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

    时间:2023-10-30 09:25:07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5篇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篇1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王洋;赵国强;李振扬;韩澍

    作者机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

    ISSN:1672-6944

    年:2014

    卷:000

    期:002

    页码:212-212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前景分析

    摘要: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看重,这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目前,在研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类型有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煤制醇醚燃料汽车和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后发展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上。因这两种汽车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较高可行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届时世界汽车将摆脱依靠石油能源的时代,进入单一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篇2

    新能源汽车论文

    题目: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
    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污染加剧。各国都在千方百计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致力于代用清洁燃料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以减轻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和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我国也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节能环保和汽车新能源研发的政策,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及环保问题。目前,醇类燃料、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环保效果。二甲醚、氢燃料电池、生物柴油等新型清洁能源也正在研发之中。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零污染的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已被认为是未来汽车最理想的能源。虽然实现向氢经济过度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汽车必将进入氢动力时代。

    关键词:中国,汽车,新能源,代用能源,氢动力

    Summary: Along with the automobile holds the quantity’s growth, and the world oil resource reduces day by day. The automobile exhaust pollutes the city air to b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reducing the excessively dependence of oil resource and the automobile exhaust which be harm for our environment, Various countries are all by any means possible to reducing the automobile’s fuel consumption and devoting to the substitutive clean fuel and new energy’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ut country also has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 series of policy which encouraging energy 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new energy’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troleum supply and demand.

    At present, the clean substitutive energy like alcohol type fuel, liquified petroleum gas, natural gas…ect had been used widely in world scope, and has obtained the certain effect. The new energy like dimethyl fuel cell, hydrogen fuel cells, biodiesel…ect are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hydrogen fuel cell takes one kind of highly effective zero pollution the electrochemistry energy conversion installment,had been considered will become the most ideal automobile energy in the future. Although there will be a long process to realize the hydrogen economy. But the automobile will get into hydrogen power for ages necessarily.

    Keywords: China, automobile , the new energy,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hydrogen power

    目 录

    引言……………………………………………………………………………………… 7

    第1章 简述汽车对全球环境及能源问题产生的影响…………… 8

    1.1 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8

    1.1.1汽车废气污染………………………………………………………………… 8

    1)汽车排放物的种类…………………………………………………………… 8

    2)汽车排放物的危害…………………………………………………………… 8

    1.1.2汽车噪音污染………………………………………………………………… 10

    1.2 汽车对能源的影响…………………………………………………………… 11

    第2章 汽车新能源及代用能源简介…………………………………… 12

    2. 1 电动汽车………………………………………………………………………… 12

    2.1.1 纯电动汽车…………………………………………………………………… 12

    2.1.2 混合动力汽车………………………………………………………………… 13

    2.1.3 燃料电池汽车………………………………………………………………… 14

    2. 2 天然气…………………………………………………………………………… 15

    2. 3 液化石油气…………………………………………………………………… 15

    2. 4 生物质液体燃料……………………………………………………………… 16

    2.4.1 醇类燃料……………………………………………………………………… 16

    2.4.2 生物质柴油…………………………………………………………………… 17

    2.4.3 二甲醚………………………………………………………………………… 17

    2. 5 氢气……………………………………………………………………………… 18

    第3章 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19

    3. 1 推广清洁柴油车,开拓生物柴油市场…………………………………… 19

    3. 2 发展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等替代燃气能源………………………… 19

    3. 3 开发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19

    3. 4 逐步转向燃料电池汽车,从而进入氢动力时代……………………… 20

    第4章 氢能源汽车……………………………………………………………… 21

    4. 1 氢动力应用于汽车的主要技术途径………………………………………… 21

    4.1.1 内燃机用氢气燃料…………………………………………………………… 21

    4.1.2 氢气燃料电池电动车…………………………………………………………… 21

    4. 2 世界各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2

    4. 3 世界主要汽车公司氢能源发展动态…………………………………………… 24

    第5章 我国氢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现状………………………………… 26

    第6章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引言

    到2020年,预计15%的全球人口拥有汽车,那将会有ll亿辆汽车上路,排起来足够绕地球125圈,能源、环保、全球变暖的压力都将不堪重负。寻找环保新能源,成了全球汽车业“生存还是毁灭”的当务之急。“三步走”,是近年全球汽车业对于传统的电动车研发走进死胡同之后,在汽车能源革命方面逐步统一的共识——近期:推广柴油、天然气、乙醇等清洁能源;
    中期:油电混合动力;
    远期:氢动力。氢在地球上不但有巨大蕴藏量,可以通过阳光、水能、风力、植物提取,而且作为汽车的新能源,排放污染几乎为零。因此氢动力将替代汽油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能源。

    第1章 简述汽车对全球环境及能源问题产生的影响

    汽车改变了世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汽车运用中,在追求提高运输生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在危害着人类的生存;
    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实施困扰着人们,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害。汽车产生的公害主要表现为排放污染物、噪声对环境的危害。汽车的排放污染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大。噪声公害随着人们环境一是的增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 1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在大气污染中,一些有害成分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20世纪40年代以来,光化学烟雾事件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等城市曾多次发生,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1.1.1汽车废气污染

    1)汽车排放物的种类

    汽车排放物主要是由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排气中基本成分是CO2、H2O、O2、N2等,它们是燃料和空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无害的。此外排气中的不完全燃烧和燃烧反应中间产物是CO、HC、NOx、SO2、微粒(铅化物、油雾等)、臭气(甲醛)等这些污染物是对人体有害的。

    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混合起来在强太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和过氧乙酰基硝酸盐(PAN)等光化学过氧化物各种游离基、醛硫酸烟雾等。形成一种毒性很大的白色烟雾。一般称为光化学烟雾,即二次有害物质。

    2)汽车排放物的危害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刺激、无味的气体。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素易于结合,其亲和力比氧气大210倍,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液丧失输氧能力,致使人体缺氧,引起头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造成死亡。

    碳氢化合物(HC):碳氢化合物主要是发动机废气中的未燃燃料、裂解反应的中间产物,成分非常复杂。其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已经证明在动物身上有致癌效应。碳氢化合物还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分。

    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是由于燃烧室内高温燃烧产生的,空气中的氮经过氧化首先生成NO,然后与大气中的氧相遇生成NO2。氮氧化物进入肺吼,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很强的刺激作用,引起肺炎,肺水肿,如果吸入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后甚至引起中枢神经的瘫痪。

    碳烟等颗粒物:碳烟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高压燃烧条件下,过浓混合气在高温缺氧区,燃料被裂解成颗粒直径很小的碳烟。这种细微的碳烟颗粒物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会导致皮肤病,肺气肿等。这些细小粒子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浑浊,对阳光有散射作用,使空气能见度下降。

    铅化物:铅对于人体十分有害。当人体吸入含铅微粒的大气时,将阻碍雪域中的红血球的生长,使心,肺等处发生病变;
    侵入大脑时,引起头痛、神经麻痹等症状。铅化物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使三元催化装置失效。

    CO2的危害:CO2虽然不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污染,但它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极地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盐碱化、沙漠化等严重后果。

    1. 1. 2 汽车噪声污染

    汽车的环境污染除了对大气的污染外,噪声污染也是其中之一。随着车辆向快速和大功率方面发展,道路交通噪声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的主要噪声。特别是车辆噪声,占交通噪声的80%左右。车辆噪声以汽车噪声影响最大。

    噪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是严重的,如果噪声过大,会使人产生烦躁感。如果长时间地在噪声很大的环境中会使人激动,发怒,甚至失去理智;
    总之噪声不仅能引起人体的胜利改变的损伤,而且能导致对心理,生活和工作的不利影响。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尤其严重。表1. 2是国际和我国的环境噪声标准。

    表1. 2 环境噪声允许值

    ISO规定的环境噪声允许值

    GB规定的保证健康安宁的环境噪声允许值

    适用范围

    噪声值

    适用范围

    理想

    极限值

    寝室

    20~50

    睡眠

    35

    50

    生活室

    30~60

    交谈思想

    50

    70

    办公室

    25~60

    听力保护

    75

    90

    目前机动车噪声一半是70dB—85dB,重型车会超过90dB。试验结果表明:在88dB时,驾驶员的注意力下降10%;
    在90dB时,下降20%。因此,汽车的高噪声不仅影响周围环境,而且由于驾驶员工作效率下降,反应时间加长,使交通事故趋向增加。

    1. 2 汽车对能源的影响

    目前,汽车所依存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根据评估,按照现在已经探明的储量和年开采量,以现在的世界能耗水平计算,作为目前主要能源的石油可开采41年,天然气可开采63.4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能源的消费量都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源消费量的日益增加与能源储量日益减少的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为汽车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就成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汽车每年约消耗我国汽油总产量的85%,柴油总产量的20%,预计到2010和2020年,汽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也就是说,到那时汽车将要消耗掉一半左右的自产、进口石油。

    而中国早已不再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石油出口国,新增的石油需求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0年的33.8%。2003年中国进口9100万吨原油,比2002年增长31%。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预计要达到4.5亿吨左右,中国石油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重也将进一步提高。那个时候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

    从国内看,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于国际资源。

    从目前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形势看,在新探明储量无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产量将在2020年之前呈现稳定或小幅度增长态势。201O-2020年期间的原油最大年产量也有可能达到2亿吨。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需要。国内石油产量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已成定局。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现实面前。作为影响石油消费的首要因素,机动车的燃油消耗却十分突出。2020年之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快速增长,汽车燃油消耗是石油消费总量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因此在石油资源日趋紧张、石油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提高节能技术改善燃油经济性的同时,新燃料的开发将成为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第2章 汽车新能源及代用能源简介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各国都在千方百计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致力于代用燃料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以减轻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汽车用的汽油、柴油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人们使用其他清洁能源替代石油产品的重要原因。当前汽车尾气中污染物已成为当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已成为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使用清洁待用燃料是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清洁代用燃料刻不容缓。以下是对主要汽车代用燃料和新能源的简述:

    2. 1 电动汽车

    电能是二次能源,它可以来源于如风、水能、核能、热能、太阳能、等多种方式。因此电动汽车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代用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类型。

    2. 1.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由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去动力传动系统等组成。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而蓄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电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源铅酸电池,但由于比能量较低,充电速度较慢,寿命较短,逐渐被其他蓄电池所取代。如纳硫电池、镍铬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等等。

    电动汽车的特点:

    1)无污染、噪声低。电动汽车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同时电动机的噪声也比内燃机小。

    2)能源效率高、多样化。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电动汽车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再利用。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如果夜间向蓄电池充电,还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有利于电网均衡负荷,减少费用。

    3)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当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时,电机无须保养维护,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易操作。

    4)动力电源使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

    2.1.2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 Vehicle, HEV)是弥补纯电动汽车的不足二诞生的,它将电池和汽油内燃机共用,既克服电池车续驶里程短的缺点,又减少排放污染。

    图2.1.2 保时捷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由小排量燃油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组、驱动电机、控制器和电气设备等组成。

