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娱乐 > 正文

    解方程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1-01-17 05:37:37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解方程》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我校数学组五年级开展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有幸参加该老师在学校担任这节课的备课、试教、评课,最后都定案的全过程。此次活动先由熊老师自己备教案,到数学组全体成员集体评议,熊老师备课认真,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各科组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提出各种不同观点及看法,大到教学流程的整体设计,小到教态、板书的细节,发挥集体的智慧,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收取了良好的的效果。以下就本人参加此次活动谈谈几点体会。

    一、本节课教学亮点:
    1、熊老师备课认真 ,吃透教材,整体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2、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3、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课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5、注重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天平的平衡”和等式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骤。

    二、心得体会:
    本课的最大亮点就是注重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天平的平衡”帮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但就此教材的编排及要求,本人谈谈两点个人的困惑和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用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
    老方法:
    100+ x= 250 x =250-100 x = 150 依据运算之间的关

    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

    新方法:
    100+x = 250 100+x-100=250-100 x=150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学参考书):
    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那么,小学生学这样的方法,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样的改革有没有什么问题?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真的出现了问题 。

    1.无法解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 新教材认为,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后,解象x+a=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加上)a;
    解如ax=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乘上)a。这就是所谓“相比原来方法,思路更为统一”的优越性。然而,它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措施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原因是小学生还没有学习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
    而a÷x=b的方程,因为其本质是分式方程,依据等式的基

    本性质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

    我认为为了要运用等式基本性质,却回避掉了两类方程,这似乎不妥。更重要的是,回避这两类方程,新教材认为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更会无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矛盾。

    我们不难看出,根据现实情境列方程解决问题,X当作减数、当作除数,应当是很常见、很必要的现象。要学生学会解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学要求,这是不应该回避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片面和狭隘。

    2.解方程的书写过程太繁琐 教材要求,在学生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时,方程的变形过程应该要写出来,等到熟练以后,再逐步省略。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书写上的繁琐。

    因为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每两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变形。这相对于简单的方程,尚没什么,但对一些稍复杂的方程,其解的过程就显得太繁琐了。如从课本 多的现实问题。那么,如果说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同样出现问题,那我们又如何是好呢?

    简易方程—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

    1、例

    2、例3及练习十五第

    1、

    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
    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
    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 +x =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 -9=20-9 x =ll 8.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

    1、2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

    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

    1、

    2、7题。

    《解方程》这部分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对于渗透与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解方程教学反思。

    在开课时,通过复习哪些是方程,巩固方程的含义,为后面教学作铺垫。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说出推想过程,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题的想法,然后着重讲解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在后面的巩固练习当中加入口答检验,根据课本上的“注意”强调说明虽然不要求每题都写出检验,但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解方程教学反思》。

    在出示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了概念。自学完概念后,应让学生对两概念讲讲自己的理解,自己勾画出重点字,然后才是教师对概念重点的强调,这样更能区分两概念不同的含义,对难点的突破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易混易错的地方,清楚理解后,明确两概念的区别,这点在课上忽略了。

    在后面的反馈练习时,因前面例题的格式讲的还不够明确,所以练习时有点反复,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已完全掌握。巩固练习的层次很好,由易到难,对学生的学习有突破,学生完成的正确率也很高。

    这节课整体来说我比较满意,对于细节上的处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使教学更加严谨,也会更注意教材的研读,争取上一节完美的好课。

    解方程教学设计

    山前小学——陈晓露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极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为简单的方程。

    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时,使方程左边只剩一个X。以及利用加减法解方程。

    【教学准备】

    自制天平道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回顾旧知。

    1、创设情景“听说画”。

    读一段思考材料:有一个天平,左边有一个苹果,2个梨子,右边有4个梨子。如果两边同时去掉2个梨子,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师 :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课题 :解方程。

    设计意图 :在一开始利用这段难度很低的思考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顺气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并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 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示例题1。

    (1) 提出问题。

    师:能否用方程解答这个问题?

    请生列出程 :

    x + 3 = 9 (教师板书 )

    师 :盒子里有几个球?

