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音乐的可舞性初探

    时间:2023-10-25 08:40:18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朱新语

    摘要:音乐和舞蹈一直是亲密无间的伙伴,音乐为舞蹈提供听觉方面的体验,舞蹈为音乐呈现视觉方面的感受。在古代,舞蹈的表现就伴有声音和节奏的配合,随着各自不断地发展,音乐与舞蹈不仅仅停留在这种节奏性之中,它们从更加深层的内涵中去感受对方,从形式到内容,从内涵到外延,从形象到性格、从动作到语言等,音乐在保持自身的艺术性的同时,为舞蹈的表达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用来进行舞蹈,被用于舞蹈作品中的音乐需要具备能够起舞的特点,即可舞性。这种可舞性与音乐、舞蹈的共同性、差异性和共融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性能够加强它们之间的艺术表达,差异性能够弥补它们之间的差别之处,共融性则能够增强它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所以,本文试图从音乐与舞蹈的育情思、通艺异、音舞融三个角度入手,探析音乐在不同方面与舞蹈之间的关联,以及产生的特殊可舞性的体现。

    关键词:音乐 舞蹈 可舞性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1。又如“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可见,自古以来,乐、舞不分家。音乐和舞蹈都是世界上产生时间相对较早的艺术,它们既彼此独立,具备各自不同的审美与表现的方式,又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发生了奇妙的联系,人们通过它们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情感,传递理想与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要传达的“共同语言”,才让它们成为了如此默契的艺术搭档。那么,对于舞蹈来说,用于舞蹈表现的音乐是怎样来和舞蹈相配合的?换句话说,音乐是怎样来“舞蹈”的?它的可舞性是如何体现的?

    一、育情思

    音、舞皆由心生,心之所动,便有了创作的动力,动力促使着人们通过其各自特有的形式创造出心动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穿梭,描绘出动人的情感。在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或情感,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的听觉方面的感受,它是由听觉来带动人的身心所形成的一种整体的感受。所以,人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在对听觉感官的刺激下,使人产生一种听觉意象,在感受作品带来的意象感觉的同时带入自身的情感经验,从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舞蹈也是如此,正因为音乐和舞蹈所具有的共性,使得音乐具备了能够促使起舞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之所感

    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又可外化的态度,当客观事物对人的需求产生影响时,人们所自然产生的态度就是一种情感的体现。而艺术就是通过自身的形式将艺术创作者所感受到的和所想表达的体验传达给受众。艺术作品对于受众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人们接触到艺术作品后所产生的道德感和价值感就是人们的需要被满足后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也就是情感。音乐与舞蹈同属于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们之所以能够从古至今发展到现在,自然是离不开“情感”二字,而这种艺术情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大到能够包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于1939年完成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以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与历史事迹的壮丽磅礴为起点,奏响了时代的乐章。舞蹈编导张羽军、姚勇就是在该音乐的启发下,从古典舞的形式入手,创作出了古典舞群舞作品《黄河》。在对舞蹈作品的创作中,编导们在创作结构上与钢琴协奏曲紧密呼应,大量使用“卡农”的手法,用舞蹈的体态特征、动作技巧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方面相配合,在强化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的同时融入了舞蹈艺术的当代气息,使观者能够透过作品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与力量。

    (二)思之所悟

    在艺术作品中,承载着创作者深刻的创作理念与思想意识,也即音乐与舞蹈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围绕着“人”这个主体。有时作品中并没有直接地去表现人,但最终也都是通过人的思想创作、从人的理解层面将其表现出来。在古希腊,一些理论家们就十分重视并强调音乐这门艺术在理论方面所体现出的价值,认为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人的品格......当艺术的关注对象将人的存在及其精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传达出一定的内涵与意义。舞剧《朱鹮》从上映起就受到了国内外的赞誉,不仅仅在于它纯美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它用舞蹈的方式带人们探寻濒危物种朱鹮们的内心,感受它们的纯洁与友善,脆弱与绝望,从而引起人们对于朱鹮的生存现状乃至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在这之中,音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与舞蹈高度配合,将整部作品的内涵充分发挥了出来。

    (三)教之所育正是音乐与舞蹈那与生俱来的默契,使得它们自然地对人

    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人们或将它们用作教育的方式。在周代,乐舞是礼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增强道德伦理意识,巩固统治者的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当时的人们会按照年龄阶段、时令更替、身份地位等差异去划分学习的阶段、内容、演出场景以及使用乐舞的规制等。西周时期著名的《六大舞》和《六小舞》就具备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够指导人们遵祭祀、受教育、感人伦。时至今日,乐舞依旧是人们用来丰富教育内容、培养高尚品格的有效方式。人们通过挖掘艺术内在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及情感价值,用外在可感的形式使人切實感受到艺术的存在,然后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内容及方式的运用去走进人们的内心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人,扩展人们认识世界、增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艺术的熏陶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通艺异

