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旅游 > 正文

    新世界-灵性觉醒读后感x

    时间:2020-11-09 07:32:36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读后感

    看过缘起才明白为什么人在看到自然界的美景时会忍不住的心 中会觉得亲近,升起愉悦之情,还会产生很多平时不曾有的感受。每 个创造物和每个生命形式当中永存的意识或灵性, 同时人们也能够认

    识到,它和人类自身本质的合一的,所以能够爱它如己。之所以是花 朵,不是因为只有它有空灵的本质,而是相比其他的生命形式,花朵 的外相比较不会遮掩其永存的灵性。除此之外还有所有新生的生命形 式,也会让我们有同样的感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看到于丹老师的 书中也在讲人要亲近自然,然后就能感悟人生,涤荡心胸。我想原因 也是这样,因为自然界的很多东西,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永存的意识 或灵性,所以才会亲近,而《爱和自由》中讲的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 也是因为孩子身上那种生命永存的意识和灵性还没有被掩盖住, 而因

    为感受到了这种存在,才会对孩子有这样的亲近感觉。

    觉醒一去辨识那个未觉醒的自己一一也就是小我,在小我思考、 说话、和行动的时候,能辨识它,并且辨认出那个集体受到制约的心 智运作过程。就像是《爱和自由》中讲的,先要知道是自己的感受在 主导,还是自己的思维在主导,要先知道了,才能通过自己不断地觉 察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流动起来,和这个讲的是相通的。

    我们世袭的功能失调:对于“原罪”我是一直有误解的,看了这 次的解释觉得是我的浅陋和误读有问题。原罪一一活得不够有技巧, 盲目的生活,因此就会受苦并制造苦因。所以,抛开文化的包袱和错

    误诠释之后,“罪”这个字所指的就是人类世袭下来的功能失调状况。

    “试着变成好人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 而是经由找到那个早已存 在于你之间的良善,并且允许那个良善彰显出来,才会让你变得更 好。”这个就和“你本身就是智慧具足的” 一样,是回归而不是成为。

    小我——与外在形相的认同,包括念相、思想、情绪形相,相认 同,会照造成我们无视于我们和整体的联结,完全无法觉察我们内在 与其他万物以及源头的合一。这样的遗忘就是原罪,受苦和幻相。当

    “我们与万物显然是分离的”这个幻相主导了我所想所思所说所做的 时候,就创造出了如今的世界。

    事实上透过真相的表层,万物不但与其他事物相连,同时也和它 们生命的源头相连。当愈快的加诸一个言语上的或是心理上的标签在 人、事、物或情况上面时,所面临的实相就会变得越浅薄和无生命力, 而也会越加的远离实相,也远离了在在自己之内和周围展开的生命奇 迹。而这样也许会有些小聪明,但会失去智慧,还有喜悦、爱、创造 力和生命力。这让我想到了“评判”评判不只是让人能够中立的看事 物,更深的层面是更能发现实相,领会真谛。

    “我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开启的世界》中曾出现过,从一个 孩子的成长来看,貌似他越来越知道自己是什么,但却是建立小我的 过程,他在给自己贴上各种的标签,并开始对这个标签深信不疑,这 个标签的集合就是“小我”当对这个标签的集合深信不疑的时候,就 不知道自己还有本我的存在。脑袋中的声音,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很多 对话,这个时候我的确和那个不断与自己说话的疑似精神病人没什么 区别,只是我没有说出声音而已。

    小我通常把“拥有”等同于“存在”:我拥有所以我存在,我

    拥有越多,我的存在越多。小我经由比较而生存,别人如何看待你会 变成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小我的自我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受限制于 别人眼中你的价值。如何放下对事物的执着呢?当停止在事物中寻找 自己的时候,对事物的执着就消失了。而需要做的就是“觉知到自己 对事物的执着”一“我是那个觉察到自己有执着的觉知”

    小我的典型特征:需要更多。像是暴食症患者一样,只不过他们 的症状是不断的吃,甚至是让自己呕吐之后继续的吃, 而我们的更隐 秘。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不要忙着赶路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现 在的人,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总在不断的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追 赶,但是又不知道要去向哪里,即便是重复的转圈,也不能停下脚步.

