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历史 > 正文

    洗煤厂安全培训教案模板2020

    时间:2021-01-17 04:35:21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全员安全培训讲义纲要

    第一讲 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

    一、安全意识是一项硬指标

    同行们讨论安全问题时企业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在翻看各类安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时,却发现企业界对执行安全制度强调的很多,而对如何提升安全意识本身涉及的很少。

    究其原因,企业里各层级管理者普遍把安全意识当作软指标,嘴上说的多,实际做的少。

    企业安全生产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

    统计显示,98%的事故是因为人的原因引起的。而根据有关部门针对大中型企业近3年来发生的事故所作的另一项统计显示,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企业界的安全培训,90%的精力用在占10%比重的安全技术水平上,只有不到10%的精力用在占90%比重的安全意识上。90%和10%的倒挂说明什么?说明——员工安全意识差,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

    安全意识不强,必将酿成安全事故。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

    没有安全知识,员工就会稀里糊涂受伤害;
    没有安全知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有了安全意识,人们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就会有保障。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
    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明白“安全为了谁”,才能找到安全意识之母、安全工作之魂。

    安全工作依赖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的主要是安全设施,精神的主要是安全意识。广义的安全意识,包括有关安全的意愿、意识、知识等。如何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遵守安全实践中的三大法则。

    法则一: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

    法则二: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

    法则三: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愿,是指员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绩效的意志和愿望。安全意识往往停留在思想上,而安全意愿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同时还在情感上主动地去追求。一个不具备安全生产意愿的员工,一定不具备主动履行职责的行为。只有在强烈的安全生产意愿的驱动下,员工才能自觉地履行安全职责。

    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三个层次,安全知识是基本层次,安全意识是深层次,安全意愿是核心层次。要让员工形成强烈的安全意愿,企业管理者就需要从情感角度入手,有了情感依托,才会有态度的转变。从我这几年工作过的企业来看,我发现,搞清楚“安全为了谁”,是解决安全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第一,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第二,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

    1 第三,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二、谁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

    很多企业领导不把自己当作受益者,对安全他们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把安全部门的位次靠后排;
    把安全人员的待遇往后放;
    裁减人员精简机构时,首先拿安全部门开刀;
    只要结果不管过程等等。

    很多企业的员工更不把自己当作安全的受益者,对安全似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图轻松,走捷径,操作风险不考虑,安全规程抛脑后,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例如

    没有人想到自己是企业安全的受益者的时候,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成了外来的负担,就会有人管就做,没人管就不做。

    我很奇怪,企业的安全难道没有受益者?座谈会上,我提出我的疑问:你安全了,你自己、你的家人、你的亲朋好友,不就是受益者吗?企业不出事故,企业经济上就不会蒙受损失,企业难道不是受益者吗?所有的企业不出安全事故,人民安居乐业,地方经济稳定,社区、政府不就是受益者吗?所以,我们做安全工作时必须知道,企业安全会让谁受益,谁又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不可否认,搞好企业的安全工作,企业会受益。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影子效益”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影子效益说的是,只有在出事故之时,你才能知道事故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商誉影响有多大,这些避免了的损失就是影子效益。事故经济损失占企业成本的比例,世界其他的工业国中最低的为3%,最高的达到8%以上,甚至超过很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英国安全卫生执行委员会(HSE)的研究报告显示,工厂伤害、职业病和非伤害性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英国企业获利的5%~10%。全美安全理事会(NSC)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每1美元的投资,平均可减少8.5美元的事故成本。

    现实生活中,忽视“影子效益”所造成的教训对一些企业来说,是惨痛的。

    我在无锡靖江见到一位餐厅“打工仔”,当有人叫他“姚老板”时,他就赶忙摆手说:“千万不要叫我姚老板,我早就不是老板了。”原来,他曾是一家生产配件的工厂老板,产品销路不愁。一个工人在锻造模具时四个手指被压断,一场事故使他的企业破了产。为了还债,曾为老板的他只好到餐馆打工挣钱。说起过去,他深有感触:“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命。”

    第二,我们应当承认,企业做好安全工作,员工会受益。

    “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这是一般企业的惯常做法。其实现在这一提法不准确,因为在企业里人员是流动的,承担指标的只能是岗位。经济指标经过层层分解,最后分解到岗位,岗位上的员工就要努力去完成各自的经济指标。安全指标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指标,它是另外一回事。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这些企业担负的安全指标分到岗位怎么分?没法分。

    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等属于结果指标,安全上还有很多过程指标。按说,岗位上没法分这类结果指标,但可以分解过程控制指标,而一般企业的安全管理还没有进展到这一步,所以,很多岗位员工就觉得肩上没指标,压力轻飘飘。这是员工不觉得自己是安全受益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岗位员工忽视了安全的内涵: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做好安全工作,对个人是生命的平安,对企业是财产的保全。财产可以是企业的,生命却是员工自己的。保住安全,也就保住了你的生命健康,你不就是受益者吗?没有谁傻到连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益都不要吧?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安全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管理是对员工最好的关怀。”2007年7月,上市公司云南铜业所属的狮子山铜矿发明了一个独特的提法:“安全是员工的第一权益”,并且写进了他们的经营理念。这个理念他们不仅写在纸上,更体现在行动上。他们 2 邀请我授课,作为启动践行“安全是员工第一权益”理念活动的序幕。那是祁有红(安全专家))无数次到企业培训难得的一次在电影院授课。上午课讲完后,矿上临时决定,推迟下午的开课时间,有意安排井下倒班工人来听下半场。等祁有红再次走向讲台时发现,下午赶来的人坐满了整个电影院。他问该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何如此安排时,他们说了句让祁有红感动的话:“安全是员工第一权益,我们要让每个员工都享受到安全培训的权益!”那次培训一周后,铜矿召开践行“安全是员工第一权益”理念活动动员大会,号召全矿员工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言行践行“安全是员工第一权益”的安全理念。

    第三,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员工不仅受益,而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知道,搞好企业的安全工作,企业和员工都受益。那么,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借用事故,可以看出“影子效益”。这里,我们也可以借用事故,来比较企业和员工的损失、收益。请设想一下:发生了一起工亡事故造成1人死亡,对企业的损失有多大。这也许仅仅是一般事故,连“重大”都说不上,更不要说是“特大”了。而对你本人的损失,对你家庭的损失,不仅“重大”,而且绝对是“特大”了。企业失去一个员工,承受经济损失之外,会很快找到人来替补你的位置。而对于你本人、你的家庭,则是永远的失去,永远无法弥补。所以,我们说,员工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也请你时刻谨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福利,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一切。安全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三、丢脸和丢命,谁的损失大?

    我们知道,事故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因为它是出现了损失。这个损失如果算成本账,可以算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商誉损失。对个人来讲,更多的是来自与身份相关的损失,比如,事故中有人会受伤,有人会送命,除此之外,事故后的处理也会让与事故有关的人付出代价。

    首先,企业出了事故,领导一般会丢脸。其次,企业出了事故,操作者可能会丢命。第三,事故的受害者,往往又是事故的责任者,还会受到处罚。

    在事故处罚中有个“王成太现象”。王成太是洛阳“12•25”火灾的肇事者。在23名责任者中,王成太被判得最重——有期徒刑13年。

    有舆论为王成太叫屈,认为王成太有罪,但不至罪不可赦。因为,王成太是无证上岗的焊工。非法用工是无证上岗的前提,没有非法用工,哪来无证上岗。

    有人大声疾呼,雇佣无证上岗者应该比王成太罪行严重,应该重判。但法律终归是法律,法律规定直接责任人担负的责任大于担负领导责任者。事故的受害者,往往又是事故的责任者,甚至是最大责任者,受到法律的最重处罚,这就是“王成太现象”。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修改刑法中,还加重了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

    通过上面的分析论述,我们会发现,出了事故,领导会丢脸,员工可能会丢命。

    你不要做愤青,认为不公平。没有公平和不公平,哪个企业都是如此。即使你到国外,只要是在企业中谋生,仍然会遭遇如此的“不公”。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有分工不同,有离事故现场距离远近的不同,有始作俑者和一般责任人的不同。

    可就是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人认为,领导对安全管理严,是给自己找难堪,于是,有意跟领导对着干,领导说朝东,他偏朝西,有意跟领导过不去。

    依我说,你这是在做赔本买卖,在做人生的不等式,是在“拿残疾换检讨,拿性命换乌纱帽。”你可能辩解,自己不会这么傻,但你看看你自己的作为就会明白—— 如果你坚持认为,领导向上级做检讨,你才出气;
    领导丢了“乌纱帽”,你才满意;
    于是你坚持让领导丢脸,跟领导对着干,操作规程你不理,劳动纪律放一边,你一出事故,领导做检讨了,可你的一只手臂没了;
    你出个大事故,领导的“乌纱帽”丢了,你的命也没了。目的你是达到了, 3 代价可也是太大了!

    兄弟姐妹们,人人都来算这笔账:丢脸和丢命,谁的损失大?

    算好了这笔账,当你再看到安监人员走过来,就不会觉得是来找你茬。领导在与不在,你也应该知道怎么做。

    兄弟姐妹们,一定要算清楚,千万别犯傻!

    四、你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

    在阿根廷著名的旅游景点卡特德拉尔,有段蜿蜒的山间公路,其中有3公里路段弯道多达12处。因为弯道密集,因此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人们都称这段道路为“死亡弯道”。这段路从1994年通车到2004年,共发生了320起交通事故,106人丧生。交通部门在该段路入口处竖立了提示牌:“前方多弯道,请减速行驶”,没起作用;
    于是将提示语改成触目惊心的文字:“这是世界第一的事故段”、“这里离医院很远”,事故依然高发。

    就在人们的智慧仿佛走到尽头时,老司机葛麦斯公布的“独家安全秘籍”给公路管理当局以新的启示。

    葛麦斯驾车43载,不仅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甚至连一次违章纪录都没有,因此在他退休前,交通部决定颁发一枚“优秀模范驾驶奖章”给他。

    颁奖当天,记者问葛麦斯:“要如何才能做到像你这样平安驾车呢?”

