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文 > 正文

    文化典籍解说词英译文本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官网为例

    时间:2023-11-04 22:25:02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赵靓 冉彤彤

    (西北民族大学)

    文物古籍是中华大地灿烂文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强大支撑和重要资源。而博物馆是这些文物古籍面向公众传播文化的窗口,是征集、收藏、陈列、展示、传播和研究自然和人类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场所,肩负着讲述历史文明、培育审美价值观的重大责任。根据笔者对CNKI的文献梳理,聚焦博物馆翻译的研究有229项(至2022年6月30日),其中针对甘肃省博物馆的翻译研究只找到两篇,分别探讨博物馆文物的英文名称(包敏,2022)和导游口译实践(荣德澍,2017),对博物馆文物解说词英译文本的翻译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英文网站具有代表性的展品英译简介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博物馆展品英语解说词文本的翻译方法与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提高国际游客的参观体验,加强以博物馆为实践平台的文化交流与输出,为博物馆的全球化适应和甘肃文化走出去做出绵薄贡献。

    生态翻译学 (Eco-translatology)认为翻译生态环境是包括翻译生态(译境)、文本生态(译本)和翻译群落生态(译者)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可描述为译者对于译境的适应、译境对于译者的选择,及译者在认知译境“生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与适应,从而达到译文适应译境的“生态平衡”。三维转换理论指译本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语言维指文本移植的语言形式层面,即从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修辞学等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并应用语言。文化维关注文本移植的文化层面,即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对目的语和原语的文化内涵、文化差异进行准确、恰当的传递与阐释。相对于前两者,交际维更强调语用等效,突出译本对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在不同语境下译文所传递的意义是否与译境的翻译生态相吻合。在此三维转换及整合的过程中,微观层面的文本生态和宏观层面的译境生态、译本生命和译者生存这“三生”互为映照;
    译者通过把握翻译文本的诞生、生长、存续与发展,构建“文本移植”与“文本生命”的内在关联,形成“转生再生、生生与共”的生态思维范式(胡庚申,2021)。

    图1 汉代彩绘木六博俑

    译者对译境的不同适应表现,以及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中的不同选择原则都影响了最终译文的生命力。作为主导角色,译者需要考虑翻译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对译文进行语境适应性选择,最终达到译文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与交际目的的多维环境传递中,与原语原文的语言、文化和交际生态环境形成平衡统一。

    陇原大地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大量珍贵文化遗存,这些都构成甘肃省博物馆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通过对甘肃省博物馆中文和英文网站文物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发现中文网站的“文物典藏”这一主题下有16个文物的标题及解说词被翻译为英文,对应与英文网站“Thematic Presentation”这一主题中的16例英文文本(截止2022年6月30日)。具备英文译本的文物占该博物馆文物典藏总量的3.93%。可见,英文译本在博物馆网站建设中还需要大力投入;
    同时对大多数文物未有英文介绍,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非中文使用者浏览、了解甘肃文化的途径和意愿。

    文物的解说词通常包括文物名称及规格、生产朝代、挖掘地及时间、外观描述、考古价值、文物来历等。译文词汇使用不准确、特定文化背景遗漏、专业知识信息缺失等问题都会使非中文使用者的参观受众感到困惑、不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文化输出受阻等情形。本文以甘肃省博物馆中文网站中“文物典藏”板块和英文网站“Thematic Presentation”板块中的部分展品解说词为例,以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化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分析甘博文物展品的解说词英译文本中存在的翻译问题。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不恰当之处进行改善和修订,就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提出解决办法,以期文物解说词译文能获得其最大效力,为提高博物馆英文服务、促进甘肃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建议和帮助。

    (一)语言维转换:形式与意义的统一

    语言维是从最基础的语言技能层面考察译本质量的一个标准,指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语言形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目的语语言使用者的习惯,是否符合目的语受众的语言需求。语言维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语言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是对译者目的语基本功的考量。

    例1

    中:六博游戏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盛行于汉代。(汉代彩绘木六博俑 解说词)

    英:The six-dice game is a kind of ancient intelligence game which prevails in the Han Dynasty.

