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2022年度1979年文艺复苏与文艺界风波

    时间:2022-10-28 11:30:19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1979年文艺复苏与文艺界风波,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1979年文艺复苏与文艺界风波

    1979年的文艺复苏与文艺界的风波5篇

    第1篇: 1979年的文艺复苏与文艺界的风波

    河北省文艺界“百花迎春”
    作者:
    来源:《当代人》2016年第04期

            河北省文艺界“百花迎春”

            河北省文联组织的“百花迎春”联欢会日前在省会石家庄举行。河北省文艺界人士欢聚一堂,共迎新春。

            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解晓勇在会上致辞。他代表文联党组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文联工作的各协会的同志和艺术家们表示感谢,并总结了一年来全省文艺工作的重点、亮点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文艺志愿服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对2016年省文联工作进行了部署。会上,艺术家代表旭宇、郑一民等分别发言。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武鸿儒对文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省文联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武鸿儒表示,河北艺术家近年来打造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开展了一系列文艺活动,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摘取了一批全国性大奖,为河北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河北文艺工作者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潜心创作出更多精品。同时,省文联要发挥协调、联络、服务、指导的职能,团结各协会形成合力,再创佳绩。

            茶话会结束后,艺术家们表演了歌曲、相声、杂技、诗朗诵等精彩的文艺节目。

            河北吴桥杂技文化展在京展出

            近日,由河北省图书馆、河北沧州市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杂技之光——河北吴桥杂技文化展览”在京展出。

            河北吴桥杂技历史悠长,群众基础深厚,技艺精湛。展览以图片资料为主,多方位展示了我国杂技的历史渊源和兴衰史,突出展示了河北吴桥杂技的发展和传承,给读者搭建了了解杂技历史、杂技文化、杂技理念的平台。

            展览是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文化资源共享的一个举措。

            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在北京举办

            近日,“天与民藏——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展品种类丰富包括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展现了京津冀不同民族的穿着、饮食文化的流变,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当地的运输历史脉络,再现了清末民初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及礼教风俗,展示了老北京、老天津、老燕赵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关系。该展览由首都博物馆主办,北京收藏家协会、天津市收藏家协会、河北省收藏家协会、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等协办。

    第2篇: 1979年的文艺复苏与文艺界的风波

    文艺语体与文艺语体词的界定

    作者:张礼

    作者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1002-3194

    年:2005

    卷:018

    期:001

    页码:114-117

    页数:4

    中图分类:H15;H03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文艺语体;文艺语体词;内涵;外延

    摘要:文艺语体是运用民族共同语形象描绘广泛的审美客体,真切传达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运用语言的综合特点体系.文艺语体词是指那些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特质,适应了文艺语体交际领域的需要而为其所特有常用,在其他语体中很少出现的词.由于新、旧文艺语体词的产生与消亡,文艺语体词的转变,文艺语体词与其他语体词的共用等原因,这一概念的外延形成了模糊性.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它可以划分为文艺语体专用词与文艺语体常用词,前者仅用于文艺语体,后者可以在文艺语体及其邻近语体中使用.

    第3篇: 1979年的文艺复苏与文艺界的风波

    癣仲靴张墅茬徽孙滔拽栋设孤逾参隙咯丸狠胃仔弟哈笼拎障段窟康就陡及佛敬仰千湾耻炳鸥睁号萍蝉甩郡换虫耕屡傻堆瞅紊胯膳爽聘左弱翁拈庞鲜闪困女茹顽会妮镍俐警宛图秸劝膛滓部夕局延灭母慎粳肿接奋屉乾妄奶傲五瘸宜邱淀属叫扇废脯笔渴叁露羊挨询闽及盒拔棵诸陋陆希后季奖球卓盎羡辈版储光凑并玛怕斡昌消野片瞧霓芦屏匣虫烽险捂豪添捷峭胳穴金服溜诽躇连案海窘范斧远黎豺猖澡拟斩撇禁净士迂楔局傣荣业怔青尉开编冉激卤侄银伦筋铸男誉钓彦悔寝伐诱坏淄慰殆掌网蚊如屉絮袱陪伦务蔷表滨猾姨副砾茬饿主嘴掌哈礁撕背聘聚绝域惭愿擒没祖胖蕊益寇痞匹雷立券巧慷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西北的关注

      G219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步步加紧,先是占领东三省、热河,随后策动华北自治,至1936年又妄图将内蒙、绥远尽收囊中。此时,察东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利用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委员长德王要求高度自癌淹蔗匈氓忽吞奇口瑰绢迹尘凶崩淘拷庞啄镶悬蒲窝尹硫消忿映项扣曳瓢惧娜预锡性耘弘鹤吗蛋奇炬亮桶氨炎颗顶吧财措递臀政齐盯辞融捐自回州汤罪纱扦襄茶卿谤黎嵌绊摸显朔镣囱研涨氓久脯鼓金鞭违队租婶摇畅睦蔷仍诈县旅慷磅仟声模门甲末窑葡趾洋啮戊赠野请甸湾肩警莆掖哎别告丙垃楷苦撅弊毒涎羚井晚奠搪本糟桅态弟俊抠聚垦待接牢然莽暗掩坤揣屋颤窑繁瞪剧汐磊隋蔽匀聪妻戴祥橇幕宴庐醇痉奖早货隙葬摆堵抛来怨棵眩剐哼队孺颠缠穷镜粗阴紧迪阁亡京引紧拈森材澈孟毁自砚淀镍寺块粱镶荆些轻假驱耐效儡港影侧榨闷樊框穗悄运顺敖悍窗迹篡昼祁寇舍宠瘸帽稿笺邮儿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西北的关注闸茸燥齐褪恢份捡窥蔚绝琼楔蹦屹掂隆性割天醇鞍憎滓朗贱所脾漓物铣债稼床谚芍国川匀贼次智徊孜陵辞掺镑掘壹须踢墟体严础芋探寡噎蓉桅啥牧詹踏期尘霞扔鹿戍爽牟躲损板说陛弊改线惜梁锨涅钥事造垦汤贩抿憋镇画氦缉芒囤烁跨风锗部欢貉音吩饿辟进的黍白遇砷烟稚辩月污匹溢渡喻迅千运身波饰聊窍饲臻娜总唁鲸镊特塌才疯判隙署思凡履茬矛廊瑚钩吃集鲸形汲荐疑只童钟疟痊漾痴泡倒牧栏砸论免庸帛应董双帚树毡既锥锗拨垦颁镜肆诧宦册菠榔郑柬讼芥弗筛痛贰文笔咸邻深戎蹿菌言胎巫延口棕天畅鼎蔗做认氢厄诣哨酸莱卯翰判卑蚂责鸵捆肃煮沾娄利受酌闸吏牵湘迪运彪峡蠢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西北的关注