    葛麦斯回答道:“其实开车时,我都由家人陪着啊!不过乘客看不到我的家人,因为他们都在我的心里。”

    记者不解,葛麦斯笑着说:“想想你的妻子正等着你吃晚餐;
    你还要陪孩子上学;
    年迈的父母正是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就会小心驾驶。”

    原来,葛麦斯的秘诀,就是时时刻刻把对家人的爱放在心中。

    隐去管理者的身影,让亲人取而代之,去唤醒操作者的安全意识,这就是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

    当局随即将“死亡弯道”提示牌内容更换成:“家人在家等你吃饭,请不要让他们失望”;
    “安全驾驶,不要让白发苍苍的父母为你伤心”;
    “您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结果该段路的交通事故率大幅度下降,2005年发生6起交通事故,而2006年和2007年一起也没有发生。

    “安全管理是严肃的爱”,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爱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葛麦斯安全法则”就是把爱体现到安全管理中。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爱。爱人和被人爱,是生活的全部。家人的关爱,是最普遍的形式。然而,家人的爱,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会显得无比脆弱。“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是中国人早就认识到的人生三大不幸。在和平的环境中,除了疾病,事故是造成一个人人生三大不幸的罪魁祸首。

    各位朋友,你是带着爱来到工作岗位,千万不要忘了你的家人——

    第一,莫忘子女的祝福。例如 学校安全课,让学生给亲人写安全祝福信等。

    很多企业都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让孩子们向长辈表达自己对安全的感受。有位女儿谈起母亲:每当看到同龄人幸福的笑脸,每当看到别人妈妈带着孩子玩耍,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想,如果那次事故没有发生就好了。如果没有那次事故,我妈妈就不会失去右臂,就不会失去左手,我的家庭就不会这么痛苦;
    如果没有那次事故,我就能像从前一样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可现在什么都不能了,妈妈已经被那次事故夺去了健康、美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有位母亲谈起女儿:记得有一次我接到紧急通知需要马上去施工现场,我丢下年幼的女儿,匆忙赶去。当我从施工现场回来时发现女儿满脸泪痕,焦急地站在路口,两只小手费力 4 地抱着一顶对她来说显得有些巨大的安全帽。女儿一看见我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跑过来紧紧地搂住我说:“妈妈,现场那么危险,妈妈没有戴安全帽,我怕砸到妈妈,我不想没有妈妈,不想做个没有妈妈的孩子!”看着女儿被风吹花了的小脸,我既心疼又懊悔地把女儿搂在怀里,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这是一名中学生写给她爸爸的信:亲爱的爸爸你知道吗?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就会想起从前我那个温暖幸福的家:你常用有力的臂膀把我高高地举起,妈妈呵护的目光中透着笑意,爷爷奶奶笑声朗朗„„可是这一切都因你的一次违章作业后化为乌有。当您工亡的噩耗传来,奶奶急得昏了过去,一连几天不能下床,妈妈双眼哭肿,每天只是望着你的照片呆呆地发傻。爸爸我是多么的爱你,可我又怎能不怨恨你呢?您可知道这几年女儿是怎样度过的?在学校我怕写关于“家”的作文,别的同学都会写:“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家中有爸爸、妈妈„„”可我呢,你的违章作业留给我的是一个破碎凄苦的家。走在街上,我怕看到同学的爸爸;
    回到家里,我怕看到爷爷奶奶那苍苍白发,怕看见妈妈红肿的双眼;
    晚上,我怕睡觉,怕在睡梦中被妈妈的哭声惊醒。爸爸,女儿好怕呀!这些你知道吗?学校开家长会,望着同学们拉着他们爸爸的手,又蹦又跳地走进教室,我好羡慕啊!我独自来到校门口,等啊,盼啊,盼着爸爸你能从天而降,可是盼来的是两鬓斑白,腿脚不灵,却还要支撑着为孙女开家长会的爷爷„„

    第二,莫忘爱人的心愿。

    “安全枕边风”常吹,是爱人的心愿。若是将枕边风当成耳旁风,员工进入工作现场将爱人安全的叮咛抛之脑后,留给爱人的也许就会是永远的痛。

    2005年的那个情人节,214个可怜的女人,在2月14日的这一天,因为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没有等来鲜艳的玫瑰,却等来了214份死亡的噩耗。情人节,情人欢聚的日子,却成永诀,成了情人之间黑色的纪念。

    很多企业建立起了家庭协管队伍,员工的爱人在家里构筑起了温柔的长城。员工们得接受家庭协管员的管理,就像在单位接受领导的管理一样。

    单身员工是不是就不用考虑那么多?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工作中不注意安全,冒冒失失,很少有姑娘愿意对这样的人托付终身,这样的人自然也就很难找到老婆。

    切记,要把爱人、恋人的唠叨,当作是对自己的最真挚的爱。

    第三,莫忘父母的期盼。

    谁都有父母。请你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每次出门,父母叮嘱最多的是什么? ——注意安全!

    对待世界上最疼爱你的父母,你拿什么报答?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首感动所有观众的歌《常回家看看》。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

    一辈子总操心,就换个平平安安。的确,“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你的平安,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父母的期盼,就盼着你常回家看看。回家,有个前提,就是安全。有道是—— 安全才能回家!

    五、学会安全,活着就好

    5 清明节前,我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有很多责任需要我们去承担。家人不嫌弃我们平淡,不嫌弃我们贫穷,我们活着便是他们的依靠。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学会小心,学会安全!遇事不要激动急躁,遇人不要横向比较。要坚定一个信念:活着就好!

    活着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通常情况下,人们只出席别人的葬礼——而不是自己的。在韩国的“棺材学院”,任何人只要花25美元,就能体验一回死亡的恐怖感觉。烛光中,大厅里回荡着为死亡体验者播放的哀乐,接着让他们在哀乐声中撰写“遗嘱”,以及在一张纸上为自己写下墓志铭。

    老师要求“死亡体验者”想象他们的最后一顿晚餐:“请想象一下你想和谁一起享用最后的晚餐,然后如何向你最爱的人说再见。”

    最后体验者穿上寿衣被装进一只木棺材中静躺10分钟。不同的顾客对于“模拟葬礼”的反应都不一样,一些体验者躺进棺材后会流泪,一些人则要求将棺材盖留一道缝,还有一些顾客非常恐惧,根本无法完成整个“模拟葬礼”的过程。

    这种模拟葬礼服务如今在韩国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不仅年轻的学生纷纷抢着到“棺材学院”死一回,就连韩国许多大公司——包括首尔保险公司、交保生命保险公司都纷纷安排公司员工前往“棺材学院”参加这种模拟葬礼活动。面对死亡情境,人们才会意识到生的可贵。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电视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我家的电视连续几天都开到深夜。一幕幕画面,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命的脆弱和活着的重要。

    因为知道生命珍贵,人们才会尽可能地躲避灾难,预防事故。

    因为知道活着就好,当大难临头,人们就会靠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创造奇迹。

    历史上创造事故中存活纪录的矿工是一名叫杰克的澳大利亚人,靠吃煤渣喝泥水,在井下存活17天又5小时,共413个小时。

    然而,这一纪录被我们中国人打破了。2009年6月17日,贵州省晴隆县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矿工王圈杰、王矿伟、赵卫星被困井下,直到7月12日才被救出,创造了井下生存25天又4小时,共604个小时的奇迹。

    发生事故时他们被困井下,身边只有三顶矿灯和一个电子表。在井下,没有任何食物,只有渗下的水。开始两天他们吃树皮,后来发现消化不了就不吃了,每天就是接水喝水。后来滴的水少了,他们每天每人只能喝一小口。平时相互之间也很少说话,一旦说话就是相互鼓励的话,矿灯也很少亮,只有在听到异常响声以为有人营救时,才亮一下,其它时间就睡觉,以保存体力。后来电子表也因为没电停了,连时间也不知道了,大家都在承受生理和心理的考验。

    王圈杰说他梦见老同学在麦地里抽水浇地。“天啊,到处是水!”他梦中捧着水泵喝了个够。

    王矿伟说:“哎呀,你是不知道,我二姐的手擀面条那简直是一绝!我上去要先吃一顿不中!” 赵卫星说,只要能出去,就算天天让他吃玉米面疙瘩也愿意。

    当时,他们想的是,只要能活下去,即使是每天喝凉水,吃一顿简单的面条,甚至是玉米面疙瘩,也是幸福。活着就好。

    他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依赖于他们的安全知识、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人中,王圈杰的安全知识最为丰富。6月17日,他们在井下作业时,听到一声类似爆炸声后,王圈杰便意识到出现了事故。他参加过矿难事故的救援,知道在所有煤矿事故中透水是生存几率最高的。他还记得在安全知识培训课上,老师嘱咐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只要开始没有被水淹没,找个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就行了。王圈杰迅速做出反应,提议往与井口反方向的高处跑。这个提议,为他们生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也只有往高处跑,透水才没有淹没他们逃生的地方。

    井下等待救援,他们挑战的是生理极限,更是心理极限。王圈杰知道,在唐山大地震中, 6 曾有人在废墟下生存了15天。他自己认为在矿井下最多能生存15天。为了安慰其他人,他就撒谎说可以生存30天。这个“美丽的谎言”成为3人在井下的精神支柱。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天,我们互相鼓励,一定要活着出去,家里人都在上面等着我们。如果我们能出去,好好抓紧吃一顿,哎呀„„!”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想着如果自己倒下了,全家就完了,正是这份爱,这份责任让他们一直支撑着,在支撑25天后,他们终于获救。

    继井下生存25天又4小时,这一生命奇迹之后,如今又激励出新的矿难救援奇迹。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井下。虽然根据医学常识,“没有食物只能生存7天”,救援队却在第9天,成功救出115人!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被困矿工如何在数百米深的井下,顽强面对来自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

    新华社的一则报道引起我的注意。据报道,获救的一名被困工人说,事故发生两三天后,一些年纪较小的矿工精神接近崩溃,几名矿工失声痛哭,情绪激动。这时候,老矿工安慰他们,其中就有人讲述了“贵州3名矿工被困井底25天最终获救”的故事,正是有了榜样的激励,他们才稳定住情绪。饿了,他们啃树皮和木头,吃炸药包装纸、纸箱的纸片和棉衣里的棉花;
    渴了,就喝井内积水,井水太脏,不敢多喝,润润喉咙再吐掉,实在渴得不行了,才喝一点点;
    冷了,他们就相互抱着取暖。新的奇迹于是由此诞生。

    “学会安全,活着就好”的第一层含义是,要知道活着有多好。

    当我们还有体温,还有呼吸,还有心跳,证明我们活着;
    当我们还会思想,还会爱与被爱,证明我们活着;
    当我们哭,我们笑,我们烦躁,我们快乐,证明我们活着。失去健康时,还可以住院医治;
    失去金钱时,还可以从头再挣;
    但是失去生命时,我们要拿什么才能去弥补?平安是福,活着就好!