    相信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一定非常的简单,不过我们现在来探索如何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

    (2) 探究解法。

    师 :我们来研究解决这个方程的放法。请同学们看图。

    (出示自制的天平道具 :讲解用

    ■表示X ,■表示一个球。)

    师 :为了求X代表几个球,哪种方法最好?

    请同学们操作并思考:

    ① 你打算怎么样让天平保持平衡? ② 哪种让天平保持平衡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个球?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展示他们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从天平两边同时去掉三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 ,就可以看出X代表6个球。

    (在道具上操作)

    师 :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2,z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减去1呢?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数呢?

    (再次强调为了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最好的方法是使左边只剩X。)

    小结: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师:能不能把这个变换过程在方程上表示出来?试一试。

    交流学生的做法。

    教师板演:

    x + 3 = 9

    解:

    x + 3 -3 = 9 -3

    x = 6

    (3) 规范书写格式、指导验算。

    请学生看课本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师 :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写什么?

    教师板书规范书写格式,强调解方程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注意等号对齐。

    请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再书写一遍,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 :怎么样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

    指名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如何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解方程了,也知道怎么验算,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吧。

    出示练习题:

    x + 5 = 15

    (4)探究利用加减法解方程。

    师 :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解方程吗?

    请生动手操作并思考。

    总结:利用加减法的关系,x在这个算是中是一个加数,它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请生板演,板演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最后请学生集体口头验算。

    师 :你们喜欢那种方法?请选你喜欢的方法解方程。

    三 强化认知,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第59页做一做第

    1、2题。 全班练习,指名板演,交流方法,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x – 3 = 6

    请学生思考该怎么解方程 。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师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设计这节课之前曾经和学校的一位老师讨论过思路,在她的帮助下才完成了这份教案, 上完课后真的有很多感想。这堂课我上的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在整个过程太强硬的按着教案来上。这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和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解方程,其实我把重心放在了后者——加减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在今后解方程过程中更实用。在一开始是提出问题,打算引出天平方法,但是班级里有一位很聪明孩子在一开始就直接说出了加减法的方法,其实在那时候我可以先讲加减法,再探究天平法。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上课缺少了灵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的。上完这节课后,学生的验算巩固地特别好,但是方程的书写方面还有少数存在问题,还有关于天平法减去或者加上多少的问题才更容易求解,在今后都要重新巩固加强的。

    《解方程》教学设计 榆树林中心小学:李艳丽 课题: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方法。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指生进行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1)5x+1=11

    (2)8-3=5

    (3)6-x

    (4)3x+15

    (6)18x=36

    2、提问: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课件显示: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课件显示:方框)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练习题,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一)、判断题

    (1)等式就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相同。

    ) (5)X=3是方程5X=15的解。

    (二)、完成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

    (3)比x多5的数是10。列方程为(

    ) (4)8与x的和是56。方程为(

    ) (5)比x少1.06的数是21.5。列方程为(

    )。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
    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天平图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天平仍然平衡?

    (2)学生思考后回答: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教师演示过程。

    (3)学生口述解方程过程,教师板书:
    3X=18 解:3X÷3=18÷3 X=6 (4)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5)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以同一个数(不为0),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4、小结:你会解方程了吗?解方程时需注意什么? 生述师演示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是一个相同的数,

    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

    使方程左边只剩X,

    或乘上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c)求出X的值。

    d)注意“=”对齐。

    e)验算。

    三、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你会解下列方程吗?

    X+3.2=4.6

    x-108=4

    x-2=15

    1.6x=6.4

    x÷7=0.3

    x÷3=2.1 (个别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 [板书设计]

    ?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

    验算:

    3X=18 解:X+3-3 =9-3

    方程左边= 6+3=9

    解:

    3X÷3=18÷3 X=6

    方程右边= 9

    X=6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

    兰光小学 杨明义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由于我个人比较偏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总觉得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比较麻烦。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学生对这种方法掌握的很好,而且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我感到了一些困惑:

    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 56÷X=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

    总之,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灵活处理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67例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3)判断下面的是不是方程? 1.4x=9.8