    按照能量合成的形式主要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特点是:电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油-电工作模式工作。在市区慢速行驶时,靠电动机提供动力,停车等待时甚至连电动机也停止工作,不消耗动力,而电动机启动快、扭矩大的有点正适合城市走走停停的使用特点。只有在蓄电池快耗尽时发动机才会工作,但此时发动机只为蓄电池充电,燃油消耗特别少。在高速公路巡航行驶时,系统

    会关闭电动机,只选择发动机工作。此时发动机处于连续工作状态,燃油经济性最佳,加上混合动力选用的发动机是小排量,所以比一般更省油。加速时电动机与发动机联合工作,加速性能相当出色。当踩下刹车做减速时,系统会把多余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

    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而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二者可取长补短,汽车的热效率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

    2.1.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高效率发电装置。燃料可以是氢气、甲醇、石油气、甲烷及其他能分解出氢的烃类化合物。目前大多是燃料电池汽车使用压缩氢气或液化氢气作为燃料。

    图2.1.3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布局

    燃料电池以其特有的燃料效率高、质量能量大、功率大、供电时间长、可靠性高、噪声低及不产生有害排放物NO2等优点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与内燃机汽车相比, 燃料电池汽车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99%,CO2的生成量减少75%,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约为内燃机效率的2-3倍。但燃料电池也存在着成本高、燃料在车上储存的安全问题以及转换效率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燃料电池从总体看仍处于试验眼界阶段,要完全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并降低成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其是工人的未来汽车的主要清洁动力源。

    2. 2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而氢含量达,硫、氮等杂质少,不含芳香烃,加上天然气的气态燃料,容易也空气混合,燃料燃烧完全,与其他化石燃料相比,车辆使用天然气燃烧时仅排放极微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尾气排放污染物较低。是世界公认的“清洁燃料”。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大约21%。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近30%。但天然气做汽车能源也有动力性较低、储气瓶、汽车用户的初始投资较大等缺点。

    天然气在一些国家的城市公共汽车及出租车上使用并大力推广,已有约330万两天然气汽车,而使用较多的是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全世界有CNG加气站7000个。今年来又发展了液化天然气(LNG),目前正在研究之中的是吸附天然气(ANG)汽车。天然其已成为解决汽车大气污染的主要清洁代用能源。

    图2.2 天然气汽车结构

    2.3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Liquen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以及少量不易液化的乙烯和少量不易液化的戊烷。液化石油气具有辛烷值高、氢含量大、硫、氮等杂质少、热值高、储运压力低等优点,在发动机内燃烧完全,排放污染低,是城市车辆比较理想的清洁燃料。但也存在着动力性比汽油汽车低等缺点。

    世界各国始终积极推广液化气汽车,目前世界车用液化气消费量已达到500万吨以上,燃用液化气的汽车道道520万辆以上,加气站月28000多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它与天然气已成为重要的汽车清洁能源了。

    2. 4 生物质液体燃料

    生物质是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质能量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这些以葡萄糖、淀粉等物质形式存在与植物内部的能量,经过生物技术的加工,就能够转变成乙醇、生物柴油、甲醇、二甲醚等燃料。生物质能是来源于太阳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含碳量低的特点。

    2.4.1 醇类燃料

    醇类燃料目前主要有甲醇和乙醇。甲醇的来源广泛,可以从煤、天然气、木材和其他含碳物质甚至垃圾中制取。乙醇的原料主要是含糖、含淀粉的农作物,如甜菜、甘蔗、玉米、草杆等。甲醇和乙醇相比,都具有来源广泛、丰富、抗暴性好,与石油燃料的理化性能相近等优点。但同时春雷燃料吸水性强,化学活性高,容易发生早燃等缺点。醇类燃料汽车发展较早,到目前为止,在技术方面和成本方面已达到实用阶段。醇类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有掺烧、纯烧、和改质三种。主要是以液态掺烧(与汽油以一定比例混合)形式应用与点燃式发动机上。

    车辆使用醇类燃料,其尾气中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都比使用汽油低,虽然排气中的醇类不完全燃烧产物甲醛、乙醛、甲醇含量较高,但通过在排气管中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即可将排气中的甲醛、乙醛、甲醇含量大大降低。

    而且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使用秸秆、草皮、和树皮,不会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通过使用特定的酶将纤维素进行分解获得简单的糖类物质,再把些糖类物质转化成能量使用。而且不需要重新改装汽车就能有效地驱动汽车。目前世界上有一定数量的汽车采用醇类与汽油掺烧的方法。在贫油及植物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能作为汽油的补充,已有较大的使用范围。

    2.4.2 生物质柴油

    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甲酯或乙酯燃料。

    由于生物柴油属可再生能源,所以对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而且生物柴油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硫化物和芳香烃,加上含有10%的氧,其燃烧更加完全,从而大大改善柴油车尾气排放。

    这种燃料可作为柴油的替代燃料或添加剂供内燃机使用。生物柴油在柴油机的使用方法有纯烧和掺烧两种。目前,由于生物柴油纯烧在动力性、经济性、黏度和服饰橡胶和塑料等多方面的原因,应用较少,大多是以一定的比例与矿物柴油(普通柴油)相混合,形成生物柴油混合物进行掺烧。作为能源的一种补充,应用于某些国家或地区。

    2.4.3 二甲醚

    二甲醚(Dimethy Ether),简称DME,其化学式是CH3OCH3 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可以由生物质、天然气、煤等制取。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无毒气体。在大气中二甲醚能够在短时间内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半衰期只有5天),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使用,二甲醚具有十六烷值高,不含S、N等杂质,加上组成中含氧,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少,其CO和HC的排放比以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因而是城市车辆比较理想的清洁燃料。但其也存在着润滑性差、成本高、投资较大等缺点。

    目前二甲醚在汽车上应用的主渠道是用作压燃式发动机的燃料,其使用方式主要有直接燃用纯液态二甲醚和以二甲醚作为点火促进物质两种方式。

    但二甲醚仍然存在车成本和技术上等问题,主要用于化工领域,在汽车燃料领域上的应用还不成熟。

    2. 5 氢气

    氢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氢可以燃烧,产生热量。氢气的来源主要是从水中通过裂解制取。虽然氢气本身的天然储量不大,但作为氢的来源水资源却十分丰富,而且氢燃烧后生成物质还是水,能形成资源的快速循环。

    氢气燃料汽车,即以氢气为能源的汽车,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途径有两个:一是内燃机汽车改用氢气燃料;
    而是氢气燃料电池电动车,这依赖于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

    氢气发动机属点燃式发动机,可以有汽油机或柴油机改制。通常的氢气使用方法有压缩氢气汽车、液化氢气汽车和吸附氢气汽车三种。

    与使用传统能源的汽车相比,用氢气做发动机燃料的汽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洁净无污染,能源转化率高(40%以上),噪声低,续驶里程可与汽油车相当。同时,氢气来源广泛。对于汽油发动机只需稍加改造,就可燃烧氢气。所以有人认为未来的燃料是氢气,氢气燃料汽车是将来最有希望的交通工具。氢气汽车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真正应用很少。

    目前具代表性的就是BMW公司已经量产的Hydrogen 7,其搭载的是6.0升的V12双燃料发动机,可以达到191千瓦强大动力,时速230公里/小时。单独依靠氢能可以行驶200公里。既可以用氢驱动,也可以用汽油驱动(这款车完全可以以氢驱动,之所以采用双燃料油模式。是因为目前加氢站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当氢被耗尽后,要有足够的汽油来驱动车辆)。液氢罐也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真空隔热层及铝箔等材料有效地降低了热传递,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使用氢驱动的百公里的费用是使用汽油的2-3倍。因此,以氢气作为汽车燃料暂时存在成本问题,加上加氢站数量不多,使用氢动力车的普及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第3章 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3. 1 推广清洁柴油车,开拓生物柴油市场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具有高效率,低油耗,寿命长。使用可靠等特点。

    比汽油机的燃料消耗降低了45%到60%。平均效率却要高出25%。在欧洲使用柴油车已成大势。据有关机构统计,接近50%的汽车都采用柴油发动机;
    西欧国家100%的重型车、90%的轻型车都采用柴油机,欧洲柴油轿车已占轿车年产量的32%,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更高达50%以上,在德国,出租车基本上都是柴油轿车。作为一种成熟的发动机技术,柴油车势必在新一轮汽车能源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除了传统的柴油发动机,目前世界各国也在积极研发生物柴油技术。生物柴油取自天然植物。具有可再生,易于生物降解、燃烧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在欧洲、生物柴油的份额已占成品油市场的5%以上。此外,政府还免除生物柴油90%的的税收,极大地促进了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美国,能源部及环保局也提出鼓励使用生物柴油的政策,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消耗。

    3. 2 发展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等替代燃气能源

    在我国,燃气汽车在代用然来哦汽车中占到大约90%的份额。美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7%的公共汽车、50%的出租车和班车改为天然气汽车。到2010年,德国天然气汽车数量计划达到10万至40万辆,加气站将由180座增加到至少300座。然而由于气体燃料体积能量密度低,燃气汽车仍然存在动力不足、行驶里程较短等缺点,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燃气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

    3. 3 开发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系统非常合适汽车行驶工况变化,能够满足汽车动力性要求,统计表明在占80%以上的道路条件下,一辆普通轿车仅利用了动力潜能的40%,在市区还会跌至25%,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环境。而混合动力汽车则针对不同的道路环境实施不同的供能方案,能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程度。例如在城市运行时,当交通堵塞或遇到红灯时发动机会关闭,当车队移动时或信号灯转为绿灯时驾驶者只要轻踩加速踏板,电动机就能驱动汽车前进。在市区内当汽车发动机无效率空转或车辆移动缓慢时,使用电动机作动力源不但对环境有利,而且还减少了噪音。因此,越是在交通日益拥挤的大城市使用混合动力汽车,就越能够显示出它的节能、环保、适应能力广的优越性。平均油耗可降低30%以上,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也促进了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技术的提高,带动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向燃料电池汽车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3. 4 逐步转向燃料电池汽车,从而进入氢动力时代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零污染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被认为是汽车动力电气化核心部件的理想选择;
    氢能燃料电池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目标被全球所看好。人类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实现能源动力系统的根本转型。实现向氢经济过度。仍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根据国内外研究,预计燃料电池轿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左右,最终的氢能经济会在2040-2050年之间实现。从而进入氢动力时代。

    第4章 氢能源汽车

    4. 1 氢动力应用于汽车的主要技术途径

    氢气燃料汽车,即以氢气为能源的汽车,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途径有两个:一是内燃机汽车改用氢气燃料;
    二是氢气燃料电池电动车,这依赖于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

    4.11 内燃机用氢气燃料

    氢气发动机属点燃式发动机,可以由汽油机改制,也可以有柴油机改制。由汽油机改制要考虑喷氢器的安装,由柴油机改制则要考虑加装点火系统等问题。常用的氢气使用方法有压缩清漆汽车、液化氢气汽车和吸附氢气汽车三种。