    在艺术的审美感知方面,有些艺术需要人的听觉来进行感知,有些艺术则需要人的视觉来感受,而音乐和舞蹈正是将听觉与视觉结合在了一起,将音乐那无形的听觉形象落实在舞蹈那有形的视觉形象上,将无形与有形相结合,将想象与现实相统一,实现最终的艺术审美过程。所以,音乐和舞蹈之间的不同,是音乐能够和舞蹈相配合的另一重要因素。

    (一)艺形有无

    艺术的种类繁杂多样,用于表现的形式也各有不同。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不同于文学、绘画等艺术那样能够直观地被大众所看到,所以“听”是人们对其最基本的欣赏方式。这种不可视化的形式可称之为有艺无形,它包含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虽然呈现出来是无形的,但是负责接收这种艺术信号的“接收者”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且这种存在能够感知到相应的信息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是一种证实存在的存在。世界上存在的聲音有千千万万种,但是,并不是一切的声音都能够被称之为音乐,音乐艺术也有自身的规律性,也是需要在有组织、有结构的创造性的基础上来表现艺术形象,杂乱无章也不可取。在表现形式上,舞蹈与音乐不同,舞蹈自身的可视化表达可称之为有艺有形,是一种以视觉呈现为主的艺术,无论是在表现还是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都能够通过肢体呈现和依靠人的视觉体验去感受到舞动的人在肢体上的收缩和伸展、跳跃和下蹲、静止和运动等,营造出真实可感的视觉化的情景和氛围。

    (二)载艺之质

    音乐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和各种器乐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节奏是音乐和舞蹈共有的一个部分,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包括音高和节奏,是由多个不同高度的乐音和不同样式的节奏相互组合,从而获得旋律这一音乐形式。将单一的旋律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组合就会出现多声部的音乐现象,从而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欣赏的体验。而舞蹈则是通过对人的肢体这一具象的形象表达提炼、组织、美化后来反映现实生活。人体的面部表情、肢体造型的流动变化所形成的舞蹈语言,以及外在场景的呈现是其不断创造的基础与动力。在一些舞蹈作品中,也有舞蹈编导尝试过用舞蹈的方式,通过肢体于外在空间中的运动变化,将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表现了出来,从而达到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三)虚实相转

    音乐与舞蹈在呈现的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虚”与“实”的转变。作为艺术,音乐和舞蹈有着不同的传达媒介。以一个艺术作品的产生来说,首先由创作者的创作欲望来推动,这种欲望是无形的,相对于真实存在的事物它是

    “虚”的,但它又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源自于创作者切身的体验。当创作者选用音乐或舞蹈来进行艺术呈现的时候,这种通过音符与肢体的具象表达就是一种真实的且肉眼可见的存在。而音乐与舞蹈在这个过程中的区别就在于音乐在脱离乐谱、音符后,对人们来说是一种虚渺的体验,人们无法触摸和详见它,舞蹈即使脱离了舞蹈编导的创作阶段也依旧是一种肉眼可见、可感的真实的形象体验。但当音乐与舞蹈都用各自适合的作品形式呈现出来时,带给欣赏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有些作品或许会带给人虚幻飘缈的感觉,有些作品能够激起人们心中的热血沸腾,有些作品则引人进入一个现实与幻境交织的世界......无论如何,二者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在“虚”与“实”之中自如切换,为大众带来艺术的审美与交流。

    三、音舞融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同事物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新的创造。然而这种融合不是生搬硬套地拼凑出来的结果,而是一种内在的共性的融合与贯通。就像是事物遇到了知音,在不断地交流之中会形成一定的专属于双方的共同语言。音乐与舞蹈在结构上的相互结合以及在意象营造上的交相辉映,是对这种融合后的共同语言的一种成功的体现,也即舞蹈将音乐视觉化地呈现在了大众的眼前,让音乐插上了舞动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于艺术的天空。

    (一)音舞互构

    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即为结构,每一种艺术都有自身独特的结构方式,音乐和舞蹈也不例外。当二者结合时,其结构也会相互影响。在芭蕾舞剧《睡美人》的创作中,舞蹈编导与作曲家密切合作,各自从音乐和舞蹈的角度去“结构”作品,形成了最终的作品脉络。在芭蕾舞剧《睡美人》中,舞蹈编导彼季帕先为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编写了结构计划,柴科夫斯基随即按照这份计划写出了一部音乐作品,之后,彼季帕又严格地从音乐的整体出发去设计和编排具体的舞蹈场面,在作曲家和舞蹈编导的通力合作下,使音乐和舞蹈达到了一种有机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作品遵循了音乐中的交响发展原则,每一幕都恰好是对应了交响乐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所以,乐曲中的节奏、旋律与和声的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不同的音乐速度配合不同的舞蹈动作节奏,节奏和动作构成了最基本的元素,节奏与乐音的配合所形成的旋律和节奏与动作形成的视觉形象不断结合、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在这里,音乐和舞蹈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互为结构,共同支撑了艺术作品的完整呈现。

