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食 > 正文

    汉源勘察报告

    时间:2020-09-17 11:35:35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县 汉源县 xxx 工程

      岩

     土

     工

     程

     详

     勘

     报

     告

     XXX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汉源县城 x xxx 工程

      岩

     土

     工

     程

     详

     勘

     报

     告

     法 定

     XXX

      1 2011 年 年 4 4 月 月 0 20 日

     X XXX 成都分院

     地

     址:

     目

      录

     1 前

     言

     ................................ .........................

     1 1

     1.1 工程概况 ................................................... 1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 1

     1.3 岩土工程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 ................................. 2

     1.4

     勘察等级 ................................................... 3

     1.5

     勘察技术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 3

     2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 ...............

     5 5

     2.1

     自然地理 ................................................... 5

     2.2

     地层岩性 ................................................... 9

     2.3 地基土的试验及测试指标 ..................................... 9

     2.4 不良地质 .................................................. 11

     2.5

     水文地质条件 .............................................. 12

     3 地质构造及地震

     ................................ ................

     14

     3.1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 14

     3.2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 18

     3.3 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 19

     3.4 地震液化评价 .............................................. 19

     4 场地及地基评价

     ................................ ................

     20

     4.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 20

     4.2 地基土力学性质评价 ........................................ 20

     4.3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 21

     5 地基基坑工程

     ................................ ..................

     22

     5.1 基坑(槽)排水 ............................................ 22

     5.2 基坑(槽)边坡稳定 ........................................ 22

     5.3 施工监测 .................................................. 22

     6 结论与建议

     ................................ ....................

     23

     7 7

     附图

      1、 勘探点布置平面图(1 张)

     2、 1-1'——13-13'工程地质剖面图(13 张)

     3、 钻孔柱状图(17 张)

     8 8

     附件

      勘探点一览表

     土工试验报告

     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

     1 前

     言

      1.1 工程概况 汉源县汉源县政府,委托XXX,完成汉源县城xxx房建工程汉源县xxx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拟建物包括:办公楼(其中中间单元为 4 层,两侧单元为 3 层,半地下室)、食堂及宿舍楼(其中食堂 1 层,宿舍楼 6 层),其中:办公楼(4F)±0.000=1033.45,食堂及宿舍楼(6F)±0.000=1032.00。均拟采用框架结构,办公楼柱距 7.2m,食堂及宿舍楼柱距 8.4m;办公楼、食堂及宿舍楼采用独立基础;对沉降的敏感程度均为中等;办公楼拟设半层地下室。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按业主提供的工程建筑平面布置图,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拟定勘察任务与要求为:

     (1)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同时应对该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

     (2)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 提供地基变形计算的岩土技术参数。

     (4)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 拟建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判断场地属有利地段或不利地段、场地类别、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情况及液化程度。

     (7)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对拟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

     (8)当不能利用天然地基作基础的持力层时,请提供相应地基的处理建议意见和相应的岩土技术参数。当遇软弱下卧层或透镜体存在时,应探明其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厚度等,并提供处理建议。

     (9)提供基槽开挖坡率值。

     (10)钻孔平面布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1)

     钻孔布置间距 6.7~20.0m; 2)每幢拟建建筑物应有 6 个钻孔,其中 1/3~1/2 孔为控制性钻孔; 3)当遇特殊情况(如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勘探点数。

     (10)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一般为 18 米; 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除满足地基主要受力层计算所需深度外 , 还应满足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深度;一般为 20~24m 米。

     1.3 岩土工程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

     本次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规范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3) 《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7)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9)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0)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国家、行业及地区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1.4 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 3.1.1 条,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第 3.1.2 条本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第 3.1.3 条,地基等级为二级,第 3.1.4 条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5 勘察技术方案及完成的工作量

     1.5.1 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地质调查,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回转钻探以及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等综合方法对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1.5.2 勘察工作布置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拟建建筑物性质,结合临近场地的勘察资料及建筑经验,勘探点、线原则上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间距 6.7~17.7m,勘探线间距 6.7~17.7m。

     本工程采用 XY-1 型钻机回转钻探,取芯以进行分层描述、定名。在钻探取样进行鉴别的同时,取样进行室内试验以综合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粉质粘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N)试验和取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以评价该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取水样进行分析,以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本工程共布置 15 条勘探剖面 (见《钻探点平面布置图》)。钻孔测放依据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控制点坐标及高程,①H003:X=3250326.5792,Y=269935.3604,H=1146.0120;②H004:X=3252596.7652,Y=269773.5404,H=1108.6860引测,测放各钻孔具体位置及高程,各孔孔口高程为 1036.06~1046.29m ,最大高差 10.23m。