    压缩氢汽车:压缩氢汽车是指以高压气态携带氢的氢燃料汽车,氢气一20-25MPa的压力储存于高压容器中。工作时经降压、计量和混合后进入汽缸,也可以直接喷入汽缸。由于燃料箱尺寸的问题,难以运用于汽车上。

    液化氢汽车:液化氢汽车是指以液态携带氢的氢燃料汽车,工作时液态氢经升温、降压和计量,然后直接喷入汽缸,或在机外混合后进入汽缸。一般是直接喷入汽缸。但由于氢气要在非常低温条件下(-253摄氏度)才可液化成液化氢。因此液态容器必须耐超低温,材料要求很高,管道及阀门要求有极高的绝热能力及耐低温能力,而且各街头处还必须非常密封。因此也有一定的难度。

    吸附氢汽车:吸附氢汽车是指以金属氢化物或纳米管携带氢的氢燃料汽车,工作时,储存于金属氢化物或碳纳米管中的氢释放出来直接喷入汽缸,或在机外与空气混合后进入汽缸。

    4.1.2 氢燃料电池电动车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高效率发电装置。目前大多数燃料电池汽车使用压缩氢气或液化氢气作为燃料。

    氢燃料电池装置从本质上说是水电解的一个逆装置。是氢和氧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的过程。

    与使用传统能源的汽车相比,用氢气做发动机燃料的汽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洁净无污染,能源转化率高(40%以上),噪声低,续驶里程可与汽油车相当。同时,氢气来源广泛。对于汽油发动机只需稍加改造,就可燃烧氢气。所以有人认为未来的燃料是氢气,氢气燃料汽车是将来最有希望的交通工具。氢气汽车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4. 2 世界各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美国:

    早在1994年,克林顿政府实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耗资15亿美元,开发3倍于当时燃料效益的新一代先进轿车。布什政府提出“自由轿车”(Freedom car)项目以及“自由燃料”(Freedom fuel)计划(氢计划),总共耗资17亿美元,从事氢能燃料电池、氢能基础建设与尖端车辆科技的发展。美国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积极鼓励新能源汽车,对购买每辆零排放汽车补贴4000美元,并要求到2006~2007年联邦机构新购车辆应有5%为氢燃料电池车,以后还将提高到20%。密执安州2002年就在底特律建立了“下一代能源”工业区,同时还颁布了“氢气高速路”计划以及一些鼓励措施,例如,购买氢动力汽车消费者可以享受减税、免费泊车和洗车价格优惠等便利。旧金山市共有90辆氢动力车在路上行驶,计划2007年在洛杉矶、旧金山推出300辆燃料电池车,同时将现有的16个加氢站,2005年底增加到27个,2010年达到50个。同时,成立“加利福尼亚燃料单元伙伴协会”,与汽车制造商、环保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联手,从资金、技术、政策、宣传、工业安全标准的设置上共同努力,推动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可见,“自由燃料”计划实际上就是放弃电动汽车的研究而转向燃料电池汽车,并要在2010年让该类汽车在市场上占到25%的份额,在2020年广泛推广实用性的氢燃料电池车。美国政府坚信,到2015~2020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的加注基础设施,将一切准备就绪。

    日本:

    从世界范围看,日本是新能源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日本从1993年起就开始实施"世界能源网络"计划,深入研究氢及其基础设施技术,希望到2020年逐步推广氢能。小泉首相在2002年2月的施政方针明确表示:“燃料电池是打开氢能源时代大门的关键,希望能在3年内投入使用。” 2002年,日本成立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示项目组,当年投资20亿日元,次年又投资25亿日元。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目标是在2010年前要把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价格降低到普通汽油发动机的水平,并从政府机关开始普及燃料电池车。

    欧洲:

    2003年,欧盟发布了氢发展构想报告和行动计划,将在4年内投资20亿美元,计划到2030年使氢燃料车的比例达到15%,2040年至少翻一番,并创立欧洲氢燃料电池合作组织。“欧洲清洁城市运输项目计划”(CUTE)投资1850万欧元,进行大规模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试验。参加这个项目的有9个国家,13个大城市,40个企业,31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从2002年6月到2006年7月长期进行证实性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对氢燃料供应设施建设的运用验证,应用多种不同的氢加注装置,为今后动态地实用化做准备。欧共体还提出了富有竞争性的“明日的汽车”计划,以2003~2005年为目标,由汽车公司、汽车零部件公司、能源行业和化工行业等共同进行低排放车辆、零排放车辆开发,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燃料电池在内的先进动力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技术(电子技术、轻量化材料、电子控制技术)开发。

    其它国家:

    除了上述国家之外,其它各国也在努力,希望在燃料电池方面能争得一席之位。

    加拿大:政府投入2.15亿加元进行“氢能早期采用者计划”,用于开发新观念,包括氢能高速公路的建设。“加拿大运输燃料电池联盟”,政府出资2300万加元展示燃料电池车。还有,“加拿大燃料电池氢能社区伙伴”、“温哥华燃料电池专案”以及“复合燃料电池运输公共项目”等项目。同时,巴拉德公司支持加拿大政府在范库弗峰和惠斯勒之间兴建世界第一条氢能公路。通过使用建在公路上7个制氢点制取的氢气,来促进车用氢燃料电池更广泛的应用,这仅仅是加拿大氢能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新加坡: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氢燃料电池,可用于摩托车,他们还希望这种新型燃氢电池将来能在电视、收音机甚至手机等电器上使用。

    冰岛:人口仅28万,58%的能源和近100%的电力来自水电和地热,早在1999年就提出到2030年将率先建成氢经济,首先更换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全部公交车,并使全部机动车和渔船使用氢燃料电池。

    韩国:对氢燃料技术的研究比美、日等国落后4~5年,但也公布了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能源政策,希望到2020年陆续投资8.43亿美元,使交通对原油的依赖减少20%。

    4. 3 世界主要汽车公司氢能源发展动态

    通用汽车公司:

    自1964年建立第一个燃料电池实验室以来,至今已斥资10亿多美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通用汽车公司对外宣称:计划在2010年实现氢燃料电池车Hywire批量生产,并希望成为第一家售出10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汽车制造商。近年来主要成果有:Hywire线传控燃料电池车、“氢动三号”(HydroGen3)燃料电池车、Sequel氢燃料电池车。这些都全面展示通用汽车在推广节能和环保汽车技术领域的成就。

    图4.3 通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

    福特Focus FCV 是一款燃料电池概念车。而专门为批量生产而设计的福特U型车,其动力来自于世界第一台增压氢动力内燃机,再配以混合电动变速器,U型车开创了福特汽车公司继T型车后的第二个新纪元,也展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潮流。

    丰田汽车公司:

    其目标是“在全世界范围深入普及混合动力汽车”,它被看成环保汽车技术领导者,在普及混合动力系统的低燃耗、低排放和改进行驶性能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该公司已经开发出由氢气和电力驱动的第五代燃料电池车“FCHV-5”,并向美国加州燃料电池合作组织提供样车进行实车道路试验。

    日产汽车公司:

    日产汽车公司从1996年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2002年12月推出了一款X-TRAIL燃料电池车,它以大排量、高油耗的奇骏SUV作为改装对象

    宝马汽车公司:

    宝马汽车公司旗下的BMW品牌也隆重推出了其在氢动力方面的杰出代表--H2R氢能试验赛车“车速世界纪录氢燃料赛车”。2004年9月,H2R氢能试验赛车在一天之内连续创造了9项世界纪录,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证明了燃料电池发动机汽车的惊人潜力,同时也表明BMW集团对氢燃料完全取代传统燃料这一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坚定信念。同时,宝马公司计划在2005年大规模生产氢燃料,为此已投入10亿欧元,并且将继续追加10亿欧元。

    大众汽车公司:

    大众的途安HyMotion,使用氢燃料电池,已经可以实现量产。其最大行驶距离为160km。

    第5章 我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中国氢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十五”期间,国家从维护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国家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技机构,集中国家、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

    2001年2月,“十五”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通过了科技部立项论证会,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项目正式启动。总体投入24亿人民币,三大汽车集团、112家科研单位参与研发,同时制订了三大战略目标(实现我国车用洁净燃料的战略转换,减轻对石化能源需求的压力;
    跳出先污染再治理的怪圈,首先解决大城市公交问题,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跨越式发展,在世界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三横三纵”研发布局(三横: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三纵: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的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大力推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兼顾纯电动汽车;
    根据我国的资源结构,采取多样化能源的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在提交给“氢能经济的国际伙伴”的报告中,提出一个目标:希望中国在21世纪中期向氢能经济发展。同时也制订了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的计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燃料电池汽车将投入使用,2010年实现万辆级产量,2015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1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氢能源发展的现状: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燃料电池技术,在“863计划”中,已经将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作为重点项目,2002年首批74项课题开始攻关,2003转入关键技术攻坚和产业化前期准备阶段。并在“十五”期间,继续立项资助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重点研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近年来,我国在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成绩:

    “凤凰”氢燃料电池样车──上海通用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以GL8公务商用车为原型,研发出一款氢燃料电池样车:“楚天一号”── 武汉理工大学与东风汽车公司联手,成功研制出以25kW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轿车,其电池发动机在同济大学国家定点实验平台全面测试后,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超越系列”──以同济大学为主要科研力量自主研发的“ 超越系列”燃料电池轿车。经过4年多协同攻坚,已经相继研制成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越系列三代燃料电池轿车样车,如今“超越三号”主要性能指标直逼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年底,由10辆“超越三号”样车组成的小车队将驶向上海街头,开始商业化示范运行。

    2004年月30日,通用和上汽集团就未来可替代能源发展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在中国进行为期两年的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行项目。此外,上汽集团正积极准备参加将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的竞标。中美合作的“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的实施,总投资3236万美元,在北京市和上海分别选择一条公共汽车路线进行示范试验,购置12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为期5年、总里程160万km的示范运行。

    2004年11月,由国家科技部863能源技术领域办、专项总体组组织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零部件集中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们认为,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多数课题在一些项目上有所突破,有些甚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跟美日欧相关先进技术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在燃料电池车制定标准和规则方面,发达国家一般靠制订标准,这是产业界的规则,也是各国谋取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抓紧。近期,国际电工学会(IEEC)已经开始组织和实施燃料电池的国际化标准的建立,国内燃料电池技术标准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之──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也派出了技术代表对于标准的撰写和修订提出中国专家的意见。同时,在制订电动车标准化工作方面,我国从2001年开始,制订并完善相关标准达27项,积极引导和规范产业化进程。同时,鼓励支持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制订并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氢能源汽车开发,涉及到许多技术领域,如能源、材料、物理、化学、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环保等,也涉及到相关企业、研究机关、大专院校,只有进行协作,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中国的氢能源汽车产业才可能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发展氢经济对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汽车行业不必像发达国家那样经历石油燃料时代发展的全过程,而正处在大力发展未来能源的黄金时机,并将在推动全球氢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据特殊地位。

    第6章 结论

    在环境及能源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地提高燃料效率和研发代用燃料和新能源。汽车新动力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近期是开发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使用替代燃料;
    中期是研制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
    远期是研制实用的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动力燃料电池,重新定义能源。

