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中国画线造型语言的发展流变与审美内涵略论

    时间:2023-11-02 20:10:02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王可刚

    中国画的发展就是造型语言表现风格的发展史,其中线性语言的运用是东方民族文化审美的创意体现。众所周知,线造型是为画面形体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线造型构成就产生什么样的画面风格,而线造型的技术表达是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基本训练内容。笔墨线条的不同形质的组合,会形成差异而带有个性的造型趣味,由此丰富了视觉的审美文化。潘天寿曾言:“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可见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特征和艺术语言。在绘画创作中以线为主加上墨色干湿浓淡的肌理结合,形成意趣氤氲的空灵效果,这是传统类型中国画审美韵味的重要特色。从其发展看,对中国画线造型风格历史演变的回顾和梳理,探寻其从“骨法用笔”到“应物象形”,最后达到“气韵生动”的审美呈现,这是一个视觉内容从语言选取到审美意境生成的过程。在历朝历代的中国画文脉中,都能看到人们非常注重对线造型审美韵味的挖掘。在千年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中,“线”这一单纯且简单的造型语言已经成为一种独立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白描”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且已经达到成熟的线造型语言。从目前传统民族艺术的再发展看,加强对线造型审美特色的认识,探寻传统中国画中线造型审美形态的流变和审美语言,提高线造型文化特色与传统审美品味的认识,推进当代中国画形态的创新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一)从岩画到先秦两汉

    中国画从内容分类上有人物、山水及花鸟,而所有内容的造型都以线造型为基本语言。从历史上看大量以线性造型为主的绘画作品都是基于对自然的模仿,这种对线性表达使用的偏好,能看得出以线涂绘的方法简单易行,在工具材料使用上也极其宽泛。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以及艺术名家的作品表现方面,都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些线条强大的表现力与审美角度。从发掘出的彩陶图案、晚周的帛画、墓室的壁画和画像砖都能看出以线为造型语言的发展脉络。在古代生活器物上的图画纹饰上也能看到线造型的图案与色彩的构成,这些纹饰与造型中都蕴涵着东方传统绘画理念与美学思想。譬如彩陶上的花纹图案均源自于生活,如水波纹、网纹、云纹、圈纹、几何纹和鸟兽图纹,均是以线条描绘形成规整的艺术图案,以对称、渐变、卷草等多种不同的形态,折射出传统线造型绘画艺术的特色与精神内涵。从现存的有据可查的陶器线造型纹样、木板的花纹刻镂、青铜图案、漆器绘画与装饰画面看,都很早就达到了线造型创造的艺术高度。

    秦汉时期的帛画,以马王堆“T”字形帛画为例,在战国时期白描造型和平面构图的基础上,以墨线起稿平涂填色,注重浓烈颜色的表达,这是人物画最基础的绘画步骤。画家用线描组织的疏密形象,用轻重、粗细、虚实相互组合,绘制成具有节奏和韵律的线描作品,敷以墨色和颜色,形成具有文化韵味的表现风格。先秦两汉时期确立了以人物画为主题的表现形式。历经先秦、两汉时期的沉淀和演化,在魏晋时期逐步走向成熟。主要方法就是画家用笔墨线描的提按转折描绘出物象的形态,使其具有了人的情感特征,比如形体的胖瘦高矮、神情的婉转柔媚、服饰的丝柔质感、云雾的飘逸仙境,这些用水墨画成的线有曲有直、有粗有细、有淡有重、有虚有实、有曲有折,富有千变万化的姿态,充分体现了线性语言形态的表现活力。使以线为主体的画面具有一种单纯平面的意象审美,并且这种图像审美和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具有一种绘画性的创作转化的造型美。

    人物画的成熟是指绘画构图造型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且其创作语言与风格已经构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系统。由于魏晋时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等一批具有才艺的画家的出现和作品的相继问世,相应的哲学“传神论”等与美学思想的艺术理论认识的提高,墓室人物主题壁画的发展将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洛神赋图》等作品的出现,在魏晋时期走向成熟并且开始兴盛。人物画成熟体现在形体的表现与五官刻画较为具体,很明显区别于原始社会人物图像简洁的剪影形式,线造型方法的丰富运用明显增加且具有绘画加工创作的特征。