     钻探外业采用 2 台 XY-1 型钻机,钻进取芯、取样、标贯,外业于 2011年 4 月 13 日至 4 月 19 日结束,历时 7 天。

     1.5.3 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完成回转钻探进尺 346.5m/17 孔,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6 次,取土样 6 件,取岩样 6 件。

     2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汉源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县城在大渡河、流沙河所围成的宽缓斜坡上,瀑布沟水电站库区左岸,距离电站大坝约 32km,距成都约 285.7km,距雅安市区 147km,拟建的雅安—攀枝花高速公路在新县城边通过,复建的108 国道也将穿越该地区,成昆铁路汉源站距县城 32km。勘察区位于汉源县新址萝卜岗城区北侧,地处 2#主干道的黄鹤大道和江汉大道倒“U ”字形折转位置,南距龙滩沟 150m。公路铁路交通十分方便。

      2.1.3 水文气象条件 汉源县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亚热带气候区,区内四季分明,干热乌斯河镇汉源火车站皇木镇瀑布沟水电站至昆明清溪镇九襄镇宜东镇富庄镇至攀枝花至雅安161Km至石棉64Km荥经县至泸定甘 洛县至甘洛至甘洛县棉石拟建雅攀高速108国道N县级公路沟 滩龙306省道汉源新县城萝卜岗场地交通示意图定县泸至成都

     多风少雨;因受东北大相岭阻隔的影响,故又有凉山州东部的大陆气候特征,高山寒冷,河谷炎热,垂直变化显著;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数可占照时数的 34%,多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96 天。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常出现春伏旱和七、八月的夏洪秋涝,屡有暴雨、冰雹、山洪及泥石流等灾情发生。

     据汉源县气象站 1951~1991 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17.80C,极端最高气温 40.90C,极端最低气温-3.30C,平均年蒸发量 1395.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68%,定时最大风速 15.3m/s。多年平均降雨量 748.4mm,年最多降雨量 935.1 mm,年最少降雨量 465.1mm,历年最大日降雨量 168.2mm,平均年降水日数 143 天,降雨集中在 5 至 10 月,占年降雨量的 80~90%,七、八月最多,占年降雨量的 45%,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频率达 83%。降雨量、蒸发量统计详见表 2-1。

     表 表 2 2 - 1

      汉源县多年平均降雨量、蒸发量 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降雨量

     (mm)

     1.1

     5.2

     15.2

     47.6

     72.8

     107.1

     166.2

     148.6

     102.8

     47.2

     14.6

     15

     743.4

     蒸发量

     (mm)

     79.0

     90.0

     147.6

     188.6

     172.8

     142.9

     154.9

     115.6

     88.2

     75.2

     72.1

     149.1

     1491.1

     汉源属大渡河水系,多由北往南流。勘察区地表水主要为流沙河河水,

     该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场地东北侧,于现汉源县城南东缘汇入大渡河,为大渡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为 1170.3Km2 ,河床纵坡 1.13%,多年平均径流量22.9m3 /s,最大径流量 1020m 3 /s,最大含砂量 96.6Kg/m 3 ,其水位变化幅度大。丰水期都在 6~9 月,枯水期在 12 月至次年 3 月,大渡河水质较流沙河好。

     工程区内无冲沟。场地南侧相距 150m 有一条龙滩沟,由于本区多暴雨或阵雨,垦殖率高,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较严重。龙滩沟旱季基本无水,仅有少量生活污水,其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

     照片 2 2- -2 2

     龙滩沟基本无水

     照片 2 2- -3 3

     龙滩沟生活污水

     因工程区外三面临空,切割较深;地表覆盖层粉质粘土透水性较弱,使地下水不易下渗,地下水补给来源较少;水位受雨、旱季影响明显,雨水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因此地下水位埋深较大,钻孔揭露多为干孔;当地居民多靠降雨解决生活用水,属典型的“靠天吃水”的严重缺水地区。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流沙河为其主要排泄通道。

     2.1.2 地形地貌

     场地区大地构造处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川滇南北向构造和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构造交接部,区域地貌为川西南深切割山区,

     地形地貌严格受构造制约,多呈南北向展布,地势西高东低,四周高山环绕,内侧向大渡河谷地倾斜深陷;地貌以山地为主,复杂多样。从形态看,高山、中山、低山、丘陵、河谷阶地种类繁多:从成因上看,褶曲构造、断层构造、流水、岩溶、重力、冰川等地貌都齐全,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相对高差悬殊:全县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峰有 21 座,最高峰是与泸定县交界的马鞍山,标高 4021 米,最低点是永利彝族乡大渡河出囗岸边的白熊沟囗,标高 550 米,相对高差 3471 米,平均高差 1100 米。

