,所以,英语思维和语法其实本质上还是相同的,这种两个东西,是你在学习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获取了的。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把英语学好,摆脱母语干扰,在与native-speaker沟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听懂他们的话,不经思索的说出我们要表达的思想,我觉得这个就是要向小孩子学习,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做大量的听力练习,多听,在多听的时候,一定要练习讲,尽可能的挑简单的讲,讲自己熟悉的词汇和句子,练习听力的时候,很简单,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可以让他深深的印在你的脑中,但是对语言的反应力,需要你对所听的教材所表达的内容一次一次对自己提问,提简单的问题,然后快速的回答,不在乎错与对,因为在你多听的同时,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对错,一次一次修正,你的反应力就上升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练习说的能力,在多听的前提下,模仿准确的发音去复述文章,坚决不去背诵,而是复述,这两者的区别是,背诵的话,你会成为一个活动词典,但是复述,着重的是文章的内容,每一次复述后,再听再修正它,虽然慢,但是效果好,你能从中发现为什么在表达相同的内容,原文能表达的那么简单,近而发现语言之美,去理解原文为什么这样说,当那一天,或许我们觉得这样描写这个文章不是更好吗,这或许我们就到了另外一个阶段啦,另外要注意复述的速度,试想,我们在熟知内容和没有生词的情况下,都讲的慢和不流畅的话,如果现场讲话,我们又怎么能快呢,所以这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应该是做到复述能达到,流畅,快速,没有语法错误。

    关于如何记忆单词,我们知道单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单词是所有语言的基础,但是英语单词又浩如烟海,我们永远也记忆不完足够的单词,我们能怎么办,有很多有毅力的同学记忆了大量的单词,但是,好像还是没有解决会说的问题,而只是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我曾想我们记忆大量的单词的同时,我们是真正记住了这些单词吗,因为人脑对事物的理解是通过场景来理解的,就好比我们看到红十字的时候,同时在大脑中会蹦出来的,还有医生,救护车,医院,护士等等,听到警笛声音,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警察在救护车中飞速的奔跑,住说明我们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最好是通过短文去记忆,这个时候我们能同时记忆很多相关的词汇,而且不孤立,同时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些词汇的语境,千万不要单独的去记忆某一个单词,这种记忆下来的词汇没有语境,没有关联词汇,只能关联到你所记忆下来的中文意思,我认为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记忆下来的词汇,仍能还是中文词汇,只不过是英语的形式,他们是英文的拼写和发音的中文单词,你在组句的时候,脑子里闪现的是中文意思,在做翻译。

    另外每种语言都有一个共性,发展到现在它必须是简单的,能够适合人类掌握的,不同人种的智商相差是不大的,都应该能够掌握好,目前存在的主流语言,应该偶是简单的,我们在使用汉语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常用词汇量并不多,我们只是在灵活的运用这些词汇量,英语也必定如此,虽然英语有几十万的词汇量,但是真正有机会用的就是几千词汇,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这种语言就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语言的发展方向就是简单化,语言是我们使用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负担,没有那个国家的人,在为背单词而苦恼,那么正真的苦恼在那里,真正的苦恼是我们没能熟练的运用常用的单词,比如water,我们知道水的意思,那么流口水呢,my mouth is watering,流眼泪呢make one’s eyes water,换下空气呢,air the room

    所以记忆单词,不是说你有多少词汇量,而是说你真正熟练掌握了多少单词,如果不是熟练掌握了的具体意思,以及使用语境,即使你有十万单词词汇量,那也是自己骗自己,实际上那全是你的变种中文词汇。提高词汇量,从多看无中文字幕的电影,和看英文小说开始吧,这是真正的开始。

    既然说到看电影,很多人都在使用这个方法,但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没取得成效,我认为很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没有拜托中文字幕,我们眼球的天性会粘在中文字幕上,而往往忽略了英文,特别是聆听这些声音,另外电影的好处不用多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是原汁原味的美国人生活再显,只有英文的场景,英文的思维等等,而且不会有那些你去学习书面资料所碰到的那种有可能只见一面以后,老死不相往来的单词,都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所能触及到的。