    感觉内在的身体,就像是在做呼吸禅的时候,我也会出现“感觉 不到什么”原来这是心智在说话,这一节所讲的,就像是在呼吸禅中 的第三步,感受自己的全身,能有利于以后再做的时候。

    本体的遗忘,让我想起了爱要“忘我”,那个我就是“小我”因 为本我会爱,忘记小我的时候回归本我,自然就知道要怎么爱。

    超越所有理解的平安,这段里讲的解释了为什么人在面临生死和 极度痛苦的时候更容易开启,因为那些给人自我感的东西消失了, 小 我就瓦解了,就会觉醒.

    抱怨和怨恨,每个抱怨都是心智编造的故事,而为他人贴上负面 的心里标签。怨恨则是伴随抱怨和为他人贴标签而产生的情绪。在开 始出现抱怨的声音的时候,就去辨识它的真实身份,它每被辨识出一 次,就会被削弱一次,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觉察,看似只是看到了,实 际这种看到本身就已经有了改变性的意义。

    抱怨除了带来怨恨也可能带来其他的强烈的情绪,并转变为激烈 的反应,这只是小我在强化它的一种方式。

     而怨气是会因不断重复事 情的经历而持续、增强。放下和宽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了这样的 意识一“怨气之后增加虚假的自我感、让小我继续存活,此外别无他 用”的时候,宽恕就自然产生了。

    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能带来小我渴望的优越感,让小我强大 起来。与幻想抗衡,就像是当我表述的就是事实的时候,事实就摆在 那里,毋庸置疑,不需要说服谁,不需要证明什么,当有人认为不对 时,也不是对我的冒犯。小我会觉得每件事都冲着它来的,情绪、防 卫的心理、甚至攻击性就会出现。所以我要在自己有这种心理和反应 的时候就觉察到,经由觉知分辨哪些是事实,那些是意见。

    “你原本即是的那个本体,就是真理。”对这句还没有理解,想 起我在练习的忠于自己的心,但是我很多的东西真的是我的心吗?要 觉知到自己的心,这个也是一样。

    当我把在他人身上看到的小我和他们的身份混为一谈的时候, 就

    是我的小我打算利用我来强化它的时候。它会加强我和别人的分离 感,使我无法感受到我们共同的人性,也感受不到和他其实是源自于 致一生命。就像是学习了《弟子规》要自己去力行,而不是对别人指 手画脚一样,了解了关于小我的这些,会让我看出一些别人的小我, 但此时更要觉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小我利用了这样的机会, 辨识小 我的真面目,就不会觉得有人是错的,只是个人内在小我在作祟,而 人们或多或少都为这个小我所苦,慈悲心就产生了,就不会去反应, 不去反应就不会助长小我。

    “灵性的领悟就是清楚的看见:我所感知的、经验的、想到的、 感觉到的,最终都不是我,我无法在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当中寻找到 我自己。”我没有感受,但还是觉得要记住它。

    小我会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通过让我成为“某人”,那么我现 在对自己的一些列所谓的认知,也是小我给自己的标签和角色框定 吗?也许是的,我不知道。“我是有无限可能的,只要,,”我的定 义中还是有条件,这是事实还是又一个小我的假象呢?

    意识到自己正在扮演一个角色,正是从这个角色获得释放的开 始,而完全的认同自己的角色,则会把一种行为模式和自己的本质混 淆。在社会中我们都在扮演很多临时的角色,在互动中, “你并不是

    在和那个人来往,而是你自己心目中的你,和你心目中的他在来往, 对方也是。”所以两人小我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四个心智概念的身 份在互动,冲突就在所难免。了解了这些,就更能接纳无处不在的冲 突了。

    不要说我是不快乐的,可以说“我内在有不快乐的情绪”把想法 和实际的情境分开来,看着事实,觉察想法,就不会被不快乐掩盖了 自然状态下的平安,这才是真正快乐的源泉。

    允许自己或孩子受苦,关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无形的关注, 当

    下,当自己不是一个母亲,只是一个生命的时候,孩子也不是孩子, 是一个被倾听关注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说和孩 子一起成长呢,因为在另一个人之中辨认出了自己, 而对方也会觉得 被爱,他感受到他的本体被认出来了。

