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旅游 > 正文

    生猪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0-12-05 22:47:11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猪养殖是某县畜牧水产行业中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其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生猪养殖是工作之一。下面是的一些关于生猪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供您参阅。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07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

    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2007年规模化程度仅为26.8%,2008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生猪产业转方式促升级的思考

    从发展的阶段性角度看,当前我县生猪产业发展已经跨越了探索起步阶段,开始步入优化升级阶段。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更是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务。如何推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地优化升级,是全县上下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理解转方式促升级的内涵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的生猪产业发展,基础在现代农业,目标在一县一业。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就是以转变方式为手段,用工业化的理念,使生猪产业逐步向一县一业转型。

    所谓现代农业,从核心内涵来看,可概括为“四三一”,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四个支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三率”,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功能的“一个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核心在基地,更加强调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发展理念仍然是农业占主导层面。所谓一县一业,是指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以工业化为目标的支柱产业,其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强调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一县一业的发展核心在龙头企业,在工业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上,更加强调农产品对工业的供给,发展理念是工业化占主导层面。因此,一县一业与现代农业有相同点,但一县一业是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一县一业的基础,一县一业是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从大力实施一县一业战略着手,率先突破发展生猪产业,实现了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推进机制的“三大转变”,基地规模、加工能力、质量、效益的“四大提升”,初步呈现出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农业的基本形态已经呈现。但科学审视**生猪产业的现状,还存在“基地规模不强、龙头带动不力、产业链条不全、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网络体系不优”等突出问题,生猪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提升缓慢,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这种处于发展期相对稳定、缓慢上升的阶段是一种“波澜不惊”状态,如果不及时“推波助澜”,势必影响到产业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手段助推生猪产业由现代农业向一县一业转型,真正做到优化整合生产要素,构建以利益为纽带的全产业链,促使产业链条无缝联接、高效运转,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技术支撑、市场需求相适应、相融合的状态,大幅提升产业各环节的效益和整体综合效益,促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转方式促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找准一县一业的重要构成体系,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依靠龙头带动,实行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经营,做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

    (一)更加注重龙头引领。就当前我县的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纵向比,短短五年已经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要保持这种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传统手段已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横向比,我们的饲养总量、产品供给在供应大市场、占领大份额上,差距还很大。因此,必须改变思维,逆向思考,快速扩张,在全县树立培育全产业链龙头的理念,把培育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作为生猪一县一业的关键来抓,以工业化的理念助推现代农业优化升级。重点要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大力招商引资,在土地、税收、资金、审批等方面出台更具优惠的政策,在积极扶持培育壮大县内龙头企业的同时,吸引大公司、大集团来我县,培植年供种5000头以上的专业化良繁龙头企业、年加工生猪20万头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饲料20万吨以上的饲料龙头企业、年产值达亿元的兽药和生猪副附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年出栏商品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中介服务龙头公司。通过产业链中各个关键环节的龙头引领,带动全县大力实施标准化养猪,培植生猪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用现代装备、现代工艺武装生猪生产,提升集约化生猪生产水平,使有技术、有头脑、懂经营的农民立足自身基础,分别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力求在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有所突破。

    (二)更加注重区域布局。生猪一县一业是实现产业向区域化、集约化布局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效益产出的聚集地。全县在推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必须按照生猪一县一业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发展重点,使良繁、饲料、商品猪生产、企业加工、服务、销售等关键环节在不同区域有不同侧重,进而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通过不同地域内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促进地域产业结构优势的发挥,实现广泛地域上的产业结构均衡。特别要以谋划争取中高山现代生态循环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为区域布局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充分利用“猪——沼——蔬菜”和“林——菌——苗木”这两个特色农业产业循环体系,促使一批以生猪工厂化养殖的企业进入园区,从而推动基地进一步扩张。当前,要紧紧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科学编制园区规划,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一个规划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竞争优势明显、经营机制完善、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在规划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各个镇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扶优扶壮,不能面面俱到,选择优势产区要相对集中,优中选优,不能到处布点,投资建设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不能全面开花。

