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幼儿昆虫教案模板

    时间:2021-01-08 17:29:42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幼儿试讲教案|《折昆虫》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 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下载后按住ctrl点击查看) 【要求】

    1.利用报纸折出立体昆虫 2.在10分钟内完成 【领域分析】

    从活动内容呈现形式上来看,是一个手工折纸活动,属于幼儿园艺术领域范畴。折纸活动在教师资格面试考试中是常考知识点,但是考察难度不高,一般考察考生能否看懂折纸图示并用儿童化的语言讲解清楚,在备考折纸技能时,考生需要在备课室进行折纸练习,折出成品,才能在试讲中表现自然,兼顾“课堂”。

    在考场上,考生在试讲时需要做到讲解清晰、语言生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手部肌肉发展及控制力不够完善,所以一般的折纸技能考察多为中大班,考生在组织中大班幼儿活动时,应注重幼儿的自我探索,如:培养幼儿自己看图示、让幼儿参与折纸折叠方法的讨论等,教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并注意活动的趣味性。

    【试讲重点】

    1.在教幼儿折纸的教学中注意步骤,折纸对幼儿来讲非常的考验手部肌肉的灵活,在试讲中,考生需要把握折纸步骤的难以,用生动、童趣的语言将较抽象的步骤简单化,而较为简单的步骤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自主探索。

    2.折纸活动的单一设置容易造成活动的枯燥,在试讲中,考生可以借助适宜的游戏、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避免出现试讲无趣,让考官“昏昏欲睡”。

    【注意事项】

    1.在教学中注意艺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适当穿插游戏活动。 2.教学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积极调动幼儿参与活动。

    【活动范例】

    中班手工活动《折昆虫》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报纸折叠小昆虫,发展手指肌肉动作,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看懂简单的图示,并独立完成折纸作品。

    2.通过添画表现出完整的昆虫形象,制成头饰,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 3.喜欢参与手工折纸活动,感受折纸作品的美,学会欣赏自己的作品。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看懂简单的折纸图示,并可以完成折纸作品。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喜爱参加手工折纸活动。

    三、活动准备

    制作步骤图、正方形纸张、硬纸板、水彩笔或油画棒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采用视频导入《昆虫历险记》,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生活习性等,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在动画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昆虫呀?今天,我们把他们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出示昆虫照片)。你们瞧,他们漂亮吗?刚才,小昆虫悄悄告诉老师,他们很想到我们班来找小伙伴,想请你们照他们的样子折小昆虫,你们乐意吗?”

    (二)活动展开

    1.教师出示小昆虫折纸图示,幼儿自由探索图示折法,并大胆尝试。 (1)观察小昆虫折纸图示,讨论不同折痕的含义

    教师展示小昆虫剪纸图示,引导幼儿观察图示的折痕,讨论不同折痕的折法是什么,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折痕。

    师:“小朋友们,虚线和实线的折法有什么不同呢?,请你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在原来的折纸活动中看见过他们么?”

    教师总结不同的折痕和箭头的含义,引导幼儿探索折叠方法,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

    (2)教师提供物质材料,幼儿大胆尝试折纸

    教师提供幼儿不同的折纸材料,方形纸和画笔,鼓励幼儿第一次尝试折纸,并积极讨论自己的遇到的问题。

    师:“现在大家自己看着图示折一折,看看我们刚刚总结的方法对不对”让幼儿初步感知折纸的方法。

    师:“在折纸中,哪一个步骤最难呢?你是怎么解决的?”启发幼儿互助学习感受,培养偶尔合作意识。

    2.讲解小昆虫折纸步骤,强调折纸注意事项。

    师:“让我们跟随老师再次折纸小昆虫吧!看看老师的折叠的步骤和大家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依次说出折纸的步骤,并强调折纸注意事项。

    师:“在折纸的时候,我们要将折线压平、对齐,否则最后的小昆虫就不好看了。”

    小贴士:教师让幼儿观察折痕、箭头方向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大班幼儿在活动中重点培养的目标,在幼儿尝试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再次进行折纸活动,可以加深幼儿对折叠方法的理解。

    3.师幼共同装饰“昆虫世界”主题墙

    师:“我们班的昆虫世界主题墙上面有不同的小昆虫,大家都认识么?你们的小昆虫和主题墙上的昆虫有什么不同呢?你的小昆虫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评价自己作品并展示,并给每一个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展示环节,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结束

    做体育游戏《捉昆虫》。玩法:幼儿戴上头饰当小昆虫,越过小山(凳子),钻过山洞(由两名幼儿两手斜上举搭成),跨过小河(吹塑纸),抓住小蚂蚁(积木),然后返回。

    教师小结,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五、活动延伸

    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向区角活动进行延伸。

    附:折昆虫的方法

    查看更多教案,推荐您阅读: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昆虫捉迷藏

    教学理论依据:
    《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活动将昆虫拟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纲要》指出要“寓教育于游戏中”,本活动以游戏为主线,让孩子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新知识。同时科学是严谨的,因此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多为实物原型。昆虫的自卫防身方式通常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三种,鉴于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只选择了其中一种“保护色”,其他的知识留待以后探讨。

    教学策略:

    1、采用观察法和语言交流,引导幼儿对已有昆虫的经验进行梳理。

    2、通过捉迷藏游戏,寻找有保护色的小昆虫。

    3、通过录像,直观的呈现昆虫自我保护的本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及其作用;

    4、采用讨论和直观法拓展,激发幼儿探究更多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5、采用游戏操作法,巩固对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螳螂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螳螂、竹节虫三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难点:
    理解“保护色”。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捉迷藏的昆虫》

    2、录像:《昆虫的保护色》《动物的保护色》

    3、音乐:《春天》《清晨》

    4、背景图四组,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昆虫图片,梳理幼儿已有经验。 随着音乐《春天》表演入场。

    出示昆虫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这些昆虫你在哪里见过?