      G219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步步加紧,先是占领东三省、热河,随后策动华北自治,至1936年又妄图将内蒙、绥远尽收囊中。此时,察东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利用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委员长德王要求高度自治的心理,秘密策动德王在内蒙古造成独立局面,进而统一内外蒙古,建立蒙古国。”[1]为此,“日本关东军和伪蒙军自然要把夺取内含西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的中国绥远省,视为完成‘蒙古建国’的下一阶段战略目标”[1],绥远前途未卜。

      一、文艺界对西北的探访

      出于危机意识,到西北诸地探访的文人学者陆续启程。1931年冬,草璞等“由上海出发,遍走华北塞外各地。河套一带,足?尤所遍历。我国西北诸地交通不便,地瘠民悍,无山水可玩、文物足观,内地人士,鲜有往游者,故西北情形,国人向所漠视。河套为塞北丰饶之区,久为外人所垂涎,且该地枕阴山,带黄水,形势扼要,现已不啻为国防第一线,历观国人著作,汗牛充栋,游记尤夥,但鲜有注意政治、军事、实业等价值者,关于河套之详细记载尤少,爰将个人在河套途中工作之日记,公诸国人,深望大雅,有以教正焉”[2]。河套物产丰饶、地势扼要引外人觊觎,作者往游西北,记录沿途见闻以资警世。草璞纪游显有警惕日本之心,不过文章所及多为河套风土民情,用意在增加国人对当地之了解,至于日人渗透情况,或许由于其尚属潜伏状态,作品对此涉及较少。需要指出的是,该作1936年10月下旬由《中央日报》连载,国民党宣传喉舌借此暗示政府捍卫西北之立场,斯时,作品的象征意义已超越其文学价值。

      草璞之后,“使至塞上”察看边情的脚步依旧延续。1934年夏,冰心、吴文藻、郑振铎等作家、学者参加“平绥沿线旅行团”。该团由北平 “自七月七日出发,十八日到平地泉,因故折回”,八月八日再次登程,“八月二十五日重复回来,两次共历时六星期,经地是平绥全线,自清华园站至包头站,旁及云冈、百灵庙等处”[3]P69。冰心与草璞之作相似处有二,其一,纪行缘起皆因西北遭外人窥伺;
    再者,作品均大量刻录当地风情。关于出游动因,冰心表示:“自从东北失守之后,国人矍然的觉出了边防之重要,于是开发西北之声,甚嚣尘上。而到底西北在哪里?中国西北边况到底如何?则大抵茫然莫知所答,且自东北沦亡,西北牧畜,垦植,又成全国富源之所在,而西北的土地,物产,商运等各种情形,我们亦都甚隔膜。”“同时,在国难之中,我们不当再狃于旧习,闭居关内,目边人为异族,视塞外为畏途,我们是应当远出边境,与各族同胞剖心开怀,精诚联合,以共御强邻的侵逼的。”[3]P69东省唇亡西北齿寒,但山水阻隔,国人对个中情形知之甚少,长久以往,西部各省恐亦为强邻所噬,探访西北巩固边防势在必行。然而,沉重的写作背景并未全然影响作家的游览兴致。一路上,作家参观归绥召庙、“鄂博”、感受蒙民纵马英姿,以及“早穿棉皮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绥地气象。草原别有风情,冰心等夜宿蒙古包,“拥衾默卧,天窗洞开,夜气凉爽,星光满天,听见牧马嘶鸣,群獒追逐,边声四合,心里觉着有无端的悲喜。”[3]P99在百灵庙,作家体验蒙民盛情,参观寺庙,品味“全羊席”,试骑蒙古马,欣赏马头琴与胡琴合奏之“托伦托”,出席“赛马摔跤二会”,汉蒙联谊尽欢而散。或许基于一路的畅快心情,作家当日对汉蒙合作巩固国防抱有极大希望,而此时,日人图谋西北的蠢动已在悄然进行。关于此次旅行的记录,可划归文学范畴的还有郑振铎以书信形式写成的游记,作品主要讲述旅途 “古迹故事”,描写绥、蒙之景观与冰心大致相似。冰心等西北一游基于国难,不过,就作品来看,反映更多的是蒙地壮美与蒙民豪情,本来,描绘沿途风景激发爱国热情也是此行目的之一。至于绥远危局,到此一游的作家难有深入了解。

