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历史 > 正文

    乾隆读后感

    时间:2020-12-07 06:16:34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书中的两个人物使我非常感兴趣,一个当然是乾隆,另一个便是和珅。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和珅。

    和珅这个人不但很聪明,更是很精明,最了不起的当然是他打理财务的本事,每一条账目都可以整理的清清楚楚,办每一件事都可以省下钱来纳为己用,还让人看不出破绽。因此整个朝野没人斗得过他。而他每每对待乾隆,从来都是乾隆怎样欢心怎样顺着来,一副奴颜,让乾隆处处顺心,没有发现和珅的小伎俩。不过仔细想一想,乾隆似乎又是知道又是不知道,一对和珅谈起财务,就是夸奖,但是在字里行间又漏出一些警告。因为这毕竟是乾隆身边的军机大臣,乾隆不太好意思把这样一个贴身的军机大臣揭发出来,这毕竟很丢面子,跟了乾隆这么久,况且权倾朝野,要说出乾隆没察觉,还如此重用,到最后才发现,这能好意思说出去吗?他就像一个随时的银行,只要一抄家,朝廷就有钱了,还很保险。嘿嘿,乾隆真是很聪明。后来当乾隆死后嘉庆皇帝继位,通过一定手段把和珅扳倒了,那钱多的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和珅倒,嘉庆饱。”

    和珅虽然是一个贪官,但他也真的是很厉害,管账有方法,又会顺皇帝的心,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读完《乾隆皇帝》后,我不仅对清朝历史了解更多,我也真正知道了,作为一个君主,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还是会笼络人心,有城府之心,自己的想法不能轻易透漏。读书不能一味的单纯的读,这样虽然能了解知识,但是有不少深刻的意思,不是不言而喻的,要靠自己分析。

    《乾隆皇帝》读后感

    《乾隆皇帝》这本书我一看了好多遍了,但我还没有写过读后感,所以我将自己的感触写了下来。

    这本书以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奏对为主,后宫之事为辅,其中还加了各大臣之间的事和打仗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福康安和颙琰。福康安生性就一副公子气质,行动谈吐都像一位雍容华贵的贵族。我很喜欢他这份气质。他还是个将军,征金川,打台湾、剿匪,他无所不能,到后来还封了个郡王,明事理却又有些骄纵。颙琰就是嘉庆皇帝,他外柔内刚,毫不怯色,他第一次出去历练时遇到许多事,困难重重,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在困难之中发现洋人收儿童为仆,所以将人抓获,上折告状。

    这本书的主角乾隆,十分有趣,不仅要随时防止臣子贪污,还要褒奖有功臣子,有时他也进攻给太后说笑话儿。乾隆的太监共有十三个,他们的名字:前面都有一个(不)字的意思,后面则是孔子告诫人们的应做的事,应有的品格。

    纪昀诗歌诙谐多趣的臣子,字晓岚,人称天下第一才子会拟文、会咏诗,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在乾隆万年被流放,后来又让他回来继续办事。书中的刘统勋勤勉办事,其子刘墉也十分卖力,绰号刘罗锅子,也让人捧腹大笑。

    其中有一故事我很喜欢,纪昀后来在酒桌上还解释过,就是有一次纪昀在与其他臣子编修《四库全书》,天儿太热,纪昀打了赤膊,偏偏此时皇上来了,他钻到桌下,探出头来问他: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正坐在对面,他只好磕头谢罪。乾隆问他:老头子为何意?他将老头子分为老、头、子三个来解释,巧妙化解尴尬,真可谓随机应变。

    《乾隆皇帝》中的打仗部分我也很喜爱,庆复、张广泗打了败仗,金川军队一蹶不振,而傅恒一举拿下后,其子福康安也在后来平了叛乱,可见金川必为清朝所辖。而征缅甸、定台湾也是两大战役,东、南、西、北都有战役都能平定,乾隆时期一副安定景象。其实也隐瞒着危机,盛极而衰,太平世界之后便是战乱、灭国。人心惶惶、天下大乱又如何能摆平,所以乾隆要掩饰太平,让太平盛世再持久一些,才能防止大清灭亡的到来。

