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汇总(完整)

    时间:2022-10-28 19:10:16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汇总(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汇总(完整)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多篇汇总5篇

    第一篇: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多篇汇总

    教育现代化的心得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正在不断地冲击着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更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之势,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得到持续地发展。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教育现代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理解,就是办学条件、教育手段和设备的现代化。广义的概念是指它由五个方面组成:一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这是主导,指导着教育现代化的每一环节,它要求全校上自校长下到每位师生员工,都要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质量观、管理观、教育观和教学观;
    二是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这是主体,指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反映各学科发展的最新效果,要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虽然这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教育者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新课程本身就要求教师由“教师匠”转为“研究者”;
    三是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这是核心,离开这一点,教育现代化都是空的,其内容包括教师数量充足、队伍稳定、结构合理,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社会责任感,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水平,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等;
    四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这是物质基础,指校舍、设备等硬件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先进水平;
    五是教育制度的现代化,这是保证,指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各种规章管理制度符合现代管理原理,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以上五个方面既有区别,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但都是最基本的方面,由此还能派生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如:师资队伍现代化加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就能产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溶为一体,又构成教育教学体系的现代化,等等。

    由此我认为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因为没有先进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先进的行为。怎样才能实现观念的更新呢?我认为一方面是个人:首先要在工要时有更新观念的内在需求,要感到不更新观念就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落伍,不能老是感觉良好,故步自封;
    其次要把内在需求化作行动,主动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认真听取别人的心得体会,向其他人讨教;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共创更新观念的氛围,对新思想新举措能理解的要大力支持,一时不能明白的,要多反映,多讨论。另一方面是学校,学校在更新大家观念方面要高度重视。以上两个方面,前者是根本,后者是保证,缺少前者,对先进的思想和事物往往是排斥,即使出去学习,也只能学习到对自己个人有利的东西,先进的事物常常以不适合本校为借口而加以否定;
    缺少后者,观念的更新不仅在数量和速度上不能保证,而且就力度而言也会苍白无力。当然,先进的观念是动态的,因此观念的更新也是人人的、永恒的,今天的先进思想明天可能已被淘汰。就向新课程实施的方针中提到的要“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在硬件、软件、师资的建设,但这重视不是说是盲目地跟从,现代化也要切合我们自己的实际,不切合实际就不能发挥现代化的优势造成一种资源的浪费。也要化力气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以使教师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能自觉地使用现代化的资源,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店街镇小 赵 娜

    第二篇: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多篇汇总

    学习“加快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通过听习总书记的报告,以及目前的教育形式,学校的发展,以及现在参加的各种培训,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现代化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冲击。

    应该说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通行证”。但中国传统教育的“划一性”“封闭性”和“机械性”导致了个性化教育的重大缺失。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改进课堂教学和完善物质条件是获得这一“通行证”的有效途径。由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路径,是中国的趋势.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那么什么是教育现代化?

    通过查阅资料,教育现代化指的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于我来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摒弃陈旧的技术,努力学习新的技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方面,也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持,为提高学校其他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努力。

    总之,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们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使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应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

    第三篇: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多篇汇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讨心得体会

    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并且具体列举了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十三个方面的制度反映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这些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各项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把这十三个方面的制度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第一,要认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艰巨,工作繁重。虽然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说在如何发挥好制度效能方面重视不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久久为功,既要把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又要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第二,要在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这项重要工作,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并且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不能偏废。

    第四篇: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多篇汇总

    心得体会: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最新)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人民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战略支撑。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全面履行职能使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指引,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70年来,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已经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充分彰显。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保持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把政治工作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领导制定了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强调要把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军队政治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后,同志亲自决策和领导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强军兴军作出新的政治擘画,开启了新形势下政治建军创新发展新征程。人民军队重塑思想、重塑作风、重塑政治生态,立起政治建军新方略、立起革命军人新标准、立起人民军队新样子。

    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迈出历史性步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陆军技术兵种部队数量很少,空军、海军处于初创阶段。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通过多次精简整编,我军逐步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军队转变。改革开放后,基于对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判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经过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内部编成,改革领导指挥体制,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官兵比例,人民军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作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决策,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压茬推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历史性步伐。

    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弹道导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带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军把武器装备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道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步伐,有力推动了武器装备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同志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军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抓住机遇,鼓足干劲,把装备建设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自力更生、艰苦攻关,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装备现代化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实现军队正规化,全军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实行了规范化的部队编制,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法规,正规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全面恢复和建立军事法规制度的重大决策。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不断推进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建设,逐步形成了覆盖军队建设各个层面的军事法规体系。进入新时代,同志强调,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2015年2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人民军队法治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改革完善军事立法体制机制,加强立法顶层设计,抓好重点立法项目落实,一大批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法律法规陆续制定颁布或修订实施,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有效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使命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追歼残敌,进军边疆,剿灭匪特,粉碎国民党军队窜犯袭扰,胜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作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捍卫了祖国万里边疆和辽阔海空。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军队着眼维护和平、遏制危机和打赢战争,加强战备工作和实战化演习演练,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号召,积极完成重大工程建设、抢险救灾等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在抗击特大地震、森林火灾、特大洪水、非典疫情等重大灾害中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不怕牺牲;
    完成依法履行香港、澳门防务职责,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积极参与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等重大任务,有效履行自身职能使命。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开辟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境界提供了深刻启示。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是人民军队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70年来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全军官兵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坚持先进军事理论指导。70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处理当代中国军事问题,在世界军事史上书写了不断创新军事指导理论的生动篇章。强军思想植根于强国强军的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为我军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军官兵要深刻认识强军思想的重大意义,牢固确立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纠治不良学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把是否真正解决问题作为衡量学习贯彻成效的重要尺度,找准问题症结,破到问题深处,拿出真招实策,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持续向前推进,让党的军事理论在强军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军队因使命而存在。我军要担负起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拓展我国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必须不断提高打赢能力,这也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全军官兵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认真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把握现代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把我军锻造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坚持改革创新。70年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调整体制编制,人民军队边战边改、边建边改,愈改愈强。历史昭示我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军官兵必须自觉站在全局高度认识改革,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事关国家兴衰、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国家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密的信息化时代,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努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新局面,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第五篇: 全面推进国防和现代化心得体会多篇汇总