    2、寻找昆虫,探究保护色的秘密。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寻找躲藏的昆虫——枯叶蝶、螳螂、竹节虫。

    (2)讨论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藏身地颜色的关系。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观看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2)讨论保护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虫有保护色。

    4、经验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办法。 (1)提问:还有哪种动物有保护色?

    (2)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

    5、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分成四组,将小动物图片放到适合其隐藏的背景图上,然后老师来找小动物,进行纠错和交流。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日期:

    课题: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⒈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 ⒉掌握昆虫各体段的形态、构造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⒉形成生物休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⒈昆虫各体段及其附器的构造 ⒉体壁的作用及构造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昆虫各部分特点,有效地防治农业害虫。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

    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节肢动物门:
    • 多足纲(马陆) • 唇足纲(蜈蚣) • 甲壳纲(虾、蟹) • 蛛形纲(蜘蛛) • 昆虫纲(蝗虫)

    二、昆虫纲的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体段

    2.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口器、有单眼和复眼

    3.胸部有三对足、通常有两对翅

    4.腹部有外生殖器、常常有尾须

    5.有变态

    昆虫纲的特征是我们识别昆虫与否的重要依据,要重点掌握。

    昆虫纲的特征: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
    胸部具有三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两对翅;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 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
    用气管呼吸;
    具外骨骼。

    课后作业:检查昆虫的眼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头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昆虫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部内骨骼,昆虫头式类型,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昆虫头部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复眼单眼的功能、附肢的概念、口器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相近概念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头式

    基本概念:头式是指昆虫口器在头部着生的位置。昆虫的头式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下口式 口器向下,头部的纵轴和身体的纵轴近成直角,如蝗虫。多见于植食性昆虫。

    前口式 口器向前伸出,头部纵轴和身体的纵轴接近平行,如步甲。多见于捕食性昆虫。

    后口式 口器向后伸出,头部的纵轴和身体的纵轴成锐角,如蝉。多为刺吸式口器昆

    (二)触角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昆虫触角的形状因昆虫的种类和雌雄不同而多种多样,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要重点掌握和熟悉以下昆虫常见触角类型:

    1.刚毛状 2.丝状 3.念珠状 4.锯齿状 5.栉齿状 6.羽毛状 7.膝状 8.具芒状 9.环毛状 10.球杆状 11.锤状 12.鳃片状

    (三)单眼和复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要重点了解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方向和距离的远近,复眼才能看清物体的形状。

    昆虫对于紫外线部分的短光波有较强的趋向性,所以可利用黑光灯诱虫。

    (四)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口器类型及其相应的危害状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应重点掌握以下两大类:

    1.咀嚼式口器 取食固体食物。典型危害状是造成植物体各种形式的机械损伤。最明显的是常造成叶片的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叶脉,甚至全部被吃光;
    钻蛀性害虫常将茎杆、果实等蛀成隧道或孔洞;
    有的钻入叶中潜食叶肉;
    有的咬断幼苗的根或茎,造成幼苗萎蔫枯死;
    还有的吐丝、卷叶、缀叶等。

    2.刺吸式口器 取食液体食物。典型危害状是受害部位常出现各种褪色斑点,受害植株常形成萎蔫,叶片卷曲、黄化、皱缩,或在叶、茎、根上形成虫瘿等。同时,很多蚜虫、叶蝉、木虱等是传播植物病害的媒介,特别是病毒病的主要媒介。

    课后作业:昆虫的口器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胸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掌握胸足的构造与基本类型。了解胸部与身体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胸部的分节和基本构造

    2)胸部的内骨骼 3)足、基本构造和类型 4) 概念:具翅胸节

    三、教学难点:1) 具翅胸节的基本构造

    2) 易混淆的几组概念:

    (内骨骼与外骨骼、内脊与内突、开室与闭室和基室、刺与距、幕骨与悬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运动器官主要包括足和翅。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有:

    足了解昆虫足的类型,对于识别害虫,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上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因此要重点掌握和熟悉以下昆虫常见足的类型:

    1.步行足 2.跳跃足 3.捕捉足 4.游泳足 5.抱握足 6.携粉足 7.开掘足

    其次,昆虫的假想模式脉相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要熟练掌握。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个体段,由颈膜和头部相连接。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后胸三节。每节有背板、侧板和腹板组成。多数昆虫的前胸背板发达。前胸无翅;
    中胸生一对翅,称为前翅;
    后胸生一对后翅。各胸节侧下方都生一对足,依次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由于胸部有足和翅,所以胸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一)足的构造及类型

    昆虫的胸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所组成基节是与胸部连接的第一节;
    转节很小,是足转动的关节,有的昆虫转节可分为二个亚节;
    腿节一般较粗大;
    胫节细长;
    跗节多分为2—5个亚节,并在跗节末端常生有一对爪。由于各类昆虫的生活方式不同,相应地形成了不同足的类型,如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携粉足等。

    (二)翅

    翅是昆虫飞翔运动的附器。多数昆虫有二对翅,少数只有1对翅,有的昆虫翅退化。

    翅一般呈三角形,分别包括三条边前缘、外缘、后缘和三个角肩角、顶角、臀角。

    昆虫的翅多为膜质,上有起支撑作用的翅脉。昆虫的翅由于适应其功能的需要,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鞘翅、复翅、半鞘翅、膜翅、鳞翅、缨翅和平衡棒等。

    课后作业:昆虫的胸部分为几种?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腹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腹部的基本构造和分节,雌雄虫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变化,腹部的附肢。要求学生勤动手制作采集,动眼观察各种生物学现象,动脑分析归纳各种表面现象,总结一般规律。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昆虫腹部的构造特点