    《乾隆皇帝》这本书叙述的故事引人入胜,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套书。

    《乾隆帝》读后感

    小企鹅

    这段时间对历史书比较感兴趣,读历史可以给你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读历史并不是为了指导未来,而是为了让心更自由。当然了,读什么样的历史书也很重要,说实话,国内所谓很多历史书我是看不懂的,不过我倒是明白了为什么初中我历史从来不及格了,毫无逻辑性,要么就是歌颂神灵要么就是痛斥恶魔,实在不知所云,背多少遍都记不住。

    《乾隆帝》,【美】欧立德著,是我读的甲骨文系列第三本史书,前两本《西太后》《永乐帝》,前两本是日本学者所著,个人觉得均比《乾隆帝》好的多,尤其推荐《西太后》。

    《乾隆帝》整体给我的印象是,乾隆比较按部就班,性格比较稳定,一个统治者做出几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并不难,可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于律己,为社稷安稳做出切切实实的成功或失败的努力。乾隆的自律从他的日常可见一斑,皇帝通常在早晨五点左右。起床沐浴后,更衣,用膳,然后读一会史书。乾隆在位时所言:“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辈载于书”,故其一直有读书的习惯。七点前皇帝就要准备接见群臣,然后开始处理国家事务。中午时分,当天最为紧要的事务才能处理完毕,然后皇帝会留出一点时间召见新任官员。下午两点左右通常是皇帝一天中的主餐时间(好抗饿)。用膳完毕,乾隆会暂时抛下政务去练习绘画和书法,吟诗以及鉴赏其收藏品。通常皇帝八点左右就会就寝,如遇战事(这在乾隆期间是很正常的),皇帝会更加勤政。乾隆甚至在晚年得时候都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所以至少他得身体看上去非常健康,尚未年老体衰。对于这种几十年如一日严格遵循作息规律的人,我一向是很敬佩。(因为我自己做不到)

    做为君主,总要给自己的统治定格在基调,总要面对这种选择,是以严刑苛律进行统治,还是相信自己道德典范的影响。虽然登基之初还是延续了雍正的某些方式方法,乾隆一直承诺是要实行温和的统治的,其统治风格直到第一任皇后去世。乾隆与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大婚之时,弘历只有16岁,富察氏只有15岁,他们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满,直到23年后富察氏去世。皇后在36岁突然离世,是乾隆统治的第一个转折点,皇后去世后,乾隆悲痛不已,放佛将因失去发妻的所有悲伤都寄托在悼念皇后的仪式上,由此而引发了第一轮朝野上下之人心惶惶。开始,乾隆对那些没有上奏表示对皇后去世悼念和悲痛之情的官员,迅速惩戒53人,连降两级;
    皇后去世一个月后,乾隆进一步公开指责两位皇子哀悼之心不诚,剥夺了他们的皇位继承资格;
    此后不久,又发现负责皇后葬礼的官员犯了许多低级错误,如在皇后册文的满文翻译中出现错误,译者因而被判斩监候。当发现大量官员藐视其百日内不得剃头的规定时,后乾隆的怒气、怨恨、和痛楚彻底爆发了出来,满洲官员再次成为被迁怒的对象,乾隆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酷,朝廷气氛变得格外紧张起来,这种无可预料的报复行为,在乾隆此后40年的统治中将反复出现。而乾隆个人,似乎从未摆脱过丧偶之痛,1765年自杭州返京路过山东时,乾隆作诗悼念亡妻:“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兮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直至1799年乾隆去世之时,其共写了一百多首哀悼富察氏的作品。

    乾隆帝的军功及南巡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在此不缀。而在乾隆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地所有努力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致力于防止满洲人。如乾隆推进满语的使用、整理并编辑历史资料,书写赞美满洲故土得诗歌,整理宗教礼仪及庆祝满洲的尚武文化等,不知疲倦的去维持和加强诸如勇猛、节俭、以及骑射技巧等满洲的传统和美德。乾隆在此方面不可谓不用心,甚至可以说过度执着,但终究却收效甚微,八旗子弟终究是越来越不适应骑射,越来越适应都市奢华安逸的生活。乾隆之所以有这方面的忧思并为此做出如此多的努力,是因为,他一直谨记从金史中得到的教训:一个少数族群如果想要确保其统治,就需要保持其自身的特殊身份认同。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帝对待家庭的态度。