    (三)更加注重标准生产。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借鉴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一步完善以《**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规范》为主的标准体系,以标准体系为指导,全面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五大体系的优化升级。在良种繁育体系上,高起点建设一批专业良种扩繁场、良种繁育场、良种繁育村、良种繁育小区,引进一批有实力企业建立良繁龙头,加快构建配套成龙、结构科学、全域覆盖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良种繁育能力,满足产业规模扩张带来的良种供应需求;
    在标准化养殖体系上,购置先进设施装备,用现代装备武装生猪养殖,将标准化养殖技术渗透到每个环节,高起点、高质量建设一批标准化圈舍,培育一批商品猪供应龙头,在全县形成高质量、高效益的商品猪养殖基地,引领全县分散养殖向标准化养殖转变;
    在产品加工体系上,加快推行产品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加大系列产品研发,实现产品多次加工增值,通过多种途径,内引外联,培育一批龙头加工企业集群;
    在饲料加工体系上,积极发展与现代养猪业相适应的饲料加工业,加大无公害预混饲料的使用,拓宽对饲料源的开发力度,探索与**生猪相适应的标准配(混)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的安全性,达到从源头上控制之目的;
    在市场营销体系上,建设猪肉产品、腊肉食品交易市场,加强“农超对接”,推动腊肉食品进入更多更大的商场、超市。探索新型销售模式,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拓宽营销空间,促进产销衔接。

    (四)更加注重利益关系联结。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主要在于专业合作组织的职能作用发挥。目前,全县虽然都相继建立了一些专业合作组织,但多数都只停留于形式,没能发挥作用,基地与龙头间的联结不紧密,“产+加+销”间的利益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因此,要继续加大扶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生猪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探索发挥合作组织的职能作用的新办法、新机制,把产业协会建成实体性组织,努力让龙头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支持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养殖大户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为农民解决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问题,引导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政府在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为其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要依法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调节机制,正确处理好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龙头企业与养猪大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支持龙头企业创办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农户进场分户饲养,企业为进场农户统一提供仔猪、饲料、防疫、技术等服务,并统一收购产品;
    鼓励龙头企业与政府共同出资建立贷款担保公司,为农户规模化养殖提供贷款担保;
    鼓励龙头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基地养殖大户统一提供生猪保险服务,降低养猪户风险;
    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风险调节基金,以丰补欠,确保养殖户利益。要通过合作组织宣传、引导养殖户认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养殖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政府牵线向业主契约、订单转变,由契约和服务联接向资产、资本联接方式发展,形成自动的利益互动和联接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三、建立转方式促升级的保障机制

    良好的机制是实现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必须从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入手,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

    (一)建立项目保障机制。围绕生猪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中、省项目,实施项目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和中省投资方向的研究,联合多个部门有针对性地从规模化养殖、良种繁育、疫病防疫、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策划包装一批项目,争取更大、更多的项目支持,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打造“精品工程”,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进一步取得中、省的支持。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生猪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以资源引资、以政策引资、以投资回报率高引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广泛招商引资,大量吸引其他领域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到我县投资。

    (二)健全政策投入机制。政策扶持体系的重点在政策资源整合和延续性的体现,增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撑。要对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生猪产业“十二五”优化升级建设方案,编制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体系、产业文化等专项发展规划,引领产业优化升级。要把生猪产业作为农业投入的重点,落实好国家在良繁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县级财力投入,科学系统制定奖扶机制。要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融资担保、利益链接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完善养殖用地和水、电、沼气等配套建设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导资源向生猪产业配置。要进一步扩大县级生猪育肥风险金资金规模,大力发展生猪保险业,利用土地、林地流转和农民进城有关政策,做好农民资产确权登记评估工作,探索采取活猪或圈舍等资产抵押方式贷款,缓解资金压力。

    (三)建立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机制,把影响生猪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严重危害生猪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坚决实行强制防疫。建立和完善生猪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生猪产品达到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的标准。加强饲料和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在依法依规推行兽药代理、兽药准入登记备案和用药登记等制度严格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养殖业投入品的管理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兽药、违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设立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加强检测和监控。

    (四)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不断探索形成新的更适应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加强科技培训,将养殖场主、农户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各镇均设立培训基地,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提供信息渠道,依托网站、电视台等媒体,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政策、管理、技术、招商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定期发布价格、疫病信息,对市场和疫病引起的风险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实行人才战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支援机制,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选聘。

