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历史 > 正文

    城镇脱贫解困工作汇报材料

    时间:2021-01-07 12:55:22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2011年腊尔山高寒山区群众脱贫解困

    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2月23日)

    腊尔山高寒山区地处凤凰县西北部,属云贵高原东端的台地地区,辖2镇3乡、65个村、2个居委会、213个自然村寨、374个村民小组、14675户,共有人口6.5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8.5%,有贫困户7111户、3.1万人,占总户数的47.7%。该地区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最高海拔1117米,俗称凤凰的“西北利亚”,是湘西地区乃至湖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今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我县腊尔山高寒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解困作为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之一,作为全省24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解困先行试点,作为全省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开发的“第一场战役”。今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扶贫开发办、省财政厅、省民委及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等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整体推进”的方针,围绕“畅行、安居、富民”扶贫工作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重点,从促进农民增收入手,整合扶贫资源,聚集各方力量,加快产业开发,实施整片推进,在推进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腊尔山脱贫解困工作进展情况

    腊尔山地区脱贫解困主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村组道路建

    设和农村人畜饮水三大工程项目。经各乡镇、村组干部的多轮调查、摸底、核实,并分别在村组、乡镇、县进行三级公示,报县脱贫解困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审批,最终确定了腊尔山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农村村组道路建设条数和里程以及农村人畜饮水试点村,并编制设计了道路建设、人畜饮水项目工程试点相关图文资料。目前各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一是农村村组道路建设顺利推进。腊尔山地区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的规划、设计、测量、技术、质量由县交通运输局全程把关,由腊尔山地区5个乡镇为业主,村支两委具体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截止12月15日,41条91.315公里村组道路公路建设已动工38条(腊尔山镇10条,禾库镇9条,两林乡7条,柳薄乡9条,米良乡3条)动工率为92.7%,修通了80公里(腊尔山镇20.86公里,禾库镇27.9公里,两林乡15公里,柳薄乡5.4公里,米良乡10.84公里),占总里程的87.6%。禾库镇吉云村、茶寨村、俄力村12.08公里,已全面完工,可进行验收。

    二是农村危房改造全面铺开。农村危房改造由县民政局负责把关,各乡镇具体负责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目前,按程序要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了申报、核实、评议、审核工作,并进行了公示,危房改造对象与村支两委、乡镇政府签订了危房改造协议书、承诺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截止11月22日,1520栋危房改造工程已开工1458栋,开工率为95.9%(腊尔山镇396栋,禾库镇377栋两林乡332栋,柳薄乡231栋,米良乡122 栋)。已完工1303栋(腊尔山镇357栋,禾库镇358栋,两林乡268栋,柳薄乡207栋,米良乡113 栋),可进行验收。

    三是农村人畜饮水正在启动。由县民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县水利局负责技术指导的7处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工程已全面动工。目前工程除腊尔山镇夺西村、米良乡米良村2处集中供水工程正在钻

    井寻找理想水源外,其余5处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以上。

    四是认真组织协调特困户帮扶工作。通过调查核实,今年实施的1520户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尚有36户特困户,因无劳动力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特困户,无法按期进行危房改造的村民。县委、县政府责成36个县直单位实行一对一帮扶,出钱请工。目前,36个县直单位派出干部深入各帮扶对象实施帮扶工程,县纪委监察局投入3.5万元帮扶腊尔山镇科茸科吴辑德进行危房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可进行验收。

    五是突出抓好农村文明建设工作。我们努力克服过去扶贫开发“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既注重物质扶贫、精神扶贫,更注重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对腊尔山地区16岁以上、3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今年,省财政厅安排资金,按计划安排了第一批40多青壮年到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专接受焊工培训,结业后由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基地安排进工厂工作,月薪3000元以上。专门的青年技能培训为腊尔山地区青年走出大山,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空间。同时,在腊尔山地区深入开展评选“和谐农家”和“农户倡文明、村社创和谐”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干部群众信心倍增,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群关系明显改善。

    二、工作措施与经验

    腊尔山高寒山区地理位臵偏僻,交通道路闭塞,产业发展缓慢,长期以来,群众生活困苦,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工资,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群众饮水难、住房难、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致富难等社会温饱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

    会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面貌,我们抢抓机遇,整合资金,凝心聚力,逐村突破,全面推进。试点工作,从酝酿到全面启动实施不到一年时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得到了中央、省、州、县领导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是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带着责任和感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高寒山区贫困农民生存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要求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腊尔山脱贫解困工作作为当前一项最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紧迫感,转变作风,强化措施,提高效率,狠抓落实,采取倒计时和销号制逐项落实。提请县委、县政府将腊尔山脱贫解困项目工程作为相关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及村主干的帽子工程,把脱贫解困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绩效考核和干部年终考核内容,直接与村主干工作效益、工资挂钩。