    乾隆对家庭的重视程度很高,其严格遵循《大学》中的经典教诲,即成功的政治统治缘于良好的家庭统治。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乾隆的母亲钮钴禄氏,从乾隆登基一直到1777年84岁高龄去世的42年间,享尽荣华富贵,甚至皇帝南巡时也一直随行,直至自己走不动为止,乾隆为其举办盛大的六

    十、七

    十、八十大寿更是奢华无比(崇庆皇太后的奢华后来被慈禧一直致力追求模仿而不可得)。

    而提到乾隆的孩子,想必皇帝自己都会觉得颇多遗憾。乾隆的皇子们并不是很突出,乾隆曾经很忧虑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会经常想到如果富察氏的两位皇子还活着,那么这就不是个问题了。最受乾隆宠爱的孩子不是某个皇子是十公主。和孝公主出生于1775年,此时乾隆已经65岁了,十公主自出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乾隆的掌上明珠,随着公主的长大,人们发现她不仅遗传了父亲的外貌,同时也继承了他的自信和射箭天分,她经常穿着男装和乾隆一起围猎。“汝为皇子,朕必应汝储也”,在乾隆看来,除了性别,和孝公主完全符合作为统治中国的帝王的所有要求。和孝公主成年后,乾隆将其许配给了在乾隆统治后期独揽大权的和珅侄子丰绅殷德。

    乾隆统治期间,国泰民安,人口急速增长,经济稳速增长,国库丰盈,虽然乾隆数次巡游,不可谓不铺张,单其巡游用度仅占每年政府收入很小一部分,完全负担得起,且诸多大型活动(如崇庆皇太后六

    十、七

    十、八十大寿等)均大部分出自乾隆私人腰包。

    乾隆帝十分厌恶结党的派系活动,孔子曰,君子不党。但是,派系活动又是不可避免的。在中国,急于创业的年轻人为了得到能够让他们步入仕途的功名,总要经过激烈的斗争,在这种氛围中,一个人绝不可能有太多的朋友;
    同时,一个人也决不可能知道谁才是他的朋友。这就使得不同的官员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无论怎样,每位官员都会发现自己不可避免地要选择立场,而那些坚持不做选择的官员通常会发现自己陷入孤立无援、被边缘化和缺乏影响力的境地。

    这种政治环境下,到乾隆统治后期,政府办事效率地低下,国家的典章和制度再未恢复纷乱四起,出现了兄弟会,白莲教和血腥的仇杀。这也是乾隆依赖个人之间的关系来维系君臣关系的局限性。尤其乾隆晚年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力度已远不如年轻时,也向大家展示年迈的皇帝已经没有当年的魄力去严惩官员们的渎职行为。加之乾隆对母亲的孝顺以及赐给和孝公主的奢华嫁妆,均表明奢侈之风正在乾隆时期日益滋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风气的不断败坏。

    乾隆帝最后选择禅位,是为了遵守自己当初即位时的诺言,也是为了遵守孝道,不超过其祖父康熙的统治年限。

    历史本无对错,总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乾隆帝,天之骄子,世之凡人。

    小企鹅.北京

    2017年8月28日

    乾隆对联

    1、清代著名学者刘风诰,当年参加科举考试,以他的才学,殿试及第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他却偏偏给自己“争来”了一个第三名,即“探花”。这其实也是咎由自取。

    这天,刘风诰来到金殿之上,准备接受皇帝的面试。想来,刘风诰应该是胸有成竹,或者,是因为对于皇宫禁地的好奇,只见他东瞧瞧西望望的。乾隆皇帝发问了,你看什么呢看?刘风诰一看皇上有点不高兴了,急中生智,忙说是欣赏殿前对联,还脱口背出几联,竟然一字不差。乾隆转愠为喜,一时兴发,便要出一联与刘风诰对来。刘风诰当然是叩首应允。

    乾隆帝的上联是: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众星主。

    刘风诰的下联是: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刘风诰的下联对得妙,不由得乾隆皇帝也连声叫好——当然就是充分肯定的意思了。这一“肯定”,把“臣是探花郎”也肯定了。金口玉言,还是你自己“要”的,所以刘风诰就只能是“探花”了。正好,殿试的第三名就是“探花”。一个很有可能中状元的种子选手,却借花巧对为自己“争”了个第三名的头衔。