    想想有多少人身处绝境,大声呼喊他们要活下去,因为他们知道活着便是一切。因为活着,才能追求梦想,憧憬未来,品尝亲情,体会友情;
    因为活着,可以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累了可以大声地喊出来,想家的话可以打电话报个平安。

    “学会安全,活着就好”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安全还要会安全。

    我们说,安全培训是员工享受到的最大福利,这是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危险,哪里不能碰,何处最安全;
    学习让我们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怎么做才安全。学习让我们知道事故的后果,知道制度规章后面的斑斑血迹,知道操作数据背后的真正含义。

    生存宝典:

    遇到井下透水、施工塌方、建筑物倒塌等事故被埋,或在其它事故中出现受困不能脱离险境的情况,我们必须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做到以下五点:

    1.止危害。消除正在发生的危害,避免损失扩大,如止血、包扎伤口。

    2.定信念。要树立活下去的坚定信念,永远不放弃。

    3.存体力。减少活动,避免躁动,注意休息,保存体力。

    4.补能量。为了生存,利用身边水和食物,即使是尿液和木渣。

    5.求外援。设法让外界了解到生命存在的信息,为救援创造条件,然后静心等待。

    小心是安全的前提,但很多时候,知识比小心更重要,如果你不具备知识,再小心也不知道危险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学习有两种,一种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另外一种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在安全工作中,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痛苦的,因为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是幸福的,别人用血泪告诉我们真理的所在。

    安全学习认认真真,工作就能踏踏实实,生活才会实实在在。

    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它只有精彩的演出,没有重复的彩排。

    7 学会安全,活着就好。

    六、企业安全好,我的收入高

    企业的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安全”的“安”,是指员工生命健康的平安;
    “安全”的“全”,是指企业财产的保全。这说明,安全是个带有数字内涵的概念。

    说到这些,有人曾经问过我,员工的生命健康,可以用价值来衡量吗?企业财产是否有损失,能够用效益来测算吗?还有,我们说效益,效益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投入大于产出,就没有效益;
    产出大于投入,才有效益。那么,安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方面,我们曾做过一个数理模型用来表达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当然,现在不是作学术报告,我们没有必要去讲那些枯燥的数理关系,但一般的道理是可以讲的。

    安全管理上有一个词汇叫做“减损产出”,意思是,安全投入能减少的损失,相当于产出的效益。安全措施投入前,可以预测到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安全措施投入后,风险得到削减,损失会缩小范围。安全产出的效益,正是安全措施投入前预测的损失,减去安全措施投入后预测的损失。

    我们常说的“减损产出”,减损,减去的只是事故的直接损失。按照冰山理论,事故的间接损失远远大于直接损失。即使不算间接损失,直接损失的减损产出就很可观。

    我在企业里听人讲,会赚钱的是师傅,会省钱的是老师傅。我国企业界一年发生70多万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500亿元,发生在安全上的就是一笔大账目。

    最近几年,安全管理在发展,安全认识在深化。

    安全不仅是成本的概念,安全更是增值的概念。对员工来说,提高安全素质,不仅可以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还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对企业而言,提高安全水平,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可以在质量、信誉上获得回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安全贡献率。

    一些企业还不太习惯讲安全贡献率,实际上,西方企业早就把安全贡献率作为投资回报的一种,是企业老总们要向董事会汇报的一项重要指标。澳大利亚袋鼠航空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上,安全贡献率曾经超过500%。

    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是人们常常用来形容企业和个人关系的两句话。

    刚才,我们讲的是河,现在讲河里的船。

    江河里的船只,是人们比喻企业共同体的另一个参照物。有一个关于船夫划船的故事——波涛汹涌,充满暗礁险滩的河上,有一艘大船摆渡来往的行人。船夫和乘客也会偶尔交谈。当有乘客让船夫们谈谈自己的工作时,第一个船夫说:“我在混口饭吃。”他身边的一位忙碌的船夫说:“我在做船夫该干的活。”第三个船夫目视远方,语气坚定:“我们要把各位平安地送到对岸。”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企业就是一条大船,员工应该怎么做。

    说“混口饭吃”的船夫,自己并没意识到共同体,得过且过,只会消耗企业的资源,给企业带来的是负效益。

    说“做该干的活”的船夫,已经与企业共同体有了切合度,他认为做好岗位工作,是企业员工的本分。

    要把乘客“平安地送到对岸”的船夫,是真正认识企业共同体的人,体现了企业的宗旨,他会为实现企业目标创造性地工作,是企业最为需要的人。

    如果把企业看作是一条船,如果把企业和员工看成是命运共同体,那么,风雨同舟,就是对企业和员工这个命运共同体安全关系的最好表达。

    恩格斯在他的光辉著作《论权威》中,也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形容企业面对的风险,并以此告诉人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说,“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8 企业这艘大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受风雨,经受波涛,经受凶险。如果船上的人们,三心二意,各打各的算盘,各自为战,这艘大船要么失去方向,要么就地搁浅,要么倾覆沉没。

    企业需要员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共同面对各种风险,自然包括安全的风险。

    七、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即“三不伤害”是中国企业的独创。

    “三不伤害”不是今天才开始讲的。最早是在1994年的全国第四次安全生产周活动中提出的。当时的活动主题是“勿忘安全,珍惜生命。”活动中,“三不伤害”的原型——“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一经提出,就在企业和员工中不胫而走,成为一大亮点。

    可不要小看这个“三不伤害”,它融会了东西方的智慧。中国传统道德讲究自身修养,就是自爱,自己不伤害自己;
    佛家讲“不恼害众生”,持戒清净,不能伤害他人;
    整个社会讲和谐,和谐就不能彼此伤害,也就是不被他人伤害。当然,西方人对“三不伤害”也是有贡献的。密尔在《论自由》中提出了“不伤害”(Donoharm)原则,西医生命伦理学原则第一条原则就是“不伤害”,即“首先不伤害”(拉丁语primumNonnocere)。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仅仅只有16个字,相信每个人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然而,你理解了多少呢?

    经过反复分析思考,我惊奇地发现就这寥寥几句话竟然能概括所有的安全条款,几乎涵盖了岗位员工所应遵守的现场安全管理规章所有的内容。三令五申劳保着装,就是为了不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就必须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禁止擅自移动、损坏、拆除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就是为了不让你的这一行动给别人带来伤害。岗位员工要开展危害辨识,查找隐患,就是不能让别人留下的错误伤害到自己。

    有人把“三不伤害”看成是简单的道理,但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不简单,简单的道理坚持做更是不简单。

    无人怀疑“三不伤害”的正确性,却有太多的人不去履行。

    穿鞋戴帽是每个员工自己的事,穿劳保鞋、戴安全帽是每个人性命攸关的大事,很多人不愿意去做或者不愿意按照标准认认真真地做,还需要安全专业人员来检查来督促,分明是等着危险来伤害自己。在工作中,员工如果不负责任,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不仅自己受害,还会伤及无辜,伤害他人。有太多太多的案例,太多太多的悲剧,就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动作,牵连很多人跟着受到伤害。还有些人,虽然不是主要肇事者,但是,他发现别人违章,不去制止,不予关心,以为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结果,事故的严重性超出他的预想,自己也跟着受伤害。

    作为岗位员工,我们对“三不伤害”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第一,不伤害自己,是我们工作中必须做到的最低标准。

    第二,不伤害他人,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第三,不被他人伤害,是难以做到而又必须做到的职业规范。

    面对他人的无意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古时候大街上不像现在到处都有霓虹灯,没有月亮的晚上就会一片漆黑。有位禅师晚上走在大街上,有好几次差点被来往的行人撞倒。突然,他看见有人提着灯笼走过来。旁边有个路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很新奇,就走上去问打灯笼的人:“你看得见吗?” 盲人说:“我什么都看不见。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都一样。” “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说:“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摇摇头:“不是, 9 我为的是自己!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到我了。”所以说,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不被他人伤害”最关键的一条。请谨记,违章指挥咱不听,别人失误帮助改,安全经验同分享,保护自己免伤害。

    八、一人违章,大家遭殃

    现代工业更是离不开社会化。人与人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共同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这才是工业社会。那么,工业社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问题。因此说,安全管理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员工所在团队整体的事。

    在中国企业界对安全生产社会性、团体性认识深化的基础上,我前面谈到的“三不伤害”,已经发展到“四不伤害”,即增加了一条“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正所谓,“一人把关一人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是“三不伤害”发展到团队安全的新阶段。

    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从世界范围看,团队安全是安全文化的高级阶段。

    班组是团队安全的基础。1951年推广的626兵工厂高文桥班的安全责任制经验,这期安全宣传栏展出的内容之一;
    还有在食堂墙上贴着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以及东北的大庆,有个苗磊班,苗磊班安全管理的经验等都是依靠团队的集体力量。每天在工作中,班里都要做到“一叮嘱一示意一保护”。“一叮嘱”就是班长在开工前,针对重点安全操作环节,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一示意”就是在群体作业和交叉作业时,班组成员相互关照,相互示意,避免因埋头操作而忽视安全;
    “一保护”就是彼此经常用手势告诫禁止吊装物从人头顶上经过,相互之间注意保护同伴的安全。

    希望诸位,也能在“落实安全责任制”、“现代班组管理法”和“一叮嘱一示意一保护”之中体会到团队安全的重要性,彼此密切配合,形成思想联通、人员联动、行动联手的安全工作局面。

    九、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

    中国企业面临着沉重的安全责任。

    国际上有一个说法,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蓬勃发展的工业部门在生产力和劳动率上的高速增长,加大了工人在作业当中面临的事故风险。工人由于工作量加大、工作节奏加快而导致的疲劳、压力增加、注意力分散,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保护能力的下降,都会增加工人的作业风险。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也会吸纳更多缺乏经验的工人。他们在工作中更容易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这给整个劳动者群体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我国正处在这一阶段。

    我国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区间时,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生产百万吨煤事故死亡率是美国的160倍,印度的10倍;
    生产百万吨钢的事故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日本的80倍;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率大概是发达国家总数的5~10倍,每万辆车发生的事故死亡率约为美国的10倍;
    近10年民航运输飞行平均重大事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航空发达国家的3.9倍。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并不是我个人的统计,而是出自政府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

    我们中国人爱说“治乱应当用重典”,根治当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也少不了严刑峻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人大颁布了一部部法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等,国务院出台了一件件规范性文件,再加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规章,近几年来,已有上百部法规在强调安全生产的责任。有 10 种说法是,上百部法律管不住事故频发。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承担起千钧重任?

    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系统从来都不是企业一家的事情,包含政府、企业和员工三个主体。拿安全生产来说,政府是监管主体,企业是责任主体,员工就是执行主体(又叫工作主体)。企业在社会责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个中轴。企业不是抽象的,它不会天然地承担责任,要靠内部各个岗位的共同承担。

    出现安全问题,我们可以责备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没有尽到责任,但不能忽视了员工的作用。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和国内外的统计数据,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我认为,企业的安全责任,实际上就是岗位员工的责任。

    不仅是我这样看,我们共和国的领导层也清醒地意识到,企业安全生产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记得2008年“五一”节出版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用的标题就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

    报道中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刻都不能放松。切实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

    十、安全连着你我他,防范事故靠大家

    现实中,某些企业由于不重视互联互保,结果在安全生产上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知道,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工作,员工需要佩戴呼吸器,还应该有人监护。可是,有位青工下夜班前,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就独自去冲洗有氨气泄漏的现场,最后倒在了现场。企业的常务副总在事故后感叹:“要是同事之间稍微有一点点关心和友爱,也不会出这样的事故。”为什么看到他人违章却没人阻拦?估计很多读者会和我一样感到奇怪。进一步调查发现,为了减少人工成本,这家企业简单地采取了“末位淘汰”的方式。正因为缺乏配套措施的末位淘汰制,让员工觉得,别人违章可以减少自己被淘汰的可能。同事变成了敌人,安全伙伴从何谈起?!

    互联互保机制内容丰富。我的理解,一是“自保”,员工自己保护自己,这是安全生产的根基;
    二是“互保”,员工之间结成安全对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负责,共保安全;
    三是“联保”,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企业,再结合领导安全承包责任制,机关部门联保制等等,环环相扣,纵横相联,保证安全。

    安全互联互保,员工应该怎样做?