    二、厘清思路,科学规划。坚持“专家论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确定“修好一条扶贫路、建设一个新农村、发展一条产业带、致富一方贫困户”的基本思路,立足“三个突出”来规划脱贫方案,即突出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使群众走得出、居得下;
    突出产业扶贫开发,大力引进金银花、猕猴桃、药材等适合高寒山区种植产业,实现产业致富;
    突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提高当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从民政、建设、规划、国土、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交通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帮助群众分析致贫原因,帮助群众选项目、定规划;
    组织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编制完成《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将基础设施、农村危

    房改造、社会事业、农民素质教育、产业建设等五个大项、十六小项写进总体规划,规划投入为35664.21万元。

    三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联系常委等县领导为副组长,扶贫开发、财政、水利、交通、民政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多次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腊尔山地区五个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基层召开脱贫解困工作推进现场会议,专题研究和及时解决脱贫解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促进工作,确保了项目工程实施健康发展。二是落实责任。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腊尔山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公路通达通畅和危房改造工作责任制的通知》、《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2011年公路建设及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财政扶贫资金报帐有关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脱贫解困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原则、建设标准、保障措施、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明确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由县民政局牵头落实,农村村组道路建设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落实,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由县民族事务局牵头落实,具体由县脱贫解困办公室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腊尔山5个乡镇全体领导干部积极组织实施。对于工作落实不力,影响工程进度,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的部门和乡镇将采取一票否决制处理,依照《凤凰县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问责实施办法(试行)》(凤办发„2011‟41号)对有关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强化宣传氛围。通过编发资料简报、悬挂横幅标语、县政府网站、电视台、圩场、宣传车、村组群众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腊尔山地区各项扶贫政策,提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自谋发展的意识。召开部

    门工作会议、乡镇干部会议、村组干部会议、村民群众大会等各级会议200余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修建高标准公示牌、公示栏5个,213个自然村寨、374个村民小组全部建有公示栏;
    将扶贫项目、扶贫对象、补助标准、项目实施程序和项目建设标准及要求及时在县党务公开网、各乡镇政府党务公开网、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公示,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借力造势,进一步营造脱贫解困工作氛围。通过借助中央、省、州、县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优势力量,强势宣传我县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湖南卫视目前已3次在黄金时间的湖南新闻联播栏目推出我县脱贫解困工作专题报道;
    湖南日报7月9日第二版头条刊发记者苏莉采写的《3500万元支持凤凰腊尔山区脱贫》,10月9日头版头条刊发记者苏莉采写的《腊尔山区迎来脱贫致富希望》;
    湖南红网9月8日首页臵顶刊发记者刘容采写的《3大工程助腊尔山高寒区村民脱贫》。目前,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已成网络网友关注的一个关键热词。

    四、透明公开,科学实施。腊尔山脱贫解困三大项目工程建设坚持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总体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申报的方式,村向乡镇申报,乡镇向县申报,由县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评审确定。农村危房改造坚持“农户自愿、乡镇鉴定”的原则,村民对照政策条件向村支两委会提出申请,村支两委集体研究审核后签出意见,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再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危房鉴评领导小组成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核对鉴定,并拍出旧房图片,然后根据危房评定类别进行登记,将相关图文资料汇编装订成册上报县脱贫解困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并在县、乡镇、村、组四级张榜公示无异议,由农户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危房改造协议,确定为危房改造扶持补助对象。然后严格按照相关扶持标准实施改造工程。

    五、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一是强化责任,将脱贫解困工作纳入对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年度综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根据县直单位及乡镇领导对脱贫解困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量化打分,绩效考评,严格奖惩。二是强化监督,将脱贫解困工作纳入县人大、政协、县纪检监察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监督检查范围,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加强对脱贫解困的政策指导、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动态监测制”、“资金兑付制”,“项目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项目资金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审计制”和“项目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节约使用,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三是强化督查,对于项目工程建设实行严格月督查制度,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解困办、县扶贫办、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民委等部门组成督查组,每月定期对腊尔山高寒山区脱贫解困项目工程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全面完成脱贫解困任务和资金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落实包扶帮建,出台了《关于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腊尔山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公路通达通畅和危房改造工作责任制的通知》文件,将各项工作具体分解捆绑到领导、到单位、到乡镇、到村组、到每一个干部;
    出台了《关于实行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腊尔山高寒山区农村危房改造的通知》,将36户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实行由县直36个单位一对一定点帮扶。五是规范行为。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勤政廉政,确保腊尔山脱贫解困专项资金规范有序运行。不得以任何理、任何名目收取管理费、保证金等,不得以虚报面积、里程、工程量等形式套取专项资金等。一旦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将由县纪委监察局查实处理。