    (五)不断优化考核机制。考核奖惩是生猪产业发展工作落实的关键。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生猪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科学设置生猪产业考核指标,将生猪产业的发展、招商、品改、防疫、扶持等工作予以量化,纳入县、镇、村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生猪产业发展考核与干部评先评优奖罚紧密挂钩,真考实核、动真碰硬,对在产业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干部要重奖、重用,对连续考核处于末位和因主观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的单位领导,严格追究责任,形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合力。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

    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07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09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08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09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08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 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08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
    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 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 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 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 15.75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长 26.8%,洋三杂面达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07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07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 2007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

    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 2007年规模化程度仅为 26.8%,2008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

    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 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 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2.5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 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 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

    2009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3、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建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
    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经费和手段;
    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建议选择 1— 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或片区防疫员)。

    3.2 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 2010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 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 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规划布局。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户)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由现在的 2万元提高到 10万元以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通过猪业专合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自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 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 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畜牧局已于 2007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
    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
    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
    积极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达到降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实体),通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3.4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建议市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年举办 4—5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畜牧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每年举办 4期以上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户)业主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养殖效益。二是加快推进生猪品改。近年来我市生猪品改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生猪品种仍然较差,特别是散养户仍以太湖、荣昌、内江猪和土二杂为主,外三元杂交面与周边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加快生猪品改步伐,建立和完善以纯外种猪场、二杂制种场和商品场或商品生产基地的“三级良繁体系”。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扶持华禹种猪场、晶顺种猪场和红源种猪场等多个外二杂母猪种猪场的建设,规范生产设施和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外二杂母猪的制种和供种能力。对引进优质外二杂母猪的规模场给予适当引种补贴,建立一批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存栏外二杂母猪 30头以上年出栏 500头以上的规模商品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建立 10个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发展户养 5头以上外二杂母猪的适度规模养猪户 1000户,到 2010年全市出栏优质外三杂肉猪 45万头,外三杂面达到 60%,切实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三是加强现代养猪技术的推广。开展现代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重点推广提高母猪繁殖能力、仔猪早期断奶与保育、猪病综合防控、规模养猪、标准化生产与环境控制与保护等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提高我市生猪生产科技水平。

    3.5 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养殖者的利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把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生猪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确保养殖者的利益。合理使用政府奖励资金,让真正的养殖者受益。我们应充分发挥食品加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平抑好生猪收购和猪肉销售价格,平衡各环节的利益关系,以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值重要的转型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猪和粮食一样具有安天下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保持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市场有效供给。建议当前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好生猪疫病防控、良种繁育、先进实用养猪技术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产业化经营等关键问题,推进我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理州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掌握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州农业局[2007]128号文件的要求,按照《大理州重点畜牧产业调研方案》,分别赴弥渡、祥云、宾川、鹤庆等生猪重点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听取畜牧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6家加工企业,4个县良种猪场,18户规模养殖户,26户农户进行调研,基本掌

    握了生猪发展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生猪存栏和出栏。全州2006年末生猪存栏237.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6.1万头,肥猪出栏293.2万头,猪肉产量25.6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1.34%、8.7%、6.23%、和6.23%。2007年一季度全州生猪存栏233.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4.64万头,出栏肉猪86.94万头;
    同比基本持平,减3.75%,增18.6%。据鹤庆县分析2007年第一季度末生猪存栏17.14万元,其中能繁母猪2.06万元,出栏肉猪8.75万头,同比分别减0.13%、增10.12%和增14.62%,生猪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据20户农户调查生猪存栏590头,同比减少18.2%(06年同期722头),出栏240头,同比减少65.2%(06年同期690头),

