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Hi人物」裴咏梅 在共生和复杂中探索规则和边界|共生图形创意图片大全

    时间:2018-11-26 04:01:55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原标题:「Hi人物」裴咏梅 在共生和复杂中探索规则和边界

    文丨郑啸川

    摄影丨董林

    图片提供丨艺术家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艺术家 裴咏梅(摄影:董林)

    坐在展厅里还原拆迁废墟的装置前,裴咏梅纤细的身躯仿佛被豆子沙发包裹着。昏暗的灯光里她显得十分放松,坦然道,“我们画画的人大多不善于表达,往往词不达意。”但她又有对于现实生活饱含热情的关注,所以将情感倾注于创作中。无论是北京的俄罗斯城雅宝路区,还是工作室后面的拆迁废墟,都在裴咏梅不同阶段的生活圈范围以内。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线成为边界”主展厅的现成品装置还原了裴咏梅工作室后面的拆迁现场

    ▶ 俄罗斯区的兴衰和北京城的变迁

    雅宝路市场兴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接待近万名采购商,曾经一度成为北京的涉外窗口。这其中的中俄民间交易尤为兴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来自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游客和商人。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之后,雅宝路的生意也因为俄罗斯经济衰退而惨淡。巧克力俱乐部是雅宝路区的一个俄罗斯人聚集地,裴咏梅注意到了不同文化种族在特定地区兴衰下的碰撞,将焦点投射于巧克力俱乐部,描绘了外乡人在北京的灯红酒绿。她又用影像的形式拍摄了曾经蒸蒸日上的雅宝路市场衰退后的门可罗雀,与北京二环内普通人生活居住的几个据点混剪在一起,表达时间流逝下的双重世界。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线成为边界”展览现场

    除了外商在北京的兴衰,北京城本身的都市化进程也带给裴咏梅别样的感触。从身边一个点以小见大,工作室后面大片的民居逐渐拆成长长的地平线,时间的流逝以如此可视化的呈现变换成为她笔下大片的废墟。在创作“当线成为边界”时,裴咏梅时不时就去到拆迁现场,看到有意思的物件就拣回家。今天拾走一个门牌,明天抱回一根顶梁。这些不起眼的物件与废弃的门框砖瓦一起构建成了展厅中心的装置,一个对于拆迁现场无比真实、不经雕琢的还原。但她又无意去批判什么,只是融合自己的想象,记录下这些在快速运转的世界中很快被覆盖掉的城市肌理。这与她对雅宝路市场的记录出自同样的情怀。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线成为边界”展览现场

    ▶ 因为共生和复杂,去探索规则和边界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双重时间”和“当线成为边界”,这两个系列似乎单从名字就蕴含着一种社会性,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裴咏梅(以下简写为裴):这次展览包含了三个系列的作品,从2012年的“巧克力”,到2015年“双重时间”,再到2018年的“当线成为边界”,跨度七年。最早的“巧克力”系列源于北京雅宝路区域,也就是俄罗斯使馆区这一块,类似于中国人在伦敦或者纽约的唐人街。很多在中国做贸易的俄罗斯人有一个热门的巧克力俱乐部。“巧克力”系列描绘的就是今天国际经济往来下的一个交错的空间,一个混血的社会。我觉得后来的“双重时间”和“当线成为边界”可以映射当下的很多问题。现在的社会有更广阔的多面性,有更多的问题在共生,所以更需要规则和边界。那么规则和边界如何限定?这都值得探讨。

    《“巧克力”系列一》 630×250cm 布面油画 2012

    《“巧克力”系列四》 420×250cm 布面油画 2012

    Hi:我理解的“当线成为边界”好像含有一种对于拆迁的隐喻?

    裴:对,我们也在展厅现场有一个对于拆迁现场的还原。我的工作室后面有一片很大面积的拆迁,当时对我触动很大。但除此之外,我希望用“当线成为边界”涵盖更多,比如刚刚说到的规则和边界的限定问题。除了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文化层面的问题。其实从绘画语言来讲,线本身也能看出东西方审美的本质区别。东方的审美,简单讲比较平面化,以线的造型为主体,跟西方的造型体系不同。所以也想映射到当今东西方语言问题的不同,映射传统和现代再创造的多重性。

    Hi:这件装置是为了重现画面中的情节并且烘托展场气氛吗?

    裴:对,我们看到的是对于拆迁之后的废墟现场的还原,里面肯定有社会指向,是对社会问题的呈现。今天大家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已经足够了,可能更应该考虑人本身的处境问题。这实际上也是城市快速更新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所以我就将这种城市肌理呈现在此,提醒大家关注一些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会被快速覆盖掉的文化脉络。这样制造一种现场感,可以带给观众更多的触动。

    《“双重时间”系列一》 220×510cm 布面油画 2015

    《“双重时间”系列三》 86×90cm 布面油画 2015

    Hi:在这种快速覆盖中,线的边界是否更加难以界定了?

