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潍坊五县市联考语文学科阅卷报告10.11

    时间:2020-10-25 07:29:17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PAGE 21

    潍坊五县市联考语文学科阅卷报告

    第4题

    一、原题呈现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论证上的特点,考查内容及形式都很常规,主要从开篇提出观点的方式,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回答。

    三、评分标准

    1.参考答案:①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提出观点;②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两方面阐述散文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分析原因;③论证条分缕析,善用例证法。

    2.答出1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从阅卷情况看得2分3分的居多,举例论证答的最好,基本都能写出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少部分同学答成总分结构,不得分;开篇方式极少数学生能够答出,大部分学生能够写出对比论证,这一条和举例论证一起,只能得一条的分数。

    3.一条中包含两点内容,没有合理分条的也根据作答情况给出了两条的分数。

    4.部分同学从语言的严谨性作答也酌情给了1分。

    四、典型错误

    1.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少部分同学答成总分结构。

    2.开头方式答出的较少,不少同学答出对比论证,这一条和举例论证一起只给出一条的分数。

    3.答出内容要点没有进行分析的适当扣分。

    4.部分同学答题角度单一,只从一方面作答,分析太详细。

    5.部分同学必备知识欠缺,论证方法出现举例子,作比较等。

    第5题

    (及第中学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6分)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首先明确出题意图明确,筛选标准清晰,检测效果明显。审题方面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信息筛选的范围基于“三则材料”,二是关系双方分别为“新文化运动”与“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三是二者关系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且为积极影响),四是答案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对前三条内容上的落实与形式上的吻合。但从学生的得分来看,平均得分分,效果不尽人意。

    三、评分标准

    第一条标准答案为“①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考生能答出“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可得2分,只答出“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不得分,因为此内容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解释,不属于它的影响。

    第二条标准答案为“②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转为“言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考生能答出“散文的退居边缘,散文由“载道”转为“言志”得2分,或者答出“散文的退居边缘,散文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也可的2分,但只答出“散文的退居边缘”不得分,因为此处不是“五四文化运动“”对散文影响的真正落脚点。

    第三条标准答案为“③“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考生能答出“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可得1分,能答出““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当代散文家的创作”可得2分。学生一般可能考虑到第一点,第二个点几乎答不出来。

    四、典型错误

    1.不分条,不能看分值按点答题。

    2.审题不清导致筛选重心错位。例如学生答成“文化乡愁催生寻根意识”“小品文到大品文的转变”等。

    3.对“影响”的解读发生偏差,例如学生答成“使散文由中心退居边缘,失去往日辉煌”等。

    4.缺乏概括能力,看似多条,实则重复。信息概括不彻底,学生答成“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的使用”。

    5.答案的分条标准没有充分结合材料的实际,从而将答案概括成“①对大陆……;②台湾……”。

    6.第三条扣分比较多,很多同学不能把握重点。

    第8题

    (及第中学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8.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情感增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文章开头写被雪困,结尾再次提到大雪封山,形成呼应,使文章构成“现实—回想—现实”的严谨思路。

    ②文章开头说“等冰雪彻底融化的那一天”,结尾说“现在就动身”,呼应的同时形成转折和递进,强化了对景点的向往和对扎西的想念。(4分。每点2分,其中特点和表现力各1分)

    二、评分细则

    第①点:能把首尾的内容明确点出,之后再答出“呼应”、“结构严谨”,可得2分,“现实—回想—现实”学生基本体现不出,没做得分点,但是只是答“呼应”、“结构严谨”,没有具体的首尾内容分析,不得分。

    第②点:具体文本内容1分,情感1分。情感替换为“喜爱”“思念”也算对。

    三、典型错误

    1.审题不明,不是分析首尾呼应,而是分析“反复写三条河”的作用。

    2.没有文本的内容分析,有的不明确情感的具体内容,只是泛泛罗列作用的术语。

    3.情感概括错误,成了对扎西的愧疚、惭愧之情,对藏区发展的欣慰之情。

    4.有的答成行文脉络梳理题。有的是视角、人称分析,离题万里。

    5.术语运用不恰当,没搞清文体,出现诸如“推动情节发展”等小说用语。

    6.书写潦草,不分条,无层次。

    第9题

    (及第中学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文章在叙述藏区变化时,用不少笔墨穿插介绍了三条河流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①介绍三条河流的情况就是介绍藏区优越的环境,点明藏区开发的基础条件;②介绍三条河流“谦虚、腼腆”的特点,就是映射藏民的不张扬性格;③三条河流的景色之美逐渐为外人所知,说明藏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藏区发生了缓慢但渗透性极强的转变。

