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2022年度党一百年来奋斗历程【完整版】

    时间:2023-10-20 11:00:33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一百年来奋斗历程【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党一百年来奋斗历程【完整版】

    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4篇

    【篇一】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

     纵观近一百年来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思想和思潮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影响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国社会的最重要思想。正是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近代以来乃至数千年文明史上最巨大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身上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影响首先集中体现在这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身上。

      在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系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中国人要算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896年孙中山伦敦蒙难之后在英国留居近一年,其间曾常常到大英博物馆研究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及其活动情况,并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孙中山在流亡欧洲以及后来在欧洲考察社会党国际时学习、研究过马克思的学说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对他形成三民主义思想,特别是形成关于避免走欧洲资本主义老路的“节制资本”思想以及后来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对当时中国社会党、无政府主义等其他社会政治力量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们没有也不可能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改造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传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由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陈望道翻译并由上海共产早期组织组织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曾说过:1920年他到北京时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和共产主义的书籍,其中《共产党宣言》等三本书使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他说: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通过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上革命道路的。1919年,周恩来还在日本留学时就通过日本的河上肇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了解了《共产党宣言》一书。1920年10月,他赴法留学,和当时先行留法的蔡和森等人一起继续学习《共产党宣言》,最终成为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使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为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是历史的必然。进入近代以后,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各种尝试,进行了各种理论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特别是1921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纵观近一百年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世所罕见,使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为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下,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中国人民在其领导下不仅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而且进一步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我们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日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累进税制度、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联系在一起。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语言、生活不会像今天这样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正确的历史航向。它至少在五个层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其一,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我们现在的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概念为核心的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这些概念是“五四”运动以前我们所没有的。没有这些基本概念,就谈不上有中国现代文化。这套话语体系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人以及我国广大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逐步建立起来的。

      其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我们才知道了许多现代哲学知识,比如知道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突破了历史循环论,知道了社会历史的结构,社会发展的趋势、道路,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态、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等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我们心目中的整个世界图景都发生了变化。

      其三,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现在,我们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很多具体学科,包括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这些社会科学门类以及它们所组成的学科体系也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很多理论界的翻译家、学者的工作,我们这个学科体系是建立不起来的。

      其四,促进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今天的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也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研究机构的建立、杂志报纸的编辑出版等均是如此。

      其五,促进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大众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概念都与马克思主义有关,如少先队员、党员、干部、群众、同志、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等,这些概念都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我们的许多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都是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等联系在一起。

      从文化层面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现在的生活完全是另一种景象;
    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语言、生活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篇二】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

    中国农民一百年来的真实历史

    ∙发表于:2015-01-15 16:12:23

    ∙作者:天地悠悠沧海横流发短信加关注更多作品

    级别:知州积分:9413

                           一、民国时期(1911-1949)

    民国时期的土地大都集中在地主手里。中国农民多是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在没有天灾人祸的年份能吃饱肚子。由于工业落后和战乱不断,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农田改造工程和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耕作方式是沿用了几千年的牛耕和人工耕作,农业完全靠天吃饭,一旦遇到天灾,农民就会逃荒要饭,卖儿卖女,流离失所。

    民国时期的农民大多上不起学,几乎都是文盲,普通农户的孩子最多就是上个私塾,认识几个字。能从农村考入师范和大学的,几乎都是有财力的地主子弟和富家子弟。农村文化以传统地方文化和宗族文化为主,封建迷信猖獗,农民的科学知识几乎为零。农民的住房几乎都是土坯草房。民国时期农村婴儿出生的死亡率极高,因为没有任何医疗的保障,接生婆就是一切。

    民国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没有确切统计,据金陵大学1929-1931年的调查资料,部分农村人口死亡率为28‰,婴儿死亡率为156‰,平均寿命为34-35岁;
    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回顾性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44-1949年,中国婴儿死亡率为201‰,平均寿命为39岁左右。汇总数据后一般认为,20世纪的前50年,中国人口的死亡率约为20-25‰,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左右,中国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

    尽管梁漱溟先生在1928年就提出改造农村的设想和理论,并为此去实践,于1931年在山东邹平和菏泽建立实验基地,但由于战乱不断,最后也没能在全国推广。

    一穷二白,这是民国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

                            二、共和国时期(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如何?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新生儿因感染导致的死亡减少,死亡率从200‰逐年下降,1958年为80.8‰,70年代为47‰,80年代为34‰,2005年为19‰。中国人的平均寿命1950年是36岁,1957年是57岁,1981年是67.77岁,2001年是71.8岁,2010年是74.83岁。

                           (一)毛泽东时期(1949-1976)