    另外有一个更重要的是,电影的快节奏,让你的中文思维,无从下手,我们在平时阅读文章的时候,看完英文之后,有余力去做翻译,翻译成我们的母语,因为母语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偏爱母语这是我们谁也改变不了的客观事实,即使你有意思去克制也很难做到,这也说明多年以来的书本教育,造成中国人哑巴英语失败的根源,因为没有拜托母语的干扰,但是看电影的时候,你发现节奏之快,你没有机会去做翻译了,你还没有翻译完这一句下一句就来了,从而拜托了母语的干扰。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了,我没有字幕,我干脆听不懂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最初可以只看英文字幕,并且把所有的不懂的单词,搞懂,如果单词问题解决了还不能明白剧情的意思的话,说明基础太差,还没达到看电影的调解,先去学习一个月的新概念再看电影。

    我们常常在讲英语的时候,常常出现一个问题,想表达一个词,突然卡壳了,有段时间没用了,知道这个词,一时说不出来,别人一说,就记得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学什么都要经常重复,重复句子和单词,但是如果每天生硬的去重复枯燥的单词和句子,那是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啊,而且英文词汇量又大,对于此,电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一个多小时内帮助我们再次重复了大量单词,真实学习词汇的最佳方法,电影的缺点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的过程,如果能够比较轻松的看懂电影之后,就需要更大的刺激量,为什么用这个词,比如小孩轻轻推一下,就跌倒了,但是你现在长大了,更强壮的,需要更大的力气才能推倒你,就要加大刺激,这个时候,就要去看脱口秀了,因为脱口秀是真人的交流,深层次的交流思想,在这个谈话中,我们会怎么回答,怎么想呢,此时此刻,你或许也会跟着主持人的提问做出回答,这样我们就互动起来了,而且开始练习我们“说”了。

    未完,陆续更新ing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社会上都说学好英语很重要,是那个什么什么的通行证。所以,一向喜欢冒充上进青年的我,也不甘落后,报名参加了公司附近的一家英语学校。

    说是英语学校,其实规模不大,办起来也很简单:请老师、租场地、配置教学设施、打广告,然后等人报名。可是学费不便宜,细算下来,一个学生在课堂里呆1个小时,得牺牲近20块钱(说起来我就心疼)。因为报名的人多,学校有利可图,办学有蒸蒸日上之势。

    办学校涉及各方面工作,关键的一环,是请老师----必须是外教,而且鼻子越高越好。现在人们选东西都讲究品牌,学英语,就只认欧美国家的老师。

    总的来说,老外比较实在。没人说来中国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了架设两国人民的友谊桥梁之类的。但无论如何,他们为什么来中国?为什么喜欢呆在中国?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没有说,也不好意思说。那就是:体验一种优越感。

    优越感体现在什么地方?无论走到那里,都受众人瞩目;
    无论说什么,都有人洗耳恭听;
    在业余时间,大把的人跟你套近乎,邀请你吃饭、唱歌、打保龄球„„一句话,能享受到众星捧月的感觉。再说了,这些“捧月”的“众星”,很多都是有点身价的人,像什么公司的经理、准备移民的款爷、复习考试的高材生„„最次的也能冒充个白领。这些人,平时都很自信,与人打交道往往还带有两分矜持。但是,在和外教交往时,多数人都会放低姿态。

    举个例子来说,一帮人要举行聚会了。老外说,谁有车,能不能来接我一下?结果如何,有车的学生不能说争先恐后,但起码不会没人愿意去。到了餐厅,大家按礼节让老师坐主席,自不待言。但在入座时,都愿意离主席近一点,就不是政治觉悟的作用了。酒菜上来,大家边吃边谈,老外的嘴就闲不下来了,一方面印证“中国菜好吃”,一方面回答学员的各种问题。吃完以后,大家作鸟兽散,临走前还故作亲热互道bye----然后嘛,老师又搭上某位款爷学生的轿车绝尘而去„„

    这里说的只是一个典型。其实,很多别的场合,像英语角、讲座、郊游、晚会等等,都有类似的情形,都能看出外教和中国学员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受尊敬、受关注的需要,并能从中得到满足。再看看咱们的外国老师,不仅有人尊敬、有人关注,而且这些人大多出自一个“高品位”的阶层,这样的感觉,该是何等受用。不仅如此,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外教说,他们下班后经常接到女学员的邀请,一起去海边走一走,聊一聊„„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等一帮爱国青年总是痛心疾首,差一点就跳出来当面质问女同学:放着我们这样的精英才子不理不睬,却向他族异类投怀送抱,究竟居心何在?