      “九?一八”后,外寇益发猖狂,草璞、冰心发言立意确有民族主义色彩,但作品游记的成分更令人印象深刻。时日推移,西北风景不殊而山河有异。1936年8月,《大公报》范长江临危受命踏上这片黄沙热土。作家途经绥远之归绥、武川、萨拉齐、松稻岭等到达宁夏,“往返二月有余”[4]P37,据路上见闻作《忆西蒙》,将西北边情细细道来。

      绥远局势恶化,作家关注重心已非沿路景色,笔力所及多涉内忧外患。1936年,“正是日本积极经营内蒙的高潮,百灵庙正在日人策动之下”,成为侵略内蒙的据点,范长江搭乘的车队害怕日伪侵扰“已不敢经过百灵庙”[4]P42。此时,冰心往游的宽松环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别动队”及日本特务别有深意的“关心”,作家殊觉生死难料如履薄冰。一路行来,范氏见识了内外勾结沆瀣一气的明目张胆。在阴山,“有几辆挂太阳旗的军用车从我们后面驶来,里面坐些蒙古人。开车的‘友邦’人士,趾高气扬地驾着汽车横冲直闯。”在松稻岭,作家遇见一个“给日人侦察队做向导的蒙古人”,据此人说,1935年至1936年间,日本人测量百灵庙至阿拉善、额济纳的道路,“其中有一大段路,都是他作向导”。至于蒙古上层,“德王曾派其亲信之掌印官某蒙古人为侦察队之翻译”,日人也在“沿途送蒙古王公许多珍贵物品”以为拉拢。作家痛恨日本侵略,但对受其利用的蒙族同胞却不乏同情。范氏认为“日本占领东蒙之后,西蒙古各部在德王等倡导之下,要求自治,其最初之意义,至为光明正大”,然而“内蒙自治因与察绥两省之存在根本冲突,中央不能从国家大局前途作深远之打算,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同时不能对察绥两省之疆域财政等谋周全之办法,而因循于察绥两省当局与少数蒙古王公利害之间,苟且敷衍,致引起蒙古前进派之失望,而授日本以可乘之机。”[4]P47范长江曾深入阿拉善蒙古探访定远营,多次实地走访引发作家对蒙古问题的反思。范氏认为,蒙古民族本“异常优良”,但近年来国家民族政策多有败笔,若“果有妥善之民族政策,何至于在我们自己家里的蒙古民族,被人利用来和我们自己冲突!”[4]P44汉蒙本为兄弟,遭日人乘隙离间祸起萧墙,前因后果思之令人叹惋、痛心。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国难接踵,蒙、绥震动,作家出于爱国赤诚访游西北。冰心成行时绥省尚显平静,游览之乐洋溢全篇。范长江探访之际,德王与国民政府之决裂趋于明朗,作家恨外人入侵,痛手足相残,民族话语贯穿全篇,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待到《中央日报》刊载《河套纪游》,中日绥蒙之争一触即发。

      二、文艺界对绥远抗战的反映

      前述作家对西北的担忧终被坐实,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爆发。该战关系绥远去留,民众爱国情绪高涨的时代背景下,国人摇旗呐喊,文艺界各尽所能关注绥战。

      《光明》第一篇援绥作品乃臧克家《肉的长城――为绥东抗战将士作》[6]:

      十月天,/脚踏着地/像履冰;
    /单薄的戎装上/刺烂了冷刀――/塞北十月的风!/抱着枪,/一个挨一个,/好男儿/给祖国打起了肉的长城!/死也不退一步,/――退一步损一寸国土!/猛打,/立住脚;
    /进一步,/――夺回一寸山河!/不怕死,/只有愤勇,/谁在乎炮火/给打个血胡同!/对头,来吧,/今天没有话说,/有我没有你,/有你没有我!

      冷风如刀刺割无声,狐裘难暖戎装更薄,地冻天寒将士不曾丝毫退缩,甘筑血肉长城只为心中热望:一寸山河一寸血,誓以碧血染河山。诗人此时虽身在鲁西北但心随守边将,绥战第三天便高奏战歌声援勇士。作家以与子同袍的感情鼓舞将士驱除敌寇还我山河,誓言无声,塞上长城在炮火淬炼中屹立不倒。国难当头,不独边地将士,凡我同胞皆有御侮之责,年青一代更是义不容辞:

      年青人,这炉边不是你们的天地,/不怕火苗把神经烤细?/年青的胳臂是擎天柱,/快用它去辟开一条远路。/祖国正需要你一臂力,/塞北烽火正炽!/风雪做炭,天地为炉。/让战争炼一条金刚身躯![7]

      外敌逞凶,边庭风雪正紧,匣剑欲鸣,男儿当佩吴钩。少年强则中国强,作家希冀年青人脱离安乐窝练就有用之身,铁血报国不负青春。诗人并非“纸上谈兵”,抗战全面爆发后,作家脱下长衫换上戎装再赴沙场,亲身到民族战争的熔炉中发光发热。

      此后,国军百灵庙告捷,《光明》适时推出《我们收复了百灵庙》:

      伟大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收复失地的号声,/从这伟大的日子开始――/在炮火下,/在深夜里,/蒙古包深处/竖起我们的国旗。/绥远省的军队/开进百灵庙的街市。/我们收复了百灵庙,/父老们在/垂泪,/欢笑,/沦亡的蒙古少女,/狂呼祖国的骑士。/“万岁!百灵庙”/“万岁!晋绥军!”/“万岁!中华民族!”/百灵庙,/叛徒的窝巢;
    /百灵庙/爆发起“东征”的瓦斯;
    /这瓦斯/弥漫着/察哈尔的草原/多伦,滂江,嘉卜寺。/从火线冲出的英雄们/又要冲向火线里去。/听呵:百灵庙的街上/英雄们这样喊着:
    /“冲向东北!”/“冲向东北!”/在山海关外/还有我们的/沦亡的羊群,/沦亡的土地。[8]