    这则翻译中,“游戏”被翻译为game,而“智力游戏”被翻译为 intelligence game,是 “智力”(intelligence)和“游戏”(game)两个单词的直接叠加。Intelligence在韦氏大词典中的定义为:the ability to learn or understand or to deal with new or trying situations; or the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to manipulate one’s environment or to think abstractly as measured by objective criteria (such as test)。由此可见,在英文语境中,intelligence偏重个人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而game 一词的英文释义为:a physical or mental competition conducted according to rules with the participants in direct opposition to each other,意即双方按照规则进行体力或脑力比赛。此处的“六博游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间棋戏,游戏者使用六根博箸掷采行棋,双方依据投掷博箸的结果移动棋局上之棋子,以争夺筹码或击杀对方特定棋子为胜(李晓春,2003)。从该词的历史语境出发,“智力游戏”中的“智力”一词在这里指的不是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或抽象思维能力,而是面对问题、挑战、圈套而见招拆招的技巧,在复杂变化的形势中进行思考、分析、判断、预测的能力。而“游戏”一词也不单指体力或脑力竞争,而是互相牵制、亦攻亦防的竞争关系。因此,用intelligence game来定义六博游戏是不准确的,虽不影响交流理解,但凸显了中式英文思维,表达不地道,违背了语言维的要求。

    类似的棋类游戏在英文中的常见表达词是puzzle。Puzzle在韦氏大词典中的释义为:a question, problem, or contrivance designed for testing ingenuity;
    柯林斯词典中的英文释义为:a game or toy in which you have to fit separate pieces together, or a problem or question which you have to answer by using。两个释义均突出“测试智力的游戏(或玩具)”一意。语言为要求译者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使之更符合译本语语境及文化情境。这里的“游戏”若译为puzzle一词,将更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使用习惯及文化背景。

    “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可译为an ancient puzzle,既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更体现了六博游戏的特征,更好地实现了语言维的转换与适应。

    (二)文化维转换: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翻译不但涉及语言问题,而且涉及文化问题(连淑能,2007),要做到语言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统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原语言文化内涵的传递,需要在适应译语生态环境下对原语言文化进行合理的阐释,将原语言中蕴含的文化传递给译语读者,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例2

    中:右手屈臂上举杨柳枝,左手下垂提净瓶。(铜观音菩萨立像 解说词)

    英:Pure-water vase in the left hand, willow leaf in the raising right hand.

    图2 铜观音菩萨立像

    杨柳,一种植物,指柳树。《尔雅》中记述,“杨,蒲柳也;
    旄,泽柳也;
    柽,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故杨柳枝等同于杨枝、柳枝。佛教中,杨枝是梵文Danta-kastha的意译。Danta指牙齿,kastha指木片,因而Danta-kastha又译作“齿木”。唐朝僧人义净在 《南海寄归内法传·朝嚼齿木篇》曾解释说:“齿木者,……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 人们把齿木放在嘴中咀嚼,用来清除牙齿污垢,其功能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使用的牙刷。这种用来“净刷牙关”的洗漱工具——齿木就是用杨柳枝条制作而成。“齿木”经咀嚼能够清除牙垢,防病祛病。杨柳枝这一功能不断得以强调、放大,以至神化为法力无边的法物,最终成为佛经中常见的圣物(宋开柏,2014)。

    图3 三彩卧牛

    例2中,菩萨手中的杨柳枝有着固定的使用和特殊的宗教涵义,翻译成willow leaf在用词上误将“柳枝”译为“柳叶”,失去了其传递的佛教文化涵义。从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来说,没有准确地完成词汇的目的语移植,进而在文化维上也未能达成完整的信息和内涵传递。因此,建议将译文改为a willow branch. A willow branch 是对佛教文化中观音手持器物的固定翻译词汇,已成为诸多的佛教典籍、学术文献中的惯有用法 (Junqueira,2019;
    Kowen,2019等)。用与目的语中已经存在并传递同样文化涵义的词汇,是这里的文化维适应性选择的基本要求。因此,使用译文a willow branch不仅准确地对特色文化负载词汇予以翻译,对原文原语进行了目的与文本移植,也完成了对其中所蕴涵的佛教文化内涵的表达与传播,便于目标语读者更好地领略展品所承载的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的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深入了解原文原语的生态环境,并从语言形式的基础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选用准确的目的语词汇对原文原语中带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词予以文本移植,以便译本能够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使目标语者对展品解说词的理解更清晰、对其讲述的历史文化故事记忆更深刻,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感受更充分、更深刻。