    但转念一想,不是那么回事。多数情况下,女同学跟外教约会,是学习需要。学英语重在应用,边学边用,收效才好。经常跟外教在一起,为的是有机会练习自己的口语。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什么有人想和他们套近乎,为什么想跟他们一起吃饭,为什么对他们车来送往,就不难解释了(当然有别的原因这里就不管了)。只可怜像我一样的爱国青年,既没有糖衣炮弹,又没办法用美人计,只好尽量抓紧课堂时间了。

    我们一帮中国人想学英语不要紧,一下子便宜了另一帮老外。他们到中国来冒充老师,既能游山玩水,又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还大把大把地挣钱。而他们的资本,就在于自己是个外国人。他们要做的,就是用本国的语言来和中国人侃山。至于他们本身,拿一位学员的话来说,“谁知道在自己国内是做什么的,没准是混不下去才跑中国来的。”想想看,这叫什么世道?

    然而,嫉妒也好,愤慨也罢,不服气却是不行。别人挣钱多,是你中国人自愿交的学费;
    别人有优越感,是你中国人自作自受;
    别人风流潇洒,是你中国人主动牺牲„„总之,怪不了别人。要怪,只能怪这么多中国人想学英语。

    这么多人想学英语干什么?有的是为了出国留学,有的是为了参加移民面试,有的想跳槽到外企,有的想增加自己的知识价值,有的为了赶时髦、装门面„„无论如何,都是把掌握英语作为改善生活待遇、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手段。那为什么不学越南语、卢旺达语,一定要学英语呢?因为越南和卢旺达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所以他们的语言学不学也就算了。而英语,是发达国家通用的语言。咱们作为落后国家,为了赶超先进,不得不和他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引进他们的技术、产品和资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个人,学好英语,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想去学英语,才会使到中国来侃大山的外教奇货可居、作威作福。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多年以前读过的关于孙中山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孙中山在从事革命活动时行踪暴露,遭到追捕,逃到了租界。当时的租界不受清政府直接统辖,追捕孙中山的任务改由印度警察继续执行。孙中山情急之中,闯入了一家日本妓院,并隐藏起来。后面的印度警察气势汹汹、横行霸道,在各家各户清查盘问。但是,当他们来到这家妓院的时候,态度平和下来,开始规规矩矩地询问。院方因为经常碰上这种事情,不胜其烦,于是拒绝搜查,同时保证没有嫌疑人闯入。印度警察没有办法,只得悻悻离去„„

    孙中山事后多次向别人提起这段化险为夷的经历。他并总结说:为什么警察不敢强行闯入搜查?因为这是一家日本妓院。日本的国运昌盛、实力雄厚,印度警察怕闹出国际纠纷,所以不得不对日本人退让三分。国家的地位不同,它的国民的待遇也不同,一个弱国的革命领袖,甚至比不上一个强国的风尘歌女。“所以啊!”孙中山先生最后语重心长的告诫大家,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是紧密相连的,要想真正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就一定要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时至今日,孙中山的故事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然而我在英语学校里的际遇感怀又与孙中山先生何其相似。一个普通的外国人,仅仅因为他是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就可以扬眉吐气、高人一等。而咱们中国人,咱们的华夏精英,咱们的博士、硕士和学士们,为了出国留学、移民定居,不得不呕心沥血、背井离乡、艰苦奋斗„„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国家之间的地位不同。所以啊,我也要告诉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先贤圣哲们教导我们要爱国爱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不是陈腔滥调。每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现实利益确实是跟国家的兴衰成败休戚相关的。

    从逻辑上说,我不同意“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论断。但是,先进受人尊敬,落后遭人遗弃,这是千古不易的定律。所以,我理解那些艰苦奋斗漂流海外的中国同胞,也绝不敌视开明务实又自命不凡的外国朋友。重要的是,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且积极思考改变这种局面的出路。这是对每一个爱国、进步的中国人的起码要求。