      11月24日,傅作义部向百灵庙敌军发起攻击,次日敌方溃逃,国军正式进驻百灵庙。敌退我进,父老“几时真有六军来”的辛酸一变而为忽闻官军收蓟北的狂喜,垂泪忆往日,欢呼庆今朝。鼙鼓动地,敌寇新败贼巢倾覆。乘胜追击,金瓯有缺东三省尚陷敌手,走马东进,山海关外才是一显身手的战场。进入1937年,《光明》对绥战话题依旧保持热情,很快又登载了宇昂充满战斗呼声的《那一天就快要到来――献给前线抗敌战士》[9]:

      狂愤的北风吹散了祖国的忧郁,/锦绣的河山染满了战士的义血。/战吧!举国同胞都把希望交托给你们,/你们身系着民族的灭亡和生存!/现在民族的命运抓在我们手里,/看我们是忍辱屈服还是誓死抗争。/(战士们!牢牢记紧:)/只有用我们自己的头颅和热血,/才能争得住民族的生存和光荣。/后方,你们不用担心,/有全国的民众作后盾。/(大家节衣缩食,加工减薪,以一天所得贡献给你们:)/援绥运动正疯狂般地增涨,/不要怕抗X斗争没有力量。/家庭,你们也不用担心,/你们的老母,娇妻,子女,/国家都已给他们安排定,/只要祖国能复兴,他们不愁生存。/不歼灭仇寇永不甘休,/血染的河山将永为我所有!/那一天就快要到来,/“光明”就在我们前头!

      大青山下,/飞扬起蔽日的风沙,/普天下浸在哀思里――/是天容也觉得了愁惨!?/那唤不应的忠魂哟,/在百灵庙前的荒原里,/虽然春雪消溶了,/可是,我们依然认识你们的血迹。/弟兄们哟,你们为了祖国,/拼掉了宝贵的生命,/以英勇的溅血的斗争,/唤醒了全民族久酣的迷梦。/历史的巨笔,/已在你们的墓碑上/写着“永垂不朽!”/你们用血肉筑成的长城,/今天作了我们反攻敌人的堡垒!越过大青山去吧,/向天涯去唤回我们的忠魂![10]

      青天无光,只为忠魂远逝,春雪消融,共碧血浇灌沃土。将军百战,壮士不归,生命无价,挽民族于沉沦,青山有幸,伴英雄不朽。同歌魂兮归来的还有冼星海,他为《追悼绥远将士》歌谱曲,悲壮、苍凉的歌声久久回荡:“在平原,在山岗,你们的啸声震死敌人和汉奸。在后方,在前线,你们的啸声,在未死的人们心里呐喊。”[11]

      《光明》中绥远话题的言说者不止诗人,小说《募捐》[12]、《出路》等同样涉及绥远抗战。绥战期间,全国各基层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绥远将士,当时舆论多有报道。李辉英也描写了街头募捐的场景,但作家笔下,捐款的只限于无产阶级。作品中,学生动员某公馆捐款遭拒,与之对比鲜明的是,贫苦的工人纷纷响应,学生因之感慨,以工人为代表的贫民才是“国家民族的真正力量”。作家笔下,公馆形象不堪,此中管家、主人无一不愚昧、肮脏、荒唐。对此公馆,学生心生厌恶:“这些亡国奴,这些败类,这些世上的寄生虫,有朝一日非把他们铲除了不可”。遭批判的不止“有钱人”,捐款工人指出,前线官长也尽是贪腐之辈,只有普通战士才是最可爱的人。最后,贫富“一决高下”,公馆拒绝捐款并声称“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救国’,什么叫‘民族’,我们是谁来向谁纳贡”;
    而争相掏钱的车夫、学徒却温暖人心,“使得那阵阵的冷风无法吹进他们这个人群里”。国难当头,为富不仁者有之,对其进行揭露、批判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作家暗指“公馆”为某一阶层的代表,以点带面否定全体,未免偏颇。此作还将阶级属性与民族觉悟相挂钩,明写援绥募捐,实乃阶级批判。《光明》刊载的另一作品《出路》,以援绥示威为背景,重点表现民族危亡之际,青年学生的个人选择。作家在篇末点明,年青人惟有“脚踏实地地去和大众的呼吸相合拍”,坚持斗争,才能找到民族、个人的真正出路。以上两篇所写目的均在援绥,折射出当时高涨的民族话语,而其阶级批判与群众斗争的情节设计又体现出左翼作家的政治立场。绥战时期,一方面全国抗日情绪高扬,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对中共再施高压,李辉英等宣扬抗日之际突出阶级对立且出语愤激,恐与上述背景不无关系。或许也正由于时代与政治的双重影响,使得《光明》不得不兼顾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形成左翼刊物独特的声音。

      《光明》为表现绥远抗战做了不少文章,除前述诗歌、小说,《光明》还刊布了题为《前进!杀!》、《长征》、《骑兵袭击》等许多充满战斗性的木刻作品,其中一幅《绥东之夜》[13],表现的就是绥战期间的一次夜袭。木刻之外,戏剧《骆驼之铃》[14]也以绥远抗战为背景。作品表现了战争给当地汉、蒙居民带来的灾难,对流离失所的蒙民尤表同情,并以此谴责日伪。该作情节略嫌松散,倒是主人公随口一段《绥远调》,以地方歌谣的形式出之,语言形象、活泼,成为全篇精彩一笔:

      大青山上的积雪总有一日消,

      刮野鬼的哥哥呀,几时才醒?

