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游戏 > 正文

    【美文•美图】井冈山关北古官道(四)|西江月井冈山拼音版

    时间:2019-02-01 00:20:56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古官道的沧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里每年有一两次挑石灰卖给四五十里远的遂川车垇等地,走的就是通往遂川的古官道。踏上古道,炊烟人家渐行渐远,只见参天的树木把古道遮盖着,树顶上投射下来的光线忽明忽暗,古木苍藤,虬枝盘旋,一路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悬崖峭壁,偶有溪流淙淙。古道幽幽,思绪自然穿越到几千年前,令人遐想。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历过永新。但他是游客,不是挑客。毕竟那个年代,在古道上无须挑扁担,只需用笔墨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文人是少数。行走在古官道上的绝大部分是挑担负重,为谋生、为求学、为求艺的人,其中有官府公差的、背木背竹的、挑板子的、贩盐的、采药的、捉石蛙的、求医的,还有郎中、小货郎、先生、皮箩客等。短途长途、近程远程、嫁女娶亲的,还有报丧的、送葬的。因为当时别无它路,唯有古道。

    关北人永远不会忘记,1945年,日本投降,小鬼子路过关北回国,经永新翻岩石岭,由白沙、上坪到拿山村稍作休整,经山陂楼进入季里崁后,分两路:一路由小通田南过狮型形坳、小湖、大旺、新江口、衙前、雩田圩至遂川;另一路经五雷仙、下洞过高油岭、坳头、老屋下至大旺或新江口、到遂川,而后经赣州南下广州集结。日本鬼子一路烧杀抢掠,走的也是古官道。

    在小通当知青时,多次见到邻县小湖老表把躺椅当作抬架,抬着病人,奔走在古官道上,翻山越岭到厦坪抢救;在关北工作时,几次听到孕妇难产,因来不及抢救,死在古官道上的消息;听到最多的是每年夏季捉石拐(石蛙)的人死亡的消息,关北把捉石蛙比喻 拼命捉石拐 。石蛙肉质鲜嫩,而且少有,它一般在山溪的石头底下,喜和蛇在一起,尽管捉石蛙都会带上蛇药,但毕竟防不胜防,每年都有几例来不及赶到医院,在古官道途中就毒性发作而身亡的事故。

    还有砍柴被蛇咬,采药时不慎掉下悬崖的等,都因古道难行,未及时得到抢救,死在古道上。

    求学也得翻山越岭走古官道。井冈山1958年前没有中学,1969年前没有高中。关北的学子,还得自己担米、挑菜、担书籍,沿古官道,翻越大山求学。

    民间大侠也在古官道上出现过。小通邹桂信老村长曾经向我们说:

    古时,小通的下通大坪里住着曾、彭、刘姓三户人家。有一年干旱闹粮荒,曾家儿子曾棋禄因到太湖财主家抢粮分发穷人,被告到永新县衙。押进牢后,买通牢头,天暗后回到家中,其母赶紧杀 鸡昂俚 (未生蛋的小母鸡)加冬酒大火闷煮。他吃饱后,连夜再下太湖抢粮。次日,天还没有亮,已神不知鬼不觉返回牢内。曾棋禄再抢粮之事,又被太湖财主告到县衙。可这次县官怎么也不敢相信: 一夜之间,往返太湖、闪里(指永新县城)二百多里,除非神仙。

    于是,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其实,闪里 小通 太湖 闪里,远不止二百里,想必走还是走古道,因为没有其他道路,关键是吃了 鸡昂俚 ,浑身是劲,再加上跑得飞快。

    拿山老街

    古官道示意图显示出拿山老街是关北古官道的中枢。老街呈十字形,纵横约一里路,街宽约3米,石阶道,道两旁是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临街挑檐骑楼,底层皆商铺,约有30家商铺,还设有宰牛场杀猪场。1970年前,每天要接待50多名挑客。

    据拿山村张甘予等几位老人回忆:1949年解放后,拿山区政府就设在拿山 嘉会堂 内,永新县第九区区政府就立在拿山嘉会堂前,区长叫王企,东北人,是部队留下来的。

    史料记载,拿山村有700年的历史,是关北7个张氏村庄的起源地。传说明初,开村祖公张天翔(原泰和县搓溪人),在拿山河撑竹排拉纤谋生,老天做媒,娶了龙氏三娘为妻,定居繁衍在拿山。张天翔凭借天然的水域条件和精湛的孵鸭技能,创业发家致富,培养三个儿子都成为进士。当时,父子四人协力建成了尊学重教的 培德堂 (私塾)而闻名乡里。十三世张伯琳建了 嘉会堂 (张氏大宗祠),以供张氏后裔祭拜集会。

    拿山自然村人才辈出,明、清年代曾经出过10多位进士、举人和武官。明朝,村里的张泞,在永新做县官,此人为官期间做了好多善事,比如,修了从白沙塘到永新的桥和路,还拿出俸禄救济了很多穷人。为此,明朝成化十七年,皇帝赐了一块 圣字方 ,用以表彰张泞的功德,此 圣字方 现立于拿山崇义堂上方。祠堂门前还竖立着10多块边长30 50厘米,高2米多的黄色石碑,铭刻着张懋嶷等祖辈的名人事迹。

