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俗语、古语、语录及写关联运用(8例)

    时间:2022-07-31 22:34:40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俗语、古语、语录及写关联运用(8例),供大家参考。

    俗语、古语、语录及写关联运用(8例)

    俗语、古语、语录及写关联运用(8例)

     

     

    一、历史思维篇

    1.俗语:

    ①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古语:

    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②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③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
    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3.习主席语录:

    ①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深。

    ②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③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④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⑤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4.写作关联运用:

    ①对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而言,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历史思维要求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要学会运用历史眼光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制定可行方案,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②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③掌握历史的规律性以抓住工作重点,把握历史的发展性以提升战略眼光,领会历史的创造性以具备人民情怀。

    ④历史思维是对过去的反思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反思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历史思维是对现实的辩护与批判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开展双重批判;
    历史思维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以创新姿态,自觉担负起续写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历史使命,开创历史的新时代。

    ⑤要坚持学史明理,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要坚持学史增信,增强历史自觉,筑牢信仰之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要坚持学史崇德,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人民公安的政治本色;

    要坚持学史力行,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忠诚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

    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正确观照历史,做历史眷顾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⑦回顾过去,我们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我们机遇在握,重任在肩。回首过去,成就令人鼓舞;
    展望未来,蓝图催人奋进。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承载新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牢记使命、永不懈怠,方能不负重托、一往无前。

    ⑧历史的荣耀已成过去,未来的召唤令人鼓舞。诗人泰戈尔写道:“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错过群星了。”莎士比亚写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往是不可追,来日犹可为。过去已成历史,我们既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能让失去的遗憾、曾经的痛苦成为牵绊,唯有把握当下,才能不负韶华,享受人生每一刻。

    ⑨关联古今的文言文过渡:

    人生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

     

    二、战略思维篇

     

    1.俗语

    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古语

    ①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②善弈者,谋势;
    不善弈者,谋子。

    3.习主席语录:

    ①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②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③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④习主席反复强调要有战略思维,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也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4.写作关联运用:

    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在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彰显出“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
    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的政治智慧。

    ②要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要在勤于思考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要在实践探索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要在总结经验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③制定战略需要“衡外情”、“量己力”、“定目标”、“择方案”。

    ④要善于从八个维度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更远一点,形成远见;
    更广一点,形成博风;
    更高一点,形成明见;
    更全一点,形成通见;
    更透一点,形成灼见;
    更准一点,形成定见;
    更特一点,形成创见;
    更敏一点,形成倪见。

    ⑤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战略思维能力则意味着,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要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要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要善于把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结合起来,不能闭目塞听、固步自封。

    ⑥一些干部认为,总揽全局是大领导的事,在地方、基层或部门工作没有必要拥有战略思维。殊不知,何谓全局、何谓局部,本身就是相对的。一些地方,取利一时的短视决策寻常可见,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莫不与缺少战略思维有关。

    ⑦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所谓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时代潮流的能力。站得高,就是要站在时代和历史高点、政治高位、世界高度来观察、研究和谋划;
    看得远,就是要增强预见性、前瞻性,善用历史思维,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拥有宏大的视野格局;
    抓重点,就是要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战略应对和战略实施中抓住重大关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善创新,就是要善于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三、底线思维篇

    1.俗语: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②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古语:

    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②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③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④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3.习主席语录:

    ①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

    ②要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范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努力排除风险因素,加强先行先试、科学求证,加快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筑牢安全网。

    ③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④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

    4.写作关联运用:

    ①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坏处”、会不会解决“难处”、敢不敢争取“好处”。

    ②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要学好科学理论、要增强大局意识、要常怀忧患之心、要坚定战略意志、要弘扬斗争精神。

    ③在处理问题中要学会“下先手棋”。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需要冲破思想的障碍,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前行的每一步,都面临着险象环生,都遭遇着暗流涌动,也必然会遇到更多新问题、新情况。如果不能在问题才现苗头时就解决问题,在机会刚显峥嵘时就抓住机会,就会“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矛盾和问题有可能由小拖大、由大拖炸。

    ④树立底线思维,一方面要有守,守住底线,避免颠覆性危机;
    另一方面要有为,用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化危为机。

    ⑤底线思维发源于居安思危见微知著的忧患意识;
    底线思维根植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底线思维蕴含着“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精神。

    ⑥坚持底线思维,严守政治纪律;
    坚持底线思维,常修为政之德;
    坚持底线思维,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注重改善民生。

     

    四、辩证思维篇

    1.俗语: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③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鱼与熊掌,岂能兼得。

    ⑤物极必反。

    2.古语: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水于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3.习主席语录:

    ①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②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③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写作关联运用:

    ①审视部分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因目光短浅造成决策失误的原因与教训,除了对客观实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外,不具备辩证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主体原因,从而缺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思维高度,缺乏“落叶知秋,见木知林”的思维深度,缺乏“登高望远,极目楚天舒”的思维广度。

    ②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③材料中常用的辩证对比词组:

    单字组:严与爱,大与小,知与行,权与责,主与次(客),上与下,形与质,源与流,需与供,功与名,量与质,刚与柔,统与分,虚与实,岗与责,点与面,进与出,内与外,左与右,形与神,近与远,重与轻,苦与乐,高与低,利与弊,道与术,取与予,方与圆,常与变,前与后,古与今,破与立;

    双字组:定性与定量,平时与战时,激励与惩戒,模糊与清晰,绝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责任与担当,继承与创新,全局与局部,普遍与特殊,守旧与创新,善始与善终,创新与发展,刚性与弹性,单向与联动,见人与见物,民主与集中,共性与个性,到位与越位,补台与拆台,诤言与失言,有为与胡为,高端与接地,党性与个性,实干与实效,面子与里子,治标与治本,有限与有为,勤政与廉政,显绩与潜绩。