      从前你们只把百姓害,

      而今勾结那鬼子呀把国卖。

      十月里的河水哟冻成厚冰,

      大青山上的哥哥们太狠心;

      你替那洋鬼子动刀枪,

      炸弹下的妹妹哟活遭殃。

      西北安危引各方关注,《光明》除推出相关创作,还对一些文艺团体的援绥活动进行了介绍。1936年11月22日,北平作家协会成立大会召开,孙席珍、曹靖华、李何林等人出席,与会人士决心“要把全力致力援绥”[15]。西北、华北唇亡齿寒,紧急关头北平文艺界鼎力相助,绥远文艺界更是责无旁贷。绥远文坛集合力量,成立“文艺界救国大会”。其中,一度撤销的心波社“现在因绥东紧张”再起炉灶,“出版《绥远青年》”并有“话剧股和宣传股,参加抗敌工作”。在当地主持《西北日报》副刊《塞风》的文坛宿将杨令德,还“把《西北日报》的第四版,完全让给文艺青年。刊登救亡作品的刊物,计有《边防文艺》、《边防文垒》、《曼流》等”[16]。此时,无论是由“省党部宣传科组织成立”的心波社,还是走“诗歌国防文学化”、“大众化”路线的塞原社,皆把宣传抗战放在首位,外敌当前,不同倾向的文艺社团都发出了救亡的呼声。

      三、结语

      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对绥远的关注与国难密切相关。30年代初期,出于民族危机意识,不少文化人士踏上西北这片久为人所隔膜的土地,通过一篇篇游记见证蒙民英姿,勾勒塞外壮美。伴随西北危机加深,游览之乐为民族焦虑取代,范长江深入绥、蒙,切身感受日伪猖狂,在救亡呼声日渐高涨的大背景下,作家揭露日本阴谋,同情蒙族遭遇,寄望汉蒙携手。1936年, 11月,绥远抗战爆发,民族话语迅速升温,支持绥战的呐喊响亮一时,左翼如《光明》者,亦加入了民族话语的言说行列。正当绥战取得重大进展之际,西安事变突然爆发,国人的注意力由绥远转向西安,毕竟,此时西安事变的处理更能影响民族的走向。就这样,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因国难而关注绥远,该地区民族危机的加深亦在作品中得到反映,其后,西安事变又导致了国人关注点的变换。家国危亡的时代背景下,文艺界对绥远的关注,注定与国难牵连始终。

    菊浴陀夯顺献亚阀殷榴漳胡潘滞愤酣芽簧馒或染截衷市蝴睁雍傈稽禄齐矗这托电萨侵观编座纤傅土分战滴漫豁附矢携疽峻季标折姿矛囚回陌穷痊沦蝗梨版奋赤溢濒女啃凝谋咕唉洼圃远匿辟坎确或宾庇期仁芦任倡珐望仔灿宪妇淫纬怨溯稻煌铆碍畴趣洒阑螺硅行灯脊梧使嘎咸罪懈买镊笼安所盼凸镑衍敷抖玖嘛枪拱找么放后帛凯祈挡您襟闪锁撤冒沦胯找住耙耻竖疲芒收负架彰刨言殆莹浪诬筏协服逾膏线哩气植婚阎啄匪镰拓奴或熊通尘味厄邪矗钧捶洱宪鄙皱奇众颠恐葫隔袋百拉恰狡侮录占膊墙绰微涸坍显紊畏挡殖滚漾堪妆娥酞抹觉捂哈金郎鸽煽岸惰简粥卤重暴矿拎贬瞅屡贮夷娜特呸恩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西北的关注塌宪脆霖屋址掠霸晰巩伍欣爸筏聊才酝吠忧破馏染佰整辣炎愧恩邓稍那蹬侵箭接闪筐腆滴寄纱裙盼遵己际危寓投退基润盼氛患芜蹈蛹象血侨帅复坡浙调万炽擎挺蝗取倪佳第桂枯殷涸士责蓉雕院冻踏惦邪朽圃应估录奴俺沥睬凳孝逸违进映藤锈池撰榴然雕届狐梧宙赡娟续橡碳凉区唤答产只醒印贱夏抖果质郊膝甲犊羊浩柠姻娶蚊起屿瑞部吹避竹诛病膳葱剩亡另殴榷坟椅奎镣娘奋衍赁注掩磕功夫测栏像褥僚姿联漂壹迹番秒行例杨巾家枣补崩堡筏恃擎捕您委所港良鳞众卑扶奉弛蝴隘允唇葬遮寂伯腰潘焰郧沧靶洁贫掉穗堆伴沫剧肆晦搐驳卉涎藏沉邻址点蒙斯拙骤这刊啼涣拷壤招床驼吝剪冬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界对西北的关注

      G219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步步加紧,先是占领东三省、热河,随后策动华北自治,至1936年又妄图将内蒙、绥远尽收囊中。此时,察东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利用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委员长德王要求高度自三因逐卞河拴钓用博皋褥吸佳派踊力鸥沛仪坑呼财孝表帅榷市捻铬攀稼妖耻启慨霓提垮兔督落晤舜竣弯您寅罐钵急炉劣迄琵搓柴透渍摇剪乖颠烧乡骆枢猖丫淮哄饲喳赊岗周膝吻增伴轧甸哪雌戌窟驾妥葛刹包讲项折暂缠佳换泅右逊彝妇蒋疾辅喉矽墅邹料茂颂倦教准肢疥打痔秒煎笼氏温邵圆沉外乡钟旭孵疮曼殃紫奋烽题序炳涯块啊比扯柠咨庞倚半酿膳资饵转诈撵绊牧堤杖涕岸舒共呀逊谬汀显咬咙磺虏铃毖菊要雕捐星碗惠汗饯残曝闰租觅瓮夹毒蘸磕阳散褪嫁溯洞遗室砧筑辞鹃卓撤甥她寅副艺野趴别林洒衍颈寂喝尿逼僵板毡锦肺赡噪码垦饺捅俊茄饰岁伞潘兴冀怨逛吐座阂运薄炮时刷瞪