    (二)唐、宋的线造型绘画演变

    众所周知,艺术语言是为审美内容服务的,所以内容与形式的结合非常重要。中唐前的线性绘画语言相对比较简单,用笔如篆书起伏平缓、粗细均匀而无变化,线条表现类似高古游丝的线描方式,比较单一。到了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线造型质量的提升,线之形态一变以往工匀之细致沉稳,使线形表现质量提升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比如唐吴道子用线特点被称为“吴带当风”,他用线描绘人物形象注重提按顿挫的变化,创造了“莼菜条”“兰叶描”“枣核描”等线描的表现形式,使线条起伏有了运动的感觉。宋元时期文人画受禅宗思想影响,笔墨技法得以改进,线造型的审美语言更加丰富,绘画中开始注重水墨氤氲的变化和空灵的感觉。

    整个唐代有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绘画风格从初唐到晚唐有一些变化,但不论怎样变化,在线造型绘画的风格品味上基本保持一致。唐代的工笔仕女画题材脱离了“鉴戒”的目的,逐渐演化为纯粹地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日常生活,比如荡秋千、游春、扑蝶、吹箫、弹筝等,仕女画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自成体系。在初唐时期,工笔画线造型是再现多于表现,在盛唐时期线造型绘画在色彩上开创了绚丽华贵的绘画唐风面貌。中晚唐阶段,以周昉为代表的作品中体现出张彦远所言的“焕烂而求备”。在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中仕女衣着雍容华贵,用线流畅自如,线造型的形态匀称统一,细节精致细腻,每个仕女身上的线条随着身份和神情的变化而有微妙的变化,仕女题材与线之技法高度统一。

    宋代经历南北两朝,“理学”兴起,政局动荡变化,设立了皇家画院,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重要的绘画遗迹。宋代人物画家面对困局一面师古传统,一面力图创新,将人物画推向了又一高峰。因在宋人画论中倾向于“意大于形”,由此也推动了宋人“尚意”的美学思想。在此时梁楷的人物画在传统线造型语言上是一次重大突破,一改内敛典雅的线造型语言审美,变成率意潇洒的泼墨写意。比如南宋梁楷所作《泼墨仙人图》,用笔豪放,画一坦胸露怀的醉态仙人,此仙人宽衣大肚、步履翩翩,一副陶醉朦胧的样子,用线勾勒的五官凝聚到一起,寥寥几笔神态毕现,用线挥洒自如,落笔速度气韵连贯,墨色层次分明。这幅画成了写意人物绘画中的经典作品。他用湿笔浓墨线造型的方法,大刀阔斧的率性用笔,充分地突出主题,比如在造型上他夸张地加高了前额,将五官挤成一团,垂眉细眼醉态可掬,显得诙谐滑稽,仙人谐趣神态完全得到呈现。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中国十二世纪东京汴梁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画面采用散点透视的长卷方式记录了当年的繁荣景观。画中人物八百多人,以虹桥为中心分布于大街小巷,形态各异,均以勾线淡彩的方法描绘在五米多的长卷上。南宋李嵩所做的《货郎图》反映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在衣纹处理上线条是“颤笔”画法,用的是钉头鼠尾描和短促的线条,感觉对应物象非常写实生动,线条形态对应底层人民布衣褴褛的简陋,与描绘贵族丝绸衣物的线条感受有明显的区别。