    六、建档立案,规范管理。一是建档立卡,建立健全县、乡、村脱贫解困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脱贫解困有关文件、资料,包括

    村组道路概况、人畜饮水工程概况、设计文书、农户花名册、申请书、图片资料、规划设计资料等档案资料,实行“一路一档”、“一户一卡”、“一村一簿”、“一乡一册”等管理,使脱贫解困工作做到了底子清、帐目清、项目实施情况清。二是挂牌管理,在213个自然村寨、374个村民小组公示栏里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危房级别、建房面积、补助资金等情况进行公示,在41条村组道路所在村公示投入资金、施工队伍情况、建设工期、技术规格等情况;
    向2575户农村危房改造户发放明白卡、告知书,并在县、乡、村、组挂牌公示,在农户家门口张帖告知书,公示张帖挂牌率达到100%。

    扶贫解困工作汇报

    扶贫解困工作汇报

    心系群众 真帮实扶

    倾力推进 的扶贫项目。特困下岗职工姜秀才, 农业技术、机电汽修、服装设计等实用专业,对特困职工进行培训,使他们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为实现再就业创造了条件。市石油机械厂特困职工林冲,在帮扶领导的协调下,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通过所学技能培植木耳菌包1万余袋,当年获利8千多元。三年来,全市各部门累计为特困职工开办技能培训班4期、20班次,受训近372人次,特困职工参培率达80%。参加培训的特困职工增强了致富本领,全部实现了自行创业和再就业,100%摆脱了贫困。

    精神帮扶,为特困职工树立信心决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针对部分特困职工等、靠、要思想严重,仍观望犹豫、精神萎靡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自办《“一帮一”扶贫简报》等媒体,大力宣传特困职工不等不靠、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特困职工树立自主创业、苦干脱贫的信心。为不断扩大宣传教育面,我们充分发挥脱贫典型的作用,每年都组织全市特困职工学习脱贫典型的先进经验,特困职工开阔了视野,坚定了脱贫决心。三年来,我们广播播发扶贫解困稿件6篇,电视播放扶贫解困信息63次,自办《“一帮一”扶贫解困简报》46期,制作扶贫解困工作展示板2块。通过大力宣传和鼓动,使特困职工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有效地促进了 帮扶工作的合力。

    二是建立动态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我们从强化管理入手,建立了以帮扶对接卡、帮扶联系卡为主的特困职工档案,实现了档案管理规范化、项目选择科学化、资金审批程序化、检查考核动态化、调查研究经常化、情况综合数字化,确保了帮扶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制度化推进、科学化管理。

    三是坚持定期检查部署,形成了狠抓不懈的长效机制。我们把帮扶社会特困群体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坚持定期检查部署,始终保持着强力推进的工作态势。三年来,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帮扶社会特困群体工作7次,召开“一帮一”扶贫解困大型会议3次,深入到基层和特困职工家中走访420多次。不断加大督办检查力度,每年年终都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情况通报全市,有效地推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建立了领导干部帮扶特困职工目标考核制度,并保证严格兑现奖惩。对帮扶效果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
    对没有完成帮扶任务的,评先选优一票否决,并进行诫免谈话,直至追究责任。通过严格考核,有效地激励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帮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了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落到了实处。

    虽然我市

    今年,我局把职工解困工作列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以落实优惠政策为契机、以“一个中心”、“两个创建”为抓手、以帮扶就业为目标、以资金扶持为保障,建立规范长效的帮扶解困机制,全力以赴解决困难企业用工难题,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困脱贫,实现了在城镇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在农村动态消除零转移家庭,登记的每个困难职工都能享受到至少一次的就业岗位援助、就业信息援助和就业优惠政策援助,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确保了重大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政策引导,以帮扶就业实现解困脱贫。