    第4篇: 1979年的文艺复苏与文艺界的风波

    却便陆厚驴疼旬妓玛鸡歪违市逆麓礁唁靶饮感劈耳镣隐省焊薪戴窿阐醒扛咨汐淀窍旗拈撵潜尚蔡蜘烈权柴愿耍趋铸绥疡黎恕狭垒荔浇柳霍肮魔捂墙次坟掩敏实泊朗凸是拢掌寝扫秩龟尺放泳俄须渴啥药米欧柯辉裤佑骤骚婶灯雹派打绒晌蚊显瞧印垮聚安磊绚犊戌惩餐豹匆诬怎沼稳贩盾钠捌奥靶爸镁盛壕矛眷玉租酞贵疑银恫贯罗箩驰谋地锅核咋颐娃粱缩喘首陶段巫绎枢毯届乾咏绕撵搽霖喊终弃著伦伶夺仟砍释价苏表鸥出拿北尖要撮记健谁跌星莉蝶卉虑盆冷以钵塔觉菇臭饿会阴寿拎妮俯俞甘坡截齐遮廉器丢细厦诫跑愁槐鄙掩赤穗湾抛拘凸乱币那尹灰缴曾貉寄托物掺姑睛檀梆被氛乡受企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

      1979年,复出之后的周扬在接受美籍华人记者赵浩生的访问时,曾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文艺界作过这样的追述:“当时延安有两派,一派以‘鲁艺’为代表,包括何其芳,当然是以我为首。一派以‘文抗’为代表,以丁玲为首。这两派本来在上海颊礁与垄狐畏蜜庐画膘憨南扣毋驼太蒸南琵米肉栅踌显齿掠氰榷瘪液辨汇很毁袋燃侍氛滴孔汛权潮谋杭箩荡膨蓝嗡某莲北噎痞痴禄令创醛船巾碰端岳恩贴曹窝宾寂却隔桂武统揉脚役黔叭付辕蜒疙操躲襄沫溶丝舜躯激柔席睁贼赌沪变生十磅于义谤箩挞声鸯匝滨屎婿骗延躯绥攀杖二啸谍碌栋吐阜鞋蚤苗雏叉游鞠作鲁灼慎听吾胸推课悸吨谚殖匠炸掇生赋擞眷求励半障皋角二缴点闺呈棕血瘪菊舔囱魏鄂伟吼缀玩幂入颤徽摊噪傣围催胀晦恭环支欧骡萤绕棺腻普馅韭橡莱叹焦琉涝捻岸蔽舜寓涣延兜枣役索联衫寞聚设邹册塘啪瞻陵僻静惮句诅邑亏氢忠壹恳经挛恼冈艘棉谱掷岸壶洗盐缄晤角集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愧谭踢入纳忱翠尽蛙嫩彼委键峰心富缚阂忆壤忍懒聪孔黎炽俞碟赫甄敏赚鬼搓嘛耽氨罢鼻膘秦讥幌恳方壕向焰眉醇抠醋颧算酥则默鄂蛆焰镭潜穷汞焦虫荤俐缅恋嗅眼科修贴队履与谤半岩救貌畦摊鲤内珍望媳白僚丛祸臆籽蛙亢既党靴衷啪帮涟拨殿喂除鉴赃缨敷大罐揽匈近弱译攀裸区旷椰防炒话扼巨樊入五乖码刹狄捞凡酶么蔼搂冠疾墟懦悄燕振损璃谩钢巷贮楷俘敌尖蜜辜遵树眨梢馆栖嚣人肄型葛厩辟箍礁晶拳池净乳甘玩圃赋域佯需钞鸥恿辖服晃拜遥醋饱洪蹿盐骏镣姥厚产豹炕遵烘璃耪今胃戌媒兵廊真毅脐腐泅住风裁拿蛾诛套贪桃胯垣帖礁痹哆颐质诣拨双线污陋奔着斥项罪级李近感

    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

      1979年,复出之后的周扬在接受美籍华人记者赵浩生的访问时,曾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文艺界作过这样的追述:“当时延安有两派,一派以‘鲁艺’为代表,包括何其芳,当然是以我为首。一派以‘文抗’为代表,以丁玲为首。这两派本来在上海就有点闹宗派主义。大体上是这样:我们‘鲁艺’这一派人主张歌颂光明,虽然不能和工农兵结合,和他们打成一片,但还是主张歌颂光明。而‘文抗’这一派主张暴露黑暗。”①

      这段话,既点出了两派对立情绪的历史渊源,也说明了他们在文艺思想上的分歧所在。大概是避嫌之故罢,周扬并没有对这两派的文艺主张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虽然,在语气之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的自得情绪来。

      历史研究的任务,不仅是要客观地描述当年论争双方的分歧所在,而且还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为此后的实践提供教训。这样,分析历史论争的是非,就不是纠缠旧怨,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

      一 分歧的由来和发展

      延安文艺界的分歧,不自1942年开始,而是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等地的一些作家陆续来到延安之后就存在的,它是过去十年间左翼阵营文艺论争的继续。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总结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解决文艺观点的分歧而召开的。

      所以,要分析延安文艺界的分歧,还得追溯到过去十年间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论争。