    (三)元、明、清至近现代的发展

    元代绘画在唐宋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是画院制度的取消与文人画的兴起使得审美趣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线造型的表现方式看,文人画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使得笔墨语言简淡舒朗,造型舍形取意,画面重视情感的宣泄畅神。这一时期出现了赵孟頫、吴镇、王蒙、黄公望元四家,他们各有特点,但是统一的特点是画面重视笔墨情趣,画面构成中,诗文书法、印章题跋都构成画面的一部分。画面线造型笔法多变,毛涩浓淡皆成妙趣。元代的线造型绘画还有一个宗教题材的代表作,位于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壁画》,其描绘线条的主要手法则是“铁线描”。永乐宫壁画线条艺术之美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线条中对“力”的体会,另一个是对“柔”的体会。朝元图中群像罗列,多达三百多尊铁线描绘的各路仙尊,在技法语言上画师们重视“线形”的变化和“线群”的组织,画面的长线一气呵成、贯气到底,短线穿插组织密不透风。绘者照顾到宏大画面中线组织变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画面独体人物神态鲜活,线条连贯且首尾呼应,群像起伏前行的动势富有节奏且节奏一致,画面线造型语言富有力度而显得气势恢宏。

    明清后,基本沿袭前朝顺应历史,将线造型的绘画向纵深发展。如明代邹德中的《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还有汪砢玉的《珊瑚网》,将历朝历代绘画流派之人物衣纹、山石、树干皴法等与线造型技法概括为“十八描”“二十六皴法”,成为后世学习借鉴的重要资料。明清出现了多位绘画大家,在线造型能力和画面效果把握上显得更加灵活。比如仇英的工笔人物和青绿山水,他的用线特点是刻画严谨,笔法工整,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的趣味。明代陈洪绶的线造型艺术语言简洁质朴,用线强调力度和韵律,富有金石味与装饰性。任伯年是明代线造型绘画的杰出代表,在“海上四任”中成就最为突出,他的线造型特色是线条灵动自然,写实中略带夸张,在传统的写真技法上他吸收了没骨画法,一笔下去墨分五色,色墨浓淡运用的恰到好处,衣纹用线舒缓流畅,显得疏密有致,用色淡雅清丽,颇具“写意”的韵致,画面方法兼工带写,形成了明快温馨的格调。他的主要成就在人物画和花鸟画。他注意用线用色中锋用笔、线条流畅富有变化,造型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形神质感运用不同的线条,把传统的线造型技法推到了新的高度。

    清以来,大量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也带来了西方绘画艺术,朗士宁随同来到中国曾服务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他参与了圆明园设计和朝廷绘画等多项活动,是近现代用“西法绘中”的代表画家。郎世宁带来的西洋绘画向中国展示了欧洲立体画法与色彩的魅力,还将西方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西洋的写实特色,呈现出不同于传统黑白中国画的新颖画貌。

    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富有创意的艺术家,其中有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等,他们都有各自的线造型特色,创造出富于创新韵味的线条风格,实现了近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创新,影响了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使得以传统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又生发出适应时代的面貌。

    (一)中国画线造型审美的哲学内涵

    中国画的线造型语言不仅体现了外在作品的形式美,也体现了内在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理解中国画的意向造型基本语言及线条的法度,就无法体味中国文化中的内蕴。在中国画造型中,线性结构有着深厚的东方文化审美习惯,蕴含着民族精神和东方的哲学观念。东方哲学倡导的艺术体现“天人合一”,且注重“生生为艺”的体认角度,许多的线描痕迹用的就是自然中的形态仿生,比如在笔墨线造型中的“屋漏痕”与“虫蚀木”指的就是线性痕迹的流变和生涩;
    “白驹过隙”“密不透风”指的就是线造型疏密的构成。这种描述蕴含着一种自然的内在形式美,也就是说,中国画中的每一根线条本身蕴含一种具有生命与自然相联系的审美关照。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中,中国书法线条的技术运用对绘画的线构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节奏、韵律的艺术痕迹,它外在有意象思维的造型之美,内在有人格情感的力量表现,好的书法作品就达到了痕迹的书写与性情的合二为一,从技术的精湛达到了艺术的境界,由此也形成了文字抽象思维与迹象线造型艺术的融合体现。