    二、试题分析

    此题属于内容作用题,明确题干要求,答题的关键在于“三条河流的情况”对藏区变化的作用,因此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三、评分标准

    本题设置了3条答案,即每点2分,答出三条可得满分。每条答案中,河流的具体情况1分,藏区的具体变化1分。

    四、典型错误

    1.审题失误。

    2.套路化思维明显;

    3.不分条或分条无逻辑;

    【优秀样本】

    五、教学建议

    强化审题,提高学生准确解读题目的能力;加强文本解读训练,在读懂文本上下功夫;强化规范作答意识,要点明确;重视书写,增强卷面意识。

    文言文翻译13.(1)

    (昌乐一中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

    答案:宋温舒抚摸着他的后背说:“这孩子真是治国的人才,遗憾的是我的哥哥见不到了。”

    二、评分标准

    抓得分点:“拊”译为“抚摸”、“拍”;“国器”译为“国之重器”、“国家的栋梁”“国家的人才”等;“恨”译为“遗憾”,别无它解;

    三个得分点每个1分,句意1分.

    三、典型错误

    1.翻译不准确:“拊背”翻译成“拊摸”;“恨”翻译成“可惜”“可怜”“惋惜”“痛惜”“遗恨”均不得分;

    2.理不清人物关系:

    宋湜是温舒的哥哥温故的儿子,理不清人物关系乱答一气。(规范答题过程,勾画人物名字、官职名、地名、时间等)

    3.书写错误:如“遗憾”的“憾”写成“撼”等。

    文言文翻译13(2)

    (昌乐一中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翻译句子: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4分)

    二、试题分析

    本句由四个短句组成,除“掖出”外,绝大多数为常见文言词语,可在字字直译的基础上,结合上文相关内容,推断出本句的大体意思。但实际得分偏低,绝大多数同学第三四个短句不知所云。平均得分1.87分。

    三、评分标准

    四个短句,每句1分。

    第一句“掖出”可翻译成“搀扶”“架着”甚至“抬着”都算对,“拖”“扛”“拉”等粗暴动作不得分;

    第二句“太医前来诊断”都能答出得分;

    第三句“抚问”翻译成“探望慰问”等意思皆可;

    第四句重点词语“闻”,为使动用法“使……闻”,翻译为“把病情上报给皇帝”“使皇帝知道”。

    四、典型错误

    1.四个分居皆为四字短句,绝大多数同学搞不清人物关系,不能准确补充主宾,尤其是三四句,不知谁“抚问”谁,谁“闻”谁;

    2.部分词语翻译不准确:“掖”“疾”“亟”。对不能准确把握意思的词语,不会结合语境进行合理大胆的词义推断;

    3.错别字严重:扶—抚不分。

    文言文概括第14题

    (昌乐一中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宋湜病重之后,真宗皇帝是如何待他的?(3分)

    二、试题分析

    从题干来看,关键词是“病重之后”,把握住这个时间词,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区域“明年正月……卒,年五十一”,然后概括出三个要点。“内侍掖出……以疾亟闻”是“仆地”后的抢救措施,“废朝”“追悼”则是宋湜死后皇帝的做法。

    三、评分标准

    “亲自探视”1分,若答“派太医诊视”则不得分;“允许他先回去并赐被褥”1分,如果缺少“先回去”或“赐被褥”则不得分;“派遣内侍护送沿途供帐”1分,若答“派遣内侍护送”可酌情给分。满分样卷:

    四、典型错误

    1.审题不清,看不到“重病后”这个时间词,或者把时间延伸到死后

    2.落漏信息“允许他先回去”

    3.原文理解错误:“临视”理解为“拜访、查看”,“先归”理解为“辞职回家、告老还乡”,“赐衾褥”理解为“赐给他衣服”,“护送供帐”理解为“送他回帐篷”

    4.照抄原文,不是自己的概括

    诗歌鉴赏第16题

    (昌乐一中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16.分析该诗结尾与李白《越中览古》结尾在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

    答案:同:(1)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让人回味。(2)与前文形成对比(衬托),突出情感表达。

    异:《长洲怀古》结尾是乐景衬哀情。《越中览古》结尾是哀景写哀情。

    二、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结尾句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具体到诗句分别是“风静寒塘花正开”和“只今惟有鹧鸪飞”,考查表达技巧,考查审题“异同”

