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31 22:19:55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4篇

    【篇一】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座谈发言

      低碳消费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助推低碳消费,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值得我们每位消费者思考。据统计,全球72%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家庭消费正相关,家庭消费行为的变化能促使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消费者由传统的高碳消费逐渐调整为低碳消费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策略大多是基于政府补贴、监管和企业供应链减排的视角,重视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的作用,但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主体缺一不可,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的实施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消费者策略的变化。

      中国高度重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拥有好的环境收益,同时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应对碳排放增加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究低碳消费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认为:国家相关部门需加大扶持企业低碳减排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政府对绿色企业进行补贴,运用经济、行政等措施减少企业低碳技术、资源成本,助推绿色低碳消费产品进入市场。

      增强企业低碳经济责任感,加大绿色市场有效供给。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需立足于低碳消费的长期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引导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并提供足够的低碳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低碳消费产品性价比,一方面加大绿色产品生产规模,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缩小低碳与非低碳产品价格差距,让消费者获得实惠。

      加大媒体宣教力度,引导消费者增强低碳消费的环保意识。宣传低碳消费知识,向公众传播低碳消费的内涵及意义。引导消费者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让消费者认识到低碳消费的环保效益,增强消费者的荣誉感和动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城市交通带来的能源需求。助推低碳交通工具的研发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退税等政策,鼓励高能量低电耗技术发展。

      加快低碳消费认证制度,加强低碳消费制度政策落实。进行试点推广低碳消费碳足迹标签,对国内产品采取“低碳消费碳足迹标签”,引导低碳消费。通过设立低碳消费标准,制定低碳消费的评估指标,运用消费补贴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

    【篇二】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2021年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论证作出的重大决策。XX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绿色金融确定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场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十分有意义。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

    第一,知行合一,切实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要有全面、系统、深刻认识“30·60”内涵的思想自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人均能源需求尚有较大上升空间,未来碳减排压力较大。据国际组织、科研机构测算,我国碳排放峰值将超过XXX亿吨,而XX碳排放峰值为XX亿吨,XX约为XX亿吨。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XX年时间,远低于欧XX家XX-XX年的时间。“碳达峰、
    碳中和”不是要简单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国民财富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而是要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理性、智慧地平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将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五大新发展理念将贯穿全过程、各环节。
    思想自觉要转化为更理性、果敢的行动自觉。“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我们迎难而上,及早科学设置碳减排目标,部署切实可行的达标方案,出台规范、明确、可操作的绿色发展举措。金融部门将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完善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动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金融风险。
    第二,秉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以系统观念引领顶层设计。“30·60”目标存在“达峰快则中和早、峰值高则中和难”的紧密关系。碳达峰不等于冲高点,而是要尽快进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整。达峰后碳排放很难陡然下降,可能需要经历一段峰值平台期。不同的达峰时间、峰值水平和平台期下,实现碳中和的整体成
    本差异较大。如果将二者割裂,不从一开始就着眼于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将进一步压缩碳中和过渡期,增加转型压力和不必要的转型成本。因此,需全面、理性、科学认识碳达峰、碳中和二者的内在联系,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全国统筹。要重点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框架,持续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出台分行业、分领域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同时,我们呼吁,有能力、有条件的地区、机构和市场主体向负碳排放进军。
    第三,统筹谋划,全力做实做强绿色金融“五大支柱”。

    XX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即: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探索形成了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这“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金融部门有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
    近期,XX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绿色债券标准,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同时,XX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
    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我们还将探索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用金融的力量推动营造实现“双碳”目标的良好氛围。
    XX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债,重点支持符合绿色债券目录标准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累计发行XXX.X亿元。

    为进一步动员资金支持绿色发展,XX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X%,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XX.X个百分点。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XX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在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今年,XX银行将与XX财政部共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加强协调G20各成员国,讨论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共同推动信息披露、绿色标准等重点事项。同时,我们正在与XX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
    债券、贷款等分类标准的趋同。
    XX在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上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优势。XX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走在前列,20XX年就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较全国的碳达峰目标提前X年。同时,XX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为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中超过XX%在XX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XX%发生在XX。未来,XX可进一步发挥优势,在金融机构碳核算、金融机构及融资主体的气候和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绿色金融产品评估认证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XX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引领可持续发展投融资的国际潮流,推动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也有利于提升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服务能力,特别是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绿色技术进步,助力XX科创中心建设。
    第四,着眼全局,强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