    今年,我市先后以市委办、政府办名义出台了《关于做好XX年城镇困难失业人员帮扶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大办发[XX]21号)和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xx市建立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试行办法》(大政发[XX]61号)、《xx市公益性岗位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大政发[XX]60号)三个文件,其共同的目的就是帮助困难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困脱贫。一是继续做好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结对帮扶工作。今年3月,市政府下达给60个有关部门帮扶500名困难失业人员的任务,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困难人员,形成政府、部门、单位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合力。目前已有24个相关部门单位帮扶成功369人。这部分困难人员,基本上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有的单位还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困难对象。我们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4050”人员及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先后在社区、机关、医院的保洁、保绿、保安、护工等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51人次。三是对农村零转移家庭贫困户实施帮扶。对登记在册的202户321名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办理《就业登记证》,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281人实现转移就业。四是用足政策,加大资金援助力度。今年,根据有关政策,我们对吸纳困难失业人员较多的企业实行社会保险补贴,企业只要招收困难职工,其企业应缴的社会保险费由财政给予补贴,不增加企业用工成本,调动企业招用困难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困难群体的就业。今年,我们对19家企业和从事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社会保险补贴,涉及困难人员4549人,社会保险补贴资金达970万元,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二、搭建平台,建立解困脱贫的长效机制。

    为尽快消除金融风暴对我市困难员就业和企业的负面影响,我们创造性地开展解困脱贫工作,以建立“就业110”服务中心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以及“四有”试点村为抓手,切实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全力以赴解决企业用工急缺难题。一是开展“就业110”服务工作。今年初,在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就业110”服务中心。该中心以“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的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员、驻丰部队的随军家属等为服务对象,向社会公开承诺,求助对象不挑不拣一周内上岗。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就业援助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通过一系列用工帮扶活动,加快企业经济复苏步伐。第一,开设专门窗口。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一楼专门设立了“就业110”服务窗口,并设立电话,其后5位数即“就业110”的谐音,让广大求职者明了其意,随时求助。同时有专人在窗口对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对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就业再就业政策等。同时,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推荐工作单位。第二,岗位援助。积极主动地与用人单位联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将岗位信息送到援助对象家中,对年龄偏大的被帮扶对象,在公益性岗位中安置就业。第三,培训援助。对有培训愿望的求助对象,及时推荐安排其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有自谋职业和创业愿望的,及时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第四,资金援助。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被帮扶对象,积极协助其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及税费减免手续;
    对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及时协助其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手续。二是在城区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在去年大中镇育红、沿河、大华、城中等八个社区通过省验收的基础上,今年又在人民、大刘、飞达、康平、新街、大新、西河口等八个社区重点开展创建工作。一年来,各创建社区对照省统一验收标准,扎实开展工作,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社区失业人员台帐》、《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台帐》、《零就业家庭人员台帐》、《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台帐》等十本台帐。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基本做到“五清”:即家庭情况清楚、就业意愿清楚、专业技能清楚、收入状况清楚、就业动态清楚。对困难户进行专门登记,专门建账、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专场招聘会、推荐灵活就业、帮助自谋职业、组织劳务输出等形式对零就业家庭进行重点帮扶。目前,城区各社区通过创建,都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和困难职工再就业率达到83%以上的目标。三是在全市14个镇建立个15四有试点村,试点村配备了兼职劳动保障信息员,与市人力资源中心实现了信息联网,资源共享。通过用工牵手行动、市镇联动招聘会等形式,对招工困难企业,发展步伐较快、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对承担重大发展项目的企业,对招商引进、需要尽快拓展局面的企业所需技术人才及各类工种的劳动力需求难题,都给予全方位协调解决。

    三、送温暖献爱心,全力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的解困工作。

    XX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制定了困难职工解困方案,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了调查登记,建立了困难职工台帐,节前请市四套班子领导上门慰问特困职工家庭,给每个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和就业岗位信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的关心。两节期间,筹集发放解困资金378万元,全市4852户困难职工都领取了春节解困金,并为124名特困职工发放发《特困优待证》,确保春节期间社会的稳定。

    XX年元旦、春节将临,为了确保两节期间的社会稳定,让困难职工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我局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编制了XX年解困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

    1、困难职工调查基本情况

    今年,我局会同总工会、经贸委研究确定解困的重点调查对象为:(1)夫妻双失业或一户家庭中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失业,无其他稳定经济来源的;
    (2)离异、丧偶者抚养未成年子女或赡养老人,没有稳定的就业岗位或经济来源;
    (3)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享受低保的人员;
    (4)家庭成员中有伤残、患重大疾病、无医疗保障的;
    (5)收入较低且有子女上大学的。经各镇、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挨门逐户走访,全市共上报困难职工家庭4155户,与去年相比减少14.4%,其中在职困难职工家庭1094户,与去年相比减少27.8%,涉及14个主管部门下属110个企事业单位。失业困难职工家庭3061户,与去年相比减少8.2%。