    其中6户还未出栏,1户不养猪。

    2规模化养殖:全州饲养肉猪10—50头的有16026户,同比减少10.38%,主要是20头以下的减少;100—500头的340户, 1000头以上的9户;
    饲养母猪5头以上的3750户,同比减12.9%,20头以上357户,同比减1.9%,50头以上107户,200头以5户,500头以上1户。据18户(30—50头)规模养殖户调查,存栏1114头,同比增10.6%(06年同期1233头),出栏602头,同比减少2.5%(06年同期617头),其中1户未出栏。鹤庆新登村委会规模养殖户(出栏30—100)273户,年出栏肥猪12655头,户均出栏46头;
    规模户饲养的种公猪以约克和杜洛克为主,母猪以二元杂为主,商品猪以三元杂为主;
    改造圈舍,安装饮水器,98%以上的养殖户圈舍均是卫生圈。祥云云南驿镇旧站李建雄户自繁自养,在2006年上半年猪价低迷时新建一幢猪舍,淘汰劣杂母猪,从县扩繁场引进70头二元杂母猪(LY)和杜洛克种公猪,组织三元杂交生产,进入2007年开始生产,母猪产活仔10—12头,育成9头以上;
    出栏肉猪100多头,出售肥猪价1月份8.2—8.6,3月份8.6—9.4,5月份额9.4—9.6。说明此户抗风险能力强,抓住市场机

    遇,跟上养猪潮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科技措施推广情况

    (1)生猪改良:2006年大理州生猪改良站点310个,其中国营(集体)44个,可利用良种公猪3126头,其中杜洛克1368头,长白猪693头,大约克1033头,其它32头;
    猪种改良39.7万窝,其中人工授精

    9.2万窝,母猪年均产1.8胎,据12个县市11318头繁殖母猪的调查,总受胎率91.7%,情期受胎率85.7%,胎均产仔10.44头,产活仔9.02头,胎均育成8.82头,断奶日龄44天,断奶窝重98.4千克,双月窝重124.4千克。2007年一季度全州猪改良10.96万窝,其中人工授精2.06万窝,同比增11.26%,减2.4%。

    目前,良种公猪率达90%左右,约长、长约和约克等母猪的良种率70%左右。

    (2)良种生产:州内大理、弥渡、祥云、宾川、鹤庆良种猪扩繁场共饲养种猪823头,其中公猪143头,母猪506头,后备公猪47头,后备母猪127头;
    2006年引种公猪64头,种母猪110头。饲养品种杜洛克106头(18公、88母),长白猪43头(14公、30母),大约克268头(49公、219母),PIC猪70头(12公、58母)。繁殖母猪年产2胎,总受胎率95.6%。2006年提供种公猪366头,种母猪132

    2头。2007年一季度弥渡、祥云、宾川、鹤庆良种猪扩繁场提供种公猪97头,种母猪525头。

    (3)饲料推广。我州现有配合饲料厂27家,年生产配合8.3万吨,其中猪配合饲料4.3万吨,占52%,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州生猪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州养猪业配合饲料推广面已达85%。全州不完全统计经营饲料单位或个体户有1000多户,主要经营正大、神龙、新希望等50多个品牌饲料,年销售配合饲料3万多吨,浓缩料5000多吨,添加剂600多吨。规模养猪场和适度规模养猪专业

    户(年出栏50头以上)配合饲料养猪普及率达100%,散养户普及率达65%左右。

    (4)配套技术推广普及情况

    综合配套科技的推广、普及工作经实施商品猪生产示范县建设以后得到了迅猛发展,以推广云南省养猪“八改”技术,“三高”母猪生产技术规程,“仔猪培育”技术标准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得到了全面深入推广应用,在以后的畜牧扶贫、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建设、生猪专业村建设等工作中,这些成熟实用的综合配套科技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提高和普及。科学养猪综合配套科技普及面达到90%以上,普及率达到70%以上,运用率达到50%以上。近几年以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为主的配套科技推广,在重点乡镇得到较快提升和普及。通过基地建设,示范村建设,加大科技宣传、培训力度,使广大养猪户的养殖

    综合素质得到广泛提高,养殖队伍不断壮大,为生猪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5)加工情况