    第一,要自保。

    自保是基础。生活中需要好伙伴,工作中也需要好伙伴。伙伴不能“拉郎配”,你得有安全意识,有安全素质,别人才愿意跟你做伙伴。

    第二,要真诚。

    无论员工之间是否签订安全伙伴合同,无论企业是否有连带考核奖罚措施,岗位员工都应该真正把同事当作伙伴。情同手足,才能祸福相守,患难与共。生活中的好兄弟,工作中的好朋友,才会变成安全上的好伙伴。

    第三,要互助。

    安全伙伴,不是一纸合同那么简单,要形影不离,时刻互助。结伴上班、结伴乘车、结伴行走、结伴操作、结伴防护、结伴排查、结伴监督、结伴下班、结伴学习、结伴活动。既然结伴,员工之间就要相互关照,对伙伴的安全负责。

    安全伙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在感情上升级。美国卡斯特钢管公司的员工更进一 11 步,将“伙伴”上升一个级别,把公司的同事称为“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是“安全伙伴”的2.0版,对待伙伴就像对待家人一样,把彼此的安危时刻放在心上。

    十一、操作之时顾左右,相互提醒够朋友

    安全提醒,是团队安全时代的核心内容。作为当事者,我们要乐于接受伙伴的提醒,又要善于提醒伙伴。但我们如果依赖伙伴的提醒,没有伙伴的提醒就忽视安全,就等于把自己的安全责任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

    “自己安全自己管,依靠别人不保险。”我们还要切记,自己时刻注意提醒自己,能够清醒地提醒自己,才有资格也才有能力提醒他人。

    提醒自己,是提醒安全的根基。

    提醒安全,很多人理解就是相互提醒、提醒他人,没注意到这里面还有一层意思,提醒自己。

    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的是提醒别人时往往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一位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走过去,她就善意提醒:“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然后依然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是如此的提醒。

    三天过去了,许多人从墙边走过去,墙并没有倒。

    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不解,不由自主地便走到墙根下仔细察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老太太的悲剧,也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对待安全提醒?

    十二、假如你是事故受害者

    安全生产的重要,每个人都知道;
    事故伤害的可怕,每个人都不愿承受。可是,为什么社会上总有那么多人,对安全掉以轻心,对事故不以为然呢?

    身处企业里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当从文件或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事故受害者灾难发生的过程和他们遇到的问题,总是没有深刻的感受,像是一个远远的旁观者,看着一些和自己不相关的事。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也就在于很多人并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没有想到假如灾难有一天降临到自己头上是什么后果。

    越是你想不到的,事故就会找得到。祁有红安全专家本人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会走上安全管理研究的道路?他告诉他们,是意外,是因为一次意料之外的事故。下面请听他的自诉:

    至今,我仍然能够回忆起那天上午的情形。灿烂的阳光,将公路铺成了金黄色,谁都没有想到事故会突然降临。然而,安全有个特性,你忽略、怠慢它的时候,它总是不甘寂寞,总会有办法让你注意到它。这个糟糕的办法,就是事故。

    我们几个人在车上有说有笑时,意外发生了。我被甩到了正常行驶道和超车道之间,我意识到自己被移到了路边。很多围观的人在说话,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眼前浮现出奇异的光芒。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被抬到了救护车上,在车上,我得知同行的伙伴中已经有一位当场遇难,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事故发生之前,人们总想着与自己无关;
    事故发生之后,人们又总想摆脱。时间过去很久了,我一直想忘却,希望忘掉当时发生的一切,但是伤痛留在我的体内,时时刻刻提醒着我;
    疤痕永远地吸附在我的身上,永远提示着我那段经历;
    往事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这个世界的确很残酷,可以在一瞬间摧毁一个人所有的过去或未来。在深圳市保安区的 12 一家医院,经检查,我锁骨粉碎性骨折,骶骨骨折,右臂臂丛神经损伤,前胸后背多处受伤。我躺在床上不能翻身,在医院里租了一个气垫床。前胸后背受伤处愈合很慢,每天医生过来给我换药,我总能听到“刺啦”的声音,在我的皮肤上撕扯,天天如此。

    伤口的疼痛还在其次,一直仰面躺在床上,浑身酸痛的感觉难以形容。我很想坐起来,但是,不行。一天24小时我都躺在床上,常常迷迷糊糊睡过去,忽而又醒过来。很多次,很多次,我在梦中坐了起来,真真切切地感觉我从床上坐起来,非常真实,但是很快又被疼痛再次拉回到现实中。

    我只能平躺着,无论是在病房还是在理疗室,无论是在麻醉间还是手术室,我眼前看到的永远是天花板。这个时候,我的胃也来捣乱。由于长时间躺在床上不活动,肠胃蠕动很慢,再加上服用的大量药物对胃部的刺激很大,我一口饭也吃不下去。亲人和朋友拿勺子喂我,我也只能吃一口两口。吃饭是难题,排泄是更大的问题。卧床的病人很容易便秘,我也如此。家人把便盆放在我臀部下面时,我还有一个比其他病人更大的难处——因为骶骨骨折,我用不上力气,致使排泄每每失败。不得已,只有请护士们来灌肠。每次灌肠都让我感觉到没有一点做人的尊严,隐秘的肮脏的地方也向外公开„„每天、每月、每年,遭受事故伤害的何止我一人。台湾有一位和我有着同样经历的同行,他也是在受到事故伤害后,投身到安全工作中。

    他叫杨国桢,曾是台湾工作伤害受害人协会会长。35岁以前,他在台湾一家知名的电机公司担任操作员,工作稳定,家庭美满。农历年末腊月十六的晚上,作为一名老工人,他在修理生产线机器时,由于过于自信忽略了安全检查,遭到3300伏高压的电击。他清楚地记得,那年春节,他是在加护病房度过。接下来的两年,他的右手动了16次手术。本来医生说他有三个手指要截肢,后来虽然勉强保住了,但己经失去了手指的功能。

    回到公司后,一次非常差的业绩考核,让他觉得看不到未来。不得已,拿了一笔退休金,离开了这家待了将近19年的公司。

    重新找工作,让杨国桢遭遇到极大的挫折。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应聘铲车司机的工作,本来企业给他开出的月薪是两万八,但当对方看到他的手受过伤,就说:“两万二干不干?”立即掉价。从此,他害怕找工作,害怕别人看到他的那只手;
    他也害怕出家门,因为左邻右舍见了他就会问:“杨先生,最近在干嘛?要去工作呀?”

    找不到工作的他,只好摆地摊,卖玩具。后来经济不景气,生意变差,陪伴多年的妻子终于向他表示:自己太累了!

    离婚对当时的他来说,是晴天霹雳。带着儿子,开着一辆破车,带着几件衣服,回到父母家。

    杨国桢说,他曾经恨过妻子,但后来在工伤协会接触到许多工伤家属,才逐渐能体会妻子当时的辛苦。当时她要做美发的生意,照顾孩子,还要照顾因为受伤、长期自怨自艾的丈夫;
    而他自己,在男性自尊的包袱下,对于自己无法赚钱养家的苦楚,也无法坦然地和另一半诉说„„

    杨国桢皮肤黝黑,体魄强壮,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他是位事故受害者。了解他受伤时的感受、受伤后的处境、内心的挣扎,你才会明白工伤人员“满天星是咱们的泪”的哀鸣,也才会理解事故对于伤者的心灵创伤远大于肉体痛苦。

    学习有多种方式,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是幸福的;
    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是痛苦的。安全是最不应该从自己的血泪教训中学习的。我和杨国桢等,都是反面教材。这些年,我到政府、军营、企业、院校发表演讲,接受各类媒体采访,还有写作等,目的就是通过现身说法,让更多的人真正理解事故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明白事故给受害者带来的身心痛苦以及留给家属的心理负荷。

    所幸,越来越多的员工从我等的痛苦经历中吸取到教训。企业界比当初我投身安全事业 13 时,更多地认识到反面典型的作用。埃克森美孚的炼油工查理,就是西方企业的这类典型。

    在埃克森美孚所属的一家炼油厂里,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上夜班的老员工查理,像往常一样独自完成一项操作。然而——这项操作中,不该省略的被省略了,接着起火爆炸。一瞬间,他失去了所有他原本拥有的一切,连同他的家庭和生活,他的自信与希望,统统地被爆炸毁掉了。在长达5年的治疗中,老父亲经受不了打击撒手人寰,妻子离他而去,孩子被迫辍学。他身体超过一半的表皮组织烧伤,被包扎得像个木乃伊,去银行甚至被当作是劫匪。

    一个失误,一切变得不可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

    后来,公司让他做安全员,用他的经历教育每一个员工。他也因此被BP等公司邀请去,讲述他的经历和感受,成为一个活教材。事故受害者的心理创伤不是外人能够轻易了解。

    我注意到,事故受害者如果能够侥幸活下来,身体形象也会发生改变,甚至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劳动能力。身体形象的改变,常常让他们远离人群,回避与他人接触,造成生活圈的封闭以及思想的狭隘,久而久之,就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世界。一旦造成残疾,生活上的诸多不便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调适,许多原本易如反掌的动作变得比登天还难,要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这对自尊又是很大打击。受害者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不仅在其受伤后影响到生计,还要受到拖累,负担对其的照顾责任。

    事故受害者和先天残疾的人不同,毕竟先天残疾是遗传性疾病,患者从小就知道自己染病,对社会上的负面反应早有心理准备,也比较能适应外界的异样眼光。而工伤事故受害者恰好相反,他们原本拥有健壮的身体,却意外地突然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是处,心理的落差确实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去设想、去体会事故受害者的创痛、失落和无奈,感同身受,并尽可能地给他们以帮助。然后,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失去了一只手、一只脚或者再也听不见、看不见,你和你的家人今后的生活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

    十三、意识不到危险,才是最大危险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心理叫粗心,有一种状态叫大意,有一种病症叫麻痹。

    民间有句俗话,“淹死会水的,打死会拳的。”不会游泳的人,根本就不下水;
    不会三拳两脚的人,也根本不会去挑战。会游泳的被淹死,会武术的被打死,多半是他们麻痹轻敌、粗心大意之故。

    当人们无视危险,粗心大意,必然会招致事故。

    2009年11月,湖北咸宁通城县84岁的赵荣彬不慎摔伤右腿,被送进县中医院。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赵荣彬的双腿却出现了让家人意想不到的情景。骨折的右腿没有任何手术的痕迹,反倒是原本健康的左腿被打上了厚厚的石膏、绷带。医生在手术时弄错了左腿和右腿,好端端的左腿被拧进一根85毫米的鹅头钉,植入了一块钛合金钢板。后来调查,事故原因是医院在下达手术通知书时错将“右”写成“左”。不仅开手术通知书的医生粗心大意,另外主刀医生、助手、器械师、麻醉师等5个人,竟无一人检查核对。

    “右腿骨折,左腿手术。”这起医疗事故报道出来以后,仍然有医护人员不知警醒,麻木不仁,极端不负责任。随后不久,人们从新闻报道中,再次看到了“左右不分”的事故。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对一左侧腹股沟疝气患者,在其右侧腹股沟做了手术。