    通过对各类待用能源及新能源的优缺点比较,氢能源以其丰富的资源以及无污染的特性,成为最理想的汽车代用燃料。目前,氢动力汽车已实现量产,但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制氢、携带技术及成本问题有待突破。在不久的将来,氢动力将全面替代石油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能源。

    参考文献

    [1]熊云 钟远利. 汽车节能技术原理及应用.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2]松路明. 汽车文化.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陈清泉.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彦如. 汽车材料.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5]史文库. 现代汽车新技术.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6]韩爱民. 汽车运用基础.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7]名车志 CAR AND DRIVER. 2007年4月刊 总85期

    1.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

    7.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

    8.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11.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

    32.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77.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

    79.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

    82.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

    88.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

    90.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91.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

    92.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93.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

    94.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

    95.基于MSP430单片机具有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的嵌入式电子血压计的设计

    96.基于单片机的氨分解率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97.锅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98.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磁振动式播种控制系统的设计

    99.基于单片机技术的WDR-01型聚氨酯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

    100.一种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设计与实现

    101.基于单片机的公寓用电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102.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

    103.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化超声电源的研制

    104.基于ADμC841单片机的防爆软起动综合控制器的研究

    105.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井下低爆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

    106.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

    107.单片机实现的寻呼机编码器

    108.单片机实现的鲁棒MRACS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9.自适应控制的单片机实现方法及基上隅角瓦斯积聚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10.基于单片机的锅炉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111.超精密机床床身隔振的单片机主动控制

    112.PIC单片机在空调中的应用

    113.单片机控制力矩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

    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

    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

    单片机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单片机设计,硕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单片机研究论文,单片机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过关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毕业论文,单片机论文,基于单片机论文,毕业论文终稿,毕业论文初稿,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本文档全网独一无二,放心使用,下载这篇文档,定会成功!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篇3

    浅谈新能源发电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韩达 赵岩
    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16期

            摘 要: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跨步式的提升,但伴随而来的便是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寻找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新能源发电的种类以及未来的发展和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
    风电;
    光电;
    海洋能

            由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得到各国政府大力的支持和飞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发电已经覆盖到风力、光伏和海洋能等等。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新能源发电技术现在已经成了他们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新能源指风能、太阳能及海洋能等正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有待推广的能源。它具有污染小、储量大的特点。如今新能源发电技术已经成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必要选择。

            1 风能

            1.1 风力发电

            儿童所玩的纸质风车便是风力发电原理雏形,它利用空气的流动使风车叶片旋转从而将将动能转化为机械能。

            风力发电设备由风轮、机舱、塔架和基础构成。风轮是风力发电机的主要部件,由两片或其以上的螺旋桨性叶轮构成,要求其材料具有高强度、质量轻的特点来适应野外的风场环境。根据当前的风车技术,以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就可以推动发电,而实际中为了提高风轮的转速,将其转轴与增速机相连,让它带动发电机发电。机舱是由底盘、整流罩和机舱罩三部分组成,底盘上有机组发电系统,变桨矩系统及偏航系统等部件组成,机舱罩后上方装有风速和风向传感器,[1]舱壁上有隔音器和通风装置等部件。

            塔架与机舱底部相连支撑机舱,塔架上有发电机和主控制器之间的动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等等,为了获取一定强度和均匀的风力,一般将铁塔修建的比较高,具体高度依据风轮的直径和地面物体对风速的影响而定。基础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上面安放塔架,基础四周设置防雷击的接地装置。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篇4

    第30卷第3期
    2009年5月
    石油学报
    v01.30May
    No.32009
    ACTAPETROI,ElSINICA
    文章编号:0253—2697(2009)03.0469..06
    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王红岩1’2
    (1.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871;

    李景明2
    赵群2林英姬2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摘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煤层气、油砂、页岩油、地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
    效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新能源业务发展迅速,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目前,煤层气资源已经在沁水盆
    地实现了商业开发;
    页岩油产量增长迅速,并形成一定规模;
    油砂资源勘探在部分盆地展开,并在准噶尔盆地实现了工业试验;
    水合物、深盆气和页岩气资源前景巨大;
    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以直接利用为主;
    燃料乙醇已经进行了商业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和各种难题的不断攻克,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关键词:新能源;
    煤层气;
    油砂;
    油页岩;
    地热;
    燃料乙醇中围分类号:TE012
    文献标识码:A
    Resourcesand
    developmentof
    LIJingmin92
    newenergyinChina
    LINYingji:2
    WANGHongyanl’2
    (1.College
    ZHAOQun'2
    ofEngineering。PekingUniversity,Beijin9100871,China;

    2.LankfangBranch,PetroChina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Lang.fang065007,China)
    Abstract:Manycountriespaymoreattention
    tO
    thedevelopmentofnewenergy..The
    resources
    ofcoal-一bedmethane,oilsand,shale
    oil,geothermalenergy,fuelethanolandbio-dieselhavebeendevelopedinsomeinChina,theconventionalpetroleumdantandalsogreatlydevelopedin
    cannot
    countries,.Withthefastdevelopmentoftheeconomy
    energy
    resources
    meettheneedofeconomicdevelopment..Thenew
    ofChina
    are
    abun-。
    recent
    years.Thecommercialdevelopmentofcoal-bedmethanehasbeensuccessfulinQiinshuiBa—
    sin.Thebitumeninoilsandhasbeen

    experimentallyprospectedinJunggarBasin.Oilyieldfromoilshaleincreasesrapidlyandforms
    gas
    certainscale..Gashydrate,deepbasin
    can
    andshale
    gas
    are
    verypromising.,The
    geothermalenergyandsolar
    energy
    are
    very
    a—
    bundantand
    beutilizeddirectly.Fuelethanolhasbeenalsocommercially
    energy
    can
    developed.Withthedevelopmentofthetechnologyand
    tO

    solutionofsomedifficulties,themassproductionofnew
    extent.
    meettheneedofthe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
    certain
    Keywords:newenergy;
    coal--bedmethane;
    oilsand;
    oilshale;
    geothermalenegy;
    fuelethanol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油气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121国,1999年进口原油4200×10‘t[“,2007年进口原油1.59×108t。据专家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47%和60%[2]。但是,实际上到2007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近50%。中国油气资源对外需求增长速度已经超过预期,油气能源紧张局面加速扩大,大力发展新能源已势在必行。本文中新能源包括非常规油气中的煤层气(瓦斯)、油砂矿、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深盆气和可再生能源中的地热、生物燃料、
    太阳能、风能。中国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新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环境改善、煤炭安全生产、三农问题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动因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业务的发展,特别是
    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更
    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1
    国际新能源业务发展情况
    (1)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煤层气开发走在世界前列。煤层气又称煤层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它是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撵课题(2006BABn3808)“非常规油气评价技术及装备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王红岩,男,1971年8月生,200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高级工
    程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E。mail:wanghongyan69@petrochina,.corn.cn
    万方数据

    470
    石油成煤过程中生成的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的自储式天然气。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00~260)X1012m3,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其中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5国合计煤层气总资源量为(90~250)×1012m3,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90%L3J。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国煤层气开发已形成工业化规模,2007年煤层气产量分别达到了
    496×108m3、100×108m3和29X108m3。
    (2)世界油页岩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油页岩资源开发以发电和提炼页岩油为主。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以腐泥质为主的高矿物质的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油页岩是人造石油的重要原料,经低温干馏可得页岩油。世界油页岩资源十分丰富,其蕴藏资源量约有10

    1012t[.]。世界页岩油资源量为4
    110X
    108t,主要分布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巴西[4]。其中美国页岩油资源量约为3
    000

    108t,约占世界页岩油
    资源量的70%t铂;
    中国页岩油资源量为476X108t,约占世界页岩油资源量的11%・。目前油页岩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形式多样。世界上油页岩69%用于发电(含供热),25%用于提取页岩油,6%用于化工和其他用途[5]。2000年世界页岩油产量为50

    104t[4J,2007
    年已超过100X104t,主要集中于巴西、爱沙尼亚、中国
    和澳大利亚。另外,2007年,世界油页岩作燃料发电的装机容量约为350

    104kW。(3)油砂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油砂油产量快速增长。油砂又称沥青砂。是一种含有天然沥青的砂岩或其他岩石,通常是由沥青、砂、粘土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世界油砂资源量巨大,可采资源
    量约为1035.1

    108t,占世界石油资源可采总量的
    32%E引。油砂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前苏联、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美国,其中加拿大油砂资源最为丰富。油砂资源计入原油储量后,加拿大的石油储量由
    7.95

    108m3增至286.2

    108m3。成为世界第二大储
    油国L6]。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油砂商业开采的国家。据加拿大能源部(CNEB)报道,2002年加拿大油砂矿中原油产量为4
    800

    104t,占Alberta原油
    产量的48%;
    2007年为7660x104t,占AIberta原油
    产量的72%。
    (4)地热资源应用广泛,以直接利用为主,地热发电快速发展。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主要赋存于地下岩体及水体之内。地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已广泛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种植和发电。到2007年,世界
    。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报告.国土资源部,2006.
    万方数据
    学报2009年第30卷地热直接利用设备容量超过3.5

    104Mw,总产量为
    13

    108kW・h。2000年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97x
    103MW。到2007年,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
    超过9.73

    103MW_1。
    (5)世界燃料乙醇生产已具规模,美国和巴西在燃料乙醇生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燃料乙醇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糖等为原料,经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乙醇,再经脱水形成无水乙醇后,加上适量变性剂(无铅汽油)而形成的变性燃料。据世界可再生能源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2005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为
    2950x
    104t[8],2007年为7451

    10‘t。美国和巴西是
    燃料乙醇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2007年产量分别为
    2950x104t和2854

    104t,占全球燃料乙醇产量的
    77.8%。美国还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燃料乙醇年产量平均以25%的速度递增。巴西政府的干预促进了燃料乙醇产业在该国的发展。早在1976年,巴西政府规定汽油中燃料乙醇的添加比例为1()%"22%,到2007年这个比例提高到了25%。
    (6)生物柴油快速发展,欧洲和美国是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地区。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脂(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工程微藻等)、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2005年世界生
    物柴油产能为919

    104t,实际产量达352×104t[93;

    2008年世界生物柴油产能约为3200×104t,产量约为
    1100x
    104t。欧洲是目前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地区,
    其生物柴油的产量约占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的80%。美国是世界上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从1999年到2007年,生物柴油产量由1650t[91持续上升到78x104t。巴西生物柴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其产量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和欧洲。1.2世界新能源资源开发的动因
    全球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新能源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缓解了全球能源紧张的压力。随着油气价格的上涨,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积极研发新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世界能源发展形势所驱,是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煤层气和油砂业务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快速发展,其在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油气资源。在煤层气和油砂资源商业开发前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政府都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扶持,有效地加速了

    第3期
    王红岩等: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471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步伐。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各国政府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原料路线,并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另~方面可以降低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走绿色环保道路。