    对教育现代化一点认识

    射阳县初级中学孙昌会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 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 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 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 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是以促进教育主体 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 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认识存在不同 的观点。

    一、教育现代化的误区

    自1983年邓小平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以来, 我国教育现代化明显提速,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是,人们对 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等仍然不够了解,在认识与实 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素质教育,认为推进素质 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有些同志把教育现代化理解为教育设施现代化,认为 有一流的校园和设备就是现代化;
    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课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 学,而忽视学科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色等等。而管理部门的有些同志缺乏对 教育主体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严重忽视了对教育主体 管理主体、教师

    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人的现代化。

    二、教育主体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主体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教育主体具有三个语 义内涵:管理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

    管理主体现代化。

    在教育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干部、各类学校校长等都属管理主体, 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决策能力、施政方 法等会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管理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

    具有与教育改革与创新所需要的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具有传承、借鉴与创新传统 教育、西方现代教育所需要的现代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
    熟悉党的教育政策, 具有教育决策和依法行政能力;
    具有组织、指导学科改革与创新实验的能力;
    具 有不断适应教育发展变化所需的自我实现的意识和能力;
    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新技 术的能力。这些基本素质构成了管理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当前, 管理主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其它学科理论,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2)不善于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主要内容开展教 育探索与实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有传统教育或应试教育的烙印;

    (3)存在

    着工作偏面性,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和能力;

    (4)教育改

    革与创新的紧迫感不足,有些改革措施缺乏系统论证,工作盲目性比较严重;

    (5)

    管理主体群中一些人的人的现代性欠缺,工作创意不足。实现管理主体现代化的 过程也是管理主体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核心是具有系统的理论思维、 鲜明的现代个性、科学的教育决策和正确的施政方略。

    教师主体现代化。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古往今来,作为一 种社会职业,教师主体所承担的基本任务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没有发生变

    化,只是不同的历史时代赋于“教书育人”不同的文化定义。我认为,在人类知 识不断演进和发展变化的时代,教师主体应具有从事与其社会角色相吻合的新理 论、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新个性、新技能和新方法,这是教师主体现代化 的主要内容。比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具有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就基本上可以 胜任其教学工作。现在则不然,要做到教有所为,学有所成,教师还要学习心理 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另外,教师主体的现代化还 充分体现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的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 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 是传授、发展与创新人类经验、人类知识和人类文化的过程。

    学生主体现代化。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主体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来推进,内驱力越强,学习效果越明显,知识内化的 程度就愈高。学习活动也是认知活动,在认知过程中,学生主体主要依据已经习 得的知识或经验,通过分析事物或现象的外部特征去预知或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其

    内部联系,从而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那 种把学生主体视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看法显然是不科学的。

    管理主体和教师

    主体是指导和强化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自主行为 过程,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 于人(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作具有自主意识、 独立个性和人格的教育主体。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
    (1)具有现代学习目

    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
    (2)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新时代的个性特征;
    (3)具 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
    (4)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
    (5) 创造的潜意识强烈;
    (6)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等。

    三、关注人的现代化,把教育主体现代化置于突出地位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恰恰体现在人的现代 性 即一种精神气质。现代专家罗伯特•贝拉指出:
    “现代不应该只被看作是

    一种政治或经济体系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态。

    ”贝拉所指的精神现 象或心态是指人的现代思维特色和心理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人的现代性 主要表现为:见闻广、积极关注参与社会事务;
    鲜明的个人效能感;
    不受习俗束 缚,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乐于接受新观念,思维活跃。马克思指出:人的素质就 是人的本质、本性。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如果教育主体缺乏人的现代性的种 种气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自觉、自主地关注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变革过程。作 为管理主体,他们就难以驾驭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局,会出现工作上的盲目性和 摇摆性,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
    作为教师主体,他们就会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 教书不育人,继续扮演教师匠的角色;
    作为学生主体,他们就会志向不明,创新 意识不强烈,求知内驱力不足,学习效率差。这些情况不利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政策的落实,影响素质教育,延缓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最终影响社会、经济 发展。

    应当指出,学校是学生主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场所。教师主体的人的 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人格的现代性,影响着学生主体的社会化水平。学生主 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他们就会更具有创新意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就更能适 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实践证明,社会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集中体现在人格的现代性,而人格的现代性往往是指人在各种关系中表现出的价 值观念、道德品质、能力水平、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我们要首先通 过弘扬教育主体的现代性来推进教育主体现代化。倘若教育主体自身缺乏现代人 的特质,他们就难以指导、组织、参与教育现代化的实践。

    因此,弘扬人的现代性和全面提升教育主体的现代化水平, 应采取相关措施:

    (1)弘扬新时代价值理念,大力加强主体的职业道德建设;

    (2)继续推进教育主

    体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名校、名师”工程建设的速度,以主体的现代化带 动与促进教育现代化;
    (3)加大对教育主体中的“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的宣传力 度,提升整个教育主体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

    (4)加强干部和教师培训,不断

    增强主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能力,等等。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既不是传统教育的模式,也不是西方现代教育 的模式,它是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模 式。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借鉴和利用传统教育、 西方现代教育的成果,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开创中国教 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作为教育主体,我们要不辱使命,积极投身于教育现代 化的实践,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中,实现教育主体自身的现代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