    这些医护人员怎么会左右不分?有人建议,应该让某些医护人员到幼儿园补上分辨左右的课程。这只能是个黑色幽默。他们能不知道左右吗?他们需要的不是去幼儿园补课,需要的是好好治治缺少事业心、责任心,麻木不仁、粗心大意的老毛病。

    可不要以为这类心不在焉、马虎莽撞、粗心大意的毛病,只有某些医护人员才有,我在企业里见到的、听到的类似事故,比医院发生的还要多得多。例如有一个变电站发生的事故, 14 和医院“左右不分”异曲同工,成了电力行业流传的一个“经典”。

    一条线路要恢复送电,按程序应该先合上隔离刀闸,站控制室离高压室有两米远。站长刚好在控制室,尾随监护操作人员。电气规程规定,操作时要有操作人和监护人,这次再加上站长监护,应该是双保险了。

    他们去10千伏高压室,前面一个人走错了间隔,后面俩人看也没看就跟了进去。走错了,看到刀闸是合上的,对照操作票上的要求也应该醒悟。但是,谁也没有去看操作票,合刀闸变成了拉刀闸。有闭锁拉不开,站长“好气魄”,竟然命令一人拿锤子将锁砸掉,带负荷拉刀闸。结果不用说,大家都会知道,事故呗。粗心大意,事故没跑。预防事故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严谨认真的作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第二,给自己添加压力,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

    第三,无论顺境逆境,平地还是险境,都不要放松警惕。

    居安思危,时时留心,才能处处顺心。

    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细心、细心、再细心。

    十四、只要上岗,集中思想;
    工作再忙,安全勿忘

    “只要上岗,集中思想;
    工作再忙,安全勿忘。”这句安全警语,说得非常有道理。员工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分神的后果,就是忽视存在的风险。工作一忙,很容易只顾紧急的事,而忽视安全。

    忙中出错。所有人都一样,没有章法,或者不按章法,一忙就容易乱,所以才叫“忙乱”。我在培训中曾做过一个游戏。假设你一个人在家,电话响了,你刚准备去接电话,有人敲门。你准备去开门,床上的孩子又哭了。你准备去抱孩子,厨房里烧开水的壶鸣哨,水开了。你还没想好要不要到厨房关燃气开关,外面打雷下起了雨,衣服还在阳台上晾着呢。

    几件事,样样都很紧急,哪一样不办都有后果。电话不接,不知谁打来的;
    门不开,客人就可能等急了;
    孩子哭了不管,很可能就要尿床;
    厨房炉子不关,烧开的水扑灭火,就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阳台衣服不收,下雨天就会没有干衣服换。怎么办?

    这个游戏做不好,就会顾此失彼,忙中出错,出现损失。

    大家经过研究讨论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先接电话,告诉他:“请稍等。”放下听筒,立即去开门,说声:“对不起,请先帮我照顾孩子。”然后,直奔厨房,水可以先不灌,关上阀门,去阳台收衣服。把衣服拿进屋,再接电话解释。接下来,灌开水,给客人沏茶,抱孩子,与客人寒暄。一切搞定。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之所以忙中出错,就在于没有程序,或者有程序不执行程序。如企业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及事故演练,就是要求我们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就会避免各种失误的发生和减少事故的损失。工作中,要做到如下几条:

    第一,做好准备,熟悉预案,避免手忙脚乱。

    有个成语叫有备无患,准备越充分,越能避免祸患。

    准备分为知识的准备和物质的准备两方面。平时,我们要多学习业务,掌握操作规程,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该怎么做。工作时,我们穿戴好各种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具,准备好工作所需的各种器材。积极参加各种事故预案演练,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

    有备而来,心里才踏实,行动才不慌乱。

    第二,严守程序,绝不逾越,杜绝乱中出错。

    近年来,医疗事故上升,主要原因是和某些医护人员行为不规范有关。

    我们在企业里,要求各种资料填写的字迹工整,有些还要求必须写仿宋字。可是,医生们写字普遍龙飞凤舞,不知道其他病人怎么样,我多数情况下是认不出他们写的是什么内容。

    15 填写病历时,不少医护人员习惯性漏项。“急性阑尾炎”五个字写成“急阑”,一下省掉三个字。再一忙就出错,写成“急炎”,后面很可能就会发生事故了。

    同样,日本JCO公司核临界事故中,第一错就错在不该省略规定的工序。

    第三,使用防错方法,避免容易出错。

    我虽然举了日本核工业的事故例子,但并没有抹杀日本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的事实。日本企业倡导的防呆法,又叫愚巧法,对现代社会工业企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所谓防呆法,意思是就是呆子、傻子也不会做错。比如电脑连接线很多,每个插槽都不一样,插错了就插不进去,就可以避免插错。

    为了防止在工作中忙中出错,员工除了做好准备,集中精力之外,自己还可以用防错方法对工作进行改进。

    十五、岗位危害我识别,我的安全我负责

    危害辨识到底该由谁来做?

    安全生产,谁在生产?全体员工在生产。全体员工既然是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我们工作生活在风险包围的世界中。”风险伴随在我们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操作步骤中,危害自然也存在于每个岗位中。岗位员工与风险最接近,也最容易发现身边的危害。

    所以,企业里的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应该承担起危害识别的责任。专兼职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只能是全员风险管理中的辅助和支持。

    很多企业都在做全员风险管理,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发动全员进行危害辨识。员工参与得越多,危害识别就越全面,全员参与,才能不留死角,也才能全面防控。有句广告词“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也应该在员工中提倡,岗位危害我识别,我的安全我负责!

    第一,人人要重视危害识别,要知道不识别危害,最终会被危险所害。

    不要说机器设备这些钢铁之躯,有些时候,因为我们的疏忽,一草一木都会后患无穷。在南方有种植物远看上去结的是麦穗,走近旁一看,发现是麦穗状金黄色小花。庄稼地里不长庄稼,成片的长着这种小黄花。问了几个人都叫不上这种花的名字,后来问到一个农业技术员,他告诉说,这种花没有名,本来长在加拿大,来到中国后,人们就叫它“加拿大一枝黄花”。

    当问到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效益时,对方的回答出乎意料,这是一种入侵植物,并非农民们有意栽种。

    原来,不引人注目,连名儿都没有的一枝黄花,解放前就被人带进了中国,作为庭院花卉在上海、南京一带栽培。谁都不在意的一枝黄花,后来逃逸到自然环境中,经过漫长的潜伏期,逐渐适应了华东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几年前开始进入扩散期。一枝黄花善于争夺养分,它生长密集的区域,别的植物荡然无存。上海市所辖区域一枝黄花危害面积曾达到5万亩以上。上海一枝黄花的故事并不是终结,西南边陲的云南、地处中原的河南近来都遭受到一枝黄花的入侵。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无名黄花的危害,疏于防范,竟然使其蔓延到和庄稼争地盘的程度。

    如果我们做好了危害识别,提前进行了准备,那么即使浓度达98%的硫酸溅到身上,我们也会安然无恙。南京一家储运队有一次进行疏通浓硫酸管道作业,需要将沿途可能阻塞的管道法兰拆开。在拆开距罐区500米外一个火车灌装台上的法兰时,浓硫酸突然流了出来,溅了一位员工一身。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进行了“施工作业前5分钟危害识别”,施工作业前,他们互相检查了防酸衣、面具、手套、工器具等,每到一处他们先确认安全通道、接好冲洗水源等,所以他们才有条不紊地处理了这起突发事件,全队毫发无损。从那以后,该储运队的每个员工 16 都自觉地开展危害识别,不论任务多紧急都会雷打不动地进行。

    第二,善于学习,掌握工具,具备发现危害的能力。

    有一次我在一处办公楼前发现了一幅消防宣传标语:“发现火灾隐患是能力,更是政绩。”

    当然,政绩是对各级政府说的。对于企业,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认识:发现隐患是成绩,更是能力。是成绩就需要肯定,是能力就需要学习。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总结为一句话:发现不了的隐患更是隐患,而且是致命的隐患。

    为了消除这个致命的隐患,我们必须学习。如果不学习,危害识别时就如隔靴挠痒,蜻蜓点水,盲人摸象,只会埋下隐患。

    其一,要知道危害辨识必须问的三个问题:

    1)存在什么危险源?

    2)伤害怎样发生?

    3)谁会受到伤害?

    其二,要会用危害识别的基本方法。员工参加安全活动时,应熟悉企业发放的各种危害识别表格,会使用,会正确填报。

    其三,要掌握原材料物性和设备工作原理,对各种异常情况,员工能够根据工作原理作出正确判断。

    第三,时时处处,识别危害,不给隐患以可乘之机。

    危害识别讲究时时处处,是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里重点谈谈时间。

    时间上,做到全过程。全过程识别包括三个时间段:

    作业前,员工要根据作业任务进行全面识别,进行事故预想,按照流程进行巡回检查,做好应急准备。

    作业中,员工要兼顾生产和安全的关系,不放松警惕,不麻痹大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某钢集团员工林峰,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保持警觉发现重大隐患的。13号行车浇铸渣罐作业时,他在声音嘈杂的现场听见13号车大梁处有细微的异常声音,发现大梁上腹板有条细线一样的纹路。后来经检查确认,是个裂纹,如不及时发现,主梁上腹板就有断裂的危险。工作当中,我们要用眼睛,用耳朵,甚至鼻子,不能对异常情况及危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作业后,要仔细检查,不给接班人员或者自己明天的工作留下隐患。公司推行的5S管理,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在作业后要做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工作,所用的材料、工具,哪些还要用,哪些不再用,都要进行整理归类。我们的一些单位可能没有推行5S管理,但是,“工完料净场地清”的传统还是要坚持的,收拾整理、打扫干净是无论哪一个企业都必须坚持的。只要有条不紊,隐患就无处藏身。

    十六、工作安全分析

    由于暂时这部分技术知识,掌握运用有困难;
    待时机成熟时,再另行专门讲授。

    十七、发现危险因素可以向上报告,但不能坐等上级解决

    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扁鹊见蔡桓公》。名医扁鹊来到了蔡国,蔡国国君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

    几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

    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

    过了几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您的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

    17 十余天后,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很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当人的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
    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
    在肠胃,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
    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

    果然,桓公不久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扁鹊已经走了。桓公就这样死了。中医有三种境界:“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就安全工作来讲,事故预防是第一位的。事前百分之一的预防,胜过事后百分之九十九的整改。

    我们在强调预防为主时,不要忘了综合治理。现代安全理论有个名词“灰色企业”,是说出事故的企业属黑色,绝对不会出事故的企业是白色,但白色企业不存在,除了已经出事故的企业外,都属于灰色,都会有各类风险和隐患存在。所以,要重视隐患治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常常是由于对小事的疏忽积累起来的。“防微者,销患之本。”这说明,隐患治理,也是有效预防,并且是最为常见的预防形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工作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隐患,所以,我们必须防微杜渐,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放过隐患,必有后患。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再发生。

    十八、只要有可能,就让它变成不可能

    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是隐患却不治理?主要是侥幸心理在作怪。

    这种侥幸心理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

    其一,是不一定。

    安全工作中有一句谚语:有隐患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背后一定有隐患。告诫人们预防事故要从消除隐患做起。但就是这句话里的“不一定”,给了一些人敷衍了事的理由,因为,“还不一定出事故呢?费那劲干吗?”