    2)雌雄虫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变化 3)腹部的附肢。

    三、教学难点:并胸腹节概念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了解昆虫的雌雄外生殖器,对掌握虫情进行预测预报不仅必要,而且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重点掌握产卵器和交配器的构造及类型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消化、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等主要内脏器官即为于腹腔内,其后端还生有生殖系统,是昆虫的代谢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有9-11节构成。腹部1-8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第8-9节着生外生殖器,是雌雄交配和产卵的器官。雄器为交配器,一般由一个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形的抱握器所组成。雌性为产卵器,由2—8对瓣状构造所组成。有些昆虫在第11腹节上着生尾须。

    昆虫的体壁是昆虫身体的外壳,是一层较坚硬、有韧性的皮,也叫外骨骼。

    昆虫体壁由外向内分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三部分。

    昆虫体壁使虫体得到坚强的支撑,并为肌肉提供着生点,防止体内水分的过量蒸发和阻止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体壁的构造和特性表明,要使杀虫剂进入虫体,就必须使药剂接触体壁,穿透蜡层。所以,粉剂要混入惰性粉作填充料,有助于磨损蜡层;
    液体药剂要加入脂溶性物质,以便溶解蜡层,提高防治效果。

    课后作业:昆虫的腹部的构造?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昆虫的个体发育规律及习性。主要知识内容有:昆虫的繁殖、发育和变态;
    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及与防治害虫的关系;
    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各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的生殖规律

    2)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三、教学难点:掌握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4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昆虫的生物学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需掌握的要点有:

    昆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大类:

    (一)昆虫两性生殖的概念:昆虫经过雌雄交配后产生受精卵,受精卵排出体外经一定时间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两性生殖。

    (二)昆虫孤雌生殖的概念:雌虫所产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

    需要注意的有:

    生殖能力的概念:一头雌虫一生的产卵数量,称为生殖力。

    性比的概念:昆虫雌虫与雄虫的数量之比,称性比,一般在1:1左右。

    二、昆虫的发育阶段的划分 需掌握的要点有:

    昆虫的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在卵内进行的,指从卵受精开始到幼虫破开卵壳孵化为止;
    胚后发育是一个伴随着变态的生长发育期,先后出现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三、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变态的概念: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不仅是体躯增长和体重增加,而且在达到性成熟前,在形态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现象称为变态

    (二)变态类型

    昆虫的变态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不完全变态: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

    2.完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需注意的是:完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很不相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因此,在幼虫与成虫之间要历经“蛹”来完成剧烈的体型和器官的变化。

    四、昆虫各虫期生命活动的特点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卵期

    卵期的概念:是指卵从母体产下到卵孵化所经过的时间。

    孵化的概念: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而出,称孵化。

    卵是一个不活动的虫态,昆虫对产卵和卵的构造本身都有特殊的保护性适应。进行虫害防治,应了解昆虫的产卵方式,确认各种卵的类型,以选择针对性强的防虫、治虫方式,具有特殊的实际意义。

    (二)幼虫期

    幼虫期的概念: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不完全变态类变成虫或完全变态化蛹)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

    需注意的是:

    幼虫期的特点:大量取食,积累营养;
    是主要的危害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

    1.幼虫的生长和脱皮:在幼虫的发育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要将旧的表皮脱去。

    脱皮的概念:幼虫脱去旧表皮的过程称为脱皮。

    蜕的概念:脱下的旧表皮则称为蜕。

    一龄幼虫的概念:初孵的幼虫称一龄幼虫。

    二龄幼虫的概念:脱一次皮后的幼虫称二龄幼虫。

    龄期的概念: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称为龄期。

    需注意的是:

    初孵化和初脱皮后,幼虫因表皮嫩薄,抵抗力弱,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因此,掌握幼虫龄期是防治虫害的关键之一。

    2.幼虫的类型: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由于食性、习性和生活环境十分复杂,幼虫在形态上的变化极大,根据幼虫足的数目可分成以下几类:
    (1)原足型 (2)多足型 (3)寡足型 (4)无足型

    (三)蛹期

    蛹期的概念:蛹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变为成虫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过渡虫态。

    化蛹的概念:末龄幼虫脱去最后的皮称化蛹。

    蛹的类型:1.离蛹 2.被蛹 3.围蛹 需注意的是:

    蛹期是一个不食不动、外观静止而内部则进行着剧变的虫态,此时不适宜进行化学防治。

    (四)成虫期

    成虫期的概念: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雌雄性别明显,形态固定。多数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

    羽化的概念: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称为羽化。

    补充营养的概念:成虫性成熟前的取食行为,称为补充营养。

    性二型的概念:同一种昆虫,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等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的大小,体型、体色的变化等也有差别,这种现象称性二型。

    性多型的概念: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个体类型的现象,称多型现象。

    需注意的是:

    成虫期的主要任务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大多数成虫不再直接危害植物。

    五、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昆虫的世代

    世代的概念: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世代重叠的概念: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产卵期长,幼虫孵化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相互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重点掌握昆虫世代的划分原则:

    (1)一年发生二代和多代的昆虫,划分世代顺序均以卵期开始,依先后出现的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

    (2)凡以卵越冬的,越冬卵就是次年的第一代卵。

    (3)以除卵以外其他虫态越冬的前一年的最后一代,称做越冬代,

    (二)昆虫的生活史

    生活史的概念:昆虫在一年中发生经过的状况,即从当年越冬虫态出蛰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所发生的世代数目,以及各世代和各虫期出现和经历的时间,称为生活史。

    了解害虫的生活史,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是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害虫的可靠依据。

    六、休眠和滞育 需掌握的要点有:

    (一)休眠 休眠的概念:休眠是指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食物严重不足时,表现出不食不动、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

    (二)滞育

    滞育的概念:滞育是由于昆虫遗传特性的影响或环境条件的诱导而造成昆虫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季节性的光周期长短和各种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是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温度。

    需注意的是:

    休眠的昆虫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进入滞育的昆虫,即使给以最适宜的条件,也不能解除滞育。滞育的解除与否由其遗传特性决定。

    课后作业:昆虫的口器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习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昆虫的各种生活习性,利用昆虫的行为和习性来防治害虫。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习性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的食性规律

    2)昆虫的趋性类型

    三、教学难点:掌握昆虫食性和趋性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昆虫的习性

    一、食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1.按照昆虫取食的对象一般可分为四类: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

    2.根据昆虫所吃食物种类的多少,又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

    二、趋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趋性的概念:趋性是指昆虫对各种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应,趋向刺激物的行为为正趋性;
    避开刺激物的行为为负趋性。

    各种刺激物主要有光、温度、湿度、化学物质、声波等,因而趋性分为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趋化性、趋声性等。

    需注意的是:以趋光性、趋化性在害虫防治上最为重要。另外可利用昆虫的趋性来进行预测预报,采集标本。

    三、假死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假死性的概念:有一些昆虫在取食爬动时,当受到外界突然震动惊扰后,往往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卷缩肢体不动或在爬行中缩做一团不动,这种行为称假死性。

    可利用害虫的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扑杀和虫情调查等。

    四、群集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群集性的概念: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包括暂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类。

    五、社会性 需掌握的要点有:
    社会性的概念:社会性是指昆虫营群居生活,一个群体中的个体有多型现象,其社会组织和分工现象十分明显。

    六、拟态和保护色 需掌握的要点有:

    拟态的概念:竹节虫、尺蛾的一些幼虫等昆虫的形态与植物某些部位的形态很相像,从而使自己得到保护的现象,称拟态。

    保护色的概念:保护色是指有些昆虫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而使自己得到保护。

    课后作业:昆虫的口器分为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日期:
    课题:

    昆虫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相关知识,识别园林植物主要目和科的昆虫。主要知识内容有: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及园林植物昆虫主要目、科的形态特征。

    (二)能力目标 ⒈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⒉能根据昆虫分类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治农业害虫。

    (三)情感目标 ⒈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取知识的满足感、成功感。

    ⒉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⒊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的分类规律

    2)昆虫的分类及特征

    三、教学难点:掌握昆虫各分类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6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昆虫分类

    一、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 需掌握的要点有:

    1.昆虫的分类单元:昆虫的分类单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在分类等级中,通常还采用一些中间等级。

    2.昆虫命名法: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昆虫的科学名称采用林奈的双名法命名。

    二、园林植物害虫主要目、科概述

    重点掌握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以下目和科的识别特征。

    (一)直翅目:体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翅狭长,为复翅,后翅膜质,停息时呈折扇状纵折于前翅下。雌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呈剑状、刀状或凿状。雄虫通常有听器或发音器。渐变态,多数植食性。

    重要科有:蝗科、蟋蟀科、蝼蛄科。

    (二)等翅目:通称白蚁。体小至中型,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有翅型有二对翅,膜质、长形,前后翅大小形状和脉序都很相似,休息时两对翅平叠腹背,翅基部有一条肩缝,成虫婚飞后,翅可沿此缝脱落留下一个鳞状残翅,称翅鳞。

    白蚁为社会性昆虫,有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分工。渐变态。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分布于温带。我国以长江以南各省分布普遍,危害较重。

    重要科有:鼻白蚁科、白蚁科。

    (三)半翅目:通称蝽象。体小至大型,略扁平。口器刺吸式,从头部的前端伸出。前胸背板大,中胸小盾片发达。翅2对,前翅基半部革质,由革片和爪片组成;

    端半部膜质,为柔软的膜区;
    后翅膜质。多数种类在后胸侧板近中足基节处有臭腺孔。渐变态。

    重要科有:蝽科、网蝽科、猎蝽科。

    (四)同翅目:体微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翅两对,前翅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置于体背上呈屋脊状。多数种类有分泌蜡质或介壳状覆盖物的腺体。渐变态,而粉虱及雄蚧为过渐变态。刺吸植物汁液,造成生理损伤,并可传播病毒,或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

    重要科有:叶蝉科、粉虱科、蚜科、蚧科。

    (五)缨翅目:通称蓟马。体微小至小型,黄、褐、黑色,头部近乎长方形。触角6~9节,上有刚毛及钉状、角状突出或长圆形陷入有感觉器。口器锉吸式,由三根口针组成。翅两对,膜质,狭长形而翅脉少,翅缘密生缨毛。过渐变态。大多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植食性。

    重要科有:蓟马科、管蓟马科。

    (六)鞘翅目:通称甲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体微小至大型,体壁坚硬。触角一般11节,形状多样,有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棍棒状、膝状、鳃片状等。口器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翅。完全变态。

    重要科有:步甲科、瓢甲科、叶甲科、天牛科、金龟甲科、象甲科。

    (七)鳞翅目 :包括蝶类和蛾类,是昆虫纲中的第二大目。体小至大型,翅展3~265 mm。复眼大。触角细长多节,蛾类中有丝状、栉状、羽毛状等;
    蝶类则为球杆状。口器虹吸式。前后翅均为膜质,翅面覆盖鳞片,翅面上常有各种斑纹和线纹,纵脉不超过15条,前后翅均有一个中室。完全变态。

    重要科有:螟蛾科、卷蛾科、刺蛾科、尺蛾科、天蛾科、毒蛾科、夜蛾科。

    (八)膜翅目:通称蜂,蚁。体微小至大型,复眼发达。触角较长,有丝状、膝状等。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翅两对,膜质,翅脉少。腹部第1节常与后胸连接,胸腹间常形成细腰。雌虫产卵器发达,高等种类形成针状结构。完全变态。

    重要科有:叶蜂科、姬蜂科、茧蜂科。

    (九)双翅目 :通称蚊、虻、蝇。微小至大型。复眼大,触角线状、具芒状、环毛状等。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等。仅生一对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完全变态。食性复杂,有植食性、腐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

