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历史 > 正文

    凯里红酸汤鱼的做法 凯里人怎能不了解凯里的历史?

    时间:2019-01-08 04:05:31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凯里人怎能不了解凯里的历史? 2019-01-07 12:58:40 凯里消息

    人们可能知道凯里市原称清平县,但更早以前,恐怕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其实我们哪个都不知道,只是凭史料记载,略微了解一点。凯里市辖地,唐时称姜州,宋代称蒋州。这块土地称为“凯里”,还是后来的事。

    元朝时候,我们凯里市境内实际上还没有多少人,舟溪一带恐怕来的人要早一些,特别是吴姓先民确实到达舟溪要早于其他支系的苗族祖先,因为他们是吴国的臣民。但是他们走过来的路线,还是从湖北、湖南或江西到达贵州的天柱、锦屏一带,然后过剑河、台江,来到凯里市的旁海、湾水才到达舟溪。这从吴姓的多支碟谱可以证明。但是要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迁徙过程,恐怕就不是一两代人能做到的。

    今天凯里市的舟溪一带,属于麻峡县也就是今天的麻江管辖。为什么属于麻峡管辖呢,因为往现在凯里方向没有人。这里的人都是后来才到的。或者说,凯里这边还没有官府,而元王朝早就派出官兵占领了那片土地,建立了官府,接着马不停蹄地来到舟溪这一带,看见有人已经在这里开发,就在这里建立了这样一个管理机构——恭焦溪蛮夷军民长官司,隶于西南番总管府(在都匀境内)。

    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在今舟溪平中的余家堡一带,实际上余家堡这个寨子还不存在,只是这里较为平坦宽阔,土地肥沃,算是找到了好地方。设立这样的官府,当属今凯里市境内第一个官署,既管军队又管民政,属于军民合一的机构。

    接着迁徙到凯里的,恐怕就是木佬人(今仫佬族)。据史料记载,今凯里火车站湾溪一带居住着黎姓的木佬人,首领叫黎鲁。这里的木佬人常被官府压迫。元延祐四年(1317),发生了黄平府卢犇暴动,湾溪的黎鲁等积极响应,播州宣慰使(播州宣慰司驻今遵义,属四川布政使司)杨汉英即刻带兵到湾溪等地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泰定二年(1325),黎鲁的后代黎平爱等少数民族再也忍受不了官府的剥削与压迫,举行了大规模的暴动。湖广行省向朝廷请兵镇压。元廷考虑到暴动的都是少数民族,宜用安抚之策,遂派播州宣慰使杨汉英之子杨燕里不花(杨嘉贞)率兵实行剿抚并用。第二年,黎平爱果然归附了播州。所以,元朝时候,播州管辖从今天的遵义到现在的瓮安、湄潭、余庆、黄平一直到达湾溪一带。今天凯里市的湾水、旁海、鸭塘直到舟溪的石青。在今天的舟溪水泥厂还没有建厂的时候,山崖上还有摩崖“川贵连方“四个字,就是四川和贵州接壤的证据。

    那么,“凯里“这个名字又怎么来的呢?古代是没有“凯里”这个地名的。由于少数民族经常反抗剥削和压迫,官府就要向朝廷报告。可是没有地名,怎么办?就问当地的苗族。由于木佬人称为“kal”(音译为“凯”),而其首领姓黎,苗族就叫“凯黎”。官府记事时就把人名记为地名“凯黎”。因此,史书上第一次把今湾溪一带称为“凯黎”。以后逐步演变成了“凯离”,最后称为“凯里”。“凯里”名称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时间是明洪武五年(1372)。

    明太祖灭元朝以后,逐渐向西南地区扩大疆域。洪武五年(1372)六月正式派兵到清平,在今炉山五里桥的江西坡洪水塘设立清平堡,同时设立凯里长官司于今岩头河一带(因临江,水上交通方便)。洪武二十三年(1390)6月设清平卫在石仙山上。同年,在清平城内修筑卫城,卫治移至今清平城内。因此,当今的凯里市城镇建设的历史,应当从此时开始。