    2、有一次,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乾隆说出了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稍一想,说:“一瓯油。”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说:
    “纪爱卿你对错了,朕说的是„林间两蝶逗‟。”

    纪晓岚聪明过人,早已料到乾隆的对联暗含玄机,于是不慌不忙地应道:“万岁,臣对的是水上一瓯油”

    乾隆又出第二联: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纪晓岚对曰: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3、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泛舟城南宝塔湾。陪同官员有个叫阮云扬州人。此人后来官至中堂,后人称他阮中堂。

    当乾隆皇帝问起有关扬州的风土人情时,阮云道:“我们扬州古城是历史的文化中心,仕农工商、渔樵耕读,上自八十老太公,下至七岁小童,都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

    乾隆皇帝心想:你这不是说大话吗?就随手指指船尾老船公问道:“这个老头也能作诗对联吗?”

    阮云点头说能。

    乾隆就对老船公说:“我说老翁,我们眼下无事,弄付对子对对好不好?”

    老船公说:“哎呀,我这个大老粗,连扁担长的一字都不认识,哪会对对子!”

    阮云笑道:“老翁不必客气,你就对吧!”

    说时,船已荡到宝塔附近。那塔叫做文峰塔,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

    乾隆触景生情,脱口吟了一句上联:“一塔峨峨,七层四面八方。”

    说罢就对老艄公说:“你这就对下联吧。”老艄公沉思半晌,只是摇摇手,并不回答。

    乾隆看在眼里,取笑阮云道:“你的大话未免说得太过了吧。”阮云一拍大腿说:“人家不是早把对子对出来了吗?”乾隆真象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阮云道:“他不是摇着手吗,那就是下联„只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说着,他就如此这般地解释了一番。乾隆皇帝明知这是阮云即兴编造出来的,但也不禁为他的敏捷才思而拍手叫好。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代明君,经常微服私访。这一天,他来到乾县明光村,见一农家门前人来人往,甚是热闹。便上前打听原委,原来是一农户正给儿子办喜事,接送来往客人。于是乾隆灵机一动,就给农户开玩笑送贺礼。他送了三枚铜钱,并写一上联送去。上联写道:“三枚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则爱财。”农户收了不识字,更不懂来意,就叫儿子看了。别看农户家贫,他儿子却聪明过人,读过几天书。看了以后就回了一幅下联。上写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乾隆看了以后,觉得这青年不同凡响。又问几句,对答如流。皇帝非常满意地走了。过了几天就下旨将这一青年召到宫里,封为翰林学士,参加皇帝科选。谁料想一幅玩笑对联竟成了青年青云直上的阶梯。

    《乾隆朝三大名臣》读后感

    真是高兴啊,用了昨晚和今天上午的时间又把《乾隆朝三大名臣》这本记载乾隆朝年间的一些人与事的书看完了,较上一本相比受益更多一分,大概是因为这本书看得比较细一些的原因吧,遂想记下看完此书的心得。

    首先说乾隆朝三大名臣,哪三位呢?也许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如果说出他们的名字,那就是无人不知了——刘墉、纪晓岚(姓ji读三声啊,音同“几”)、和珅。都熟悉吧,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从电视上看来的,我不例外,几乎我知道的都是从电视上看到的于是了解的。在心里也就有了一个定式。刘墉、纪晓岚——刚正不阿,和珅——贪官、损人。但是我看完这本书后却对他们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完全颠覆了电视所描绘的那样。

    我相信大家看得最多的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当然这里面的三位主角都很不错,都是大牌。但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不当之处。最主要的是年龄问题,那是因为刘墉>纪晓岚>和珅,而且年龄差在三十岁左右。然而这部电视里面却把他们三位的年龄问题忽略了,他们可以说是同龄人。谁能看出来纪晓岚比和珅大三十岁。还有就是人物性格方面,下面我将会一一说明。