    “爱就是在他人之内辨识出你自己的本体。” 由此可以看出,我 们和他人都是独立存在的是个幻相。“渴望被爱,其实是渴望被认可,

    不是外相层面被认可,而是本体层面当其他人,认出你的本体

    不是外相层面被认可,而是本体层面

    当其他人,认出你的本体

    的时候,经由两个人,那份认可就把本体的向度更加完整的带到这个

    世界上来,那就是可以救赎这个世界的爱。” “就是在这个二元对立

    的世界中,辨识出合一。”

    行动就是为了行动本身,而不是用来保护或加强或顺从角色的身

    份认同,那么无论做什么,力量都会非常强大。当完全是自己的时候, 是最有力量的,最有效率的。但是又不要试着去做自己,一旦试着去 做,就又是一个角色扮演了。因为我是我自己,不用去刻意去做。“放 弃定义自己,也不要在意别人怎么定义你。”

    “没有所谓的好和坏,而是我们对它的想法造成了好坏。 ”莎士

    比亚

    当在负面情绪中能意识到“此刻我正在为我自己创造痛苦”这份 觉知,足以超越被制约的小我状态和它所产生的反应的限制。

    很多无意识的信念让人不快乐,而在书中列举的六个中,我都有,

    我想以后我可以有意识的去觉察了,看看是哪条让我不快乐。

    快乐的秘密一在你的思想和情绪发生的时候,对它们有所觉知。

    任何过去发生的事情,此刻都无法阻止你活在当下;而如果过去无法 阻止你此刻活在当下,那么它还有什么力量可言呢?不管是疏离, 还 是童年的情绪伤害,还是人类集体的痛苦之身,这已经不是个人的问 题,而是集体的现状,面对这个事实,首先了解他,它以负面情绪思 想、戏剧化事件为食,娱乐和传媒也会滋养它,女性还会有集体的痛 苦之身,国家和种族也会有。了解了这些之后就是怎么能从中解脱出 来。

    第六章讲的那个故事,看似很玄,但生活中却总有发生, “当早

    上起床碰了桌角,接下来就有一连串的倒霉事”,就像是《秘密》里 面说的一样。不快乐的能量也会传染,而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临在, 我理解就是关注当下,觉察自己。看到关于痛苦之身导火索就想起曾 老说的情绪负债,我想是一样的。

    时常问自己,“此时此地我可以给予什么?我对这个人和目前的 情况,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呢?”你不必拥有任何东西,就可以感到丰 盛,而如果你持续的感到丰盛,你所要的自然会来。

    “因为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 取”一《马太福音》

    把“认识自己”和“认识关于自己的事情”区别开来。没有“好 与坏”像那个智者一样,不去评判,接纳它, “不在意任何所发生的

    事情”相信生命本身会赋予我力量。感觉很难,但也许这也是小我的 一个借口。白隐禅师的故事让我想到了“闻谤不辩”只是知道方法, 知道这么做会有好处,看了此书,知道了那是为什么

    “这个,同样的,也会过去”一“无常”。不抗拒,不评判,不 执着。可以享受并尊崇俗世的事物,但不会把它们原本没有的重要性 和价值加诸其上。可以积极的参与创造之舞,但是不执着于结果,也 不会对这个世界有不合理的要求。

    认识但不评判,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那个经验者是,我,是意 识。呼吸禅的时候能感受到一些,但还是会像那个小徒弟一样又出来。

     本章所讲的和《故道白云》中讲到的是如此的一致,可见觉察呼吸是 进入当下的好方法,而我在做的过程中也是真的有这样的感受。

    内在目的是一一觉醒。一段关于内在目的的对话,也解答了很多 我的疑问,仿佛问的就是我自己。

    觉醒作为的三种形式:接纳、享受、热诚。当无法享受做的事情 的时候,至少可以接纳它,接纳的意思就是 :此刻,这就是当前状

    况和这个时刻需要我去做的,所以我心甘情愿的去做它。如果既不享 受又无法把接纳带入作为之中,就停止它。当能够享受自己的作为时, 随着臣服行为而来的平和,就会变成充满活力的感受。热诚意味着作 为中,有很深的享受,再加上一个努力迈向的目标或愿景。

    觉醒就在当下,解脱只在此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