    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怎样以实际行动来表示爱国?不是这里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对于我们班上那些美丽动人的女学员们来说,下课后少跟外教喝咖啡逛马路,算不算爱国进步的表现?这个问题有待商榷。但无论如何,如果有一天,等到我们华夏男儿能混到对日本、美国的靓女佳人招蜂引蝶、应接不暇的时候,如我一般的爱国青年就可以含笑九泉了。

    以上就是我,一个追求上进的爱国青年在学习英语时产生的一点心得体会。

    学英语的心得体会

    我不是一个喜欢沉溺于各种各样讲座中的人,只是不喜欢那种疲于奔命的感觉而已。最喜欢的是关于英语方面的各种讲座,总是听不厌,是我拥有了很多课本上学会到的知识,憧憬着,哪一天我也可以站在水上报告厅的讲台上,做一次这样的讲座,那该是别有一番风景吧。

    对于英语,没有人会感觉到陌生吧,即使刚刚一两岁的孩子,也许都可以说几个英语单词了吧,或者是一个句子呢,这一不足让我们惊讶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我们对它的重视已经到达了一个不能逾越的高度了:爸爸妈妈从小就开始把孩子送到各种英语补习班,或者是直接送到双语学校,抑或是直接把小孩送出国,让自己的孩子彻底地接受国外英语氛围的熏陶„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毕竟有些时候有些方法并不可取,一味地填鸭式教育也许会适得其反,真正想要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态度,方法与技巧三者缺一不可。

    听了这么多的关于英语学习的讲座,自己感触也颇多,整理了一下,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英语的态度:

    不可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专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真正管用。

    不可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只求懂了则罢。语言的运用既是一种技能,技能则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的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应用自如、不假思索的技能。

    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

    二,提高英语听力:

    自己学习英语听力已经有几年了,前后试用过老师们介绍的逆向法、千万法和传统的听力教学法等,其中最有效的还是逆向法。

    其实,英语听力中的难点是如何训练自己对于语音的识别能力。也就是说,第一步是如何做到一听就知道什么词、什么词意,继而再训练一听就知道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句子的语法结构是什么。

    先学会听懂单词,再学会听懂句子,以后还要学会听懂长篇报道的内容。最后是训练一次听懂的能力。

    其中最困难的是对于语音的识别能力。一是要把每个单词都听出来;
    二是要准确地听懂生词的发音,并从词典中查到生词;
    三是积累背景知识,对于个别发音非常模糊的单词,也能凭语感准确地识别出来。这中间,要花大量时间学会英语发音中的连读、略读,以及语音、语调等等。

    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依靠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力求避免“假听”现象。在集中注意力方面,逆向法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听写时,只要有一个词没有听懂就无法进行下去。

    “假听”是听力训练中的大敌,实质上是精力分散的表现。

    逆向法发明人钟道隆教授的著作《听遍全世界》是经推荐后买的。四年来,我不时翻阅这本书,每次都有新感受。他的很多建议是出自自己直接经验,有很强的针对性,绝非纸上谈兵。只要沿着正确的学习途径走下去,反复训练,假之以时日,就一定可以学会英语听力。

    三,加强口语训练:

    主要有以下四条法则。

    第一,不断模仿标准的英语发音,不断地练习,养成很好的习惯。把别人标准的发音变成自己口中纯正的英语。

    第二,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国人正好相反。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三,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四,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五,要有猜测能力。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所有的这些知识都是从一系列的文化大讲堂以及额外的英语讲座中总结出来的,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通过这些讲座,至少我不会再像刚刚进学校的一样迷茫,找不清学习英语的方向。

    经过一年的磨练,慢慢地成长,我也渐渐适应了大学纷繁复杂的生活,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着迷,而我对英语讲座的热情还在持续,对讲座的搜寻还在继续,期待还可以有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讲座等着我去发掘。

    蓦然回首,才发现“他”在灯火阑珊处。

    华西临床医学院

    10级临床五年制一班 杨骐毓 TEL: 13908198457

    英语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英语课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国培心得体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