    重要科有:食蚜蝇科、寄蝇科。

    (十)螨类:螨类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刺吸园林植物汁液,引起叶子变色、脱落;
    使柔嫩组织变形,形成虫瘿。螨类均为小形或微小的种类,体圆形或卵圆形。一般分为前体段和后体段。前体段又分颚体段和前肢体段;
    后体段分后肢体段和末体段。口器由于食性不同分咀嚼式和刺吸式2类。肢体段一般着生4对足。多为两性生殖

    重要科有:叶螨科、叶瘿螨科。

    1.5 昆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本节学习要点:研究昆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害虫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需掌握内容有:

    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最大。

    (二)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1)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数值。

    (2)估测某昆虫在某一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

    (3)预测害虫发生期。

    (4)控制昆虫发育进度。

    (5)预测害虫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二、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食物、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各种病原微生物等。其中以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最为重要。

    1.食性

    昆虫种类繁多,不同的种类,其食性也是不同的。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腐食性昆虫;
    按其食性专门化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单食性昆虫,寡食性昆虫,多食性昆虫。

    2.植物的抗虫性

    植物的抗虫性可表现为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称“抗虫三机制”。

    三、土壤因素

    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很多昆虫的生活都与土壤有密切的关系。有些终生在土壤中生活,有些大部分虫态是在土中度过的。许多昆虫一年中的温暖季节在土壤外面活动,而到冬季即以土壤作为越冬场所。

    土壤的理化性状,如温度、湿度、机械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含量以及酸碱度等,直接影响在土中生活的昆虫的生命活动。人们掌握了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之后,可以通过土壤垦复、施肥、灌溉等各种措施,改变土壤条件,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四、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对昆虫的繁殖、活动和分布影响很大。归纳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

    (二)改变一个地区昆虫种类的组成。

    (三)改变害虫和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四)直接杀灭害虫。

    1.6 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本节学习要点:重点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方法和技术。

    需掌握内容有: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

    采集昆虫,必须了解它们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抓住各种虫态的发生季节,同时善于运用各种采集工具,使用正确的采集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采集用具

    1.捕虫网 2.毒瓶 3.吸虫管 4.指形管 5.活虫采集盒 6.采集箱(盒) 7.诱虫灯 8.放大镜 9.三角纸包

    (二)采集方法

    1.网捕:飞行迅速的昆虫,可用捕虫网迎头捕捉。

    2.振落:对于高大树木上的有假死性的昆虫,可用振落的方法进行捕捉。

    3.诱集:利用昆虫的某些特殊趋性或习性,而采取的一种招引昆虫的方法。

    4.搜索和观察:

    (1)从昆虫的栖息场所寻找昆虫。

    (2)根据植物被害状来寻找昆虫。

    二、昆虫标本的制作

    需注意的是:昆虫标本的制作方式常见有以下几种:

    (一)干制标本的制作 1.制作用具

    (1)昆虫针 (2)三级台 (3)展翅板 (4)三角台纸 (5)黏虫胶 2.制作方法

    (1)针插 :用于制作和保存各种成虫。要注意:针插部位随昆虫种类而异,一方面为了插得牢固,另一方面是为了不因插针破坏了虫体的鉴定特征。

    要注意:插针后,用三级台调整虫体在针上的高度,针的顶端与虫体之间应留有8 mm的高度。

    (2)展翅:蛾、蝶等昆虫,针插后还需要展翅。

    要特别注意:展翅标准,鳞翅目昆虫以两前翅后缘左右成一直线为准;
    脉翅目和蜻蜓目,则以后翅前缘左右成一直线为准;
    蝇类和蜂类要以前翅的尖端和头相齐为准。

    (3)整姿:鞘翅目和大多数半翅目昆虫针插后需行整姿。使前足向前、中足向两侧、后足向后,触角短的伸向前方,长的伸向背两侧,使之保持自然姿态。

    (4)胶黏法:一些小型昆虫标本可用胶黏法,即先将三角纸底部插在昆虫针上,然后用黏虫胶将小虫黏在三角台纸的尖端(纸尖黏在昆虫的前足与中足间),三角台纸的尖端向左,虫的前端向前。注意:切勿黏住腹面及足的任何部分。

    (5)二重针插法:适用于只能用微针(00号短针)针插的小型昆虫。将针尖插在虫体的后胸中央之后,再把针头插在三角或方形软木板上,附上标签即成。

    (二)浸渍标本的制作

    体柔软或微小的成虫、卵、幼虫、蛹都可用保存液浸渍,用指形管、标本瓶或其他玻璃瓶等来保存。卵和蛹可直接投入保存液中,但采集来的活幼虫,浸泡前需先饥饿几天,待它排尽粪便后用开水烫死(注意:绿色幼虫不宜烫杀),待虫体伸展后取出放入保存液内浸泡。

    保存液在容器内的加入量,一般以容器高的2/3左右为宜。昆虫放入量,以标本不露出液面为限。然后加盖,用蜡、火漆或封口胶封口,便可长期保存。

    (三)生活史标本的制作

    是将一种昆虫的各个虫期以及其被害状和天敌等集中起来装在一个盒内,通过生活史标本,能够认识害虫的各个虫态,了解它的危害情况。制作时,先要收集或饲养得到昆虫的各个虫态(卵、各龄幼虫、蛹、雌、雄性成虫) ,植物被害状、天敌等,然后综合运用干制、展翅、浸渍、吹胀及玻片等各种标本制作法制作而成。

    (四)玻片标本的制作:微小昆虫和螨类,需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特征。一般采用阿拉伯胶封片法。