    绿色低碳转型需“两条腿”走路:一是刚才提到的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定价,约束排放,激励减排,同时发挥金融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功能,引导跨期投资,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及早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在总量约束下,由市场供
    求决定配额交易,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预期、稳定预期,促进低碳投资。
    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诸多环节,实际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市场效率。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亟需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金融市场已有很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碳市场,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金融系统将积极配合、主动适应碳市场建设需要,有效平衡好绿色低碳投资中激励、跨期和风险管理间的关系。
    过去十多年,XX已经构建了一套“制度明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交易体系,碳基金、碳质押、碳配额远期等创新产品有序发展,探索了碳金融业务协同监管经验。全国性碳市场交易中心落户XX,将与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增强碳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提高XX在全球碳市场定价中的地位。

    第五,冷静理性,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行稳致远。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
    入规模介于XXX-XXX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X.XX-X.X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十分吸引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眼球。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但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国际上有关新兴产业非理性繁荣引发经济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19世纪中期铁路投资热退潮、19XX年无线电、电力、汽车和石化泡沫破裂,还是20XX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都揭示了非理性投资潜在的社会经济成本。在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各方应保持冷静判断、理性决策、审慎而为,认真做好产能预警与风险监测,真正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均衡,进退有序,协力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绿色低碳转型中,金融行业将铭心践行“国之大者”,与诸位同仁一道,携手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顺利实现“30·60”目标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篇三】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坚持问题导向,分区、分类逐步突破制约因素,运用好合同能源管理、绿色金融等市场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以党政机关为代表的公共机构应该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降碳减碳,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公共机构是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重要力量
    我国公共机构数量约167万家,包括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约1.8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量的3.7%,换算成碳排放量约为3.99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5%。
    相较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3.5%的占比数据直观上似乎不太突出,但如果与具体行业或在全球范围进行横向比较,意义就凸显了。比如,民航业是我国碳达峰行动中重点推进的八大行业之一,2019年,航空公司航空燃油消耗3689万吨,折算碳排放1.16亿吨,机场综合能耗折算碳排放近360万吨,民航业碳排放总量约1.26亿吨。从全球范围看,2019年碳排放量超过4亿吨的国家有15个。其中,澳大利亚的碳排放量约4.28亿吨,全球排名第15位;
    德国的碳排放量约6.84亿吨,全球排名第6位。从另一角度看,碳排放量低于4亿吨的国家中不乏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经济体。比如,2019年英国碳排放量约为3.54亿吨。可见,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也有重要意义。
    衡量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效果和意义,不能仅盯着二氧化碳减排的绝对量,同时也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系统性变革的角度来审视。公共机构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不是单纯的增减,而是与经济社会变革紧密相连。比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提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这将带来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从全局看,从人民就医的刚需角度出发,公立医院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其实对应了私立医院的减少。再比如,由于行政体制改革,一部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从公共机构变成经营部门,虽然客观上会实现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的下降,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整体碳排放的总量。
    所以,对于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和效果评估,既要强调减排总量指标,也要抓好强