    毛泽东时代先把地主的土地平均分给了农民,接着又组织中国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从农民个人手中要回来;
    从合作社跃进到人民公社,这里面带有强迫的命令,让农民很不适应。1953年,梁漱溟先生曾在政协会上为农民请命,被毛泽东狠狠挖苦讽刺了一番。这一时期组织农民修建了很多农业水利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农田改造工程,组织农民科学种田,与农业专家合作搞科研实践,县、公社、大队都有机耕队,帮助农民深耕土地,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亩产量。好多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效益,尽管有的地方违背了自然规律带来了负面效果,总体看,利大于弊。

    但是,这一时期生产的粮食多以上交公粮的形式支援国家和城市,农民自己多吃粗粮。上世纪60年代初,天灾与狂热跃进的人祸叠加,农村饿死了很多人,这个数字肯定在千万以上;
    但同一时期的中国城市很少有饿死人的现象。

       

    毛泽东时期,成年农民上夜校扫盲,每个行政村都建一所小学,农民的孩子都上学,没有新文盲。农村合作医疗有特色,城里的医生也定期来村子为农民诊病,帮助赤脚医生提高医术。农村移风易俗文化建设不错,革命新文化占了绝对上风,大的村子都有自己的演出队、体育队,封建迷信基本绝迹。

    当然,由于搞阶级斗争划成分,中国农村有一批人因此受到伤害,在上学、当兵、婚嫁诸方面都遭到歧视。

                 

                        (二)邓小平和改革开放时期(1977-至今)

    进入邓小平改革开放时代,开始时农民包产到户,国家大量进口粮食,农民交的公粮越来越少,农民丰衣足食,干劲十足。这期间,小岗村成为耀眼的分田单干的典型。

    中间一段时期,由于基层政府人员的数量迅速增多,为了养活这些人,基层政府向农民征收的税赋名目繁多,农民不堪重负,迅速走向贫穷,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新文盲大量出现。农民子弟纷纷进城打工或从事其他职业,中国性工作者人数保守估计有600万,大多是农民的女儿。基督教和邪教在农村蔓延,发展势头强劲。

    近十年,取消农业税,实行新农合和农村养老制度,鼓励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引导农民走城镇化道路的一系列举措,又让中国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地方已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完全机械化。

    但是,城市工业转移和农村小作坊式的工业生产又给农村带来新问题。农村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状况日益突出,山林、土地、河流、空气、饮用水都被粉尘、污水、废气、废渣、污泥等污染,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日益严重的危害,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癌症村”。同时,村官腐败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三、结语

    纵观中国农民的百年历史,分田到户仍是在走几千年农民走过的老路,最高境界就是维持温饱。小岗村这40年的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农民不可能完全城镇化,如果没有农民,如果农民没有耕地,就一定没有粮食;
    没有粮食,中国必乱!因此,科学合理引导中国农民因地制宜走城镇化、合作化、科学种(养)植的道路,这应该是当下务实的国策。

                                                             写于2015-1-15

    注:数字资料取自百度和网友博客

    【篇三】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

    光辉的历程 不朽的业绩——记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伟大历程

    刘琼;

    【期刊名称】《传承》

    【年(卷),期】2013(000)01X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如今已经走过了91年的历程,91年来党经历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共产党走过了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的历史经验和结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业绩

    【作者】刘琼;

    【作者单位】中共焉耆县委党校;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光辉的历程不朽的业绩--记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伟大历程 [J], 刘琼

    2.辉煌90年: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教育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90年民族教育政策发展回顾 [J], 金炳镐; 陈延斌

    3.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综述——惊天的伟力不朽的神奇 [J], 卢林保

    4.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伟大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5周年 [J], 黄家顺; 李海新

    5.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系列报道之二 伟大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 [J], 范俊强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四】党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


    《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
    为了自己的追求,去格物,格竹子能格到吐血,感觉就是对追求的坚持,现在的我们很容易被外物所影响,造成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不能坚持自己的初衷,都是变来变去的,听郦波讲完之后,特别想去找一找相关的书籍,更深入的去看一看、学一学这种信念是如何贯穿于始终,这种信念是不是现在所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平乱灭匪之余,王阳明为政亦以百姓与天下为任,兴学启发民众,治政惠及乡里,是把苍生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担当,将社会安定作为自己的责任,“为生民立命”,以实际行动去改变环境,而不只在口头大声疾呼。
    郦波教授讲述的特别生动,以前通过书籍了解过王阳明的心学,但却对王阳明知之甚少,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王阳明有一个新的认识,再也不是枯燥的知道,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一个人;
    更是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势,在剿匪、在平乱等等再很多时候不仅仅气定神闲的将紧急事务处理好,还能在此同时开堂授课,教导学生,这种心境是我最为佩服的。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他平乱之后,荣誉纷来,百姓亲朋交口称赞,但他能够做到不动如山,而在朝廷打压,小人刁难之时,也能够做到坦然面对,一心讲学,心中唯有“光明”。
    正如其逝世前的遗言一样磊落与豁达:“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