    三、标本标签

    标本制成后,必须附有正确记录的标签。标本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签的有无和记录质量的好坏。没有标签或标签书写不清的标本,均会失去科学的价值和用途。标本通常附有两个标签:采集签和定名签。采集签记载采集日期、地点、寄主、采集者等;
    定名签记载昆虫的种名和学名。标签上的记录要简要明确,一般用绘图墨水或软铅笔书写,力求清晰端正,使人一目了然,标签要和标本连在一起。

    四、昆虫标本的保存

    (一)临时保存

    成虫一般经毒瓶毒死,可暂时放在三角纸包里。卵、幼虫、蛹及小型标本,放在装有保存液的标本瓶、小试管等器皿中,封盖严密。

    (二)长期保存

    1.标本盒 针插标本,必须插在有盖的标本盒内。标本在标本盒中可按分类系统或寄主植物排列整齐。标本盒要求制作精细,密封性强,并定期放入樟脑球纸包或对二氯苯防标本虫。

    2.标本橱 为防止灰尘、日晒、虫鼠蛀蚀和菌类的侵害,应将标本盒分类收藏在标本橱里。每年都要全面检查两次,并用敌敌畏在柜内和室内喷洒或用熏蒸剂熏蒸。如标本发霉,应在橱中添加吸湿剂,并用二甲苯杀死霉菌。

    浸渍标本最好按分类系统放置,瓶口要严密,除封口外,还可以在浸渍液表面加一层液体石蜡,以防保存液蒸发。

    3.玻片标本盒 专供保存微小昆虫、翅脉、外生殖器等玻片标本,每个玻片应有标签,玻片盒外应有总标签。

    课后作业:昆虫的分类几种? 课后反思:

    阅批: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教案

    吐热依散木·吐拉甫

    2012年9月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昆虫翅和鸟类翅的比较,使学生能说出鸟翅与昆虫翅的异同。

    2.通过对蝗虫等节肢动物的观察,使学生能总结概述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对两栖动物青蛙的体验,使学生能总结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捕捉和搜集各类昆虫,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制作简单的干制标本。

    2.通过对鸟翅与昆虫翅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体验和经验再现,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4.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使学生形成总结回顾所学知识的巩固复习的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昆虫的翅,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两栖动物的总结概述,使学生认同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确立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结本章内容。

    ●教学难点

    1.比较昆虫与鸟类的翅有何异同。

    2.对本章内容的小结及引出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观察式、启发式、举例法 ●教具准备

    (1)蝗虫生活史的浸制标本。

    (2)蜜蜂、蚂蚁等昆虫的教学软件或影像资料。

    (3)其他节肢动物的图片或标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制作节肢动物的干制标本的简易方法,使学生能模仿教师的做法,尝试干制标本制作的简易操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和比较昆虫翅和鸟翅。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

    请同学们把自己捕捉的小虫子和大头钉、吹塑纸拿出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昆虫干制标本的简易做法:捕捉到的昆虫可用毒瓶毒杀,如果没有条件可采用饿死或闷死的办法,然后用大头钉进行针插,插的时候要注意不同的昆虫针插部位不同。例如:蛾蝶类要从中胸中央垂直插入;
    天牛、瓢虫应插在右翅上稍偏中线处;
    蝗虫、蟋蟀要插在前翅基部上方的右侧;
    蜂、蚁类要插在中胸中央偏右一些。做好了吗?请大家举起来,互相看看,谁插得最好。现在我们开始观察并比较昆虫的翅与鸟翅有什么异同。

    教师在进行上述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借用实物投影仪演示不同种类昆虫针插部位或用投影片演示针插部位,针插部位如下图所示。

    然后,教师巡视学生的观察实验,巡视同时应注意指点学生标本制作的优缺点,巡视完毕,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昆虫飞行的动物在翅的结构上有何异同并板书。比较完毕,顺带引出下一个内容。

    此处教师应特别注意,标本制作不是主要目的,展开昆虫的翅才是主要目的。若实在不好掌握,干脆在课前准备昆虫翅的画片或影像资料,以便于直接导课,要明确制作不是本课目的,观察昆虫翅并与鸟类翅进行比较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继续观察,引向深入]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鸟类的翅与昆虫的翅展开以后都是扇形;
    相对自身讲,它们的翅都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
    并且都有肌肉牵引;
    不同的是:鸟类的翅由羽毛组成,而昆虫的翅是透明的薄膜状。谁知道昆虫翅的表面发亮的、硬硬的物质是什么呢?

    此时,有少数同学可以说出是外骨骼。可能大部分同学对外骨骼并不了解,教师此时应及时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查找外骨骼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养成碰到问题就查清楚,问明白的钻研精神和学习习惯。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蝗虫适于陆地环境和飞行生活的特征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相信学生在第二节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容易地概述蝗虫适于陆地环境和飞行生活的特征。但对于昆虫这个内容,可能有的学生对于哪些动物属于昆虫还不大好界定,因此教师应该使用多媒体调出多种昆虫的图片,如:蝇、蚊、蛾、蝶、螵虫、蚂蚁、蜻蜓、蝗虫、天牛、蝉等动物,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

    然后教师用提问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别怕说错,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师生可能发生如下方式的回答:

    学生:我发现这些动物都有触角、足、翅这些结构,而且大部分的足和触角都是分节的。

    教师:很好,再细看看,它们还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我觉得它们都有口器。

    教师:没错,还有吗?好,你请坐,××你说。

    学生:我认为它们的身体都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就是长着口器、触角、眼这些器官的头部;
    第二部分就是长着足和翅的胸部;
    第三部分就是分成一节一节的腹部。

    教师:很好!××同学说得非常好。还有别忘了昆虫体表还有一层防止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之后,教师板书昆虫的主要特征。紧接着,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出示马陆、蜈蚣、虾、蟹、蜘蛛、蝎子等图片用以和上面的昆虫进行比较,看看它们与昆虫有什么异同点。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概述总结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对此,教师仍然可采用提问的方法。比如,教师如下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刚才,大家观察总结了昆虫的主要特征。第一,昆虫体表都有外骨骼;
    第二,昆虫的身体都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第三,翅和足都生在胸部。那么,现在我们再借用刚才的方法来看看下面这些动物和刚才看到的昆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我看见它们都差不多。

    教师:是吗?那么,你看它们的足着生的位置和昆虫足着生位置一样吗?它们也像昆虫一样长翅膀了吗?