    中国新能源的资源基础及开发利用进展
    中国具备新能源开发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储备,经
    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以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大型能源公司,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资源、技术和资金优势,在煤层气、燃料乙醇、地热、油砂和油页岩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下一步中国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1非常规油气
    (1)煤层气已经实现商业开发。据“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煤层气资源量为36.8
    X1012
    m3(2000m以浅),位居世界第三・。国家十分重视煤层气产业发展,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下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法》,将煤层气列为国家一级管理的矿种;
    煤层气已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国务院发布加快煤层气利用意见,对煤层气抽采利用实行税收优惠,2020年前可减免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项目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安排。目前中国石油、中联煤公司、晋煤集团及国外公司已在沁水盆地南部进行煤层气商业开发,2006年煤层气地面开采近2×
    108m3;
    井下抽采接近20X108m3,其中大部分放空,少
    量用于民用和坑口发电。2008年全国煤层气地面开
    采建成产能约13X108m3。
    (2)油砂资源丰富、分布广,油砂资源勘探开发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中国油砂油资源量为59.7

    108t,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柴达木、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中・。目前已经在准噶尔、四川和二连等盆地开展了大量的油砂资源勘探工作。2007年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超亿吨级大型油砂矿藏;
    2008年在该地区探明油砂油储量超过5000X104t。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油砂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室内分析和现场放大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油砂适合不同的分离方法,水湿型油砂适合用热化学水洗法进行油砂
    。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国土资源部・2006●全国油砂资源评价报告.国土资源部,2006.
    万方数据
    油分离,干燥型油砂适合用热干馏法进行油砂油分离。2005年进行了水平式和立式干馏炉提炼工艺试验;
    2006年开展了水洗分离试验,18t油砂可水洗分离1

    原油;
    2008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建成了年处理
    能力1

    104t的油砂处理试验基地,为中国油砂资源
    大规模商业开发提供了参考。
    (3)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重新获得重视,页岩油勘探开发快速发展。中国油页岩地质资源达7199X
    108t,折合页岩油为476

    108t,主要集中在东部区、青
    藏区和中部区,其中东部区页岩油资源量占全国的35%e。中国油页岩开发始于1928年,至今已有80
    年的历史。1959年页岩油产量为79X104t,为历史最
    高水平。1960年以后,由于中国石油产量猛增,页岩油工业一度停止。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供求关系相对紧张,油页岩产业重新快速发展。2004年全国页岩
    油产量为16×104t,2007年达35

    104t。目前正在进
    行油页岩开发利用的矿区有辽宁省抚顺,广东省茂名,吉林省桦甸、汪清和甘肃省炭山岭等,其中抚顺页岩油产量最高,年产量达30.6×104t。大型石油公司也十分重视油页岩产业发展,在多个盆地开展了油页岩资源的勘探开发。其中,中国石油在柳树河盆地探明页岩油储量近300

    104t,并启动了柳树河年生产能力
    3X104t的页岩油先导示范基地的建设。
    (4)深盆气和页岩气资源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中国有利于形成深盆气的领域广阔,对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等10余个具备深盆气形成条件的地域进行估算,深盆气远景资源量约为(90~1
    10)X
    1012m3。其
    中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区上古生界地层平缓,生烃强度大,储层致密,具备深盆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盆地中部、北部上古生界储层中“气水倒置”及压力异常,证实了深盆气的存在;
    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储层普遍含气,充分展示了“深盆气区”巨大的资源潜力11…。初步估计,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远景资源量约为(8~13)

    1012m3。
    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初步估计页岩气的资源量
    可达100X1012m3。四川、鄂尔多斯、渤海湾和准噶尔
    等盆地的边缘斜坡部位具有很好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前景[11。。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页岩气资源潜力最大,平均厚度为210m,最大厚度为400m,区域上黑色泥岩TOC值为6.02%~26.39%,平均氯仿沥青“A”为0.021%。威5井2795---2798m泥岩
    段产气量为2.46×104m3/d。

    472
    石油学报
    2009年第30卷
    (5)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广阔,资源调查初见成效。中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最大,水合物远景分布区有效分布面积约12

    装机容量为126规模可达1
    000


    104kW[1“,到2008年底,估计风电104kW。预计到2010年,中国风电
    104km2。南海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104kW。
    (4)国家扶持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经实现商业生产。自推广乙醇汽油以来,国家一直对定点燃料乙醇生产厂家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以国内某燃料乙醇厂为例,2005年生产燃料乙醇的补贴为1883元/t,2006年为1628元/t。国家的政策扶持有效地促进了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2005年全国已建成4座燃料乙醇厂,年产量约为102×104t,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4省的27个地、市推广使用了乙醇汽油,实行封闭运行。2008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约160×108rfl3。
    (5)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已经建成了一定产能规模,但受原料影响,实际产量较低。从产能建设来看,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2007年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年产能超过300×104t。该行业中产能超过1×104t的生产企业有3()家,其中,产能小于5

    的调查程度相对较高,并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存
    在的地球物理证据(BSR)和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异
    常标志,初步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范围及其厚度[1川。2007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遇了天然气水合物。2.2可再生能源
    (1)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大,发展快。地热发电受地域限制,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全国2000m以浅年可采热水量68.5

    108m3,
    折合标准煤为3285x104t,国土资源部审批的地热田有103个・。2005年中国地热直接利用总量为126×108kW・h・。到2008年,全国直接利用的地热量约为210×108kW・h,地热直接利用设备容量超过6
    000
    MW,主要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种植等。中国适用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区。受地热发电的地域和成本限制,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长期保持在32Mw左右,其中最大的地热发电厂为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为25MW。
    (2)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直接利用和发电产业快速发展。中国三分之二地区年日照时间大于
    2200
    104t的有13家,产能(6~10)x
    104t
    的有7家,产量大于10×104t的有10家。但是,生物柴油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受原材料价格的制约。2006年的生物柴油原料油价格只有800元/t,到2007年原料油价格一度上涨到3500元/t。由于原料油价格高涨,导致很多生物柴油企业亏损和停产,2007
    年中国生物柴油产量约30有10%。

    h,理论储量折合标准煤达17x1012t[1引。太阳能
    资源丰富区位于吐哈、柴达木、二连、银额盆地;
    较丰富区位于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及渤海湾盆
    地【13’。2005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总量为7500×
    104m2[13|,到2007年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总量约12000
    104t,产能利用率只

    中国新能源发展策略
    新能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作用道路还很漫
    ×104m2,产量的增长速度约为30%。在太阳能发电
    技术方面,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光伏产量增长迅速,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总量达到139
    MW[13|,到2007年,太阳能电池年产量约1200Mw,生产能力达到2
    900
    长,需要在资源和生产技术上下大力气。在国家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对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提高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广泛开展新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价,为新能源
    MW,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
    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基础。新能源资源的勘查评价须根据不同矿种的发展阶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工作。煤层气和油页岩已经实现商业化开发,其评价工作重点在于优选新的富集有利区,加快资源探明,为扩大煤层气和油页岩商业化开发规模提供资源基础。油砂和页岩气资源虽然尚未实现商业化开发,但经过近期攻关研究将会形成产能。因此,油砂和页岩气的评价工作重点在于摸清全国资源的富集分布情况,优选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域,为开采准备有利区块。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远景资源,其评价重点为找到资源
    量达到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
    余家。
    (3)中国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发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风能储量为2.53

    108kW。其中陆地上(离地10m高),可开发和利用的

    108kW,海上为7.5

    108kW【14|。
    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及其岛屿年平均风速达到6~9m/s;
    内陆地区如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也属于风资源丰富区。2005年风电总
    O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2006
    万方数据

    第3期王红岩等: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473
    存在的证据,并预测资源规模。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其评价工作重点在于发现新的有利区块,特别是开展偏远地区资源的可用性评价。因地制宜,降低开发利用成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受原料供应情况的制约,其评价工作必须考虑“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
    进行原料来源分析评价。
    (2)创新理论技术,依靠科技提高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在中国,非常规油气受构造破坏的影响,具有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开发利用难度大的特点,其评价方法、开采方式、应用技术等,与常规油气存在巨大差异;
    部分可再生资源能量转化效率低,开发利用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缺乏新思维、新技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部分技术采用常规油气相应的技术,但由于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矿)机理和赋存状态与常规油气存在着差异性,导致非常规油气的评价结果和开发效果不理想。如煤层气水平井压裂、排采技术,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和油砂提炼技术等的突破还需要技术攻关,以实现低品位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和工程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技术有待突破,以解决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问题。
    (3)政府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和适当调控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多数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因此需要由国家出面组织各大科研机构研发新能源高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
    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常规能源资源相比,具有较高的成本,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植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速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形成规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具有盲目性,新能源资源的生产同样如此。特别是目前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严重受原料供应情况的制约,因此需要政府出面根据原料的供应情况对其生产规模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其稳步健康发展。
    4结论
    (1)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世界能源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多种新能源已经进入商业化
    开发阶段。虽然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且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中国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实现新能源的有效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的能源需求。但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大,必须创新理论,应用新
    万方数据
    技术、新设备进行规模生产。
    (3)目前中国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经济效益较低,需要根据不同矿种的产业发展程度,在其产业化初期阶段通过政府政策鼓励加速产业化进程。政府通过正确引导,促使各大能源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使新能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中国能源生产的长期可持续
    发展。
    参考文

    [1]赵建安.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J].资源科
    学,2008,30(3):322—329.Zhao
    Jian’an.World’soil-and-gas
    r∞urces
    patterns
    andChina’s
    strategic
    choices[J].Resources
    Science。2008。30(3):322—329.
    [23
    赵政璋。吴国干,胡索云,等.全球油气勘探新进展[J].石油学报,2005,26(6):1
    19・126.
    ZhaoZhengzhang.Wu
    Guogan,HuSuyun。eta1.Recentdevelop—
    ment
    ofglobaloiland
    gas
    explorationrJ"].Acta
    Petrolei
    Sinica,
    2005,26(6):119-126.
    [33Hacquebard
    PA.Potentialcoalbedmethane
    resourcesinAtlantic
    Canada[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2002,52(1):
    3—28.
    [4]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综述[J].中国能源.2006,
    28(8):16-19.
    QianJialin,WangJianqiu。LiShuyuan.Worldoil
    shale['J].Ener-
    gy
    ofChina。2006。28(8):16-19.
    [53李建华。曹祖宾.世界各国油页岩的组成及综合利用[J].辽宁化
    工。2007,36(2):110-1
    12.
    Li
    Jianhua,CaoZubin.Composing
    and
    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of
    world’s
    oil
    shale[J].LiaoningChemical
    Industry,2007,36
    (2):110-112.
    [63贾承造,刘希俭,雷群.等.油砂资源状况与储量评估方法[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7—36.Jia
    Chengzao,Liu
    Xijian,LeiQun。eta1.Oilsands
    resourcesand
    reservesassessment
    method[M].Beijing:PetroleumIndustry
    Press,2007:27-36.
    [7]BertaniR.Worldgeothermal
    generation
    in
    2007[J].Geo—Heat
    Center
    QuarterlyBulletin。2007,28(3):8-19.
    [83王启现,李志强.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J].世界农业,2007,(10):54—57.
    WangQixian,LiZhiqiang.Discussionofthetechnologicalprob—lems
    inthe
    developmentoffuelalcoholindustryintheworld[J]].
    World
    Agriculture.2007,(10):54-57.
    [9]张玉玺.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J].当代化工。2007。36(6):
    577-580.
    ZhangYuxi.Thestatus
    quoanddevelopmentprogress
    ofbio—
    diesel
    oil[J].ContemporaryChemicalIndustry,2007,36(6):
    577—580.
    [10]张刘平,罗晓容.马新华。等.深盆气一成岩圈闭:以鄂尔多斯盆地
    榆林气田为例l-J].科学通报。2007.52(6):679—687.
    Zhang
    Liuping,Luo
    Xiaorong.MaXinhua.eta1.Deepbasin
    gas—
    diagenetictrap:Yulin
    gas
    fieldofOrdos
    Basin[J].ChineseSci—
    once
    Butletin,2007。52(6):679-687.