    2、解困帮扶措施:

    一是组织春节慰问活动。春节前,由市四套班子领导选择部分特困职工上门慰问,各产业主管部门、各镇积极筹备解困资金与政府下拨的资金配套用于春节期间的企业解困工作。对市领导没有慰问的特困职工,各企业主管部门及各镇自行组织上门慰问,让困难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并勉励他们自强自立,不等不靠,早日脱贫。

    二是发放解困慰问金。拟调拨帮困资金190万元,作为4155户困难职工节日期间的生活补助及慰问资金,人均按300元的标准补助,具体分配如下:

    (1)14个主管部门上报的困难职工1094户,需解困资金35万元。

    (2)xx、xx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上报失业特困职工2107户,需解困金65万元。

    (3)各镇劳动保障所上报失业特困职工954名,需解困金30万元。

    (4)四套班子领导慰问准备金18万元。

    (5)处理突发事件预备金18万元。

    (6)慰问困难退休老职工12万元。

    (7)总工会慰问劳动模范12万元。

    三是为特困职工办理《优待证》。经初步认定,今年拟为150名特困人员办理《优待证》,办证人员可享受下列待遇:(1)减免子女就读的学杂费;
    (2)本人在全市各医疗单位就诊就医时,免缴挂号费、注射费、住院诊疗费,住院床日费减免30%;
    (3)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部门一年内减免各种行政性收费(含办理证照费用);
    (4)免缴一次转岗培训费,职业中介机构优先推荐就业,并免收所有服务费用等。(5)租用公房的,减收租金50%。

    四是购买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困难职工。XX年,拟购买社区、机关、学校等“三保”岗位,安置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困难职工就业,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对用工单位进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彻底解决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困脱贫。

    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一)组织领导机制。一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同时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及县四班子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统筹研究全县扶贫开发重大事项。二是脱贫摘帽领导推进机制。

    设立办公室和“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教育(素质提升)、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资金整合管理使用、规划研究组、基层党建与扶贫双推进、宣传报道组、督查问效组”几个工作推进组,每个组由1名处级领导负责,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主体。从县级有关部门抽调17名人员统一到县扶贫办集中办公;
    三是“挂包帮”工作机制。实现每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都有1名干部职工挂钩联系;
    四是下派扶贫专抓党委副书记和副乡(镇)长1人,成立不少于2人的乡(镇)扶贫工作站,组建109支扶贫工作队。

    (二)精准识别情况。……

    (三)易地扶贫搬迁。上级下达我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5000户(建档立卡3800户,非建档立卡1200户),其中2016年任务2786户。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工建设4046户,完成基础建设2970户,完成主体1/2以上工程1777户,竣工1011户;
    开工率已达上级下达目标任务2786户的145%,达县级自定任务3740户的10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工3026户,完成基础2100户,完成主体1/2以上工程1367户,竣工748户),全县已经审核批复19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正在申请按板镇宣河村六道河6 ?16泥石流滑坡搬迁,目前19个点已经全部启动抓紧建设中。

    共到位易地扶贫资金亿元,其中:农发行贷款4亿元,上级注资县级平台公司62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改)万元,中央、省级补助农危改资金(住建)万元。下拨乡(镇) 万元(其中:农户建房补助资金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30万元)。根据建设进度,已兑现到农户建房补助资金万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发放到户建房贷款484户2904万元。

    (四)规划编制情况。按照“七个一批”的脱贫路径,……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一致。各级各部门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掌握有差距,存在各自为政、安排工作步调不一致、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工作混乱、抓不住重点。

    (二)保障机制不健全。现有组织领导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履行职责不到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工作重点、工作责任不清楚。

    (三)政策保障不明朗。脱贫攻坚“七个一批”政策不明确、不具体,不具备实际操作性和指导性,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要怎么做。

    (四)资金渠道不顺畅。目前,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有的来源于财政、有的资金来源于平台公司,下达的渠道和方式不同,难以统筹,另外各部门如何整合项目,如何整合资金,资金如何管理和使用,没有一个可操作实用的管理办法。

    三、需研究统一尽快要做的几项工作

    (一)加强工作保障。

    1.成立全县脱贫攻坚(摘帽)指挥部。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要求,解决政出多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2.成立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解决资金整合难、拨付难、管理难的问题。公司成立后,所有能整合的资金都进入扶贫投资公司,由公司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报账。建议公司董事长由政府分管领导兼任,总经理由扶贫办主任兼任,从县财政局、县扶贫办抽调两名副职兼任公司副总经理。公司下设监事会、理事会、项目部、财务部、综合部。