    这个古老的村庄虽然经历岁月的沧桑,但700年来 勤耕 崇文 忠厚 道义 传家的淳朴民风,依然坚定地维系着它的尊严。

    官道上人来人往,各种行当也就在拿山街、厦坪街、石门、碧溪等应运而生。尤其是拿山街,商贾往来频繁,货物充斥街市两边。南来北往的官吏、士兵、商贾、过客、平民、挑夫都需要在这里休整。于是,街上市肆繁华,有镖局、武馆,竹木铺里斗笠、草鞋、竹筒、竹罐应有尽有,药铺兼治病,链衣铺除了补补缝缝,还卖腰巾、衫衣、布鞋、绑带。酒肆开得最多,接待晚到的过客,到深夜才打烊,酒肆的酒,可以论坛,也可零打。关北米酒、米烧,家家皆有,无须掺假;新酒,均浮 绿蚁 ,无须检验。

    关北人有吃早酒的习惯,走古官道,得过八、九点钟,路草没有露水才好。为此,过客更有时间吃餐早酒。过客走南闯北,世面见多了,嘴巴极刁,往往不满意酒肆挂出的菜牌。清早,他们会亲自到早市的肉铺、鱼摊挑选鱼肉,然后提到酒肆后厨,请大师傅加工。选猪牛脊背肉上介于瘦肉和肥肉之间的薄薄的一片炒青椒;选猪的颈脖和脊背相连处的一排骨肉,两端有很多嫩骨,俗称皮梳骨;选猪的心血管炒辣椒,选牛熟中骨架、脚筋、蹄子上的骨边肉炒干辣椒;到鱼摊专买泥鳅黄鳝,泥鳅焙干炒辣椒,黄鳝则大火爆炒,快速成 龙卷风 (卷盘黄鳝)。

    几千年过去,那些美味佳肴被沉淀下来了,成了拿山老街与众不同的拿手菜。

    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起点和终点

    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有菜肴,更重要的是,沉淀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精神。

    1928年秋天,朱德、毛泽东领导红四军第十师(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的一部分,曾在拿山村驻扎了两个多月,主要任务是休整部队、筹集军粮,并到附近的茶坪、北岸、厦坪、菖蒲、小通等地宣传发动群众。

    红军白天在祠堂学习操练,晚上则露营在村东面的柏树堤下。红军选择在柏树堤下露营,一是不扰民,二是防偷袭。因为当时根据地周围白军猖獗,而柏树堤下秋收后四周空旷,视野开阔。由于红军纪律严明,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爱戴。当时,拿山村各家各户都集粮给红军,并帮助照顾红军伤病员。村里张本生、张义发、张特发等一批后生都参加了红军。经解放初统计,拿山籍的革命烈士就有26位。

    据拿山自然村张积霖(81岁)、龙福媛(女,94岁)等回忆,小时听大人说起,1928年秋,在村东面五雷仙山上,红军曾与白军有场激烈的反狙击战,至今战壕、碉堡弹痕犹在。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实地考证,这是当年红军要离开井冈山时的第一仗。

    去年金秋十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部分转业退伍军人、村民和孩子们在现场隆重举行了立牌仪式,告慰英烈。

    老红军女战士曾志在她的回忆录里深情地写到: 当年才十八岁,人生第一次醉酒就在拿山村。老俵从二楼拿下一坛酒,坛口上封着黄泥巴,底层是竹叶,打开后酒香撩人。老俵热情好客,所以情不自禁喝醉了。当时还有彭德怀、陈毅、肖克、栗裕、何长工等老红军,都在拿山村驻扎战斗过。

    1962年3月,朱德委员长(时年76岁)重上井冈山时,他特别交代 在拿山吃了中饭再上山 。

    1965年5月,毛主席(时年72岁)重上井冈山时,也念念不忘拿山,向当地干部问起拿山。

    可见,当年红军与拿山村的老表结下了多么深厚的革命情谊。

    毛主席、朱德委员长老一辈革命家惦记拿山,是有深刻原因的:因为拿山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重要坐标。

    1927年10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11月,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详细表述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具体范围:

    第一个根据地是井冈山 四周从拿山起经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十都、水口、下村、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垇、五斗江、车垇到拿山,共计五百五十里。

    拿山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起点,也是终点。

    而今,拿山村已作为井冈山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誉为 井冈第一村 。

    仰望着在拿山村原址建起的井冈山火车站和井冈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柏油路、水泥路、可通达全国各地的铁路,就想起井冈山当年红军留下的 红军为劳苦大众谋利益 工农红军为工农 的标语,脑海里总不断地涌现出在当年小道上挑粮、打仗的红军、爬山涉水上井冈的500名省市干部、参加 马路 油路 铁路 建设者的身影。

    无数革命前辈的 初心 ,就是千辛万苦要为后人开辟出一条更广阔、更开放、更幸福的大路。

    (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