    474
    石油
    学报2009年第30卷
    [11]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J].天然气工
    业.2004,24(7):15-18.ZhangJinchuan,Jinmechanismofshale
    gas
    [133罗振涛,霍:基臣.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I-J1.
    太阳能,2007,19(2)112-14.
    Zhijun,Yuanand
    its
    Mingsheng.Reservoiring
    GasIn—
    LuoZhentao,Huotion
    Zhichen.2006
    status
    ofsolarthermalutiliza—
    distribution[J].Naturalindustry
    in
    China[J].Solar
    Energy,2007。19(2):12-14.
    dustry,2004,24(7):15—18.
    [143贺德譬.风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综述[J3.电力设备,2008,9(11):
    4—8.He
    in
    [12]姚伯初.杨木壮.南海晚新乍代构造运动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F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28(4):93・100.
    Yao
    Dexin.Summaryaboutsustainabledevelopmentof
    windener—
    Bochu,YangMuzhuang.Tectonicmovements
    and
    gas
    theLate
    gY
    technology[J].ElectricalEquipment,2008,9(11):4-8.
    Cenozoic
    hydrate
    resourcesintheSouthChinaSea[J].
    (收稿日期2008—10—02改回日期2008—12-01
    MarineGeology&QuaternaryGeology,2008,28(4):93—100.
    编辑王秀)
    《石油学报》2009年第4期部分文章预告
    论块体油气地质体与油气勘探……………………………………………………………………翟光明等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赵力民等营口一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徐低勘探程度盆地烃源岩早期评价——以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为例…………………………曹
    杰等
    强等
    东营凹陷油气资源相态类型分布规律……………………………………………………………包友书等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李洪奇等金湖凹陷石港断层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特征……………………………………………………能
    源等
    对基准面旋回定义进行修改的建议………………………………………………………………宋来明等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划分……………………………………张文忠等伊通盆地新近纪以来的反转构造及油气勘探意义………………………………………………唐大卿等渤海地区底辟构造及油气地质意义………………………………………………………………周心怀等松辽盆地拗陷期湖盆底形演化及充填序列………………………………………………………禚喜准等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改性栲胶的堵水实验…………………………………………………朱怀江等变围压循环下低渗透致密砂岩有效应力方程研究………………………………………………郑玲丽等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与注水时机研究……………………………………………………………谢晓庆等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王瑞飞等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伤害机理及调整措施………………………………………………………王红涛等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实验研究……………………………………………………刘义兴等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思考与实践………………………………………………刘文岭等油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参数预测模型…………………………………………………………赵胜英等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垂直管螺旋流研究……………………………………………………王小兵等旋转导向钻井稳定平台控制对象动态特性研究…………………………………………………汤楠等污水配制碱一聚合物体系的黏度稳定方法…………………………………………………………孙琳等钻井液连续压力渡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传输特性分析…………………………………………沈跃等基于有限元动力模型的在役钻机井架仿真模型研究……………………………………………刘金梅等产水气藏多相管流动态规律研究…………………………………………………………………廖开贵等川渝地区含硫气井H:S释放速率的概率分布模型………………………………………………江田汉等酸性气田井喷点火有效空间范围模拟分析与应用………………………………………………刘振翼等
    万方数据

    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作者:作者单位:
    王红岩,李景明,赵群,林英姬,WANGHongyan,LIJingming,ZHAOQun,LINYingji
    王红岩,WANGHongyan(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李景明,赵群,林英姬,LIJingming,ZHAOQun,LINYingji(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石油学报
    ACTAPETROLEISINICA2009,30(31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8条

    1.赵建安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期刊论文]-资源科学2008(032.赵政璋.吴国干.胡素云全球油气勘探新进展[期刊论文]-石油学报2005(06
    3.HacquebardPAPotentialcoalbedmethaneresourcesinAtlanticCanada2002(014.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综述[期刊论文]-中国能源2006(08
    5.李建华.曾祖宾世界各国油页岩的组成及综合利用[期刊论文]-辽宁化工2007(026.贾承造.刘希俭.雷群油砂资源状况与储量评估方法20077.BertaniRWorldgeothermalgenerationin20072007(03
    8.王启现.李志强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期刊论文]-世界农业2007(109.张玉玺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当代化工2007(06
    10.张刘平.罗晓容.马新华深盆气-成岩圈闭: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为例[期刊论文]-科学通报2007(0611.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2004(07
    12.姚伯初.杨木壮南海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期刊论文]-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0413.罗振涛.霍志臣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期刊论文]-太阳能2007(0214.贺德馨风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综述[期刊论文]-电力设备2008(1115.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报告200616.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200617.全国油砂资源评价报告200618.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2006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罗格里奥·荷南德兹.马瑞奥·塞迪莱恩墨西哥的新能源——煤矿区煤层气2004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墨西哥的新能源的介绍,阐述了煤矿区煤层气的的利用.并提出了墨西哥将为降低全球变暖作出贡献的结论.
    2.期刊论文朱广彦.ZHUGuang-yan河北省大城区煤层气前景展望-河北煤炭2010,""(2
    文章对大城区煤层气的生成基础、成因机制及储保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大参1参数试验可以看出,煤层气平均含气量为10.79m3/t,垂深2000m以浅煤层气预测资源量2131亿m3,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区.
    3.期刊论文新能源运动:煤层气开发悄然升温-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6,""(3
    6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神华集团时,针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指出,"大力气抓好煤矿瓦斯治理,推进先抽后采,综合利用,确保生产安全".
    4.会议论文吴健.姜耀东.陆明心建设双能源开采矿井的战略意义2003
    双能源开采矿井是将传统的煤炭单一能源矿井改变为同时开采煤炭及CH4的双能源矿井,双能源矿井概念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能源开采,特别是新的燃气能源开发提出和确立了一个重要领域,它将在新能源开采、煤矿安全、环境保护及提高经济效益4个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5.期刊论文李景明.王红岩.赵群.LIJing-ming.WANGHong-yan.ZHAOQun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天然气工业2008,28(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约2.8×108t,天然气缺口800×108m3.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煤层气、油砂、油页岩、地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分析了中国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及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基础和进展;目前,中国

    石油已经在煤层气、燃料乙醇、地热、油砂和油页岩等新能源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下一步新能源业务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认为:中国新能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作用道路还很漫长,提出了"建立新理论找到新资源"、"应用新技术取得新突破"等新能源发展建议.
    6.学位论文王军晋城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分析1999
    煤层气是与煤共生伴生并赋存于煤系地层的非常规天然气.晋城矿区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的南部,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按国家已批准的煤层气开发面积达960km,年煤层气抽放量近1亿m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篇5

    第30卷第3期
    2009年5月
    石油学报
    v01.30May
    No.32009
    ACTAPETROI,ElSINICA
    文章编号:0253—2697(2009)03.0469..06
    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王红岩1’2
    (1.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871;

    李景明2
    赵群2林英姬2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摘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煤层气、油砂、页岩油、地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
    效开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确保国家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新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新能源业务发展迅速,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目前,煤层气资源已经在沁水盆
    地实现了商业开发;
    页岩油产量增长迅速,并形成一定规模;
    油砂资源勘探在部分盆地展开,并在准噶尔盆地实现了工业试验;
    水合物、深盆气和页岩气资源前景巨大;
    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以直接利用为主;
    燃料乙醇已经进行了商业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和各种难题的不断攻克,大力发展新能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关键词:新能源;
    煤层气;
    油砂;
    油页岩;
    地热;
    燃料乙醇中围分类号:TE012
    文献标识码:A
    Resourcesand
    developmentof
    LIJingmin92
    newenergyinChina
    LINYingji:2
    WANGHongyanl’2
    (1.College
    ZHAOQun'2
    ofEngineering。PekingUniversity,Beijin9100871,China;

    2.LankfangBranch,PetroChina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ResearchInstitute。Lang.fang065007,China)
    Abstract:Manycountriespaymoreattention
    tO
    thedevelopmentofnewenergy..The
    resources
    ofcoal-一bedmethane,oilsand,shale
    oil,geothermalenergy,fuelethanolandbio-dieselhavebeendevelopedinsomeinChina,theconventionalpetroleumdantandalsogreatlydevelopedin
    cannot
    countries,.Withthefastdevelopmentoftheeconomy
    energy
    resources
    meettheneedofeconomicdevelopment..Thenew
    ofChina
    are
    abun-。
    recent
    years.Thecommercialdevelopmentofcoal-bedmethanehasbeensuccessfulinQiinshuiBa—
    sin.Thebitumeninoilsandhasbeen

    experimentallyprospectedinJunggarBasin.Oilyieldfromoilshaleincreasesrapidlyandforms
    gas
    certainscale..Gashydrate,deepbasin
    can
    andshale
    gas
    are
    verypromising.,The
    geothermalenergyandsolar
    energy
    are
    very
    a—
    bundantand
    beutilizeddirectly.Fuelethanolhasbeenalsocommercially
    energy
    can
    developed.Withthedevelopmentofthetechnologyand
    tO

    solutionofsomedifficulties,themassproductionofnew
    extent.
    meettheneedofthe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
    certain
    Keywords:newenergy;
    coal--bedmethane;
    oilsand;
    oilshale;
    geothermalenegy;
    fuelethanol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油气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121国,1999年进口原油4200×10‘t[“,2007年进口原油1.59×108t。据专家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47%和60%[2]。但是,实际上到2007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近50%。中国油气资源对外需求增长速度已经超过预期,油气能源紧张局面加速扩大,大力发展新能源已势在必行。本文中新能源包括非常规油气中的煤层气(瓦斯)、油砂矿、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深盆气和可再生能源中的地热、生物燃料、
    太阳能、风能。中国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新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环境改善、煤炭安全生产、三农问题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动因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业务的发展,特别是
    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更
    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1
    国际新能源业务发展情况
    (1)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煤层气开发走在世界前列。煤层气又称煤层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它是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撵课题(2006BABn3808)“非常规油气评价技术及装备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王红岩,男,1971年8月生,200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高级工
    程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E。mail:wanghongyan69@petrochina,.corn.cn
    万方数据 