    为了说清凯里的历史,不得不提到在凯里岩头河设立的安宁宣抚司,不得不提到播州的杨氏父子。

    杨辉,太原人氏,先祖杨端,唐时攻克播州,世袭其地。明正统十四年四月初三(1499年4月24日),杨辉袭播州宣慰使。杨辉有二子:杨爱,正妻俞氏所生,排行老二;杨友,宠妾田氏所生,排行老大。

    杨友英俊很得杨辉宠爱,杨辉很想把宣慰使这个职位传给他。安抚使宁韬、长官毛钊据理劝说:“杨氏家法,立嗣以嫡不以长,独何奈紊之?”就是说不能乱了家法,杨辉不得已,于成化十年(1474)立杨爱为嗣,袭播州宣慰使。

    为表达对田氏母子的宠心,杨辉决定给杨友划地,请政客张渊参谋。张渊献策:“夭坝(现丹寨县兴仁镇)是本州怀远故地,为生苗所据,可诬其为乱,强兵攻占,功归于友,以免遭非议。”杨辉觉得甚妙,遂上疏兵部,谎称夭坝、干地53寨及重安所辖湾溪诸寨屡被“苗蛮”占据,请求湖贵会兵征剿。兵部信以为真,遂委杨辉为军事指挥(因宣慰使杨友年幼),并命都御史张瓒到播州督战。

    成化十二年(1476),杨辉、张瓒攻占湾溪、夭坝等16苗寨,滥杀无辜苗民496人。张瓒受杨辉贿赂,向兵部虚报战功,说年仅13岁的杨友“谋勇冠军,手刃七馘”。于是,兵部遂准于湾溪(应该在现在的凯里二小附近)设立安宁宣抚司,授杨友为宣抚使,张渊为长官。这个宣抚司至少相当于今天的军以上单位。同时,调士兵5000余立治所,设怀远(旁海大堡)、宣化二长官司,建靖南、龙场二堡。为巩固其地,并加派1500土兵镇守,其中怀远、靖南、夭坝、龙场各200人,宣化100人,安宁(凯里)600人。

    夭坝地苗族等无辜受害,激起烂土(今属都匀)苗族领袖赍果等愤愤不平。宣抚司建立不久,赍果即率苗众时时攻打安宁(凯里)。成化十五年(1479),杨辉再次统兵镇压,并在凯里筑城防卫。成化十九年(1483),杨辉死。

    杨辉死后,杨爱怨及张渊。张渊及其弟张深多次谋刺杨爱未遂。成化二十二年(1486),张渊、杨友合谋诬奏杨爱结苗夷“反叛朝廷,私造武器,私练兵法,立金龙门,置后宫,设宫妃,造龙凤蟒袍,自称国王天主”。朝廷大惊 ,于同年九月派刑部侍郎何乔新、锦衣卫指挥刘刚等前往查处。查勘结果纯属诬陷。经皇帝朱批,张渊、张深被斩首,杨友被押往四川保宁城(今四川阆中市)羁管,杨爱保留宣慰使。

    此后,同知杨才居安宁。杨才暴政,百姓怨声载道。正德初年,杨友借机重贿皇帝宦官刘瑾,乞求复职。正德五年(1510),武宗(朱厚照)下诏复杨友宣抚使。杨友复职即攻打播州,焚烧杨爱住地及公私房屋无数,并追杀杨才。杨爱屡奏朝廷。皇帝令镇巡官调兵平息。时逢杨友“病死”,所调川兵即调他方。朝廷认为杨友虽构乱罪大,但他的儿子杨弘尚能悔过自新,凯里一带民众也较听他的约束。嘉靖初年,朝廷授杨弘冠带土舍,统管凯里一带。至此,杨友、杨爱之乱终告平息。

