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游戏 > 正文

    三伏天是什么: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时间:2018-11-08 06:42:06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三伏的“伏”字就是隐伏之意,也就是说在太阳大的时候,要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若不隐伏,就会被夏天的邪气所伤,夏天的邪气是什么,就是暑气。那么,下面是小编给你介绍的三伏天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伏天是什么

      三伏天的简介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注: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

      2017年三伏灸时间表及注意事项

      伏前加强:2017年7月02日庚辰-2017年7月11日庚辰

      头 伏:2017年7月12日庚辰-2017年7月21日庚辰

      中 伏:2017年7月22日庚戌-2017年7月31日庚戌

      润中伏:2017年8月01日庚午-2017年8月10日庚午

      末 伏:2017年8月11日庚午-2017年8月20日庚午

      由于三伏贴的药性都比较强,可能灼伤皮肤,所以建议贴三伏灸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时间为成人4个小时,儿童2个小时即可;贴三伏灸有些人会出现过敏现象,一旦过敏现象出现,立刻停贴,症状不是太明显的话,停贴后自然消失,严重的立刻到本店进行处理。可能会出现灸泡,如果介意灸泡带来的困扰可以采用隔姜艾灸的方法(每个伏天周期灸五次,连续灸或隔天灸)

      三伏灸各阶段灸哪里

      1、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

      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药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

      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

      2、哮喘:

      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在穴位上放约2.5×3cm、厚约0.3cm的鲜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穴位上,一般贴4~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

      3、过敏性鼻炎:

      症状: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腧穴。

      药物:甘遂、麻黄、细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鲜的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膏药饼,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贴药,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贴药保留4h左右。

      4、预防感冒:

      症状:平常体质虚弱,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

      穴位: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定喘穴、双侧膏肓俞穴。

      药物:生白芥子、细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0 cm,厚约0.5 cm大小的药饼,正中放少许麝香,备用。

      具体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风门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然后把做好的药饼放在穴位上,用风湿膏固定。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而定,15岁以下者贴4~6 小时,15岁以上者贴6~24小时,从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贴,中伏、末伏各贴药1次。
     

    猜你感兴趣:

    1.三伏天养生吃什么

    2.三伏天吃什么养生最好

    3.三伏天吃什么养生

    4.三伏天怎么去湿气

    5.三伏天吃什么最养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