    +y<30

    21÷7=3

    16

    3x-8y=14 二.新课讲授: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学生能快速并正确的列出方程,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列出方程,而是如何求出x的值。同学们自己讨论,交流,最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通过说了以后,让同学把我们刚才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我们的数学符号和数字。

    1.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4.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
    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
    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方程的解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5.我们除了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我们是否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解,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还可以根据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我们就可以得到

    x +3=9

    解:

    x=9-3 X=6

    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对比两种解法那种更好理解,更方便,

    三:巩固练习

    (1)解方程,(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并检验)

    3.5+x=10.77 250-x=100 (2)小明的妈妈以前买了100千克的大米,现在已经吃了y 千克,还剩下32千克。已经吃了的大米是多少千克?

    四.总结这堂课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方法一:x +3=9

    解:

    x +3-3=9-3

    x =6

    检验:方程的左边 =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方程的解。

    方法二:

    x +3=9

    解:

    x=9-3 X=6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得余

    我担任五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教材第四单元为简易方程,讲解如何解方程,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添加了一个未知数“x”,同学们对这个“x”充满了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却不能坚持很久,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很多同学就开始觉得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玩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怎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以前的教材中,解方程首先要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等于和、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一个因数乘于另一个因数等于积、被除数除于除数等于商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然而,现在的教材里却没有提到这些关系,而是把它改成用天平的平衡原理来讨论方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知道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如何相等的,这样把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成了实物的呈现,学生感知等式就变得更加的容易。但这仅仅是学生知道方程的平衡原理,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却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下面说说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平衡的把握。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说的方程两边平衡,指的是方程两边的值相等,而方程两边的值恰恰是我们不知道的,因为方程的一边或另一边或两边一定是有未知数的,因而我们无法判断方程两边是否相等,那如何把方程两边平衡说的更具体,让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成了棘手的问题。

    二、方程与递等式的区别

    递等式,即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中,按照运算顺序把计算过程依次用等式表示出来,这样的等式叫做递等式。方程不同于递等式,这个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学生却经常把方程和递等式联系在一起,以为它们就是一样的。每个同学都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第一,要含有未知数;
    第二,要是等式。如果叫同学来判断某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多数同学都能判断得对,但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同学书写的格式却是按照递等式的格式来书写的,这说明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方程与递等式的关系。

    三、未知数的理解

    未知数即未来知道的数,既然是未来知道的数,那么说来它还是一个数,只是我们暂时不知道这个数是多少而已。每个方程都一定含有未知数,解方程也就是要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学生在这一点很难理解,总认为本来就是一个字母,怎么会是一个数呢。

    四、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的格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说在解方程时,等号要对齐,每一步都只能有一个等号,每一步都要含有未知数“x”等,这些都是我们解方程不可缺少的,这里也是学生经常犯的一个误区。

    五、解方程的目的

    解方程的目的说的就是解方程是为了什么,实际上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也就是未知数“x”的值,让未知的数变成已知的过程,很多同学不能清楚的把握这一点,简单的认为是方程的左边等于右边,而不会利用方程左边和右边的关系进行求解方程。

    六、如何找出等量关系

    如何找出等量关系是用方程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才能正确的列出方程。一个题目中可能有很多个等量关系,如何分析题目找到一个好的等量关系成为学生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

    七、等量关系与所列方程的关系

    一个题目,能否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完全决定所列方程求解过程,甚至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还可能导致方程的错误列出,因此,在一个题目中,能否找出正确而优异的等量关系成为解方程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除了利用一个加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等于和、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一个因数乘于另一个因数等于积、被除数除于除数等于商等之间的关系和天平的平衡原理解方程外,还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移向的方法来求解方程,可以从方程的左边移向右边,也可以从方程的右边移向左边,这样也给学生增加了更多的知识。

    在解方程中,有很多地方是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注意的,在本章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人体解剖学教学心得体会(共20篇)

    简易方程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

    新课程教学观心得体会(共8篇)

    教学应用课程心得体会(共8篇)

    教学模式解读心得体会(共14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