    三、评分标准

    相同之处两个要点,一点2分,共4分;不同之处一个要点,一点2分,总分6分。

    相同:

    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正确,加以文本的分析,就可以得2分

    对比或衬托,加以文本分析,可以得2分

    不同:刘诗“乐景衬哀情”,李诗“哀景衬哀情”,或者答成“衬托”“正衬”“反衬”都正确,加以文本的分析,可以得2分。

    另外,异这个点答上“动静“的可以得1分,答成”虚实结合“的没给分。

    四、典型错误

    本题平均分1.6分,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答题规范存在很大的问题。

    1.卷面勾画、添加严重,很不规范。

    2.对问题任务很不明确,把所知道的诗歌术语进行排列,反映出掌握的知识不能理解并加以运用。

    3.不分条作答,不标明异同,混作一谈,无法区分。

    4.必备知识不足,能看明白是“景物描写”,但是表达成“环境描写”“借物抒情”等,答题意识不严谨。

    5.诗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等,生搬硬套,对诗歌理解出现了偏差。

    6.不少同学竟然回答“相同点是都是怀古诗;不同点,一个写花,一个写鹧鸪”。

    回答问题很随意,出现知识性错误,将《越中览古》和《登高》《蜀相》等诗歌混淆,出现“艰难苦恨繁霜鬓”“凭轩涕泗流”等诗句的分析,知识记忆很不扎实。

    语言运用第20题

    (美加实验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此起彼伏的是墨绿色的庄稼,让人陶醉的是‘咔咔’的拔节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难度适中。题目4分,学生得分主要集中在2-4分,题目难度一般,多数学生能从修辞、上下文句式、位置逻辑等等方面入手答题,但“套路化”和“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阅卷标准

    1.满分4分,严格按照答案赋分,从修辞、上下文的句式、位置逻辑三个角度给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根据学生语言表述,酌情扣分。如只答比喻,没有分析或分析错误的,给1分。

    3.套路话的回答一般不得分。如“与全文的语体风格一致”“情感表述更强烈”等。

    四、典型错误

    1.套路化严重,不理解术语的真正含义。如有些同学回答“与全文的语体风格一致”,不明白何为“语体风格”。

    2.要点不全,没有上下文意识和语句位置。有些同学思维定势,只分析原句如何如何,没有看到本句与上文的句式关联和原句所处的位置,导致要点不全。。

    3.考点不明,牵强附会,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少学生弄不清楚出题人意图,或分析作者情感的侧重点,或分析强调的重点,或分析倒装句式等等。

    4.混淆了比喻和借代的区别。

    语言运用21题

    (博闻学校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现实而紧迫的挑战。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提高国际抗疫合作力度,④捍卫全球公共卫生体系,⑤共同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⑥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⑦聚焦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挑战,⑧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本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⑨最大程度凝聚减贫合力,建设共同繁荣、远离贫困的美好世界。

    二、试题评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病及语法知识的掌握,命题方式采用了新高考山东卷的形式,材料选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九月份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减贫经验”线上研讨会上的致辞。材料新颖,立德树人,所考查语病知识点具体准确。

    三、评分标准

    1.选错句子修改不得分。

    2.选对句子,改对即可得分,不必和答案一致。如②句后加上“原则”、③句改“提高”为“增强”等。

    3.答题纸只有横线。不要求答案一定呈现为“×修改为:××××”格式。

    四、典型错误

    1.审题不清,改动五六句之多。

    2.答题不规范,叠床架屋,序号外加序号。

    3.语法知识欠缺,找不到或找不准语病。此类错误最多,不一一列举,其中尤以第⑥句的杂糅学生修改错误最多,多数同学认为此句缺主语。

    语言运用第22题

    (昌乐一中、北大公学高中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新闻语段,概括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及意义,不超过60字。(6分)

    9月15日9时23分,在黄海海域,长征十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9颗“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是直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总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用船从港口运输至黄海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减少了分解和总装次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此次发射任务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一次性将9颗“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完成了同一个轨道面的部署,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答案:此次发射任务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分。每点2分)

    二、试卷分析

    1.这是一个新闻文段,可以从三层来把握,首先是火箭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次是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最后是此次发射任务的意义。本题作答比较理想,平均分在4.3左右。

    2.问题要求“概括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及意义”,应针对第二层和第三层内容。其中,第二层中,“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是概括性的话,可以直接拿过来;第三层中,抓住提示性的词语“优化了”“完成了”“提升了”,主要是“优化了”“提升了”,即可抓住主要内容。这样,完成作答。