    先说纪晓岚,大家的印象就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当然更少不了“铁齿铜牙”,但真实情况呢?据此书写的,其实纪晓岚与上面所列的几乎是截然相反。首先,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假,但是他长得丑,字写得很难看(可能和我有一拼啊),他还是一个近视眼(好理解,读那么多书是难免的),下一条大家其实更难理解甚至是费解,——“口吃”,纪晓岚其实是口吃。因此他受到很多朝中大臣的耻笑。“异人”嘛没办法(其实这一点也反映了老天是公平的这一说法)。按本书说法,这些几乎都是正史记载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再有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演绎的是纪晓岚同和珅的斗争的故事,其实不然,因为纪晓岚没有那个资本与胆量。他的官职一直(从活到死)都是在和珅的下面,属于和珅的下级。所以电视里那些斗争的画面几乎都是假的,我猜那大概是为了更好的刻画纪晓岚“王”与和珅的“寇”的形象吧。但毕竟历史不是这样的。再有纪晓岚并不是那么一位“老好先生”,相反他是一位“损孙嘴先生”,因为他说话甚是刻薄。下面我记下一段本书中记载的纪晓岚的一段小佚事(好像都是真的)。

    纪晓岚家里有个狗叫“四儿”(这狗很忠诚啊,在纪晓岚被发配时还一直跟着他去新疆),一天有御史、尚书和他本人(侍郎)在他家里(我忘记干什么了的),反正就是他们一行人在纪晓岚家里姑且说是“玩”吧。他家的那个狗“四儿”从门里走出来,这时那个尚书说话了问纪晓岚,你说那是狼是狗(侍郎)?纪晓岚说,要想辨别他是狼还是狗有两种办法,一是看他尾巴上竖还是下垂,上竖(尚书)就是狗。旁边的御史说话了,我还不道他是狼是狗呢?原来那上竖是狗啊。纪晓岚又说,在一个分辨的方法就是狼走千里遇肉吃肉,狗走千里遇屎吃屎,所以说遇屎(御史)吃屎是狗。当然还有其他的佚事我就不一一记下了。可见纪晓岚不但机智过人而且嘴损也是很明显的。再有呢纪晓岚也不是像电视描述的那样那么受皇帝重视,而正是因为他丑并且口吃所以乾隆皇帝在不得不见他时都是不用的,谁也不想见到那样一个“怪才”。

    再说和珅呢,他被称为“满洲第一俊男”可见他长得那是纪晓岚的百倍啊,而且和珅也是学富五车的,虽然说他没有纪晓岚那么强悍,但是他也会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例藏、蒙、满等,也是一位才子。并且他还是文武双全之人,(做过御前贴身侍卫)。可以说他也不比纪晓岚逊色几分。再有就是他的字很漂亮,纪晓岚经常要他为自己写字。和珅深得乾隆皇帝信任超过纪晓岚,当然“贪”是和珅的代名词,他的家产是乾隆时期十五年的收入(还有18年至更多之说),他能揣度乾隆皇帝的意思,这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出来,并且也有很多例子,大家也大概知晓一些,不多说了。和珅一生任过50多个官职,而且都不是小官小吏。可见其超纪晓岚远不止一点点啊。和珅的势力当时极其庞大,在朝中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下,可以张开胆量去想他的势力集团。别说什么自己人犯小罪了,就是犯了杀头的罪,在乾隆皇帝面前死与不死也使其一句话的事。当然在大的巨星也要陨落的,到了嘉庆的时候乾隆一死和珅也就死了,乾隆之所以不杀和珅也正是因为贪,一国之中谁能说没有贪官,贪官又岂是一时能杀完的,并且大小贪官不一样,与其让更多的小贪官来分钱还不如把钱放在和珅一个大贪官的手中,这可能也是乾隆不杀和珅的原因,但我认为更可能是乾隆舍不得,如果你有一个才高八斗又极其美貌的手下,谁能下得了手啊,何况他只是贪,还没有什么图谋不轨,谋权夺位之意呢,再有和珅还是乾隆的知己啊。反正如果我是乾隆的话我也不会杀他的。留着呗,缺钱不行就管他要点呗。在一个都说和珅那些财产是贪来的,我看不能贪那么多吧,怎么说他也是兼50多个官职的人啊,那那俸禄也不能少了啊,更多的可能是他的血汗钱呢,无论怎样他都是被宰了,而且还列出了那么多的罪状,但是如果你要办一件事还怕没理由吗?这和我高中老师的一句话差不多,你们能有几百条理由,哪那都是借口,都站不住脚。也验证《庄子》的一句话“未成乎而心有是非”,你说你早就想杀人家了,什么样的罪状写不出来啊,可能和珅踩死过一只蚂蚁,但到要杀他的时候很可能就无厘头的变成“无故杀生”了,呵呵(当然这只是我瞎说的,也许他本就有那些罪)。和珅死了,再来说一下刘墉。