    470
    石油成煤过程中生成的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的自储式天然气。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00~260)X1012m3,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其中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5国合计煤层气总资源量为(90~250)×1012m3,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90%L3J。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3国煤层气开发已形成工业化规模,2007年煤层气产量分别达到了
    496×108m3、100×108m3和29X108m3。
    (2)世界油页岩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油页岩资源开发以发电和提炼页岩油为主。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以腐泥质为主的高矿物质的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油页岩是人造石油的重要原料,经低温干馏可得页岩油。世界油页岩资源十分丰富,其蕴藏资源量约有10

    1012t[.]。世界页岩油资源量为4
    110X
    108t,主要分布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巴西[4]。其中美国页岩油资源量约为3
    000

    108t,约占世界页岩油
    资源量的70%t铂;
    中国页岩油资源量为476X108t,约占世界页岩油资源量的11%・。目前油页岩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形式多样。世界上油页岩69%用于发电(含供热),25%用于提取页岩油,6%用于化工和其他用途[5]。2000年世界页岩油产量为50

    104t[4J,2007
    年已超过100X104t,主要集中于巴西、爱沙尼亚、中国
    和澳大利亚。另外,2007年,世界油页岩作燃料发电的装机容量约为350

    104kW。(3)油砂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油砂油产量快速增长。油砂又称沥青砂。是一种含有天然沥青的砂岩或其他岩石,通常是由沥青、砂、粘土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世界油砂资源量巨大,可采资源
    量约为1035.1

    108t,占世界石油资源可采总量的
    32%E引。油砂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加拿大、前苏联、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和美国,其中加拿大油砂资源最为丰富。油砂资源计入原油储量后,加拿大的石油储量由
    7.95

    108m3增至286.2

    108m3。成为世界第二大储
    油国L6]。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油砂商业开采的国家。据加拿大能源部(CNEB)报道,2002年加拿大油砂矿中原油产量为4
    800

    104t,占Alberta原油
    产量的48%;
    2007年为7660x104t,占AIberta原油
    产量的72%。
    (4)地热资源应用广泛,以直接利用为主,地热发电快速发展。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主要赋存于地下岩体及水体之内。地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已广泛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种植和发电。到2007年,世界
    。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报告.国土资源部,2006.
    万 
    方数据学报2009年第30卷地热直接利用设备容量超过3.5

    104Mw,总产量为
    13

    108kW・h。2000年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97x
    103MW。到2007年,世界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
    超过9.73

    103MW_1。
    (5)世界燃料乙醇生产已具规模,美国和巴西在燃料乙醇生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燃料乙醇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糖等为原料,经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乙醇,再经脱水形成无水乙醇后,加上适量变性剂(无铅汽油)而形成的变性燃料。据世界可再生能源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2005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为
    2950x
    104t[8],2007年为7451

    10‘t。美国和巴西是
    燃料乙醇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2007年产量分别为
    2950x104t和2854

    104t,占全球燃料乙醇产量的
    77.8%。美国还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燃料乙醇年产量平均以25%的速度递增。巴西政府的干预促进了燃料乙醇产业在该国的发展。早在1976年,巴西政府规定汽油中燃料乙醇的添加比例为1()%"22%,到2007年这个比例提高到了25%。
    (6)生物柴油快速发展,欧洲和美国是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地区。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脂(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工程微藻等)、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是一种优质清洁柴油。2005年世界生
    物柴油产能为919

    104t,实际产量达352×104t[93;

    2008年世界生物柴油产能约为3200×104t,产量约为
    1100x
    104t。欧洲是目前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地区,
    其生物柴油的产量约占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的80%。美国是世界上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从1999年到2007年,生物柴油产量由1650t[91持续上升到78x104t。巴西生物柴油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其产量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和欧洲。1.2世界新能源资源开发的动因
    全球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新能源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缓解了全球能源紧张的压力。随着油气价格的上涨,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积极研发新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世界能源发展形势所驱,是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煤层气和油砂业务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快速发展,其在油气资源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油气资源。在煤层气和油砂资源商业开发前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政府都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扶持,有效地加速了

    第3期
    王红岩等: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471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步伐。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各国政府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原料路线,并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另~方面可以降低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走绿色环保道路。

    中国新能源的资源基础及开发利用进展
    中国具备新能源开发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储备,经
    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以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大型能源公司,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资源、技术和资金优势,在煤层气、燃料乙醇、地热、油砂和油页岩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下一步中国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1非常规油气
    (1)煤层气已经实现商业开发。据“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煤层气资源量为36.8
    X1012
    m3(2000m以浅),位居世界第三・。国家十分重视煤层气产业发展,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下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法》,将煤层气列为国家一级管理的矿种;
    煤层气已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国务院发布加快煤层气利用意见,对煤层气抽采利用实行税收优惠,2020年前可减免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项目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安排。目前中国石油、中联煤公司、晋煤集团及国外公司已在沁水盆地南部进行煤层气商业开发,2006年煤层气地面开采近2×
    108m3;
    井下抽采接近20X108m3,其中大部分放空,少
    量用于民用和坑口发电。2008年全国煤层气地面开
    采建成产能约13X108m3。
    (2)油砂资源丰富、分布广,油砂资源勘探开发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中国油砂油资源量为59.7

    108t,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柴达木、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中・。目前已经在准噶尔、四川和二连等盆地开展了大量的油砂资源勘探工作。2007年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超亿吨级大型油砂矿藏;
    2008年在该地区探明油砂油储量超过5000X104t。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油砂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室内分析和现场放大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油砂适合不同的分离方法,水湿型油砂适合用热化学水洗法进行油砂
    。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国土资源部・2006●全国油砂资源评价报告.国土资源部,2006.
    万 
    方数据油分离,干燥型油砂适合用热干馏法进行油砂油分离。2005年进行了水平式和立式干馏炉提炼工艺试验;
    2006年开展了水洗分离试验,18t油砂可水洗分离1

    原油;
    2008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建成了年处理
    能力1

    104t的油砂处理试验基地,为中国油砂资源
    大规模商业开发提供了参考。
    (3)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重新获得重视,页岩油勘探开发快速发展。中国油页岩地质资源达7199X
    108t,折合页岩油为476

    108t,主要集中在东部区、青
    藏区和中部区,其中东部区页岩油资源量占全国的35%e。中国油页岩开发始于1928年,至今已有80
    年的历史。1959年页岩油产量为79X104t,为历史最
    高水平。1960年以后,由于中国石油产量猛增,页岩油工业一度停止。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供求关系相对紧张,油页岩产业重新快速发展。2004年全国页岩
    油产量为16×104t,2007年达35

    104t。目前正在进
    行油页岩开发利用的矿区有辽宁省抚顺,广东省茂名,吉林省桦甸、汪清和甘肃省炭山岭等,其中抚顺页岩油产量最高,年产量达30.6×104t。大型石油公司也十分重视油页岩产业发展,在多个盆地开展了油页岩资源的勘探开发。其中,中国石油在柳树河盆地探明页岩油储量近300

    104t,并启动了柳树河年生产能力
    3X104t的页岩油先导示范基地的建设。
    (4)深盆气和页岩气资源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中国有利于形成深盆气的领域广阔,对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等10余个具备深盆气形成条件的地域进行估算,深盆气远景资源量约为(90~1
    10)X
    1012m3。其
    中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区上古生界地层平缓,生烃强度大,储层致密,具备深盆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盆地中部、北部上古生界储层中“气水倒置”及压力异常,证实了深盆气的存在;
    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储层普遍含气,充分展示了“深盆气区”巨大的资源潜力11…。初步估计,鄂尔多斯盆地深盆气远景资源量约为(8~13)

    1012m3。
    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初步估计页岩气的资源量
    可达100X1012m3。四川、鄂尔多斯、渤海湾和准噶尔
    等盆地的边缘斜坡部位具有很好的页岩气资源勘探前景[11。。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寒武统九老洞组页岩气资源潜力最大,平均厚度为210m,最大厚度为400m,区域上黑色泥岩TOC值为6.02%~26.39%,平均氯仿沥青“A”为0.021%。威5井2795---2798m泥岩
    段产气量为2.46×104m3/d。

    472
    石油学报
    2009年第30卷
    (5)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景广阔,资源调查初见成效。中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最大,水合物远景分布区有效分布面积约12

    装机容量为126规模可达1
    000


    104kW[1“,到2008年底,估计风电104kW。预计到2010年,中国风电
    104km2。南海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104kW。
    (4)国家扶持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经实现商业生产。自推广乙醇汽油以来,国家一直对定点燃料乙醇生产厂家实行财政补贴政策。以国内某燃料乙醇厂为例,2005年生产燃料乙醇的补贴为1883元/t,2006年为1628元/t。国家的政策扶持有效地促进了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2005年全国已建成4座燃料乙醇厂,年产量约为102×104t,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4省的27个地、市推广使用了乙醇汽油,实行封闭运行。2008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约160×108rfl3。
    (5)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已经建成了一定产能规模,但受原料影响,实际产量较低。从产能建设来看,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2007年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年产能超过300×104t。该行业中产能超过1×104t的生产企业有3()家,其中,产能小于5

    的调查程度相对较高,并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存
    在的地球物理证据(BSR)和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异
    常标志,初步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范围及其厚度[1川。2007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遇了天然气水合物。2.2可再生能源
    (1)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大,发展快。地热发电受地域限制,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全国2000m以浅年可采热水量68.5

    108m3,
    折合标准煤为3285x104t,国土资源部审批的地热田有103个・。2005年中国地热直接利用总量为126×108kW・h・。到2008年,全国直接利用的地热量约为210×108kW・h,地热直接利用设备容量超过6
    000
    MW,主要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种植等。中国适用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区。受地热发电的地域和成本限制,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长期保持在32Mw左右,其中最大的地热发电厂为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为25MW。
    (2)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直接利用和发电产业快速发展。中国三分之二地区年日照时间大于
    2200
    104t的有13家,产能(6~10)x
    104t
    的有7家,产量大于10×104t的有10家。但是,生物柴油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受原材料价格的制约。2006年的生物柴油原料油价格只有800元/t,到2007年原料油价格一度上涨到3500元/t。由于原料油价格高涨,导致很多生物柴油企业亏损和停产,2007
    年中国生物柴油产量约30有10%。

    h,理论储量折合标准煤达17x1012t[1引。太阳能
    资源丰富区位于吐哈、柴达木、二连、银额盆地;
    较丰富区位于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及渤海湾盆
    地【13’。2005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总量为7500×
    104m2[13|,到2007年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总量约12000
    104t,产能利用率只