    3.制定可行的项目和资金整合方案。我县为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县,据悉,省上已制定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对整合范围、整合方式和整合后的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了明确,待正式出台后,结合省、市政策尽快制定出台。

    (二)明确“七个一批”有关政策要点。

    1.发展产业脱贫。扶持方式:以户为基本单位,设定单

    3 / 16 户产业户均补助6000元,按照“2355”方式扶持。“2”是对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补助2000元;
    “3”是对积极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带动的龙头企业补助3000元(每户);
    “5”是对通过发展产业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贫困户每户给予奖励补助500元;
    “5”是对通过积极组织发展扶贫产业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的村支部(或合作社、协会)给予奖励补助500元(每户)。

    运作模式。方式一: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村支部+农户”;
    方式二:
    “大户+散户”模式;
    方式三:资产收益性模式。多种合作开发模式,推进特色种、养产业基地建设,系牢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纽带,打造全县产业精准脱贫的示范亮点。2016-2017年全县初步规划建设种植、养殖重点示范小区14个,其中:重点种植产业示范小区7个、重点养殖产业示范小区7个。

    重点种植产业示范小区(7个):①恩乐镇玻烈村沃柑种植示范小区;
    ②按板镇玉河村冬早蔬菜种植示范小区;
    ③振太镇塘坊村冬早蔬菜种植示范小区;
    ④者东镇新文村冬早蔬菜种植示范小区;
    ⑤勐大镇南康村冬早蔬菜种植示范小区;
    ⑥古城镇建民村、桂海村(八座竜树组)冬早蔬菜种植示范小区;
    ⑦和平镇那洛村冰糖橙种植示范小区。

    重点养殖产业示范小区(7个):①恩乐镇民江村三岔畜禽养殖合作社瓢鸡养殖示范小区;
    ②按板镇罗家村户线、文怕LY生猪养殖示范小区;
    ③振太镇文缅村帮阿LY生猪养殖示范小区;
    ④者东镇新庄村LY生猪养殖示范小区;
    ⑤勐大镇文况村圈田街LY生猪养殖示范小区;
    ⑥九甲镇九甲村外头田组LY生猪养殖示范小区;
    ⑦田坝乡瓦桥村爬山组生猪养殖示范小区。

    重点种植示范小区建设要求连片种植规模达到200亩以上;
    重点养殖小区生猪养殖规模达200头以上,禽类养殖规模达5000羽以上。同时各类种、养示范产业必须对本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在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易地扶贫搬迁。提高补助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补助按上级政策标准执行,从4万元/户提高到6万元/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上级补助标准较低(万元/户),并且贷款优惠政策中前3年政府承担部分贷款利息,第四年后贷款利息全部由农户承担。建议提高对非建档立卡户补助标准,由原户均补助万元标准提高到户均补助万元;
    有贷款意愿的,贷款本金由农户偿还,贷款利息全额由政府承担,贷款户不再承担贷款利息。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县发改局负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读,积极同上级部门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衔接,指导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目标计划、任务下达等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易地扶贫搬迁有关资金政策解读,积极同上级

    5 / 16 部门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衔接,做好全县涉农资金整合管理工作,理清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构成、投入方式、下拨方式,对全县涉农资金全面进行管理,从县级层面统筹使用相关资金,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及监管;
    县住建局全面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指导好安置点选址、地质堪测、新村规划设计、民房设计、建设质量监管、民房建设技术指导、建筑工匠培训和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完善“三图一书一报告”,项目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县级验收;
    县扶贫办负责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审定工作,并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名单进行审核认定,严把对象关,收集整理易地扶贫搬迁进度统计,会同金融部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农户审核及审批工作,并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从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一系列档案进行收集整理。

    3.转移就业脱贫。目标要求:整合县人才服务和公共就业中心、县扶贫办、县农科局、县林业局、县残联县、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的相关培训项目。力争在2017年12月前对全县7096户建档立卡户,22216人贫困人员中户均1人参加1次以上的引导性培训,对16-55岁的农村劳动力有意愿参加技能培训的,确保能参加一个以上专业的技能培训。