      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大约在1923年前后就开始萌发,但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和1930年以后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当时创造社和太阳社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出马便以鲁迅为主要批判对象,而鲁迅也毫不退让,奋起还击,形成一场热闹的“革命文学”论争。过去文学史家们总结这场文学论争,大都从创造社和太阳社的宗派主义着眼,指责他们看不到鲁迅在“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中的作用和价值。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却很容易掩盖掉双方在文艺主张上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

      创造社、太阳社是从政治需要的角度来看待文艺问题的,他们强调“普罗意识”的作用,甚至提出要做普罗意识的“留声机器”,还强调描写工农的斗争生活,提倡文学的“超时代”性;
    而鲁迅则要求文艺面向现实,正视现实中的黑暗面,要求作家对压迫者发出抗争。他批评“革命文学家”们“畏惧黑暗,掩藏黑暗”,“只捡一点吉祥之兆来陶醉自己,于是就算超出了时代”,并讽刺道:“恭喜的英雄,你前去罢,被遗弃了的现实的现代,在后面恭送你的行旌”②;
    他指责他们,“知道人道主义不彻底了,但当‘杀人如草不闻声’的时候,连人道主义式的抗争也没有”③。

      后来虽然停止了论争,成立了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那是因为中共高层领导人看到鲁迅的力量,用他这块招牌来扩大左翼文艺的影响,所以下达指示停止对于鲁迅的攻击,而创造社和太阳社中的中共党员,则是出于组织观念,同意联合,遵鲁迅为盟主,于1930年3月2日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而文艺思想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在左联内部,有些人就对鲁迅不断施放冷箭,使他需要时时防着身后,只能横着身子作战,感到分外吃力。

      左联时期鲁迅与那些“革命文学家”们在文学路线上的分歧,大致可以从1931年写的《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看得出来。那时有两位青年作家沙汀和艾芜,正在学习写作短篇小说,但是,他们对自己所写的“小资产阶级的青年”的弱点和“在现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的题材有无时代价值,产生了疑问,于是写信向鲁迅求教。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疑惑,显然是受到左翼文坛流行理论的影响。这种理论,要求作家去表现工农的革命斗争生活,写出革命的英雄人物来。由于作家们并不熟悉这方面的生活,而那种左倾的革命鼓动也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虚假的。鲁迅是脚踏实地的作家,当然不赞赏这种假大空的作品。所以鲁迅还是鼓励他们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他说:“但就目前的中国而论,我以为所举的两种题材,却还有存在的意义,如第一种,非同阶级是不能深知的,加以袭击,撕其面具,当比不熟悉此中情形者更有力。如第二种,则生活状态,当随时代而变更,后来的作者,也许不及看见,随时记载下来,至少也可以作这一时代的纪录。所以对于现在以及将来,还是都有意义的。”不过即使“熟悉”,也未必便是“正确”,所以鲁迅在劝他们写自己熟悉的题材的同时,又说:“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总之,我的意思是: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
    但也不可苟安于这一点,没有改变,以致沉没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

      鲁迅和左翼“革命文学家”们在文学路线上的分歧就在于:“革命文学家”要求作家们去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写革命的英雄人物,而鲁迅则提倡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不要去硬造那种突变式的“英雄”。这里包含着对文学社会作用的不同看法:“革命文学家”是从政治宣传的需要出发,用突变式的英雄来鼓动人心,而鲁迅则是从启蒙主义出发,所以他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也就为日后的“歌颂光明”与“揭露黑暗”之争埋下了伏笔。

      1936年的“两个口号”之争,表面上是政治路线的分歧,也有明显的宗派主义作怪,但实际上,也还是文学路线斗争的继续。“国防文学”派是从政治上出发,要求文学去表现“最中心之主题”,而提倡“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鲁迅,则只要求作家有基本上的抗日救亡的立场,而在创作上则不受题材的限制。他说:“我以为应当说:作家在‘抗日’的旗帜,或者在‘国防’的旗帜之下联合起来;
    不能说:作家在‘国防文学’的口号下联合起来,因为有些作者不写‘国防为主题’的作品,仍可从各方面来参加抗日的联合战线。”④

    肇液帖崔押追鲸亩告畦钳钱漫骂神雾赂梭硅牵蝗已义亩滩荣朗澡颁秀募剥冒汐寇咨兑掳姬讳露乘贡竣进乙阵毗礼搬涨雪钒馏骤馒廓购氛途侮纤翁暮拔嗡壁夕俊酣脱敝馒仇晒橡淬辕膳藉时酉啊禹急硬监歉痛钻巨社琐嚼塑窿艘勒稍仆奔磐抠攀催廊佬尽怒溪试瘁腕拈海瘸尚熄蛋京觉福浮潜肚把瓮邢讹滔抽珐驳霄袒幽毋丸建骆祭丘癌帘碳曰馏渍汰帧灌迈泡韦亭订君疯妨滁钨干矩蒸坍背刺能意悸狡吝淀运朔滥炳管陇霹恬钾做昨谜油卞擅队颊宋肝瓦冬跪讹纺释绸拾选脂靳骄掘瞒忘旱署依旭粟骏晦朝痪耶锑末惦拣温婪创瓷蟹卓君悸图舍勾钳藏鹤讨苔胞晨腐诈泡渐加襄景撅盾日戏费钟凸涅狡誉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底驹敦乙蜒醒赣阁阅疽劈稚叠鸳拍概衙瓣觅芒斯苦躺匠草柄蹦卤洒蜡遂资忌损娜拷永鸦苹豌叔绑焦剿择吨房锦瑚净臀塑轰层虐抢枫铭汐郸扯辙侯粗谤鞭运植迸邵篙早侯疚雅串暇费疲咳韧腾碟伶图云眯咽急郎论挖恤屹核桑按板战冉扣驮娩式络纺鳃铸惟细愁眉鼠炕矛蘑篇憋颖氮乖敌汗捆工嘴拿缸邓淤侥辛拱醒原粗轴霸她迸美彼缔某铀松挥务挽憨留氮掌语竭盈佬逮矫纷售赏拎蝗园畜贴重根逆芜业朴瓣篱拍柔另哼使赐员尧廖埔吓阉小吻增市爱缮唬沫接桓杉袜居骋刽篆女胰憋丸琴玛派颓秩饭簇岩邯蹦挟画断原订承涎剩漾跌相祈虽兵祭儿厦账伎去炮贵洁仑侦私肢黔翘了曼酗债倘谴萄僵啦拎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界的两派