    猪肉食品的加工主要以火腿、卷蹄为代表的传统食品加工,年加工量在7000多吨。目前,传统猪肉食品加工已形成千家万户参与,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发展格局。除火腿、卷蹄外还有腊肉、里脊、吹肝、猪肝酢、香肠、腊肉、卷肚等等系列产品,据4个县不完全统计年加工量在4000多吨左右。如鹤庆县草海镇太坪村委员会已发展成为本县猪肉食品加工营销专业村。该村从事猪肉食品加工营销户达110户,年加工火腿2000吨,腊肉、香肠、里脊、吹肝、猪肝酢等1500吨,主要销往大理、保山、德宏、怒江、楚雄、版纳、攀枝花、内江、中甸、德钦等,基本占据了整个滇西、滇西南各地市场,年外销量约占全县社会加工总量的90%左右。弥渡加工企业—弥筋卷蹄厂和曹氏卷蹄厂,两个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为200吨以上,但实际年加工量仅为120多吨,年实现销售额360多万元,年创税近30万元。生产加工的产品少部分供应本县,其余外销,对促进全县生猪养殖具有一定带动作用。但全州猪肉食品加工处于粗级产品加工类型,虽然有切片真空包装、灌装、瓶装等系列产品,但缺品牌、缺大而强龙头企业,缺精深加工技术等。目前,

    粗级产品加工毛利火腿2元/kg左右。

    (6)效益情况

    生猪价格经历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的低迷,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缓慢回升。目前,仔猪均价为14元/公斤,优质三元杂仔猪15—16元/公斤;
    肥猪均价为8.5元/公斤,优质三元杂肉猪9.5—10.5元/公斤(生产者和贩运者)。同比增180%、增100%、增54.5%、52.8%。生猪养殖效益为100元/头,运销效益为仔猪10元/头,肥猪50元/头。母猪养殖年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通过对新登生猪交易市场的调研,所交易肉猪均价处于全省中上水平,与周边县相比市场价格高0.2-0.5元左右,流通型龙头企业作用明显,实现了养殖户、中介人员和企业三赢的良好态势。生猪价格上涨原因: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影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月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为5.5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多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这次价格波动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二是养殖成本增加。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达到每公斤1.6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7%左右。据调查,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

    三是市场需求拉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4月,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

    15.1%。

    (7)、流通情况

    州政府安排了近1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交易市场建设,选择交通便利的生猪主产区,通过国家、集体、个人多方筹资,建立了15个生猪及畜禽专业交易市场,促进了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全州12个县(市)扶持发展了肥猪运销专业户865户,仔猪运销户896户,依靠运销户把生猪生产者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外销仔猪60多万头,肉猪80多万头。据4个县不完成统计有县、乡交易市场30多个,较大为鹤庆新登(20多万头)和弥渡弥城(15万头)交易市场,在交易市场年上市交易量肥猪60多万头,仔猪50多万头。并形成一批肥猪收购点、中介服务群团组织近30多个,肥猪、仔猪贩运户80多户 。年组织外销商品肥猪近50多万头,商品仔猪近23万头。如宾川金牛镇的国家兴、李文、李祥;
    力角的李忠心、卢再斌;
    宾居的周家正、周瑜亮等收购点年组织外销广东、昆明、下关、西藏、攀枝花等省地商品肥猪近14万头,商品仔猪近9万头。鹤庆县新登生猪交易市场从1998年创建至今,在各级党委政府、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5年列为农业部定点生猪交易市场。市场规模为占地25亩,建有周转圈舍1000m,业务用房1400多

    2m,配套服务设施齐备,检疫服务到位,交通便利。交易市场本着以诚为本,精心服务,竭力开拓鹤庆商品猪的外部市场,多年来,与省内的丽江、迪庆、兰坪、福贡,四川的德荣、乡城、稻城、巴塘等县,西藏的昌都、林芝地区,广东的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斗门市,湖南的蓝田,广西桂林,海南的部份县市客商建立了稳定的肉猪营销合作关系,同时也吸引了丽江、永胜、剑川、保山等地的商品肉猪进入该市场集散营销,形成了猪源广、销路畅、交易量大的商品肉猪流通渠道。目前,常年在市场驻扎的当地营销队伍480多人,省内外营销商123户240人。2006年该市场交易肉猪25.0万头,交易额达2.5亿元以上,

    企业实现利润35.68万元。

    二、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1、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州委、州政府对生猪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出台《关于加快大理州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大理州2006年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的意见》,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
    扶持发展养猪专业村;
    鼓励引进良种猪等,对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养猪专业村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明确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利用本集体的非耕地、荒山荒地、林地或废弃土地建设养殖