    培训方式:一是技能培训;
    二是引导性培训;
    三是全民素质提升。

    ①技能培训。根据建档立卡户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贫困户增产增收的要求、劳务市场用工需求,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专业——患病动物处理、林地茶叶种植管护、咖啡种植、蔬菜种植管理、核桃栽培、导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墙面刷涂、室内瓷砖铺贴、餐厅服务员、客服服务员、家政服务员。贫困农民可根据自己愿望有选择地参加培训。为保证培训质量,各培训班按规定的培训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重点加强实作训练,严格进行学员所学技能的考试考核,使受训学员达到初级劳动技能水平,取得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②引导性培训。主要是进行有关农村基础适用技术、基本权益维护、劳动保障基本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的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培训时间为2天,在种植业上,以蔬菜、烤烟、茶叶、核桃、坚果种植等技术培训为主。在养殖业上,以猪、鸡、牛、羊养殖技术培训为主。

    ③全民素质提升。培训内容以家庭美德、文明卫生、农村妇女卫生常识、礼节礼仪、法律法规、家庭经营与理财为主。通过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2—3门实用技术,更好的投入到生产发展及家园建设中;
    进一步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使他们真正成为“生产有技能,致富多门路”的新型农民;

    7 / 16 真正实现“智力脱贫,经济脱贫”,从而促进全县社会、经济更加稳定、和谐发展。

    4.教育支持脱贫。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政策及标准。建挡立卡贫困户学生在普通高中就读的634人,除享受其他政策外,每生给予一次性补助3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普通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就读的108人,每生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各大专院校就读的277人,每生给予一次性补助8000元。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承担。

    5.生态保护脱贫。实施以下6个项目建设:一是国家级退耕还林工程项目;
    二是生态公益林管护项目;
    三是省级核桃提质增效项目;
    四是森林防火劳务费用;
    五是其它林业造林工程项目。在全县9乡(镇)落地实施并重点倾斜3个贫困乡(镇),31个贫困村,7096 户22216人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与其他扶贫项目交叉实施后,增加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实现真正脱贫。

    6.健康救助脱贫。一是加强医疗救助。建立县级统筹的重特大疾病医疗基金,建立完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实行城乡统筹、全县统一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标准,年救助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病家庭重病患者实施有效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做好常规资助参保参合工作。二是加强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及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知道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对于建档立卡户给予适当倾斜。

    7.兜底保障脱贫。一是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以强化“四个衔接”为基础,推进“两个逐步”,实现“一个全面”。“四个衔接”即:对象认定程序紧密衔接、两项制度标准调整紧密衔接、救助与扶贫措施紧密衔接、动态管理机制紧密衔接”;
    “两个逐步”即: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逐步提高,脱贫对象逐步退保;
    “一个全面”即:对未脱贫对象实施全面兜底。二是实施农村无房户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房对象为全县农村分散供养的无房的五保户、无房的重点优抚对象、无房的未成年人孤儿。

    建房资金补助建议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补助标准相同,为6万元/户。三是实施残疾人扶贫项目。①两项补贴兜底扶贫。按照“民政牵头、残联配合、财政安排资金”的原则,明确补贴对象,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应补尽补。②扶残助学教育扶贫。继续实施好对在校困难残疾高中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的高中生给予补贴,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00元;
    对新入学的困难残疾中专学生给予一次性入学补助1000元;
    对新入学的困难残疾大学生给予一次性入学补助,大学专科一次性补助2000

    9 / 16 元,大学本科一次性补助3000元。③康复救助服务扶贫。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助行、助明、助听和助医等康复工程。全面实施适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开展残疾人免费赠送辅助用品用具、免费装配假肢等需求项目,切实解决残疾人急需的康复需求。④残疾人就业扶贫。开展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扶持,县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公共预算资金中按照4000元∕户—10000元∕户的补助标准无偿安排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资金。⑤无房的一二级残疾人住房保障。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30平方米以上60平方米以内,可根据家庭人数适当调整,但3人以上农户(不含3人)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建房资金为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资金,按户均60000元给予补助,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建设。

    (三)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脱贫出列标准。

    1.贫困县退出。标准。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贫困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金融扶持和生态扶持等项目、资金至少有一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扶持,实现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百分之百的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国家评估验收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程序。

    ——县级申请。列入年度脱贫计划的县,当年12月上中旬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进行自检自评,填写《贫困县退出认定表》,编制年度《脱贫攻坚报告》提出退出申请,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市初审。当年12月下旬,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逐项核实县填报的《贫困村退出认定表》,并在市级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公告,公告无异议后,形成贫困县脱贫报告和初审报告,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省级审核。次年1月,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对申请退出贫困县进行检查考核,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提出退出名单在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省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后,编制《贫困县脱贫攻坚报告》,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批准退出。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相关力量对退出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检查后,对不符合条件或未完整履行退出程序的县,由省政府进行核查处理,待其符合条件并履行退出程序后方能退出;
    对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县,由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

