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热点 > 正文

    财经作家陈润简历_陈润:十年磨一剑,从财经作家到知识服务

    时间:2018-12-11 00:10:58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陈润没有算过自己究竟写了多少万字。他十分勤奋,笔耕不辍,名字经常出现在商业类图书畅销榜上,十年下来,他深入研究,撰写华润、美的、小米、360等知名企业的企业史,有的书已经卖到了日本、韩国、台湾、中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他沉稳而富有激情,不抱有偏见,出口立论站得住脚;有目标,懂得自省,有自制力。总而言之,陈润身上具备很多成功者共同的品质,这些品质的养成一半来自原生家庭和天赋,一半来自职业学习和修养消化。

    仅2018年,陈润所带领的润商文化就有十几本图书出版上市。他认为,润商文化最大的价值在于降低了企业与社会、客户、媒体、消费者的沟通成本。经过七年摸索,润商文化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出版社”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陈润说,做这一行是老天爷垂爱我们,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能走进中国最好的企业,跟那些顶级企业家交流,写出最好的作品,这是多么荣幸的事。

    陈润:十年磨一剑,从财经作家到知识服务

    图说:财经作家陈润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证券频道

    北漂:两个月敲出15万字

    2008年春节刚过,陈润就开始想自己的出路。一直喜欢写作,却辗转南方企业。他想,写东西最好的地方就在北京。即使工作没找到,能去看看北京奥运会也好。

    2008年3月,陈润买了进京的车票和奥运会的门票。两个多月后,北五环外的城中村出租屋里,电视屏幕上播放着汶川地震的惨状,陈润找到自己的银行卡和U盾,冲出门,跑到网吧,捐掉了仅剩的60块钱。

    之后他每天都会去面试,跑遍了北京城。一次去五道口面试,别人拿着作品,陈润手里只有两页写汶川地震的诗。陈润对面试官说,我从南方工作辞职,到现在已经五个月没有工作了。你给我事情做,我肯定最早来上班、最晚下班。你让我先干一个星期,不要钱,行我就留下,不行我就走。

    面试官看了看面前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文质彬彬的模样,说话却像打了鸡血,索性留下了他。看了他写的东西,不到一个星期,就决定留用他。

    没想到,在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陈润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写出了一本15万字的书。他对写作和阅读有着天生的狂热。每天比别人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推迟两个小时下班,翻遍了当代的优秀企业家传记和企业史,研究商业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管多难的项目,但凡他接手,没有搞不定的。一次,公司决定让陈润参与一个棘手的项目,其中的书稿“写废”了,很难修改。起初陈润只是参与,后来他不耐烦了,提出要自己主导项目,“不要让他们搞了,其他的几个人全部退出,我一个人搞,什么时候搞完,保证给你。”

    有人说,陈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但当陈润如期高质量地交付了任务,所有人对他都刮目相看。很快,在这个不足100人的文化公司,陈润成了“有潜力,很拼搏”的榜样,他被认为是这个部门最好的,这批新人里面最好的。

    那年,不管走到哪里,大街小巷都被同一首歌占据了,其中一句歌词是“北京欢迎你,为你开天辟地。”这首歌似乎也是唱给陈润听的。

    多年后,公司被腾讯收购,陈润也成了财经作家。曾经那个面试官逢人还会说起自己的识人之明 他发现了陈润。

    陈润:十年磨一剑,从财经作家到知识服务

    图说:陈润老师外出采访

    把最好的文字送给最好的年纪

    陈润第一次独立写企业史,用了一年时间。期间,他还不间断地在不同的杂志和专栏发表商业观察,有意识地进行高强度自我训练。

    第一次创业也是从一次紧急的企业史写作任务开始的。

    当时一个作家朋友要写一本关于“联想集团”的书,但是时间紧,独立完成的难度很大,需要找一个写过企业史的人一起来做,他们找到了陈润。

    “干脆我们这个公司就做这种企业史的业务吧。”大家一拍即合,公司就这么成立了,陈润也成了合伙人之一。

    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年都会独立写一部企业史。他笔耕不辍,每天伏案码字,就像田里的老牛辛勤犁地。同事开玩笑说,陈老师,以后要著作等身啊。