    中国新能源发展策略
    新能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作用道路还很漫
    ×104m2,产量的增长速度约为30%。在太阳能发电
    技术方面,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光伏产量增长迅速,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总量达到139
    MW[13|,到2007年,太阳能电池年产量约1200Mw,生产能力达到2
    900
    长,需要在资源和生产技术上下大力气。在国家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对缓解国家能源压力,提高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广泛开展新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价,为新能源
    MW,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
    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基础。新能源资源的勘查评价须根据不同矿种的发展阶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工作。煤层气和油页岩已经实现商业化开发,其评价工作重点在于优选新的富集有利区,加快资源探明,为扩大煤层气和油页岩商业化开发规模提供资源基础。油砂和页岩气资源虽然尚未实现商业化开发,但经过近期攻关研究将会形成产能。因此,油砂和页岩气的评价工作重点在于摸清全国资源的富集分布情况,优选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域,为开采准备有利区块。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远景资源,其评价重点为找到资源
    量达到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
    余家。
    (3)中国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发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风能储量为2.53

    108kW。其中陆地上(离地10m高),可开发和利用的

    108kW,海上为7.5

    108kW【14|。
    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及其岛屿年平均风速达到6~9m/s;
    内陆地区如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也属于风资源丰富区。2005年风电总
    O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2006
    万方数据 

    第3期王红岩等: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473
    存在的证据,并预测资源规模。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在中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其评价工作重点在于发现新的有利区块,特别是开展偏远地区资源的可用性评价。因地制宜,降低开发利用成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受原料供应情况的制约,其评价工作必须考虑“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
    进行原料来源分析评价。
    (2)创新理论技术,依靠科技提高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在中国,非常规油气受构造破坏的影响,具有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开发利用难度大的特点,其评价方法、开采方式、应用技术等,与常规油气存在巨大差异;
    部分可再生资源能量转化效率低,开发利用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缺乏新思维、新技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部分技术采用常规油气相应的技术,但由于非常规油气的成藏(矿)机理和赋存状态与常规油气存在着差异性,导致非常规油气的评价结果和开发效果不理想。如煤层气水平井压裂、排采技术,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和油砂提炼技术等的突破还需要技术攻关,以实现低品位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和工程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技术有待突破,以解决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问题。
    (3)政府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和适当调控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多数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因此需要由国家出面组织各大科研机构研发新能源高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
    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常规能源资源相比,具有较高的成本,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扶植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速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形成规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具有盲目性,新能源资源的生产同样如此。特别是目前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严重受原料供应情况的制约,因此需要政府出面根据原料的供应情况对其生产规模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其稳步健康发展。
    4结论
    (1)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世界能源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多种新能源已经进入商业化
    开发阶段。虽然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且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中国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实现新能源的有效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的能源需求。但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大,必须创新理论,应用新
    万 
    方数据技术、新设备进行规模生产。
    (3)目前中国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经济效益较低,需要根据不同矿种的产业发展程度,在其产业化初期阶段通过政府政策鼓励加速产业化进程。政府通过正确引导,促使各大能源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使新能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中国能源生产的长期可持续
    发展。
    参考文

    [1]赵建安.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J].资源科
    学,2008,30(3):322—329.Zhao
    Jian’an.World’soil-and-gas
    r∞urces
    patterns
    andChina’s
    strategic
    choices[J].Resources
    Science。2008。30(3):322—329.
    [23
    赵政璋。吴国干,胡索云,等.全球油气勘探新进展[J].石油学报,2005,26(6):1
    19・126.
    ZhaoZhengzhang.Wu
    Guogan,HuSuyun。eta1.Recentdevelop—
    ment
    ofglobaloiland
    gas
    explorationrJ"].Acta
    Petrolei
    Sinica,
    2005,26(6):119-126.
    [33Hacquebard
    PA.Potentialcoalbedmethane
    resourcesinAtlantic
    Canada[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alGeology,2002,52(1):
    3—28.
    [4]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综述[J].中国能源.2006,
    28(8):16-19.
    QianJialin,WangJianqiu。LiShuyuan.Worldoil
    shale['J].Ener-
    gy
    ofChina。2006。28(8):16-19.
    [53李建华。曹祖宾.世界各国油页岩的组成及综合利用[J].辽宁化
    工。2007,36(2):110-1
    12.
    Li
    Jianhua,CaoZubin.Composing
    and
    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of
    world’s
    oil
    shale[J].LiaoningChemical
    Industry,2007,36
    (2):110-112.
    [63贾承造,刘希俭,雷群.等.油砂资源状况与储量评估方法[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7—36.Jia
    Chengzao,Liu
    Xijian,LeiQun。eta1.Oilsands
    resourcesand
    reservesassessment
    method[M].Beijing:PetroleumIndustry
    Press,2007:27-36.
    [7]BertaniR.Worldgeothermal
    generation
    in
    2007[J].Geo—Heat
    Center
    QuarterlyBulletin。2007,28(3):8-19.
    [83王启现,李志强.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J].世界农业,2007,(10):54—57.
    WangQixian,LiZhiqiang.Discussionofthetechnologicalprob—lems
    inthe
    developmentoffuelalcoholindustryintheworld[J]].
    World
    Agriculture.2007,(10):54-57.
    [9]张玉玺.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J].当代化工。2007。36(6):
    577-580.
    ZhangYuxi.Thestatus
    quoanddevelopmentprogress
    ofbio—
    diesel
    oil[J].ContemporaryChemicalIndustry,2007,36(6):
    577—580.
    [10]张刘平,罗晓容.马新华。等.深盆气一成岩圈闭:以鄂尔多斯盆地
    榆林气田为例l-J].科学通报。2007.52(6):679—687.
    Zhang
    Liuping,Luo
    Xiaorong.MaXinhua.eta1.Deepbasin
    gas—
    diagenetictrap:Yulin
    gas
    fieldofOrdos
    Basin[J].ChineseSci—
    once
    Butletin,2007。52(6):679-687.

    474
    石油
    学报2009年第30卷
    [11]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J].天然气工
    业.2004,24(7):15-18.ZhangJinchuan,Jinmechanismofshale
    gas
    [133罗振涛,霍:基臣.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I-J1.
    太阳能,2007,19(2)112-14.
    Zhijun,Yuanand
    its
    Mingsheng.Reservoiring
    GasIn—
    LuoZhentao,Huotion
    Zhichen.2006
    status
    ofsolarthermalutiliza—
    distribution[J].Naturalindustry
    in
    China[J].Solar
    Energy,2007。19(2):12-14.
    dustry,2004,24(7):15—18.
    [143贺德譬.风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综述[J3.电力设备,2008,9(11):
    4—8.He
    in
    [12]姚伯初.杨木壮.南海晚新乍代构造运动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F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28(4):93・100.
    Yao
    Dexin.Summaryaboutsustainabledevelopmentof
    windener—
    Bochu,YangMuzhuang.Tectonicmovements
    and
    gas
    theLate
    gY
    technology[J].ElectricalEquipment,2008,9(11):4-8.
    Cenozoic
    hydrate
    resourcesintheSouthChinaSea[J].
    (收稿日期2008—10—02改回日期2008—12-01
    MarineGeology&QuaternaryGeology,2008,28(4):93—100.
    编辑王秀)
    《石油学报》2009年第4期部分文章预告
    论块体油气地质体与油气勘探……………………………………………………………………翟光明等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赵力民等营口一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徐低勘探程度盆地烃源岩早期评价——以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为例…………………………曹
    杰等
    强等
    东营凹陷油气资源相态类型分布规律……………………………………………………………包友书等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李洪奇等金湖凹陷石港断层构造演化及油气聚集特征……………………………………………………能
    源等
    对基准面旋回定义进行修改的建议………………………………………………………………宋来明等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划分……………………………………张文忠等伊通盆地新近纪以来的反转构造及油气勘探意义………………………………………………唐大卿等渤海地区底辟构造及油气地质意义………………………………………………………………周心怀等松辽盆地拗陷期湖盆底形演化及充填序列………………………………………………………禚喜准等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改性栲胶的堵水实验…………………………………………………朱怀江等变围压循环下低渗透致密砂岩有效应力方程研究………………………………………………郑玲丽等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与注水时机研究……………………………………………………………谢晓庆等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王瑞飞等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伤害机理及调整措施………………………………………………………王红涛等多孔介质中甲烷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实验研究……………………………………………………刘义兴等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思考与实践………………………………………………刘文岭等油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参数预测模型…………………………………………………………赵胜英等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垂直管螺旋流研究……………………………………………………王小兵等旋转导向钻井稳定平台控制对象动态特性研究…………………………………………………汤楠等污水配制碱一聚合物体系的黏度稳定方法…………………………………………………………孙琳等钻井液连续压力渡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传输特性分析…………………………………………沈跃等基于有限元动力模型的在役钻机井架仿真模型研究……………………………………………刘金梅等产水气藏多相管流动态规律研究…………………………………………………………………廖开贵等川渝地区含硫气井H:S释放速率的概率分布模型………………………………………………江田汉等酸性气田井喷点火有效空间范围模拟分析与应用………………………………………………刘振翼等
    万方数据 

    中国新能源资源基础及发展前景展望
    作者:作者单位:
    王红岩,李景明,赵群,林英姬,WANGHongyan,LIJingming,ZHAOQun,LINYingji
    王红岩,WANGHongyan(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李景明,赵群,林英姬,LIJingming,ZHAOQun,LINYingji(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石油学报
    ACTAPETROLEISINICA2009,30(35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8条

    1.HacquebardPAPotentialcoalbedmethaneresourcesinAtlanticCanada[外文期刊]2002(012.赵政璋;吴国干;胡素云全球油气勘探新进展[期刊论文]-石油学报2005(063.赵建安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期刊论文]-资源科学2008(034.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20065.全国油砂资源评价报告20066.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20067.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报告2006
    8.贺德馨风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综述[期刊论文]-电力设备2008(11
    9.罗振涛;霍志臣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期刊论文]-太阳能2007(02
    10.姚伯初;杨木壮南海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期刊论文]-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0411.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期刊论文]-天然气工业2004(07
    12.张刘平;罗晓容;马新华深盆气-成岩圈闭: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为例[期刊论文]-科学通报2007(0613.张玉玺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当代化工2007(06
    14.王启现;李志强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期刊论文]-世界农业2007(1015.BertaniRWorldgeothermalgenerationin20072007(0316.贾承造;刘希俭;雷群油砂资源状况与储量评估方法2007
    17.李建华;曾祖宾世界各国油页岩的组成及综合利用[期刊论文]-辽宁化工2007(0218.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综述[期刊论文]-中国能源2006(08

    引证文献(6条
    1.陈尚斌.朱炎铭.王红岩.刘洪林.魏伟.罗跃.李伍.方俊华中国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石油学报2010(4
    2.宋丽强影响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73.郑晓冉浅谈影响煤层气利用率的因素[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
    4.王学忠干热岩大幅度提高注水开发采收率研究[期刊论文]-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5.潘诚.江蓓.罗宁.覃详孝.谢凯.李然.王海江锚泊趸船新能源供电研究[期刊论文]-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66.潘诚.江蓓.罗宁.覃详孝.谢凯.李然.王海江锚泊趸船新能源供电研究[期刊论文]-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6

    本文链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