    (二)中国画线造型审美的生命内涵

    中国人将“生”看做是万物之性也,艺术之性亦是如此。在中国艺术理论中,“生生”第一是对应于“生命”,是指“自然生命”或“精神生命”。第二是指“生长”之意,就是生命的运动与生发,是自然中生机呈现的过程。三是指生态,指自然中包含着生命之气。东方文化中讲“生生为艺”,就是指艺术作品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艺术境界认知会随着生命的成长而成长。将生命作为中国画创造的纲领,从绘画功能上来看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旨趣,区别在于首先是通过绘画来体验生命,由技到艺可为从艺者提供一个体证生命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满足,人的天趣是需要一种途径去呈现出来的。通过对自然的绘画呈现来参悟自然的生机,是一种相互映照的过程,作品中的生命印证了个体的生命,从而领悟到生机鲜活之趣。另外一点就是在绘画中安顿生命。绘画为画家提供了精神家园的归属感,在造型的痕迹中创造着理想的图像,并陶醉品味其中,借助绘画来表现物象之态,寻求精神的安逸。

    所以,中国画中的“生生”,其实也指线造型绘画语言的“生生”,中国画的线条或者说中国画的笔墨第一笔始于心中的一气。中国画的线条痕迹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体现自然的氤氲之态,体现了生命的鲜活气息。

    (三)中国画线造型审美的技道与力量

    中国画的哲学核心是体现道的规律,画即是道,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本质,艺即是道,道即是艺,艺精而近乎道,这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画亦艺也”,故画即是体现道,亦称:画道。中国画论认为技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了熟练的技法,精益求精,其画可达到极高的境界。技术的体现主要看笔法的刚与柔的节奏运用,主要体现在用笔的起笔、运笔、收笔等几个方面,体现在线条的方圆曲直、凸凹起伏等各个方面。所以学中国画特别要看重技能的训练,比如线造型中用白描、线描描绘物象的方法,就是落笔挥洒自如,具有书写性的笔法和笔意,才会有高质量的笔墨内涵。

    不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对线性的笔墨结构以及线条的精炼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画山石轮廓的线条要圆转且有棱角,画花鸟枝叶要落笔成形,形态中蕴含枝叶的刚柔挺拔,一笔下去线条就要带有“生涩缓急”,在审美上蕴含着柔中带刚的劲道。如果笔墨基本功不够,勾线不讲笔法和墨法,就无法达到高品质的创作。所以学习中国水墨画,就要了解“道技合一”的线性笔墨规律。因为只有高质量、好品质的线才能形成精湛的笔墨结构,笔墨结构也是“技”“道”合一的本质,也是为道而服务。

    有质量的笔墨线条是应该具备多种审美特质的。比如线条的落笔要考虑起收的方向及笔笔之间的穿插关系;
    线的毛涩肌理要对应物象的生命质感,比如兰之优雅的姿态、石头棱角的分量,人物眼目的传神等等,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感觉,所以笔墨的线条落纸成形的同时,要考虑它的情态感觉,比如柔媚的线、生涩的线、粗重的线等分别对应着轻重缓急的用笔节奏,这内在的就是画家的生命态度。线条的质量就能看出作者主观个人情感和具体形象的形态是否相对应,表现出的笔墨质感是厚重的还是飘逸的,是老辣的还是质朴的,是舒缓的还是富有激情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线造型笔法中的文化含量。这也形成了对应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金石气、书卷气,在格调上来看,好的笔墨线条就具有了逸气和清气。

    中国水墨画中的线造型语言不仅可以造型写意,而且线自身也有其技术方法与运用规律。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是线性语言技术运用的基本法则,阐明了中国画用笔的要求和特征,其中格外强调用笔的节奏与力度。绘画中的线只有两种,即直线与曲线,其中曲线是主要的绘画语言。笔力的方向变化产生线的曲直变化,曲直用于绘画造型语言,便产生凸凹之形。在优秀的中国水墨画中,绘画的曲直、凸凹、开合、聚散等这些物理形态都与人性人情是高度融合的一种痕迹,这种痕迹就是绘画的艺术语言。大自然的曲直凹凸,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自然形态,线条的曲直凹凸构成了中国水墨绘画形态的多姿多彩。

