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财经 > 正文

    院感相关知识手册部分内容

    时间:2021-01-03 07:31:42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院感相关知识手册部分内容

    1、什么是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答:医院感染的诊断原则如下: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烫伤、手术缝线刺激导致的轻微炎症等。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虫感染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3、什么叫内源性感染?

    答:也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多为条件致病菌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等引起,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4、什么叫外源性感染?

    答: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由来自患者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如病原体来自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什么叫二重感染?

    答: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生新的感染现象。

    6、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答:认真执行手卫生措施(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做好消毒隔离等。

    8、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l)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的表面等。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9、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l)大多数由病人自身正常菌群引起。

    (2)这些菌群往往是耐药性的细菌。

    (3)可发生流行。

    10、医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些?

    答: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注射、输血传播、侵袭性操作。

    11、医院感染散发如何报告与控制?

    答:(1)根据检查或检验结果,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在24 h内,经治医师从院感软件预警病例中筛查确认上报院内感染病例,并向院感科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的纸质填写上报。

    (2)院感科每天对经治医师从院感软件上筛查确认上报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确认与排除,对没有及时处理的预警病例通知管床医生及时处理。收集《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3)经治医师、护士积极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必要时上报科主任。

    (4)院感科负责监督检查控制措施。

    1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全院性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

    (1)全院性综合性监测: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2)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监测、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

    13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如何报告?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1)各科室/部门在发现病区感染迹象(如发热等)病人增多或有3例相同感染病例(包括症状相同或病原体相同等)现象; 检验科细菌室发现同种同源感染3例以上(含3例);应及时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

    (2)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接到通知后,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病区,对感染病例进行诊断的再次确定、分析与评价。

    (3)一旦确认感染暴发,院感科应立即上报分管领导,并通过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预防与控制。

    (4)感染管理科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应于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

    行政部门。

    (5) 若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的规定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

    (l)控制/积极治疗感染源;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

    (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

    (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14、医院清点被服的注意事项?

    答:被服收集人员清点被服时应避免抖动,防止灰尘飞扬,科室负责清点被服的人员与被服收集员应关闭处置室大门共同清点,不能进入污梯间清点,由科室清点人员记录,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严禁在病房内清点或处理传染性衣物,特别是肝炎、结核病.人及传染性物质所污染的衣被,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如戴手套、口罩、穿工作衣、鞋套等。

    15、清洁的被服运送时应注意什么?感染的被服怎样处理?

    答:清洁被服应用清洁布罩覆盖(包括在科室内更换被服),运送工具应清洁;清洁消毒后的被服在贮存、下送途中应防止二次污染。病区收集感染的被服放入黄色包装袋内并扎紧,袋口贴上相应标识,交予洗衣房收取浸泡消毒(用500ml/L有效氯浸泡消毒30min以上)后再清洗。

    16、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

    答:(l)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2)基本原则是认定所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非完整的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可能被传播的感染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17、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答:(l)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帽子、鞋套等物品。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阻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

    18、安全注射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措施要点?

    :答: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对实施注射者尽可能减少危害、注射产生的废物对社会不造成危害。

    安全注射的措施要点:

    (l)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严禁在非清洁区域,如丢弃使用过的注射器具的区域进行注射准备。

    (3)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禁止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

    (4)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单剂量用药不得分次或多人使用,或将剩下的药品收集起来备用。

    (5)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次使用,严禁用过的针头再次回抽。

    (6)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

    (7)多位患者不得共用袋装或瓶装输液。

    (8)避免滥用注射。

    19、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有哪些?

    答: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20、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答:(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佩带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将鼻夹压紧至鼻梁。

    (4)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21、护目镜、防护面罩如何使用?

    答:(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①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②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③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3)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22、怎样正确使用手套?

    答: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23、如何正确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答:(l)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①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②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③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①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②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4、何时使用鞋套?

    答:-(l)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人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25、如何使用防水围裙?

    答:(l)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26、何时使用帽子?

    答: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l)进人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2)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4)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27、尖锐器械(简称锐器)伤的预防、急救处理、报告、相关检查?