    刘墉,我不太了解,因为关于他的电视剧我也没看过,所以这本书里介绍的他是我的第一感觉。说他是一位大书法家,被称为“浓墨宰相”,当然这三个人中他的岁数最大了。他一生也不是很顺利,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用。大家认识的刘墉叫“刘罗锅”但是本书写道他并不罗锅,可能是小驼背,这也与电视里的不同。世传刘墉也与和珅进行官场的斗争,但好像都没有得到验证。因为他并不是向他父亲刘统勋那样刚正,他处事圆滑,有些时候他是不敢伸头的,但他在乾隆当政之时也是硕果累累的,也创了不少的丰功伟绩。不然也不会被世人传颂。

    看过书后知道的或是记住的大概也就这么多吧,反正是受益匪浅啊,更加了解了一点历史及人物。特写此

    《乾隆王朝》观后感

    《乾隆王朝》正在看,很欣赏和珅,至于他是不是贪官就另当别论了。可不能否认,和珅在当官前期,是想当一个好官的,从他查出王亶望、陈辉寿就可看出。后来查办国泰就有点小人所为,但他的做法非常符合主子的想法,“我们做的要跟得上皇上他老人家的想法,要让皇上满意”,从这句话就可看出。

    和珅是一个很会玩弄权术、阿谀奉承的人,诡道诈术用得非常好。在他查办王亶望时,能够无中生有、故布迷局,充分利用王的多疑性格,使王露出马脚,从而轻松破案。在查办陈辉寿时,就更厉害了,利用皇后将陈的偷梁换柱、贪污受贿暴露无疑,给自己省了很多麻烦,正是这两件事,乾隆看出和珅是个很能干的人。再这以后查办国泰时,就带了很大的功利色彩,完全是照主子的意思做的(而且他也很会体会主子的心意),出发点完全是主子,不是老百姓。

    这又让我想到另一个人,钱峰。此人真是一位诤臣,是个爱民的好官,但其处世做法实不敢苟同。举荐奸佞不分时候,愚忠,说白话点,死脑筋。乾隆并不是糊涂人,捐款里有猫腻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是肯定想办那些贪官的,只是时候未到。想想十个封疆大吏按钱峰的意思一起查办了,天下不就大乱了,办那些贪官要慢慢来。在观赏凤桐时,不给乾隆面子,人都有那么点虚荣心,皇帝就更甚了,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确实陷乾隆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他性格过于刚直,做事欠考虑,虽然出发点好,为百姓请命,他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不顾及皇帝感受,结果不会好到那里,这也就决定了他后来的悲剧。

    乾隆瓷器鉴定

    1、乾隆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乾隆瓷器鉴定。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乾隆瓷器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乾隆瓷器拍出5.5亿的花瓶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乾隆瓷器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鉴定材料《乾隆瓷器鉴定》。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乾隆瓷器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图章。

    以上乾隆瓷器的15个特点有助于瓷器爱好者对乾隆瓷器的鉴定。

    2.一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底部釉面呈波浪纹。有少数器物从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

    二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三看色料,乾隆青花瓷器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四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除部分装饰风格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还有集堆贴、彩绘、镂空、色釉等多种装饰于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鲜艳,独具特色。后仿品图纹多色彩沉郁、无光,画风无神、呆滞。五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卤、“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民窑也多有写乾隆年号款的,也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在鉴定中,一般以款字的规整程度作为依据来识别官、民窑。一般民窑款多数比较草率,仔细辨认,不难区分。

    轰隆隆老师读后感

    武动乾坤读后感

    读后感

    读书读后感

    问读后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