    三、评分标准

    1.按照参考答案的要求,特点一条,意义两条,每点2分,三点共6分。

    2.几种需要调整的情况:如果考生混淆了“特点”和“意义”,即使答上了,答上的每点只得1分;如果考生超了字数,可酌情扣分;

    四、典型错误

    1.答非所问,考生没有没有看清楚“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及意义”这个限制性要求,答成了新闻压缩,压缩时平均用力,故而不得要领,抓不到关键信息点;或者将重点放在了新闻语段的前半部分,回答的是第一层的内容;没有注意到“概括”二字,只是照抄文段中的句子,得分不高。

    2.“特点”和“意义”区分不开,本来比较规范的答题,结果把特点答成意义,把意义弄成特点,导致得一半分数。

    3.部分考生超了字数,基本扣1分,超过四行甚至五行扣2分。

    作文阅卷报告

    (昌乐二中阅卷组)

    一、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强者意味着成功,文学家雨果曾说“应该相信,自己就是生活的强者”,要成为强者,就应该先有强者的心态。

    材料二:2019年6月2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叶敬忠院长在致辞中提出:“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综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分析

    作文为材料作文,包括两则材料。

    材料一是雨果的名言,它强调人要乐观、自信、独立、坚强,勇敢面对生活,做生活中的强者;侧重个人的成长。

    材料二摘自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在2019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强调人要尽量放低姿态、谦卑处世,对世界怀有悲悯情怀;侧重关注民生。

    两则材料看似矛盾,实际上指向了两个不同的纬度,辩证统一。

    综合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典型的思辨性作文题目。本题目要求学生能以辩证的思维思考“强”和“弱”的问题。这种思考至少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成功的人生应该有“强者”的心态和“弱者”的姿态,也就是要有乐观、坚定、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还要保持谦卑的姿态,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二层面,在追求个人成功人生的同时,一定要有悲悯情怀,关注到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第三层面,材料中的“强”和“弱”并不是对等的关系,而应该更突出对“弱”的表达。不要过分追求个人成功,不要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要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关注民生,培养悲悯情怀和家国情怀。

    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强者,意味着成功,而成功需要强大的自我认可,这是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强者在社会生活中,要有正确的立身姿态,切不可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不要总以强者的心态对待他人,对待社会,那样,会带来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不利于新发展理念的实现。

    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这样,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需求,工作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材料从个人的发展,到以悲悯和踏实心态关注民生,有层次,有深度,引导学生既要关注个人成功,也要关注社会发展,要有高远的眼光和家国情怀。多层的认识和思考,体现了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避免了片面。也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发展纳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流中,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评分标准

    评分从立意和字数两个维度考量。

    1.立意:

    ⑴突出两者关系,始终围绕“强者”与“弱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语言深刻,关系分析透彻,能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家国情怀,52分以上。

    ⑵虽然谈了两个方面,但没有将二者糅合起来辩证思考,各打五十大板,基本在45—50分。

    ⑶重点谈及一方面,只在文章后最后简单谈及二者之间的关系,45—48分之间。

    ⑷只谈及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没有提及,45分以下。

    ⑸偏题、跑题,偷换概念,比如“心态”“自信”等,如能提到“强”或“弱”40分左右;如果和“强”、“弱”这两个关键词没有任何关系,则属于跑题,36分左右。

    2.字数:

    ⑴600——800字之间,少50字扣一分。

    ⑵400——600字之间,35分左右。

    ⑶200——400字之间,20分左右。

    ⑷缺少题目,扣2分。

    四、典型错误

    1.表达浅表化:厘不清“强”与“弱”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从表面笼统谈,没有糅合起来辩证分析,结构简单机械。

    2.扣题不准确:没有出现材料中的关键词,偷换概念或转移话题,比如用“傲骨、傲气”“自信”“平凡与不平凡”“刚柔相济”等词语表达。

    3.境界太低:只是把“强”与“弱”的关系归结到个人成功,没有上升到社会发展、家国情怀。

    4.素材单薄或不准确:有的作文除了作文材料中的名言,几乎没有其它材料;有的虽然有名言和事例,但不准确;尤其是关于“弱”的材料选择,很多学生因为对“弱”的理解欠缺或偏颇,所以很少选用材料,或者选用平凡人物的材料等。

    5.部分学生卷面太差,出现书写潦草和勾画现象。

    6.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作文,很影响得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