    实际上,这句谚语只是相对真理,“有隐患不一定出事故”只是表面现象,只能说明是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观察到的结果。民间有句俗语,“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要有隐患存在,触发条件一出现,必然会造成事故。有一个煤矿用的滑线式电机车,运行时多次出现火花,很多人都看到过,但谁也没在意。因为已经很多年都是如此,人们习惯了,都认为不会出事故,不再把它看成是隐患。但就在某一天,很不幸,会打火花的电机车遇上了达到爆炸界限的高浓度瓦斯,结果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了。

    其二,是不确定。

    隐患是还没有变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这种不安全因素,什么时间,会以什么方式转化为事故,这是不确定的。我们说,放过隐患,必有后患。但这种后患是什么情形,是设备损坏,还是人员伤亡,危害有多大等等,在事故未发生之前,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现在不少企业提出口号:“隐患就是事故”,但毕竟还不是事故,有些人就掉以轻心。

    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的不算太久,我想,我们应该记住“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记住了他,我们就会记住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带来的好处。

    与汶川大地震中伤亡惨重的北川县毗邻的桑枣中学,老师们只用了1分36秒,就组织2000多名学生下楼,全校师生包括危楼中的学生无一人伤亡。奇迹的出现源于校长叶志平对“不一定”、“不确定”的坚决防范。

    危楼会倒吗?可能性很大。桑枣中学实验教学楼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却是水泥纸袋,楼层间甚至能看到缝。他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改造加固。

    第一次,他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新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

    18 第二次,他将楼板间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直径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化缘”而来。就这样,一栋楼修建时只用了17万,而维修加固却花了40万。

    结果是在地震当天,学校外的房子几乎全部损坏,学校里的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可让他担心的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

    当初可能有人嘲笑叶志平花40万去加固17万楼房的傻事,我的感受是,在安全上要舍得花钱,关键要把钱花在排除隐患、预防事故上,而不是花在善后处理上。等到事故发生了,花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损失、消除影响。

    对于事故可能性大的危楼改造,一般人好理解,知道那是隐患。那么,学生下课、放学经过楼道时会出现踩踏事故吗?这倒不一定,相对于危楼倒塌的可能性小得多,多数学校也不把无序放学看成是隐患。而叶志平在根治可能性大的事故隐患的同时,也不放过小概率事件。桑枣中学每年都必须搞一次疏散演习。2005年第一次演习的时候,全校师生花了9分钟才集中到操场上。

    为了搞演习,叶志平带着管理层,费了很多心思。演习目的就是避免混乱,做到有序疏散。因此,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该跑到哪儿去。操场上,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安全疏散点”,各班的班主任要求学生记住自己在操场上的安全疏散点位置。而校长和老师,则花时间研究怎样让学生从座位跑到疏散点最近,确定每个班的疏散路线,然后用演习来检验,反复改进。

    最初,教职工认为,五层的教学楼,

    四、五楼的学生要跑快一点,因为他们最远。后来发现,

    二、三楼的学生必须跑得更快。只有这样,才能把通道让出来,让

    四、五楼的学生得以迅速跑下来。为了防止出现混乱,每一层楼梯拐角处,都配有1名老师,现场指挥„„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师生们感到大楼突然摇了一下。那时候,31个班的授课老师已经进了教室,因为学校规定老师需提前5分钟进教室。老师们赶忙按照演习过的流程,先命令“所有人蹲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刻钻到桌子下。

    震波刚过。副校长立即冲向教学楼,大喊:“紧急疏散!”

    如演习时一般,楼梯口老师到位,班主任组织学生撤离,孩子们潮水般跑了出来。从第一次震动到后来剧烈震动,仅仅只有40秒的时间。这宝贵的40秒,已让一半学生疏散到操场上。随后,剩下的学生也顺利疏散。

    地震波骤然袭来的短短1分36秒后,桑枣中学31个班级的2200多名师生分别从8栋教学楼集中到操场上,师生无一人伤亡。不忽视小概率事件,不放过可能性小的隐患,因为,再小的概率,一旦发生也是百分之百的损失。

    在我的习惯思维中,学校的安全管理远远落后于企业。因为,学生对安全的理解不会超过成年人,但他们懂得配合,知道接受管理,所以,才能够在疏散时,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命令,听从指挥。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企业员工应该好好学习的。

    桑枣中学在地震中创造的奇迹,昭示我们—— 无论是不一定,还是不确定,只要有任何可能性,就要彻底根治,让它变成不可能。

    十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企业里也一样,各种的事故案例,规章制度,大会讲,小会说,就是有人不往心里去。只有出现惨痛后果了,才去正视问题。

    19 魔鬼就藏在细节里。在工业生产中,对细节的忽视,是造成一次次事故的罪魁祸首。1994年6月6日,中国西北航空公司2303号航班执行西安至广州的飞行任务。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机身开始飘摆。机组人员发现了故障,但没能查出原因。在机组人员处理故障过程中,机身姿态变化异常,飞行员难以控制,机身飘摆程度继续加大,终于在左坡度急剧下降的过程中,超过飞机能够承受的强度极限,飞机在空中解体,于8时23分在距离西安东南30公里处坠毁。飞机上146名乘客、14名机组人员,共160人,全部遇难。在遇难的146名乘客中,外国乘客9人,香港乘客3人,台湾乘客1人。

    事后查明,隐患来自于插错了插头。飞机之所以操纵性异常,是因为地面维修人员在更换故障部件时,犯下了这个很小而又极其愚蠢的错误。因为小小的隐患没有排查,没有治理,结果要了160条人命。中国有两个成语,一个叫“防微杜渐”,一个叫“亡羊补牢”。

    在“防微杜渐”里面,防,是防止;
    微,是微小,指事物的苗头;
    杜,杜绝;
    渐,事物的开端。在隐患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成大事故。

    在“亡羊补牢”里面,亡,是逃亡,丢失;
    牢是关牲口的圈。本意是因为羊圈的问题,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事故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类似的事故或更大的事故。

    魔鬼就藏在细节里。从安全管理角度讲,防微杜渐,是安全的根本。而亡羊补牢已经晚了,何不在狼没来之前,在羊圈还是小隐患时,就及时治理呢?古人已有笑谈:“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倒了才用药,天下乱了才去治理,就像渴了以后再打井,打起仗来再铸造武器,不就太晚了吗?

    防微杜渐不但可以避免亡羊补牢的损失,难度也小得多。《后汉书》上说:“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隐患刚出现时,制止起来很容易;
    等到了一定程度,形成一定气候,再去治理就难了。可是,人们总是忽视细节的隐患,而致使小的隐患不断变大。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安全业绩做得好的企业,都把细节隐患看得很重。

    惠普公司的经理人轮流当组长,戴上红箍,每星期都去检查,检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环境是不是有不安全的隐患,比如所有的电线要求必须贴着墙边走,超过人高的柜子,不能单独立着,后面必须弄一个角铁给它固定到墙上;
    座位底下不能放箱子等杂物,以免影响员工伸腿,容易造成疲劳等等。每个星期检查后,发现问题立即责令解决,把所有可能的隐患都解决掉,不允许下次检查时还出现。

    汪中求先生,曾因一部《细节决定成败》名扬全国。他之所以大声疾呼细节的重要,在于他看到,在企业员工中严重存在着“螺丝少紧一扣不碍事、垫片少上一个没问题、作业简化一步不算啥”的现实。

    他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海尔企业管理层崇尚的这句格言也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治理隐患,我们要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细节上。

    十、安全基础不牢,企业地动山摇——作风散漫,就是隐患

    自从火箭发射升空后,人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系统的重要性开始显现。用系统的观点看,生产环境是人机系统,事故隐患也包含人机两个方面。

    我发现,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事故隐患在于系统中人和机的两个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眼光,在安全检查、隐患治理时,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基础设施、操作环境、设备

    20 缺陷、保护措施等等。

    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我们忽略了设备设施以外——人的隐患。

    其一,思想隐患。

    骄傲自满情绪,松懈麻痹思想,都是隐患。特别是在改革重组期、机制转型期、班子调整期等特殊时期,在安全持续稳定时、事故连续发生时、生产任务紧张时、生产条件恶劣时等特殊时段,思想容易波动,情绪容易失衡,矛盾容易激化。

    其二,作风隐患。

    员工的作风松散、纪律松弛、工作松懈。具体表现是,操作和维护保养作风不严谨,报喜不报忧,反映情况不真实,不诚实汇报问题,推诿扯皮、推卸责任。

    其三,技术隐患。

    员工的业务素质差,工作中判断失误,操作失当。尤其是初来乍到、技能低下、缺乏培训、不懂规程、不学无术、好胜逞能。

    设备、环境之外人的隐患,应该被列为重大隐患,而思想作风隐患是重中之重。解决了思想作风问题,就知道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员工就会苦练技术,就能够查找并排除物的状态隐患。

    一句话,作风散漫,就是隐患,而且是头号隐患。

    作风散漫在安全上的突出表现是“低老坏”,即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偏偏有人放着近在咫尺的斑马线不走,偏要横穿马路。大连广播电台记者在交通要道路口观察了10分钟,发现不少行人见缝插针地与机动车抢道,还有近20人有意识地靠近了斑马线,却没走在斑马线上。

    “有意识地靠近”,这就是问题了,靠近并没有走人行道。近在咫尺,多走两步为什么就那么难?

    走在斑马线边缘的一位行人说:“我这应该算走在斑马线了吧,都这么近了。” 还有一位说:“离斑马线已经这么近了,司机看见我就应该减速。”交通规则就是标准。对标准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差一点都不行。即使距离斑马线只有1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行人也要承担次要责任甚至主要责任,在交通事故中所得到的经济赔偿也会因此减少几万甚至十几万。

    听这些行人的说辞,我在想,点滴行为反映一个人的习惯。他们可能在工地、在车间,也是“有意识地靠近”,打危险的擦边球,这些人怎么可能严守操作规程,怎么能保证安全生产?

    低标准不是没有标准。我们国家安全法规是健全的,行业、企业又有自己的安全规章,只是这些标准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被降格处理,迁就自己的条件或照顾自己的情绪,自行其是。长期的低标准,就是老毛病,就是坏习惯,是作风散漫的集中体现。摩天轮、过山车等大型游乐设施,人们玩的就是有惊无险。如果有了隐患,哪怕是一颗螺丝的松动,无险就可能变成有险,都可能在高速运转的瞬间酿成惨剧。合肥逍遥津公园的滑车就曾发生碾死游客事故。公园里“世纪滑车”的6节车厢里搭载了几名乘客后,开始顺着轨道缓缓爬升,当滑车即将爬升到最高点时,突然停了下来。随后,6节车厢急速倒滑,导致最后一节车厢脱轨,坐在最后一节车厢内的乘客被甩到了车后的钢轨上,并被随后继续下滑的车厢碾压过身体。惊险刺激的“滑车”怎么会变成杀手?

