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高考日语生激增背景下日语专业的教学困境分析

    时间:2023-10-24 08:20:11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余幕英 李佳佳 刘笑明

    摘  要:近年来,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的比例大幅度上升。随着高考日语生的激增,高校日语专业学情呈现基础不均衡的新特征,给日语专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教学困境。文章主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困境,以期为教学困境的突破提供思路,从而推进中学日语与大学日语专业的有效衔接,推动日语优秀人才的培养。研究可知,教学困境主要体现在课堂异化及教学管理困境两个方面:课堂异化表现为部分高考日语生不参与课堂、课堂过于活跃的两个极端,而部分零基础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和焦虑的消极现象;教学管理困境则表现为教师积极性受到打击,同时在教学节奏、知识拓展、教学资源分配方面出现混乱的现象。

    关键词:高考日语生;基础不均衡;课堂异化;教学管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185-04

    高考日语生,即选择日语作为高考外语科目的学生。近几年,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据统计,2021年高考外语科目中的日语考生人数达到20万人左右,是2016年的21倍。这也导致了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日语专业并未对此采取特别的应对措施,高考日语生与非高考日语生混合编班。这就导致班级学情出现了基础不均衡的局面,直接给专业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困境。本研究将基于教学实践对教学困境进行总结,从而为后续的突破探索提供一定思路。

    一、先行研究综述

    关于高考日语生的激增现象带来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探讨其对高校大学日语课带来的挑战。唐新艳谈到,高考日语生在大学前的日语学习中缺乏语音训练、语法基础不扎实、日语听说能力有待加强、教材选择混杂,导致“大学日语”课程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困难[1]。陈旭指出,当前“大学日语”课程讲授单词、语法的传统教学内容,难以让高考日语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2]。

    第二,高考日语生所面临的问题。刘云提到了高考日语生的志愿填报受限、出国留学和就业受限问题[3]。王昭程、刘云总结了高考日语生报考日语专业后面临的两大问题:日语初级阶段的课程学习让有基础的高考日语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导致其日语能力退化;大部分高校都开设公共英语必修课,给本来英语基础薄弱的高考日语生造成一定的压力[3-4]。

    第三,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的困境解决思路。针对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所面临的问题,安蓉建议实现中学日语和高校日语教育的有效衔接,具体做法是针对进入大学选择继续学习日语专业的高考日语学生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能力的培养进阶至素质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如师范类日语专业、商务日语专业、日语翻译专业等,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实现“日语+”能力,有效避免学生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的无效学习[5]。刘云则建议,高等教育部门要推进中外教育联合培养模式,为具备留学条件的高考小语种考生创造更多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以满足学生的国际化教育需求[3]。但本研究认为,高考日语生日语水平并非一致,而且日语基础也并非都达到直接学习专业技能的程度,因此解决他们遇到的困境不能草率,更不能“一刀切”。

    高考日语生的激增给日语专业带来的影响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先行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这种现象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而针对这种现象给日语专业教学所带来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基于教学实践,分析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激增所带来的教学困境。

    二、日语专业高考日语生激增的背景

    1983年开始,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报名时可以自由选择)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但实际上大部分普通高中的外语科目只有英语,高考外语科目一般选择英语。而选择日语替代英语参加高考真正引起关注是从2016年开始,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9600人参加了日语高考。而在之后的几年,高考日语生人数呈现喷发式增长。据统计,2017年1.6万人,2018年2.3万人,2019年4.8万人,2020年13万人,2021年则达到20万人。其中廣东位列全国第一,2021年达到了4.9万人,较2017年增长25倍。而高考日语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原本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通过日语高考都提分明显。以广东省某知名高考日语培训机构为例,2021年共有两千多名学员参加了日语高考,获得110分以上学员有237人,100分以上学员有508人,与学习日语前的英语成绩对比,平均提分高达53.8分。

    高考日语生的激增给日语专业的生源增长带来了利好条件。据笔者2021年12月对所在学校日语专业2020级、2021级高考日语生的专业报考动机调查可知,大约31%的学生表示“不想浪费高中的日语学习基础”,大约32% 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日语/日本文化,想继续深造”,可见高中的日语学习经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报考动机。在这种背景下,广东不少高校的日语专业招生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局面。而同时,日语专业中的高考日语生比例大幅度上升。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2017级是八分之一,2021级则达到二分之一。这种现象在同等院校中也存在,有些高校的比例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日语专业新生绝大部分是零基础,学情较为单一。而随着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学情则变得较为复杂。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对高考日语生进行“特别”对待,按照以往的自然班把零基础的学生与有基础的学生安排在同个班级。而高考日语生的日语基础参差不齐,日语学习经历五花八门。本研究对广州工商学院2020级、2021级日语专业高考日语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回160份有效问卷。下面结合调查结果进行说明:

    第一,关于高考日语成绩。其中,最高分135分,而最低分仅有43分,平均分90分左右。第二,关于日语学习时长。只有6.88%的高考日语学生在大学之前学习了3年日语,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长不足2年。日语学习动机明确,因为英语成绩相对较差而在高中选择了日语学习,可以说是一种“速成学习”或“应试学习”,并未接受规范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学习与训练。第三,日语学习途径。65%左右的高考日语生在高中的日语学习主要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而仅有23%左右的学生所在高中聘有专职的日语教师。据调查,高考日语培训需求急剧上升导致培训机构的日语教师出现短缺,因此教师的任职门槛相对较低,绝大部分教师是刚毕业的日语本科生,教学经验相对缺乏。B6BE597E-D2AB-40FF-AD82-D7E37130EA0A

    因此,在自然班背景下,日语专业新生的班级学情呈现“零基础与不均衡的基础共存”的复杂局面。而这种局面也势必给日语专业教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三、自然班背景下高考日语生激增给日语专业带来的教学困境

    教学要随着学生学情变化而调整。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案执行,而是由学生学情来推动。学情的复杂性、发展性决定了教学的不确定性和变迁性[6]。而据调查,目前并未有高校对学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与复杂的学情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不仅课堂出现了异化现象,教师与学生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课堂异化现象

    1. 部分高考日语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高考日语生和零基础的学生一起从日语的发音开始学习,而高考日语生在高中阶段基本学完了大学日语一、二年级所要求掌握的词汇与语法。于是,有4名学生在问卷调查的主观题中抱怨教学进度太慢,8名学生抱怨所学习的内容难度太低,效率低下,日语学习没有新的进度,高中阶段所学习的语法渐渐都忘记了。从学生反馈中可知,大部分民办院校的高考日语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依赖于课堂与教师。因此,当低年级课堂上获取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时,他们就很容易无视课堂,做出一些干扰课堂正常秩序、影响课堂整体氛围的行为,例如看课外书、备考日语能力考试、发呆、睡觉等。有66%的受访对象坦言自己曾在专业课堂上分心走神。这种现象于学生本身、于课堂、于教师都是不利的。

    原本基础并不扎实的高考日语生学习态度不端正,靠吃“老本”,很快就显现了弊端。从下表[笔者所在院校2021级其中3个班级大一第一学期的核心課程“基础日语I”的期末考试(统考)卷面成绩统计]可知,这部分学生不仅被零基础学生赶超,甚至连班级平均分都达不到。

    而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

    第一,高中所获取的日语知识、日语能力的量与质不等同于大学低年级阶段。因为大学日语学习与高中日语学习有着较大的差别。首先,课程体系设置不同。虽然低年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和高中日语的知识点重合,但是大学的课程体系更完整,根据2020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建议的课程设置,日语专业低年级要开设6门课程——基础日语(开设四个学期)、日语视听说(开设四个学期)、日本概况、日语会话(开设四个学期)、日语基础写作(开设两个学期)、日语阅读(开设两个学期),而基本上高校也按照指南执行。而高中日语课程,2020年修订发布的《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中建议开设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三种课程。基本上高中或培训机构只开设必修及选择性必修课程,即日语1、2、3、4、5、6、7,类似于大学的“基础日语”及“高级日语”课程,即以日语发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系统地进行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训练。其次,培养目标不同。高中日语培养学生的四种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而高校日语专业培养规格包含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个要求,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日语运用能力,翻译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见要求高且全面。高校的日语专业将培养规格细化到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作为教学评价手段之一的期末考试,试题的设置当然也会体现上述提到的能力要求。综上所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低年级阶段的知识而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自然就错过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二,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意味着缺乏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课堂互动尤为重要。教育部所提出的“金课”标准——“两性一度”中的“创新性”也谈到“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因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下,互动为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学习与交流渠道,增加了学习者使用语言和修正语言的机会[7]。