    答:(l)锐器伤是引起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遵循“小心防范,避免伤害”,“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①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如需针头回套时应单手回套;

    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③不得徒手把锐器弯曲或折断毁形;

    ④上、卸刀片用持针器;

    ⑤传递和接受锐器时要通过容器,不得手对手传递;

    ⑥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锐器盒应放置于靠近医务人员、方便医务人员操作的地方。

    (2)锐器伤的急救处理:

    ①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②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 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大伤口须请外科彻底清创。

    (3)锐器伤的报告:

    ①局部处理后及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科主任或护士长确认后报告院感科登记备案。

    ②院感科协同感染性疾病科根据情况为职业暴露的员工提供评估,提出相关检查、针对性免疫和追踪观察建议。若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院感科,由院感科即报市疾控中心,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③提供免费服务包括检验、疫苗接种及免疫球蛋白注射等;

    ④保守秘密(包括员工及感染源)。

    (4)锐器伤的相关检查:

    乙肝两对半(必要时检查肝功能)、抗一HCV、抗一HIV、梅毒。如病人为HIV感染者,则当事人须到市疾控中心接受抗一HIV检查。检查时间分别为暴露的当天、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检查费、预防性治疗费用暂时由个人垫付,凭发票由医院报销。

    28、什么是职业暴露、血源性病原体、血源性传播疾病?

    答:(1)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其皮肤、眼睛、黏膜等与血液及其他可能有潜在感染性的物质接触。

    (2)血源性病原体:对人体有致病能力、存在于血液及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

    (3)血源性传播疾病: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HIV、梅毒等。通常是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针头、刀片、内镜等)经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后即可被病毒感染。

    29、隔离的定义?

    答: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

    30、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

    答:(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室应有隔离标记,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4)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建筑布局、流程合理。

    31、何谓无菌操作?

    答:无菌操作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避免微生物污染已灭菌的物品或区域的技术。

    32、消毒、灭菌的定义?医院常用灭菌方法有哪些?

    答: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是指用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医院常用灭菌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干热灭菌、2%戊二醛浸泡灭菌等。

    33、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l)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产品,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风险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34、含氯消毒剂溶液的配制有何要求?怎样进行监控?

    答:(l)含氯消毒剂溶液应现用现配,配制容器应加盖。每次配制后及使用前应监测有效浓度,配制后的水溶液在常温下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4h。科室控感护士每周抽查监测一次其有效氯浓度。

    (2)配制消毒液须在容器内标识“画线”注明容量及单位,画线应细(画线过粗可导致容量不准确)!!

    附:常用消毒对象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

    消毒对象

    含氯消毒剂浓度

    作用时间

    感染被服

    500mg/L

    30min以上

    多重耐药菌株的病人用过的器械

    500 mg/L

    30min以上

    多重耐药菌株病人房间的物表

    500 mg/L

    30min后清水擦拭

    多重耐药菌株病人房间的地面

    1000 mg/L

    拖拭

    玻璃体温表

    75%酒精

    30min

    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血压计袖带

    500 mg/L

    30min

    35、洁净空调的过滤网如何处理?

    答:新风机组粗效过滤网每2天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1一2个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每周检查,每3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一次,发现污染和阻塞及时更换;末端高效过滤器每年检查一次,根据阻力决定是否更换,使用3年后强制更换;排风机组的中效过滤器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阻塞及时更换;回风口滤网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36、呼吸治疗装置包括哪些?使用有何要求?

    答:(l)包括湿化瓶、雾化器、积水瓶、螺纹管等,须干燥储存,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2)灭菌水须注明开瓶失效时间,24h内使用。

    (3)氧气湿化瓶同一病人每周更换消毒一次.、湿化液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4)呼吸机螺纹管(没有明确污染)、湿化瓶、接头每周更换一次。

    (5)鼻导管、气管切开及插管之接管,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材。

    37、未使用的灭菌物品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答: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

    38、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应如何消毒?