    原来,“世纪滑车”共有6节车厢,由于2号车厢与6号车厢连接的部位发生断裂,公园没能力焊接,于是,修理工就调换了2号车厢和6号车厢的位置。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对其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但他们虽做了空载试运行,却没理会试运行中发出的异常响声。在3次试运行中滑车的这种异响一直没有消除,修理工分析认为,异响属于正常。根据生产厂家 21 的技术说明显示,6号和2号车厢构造不同,简单对调是不行的。

    在这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标准,厂家的设备运行参数也是标准,一个都没被执行。设备有异常响声,就证明它有隐患。而一再被人忽视、被放任不理,低标准,外加老毛病、坏习惯,一并爆发,于是恶性事故不可避免。

    在这里,我提请企业里所有员工都记住一句话:“安全基础不牢,企业地动山摇。”

    一些企业的队伍作风涣散,标准得不到执行,老毛病频犯,坏习惯不改,势必隐患丛生,漏洞百出。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上的大厦,再好看也是海市蜃楼,一有风吹草动,就一定会被倾覆。表面上是平静,但事故迟早要发生。

    企业抓安全管理,如果不抓队伍建设,就会是句空谈。

    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亲自命名的“鞍钢宪法”的企业管理模式和2009年我到大庆市铁人纪念馆参观以后认识到,这些年,我们很多人丢掉了不少东西,尤其是丢掉了优良传统。大庆精神里的“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曾经被全国工交企业广为推崇,是工人队伍的精神追求。改革开放后,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却丢掉了自己好的做法。走向成熟的今日中国企业和企业员工,需要能够平等地对待中外各国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找回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投机取巧,不偷奸耍滑,规定怎么要求就怎么做,标准怎么定就怎么执行。

    “四严”,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员工作风散漫,恰恰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干部严格不起来,害怕得罪人,害怕不被理解,该罚的不罚,该管的不管,该说的不说,工作就落实不下去,从而埋下了事故的隐患。严是爱,松是害。很多时候我们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管理是严肃的爱,严格管理,避免事故,是对岗位员工最恰当的爱。干部严格管理,工人严格执行,“低老坏”才会变成“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四个一样”,黑夜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现场和领导在现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对企业的安全工作来说,“四个一样”都需要,尤其是“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更要坚持。很多时候,我们依赖于各种检查,没有人检查,就放松要求,降低标准。这也说明,要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必须做到“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二十一、八小时以外,不留隐患

    现在很多企业的施工现场、厂区门口,都会有这样的标语:“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您注意安全。”这类标语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让人看了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高高兴兴上班来,从哪上班来?从家里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从哪回家去?从岗位回家去。然而,目前从企业到员工,对岗位的安全相对重视,对家里的隐患却容易忽略。要知道,员工家里隐患不排除,怎么可能高高兴兴上班来?!

    高高兴兴,是一种心情愉悦的精神状态。员工心情愉快,才会快乐工作,才会精力旺盛,才会安全生产。

    如果心情不好,情绪恶劣,不仅自己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还会造成情绪污染,影响同事的心情,破坏整体的安全生产气氛。有位外线电工,一上班就板着个脸,一声不吭,好像谁欠他钱似的。

    班长好心劝他:“是不是生病了?要生病了,就休息一下,不要到现场上去了。” 可他眼睛一瞪:“谁说我生病了?你才有病呢!”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班长就不再说什么了。

    其他人看这人跟班长还耍横,就没人再自找没趣了。

    在爬电线杆时,他没有系好安全 22 带,结果,这位电工从电线杆上摔了下来。

    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后,班长给他妻子打电话,刚说“你丈夫住院了„„” 电话里传来一个火气很大的女人声音:“他是死是活和我没关系!”然后,就把电话挂断了。

    众人都在诧异,这女人怎么这样说话? 这个时候,班长的手机响了,是那个女人打来的:“是真是假,是不是他让你们骗我的?” 班长告诉她,她丈夫是在登杆时摔伤了,刚送到医院。“怎么会„„都怪我啊——”电话里传来女人的哭声。——这是一个的真实故事。

    在这个供电局近十年的事故统计中,100%的人身伤亡事故是由于员工精力不集中造成的,而由于夫妻吵架或家中有烦心事,工作中思想溜号造成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所以,从近几年,年年春秋季节大检修前,都要把员工的家属请到现场,让他们亲眼看看丈夫工作现场的危险程度,对家属们震动很大,有的当场表态再也不和老公闹矛盾了。

    这家企业工会组织在走访员工家庭、了解困难时,又了解到新的情况,家属们参观现场受触动,为了安全,克制情绪,可是,丈夫们的大男子主义抬头了,又造成新的家庭不和谐因素。安全生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所以,工会利用“五一”节组织了一场以安全为主题的家家乐联欢晚会。在晚会上,由女工委员会主任出面,给每个员工发了一份《吵架公约》,并且让在家访中了解到的存在家庭暴力倾向的员工上台宣读——

    《吵架公约》

    1.吵架不当着父母、亲戚、邻居的面吵,在公共场所给对方留面子。

    2.不管谁对谁错,只要一吵架,男方必须先轻声轻气哄女方一次,女方才能马上冷静下来。否则,女方一看到男方哇啦哇啦,女方也忍不住哇啦哇啦,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全部由男方负责。

    3.在家里吵架后不准一走了之,实在要走,不得走出小区,不许不带手机和关机。

    4.有错一方要主动道歉,无错一方在有错方道歉并补偿后,要尽快原谅对方。

    5.双方都有错时,要互相检讨。道歉后,由男方主动提出带女方出去散心。

    6.要出气,不准砸东西,只能吃东西,实在手痒只能砸枕头。

    7.吵架尽量不隔夜,女方睡觉时男方必须主动抱女方,就算女方百般推让,男方一定要哄到女方睡着。

    8.每周都要给对方按摩一次,因为大家经常吵架都很辛苦,男方手艺不好的话可以跟盲人师傅学!

    9.吵架时男方不准挂电话,吵架时女方如果挂了电话,男方必须在1分钟内打给女方,电话不通打手机,屡挂屡打,每次挂电话次数不大于5次。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公约所有条款可由女方无理由无时间限制地更改,男方有权利提出异议,但是异议是否被采纳最终解释权归女方。在观众们的戏谑声中,一对对有矛盾的家庭表示和好。

    外企早就把安全触角延伸到工作以外,杜邦公司更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推出了八小时以外安全方案。

    杜邦的领导层,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认识到八小时以外,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为,员工在八小时以外受伤对公司本身的影响,实际上和员工在八小时以内受伤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此,他们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变成了24小时的要求,员工无论在上班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杜邦公司将“安全”与“家庭观念”相结合,“安全”不仅与我们的工作相连,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融。

    在企业做大型安全活动——“安全24小时”的概念时,管理干部普遍都能接受,倒是有些操作岗位员工,觉得受了限制:八小时以内做好就行了,干吗还要管我们的八小时以外?

    我就解释,下了班以后,只要不犯法,吵不吵架,喝不喝酒,睡不睡觉,都是你的私生 23 活。但是,你要知道,情绪会延续,酒精会延续,疲倦也会延续,最主要的是思想意识会延续。如果你头天晚上,吵架、打架、酗酒、赌博、通宵上网不睡觉,第二天早晨上班哪来的精神,怎么有干劲,怎么有精力,怎么会不出事故?

    让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受到必要的约束,是为了安全生产,更是为了对员工的生命健康负责!

    客观地说,企业在八小时以外能做的是有限的。要消除员工八小时以外的隐患,高高兴兴上班,主要靠员工自己。即使夫妻关系存在某些问题,即使家庭生活还存在某些困难,即使这一切都让你暂时无法改变,也要记住:人们常常不能选择环境,但是可以选择心情。只要你每天上班之前,昂起头,挺起胸,给自己一个笑脸,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为了平平安安回家,需要你高高兴兴上班!

    注:

    祁有红,中国安全管理专家,财经作家。多次应企业、院校及香港特区政府部门邀请,广泛传播安全理念。现任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首席安全精细化管理专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发展”高层论坛特邀专家。主要著作有《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安全精细化管理——世界500强安全管理精要》。

    24

    输送机操作工培训教案

    第一章 普通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普通带式输送机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普通带式输送机可用于水平及倾斜运输,但倾角收到一定限制,通常情况下,适用于上山运输的倾角不大于18°,下山运输的倾角不大于15°。此外,普通带式输送机不能适应弯曲巷道的运输。

    二、煤矿应用的输送带主要有哪几种?它们有什么特征?

    目前煤矿应用的输送带有以下3种:普通胶带、钢绳芯胶带、钢丝绳牵引胶带

    1、普通胶带。它分为夹层胶带和整芯胶带。

    夹层胶带的带芯为数层帆布组成,层与层之间靠橡胶粘接,上下用橡胶覆盖加以保护,帆布可以是棉、维尼龙、尼龙等纤维织成或为混纺者。

    整芯胶带的带芯为一整体编织的厚布层。这种带芯多为化学纤维制成。整芯胶带的优点是厚度小、弹性较大,耐冲击性能好,柔软性较好,而且由于不分层,在受到较大弯曲时不会产生开裂现象。

    2、钢绳芯胶带(俗称强力胶带)。钢绳芯胶带用于强力胶带输送机上。它是由上、下覆盖胶、芯胶和一定间距纵向排列在芯胶中的钢丝绳组成,它与普通胶带相比有以下特点:

    (1)强度高。最大带强已达4000N/cm²,所以可使一台输送机的长度增加很多。

    (2)伸长量小,拉紧装置行程可以减小。

    (3)成槽性好。由于钢绳芯是沿胶带纵向排列的,而且只有一层,与托辊粘合紧密,可形成较大的槽角。这样不仅可增大运量,防止胶带跑偏,还可适当提高运输倾角。

    (4)抗冲击性及抗弯曲疲劳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输送机的滚筒直径可适当减小。

    (5)纵向弹性好,因而张力传播速度快,起动、停车速度较平稳,不会出现浪涌现象。

    (6)破损后容易修补,接头寿命长。

    3、钢丝绳牵引胶带。在结构上,它是由上覆盖胶、耳槽、下覆盖胶、充填胶、方钢条和帆布层等组成。胶带上、下覆盖胶的作用同普通胶带一样,方钢条的质量是胶带使用寿命的决定因素之一,耳槽要耐磨、耐油,并应有一定的刚度。

    第六章

    斗式提升机

    一、斗式提升机就其结构和使用范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一类是单一运输物料的提升机,或称之为非脱水斗式提升机。它主要用于选煤厂原煤准备车间提升物料。

    另一类是即运输又脱水的提升机,也可称脱水斗式提升机。它主要与跳汰机或捞坑配套使用,提运选后产品,并进行脱水。

    二、脱水斗式提升机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主要部件:由机头部、箱体、斗链组件和机尾部组成。

    1、机头部件组成:脱水式包括传动系统、拉紧装置和机架3部分。

    2、传动方式:脱水式为链轮传动,由滚子链轮驱动机头轮转动;

    3、保险销装配部位:脱水式保险销安装在机头部的传动滚子链轮上,与机头轴上专用轴套相连接;

    4、脱水式斗式提升机机头轮为四方形星轮;

    5、脱水式拉紧装置在机头部;

    6、非脱水式箱体为全封闭式,脱水式箱体分为封闭段和敞开段;