    度指标。近10年来,我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能源消费结构渐趋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333.81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8.89千克标准煤,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25.39%、20.83%。
    公共机构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这一系统性变革中,公共机构不仅要抓好自身领域的节能降碳,还应该立足两个方面,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立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示范和杠杆作用。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除了在供给侧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更要从需求侧调整产业结构。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而且使用财政资金,应带头使用绿色低碳产品,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助力产业结构优化。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公共机构实施太阳能热水项目2.2万个,累计集热面积1525.2万平方米;
    实施太阳能光伏项目4.6万个,累计装机容量578.1万千瓦;
    实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项目约4700个,累计供热制冷面积2829万平方米;
    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6.1万辆,其中引入社会资本运营8.8万辆,建设充电设施18.7万套,其中引入社会资本运营14.7万套。另外,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政府采购数据,2019年全国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633.7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90%,全国优先采购环保产品718.7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8%。
    立足促进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发挥好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的提案建议,实现碳达峰,既要从产业、企业等角度出发,也要从最终消费需求的角度着手。消费者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不但有利于直接降低碳排放,而且其绿色消费偏好的转型可以“倒逼”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因为企业如果不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就将失去市场、损失利润。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角度来看,消费者意识、行为的转变以及舆论的影响,不断强化了社会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从最初的大多边政府机制演变为包含多元行为体和多维治理机制的复合体。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取得了观察员身份,社会力量通过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气候谈判以及在主会场外组织边会活动等方式,对全球气候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明确支持气候行动中的“非缔约方利害关系方”的积极参与,便是对以消费终端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等领域所蕴藏的潜力和贡献的认可。
    在发挥绿色生活方式示范引领作用方面,公共机构具备两个优势。一是流量优势。公共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这使其更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能减碳工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从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角度而言,也是社会关切的热点。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下,这种关注就意味着流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政府等公共

    部门自身的节能降碳也倍受社会关注。我国专门将公共机构列为重点领域持续推进节能降碳,这种创新模式和积极成效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二是规模优势。目前,我国约有167万家公共机构,覆盖面非常广,不管是直接覆盖还是辐射影响,所涉群体数量都非常大。充分调动这部分群体的积极性,对于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以及间接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规模上的意义。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这既是基于能力上的考虑,也是对树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应率先行动,将示范引领作用落到实处。
    公共机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两套组合拳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对公共机构提出了任务要求,也带来了开启新征程的东风。在这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中,公共机构要抓住机遇,统筹谋划,砥砺前行,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降碳减碳。重点是打好两套组合拳,一手抓好自身领域的节能降碳,一手抓好系统变革中的示范引领,助推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分区、分类逐步突破制约因素,运用好合同能源管理、绿色金融等市场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大力开展能效提升行动,推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燃煤锅炉、中央空调、数据中心等节能降碳改造;
    全面推进新能源替代行动,推广公共机构太阳能光伏以及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应用,推动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
    持续推进绿色办公行动,提高办公设备和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公共机构绿化水平,提高绿化覆盖率。
    发挥好公共机构杠杆作用、流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积极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引领行动。
    ——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行动。结合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不断深化开展节约型机关、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等示范创建行动,讲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故事,在全社会作表率;
    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绿色采购范围,提高绿色采购规模,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带动作用;
    在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开展试点,探索实现碳中和的模式和手段;
    推动公共机构以合适的方式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营造自我约束、主动减排的良好氛围。比如,在北京市近几年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100多家公共机构积极参与,取得了积极成效。
    ——开展绿色生活示范引领行动。以全国节能宣传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为窗口,面向公共机构和社会公众,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课程体系,通过网络教育、人事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本领;
    树立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品牌,采取碳普惠等新模式试点推行绿色低碳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行动,探索完善对消

    费偏好和消费倾向有引导督促作用的制度机制和利益机制。
    ——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国际交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中,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在政治上和体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吸收借鉴国外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模式;
    宣传中国在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领域推进节能降碳的力度、成效和经验,助力气候谈判和气候治理。比如,在2017年波恩第23届国际气候大会上,国管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边会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公共机构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模式,取得了热烈反响。

    【篇四】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推进碳中和心得体会发言
    实现碳中和需要制定详细的“减碳计划”和具体措施,既不盲目,也不激进,需要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还有70%左右,要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转型是绕不开的,要用绿色能源替代如此巨量的煤炭。
    就能源多元化的结构性思路考量,水电资源开发空间已不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核电等还有较大拓展空间,特别是光伏发电,技术进步空间较大,应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而从碳排放大户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头,总体上是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排放占比在80%左右,且集中在能源、制造、交通和建筑领域。未来,能源领域核心就是推进绿能替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电力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进电气化和电动化。
    制造业要实现燃料或原料脱碳,交通要在绿电绿氢基础上推进电动化和氢动化,建筑要大力推广节能建筑。目前中国的能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约40%的差距,减排空间不小。
    在这一过程中,zf需要做的是对所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进行梳理,对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矛盾的现行政策和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保持zf政策和制度与碳减排目标的一致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