    答:(l)血压计表面、听诊器每天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无可视污染或明确污染时每周清洗、晾干备用,听诊器每天用75%乙醇擦拭消毒;若有污染时及时消毒处理(注:固定于门诊的听诊器由护士统一进行消毒处理;由医生个人保管者自行消毒)。

    (2)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先清洁,血压计袖带可用500lm/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听诊器清洁后用75%酒精擦拭。

    39、洁具(拖把、抹布等)使用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拖把应遵循分区,专室专用并有标识、有间隙悬挂放置的原则。抹布分区使用,一床一巾,使用后消毒处理,干燥备用。

    40、病房需常规使用消毒剂拖地吗?医疗设备表面需要消毒吗?

    答:(l)不需要,只有在被病人体液、血液等污染的情况下才需消毒处理。可对污染物进行覆盖消毒后将污染物清除,再以消毒剂擦拭局部污染的地面,达到消毒效果后,再用清水清洁。

    (2)医疗设备表面只需常规清洁,可定期或遇污染时进行消毒。

    41、什么叫终末消毒?

    答:是指病人离开病房后对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床单位等进行的彻底消毒。

    42、《消毒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消毒产品”是指哪些?

    答:指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43、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项目有哪些?

    答:环境卫生学监测主要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血液净化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等。

    44、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时间有何规定?

    答:洁净部门(手术室、病房)及重点科室按每年的监测计划进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并登记备查。

    45、非洁净区域的房间空气采样布点要求?

    答:空气布点:室内面积≤30m2,放置3个平皿,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应距墙壁l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lm处。

    46、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什么?

    答:两前三后: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应执行手卫生。

    47、洗手与干手的方法?

    答:(1)洗手方法:

    = 1 \* GB3 ①打开水龙头(提倡感应式)。

    = 2 \* GB3 ②湿润双手,取适量肥皂(皂液)。

    = 3 \* GB3 ③肥皂(皂液)在双手揉搓起泡后开始计时,时间不少于15s(发生职业暴露时清洁双手10分钟以上)。在这时间内注意揉搓频率,要用力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等八个部位(洗手六步法)。

    = 4 \* GB3 ④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2)洗手六步法(内、外、夹、弓、大、立、腕)

    = 1 \* GB3 ①掌手对掌心揉搓。

    = 2 \* GB3 ②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 3 \* GB3 ③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揉搓。

    = 4 \* GB3 ④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

    = 5 \* GB3 ⑤大拇指在掌中旋转揉搓。

    = 6 \* GB3 ⑥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

    = 7 \* GB3 ⑦必要时揉搓腕部。

    = 8 \* GB3 ⑧用流动水再次按“洗手六步法”用力揉搓,冲净泡沫。

    (3)干手方法:擦手纸或干手巾擦干。

    48、须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的区域包括哪些?配备要求?

    答:(l)病房入口处、治疗室(车)、治疗盘、换药室(车)、病床旁、环境处理车。

    (2)附近没有洗手设备的医疗区域,要求配备充足,定位放置,随时补充。

    49、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目的是什么?

    答:监测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细菌耐药性及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关联分析,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发展趋势,为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等提供依据。

    50、细菌耐药性监测内容?

    答: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包括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大多数革兰阴性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CRE);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DR一AB)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DR一PA)、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51、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处理的程序?

    答:检验科微生物室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株及时报告→所在科室、院感科→科室医师报告科主任并登记→科室医师下接触隔离医嘱、在病历夹内面粘贴多重耐药菌大标识→护士在床头卡上粘贴多重耐药菌大标识→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告知并指导保洁员→进行隔离病房清洁和消毒工作→护士在晨会交班通报。

    5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包括哪些?

    答:(l)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没有条件实施的,应当进行床旁隔离并悬挂隔离标识。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推车、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医疗仪器用75%酒精擦拭;环境及其他物体表面用500ml/L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

    (3)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环境、地面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4)有明确污染的床单被服应用黄色垃圾袋包裹,写上数量,并在袋外粘贴“多重耐药菌感染大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当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患者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手卫生。

    5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何时解除隔离?

    答: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检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当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痊愈,标本连续2次+间隔应大于24 h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解除隔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