    说杨友“病殁”,其实杨友只是诈死。杨友为避朝廷追杀,早已化装潜入凯里乡下(据说就在今三棵树的党果村)化名为阿首,娶苗女文氏阿柳,传下了今开怀一带的杨氏子孙。

    明弘治七年(1494)五月二十一日,改清平长官司中为清平县。在明代清平县的历史上,我们不能遗忘了在中国曾有过巨大影响的人物——明代名臣大儒“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 孙应鳌 ”(见《孙应鳌》)。

    清康熙七年(1668)七月初二日,裁去清平县,其辖地归麻哈州(今麻江县),隶都匀府,存清平卫。十年(1671)十二月初一复置清平县,并卫入县。

    在清康熙年间,废除凯里长官司也是清平县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凯里长官司长官杨国兴因腐败堕落,强占民女,修造小“京州”,妄想称帝,被告发。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二月二十日,朝廷以“杨国兴大恶案”将长官司革除。杨氏家族被遣送东北辽宁安置,统治凯里长达224年历史的杨氏集团终于土崩瓦解。同时,也揭开了清政府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序幕。

    雍正继位后,在全国,尤其是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即改土官统治为流官统治)政策,对少数民族进行大规模的残酷屠杀,黔东南地区为深受其害的地区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黔东南苗侗人民对清王朝的大屠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抗,清平县也不例外。(见《雍正年间凯里苗族农民的抗暴斗争》)

    乾隆初,苗族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以后,清政府仍然采取“土流并治”的政策,一方面在清平县境内大量屯军,安屯设堡,一方面则到处增设土司。从乾隆元年(1736)至三年(1738),在今凯里市境内设堡军达13个,即怀远堡(今旁海大堡)、乐土堡(今平乐)、怀来堡(今开怀)、乐郊堡(今平寨)、惠泽堡(今三棵树镇惠泽堡)、济川堡(今挂丁)、永宁堡(今地午)、威远堡(今台江排羊)、乐登堡(今龙场)、怀恩堡(今平乐怀恩)、乐安堡(今湾水乐安)、临江堡(今旁海)、千箱堡(今舟溪),同属丹江厅凯里卫。同时于乾隆二年(1737)复设凯里营,驻兵600名,屯堡军计1036户。在清平境内增设的土司有凯里土司、翁荡(今翁凼)土司、洛榜土司。此时清平县属贵东道,乾隆七年(1742)裁贵东道后属古州道。

    时间推移一个多世纪,到了咸丰五年(1855),黔东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大起义和姜应芳领导的侗族农民大起义。清平县以杨培滋为首的苗族农民积极响应。这次苗族农民起义,史称“咸同农民起义”,大部分战场都在凯里市境内。张秀眉及其部将九大别、金刚相等与太平军石达开部将李文彩等并肩战斗,与清军进行了长达18年之久的斗争(见“咸丰同治年间凯里农民的抗暴斗争”)。这场战争使数十万黔东南苗侗人民惨死在清军屠刀之下。凯里市作为这场战争的主战场,更是深受其害。

    同治十二年(1872),农民起义失败后,清军在凯里恢复凯里营,并在清平县境内恢复和增设屯堡达25处。十三年(1873)年,清平县设东、南、西、北4个乡,乡下设团。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九月十四日,贵州宣布独立,清平、凯里的清军也随之瓦解,在凯里设置的土司和屯、堡军虽自然消失,但很多军屯地名仍沿用至今!

    凯里是我们的家乡,如果对凯里的历史一点都不知道,不了解,那就成了笑话。我们既要看到今天的凯里,也要了解昨天的凯里,才能更加热爱凯里,奋力地建设我们的凯里,让明天的凯里更加美丽,更加辉煌!(杨金科)

    来源:时政凯里

    黔线视讯 /凯里全景传媒

    官方媒体 权威发布

    邮箱:klqxsx@126.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不得去除图片水印)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