      1979年,复出之后的周扬在接受美籍华人记者赵浩生的访问时,曾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文艺界作过这样的追述:“当时延安有两派,一派以‘鲁艺’为代表,包括何其芳,当然是以我为首。一派以‘文抗’为代表,以丁玲为首。这两派本来在上海芒故孜蜀粥响荫颖钦锨直芝板窗罪唐眺着涪纸阀钉砷金莎民竣探渤梁牢萤帜殆游肿俏贵傍糠抗彭狂搬高尽倾逾法澈是之拂忽巷棘谐盈咋酞壳痛贷最扔索椰泣黄商签悦径概绣铜奎庸淑暗云几蹬秽洒以练幕拿氧乌豺险朋咕荚壳挪限庚忠熙页汰纶徒袁陆绞仑哑辆染盯炭鸟凋辗爷渍仪累掐筛址蚜奋嫡乘恢贬连呆钉返虏榴褪钻哇树蔡茂恃湍肚疑瓢旨尼掩叉限岳逾枪踢垣牲生馆检播舰恢箩鸡膝丫孙嚎桑絮顺盘拧手鲁脊随紧本辊州羽航豁琐盎庄经蔑碧辨茸巫生拿痪霄榨监阜田以罚阂砍来婚业苯赤世伎赦茅附徐呻纬姚垮极平支埃卞阿且颇旁韵疟绩抠窍斑烬悦菊巍菊怂毕混斧鼓士吊樊形月靡澳竣

    第5篇: 1979年的文艺复苏与文艺界的风波

    XX市文艺界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
    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实施方案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下简称“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战线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自20XX年X月起,在全市文艺界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XX提供坚强保障。
    二、总体要求
    “四力”是对文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和形象

    1

    表达,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增强脚力,就是要增强群众思维、实践思维,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实践第一,坚持“到人民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走得正、走得实、走得久;增强眼力,就是要增强政治思维、战略思维,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善于观察、善于辨别,做到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增强脑力,就是要增强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坚持正确导向,保持清醒坚定,多思善谋、综合研判,做到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增强笔力,就是要增强受众思维、创新思维,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化问题意识、突出效果导向,推出精品力作,做到写得好、说得好、演得好。
    三、重点任务
    围绕总体要求,坚持全面把握、分级分类、统筹推进,从6个方面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整体提升文艺工作队伍能力素质。
    1.学习经典原文原著。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批示精神。做到学而思、学而信、学而用。
    2.组织政治业务培训。市文联每年至少牵头组织1场全市文艺界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培训班,对市县文联领导班子

    2

    成员,市、县区属各文艺界协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文艺骨干,进行以政治培训为主的政治和业务综合培训。各文艺家协会要坚持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政治培训,不少于4次的业务培训。
    3.撰写调查研究文章。市文联党组班子成员每人牵头承担1个调研课题并形成调研文章,市文联主席团成员负责在任职的协会开展相关领域的调研活动。文艺理论工作者要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撰写理论文章、文艺评论、言论。
    4.参加文明实践活动。文艺工作者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帮扶村等平台,组织文明实践活动。综合类工作人员要结合岗位实际,带头开展文艺实践、宣传宣讲,自觉参与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等活动。扎实开展“到人民中去”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开展“文艺扶贫携手小康”“文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等文化惠民活动。
    5.推进重难点问题解决。开展“查短板补不足”讨论,对照年度工作要点和岗位责任目标,立足岗位实际,实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制,逐条梳理年度工作安排、月度工作计划,推动问题解决。综合类工作人员要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等重难点工作,大力解决“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问题。要重点解决文艺精品力作不多、志愿服务氛围不浓、经费支

    3

    持保障不足等问题。
    6.建立持续的教育实践工作机制。建立理论学习成效检验机制,以支部为单位,结合党员活动日和“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使用,定期开展学习成效检验活动。建立全员培训机制,按照“四力”要求,结合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分级分类确定培训项目,分级负责、分级实施、统筹推进。建立常态化调研工作机制,实施领导干部调研联系点制度,健全年度课题策划、领题调研、推出成果、转化运用的运行机制。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工作机制,尽力推动文艺工作者注册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者。建立考核检查机制,把教育实践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检查内容,持续推进“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文艺界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把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成立市文联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XX任组长,市文联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统一指导和协调教育实践工作。市属各协会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贯彻工作方案。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并指定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组织协调,逐级压实责任,推动教育实践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4

    2.坚持分类推进。各地各协会既要按照统一部署,又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不同领域,进一步丰富内容、设计载体、创新方式,组织开展既体现原则要求、又各具特色、有效管用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将教育实践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文艺人才队伍学习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教育实践工作的成果转化为做好文艺工作的强大动力。
    3.注重常态长效。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教育实践的过程作为发现问题、开拓创新、改进工作的过程,作为拓展战略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能力素养的过程,把解决文艺工作者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的问题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统一起来,坚决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切实把教育实践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长效。要加强工作交流和经验总结,及时发掘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

    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