    陈润不置可否,他的确是个高产作家。2008年以来,陈润做的事情就是商业观察和写作。他深入企业研究和访谈,查阅核实企业史料,完成华润、联想、美的、小米等公司的公司文化梳理和企业史写作。

    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他发现当前国内企业身上所犯的错误或遭受的挫折,在数十年甚至一百年前,全球商界巨头就已经经历。于是,陈润决心完成四卷“全球商业史”系列作品。

    前人花费数万亿美金得来的教训,陈润用自己的笨功夫记录梳理总结,为聪明人节省时间。图书完成,成了他写作生涯里很重要的一部代表作。

    随着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日渐式微,等到2016年,其他股东就陆续退出。陈润陷入困境。他一个人扛起公司,带着团队一路拼杀,声名鹊起。

    你觉得什么是成功?有人问陈润。

    他想了想,说,成功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做成了他想做的事情的人,一种是按他想做的事情方式去做的人。第一种人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做成了,他就是成功的。第二种只要他按照他想做事情的方式去做了,做没做成,他都成功了。我都很佩服。

    陈润:十年磨一剑,从财经作家到知识服务

    图说:陈润老师笔耕不辍,出版几十本商业书籍。

    几易书稿,三年铸剑

    四年前,陈润接触到这样一家企业 它立足二线城市,却不停地在转型,每年花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至少收购一家互联网公司,连续5年都在中国企业500强之列。创始人白手起家,是过去20年中国企业家里没有犯致命错误的“幸存者”之一。这个企业家就是卓尔集团的创始人阎志。

    第一次见到阎志,是在卓尔悦玺酒店的一栋别墅里。阎志那时42岁,看起来很年轻,有点像埋首书海的大学老师,没有架子。一个文学青年几经沉浮和历练,42岁的阎志已是湖北首富。陈润坐在阎志对面,看着对方侃侃而谈,不打断他。陈润意识到,这个湖北人没有把卓尔集团仅仅定位成湖北企业,或者中国企业,他是带着世界眼光来看企业和生意的。他想要从湖北走向全国,需要有一部企业史作品把他的创业的历程和商业模式讲清楚,很快两人达成共识:一个人尽可能提供所有内容资源,一个人写,把卓尔的故事讲出来。

    整个采访过程,阎志兑现承诺,“什么都可以谈,什么人都可以问”。此后两年间,陈润多次往返北京、武汉两地,深入采访了阎志本人、父母、朋友以及卓尔集团早期的创业元老、新任高管、普通员工等等,脑中渐渐拼凑出了完整的卓尔企业发展历程。

    给热爱文学的企业家写书,压力是很大的。早在2015年3月,讲述卓尔集团二十余年企业发展史的初稿就已经完成,但是此后的几年间,卓尔集团启动了大刀阔斧的互联网化企业变革,几乎每年都有几起重大并购与战略调整,几易书稿。

    书稿即将付印,还有受访者告诉陈润,“新的故事正在发生,不得不讲”。

    对于陈润来说,这几年写企业史有了新挑战,互联网变革对传统企业的影响,可能每年都在变,写作者得适应变化、迎接变化。

    写完这本书,距离陈润和阎志初次见面已经过去四年。陈润对他的判断是“这家企业肯定会进世界五百强,这个人肯定会成为湖北最优秀的企业家。”

    记者县与闻一多

    人要走什么路,早在幼年时候就可发现些微端倪。

    陈润出生的湖北浠水,是民主战士闻一多的故乡。初二时,他读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热泪潸然。他是学校《红烛》文学社的积极分子,经常创作投稿。1999年,他在《课堂内外》投稿,拿了人生第一笔稿费 20块钱。班主任把汇款单拿给他的时候,很自豪,告诉其他老师这是陈润同学的稿费。