    场、养殖小区,要视作农业用地享受有关费用减免的优惠政策。

    2、加大科技示范和技术储备。在州农业局和州科技局的支持下,大理州畜牧兽医站组织实施了“瘦肉型杂交猪生产试验示范”、“洋三元杂交猪生产试验示范”、“生猪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摸清5个扩繁场引进种猪的生产性能和生产商品猪的品质;
    外三元杂交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
    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一批试验示范项目,确立了以外三元杂交生产,PIC配套系瘦肉猪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猪品种间杂交优势,突出生长快(700—900g)、瘦肉率高(63%以上)、饲料报酬率高(1:3.0以下)的特征,对PIC、DLY猪各3个样品按《无公害食品——猪肉》标准进行监测,结果为符合规定,达到无公害猪肉

    的要求。通过项目实施为大理州生猪产业发展作了技术储备。

    3、积极引进良种。在“关于大理州2006年农业产业化扶持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大理州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对引进良种猪给予政策扶持,每引进一头种公猪补助800元,种母猪补助300元。2006年全州12个县市计划安排引进种猪1300头,其中种公猪300头,种母猪1000头,引进的品种为杜洛克、长白、约克和二元杂母猪。2006年实际引进种猪1846头,其中种公猪353头(杜洛克1

    37、长白

    35、约克181头),种母猪1493头,其中纯种200头(杜洛克

    15、长白

    21、约克181头),二元杂母猪1293头。引种补助达54万元。据不完成统计5年来共引进种公猪1500多头,种母猪2万多头,二元杂母猪占70%。2007年计划扶持引种猪1800头(种公猪300头,种母猪1500头),目前正在组织实施。通过引

    进良种,更新良种公、母猪,实现由传统饲养向现代化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改善养殖基础条件。针对养殖户圈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难以符合猪的生活习性和卫生防疫的需求,针对实际情况,通过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入户指导,很多养殖户意识到养殖环境的改造对生猪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同时对自己现有的圈舍及时进行改造,2006年在专业村建设完成改圈43587㎡,安装饮水器5958套。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内12个县市92个乡镇405个村改圈农户69623户,222936间,2511650㎡。通过圈舍改造,安装自动饮水器,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使养殖环境符合猪的生活习惯和卫生防疫需要,

    减少养猪业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为生猪生产的健康、安全养殖奠定了基础。

    5、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为使广大养殖户掌握更多的科学养猪实用技术,从猪的品种选择,杂交组合,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种公猪、种母猪、商品猪的饲养管理、仔猪培育、饲料的合理调制、养猪环境的消毒、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培训和辅导,使广大养殖户提高了科学养猪的技能和安全养殖的意识。2006年仅在专

    业村组织科学养猪实用技术培训58期,受训人次541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性投入不足,生猪产业发展支持和保护制度不健全。目前,政府对生猪产业化的投入与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的贡献严重不协调,具体反应在:一是市场周期波动调控措施缺乏,生猪生产的大幅振荡波动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科技支撑服务社会化投入不足,

    2生猪生产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三是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持不足,尚未建立起促进生

    猪业稳定发展的保险和行业发展基金,养殖户利益和生猪业的稳定发展很难得到保障。

    2、缺乏生猪生产预警和应急机制,市场体系不健全。生猪产业信息、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向养殖户提供有关的市场信息和跟踪服务,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各生猪交

    易运销、中介服务组织各自为阵,缺乏优势,难以做强做大和拓展外部市场。

    3、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猪肉产品仍然以白条肉为主,缺少分割肉、冷却肉等市场需求大的高附加值加工产品。而且,由于滥用抗生素、添加剂等,使猪肉产品的质量难于保证,在外地市场很难同国内知名品牌形成竞争。目前州内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猪肉深加工企业,没有形成延伸的产业群和产业链。因此对养猪业的带动作用还没

    有完全发挥出来,影响了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

    4、良繁体系建设滞后,品种改良的任务艰巨。现有的种猪场养殖规模小,设备老化,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良种猪供种能力明显不足,群众养殖杂劣公猪多,导致了出栏肉猪中优质瘦肉型猪所占的比重不高。为推

    动生猪产业良种化进程,各级各部门应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5、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程度低。生猪产业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大群体阶段,区域化、规模化养猪发展缓慢,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也不利于产业化的形成,规模养殖的