    裴:在今天我们生存的境遇中,很多问题都是包容共生的,难以拆开成某个单元去处理。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快速打包的时代,很容易出现新生事物,更新迭代的覆盖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有一种紧迫感,很多问题难以去思考。但就是因为今天的共生性和复杂性,我想探讨是否需要去限定一个边界。其实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体系非常有规则,在传统的审美里也有很多关于本体语言的理性探讨。在当下的时代好像也给覆盖掉了,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断层。我觉得应该探讨有没有规则,或者是这个边界应该放到怎样的位置。其实各行各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都在摸索着边界,一个泛指的边界。一个系统里面是否需要规则,什么样的规则更适合今天的发展,而不是说更难去界定边界。

    《“当线成为边界”系列七》 220×420cm 布面油画 2018

    《“当线成为边界”系列一》 420×250cm 布面油画 2018

    ▶ 不同群体都会有共鸣

    Hi:是否也是为了摸索这个边界,涉足了影像的创作?

    裴:影像的创作始于2015年,双屏直角的构成是为这次展览重新创作了一下。《双重时间》实际上是延伸到“巧克力”的作品。在那件影像作品里,可以看到双屏同时发生,包含了今天生活在都市里的很多不同群体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发生的事情。借助一个现场来表现今天的现状,让观众去体会现代人内心生存的状态。

    Hi:这次的策展人汉克·斯拉格是荷兰人,“巧克力”是俄罗斯人在北京的俱乐部,“当线成为边界”描绘的是中国都市发展进程中拆迁的景象,在诸多元素中你是否有特别感受到边界?

    裴:我想在这批新的创作中更多关注一些社会问题,讲述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其实也是今天都市人不同境遇下都会有的感触。我想每个人都有很多想要去表达的情绪,只不过我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呈现了出来。汉克作为一个国际策展人,以他的视野和哲学背景,相对于我作为一个单纯的艺术家来讲,产生了互补,并且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不会因此感受到这种中西方的边界。

    Hi:所以作为一个外来者,他会对这些作品产生共鸣吗?

    裴:会产生共鸣。我刚刚也说,“当线成为边界” 涵盖了很多问题,比较多节,我想无论是我生活在北京也好,他生活在荷兰也好,大家都会有共鸣。

    《“当线成为边界”系列五》 270×300cm 布面油画 2018

    《“当线成为边界”系列三》 220×220cm 布面油画 2018

    《“当线成为边界”系列八》 530×325cm 布面油画 2018

    Hi:这次布展分了三个厅,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裴:排序很清楚,里面的展厅是之前“巧克力”和“双重时间”两个系列的作品,主展厅呈现的是今年的系列“当线成为边界”。作为一个艺术家,内心总是很丰富,想说的东西很多,但我想不要在一个展览里说太多的事情。能够用一件事情把观众带进来,使他们触景生情,再发散性地关注到现在的很多问题,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就在这个厅里主要讲一个故事。

    《“双重时间”系列七》 200×370cm 布面油画 2016

    《“双重时间”系列七》 局部

    Hi:你从附中到本科,到硕士都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央美对你有什么本质上的影响?

    裴:从绘画这条路上来讲,不管是数绘画体系还是论教学体系,在国内的艺术院校里,央美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最高学府。在这个过程中给我们奠定了特别好的绘画基础,我觉得相对于业余从事绘画的人而言,可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今天这样大的艺术环境里面,年轻的艺术家和教师应该更关注于外面的世界,更关注社会问题。我个人也是在随着这个变化不断改变自己关注的焦点,而不仅仅因为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沾沾自喜。

    Hi:所以你是很关注社会现实的人?

    裴:我觉得这是下意识的关注。因为我生活在这里,每天都遭遇着多方面的体验。我想不做艺术的人也有很多体会,只是表达途径不同而已。我有幸自己会画画,能够用我的画笔呈现我的内心世界,甚至进一步将它放大,更激烈地表达出来,再跟别人产生互动,这就很好。

    《“当线成为边界”系列四》 250×430cm 布面油画 2018

    《“当线成为边界”系列六》 250×220cm 布面油画 2018

    ▶ 艺术源于生活,但不高于现实

    Hi:这次展览是一个从2012年到今天的阶段性汇报,这三个系列现在完结了吗?

    裴:我觉得应该不会完结,其实内在是有一个脉络的延续,从开始的一个据点,到后来的双重,再到今天多重的难以界定,我想越往后应该是延续这个思路再进一步地深入拓展。还是有很多空间可以去呈现得更好。

    H:还是走架上绘画,走具象写实的路吗?

    裴:我觉得我的画不是具象写实。我的作品的确与现实生活有关系,是呈现现实,使观众能够看懂,但又存在浓厚的抽象性。我不知道怎么定义,不是抽象绘画,也不是写实绘画,不能这么简单地去界定。就好像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不会特意去看新闻,很多事就是置身其中。

    Hi:是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吗?

    裴:并没有高于,我不认为艺术高于现实。视觉上的呈现和我的切身感受有关,和当下发生的一切有关。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通过艺术家的积淀和理解,以非常个人的方式来呈现的一个途径。

    《“双重时间”系列二》 200×300cm 布面油画 2015

    《“巧克力”系列七》 500×200cm 布面油画 2012

    《“巧克力”系列二》 630×250cm布面油画 20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