    7、非脱水式杓斗用钢板压制成型,脱水式杓斗要冲孔以便脱水。脱水式链条分外连板和内连板,杓斗依靠螺栓与外连板内侧的连接板固定在一起。

    8、斗链运行轨道。脱水式上下层轨道分别分别由螺栓固定在箱体内的角钢架上;

    9、机尾部:脱水式由机尾斗箱和机尾轮两大部件组成,要求密封良好,并设有水法兰。

    宣威市银鑫煤业有限公司(洗煤厂)

    2011年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为提高洗煤厂职业技术业务素质,完成洗煤厂各项技术指标安排,结合我厂工作实际,加强职工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业务技术,搞好安全生产,现将工厂有关培训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机构:

    工厂成立职工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以提高职工操作技能为本位,加强职工基础理论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训“三基”教育,全面提升我厂职工文化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工厂培训工作的开展。

    组长:保林副组长:王进

    成员:保林、王进、刘满仓、杨应新,及各车间队、组室负责人。

    二、培训对象:

    选煤厂车间队、组室管理人员、班组长,工厂有资格进行培训的一般操作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如电钳工,主排泵司机,主带操作工。、

    三、培训计划及培训方式:

    1、工厂于2-3月由组长培训,以现场操作中的应知应会

    为主要内容,采取现场方式进行;

    2、培训采取半脱产或不脱产的方式进行,各车间队、组室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力求形式多样,立足现场贴近工作实际,有效的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3、培训室企业的长期投入,是 企业的后劲,是促进职工快速成长的最佳方式,我厂要积极营造有 利于职工培训的良好的 环境,充分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成长。

    4、利用好工厂培训渠道选送工作积极,技术过硬的职工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并通过技术鉴定提高专业技术等级,为职工开启技术晋升通道。

    5、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考核力度,对不 能胜任本职工作或达不到专业技术水平的要调离工作岗位或降级使用,做到奖罚分明,提高职工的工作自觉性。

    6、利用好我厂现有的培训能力,建立对车间、班组,专业技术层,岗位搞作层的全面培训,使每个职工都能在在建的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企业所需人才。

    7、大力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开拓眼界,狠抓细节管理,提高执行力度,搞好安全生产。

    8、实时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没季度举行一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劳动竞赛,解决好生产过程中存在

    的疑难问题,具体可针对安全生产、洗选效率、系统管理、洗水管理操作技能、压滤回收,劳动纪律等方面开展竞赛。

    9、开展好评选技术标兵、操作能手的活动,提高职工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竞赛活动经常化合规范化,从分营造出我 厂学习技能,学习文化的热潮,促进知识更新和观念更新,牢牢把握选煤技术发展方向,促进选煤事业发展。

    四、培训工作及纪律要求:

    1、培训工作要严格认真,不流于形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不合格者不能从事特种作业。

    2、各车间,队要积极配合,组织好人员进行听课,所通知人员缺课的按每次20元处罚。

    3、厂部筹备相应的培训、竞赛经费组织培训、开展竞赛表现良好的,取得效果的工作人员、受训人员、参赛人员给予奖励。

    宣威市银鑫煤业有限公司

    2011-3-7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中山洗煤厂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促进“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理念的牢固树立,确保安全生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厂安全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为使厂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达到实效,厂成立安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广旭张磊

    副组长:李军李锐牛庆顺

    成员:麻和平刘红亮崔鹏鹏刘海明郭用省

    王志强朱凤新任建华赵文革

    二、培训的组织实施

    厂的培训分为内训和外训。培训方式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各业务分管口要依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的分析,明确培训目标要求。

    主管技术员负责厂日常培训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协调以及培训资料的收集、归档。各分管技术员负责本业务范围内的培训工作。为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各分管口要设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培训要注重实际、实用、实效。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

    (一)编制培训计划

    厂主管技术员根据工作需要提出专项业务培训计划交培训部门,培训部门汇总后按分管领导审批意见编制厂年度培训计划。由培训部门按年计划进行分解编制月培训计划。

    (二)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

    1、培训部门依据月度分解计划对各分管口下达培训通知,各分管口要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交培训部门备案并按教学计划实施培训。教学计划要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及授课教师等。授课教师要结合培训内容及要求认真编写教案,并按课程表认真授课。各分管口按要求积极组织人员参加。

    2、加强教学组织和学员管理,严格学员考勤考核

    (1)学员考勤执行课前、课后两点名,学员有事(病)必须请假,未请假而缺课者,视为旷课,旷课按旷工处理。

    (2)缺勤超过培训总学时三分之一的,不能参与当期培训考核,可进入下期重新学习。

    (3)授课教师须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富有现场工作经验和传授知识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高级技师担任。授课教师授课与其职称评定挂钩。培训部门每月考核统计一次教师授课情况,建立授课教师记录,职称评定(或考核)时向有关部门出具证明。(工程技术人员每年授课时数要达到10课时以上,才有条件进行职称评定。)

    (4)授课人员认真书写教案,认真授课,力争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员易于接受,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培训部门要组织学员对授课人员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授课酬金挂钩,考评结果差的授课费减半。

    (6)学员理论考试实行单人单桌,实操考核由用人单位根据学员掌握技能情况进行打分。

    (7)同一工种不同时间考试,试题重复率不得大于30%。试卷由专人管理,严禁泄露。

    (8)考试结束后试卷现场密封,专人阅卷改卷,于5日内将成绩和试卷一并报培训部门存档。

    (三)培训效果评估。

    1、教学效果评估。一是学员考核合格率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由培训部门向学员所在单位下发培训效果反馈表,由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培训后的操作技能及安全技能进行评估。学员所在单位应对学员培训后的工作给出正确评价,及时反馈给培训部门,由培训部门做效果评估。

    2、分析评估结果,发扬优点,纠正不足。教学评估达不到预期效果和学员合格率低于60%的培训者,应对教学内容、方法、

    教师讲授、考试试卷等进行分析,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学效果评估反馈不理想的培训,应与学员单位进行沟通,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三、对需要转岗的员工由所在单位提出书面培训申请(须有培训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原工种、转岗工种、培训负责人签字等内容)经分管领导审批后报培训部门,培训部门编制转岗培训计划,由安全管理小组、技术科按计划实施,培训结束经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培训部门办理上岗证。

    四、厂领导对各车间不定期进行全面抽查,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持证上岗情况、应知应会掌握情况、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执行情况等。

    五、考核(按双基制度扣分)

    1、培训部门不制订教学计划扣0.2分,教学计划不具体扣0.1分。培训部门无月度小结、年度总结和年度评估报告一项扣0.5分

    2、培训班未认真考勤,培训班弄虚作假,流于形式扣办班业务部门0.5分;
    未按时将培训资料交培训部门扣0.2分。

    3、学员学习(含外训)期间不遵守培训规定,不按时报到,不认真学习的或无故不参加应参加的培训,其所在车间和本人当月考核扣1分。安全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安全管理,回厂后未提交学习提纲、总结,效果不明显各扣0.5分.

    4、发现一次试卷泄密事故,责任人扣1分。发现考试舞弊一人次扣舞弊人和所在车间0.2分。学员无故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扣0.5分

    5、发现一人次无证上岗、先转岗后培训者(岗证不符视为无证上岗)扣所在车间0.5分,

    六、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中山洗煤厂

    2010年12月

    一、填空题

    1、检修或维护前必须执行(“停电挂牌”制度)。

    2、电动葫芦上应保留的安全圈数是(3圈)。

    3、介质清扫泵坑的收集液必须(回收复用)。

    4、无论皮带机是否运行都禁止在皮带机上(站、行、坐、卧),并严禁用皮带机搬运(工具)及(其他物件)。

    5、筛板破损会造成(跑粗)。

    6、严禁人体和工具接触(运转部件)。

    二、选择题

    1、洗煤厂使用的灭火器是( C )。

    A、酸碱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2、煤的工业分析包括( A )。

    A.灰份、水份、挥发份和固定碳的测定

    B.灰份、硫份、挥发份和固定碳的测定

    C.灰份、水份、硫份和挥发份的测定

    3、重介选煤生产中打分流的作用( B )。

    A、提高密度升高液位

    B、提高密度降低液位

    C、降低密度升高液位

    3、灭火器的操作步骤是( C )。

    A、①拔掉保险销②握住喷头③瞄准火苗上部④由近及远地灭火

    B、①拔掉保险销②握住喷头③瞄准火源根部④由近及远地灭火

    C、①拔掉保险销②握住喷头③瞄准火源根部④由远及近地灭火

    4、符合交接班规定时必须由( C )在记录本上签字认可。

    A、交接班双方

    B、交班人一方

    C、接班人一方

    5、下列各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卧式离心机开车之前要检查筛篮,并清理筛篮里面的煤,以保证开车时离心机空负荷运 转

    B、卧式离心机开车之前要检查筛篮,但不必要清理筛篮里面的煤

    C、卧式离心机开车之前不需要检查筛篮,也不必要清理筛篮里面的煤

    6、以下不是压滤机机架的组成部件的是( A )

    A.过滤机构

    B.液压元件

    C.油缸体

    D.主梁

    7、絮凝是指液体中分散的细颗粒聚成较大( B )的过程,起絮凝作用的物质叫做絮凝剂。

    A、体积

    B、絮团

    C、面积

    D、重量

    三、判断(每题1分,共计5分)

    1、振动离心机的启动顺序是油泵电机、主驱电机、振动电机(√)

    2、严禁用水冲洗电气设备及传动部件(√)

    3、将控制开关打到就地位,方可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4、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磁选机回收率一般保证在99.8% (√)

    5、工作现场要做到无积水、无积泥、无积尘、无碎铁(×)

    6、影响压滤机工作效果的四个素入料浓度、入料粒度、压滤时间、入料压力。(√)

    四、简答(每题10分,共计30分)

    1、重介旋流器为现场主要分选设备之一,请讲出其组成部件?

    答:组成部件有:筒体、锥体、入料管、溢流管、底流管。

    2、造成分级旋流器压力不足的原因有?

    答:

    (1)管路堵塞;

    (2)管路部分磨损,阻力增大;

    (3)重介质泵衬里、叶轮磨损严重,间隙过大。

    3、煤是如何形成的?

    五、论述(15分)

    1、说出振动筛运行中检查项目?

    答:注意查看筛上物料量的分布情况,必要时可做适当调整,以保证筛面上物料分布均匀。确保喷水管及喷头嘴畅通,喷水角度适合,并使喷水沿筛面宽呈均匀分布状态。根据物料层厚度,适当调节喷水量,以保证筛分脱介、脱水及脱泥效果。检查激振器是否正常,三角皮带是否正常。检查分流箱执行机构工作是否正常,排料是否畅通;
    检查入排料溜槽有无积存物料现象,筛下各段漏斗是否有存水、存介现象。检查稀介段是否往合格段串水,或合格段是否往稀介段跑介现象。检查弹簧上有无铁屑,以判断弹簧是否断裂。

    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教案模板(共3篇)

    安全培训教案模板(共5篇)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9篇)

    安全管理培训教案模板(共4篇)

    商场安全培训教案模板(共6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