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强化育人导向,培育时代新人

    时间:2023-10-27 11:30:12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薛敬宝 李杰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这份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22年版《課程标准》”)比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程标准》”)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理念,对我们一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尝试对两份《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的学习及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一、前言部分

    (一)2022年版《课程标准》具有时效性、必要性

    较之十年前,我们今天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社会对基础教育及从事此项工作的广大一线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正如2022年版《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由此可以看出,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很有时效性、很有必要性的。

    (二)在一线教学中要落实“三个导向”

    在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导向”。这“三个导向”既是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也是对我们接下来教学的要求。第一个导向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尤其是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例如,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教学并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讲解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背诵“重点”,而是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在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感受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国际社会中保障国际安全,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障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提出的共同要求,因此各个学科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这个问题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解读。

    第二个导向是“减负提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顺应民心的历史潮流。减轻过重作业负担需要所有科目共同努力,历史科目同样不能例外。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这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历史教师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第三个导向是结合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深化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备历史学科应有的核心素养。我们对此的建议是:骨干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先主动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再结合本地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将这些教育经验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之中,最终带动其他教师。至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不仅仅是新课标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也是今后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考查方向,希望大家予以高度重视。

    二、“课程目标”部分对我们的指导

    在“课程目标”部分,2022年版《课程标准》用“核心素养”对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此满足学生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相关能力要求。关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表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1. 唯物史观

    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这一章上,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表面上看起来有诸多不同,但事实上二者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具体到“唯物史观”,2011年版《课程标准》已经提到了“唯物史观”,而且要求学生应“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事实上,一直以来,我们一线教师都在用唯物史观指导教学,也都在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评价历史,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2011年版《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些体现唯物史观的内容已经成为学生心中的常识。

    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唯物史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涉及,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唯物史观”的内容介绍方面更加全面。例如,2022年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还要求学生知道“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里并没有直接涉及。这启示我们。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唯物史观的学习,同时也要探索如何能更全面地将唯物史观落实到具体的一线教学之中。

    2. 时空观念

    2022年版《课程标准》强调,“时空观念”的重点在于要让学生拥有“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时空观念”方面有过初步的表述,那就是“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这些基本的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要切实加以落实。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既看到该历史事物的历史局限,也要明白任何一个历史事物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不能完全以今天的标准对前人提出不切实际的评判。

    3. 史料实证

    2011年版《课程标准》首先介绍了史料“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其次,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这和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里所表述的“了解史料的主要类型,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学会根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论述;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2022年版《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生要学会“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然后“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在我们看来,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拥有这个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的初中生越来越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他们在评价历史的时候往往喜欢用一些出处不严谨的“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看网络上一些所谓“爆火”的历史短视频就知道了,很多短视频有明显的知识错误,但是大量的人给其“点赞”,而其中肯定不乏初中生,更不乏一些在初中之后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历史教育的人。尽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早已作出了要求,但是这并不能等于初中生就可以不具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的能力。现代社会,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具体到我们历史学科,什么样的史料是可信的史料,什么样的史料我们应该存疑,什么样的史料明显是虚假的史料,我们的初中生即便今后不从事历史研究的相关工作,也应该初步具备这样的能力,至少也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不要随随便便看到什么东西都信以为真。

    史料实证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事实上,一些教师的史料实证意识还是比较缺乏的。我们听过不少公开课,有的公开课所引用的史料看起来特别典型特别深刻,但是仔细一查,才发现该史料是杜撰的,是所谓“人造史料”。这种“人造史料”确实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给教师带来很多便利,毕竟,在观点先行的情况下,“量身定做”的“史料”特别典型。但是,这样的“人造史料”背后所反映出的是部分教师不在乎史料真假的错误意识,这个是必须改变的。如果教师本人都不重视史料实证,学生又怎么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意识呢?

    4.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一脉相承。正如2022年版《课程标准》所说,“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描述历史,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而“历史解释”对学生的要求,则是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事实上,早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就提到学生应该“初步掌握解释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讨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而2022年版《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学生要学会“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这个“新”字是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事实上,历史学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最终提出自己的认识。如果一个学生系统学完了三年历史课都只知道背诵记忆和做题,而提不出新问题,更不懂得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那么历史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如何做到这一点,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努力探索。

    5. 家国情怀

    2022年版《课程标准》说,“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以服务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着重提到了学生应该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学生应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近几年来,广大一线初中历史教师都在努力贯彻、落实着这些要求,我们也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进一步让我们的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之,上述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三、“课程内容”部分对我们的要求

    2022年版《課程标准》“课程内容”部分的第一个亮点是以知识框架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初中历史的总体要求,那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立足时空,运用史料,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学习中外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最终“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

    第二个亮点是为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如何落实五大核心素养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和要求。例如,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据此,2022年版《课程标准》还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划分了学业质量标准,便于学业评价。

    第三个亮点是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所谓“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2022年版《课程标准》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这个活动必须具备探究性、可操作性。跨学科主题学习既可以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建议来设计,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设计学习活动”。2022年版《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通过对这些参考示例的学习,我们发现,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本学科所长,共同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真正具有实践性的主题学习活动。每一个主题学习活动在设计时都必须具备目标、任务、方法、涉及的各学科的知识点、活动过程等要素,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做一些具有展望性的活动延伸。

    四、认真学习“学业质量”与“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

    质量是任何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一线教师必须通过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最新的关于学业质量的要求。

    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方面,强调要将五大核心素养贯穿始终,这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环节重点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在教学方面,我们必须以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为准。

    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比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详细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内容。首先,我们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教学,这一点新旧《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2022年版《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核心素养的落实。比如说,教师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重心放在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改变以往机械地分别列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2022年版《课程标准》要求一线教师既要“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又要“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所谓“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不是让教师把课本知识点重新编排,而是每一节课都要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来教学,“从而整体发挥单元学习的教育效果”。所谓“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类似于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用的“专题”,比如中国现代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近代史的“资本主义发展”。有的“大概念”是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由教师总结出来的,也有的“大概念”是单元的主题,还有的“大概念”就是单独一节课的主旨(如“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除了上述要求,2022年版《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史料研习、组织历史论证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课程实施之后,该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这一点,2022年版《课程标准》有一些新的要求。例如,2022年版《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们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像以前一样实行期中、期末考试。而是要把“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期主题学习评价”“期末评价”五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且,2022年版《课程标准》还“提倡过程评价的校内外结合,对学生校外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我们认为,新要求落实了“双减”方针的精神,也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更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2022年版《课程标准》作出这些要求不等于要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甚至不等于要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而是强化全过程性的学业质量评价,要求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

    最后,相較于2011版《课程标准》和现有的教材,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了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现有教材中或是一笔带过,或是根本没有涉及。考虑到它们已被正式纳入2022年版《课程标准》成为独立的知识点,所以我们还是要予以重视。这些知识点是:蓝田人、《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屈原、张衡、张居正改革、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镇压反革命运动、铁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希望教师们提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以迎接修订后的统编版教材的教学要求。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史料课程标准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求是学刊(2022年3期)2022-07-21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74期)2022-06-28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现代艺术(2022年1期)2022-02-07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1期)2019-06-11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新课程·中旬(2017年7期)2017-08-13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青年文学家(2016年29期)2016-11-23史料教学讨论征文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年3期)2015-05-11史料教学讨论征文历史教学·中学版(2014年12期)2015-01-1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