    在那个号称“记者县”的地方,人们以从事写作为荣。但是读书工作的时候,陈润却从事了跟经管相关的专业和工作。可恰恰就是貌不经心的选择,才成就了如今他对商业和企业史研究的优势。他显然比学新闻的人更了解基层和管理。

    大学毕业后,陈润先去了一家做外贸的港资企业,经常出差,全国各地到处跑。总经理是个60多岁的老人,很和蔼,但是非常严格。有一次,公司投资新建工厂,陈润被派去环保局办理许可证,要找局长。结果对方说,局长不在,陈润就直接回公司了。总经理知道之后骂了他一顿:你不应该告诉我局长不在,你应该告诉我,局长什么时候在,局长这次为什么不在,下次什么时候在,约好了没有。如果下次局长还不在,你该做什么。

    从那以后,陈润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三个方案,而且遇事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陈润着装随意,也被批评过。但是有次,领导表扬了他。“陈润,你说话很有调理,用词也非常准确。”他认为陈润写东西一定很厉害,陈润听了之后很惊讶,自己从没告诉过他喜欢写作,但是通过交流,领导就对他做了准确的判断。

    一个年轻人初入社会,可以进入治理体系很完善的企业,遇到有察人之明的领导,这种经历很宝贵。

    港企重资本,台企重制造。一年后,他辞职进入一家做制造的台资企业。他的工作内容是帮助企业将丰田汽车的管理方式导入到工厂车间,观察工人的工序完成时间和多余动作,提出改善工人动作的意见,降低企业成本。

    当时陈润对中国海外制造有了深入了解。他意识到这些海外企业的考虑要比内地至少早三年,比如能不能降低成本,能不能机器替代人。

    而对制造业底层车间工人的辛苦生活和工作常态的深入了解,恰恰是后来写《富士康内幕》的情感基础。陈润说,他知道他肯定会拿笔写东西,之前的工作都是有意识地在体验,但是后来的财经写作,“是意外”。

    陈润:十年磨一剑,从财经作家到知识服务

    图说:财经作家陈润近照

    第二场战斗:以史明道,以道润商

    陈润印象最深刻的写书经历,就是和两位财经作家在南方的一年,同吃同住,同时战斗。在项目启动之前,对方找了五六家图书公司一起竞标,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管理学者。最终,陈润脱颖而出。

    15个月的采访调研、不断修改完善,就为打磨一本企业史。其实对他们来说,一个人15个月时间写两部作品都够了。但是三个人,写一部,在这个行业里他们还没听说过。作品凝聚了几个人的心血,最后书稿交付顺利。虽然没有公开出版,但是没有“辜负”对方的托付。

    陈润说,如果有一个2008年的我,坐在办公室应聘,是我当时那个热血的状态,我肯定会说,你马上来入职,来工作。他希望带出一批写企业史的人,把优秀企业家身上的可贵品质写出来,弘扬它。他觉得,你不写,可能多少年过去,人们就会把这些遗忘了。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家“开发布会很红”,到后来却“完蛋”跑路,因为这些人跟优秀的企业家“差距太大”。

    陈润说到激动处,忍不住抬起手比划,眼里也开始发光:书店100本书里面,如果有70本书都是讲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另外二三十本书是垃圾企业家讲成功学,这个社会的风气可能会很好。企业家的风气好了,员工的风气才会好,社会的风气才会好。

    2018年初,陈润开始写用友网络的企业传记,常去北京郊区的用友产业园调研采访。他刚来北京时租住的城中村,离产业园不远,几站地就到,如今已经拆了。

    用友的CEO王文京在采访时说,创业三十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他相信还会专注在这个领域。要想在任何一个行业出头,必须要有沉浸其中十年以上的决心。

    陈润听了,默默算了一下,自己来京写商著书已有十年。

    2017年,陈润把公司名字改成“润商”,意思是“以史明道,以道润商”。这一次,他决定再出发,像采访过的企业家一样,突破先前公司的发展老路,不只提供企业史、企业家传记,还要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做一家专业的“管理咨询+品牌策划+图书出版”内容供应商。

    第二场战斗打响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