    (三)交际维转换:交际与输出的统一

    交际维转换关注翻译过程中译文是否能够实现交际意图,使目的语受众在其语言文化认知范围内对原文原语有准确理解。因而译者应根据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对原文进行翻译,切忌翻译过程中出现原语原文和目的语译本之间刻板对等、生搬硬套的情形,否则有可能致使原语原文信息传递失败,交际效果大打折扣,译本受众所获寥寥。

    例3

    中:这是一头三色釉陶斜卧牛,陶器由棕色釉料修饰而成。(三彩卧牛 解说词)

    英:This is a tri-color-glazed pottery reclining cow, with pottery roughcast ornamented by brown glaze.

    考古学的普遍理解认为,牛的形象、功能在不同时代(如青铜时代、陶器时代)、不同地域(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不断发展变化(阮富春 2021)。例如,青铜时代早期,牛是国家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形象充满神性色彩;
    同时也有作为镇器出现的铜牛(刘芳芳、刘刚 2021)。而至东汉,西至甘青宁地区、东至山东、安徽地区,以牛为主题的陶器数量增多、分布广泛,牛的形象也从祭祀转向更加世俗化的牛车、犁耕等,是农业社会人类的役使动物(阮富春 2021;

    Ge and Hu 2021)。

    从这个历史背景出发,这里的“牛”指的是农耕时期担负耕作、运载的耕牛。英文词cow在词典中的英文释义为the mature female of cattle ;
    在柯林斯词典中的释义为a large female farm animal kept to produce meat and milk。耕牛多为公牛,也有母牛,所以译为cow是不恰达的。可以用cattle一词表示,因为cattle可以泛指被饲养用于专门用途的公牛和母牛,在韦氏大词典和科林斯词典中的英文释义分别为domesticated quadrupeds held as property or raised for use;
    domesticated bovine animals as a group regardless of sex or age。使用cow 一词会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其理解为母牛,引起误解,未能实现有效交际。结合历史文化情境,将其改为cattle, 不仅传递了原文中“牛”这一信息,同时做到了与译语文化的规范相契合,切换到西方的视角,达到了交际的意图。

    例4

    中:六博游戏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盛行于汉代。(汉代彩绘木六博俑 解说词)

    英:The six-dice game is a kind of ancient intelligence game which prevails in the Han Dynasty.

    这是上文语言维转换中引用过的例子。从交际维来说,这句翻译依旧存在问题。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的译本受众来说,历史朝代词汇“汉代”直接翻译为Han Dynasty等于是无用信息。而特定词汇“六博游戏”,简单翻译为six-dice game也没有解释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译者需要考虑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预期需求、接受能力等环境因素,对译文进行灵活变通和调整,使其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都能达到最佳,使参观者通过文字对所见、所赏的文物产生实际的联想链接(苏义媛,2020)。就此处的翻译而言,建议采用增译法,从交际的维度实现语言的转换。对于历史朝代概念来说,可在朝代的译文后增加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使译本受众能够在熟悉的历史认知范围内准确接收到译文传递的信息,如汉代可译为Han Dynasty (202 BC - 220 AD);
    或将译本受众所在地区的历史年代与中国年代作平行对比(贾婧恩,2021),如将中国唐朝与欧洲查理曼帝国时期进行年代对比,使译语受众和原语受众在阅读时能够摄取同样的信息,更好地完成了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对外输出。

    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品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这种独特的翻译生态特点要求译者积极发挥其“译者中心”的调节作用,选择规范、准确、恰当的语言形式,增添历史、文化、专业的背景知识,完成跨越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交际目的,达到原文与译文多维度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译者生存、译境平衡,译本生命力旺盛的良好状态。通过对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展品英文译本进行生态翻译理论“三生”思想的转换,语言失误、文化差异、交际障碍在新语境中得以克服,实现译本与语境的“合一”,有利于促进甘肃文化对外输出和国际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猜你喜欢 译本译者译文 弟子规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期)2018-06-29英文摘要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9期)2018-01-04英文摘要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8期)2017-12-07弟子规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2期)2017-12-05英文摘要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7期)2017-09-01英文摘要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6期)2017-08-31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求知导刊(2017年5期)2017-04-15弟子规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专题前言:理解译本读读书(2016年3期)2016-12-10译文小学生时代·大嘴英语(2006年1期)2006-06-06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