    三字组:请进来与走出去,立标杆与作表率,短平快与入人心,回头看与向前看,有辣味与辣到位,拿得起与放得下,全脱贫与防反贫,埋头干与抬头看,交任务与教方法,拔钉子与钉钉子,稳增速与调结构,键对键与面对面,有党味与可回味,沉下身与沉下心,宽肩膀与铁肩膀,有先手与有高招。

    四字以上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扬鞭快干与蹄急步稳,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灵活自持与一定之规,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立意高远与立足平实,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传导压力与激发活力,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监管),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见事见人与对事不对人,温故知新与学新知新,想干愿干与能干会干,以不变应万变与以万变应不变,各司其职与贯通协同,问责追责与容错纠错,总结成绩与正视问题,耳听八方与眼观六路,把舵领航与保驾护航,吹糠见米与久久为功,肩挑千钧与手捏锈花针。

     

     

    五、法治思维篇

    1.俗语:

    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③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④法无禁止即自由。

    2.古语:

    ①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②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③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④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⑤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3.习主席语录: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②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

    ④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4.写作关联运用:

    ①要以法治教育来推动,要以法治典型来激励,要以法治环境来培育。

    ②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法治信仰缺失,法治敬畏不足,在工作中还习惯于过去的思考方法和思维定势。有的认为依法办事束缚手脚,只要办成事,什么手段都能用;
    有的把法律当作摆设,不履行法定职责;
    有的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甚至以权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

    ③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顺应时代要求,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努力做法治型干部。在尊法上,要更加坚定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在学法上,要更加全面深入掌握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重点要点。在守法上,要更加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治秩序。在用法上,要更加努力坚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

    ④领导干部应在深入学习法治理念、增强对法治精神的认知过程中提升法治思维水平。领导干部应在带头遵守法律规范、践行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过程中提升法治思维水平。领导干部还应在提升遵守法律精神和原则的宏观视界过程中自觉培养法治思维。

    ⑤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⑥加强法治学习,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加强法治实践,养成依法办事习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六、创新思维篇

     

    1.俗语:

    ①不日新者必日退。

    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古语: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③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④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3.习主席语录: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③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④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全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4.写作关联运用:

    ①不注重知识的更新迭代,就难免知识老化、能力僵化、思想钝化。

    ②推崇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
    秉持创新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优良传统;
    坚持创新思维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关键法宝。

    ③在勤奋学习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勇于担当作为中增强创新思维本领;
    在激励与约束中厚植创新思维胆识。

    ④创新思维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灵魂。创新思维是领导干部管理活动的核心。创新思维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基础。

    ⑤要通过创新,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要通过创新,提高含金量的成色;
    要通过创新,填补无人区的空白。

    ⑥以人民需求作为创新动力;
    以学习培训作为创新源泉;
    以社会实践作为创新载体。

    ⑦提高创新能力,党员干部要锻炼“博学之”的学习能力,要锻炼“慎思之”的判断能力,要锻炼“笃行之”的实践能力。要敢于打破从众型思维,权威性思维,经验型思维,自我中心型思维。

    ⑧不想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不会创新,经验行事,套路出牌;
    不敢创新,别人没干的不敢干,以前没干的不敢干。

     

    七、精准思维篇

    1.俗语:

    ①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

    ②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2.古语:

    ①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

    ②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③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3.习主席语录:

    ①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

    ②当前,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都很具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

    ③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④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⑤解决“四风”问题,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能“走神”,不能“散光”。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找准靶子,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4.写作关联运用:

    ①0.99的1000次方接近于0,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差那么一点点,最终的结果会谬以千里。当前许多工作都是因为管理不到位、操作不标准,造成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甚至酿成严重事故,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精准思维要求必须摒弃原来那种“不拘小节”的思维陋习,在每一个细节处严格标准、严格程序,认认真真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②要注重养成精准的思维习惯,要用精准的眼光分析判断问题,要用精准的对策措施解决问题,要用精准的行动化解矛盾推动工作。

    ③要防止走神,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
    要防止散光,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
    要防止大呼隆抓,精准找到贫根;
    要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到对症下药;
    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像绣花一样精细;
    要防止大水漫灌,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要防止手榴弹炸跳蚤,做到靶向治疗;
    要防止一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⑤精准把脉,精准开放,精准救治;
    精准识别,精准推进,精准聚焦,精准发力,精准防控,精准统筹,精准复工。

    ⑥如何做到精准发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问题意识,要发挥工匠精神,要注重做事细节,要做到落细落小,要达到精美精致。

    ⑦精准思维,首先是一种思想方法,其次是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⑧在职责定位上凸显“精准”;
    在监督对象上把握“精准在手段方式上贯穿“精准””;
    在手段方式上贯穿“精准”;
    在工作作风上体现“精准”。

     

    八、系统思维篇

    1.俗语:

    ①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

    2.古语:

    ①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

    ②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③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

    3.习主席语录:

    ①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②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③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④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写作关联运用:

    ①抓工作要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既要有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也要有具体的任务分解,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避免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避免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②系统观念是过程性认知,要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
    系统观念是开放性认知,要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
    系统观念是层次性认知,要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

    ③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系统思维及结构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具有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整体意识,注重调结构、补短板,把握好事物的整体性、协调性、次序性和衔接性。

    ④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的关键是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⑤坚持系统思维,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风险性原则。

    ⑥在做到“两个维护”中提升坚持系统观念的能力。在做到“两个维护”中提升坚持系统观念的能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升坚持系统观念的能力。在强化“四个加强”中提升坚持系统观念的能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