    2. 部分高考日语生表现过于活跃

    与上述的无视课堂型相反,课堂上高考日语生还容易出现另一种倾向——表现过于活跃。这一类学生往往对于教师的提问表现得十分积极,经常抢先回答提问。另外,部分学生偶尔会在教师的讲解途中打断教师,例如当教师讲解到某个单词或语法时,提问教师该单词或语法是否还有其他用法等。

    3. 部分零基础学生产生自卑和焦虑

    当面对班上有一半同学具备日语基础,零基础的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两种反向的倾向——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倾向指的是“见贤思齐”,即零基础学生将基础扎实学生作为自己的榜样,力争向他们看齐,抑或是与基础扎实的同学开展小组学习,虚心向基础扎实的学生请教,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消极倾向指的是零基础的学生产生“自卑与焦虑”情绪。当看到有基础的同学在课堂或小测中表现优异时,部分零基础的学生自叹不如,课堂上不敢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又或者将有基础的同学作为自己学习水平的参照物,心存焦虑,担心跟不上他们。

    (二)教学管理困境

    1. 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

    学生不重视课堂,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消极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的积极性。课堂参与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互通,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因此,学生不参与课堂的这种情感态度将直接削弱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严重的还会让教师产生挫败感。

    2. 影响教学节奏的把握

    教学节奏是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规律性和重复性的教学变化形式。适宜的节奏,有促进教学、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的积极作用[8]。基础扎实且表现活跃的学生容易将整体的教学节奏带得偏快,这对于低年级阶段尤其是大一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整体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有可能不知不觉中加快了教学进度,或者对某些习题的讲解不够仔细。

    3. 难以把握课堂知识拓展的广度与深度B6BE597E-D2AB-40FF-AD82-D7E37130EA0A

    教师为了照顾部分高考日语生“吃不饱”的状态,尽量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但是把握拓展的广度与深度却显得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拓展太广太深,有可能造成零基础的学生消化不了。

    4. 难以把握教学资源的分配

    在学生学习基础不均衡的学情下,教师面临着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难题。以课堂提问为例,基础扎实且表现活跃的高考日语生往往更容易得到教师的注意,教师可能在无意中会增加提问的次数。华东师范大学重大项目“中国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查”数据也表明,学优生比中等生、学困生获得了更多回答教师提问的机会[9]。另外,对于那些因为有基础而骄傲自大的学生,教师为了“挫其锐气”也一般会将难度较大的题目向其倾斜。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对零基础学生的不公平,导致其学习上成就动机的缺乏。而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好分配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的激增给日语专业带來了课堂异化、教学管理等困境。教学困境如若得不到纾解,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语专业的良性发展。而根据高考的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日语专业中高考日语生的数量将有增无减。然而目前该课题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希望本研究能激发更多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兴趣,共同探究该教学困境的突破思路,从而推进中学日语与大学日语专业的有效衔接,推动日语优秀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唐新艳. 当下大学日语教学发展之困——以烟台大学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0):74-75.

    [2] 陈旭. 日语高考人数的增加对高校公共外语教学带来的改变——以西安石油大学18-19级学生为考察对象[J]. 科幻画报,20 21(03):133+135.

    [3] 刘云.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日语高考生的困境及突破[J]. 当代教育论坛,2020(03):56-64.

    [4] 王昭程,叶耀嵘,盛学武,等. 浅谈高考日语生源高校适应诸问题及解决途径[J]. 高考,2019(06):189.

    [5] 安蓉,姜一凡,惠超越. 高考日语现状与问题分析[J]. 试题与研究,2021(10):21-22.

    [6] 刘岗,田静. 学情分析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20(27):18-21.

    [7] 徐锦芬. 外语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 外语界,2020(06):26-32+62.

    [8] 郑后建. 高校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J]. 山东高等教育,2020,8(05):31-38.

    [9] 郝亚迪,胡惠闵. 从课堂提问看学习机会的公平——基于Z市初中生的调查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6(02):64-70.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人才类项目“生态语言下视域下大学《基础日语》生态课堂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8WQ NCX222);广州工商学院2021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高考日语生激增背景下日语专业的教学困境及突破思路探索”(项目编号:ZL20211148)。

    作者简介:余幕英(1985—),女,硕士,广州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与日本文学;李佳佳(1994—),女,硕士,广州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日语教育与日本文化;刘笑明(1957—),男,博士,广州工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B6BE597E-D2AB-40FF-AD82-D7E37130EA0A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