    效益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6、现代化养猪生产服务体系薄弱。通过长期的努力,全州建立良种繁育体系、饲料生产推广体系、兽医防疫体系,建立和规范生猪流通和加工等工作,使养猪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整个服务体系基础设施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仍不适应养猪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当前,突出的一是良种的供求矛盾突出;
    二是市场、加工流通体系薄弱,致使推进养猪现代化的工作受到制约;
    三是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滞后,乡镇发展不平衡,给深入普及科学养猪带来难度;
    四是动物防疫体系还很脆弱,生猪产业容易受疾病风险的冲

    击。

    三、产业发展的前景定位

    今后我州生猪产业的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和产业化的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培植优势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动物防疫、产品加工等四个重点,着力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养殖模式,走适度规模养殖之路;
    加大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提升我州生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大理州生猪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过3—5年的努力,把我州生猪产业发展成为省内优质肉猪生产基地、滇西地区外销优质仔猪基地、猪肉系列加工产品外销基地,提升我州养猪生产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到2010年,全州生猪存栏260万头,出栏肥猪380万头,出栏率达140%,猪肉产量32.6万吨,产值4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的计划目标,使我州生猪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骨干产业,为农业农

    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四、发展措施和建议

    1、加大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给予补贴,实施财政性补助,稳定生猪生产。良种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要重点对生产环节优质种源生产给予扶持,以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经过多年来对生猪生产波动的分析,影响生猪出栏最重要的因素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其次是仔猪价格,这两个因素决定当年肉猪出栏量的大小,母猪群的减少必定带来仔猪价格的上涨,因此保护母猪的稳定是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
    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以稳定市场肉猪的供应;
    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殖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建议在生产的低谷期一是对鉴定合格饲养5头以上或规模养殖场的优质母猪群(二元母猪和纯种母猪)给予200元/头补助,以稳定生猪发展基础;
    二是对年出栏肉猪在百头猪场给予1000元补助、出栏千头猪场给予1万元补助、出栏万头猪场给

    予3万元补助来保障市场肥猪的供给。每年安排100万元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关键技术问题如商品猪优

    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高生猪生产技术水平。

    2、提高生猪生产者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

    进一步鼓励规模化生猪生产和加快分散饲养为集中饲养的小区建设,促进生猪产业的提质增效。发展规模化养猪与养殖小区建设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以规模养殖和小区为载体,着力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将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合作经济组织及养殖户联结起来提高生猪产业的发展水平。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大型猪场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规模养殖场(户)签订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养殖户扩大规模养殖的信心。建议对投资建设大型猪场出栏5000头的给予10万元的扶持鼓励;
    在3—5年内继续对投资20万元以上新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年存栏在1000头以上,出栏在2000头以上给予2.5万元扶持补助;
    对投资35万元以上,存栏在2000头以上,出栏在4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场给予5万元补助的扶持政策。新建并具有饲养存栏200头以上的设

    施,年出栏肉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每户给予一次补助1万元。

    3、健全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强行业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专业交易市场,开避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生猪专业定点收购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对生猪交易流通做出贡献的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建立和完善生猪产业信息化服务和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平台,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分析生猪供求关系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确定生猪生产的总体增长速度和猪群比例结构,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信息采集和监测,强化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建议对重点生猪交易市场能够建立信息平台,发布生猪供求信息的给予5万元的补助。每成立一个养殖协会,带动50户以上的农户进行生猪养

    殖,年出栏在2000头以上,给予5万元的扶持补助。

    4、加强对良种猪扩繁场扶持力度。优良猪种是大幅度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和猪肉品质以及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养猪业发展的基础资源。优良种猪的使用可以促进养猪业生产几乎所有环节的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水平;
    缺乏优良猪种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养猪业产业化发展。良种猪场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良种猪纯繁、培育、推广工作,为生猪良种化进程作出巨大贡献。为充分发挥各县种猪场的核心扩繁作用,建议5年内每年政府对州内5个种猪场每个给予20万元的扶持,一方面对猪场的设施进行更新完善;
    另一方面要引进种猪,更新血缘,提高种猪的质量和生产能力,这样既扶持了县种猪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农户的更换良种的成本。同时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登记、鉴定