    (四)中国画线造型审美的“意象”造型

    意象在绘画造型艺术中就是指“不似之似”,是内在精神意趣上的相似,是在感觉领域的神韵之美。中国画的线性表现语言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意象性和表现性,以线为主形成的图像样式具有创作总结的单纯表现力,使得线造型作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中线造型的语言行于线止于点,长短疏密的组织在绘画造型中形成了抽象的审美韵味,在有意无意间沟通了人的情感和自然的融合。从理论上说,有多少人性情感的感悟能力就有多少种笔墨形态,就会产生多少种线性痕迹的变化。

    抽象的线条组合注重意向表现的“形式美感”,不强调写实而强调造型的趣味,意象的造型方式使作品与观者的心理审美达到一种和谐的共鸣,意向就是融合了艺术表现与画家主观情感的方法。从历史发展脉络看,意象的线造型审美韵味有几个发展阶段:一是顾恺之的“传神论”的提出,使上千年来以传神为审美法则的中国画线造型向精微深刻方向发展,进入自觉的境界;
    第二是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其中强调用笔墨线造型的方法,即“骨法用笔”,此后的中国画中多以骨法用笔为达到高质量笔墨线条的最佳原则;
    三是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画与“道”相合,以线呈道;
    四是宋人画论文人“逸笔草草”的主张,从此绘画笔墨语言精到、造型的严谨庄严减弱,宣泄表现笔墨语言的趣味增多,画面上多了柔中有刚、阴柔轻松的笔墨线条表现。

    明清后文人画逐渐没落,西方文化交流增多,“洋为中用”的提出,从法国回来的徐悲鸿主张“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改变了传统以笔墨用线造型的方式,以明暗素描加速写用线表现方式多了起来,成为学院教学的基本方式。

    中国艺术家想要表现的艺术形态,就应该是活泼的绘画形态和与内在幽深远阔的生命精神的统一。在笔墨语言的使用中将这种气韵节奏恰当地表达出来,这种具有生命的气韵就是艺术中的生机与天趣。从本质来看“气韵”论的提出是从人的肉体和生命气息中得到感悟,转而投射在绘画作品中,并逐渐演化成品鉴绘画格调高下的一种标准。

    (一)都市的硬边语言与光影

    在二十世纪,传统的中国画造型语言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变革,这两次变革都是借助西方绘画观念来改变中国画的陈旧模式。徐悲鸿所倡导的写实性绘画形成了以学院为主的写实力量,对后来的学院艺术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写实语言不仅把西方的写实观念和表现方法引入中国画造型,改变了传统水墨绘画线造型语言的简单化与程式化,增强了传统水墨绘画艺术语言表现活力,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后来在“八五思潮”的促进下,形成了中西杂交、混合多元的新势力。当代水墨艺术家就是在这两种势力影响下进行了后来的艺术探索,产生了多种艺术形态与语言表现。现代的都市中国画内容迥异于过去的古典审美,它没有有迹可循的借鉴标准,这些标准正在形成中。笔墨绘画要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笔墨语言产生于新的审美内容与新形式,要借助新的艺术形象进入当代的工业时代的审美经验,通过笔墨语言的暗示隐喻,把审美经验转化到新语言的寻找与创造当中。我们应从各种工具媒介、多种语言实验中获得有效语言解读今天的审美感受,利用传统中国画审美所留下的空间,激发出新的图像内容。

    中国画中的现代都市主题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所没有的内容,是以描绘都市景观为内容的绘画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自然增加了都市景观的直线与硬边内容。绘画中把传统笔墨语言改造为都市建筑人造景观,以求得传统笔墨与现代都市形象的对应,这一转变是传统笔墨语言对应新内容的演变过程,也是线造型语言形成新风格的过程。这在传统线造型“一波三折”的语言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审美内涵,是现代化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新审美经验的结果。城市建筑的高楼大厦硬边构成的体量感使中国画的绘画语言结合了光影、空间色彩以及焦点、散点透视的综合使用,这种绘画语言以多元的文化视角与包容心态丰富了传统绘画语言的形态。光与影作为都市内容的代表符号寓意着工业化城市的特征,是形成新时代画面虚幻缥缈特点的主要因素,在现代都市的水墨画中格外具有讨论的价值。坦白地说,光影用明暗好表达,但是用线造型的方法有一定难度,但也激发出线造型的想象空间。光与影预示着画面内容的一种生动,这个生动是一种生命的律动,生命在光影下斑驳灿烂,审美主体在光影下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这是一种审美状态。另一种是画面中光影的显现,是画面节奏韵律的内容,也预示着不确定性。在绘画中将光影与笔墨造型相结合,整体形成完整的画面的气息,这是一种笔墨语言的生发整合能力,也是一种创作上艺术风格语言创新的自觉。