    (二)观象感意

    音乐的抽象性决定了人们需要通过听觉去体会其中的意蕴,而当人们感受到音乐时,会在思维空间引起一种认知,这种认知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去找寻记忆中的或进行再创造想象的形象信息。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用美妙、恬静、安宁的曲调,表现了一个人于江南的月夜下,乘舟观于风景如画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创造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音乐意境。著名舞蹈家陈爱莲于1957年首演的舞蹈作品《春江花月夜》中就是运用了这首同名古典曲目,编导将其创造性地融合于舞蹈作品中,在表现的同时,还借助了张若虚的同名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作为舞蹈的引申场景,展现出了一幅在美好的月夜下,一位古代美丽的少女手持洁白的羽扇,身着浅蓝色的长裙,漫步于江边静谧的良辰美景之中,心中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图景。在这种观其象、感其意中,凸显出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人处于广大的自然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引起的心中之感又为自然增添了别样的风致,传达出作品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态度。

    (三)音疗舞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对于艺术在运用方面的探索,音乐与舞蹈越来越走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音乐与舞蹈的相互配合下,对当代人们的心理疗愈方面也起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在《舞动:以肢体创意开启心理疗愈之旅》一书中讲述了关于音乐治疗与舞蹈治疗综合使用的意义,书中首先肯定了音乐的使用能够促进参与者去进行自身肢体方面的舞动,使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提高。其次,音乐的声音和肢体的动作对外部环境呈现出一种外放的状态,因此,把这种状态的声音与动作结合起来,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心灵,都能够引起一种由内而外的积极的转变。同时,音乐的声音与舞蹈的运动相结合,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凝聚作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此不难看出,音乐与舞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用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将人的外在与内在通过艺术形式连接起来,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改善受疗愈者的不良心理,引导受疗愈者释放自己的内心,积极地与外界进行联系与互动。这是一种由心——形——心的互动,疗愈者需要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受疗愈者,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音乐的作用带领受疗愈者透过肢体动作将内心的声音释放于外在,从而形成一个心与心的联系。这大概也是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后所特有的一个魅力吧!

    四、结语

    任何事物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无论是顺境中的生存还是逆境里的改变,都将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联系。这种联系或是一种同性相吸的靠近,或是一种异性互补的结合,亦或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成全。音乐与舞蹈同排于古老的艺术形式的行列之中,说其古老,是因为它们陪伴于人们生活的时间十分漫长,漫长到似乎与人生来就息息相关。这么古老的艺术发展到现在,并且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旧发挥着作用,自然离不开它们自身对各种生存环境的联系,即独立、适应与融合。就舞蹈这门艺术而言,音乐对舞蹈作品的创作和呈现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对舞蹈的展现提供独具特色的艺术辅助,更有助于在创作当中对于舞蹈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体现。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诸多要素和人的肢体动作在时间、空间和力度等方面结合起来,即是在保证了舞蹈创作的有效性的同时,也明确了一种对于音乐可舞性的认知。所以,经历过发展的事物将不再是原本的初生模样,音乐之于舞蹈正是如此,音乐在保持自身独特个性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在适应和影响着周围事物的发展,包括舞蹈艺术的发展。它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同时也在寻找一种既能够为舞蹈提供自身价值,又能够与自身相适应的“可舞性”,这既是一种随舞而动的自我发展,也是对于舞蹈艺术及其他艺术的适应、推动与成全。

    注释:12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M].中华书局,2017.

    参考文献:

    [1]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云少敏.试论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的融合关系[J].中国民族博览,2016.

    [3]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5]赖琼琼.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代乐舞教育对当代的启示[J].舞蹈,2017,No.433,67-68.

    [6]琳达晓乔.舞动:以肢体创意开启心理疗愈之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舞蹈音乐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科教创新与实践(2022年5期)2022-04-20奇妙的“自然音乐”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3期)2020-12-16舞蹈课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音乐之国”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17年5期)2017-06-09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雪地上的舞蹈红蜻蜓(2015年2期)2015-03-26卷首语英语学习·阳光英语(2013年2期)2013-07-04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秋夜的音乐中学生英语高中综合天地(2008年10期)2008-12-22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