    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把好种源关,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

    5、继续扶持引进优良品种。以三元杂交为主要生产模式,适度发展国内优良配套系。建议继续对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种猪,每头种公猪补助800元,种母猪补助300元补助扶持政策不变,通过3—5年的引导示范,加上市场的拉动,使全州的良种水平上一个台阶,优质二元杂母猪的比例达60%以上,真

    正形成以优质三元杂交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

    6、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良繁网络,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大优良种猪的推广力度,利用动物繁殖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成为种猪改良的重要手段。并在传统的养猪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时至今日,人工授精技术仍然是养猪生产领域推广最广、普及率最高的猪繁殖技术。建议每年要安排70多万资金,分批分年对县、乡镇70多个改良站(点)设备、设施要进

    行更新完善;
    提高猪人工授精改良站(点)的辐射能力和品种改良的质量和覆盖面。

    7、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猪的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和科学化保健计划,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鉴于高致病性蓝耳病在全国部份生猪主产区流行,死亡率高,危害极大,而预防疫苗价格偏高,建议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如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病、喘气病疫苗注射补助和防治技术攻关。

    8、改革投融资体制。做强做大生猪产业,必须切实增加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将财政资金、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重点投入到生猪产业化建设。同时,改革投入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生猪

    产业化领域,加快重点龙头企业和生产示范场(户)的发展。

    9、推行土地流转。为发展规模经济,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向企业集中,向大户、能人集中,促进和推

    进规模化生产经营。

    10、各级政府加大对生猪流通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外、省外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来投资建场、建基地。特别是要对屠宰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依托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龙头企业,加快规模养殖步伐,建设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努力扩大生猪外销,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逐步解决生猪产业没有形成延伸的产业群和产业链的问题。解决群众生猪养殖的后顾

    之忧,提高生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生猪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 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
    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 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 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 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 15.75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长 26.8%,洋三杂面达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 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XX、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XX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 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 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 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 26.8%,XX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 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 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 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2.5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 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 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

    XX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 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丧失了养殖热情。

    3、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建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
    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 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经费和手段;
    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建议选择 1— 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 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

    3.2 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 XX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 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 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规划布局。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 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通过猪业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自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 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 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畜牧局已于 XX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
    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
    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
    积极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达到降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通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 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3.4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建议市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年举办 4—5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畜牧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每年举办 4期以上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业主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养殖效益。二是加快推进生猪品改。近年来我市生猪品改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生猪品种仍然较差,特别是散养户仍以XX、荣昌、XX猪和土二杂为主,外三元杂交面与周边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加快生猪品改步伐,建立和完善以纯外种猪场、二杂制种场和商品场或商品生产基地的“三级良繁体系”。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扶持华禹种猪场、晶顺种猪场和红源种猪场等多个外二杂母猪种猪场的建设,规范生产设施和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外二杂母猪的制种和供种能力。对引进优质外二杂母猪的规模场给予适当引种补贴,建立一批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存栏外二杂母猪 30头以上年出栏 500头以上的规模商品猪场,实行自繁自养, 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建立 10个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发展户养 5头以上外二杂母猪的适度规模养猪户 1000户,到 XX年全市出栏优质外三杂肉猪 45万头,外三杂面达到 60%,切实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三是加强现代养猪技术的推广。开展现代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重点推广提高母猪繁殖能力、仔猪早期断奶与保育、猪病综合防控、规模养猪、标准化生产与环境控制与保护等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提高我市生猪生产科技水平。

    3.5 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养殖者的利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把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生猪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确保养殖者的利益。合理使用政府奖励资金,让真正的养殖者受益。我们应充分发挥食品加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平抑好生猪收购和猪肉销售价格,平衡各环节的利益关系,以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值重要的转型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猪和粮食一样具有安天下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保持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市场有效供给。建议当前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好生猪疫病防控、良种繁育、先进实用养猪技术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 生猪产业化经营等关键问题,推进我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 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
    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 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 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 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 15.75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长 26.8%,洋三杂面达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xx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 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

    关于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

    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20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20XX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生猪养殖调研报告

    银产业调研报告

    产业园调研报告

    体育产业调研报告

    工业地产调研报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