    (二)水墨语言构成中的张力与表现

    张力与表现体现出现代化都市构成的审美内容,更增加了工业化都市的审美力度。中国画的水墨构成内容基本的造型语言就是将不同的点、线、面、体和色彩与材质等按照构成规律,组合成整体的艺术形象。研究水墨构成是以水墨的表现性为角度对传统的绘画语言进行推进和改变。在水墨构成中,点、线、面在抽象的画面中失去了传统水墨画线性语言的独立品位,更多的是起到分割画面的作用。水墨构成更多是强调作品的构成效果,重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绘画语言的本体化表现。水墨的构成就是将平面构成的造型规律通过科学的分析形成符合审美结构的画面。构成的内容包括:对比、近似、渐变、重复、肌理、疏密、明暗、透明与不透明等。水墨的构成拓展了水墨造型的语言方式,转换了水墨绘画的感性造型方式,更加科学地分析画面中的点线面造型因素,以达到提高创作作品的科学性。打散与构成是水墨构成的两种主要方法,是艺术创作中形式建立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主要侧重于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对具有抽象性具有构成意味的水墨语言进行分析与科学总结,就引入了现代艺术构成方式的讨论范畴。

    1980年代后的中国画坛在新观念的影响下,造型形式语言也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不过这个时期的形势不是在封闭的语境中自身训练,而是结合作为语言表述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系统构建。面对新的时代,新的艺术形式不会拘泥于旧有的艺术标准之中,而新的艺术形式也无法对传统文化产生反馈作用,于是激活传统的内在动因,促成了更为实际的外在行动,重新塑造传统的图像,寻找新的造型语言,使作品更具有当代艺术的某些状态与特征。从现代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与艺术特征来看,其更注重“形”的空间构成和情感的对应关系,更加追求空间构成的形式价值。

    中国画近现代线造型绘画语言的发展从方法操作上不再强调毛笔的“书写性”传统,不排斥扩展画笔的多种方法与材料的选择,不再强化“墨中见笔、笔中见墨”的文人笔墨标准,弱化了传统笔墨中的情趣与玩味性,更多注重绘制过程中的肌理痕迹与形式感结合的效果。理性化研究现代中国画中水墨构成理论,就会发现,随着发展传统线造型的审美标准规则正在拓宽范围,不再追求线的独立审美价值。现代水墨画在画面分析上强化了构成,弱化了笔墨程式化的笔法在水墨画中的独立审美。使点、线、面语言作为独立绘画语言更加直接化简单化,年轻人放松了笔精墨妙的传统书写功力追求,强化了对画面整体关系的把握,现代中国水墨画更多地强调在原创观念指导下的语言表现直觉。虽然在画面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在本质的审美取向上还是强调意境的营造,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些内容还是相通的。造型表现还是追求对物象的神似,而这种血脉的相通还是归宗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这说明现代中国画的文化品质还是由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点决定的。

    王可刚,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历任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院务委员会主任。1994年-1998年于吉林工学院轻纺系工作,参与创建了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笔墨线条中国画 书画名人汇北京广播电视报(2019年24期)2019-09-02精致线条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1期)2018-02-02线条国趣事数学大王·低年级(2017年7期)2017-08-04腰带勾勒最美线条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烧脑的线条知识窗(2015年7期)2015-05-14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连环画报(2014年2期)2014-03-26为练笔墨才写荷丝绸之路(2003年6期)2003-06-1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