    学生:噢,老师,我明白了。它们的足不是长在胸部,而是长满了全身,它们没有翅膀,身体都是由一节一节的体节构成的。对吗?老师?

    教师:身体由体节构成这对了,可是足不是长满全身,你坐下再仔细看看蝎子和蜘蛛。谁还能再说说?×××,你说说你的观点好吗?

    „„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可能会有多种说法或答案,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把学生引进正确答案的“陷阱”。最终使学生能概述总结出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至此,本节课的前两个知识目标已经完成,第三个知识目标是总结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何引出两栖动物这个知识点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因为本节题目是“空中飞行的动物”,一下子就转到两栖动物学生是不容易接受的。因此在此处教师应稍作总结,借以过渡到两栖动物的内容上来。或者由学生熟知的昆虫习性或飞行的鸟类还必须落在地面栖息,让学生明白“许多动物是可以跨越多种环境生存的”这一道理。从而使学生确立自己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人生态度,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知识目标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作如下过渡以突破难点。

    教师:现在,我来提个问题,谁知道蚊子把卵产在哪里。

    学生:蚊子把卵产在水里,幼虫也在水中生活,变成蚊子后才会成为飞行的动物。

    若教师这一设问,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应继续设问,直到学生解答出为止。然后,让学生再举类似的例子,让学生充分理解生物跨越多种环境生存这一观点。

    教师:„„大家知道青蛙生活在哪儿呢? 学生:水里。

    学生:不对,生活在水边。

    学生:不对,蝌蚪生活在水边,而青蛙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受到惊吓才会跳进水里。

    „„

    教师:好,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5页,准确地对青蛙这种动物描述。然后,总结两栖动物有哪些主要的特征,谁还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属于两栖动物吗?

    [巩固训练,结束新课]

    本课时内容头绪较多,所以,巩固训练题型设计要紧扣教材主要知识点。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蝗虫的结构中有嗅觉和触觉作用的是

    A.舌

    B.咀嚼式口器 C.触角

    D.触须 2.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 B.鳃C.体表 D.气管

    3.蝌蚪和成蛙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鳃

    B.肺

    C.体表 D.皮肤

    4.昆虫的外骨骼的重要作用是

    A.支撑身体,可使身体长得很大B.适应陆地环境生活 C.有利于飞行生活 D.可以防止天敌捕杀,具有防御作用 5.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两栖纲的是 A.鳄鱼、海龟

    B.河蟹、河蚌

    C.大鲵、蝾螈

    D.河马、水牛

    6.冬眠时,青蛙的呼吸将 A.完全停止

    二、观察与思考

    1.某同学为了验证蝗虫的呼吸器官所处的位置,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B图中的蝗虫死了。你能帮他解释原因吗?

    B.正常进行C.完全依赖皮肤呼吸 D.完全依赖肺呼吸

    答案:因为蝗虫的腹部有气门,气门是蝗虫进行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门户,把腹部浸入水中,蝗虫无法呼吸,因窒息而死。

    2.某同学在小河边捉到一只青蛙,准备精心饲养,观察青蛙的活动,于是把它放在鱼缸中。可是第二天青蛙就死 了(没有受到人为伤害,鱼缸中的水也很干净),这是为什么?怎样改进?

    答案:因为青蛙主要靠肺呼吸,把青蛙放在鱼缸中,身体完全浸没于水中,就会因无法呼吸而缺氧窒息死亡。若想保证青蛙成活,除了给它喂养蚊子、玉米螟等害虫外,还应在鱼缸中放置一块露出水面的石头以便青蛙登陆。

    ●板书设计

    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一、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1.翅:扇形、轻、薄、表面积宽大——有利于扇动空气

    2.肌肉:发达有力——收缩和舒张能牵引翅完成扇动的动作,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2.体表有外骨骼;

    3.足和触角都分节。

    三、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美丽的昆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 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首先给大家猜个谜语:你们听好了,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运用谜语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踊跃的举手回答:“蝴蝶----”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谜语的谜底呀就是蝴蝶。蝴蝶是昆虫的一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美丽的昆虫》。

    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

    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观察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课件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学生们都看的入迷了,看到那么美丽的生灵,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了。)

    二、讲授新课:

    1、交流: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昆虫? (请学生将各收集的昆虫资料拿出来交流分享)

    概括(教师结合标本进行):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2、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和其他小朋友笔下的昆虫,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

    同学们你想不想把这些美丽的小动物收藏起来,那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做成标本呢?学生:“不能!昆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那怎么办呀!学生们兴奋的说:“那我们就自己动手画!”。(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主动来学习,这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

    四、作业展评:《我眼中的昆虫》画展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选出最美的昆虫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看了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老师心里真开心。昆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虫,如:蜻蜒、蜜蜂、七星飘虫等,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虽然是害虫,如:苍蝇、蚊子,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观察了解这些昆虫,并且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录下来。

    昆虫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执教者 余志强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

    2.能够学习“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概念”这种认知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养蚕活动中的新发现。

    科学知识

    1.通过对养蚕经验、观察记录的交流,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过程有更深的了解。

    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不知学生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一些昆虫实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交流:雌蛾蚕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

    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

    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二、活动 养蚕日记整理 1.出示所有养蚕日记

    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 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 学生汇报,填写好教材第38页的表格。

    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蝴蝶、蜜蜂等动物一生的资料。 5.比较这几种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