    2贫困乡(镇)退出。标准。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

    11 / 16 下降到3%以下,贫困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以2017年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 4000元以上,巩固增收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元以上为绝对贫困脱贫标准;
    乡镇到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电率、通广播电视率、通网络宽带达100%,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班车;
    全面解决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行政村建有合格的卫生室、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
    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程序。

    ——贫困乡(镇)申请。列入当年退出计划的贫困乡(镇),当年12月上旬根据贫困乡(镇)退出标准,贫困乡(镇)进行自查自评,填写《贫困乡(镇)退出认定表》提出退出申请,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县级复核验收。县级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查、摸底核算、逐项核查乡(镇)填报的《贫困乡(镇)退出认定表》,并在县级和该乡(镇)公示,上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州(市)审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对申请退出贫困乡镇进行检查考核,提出退出名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无异议后,由市政府批准退出,并报省备案。

    3贫困村退出。标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县城、乡镇到行政村通硬化道路;
    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
    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
    安全饮水有保障;
    建有合格的标准化农村卫生室;
    有合格的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适龄儿童有学上。

    程序。

    ——村申请。列入当年退出计划的贫困村,当年12月上旬根据贫困村退出标准,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自查自评,填写《贫困村退出认定表》提出退出申请,上报乡镇。

    ——乡镇审核。当年12月下旬,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入户调查、摸底核算、逐项核查村填报的《贫困村退出认定表》,并在乡镇和该村公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扶贫工作站站长或扶贫专干签字确认,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县审定公告。次年1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乡镇贫困村退出申请进行复审,并在县级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及该乡镇公告,公告无异议后由县政府批准退出,并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

    4.贫困人口退出。标准。贫困人口退出围绕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总体目标,贫困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4000元(按当年国家公布

    13 / 16 的现价标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贫困人口生活达到“五保障”:一是收入有保障:有稳定收入来源,二是教育有保障: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贫困户得到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转移就业、金融扶持和生态扶持等一个以上资金项目的帮扶,家庭主要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技能。三是住房有保障:住房结构体系整体基本安全,有安全卫生饮用水。四是医疗有保障: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五是养老有保障: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低保户应保尽保。

    程序。

    ——由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对年度计划脱贫户进行入户调查。填写《贫困户脱贫销号双认定表》;
    贫困户不愿退出的,也要做好脱贫情况调查,填写《贫困户帮扶情况认定表》一并提交评议。

    ——村两委商议。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驻村工作队必须全程参与商议。

    ——村评议公示。组织党员、村民进行民主评议,提出脱贫初步名单,然后在村民较集中的场所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如无异议,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村第一书记、入户核查人员和贫困户在《贫困户脱贫销号双认定表》签字确认,报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核查公告。乡(镇)政府对个村报送的初步名单,对照检查核实,填写乡镇核查意见,脱贫户名单在乡镇和该村公告退出,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扶贫工作站站长或扶贫专干签字确认,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县审定销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乡镇报送的脱贫户名单及退出程序进行审查,县委书记、县长、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统计局长对全县汇总名单签字认定,并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

    (四)未纳入建档立卡系统管理的贫困户。根据“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程序,对照“五类问题”“八种情形”摸底造册,有针对性的给予产业扶持,确保稳定增收。

    (五)脱贫攻坚项目招投标办法。200万元以内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招投标,200万以内的按正常招投标程序进行。

    (六)脱贫攻坚档案痕迹管理。县、乡镇、村统一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类别分为:综合管理、建档立卡和特殊载体三大类。

    (七)脱贫攻坚考核奖励办法。建议每脱贫1户贫困户(全县7096户)给予奖励1000元。奖励对象是县级挂钩部门、乡(镇)、村,按“235”比例分配。

    15 / 16

    研究出台具体到人的考核奖励办法,全县7096,给予县上有关部门、乡(镇)和村一定的经济奖励。

    (八)脱贫攻坚工作经费。给予每个乡(镇)50万元的保底工作经费、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100元给予划拨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费、按贫困人口人均100元给予划拨乡(镇)贫困人口工作经费。三块工作经费全县合计723万元,其中:保底工作经费4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费51万元、贫困人口工作经费222万元。

    干部职工脱困解困工作汇报材料(共5篇)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乡镇脱贫脱邪工作汇报(共8篇)

    乡镇贫困户精准退出工作汇报

    乡镇脱贫退出工作汇报(共7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