    6.教师归纳:变态

    三、活动 比较它们的身体

    1.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或者图片。

    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 4.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5.阅读指南车信箱,加深了解。

    四、拓展 它们是昆虫吗? 1.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或者看ppt),指出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并把他们画下来,装订一本昆虫图册。

    板书设计:

    昆虫

    卵——幼虫——蛹——成虫 头:一对触角 一对口器 胸:三对足 二对翅膀 腹:

    变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情景引入

    1、(事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几个字,谁来读一读?(昆虫世界)“昆”是本课生字,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字。开火车读字,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2、出示情景图:大家看,这就是昆虫世界,许多昆虫在这里自由快乐的生活着,同学们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自己说

    3、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图说一说?指名到黑板来说

    二、学习生字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昆虫世界》这一课,你们看到了吗,在每一种昆虫的旁边,都写着它们的名字,请你边[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看图边读一读,然后借助生字表把生字圈画出来。

    2、指名读词语,纠正字音

    3、指名领读

    4、同学们读的都很准确如果现在既不看图又不看拼音你还能读好吗?拿出生字卡片,一边读一边把卡片一个一个摆在桌子上,不要摞在一起。

    5、做游戏:老师说昆虫的名字,学生把相应的卡片拿出来。

    6、指名把课片贴到黑板上

    7、轻声读词卡,注意读准了吗?

    a、自己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吗?(多数都带有虫字,多数都是形声字)

    d、小组比赛读,看那个小组都能读准。遇到不会的共同想办法记住字形

    e、汇报学习情况,落实易错的。

    三、指导写字

    1、看书读读要写的8个字,观察有哪些字有共同特点?

    2、指导写“蜜”“蜂”“蝇”。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写字并完成书后习题

    三、学生观察剩下的几个字,自己练写

    四、完成书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制作一次《昆虫世界》手抄报。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老师曾经带你们去参观过鸟的乐园,在那里,我们认识了许多鸟类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更加神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出示课文情境图)

    2、学生说图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训练学生语言)

    3、教师总结图意:在这郁郁葱葱的树林中,蜻蜓在空中快活地飞来飞去,蚕津津有味地吃着桑叶,勤劳的小蜜蜂在忙着采花蜜,苍蝇和蚊子嗡嗡地到处乱飞,萤火虫好像有点累了,趴在树叶上休息。还有蝗虫,蟋蟀等等他们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4、揭题:那老师告诉大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昆虫。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而有趣的昆虫世界。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习“昆”,学生记字。昆字表示众多的意思,所以昆虫就表示虫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世界上有一百多万中昆虫呢?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昆虫世界的一小部分而已。

    二、认读词语

    1、那么这些昆虫你都了解吗?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这些昆虫的资料,现在谁想把你了解的昆虫介绍给大家呢?(学生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2、昆虫世界里有这么多成员,那他们的名字你都能读准吗?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32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小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3、刚才同学们读书读的很认真,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把他们都请出来。但是有一个要求,你只有准确大声地读出他的名字,他才会出来啊!(先出带拼音的词语,再出图)逐一出示。

    三、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课件出示全部词语)过渡:同学们看,这些词语中有的是红色的字,这些红色字就是我们这堂课要认识的生字宝宝,现在,这些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要和我们交朋友了,你们看(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找一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这些生字。

    1、这些字宝宝哪些是你以前就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关注学生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现在请你把书打开,把你以前就已经认识的字用铅笔打对号做一个记号,剩下的就是你这节课新认识的朋友了,请你先大声的读一读这些生字,然后想个办法记住它,也可以同桌互相考一考。(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3、学生汇报。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和很多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了,老师出示一个字,如果你认识,就请你大声地读出来。出示字卡:蚊、蝗、蚜、蟑、螂、蟋、蟀、运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请你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蚕”字编字谜:一只小虫天下住。蚕蛾引出飞蛾,学习“蛾”:飞蛾扑火。区别“蝇”和“萤”,蝇字的虫在左,萤字的虫在下,萤可以记成“一虫爬下方,夜间能发光。”苍:组词,白发苍苍,苍松翠柏蜜:组词,甜言蜜语,引出“蜂”

    4、总结规律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虫字旁的字,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字?

    四、儿歌同学们,这些小昆虫们都飞到了一首小儿歌里,我们来读一读好吗? 蜜蜂蜻蜓花间忙,蚕儿睡在桑叶旁。

    蚜虫蝗虫和蟑螂,它们常把坏蛋当。

    苍蝇蚊子加飞蛾,人们眼前逃得慌。

    蟋蟀夜晚叫得响,萤火虫提灯照四方。

    五、写字指导这些生字中还有8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你们看:出示课件的8个生字。请你先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先来看左右结构的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而且这几个虫字旁的大小基本相同。现在老师就教你写其中的一个蜂字。指导书写“蜂”“蝇”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蜂”字教师教写,“蝇”字学生自己观察仿写。

    六、游戏:大家学了这么长时间,一定有些累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教师说昆虫的特点或者是谜语让学生猜昆虫的名字,然后再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读词卡)

    七、读儿歌蜜蜂蜻蜓花间忙,蚕儿睡在桑叶旁。蚜虫蝗虫和蟑螂,它们常把坏蛋当。苍蝇蚊子加飞蛾,人们眼前逃得慌。蟋蟀夜晚叫得响,萤火虫提灯照四方。昆虫世界真奇妙,那里令人真向往。

    八、课外延伸,总结升华结束语:同学们,昆虫世界很大很大,这节课我们只认识了11种小昆虫。还有更多的昆虫也等着我们去探索,去观察呢?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有一部著作叫《昆虫记》,课后,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它将带给你一个无比奇妙的昆虫世界

    幼儿园教案有趣昆虫模板(共20篇)

    《虫儿飞》幼儿园教案

    昆虫 教学设计

    《小松鼠和萤火虫》幼儿教案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