     勘察区位于流沙河左岸缓倾斜坡地段,为单斜坡,属构造剥蚀中低山斜坡地貌,近南北向展布,向流沙河倾伏。总体地势西高东低, 横向上地形西陡东缓,呈向东(流沙河)倾斜的单斜山地形,纵向上波状起伏,坡度一般 15~25°,局部有陡坎。最高点海拔高程为 1128 米,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820 米,相对高差为 308 米。坡面植被不发育,多为农作物所覆盖。第四系土层较厚,冲沟深切及陡坎处可见基岩出露。

     场区(见照片 2-4)内发育的冲沟为龙滩沟,场地位于龙滩沟中下段,左侧,相距 150m。龙滩沟沟床坡降较大,多大于 10%。龙滩沟向总体与地形坡向一致,切割深、规模较大,最大切割深度达 70 米,宽达 120 米,多呈“V”字型,沟壁及沟床基岩裸露。

      照片 2-4

     场 地 全 貌

     2.2 地层岩性

     据地面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井探(场地西侧正在施工抗滑桩)揭露,场址区出露的地层主要由人工堆积层(Qml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第四系全新统古滑坡堆积层(Q 4del )、三迭系白果湾组(T3 b)。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2.2.1 人工堆积层(Qml )

     人工填土:黄褐色,饱和~稍湿,松散,由砂页岩碎块、碎屑和粉质粘土人工堆积而成。层厚 0.50~3.8m。

     2.2.2 第四系古滑坡堆积层(Q 4del )

     灰褐色、灰黑色,以粘性土为主,母岩主要为砂岩,呈半胶结状,稍湿。主要分布于拟建办公楼北东角,占红线范围约 1/8,面积 1288m2 。

     2.2.3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4el+dl )

     粉质粘土:灰黄色,湿~稍湿,可塑~硬塑,少量呈坚硬状,含 20~30%砂岩碎石、块石、及角砾。厚度 0.50~5.20m。

     2.2.4 三迭系上统白果湾组(T 3 b)

     具大型缓倾斜层理、交错层理,反映河流边滩沉积环境,分布于整个场地,构成场地基底。岩体产状:84°~90°∠11°~13°。

     强风化砂岩:灰黄、褐黄色;细~中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泥质钙质胶结;节理发育,裂面有铁质浸染,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短柱状,1.40~2.70m。

     中风化砂岩:黄灰、灰黑色;细~中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泥质钙质胶结;节理发育,裂面有铁质浸染,岩芯较为破碎,多呈短柱状,属Ⅳ级较软岩。

     2.3 地基土的试验及测试指标

     本次勘察的标准贯入(N)试验及室内试验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统计结果见表 2-5~2-7。从试验结果可知,场地内分布的粉质粘土层层承载力较低。

     标准贯入(N

     2-5 土性名称

     统计

     频数

     最大

     值

     最小

     值

     平均

     值

     标准

     差

     变异

     系数

     统计

     修正

     系数

     标准

     值

     f ak

     (kPa)

     粉砂①

     6

     6

     3.5

     4.9

     0.947

     0.194

     0.911

     4.1

     100

      土工试验结果统计表

     表 2-6 4-1 3.7-3.9粉质黏土21.9 2.01 2.73 0.656 40 91 33.0 17.6 15.4 0.28 0.24 6.9 52.0 18.52-1 4.5-4.7粉质黏土22.2 2.01 2.72 0.654 40 92 29.0 18.5 10.5 0.35 0.28 5.9 41.0 17.38-1 4.7-4.9粉质黏土25.6 1.95 2.73 0.758 43 92 36.7 20.2 16.5 0.33 0.26 6.8 48.0 17.89-1 5.7-5.9粉质黏土26.5 1.94 2.73 0.780 44 93 35.7 19.9 15.8 0.42 0.31 5.5 37.0 16.212-1 3.3-3.5粉质黏土24.9 1.96 2.72 0.733 42 92 33.0 19.8 13.2 0.39 0.30 5.8 40.0 16.516-1 3.5-3.7粉质黏土26.7 1.94 2.73 0.783 44 93 34.5 20.0 14.5 0.46 0.34 5.2 35.0 15.7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26.70 2.01 2.73 0.78 43.91 93.10 36.66 20.16 16.50 0.46 0.34 6.90 52.00 18.5021.90 1.94 2.72 0.65 39.53 91.19 29.03 17.59 10.50 0.28 0.24 5.24 35.00 15.7024.63 1.97 2.73 0.73 42.05 92.32 33.64 19.32 14.32 0.37 0.29 6.01 42.17 17.002.10 0.03 0.01 0.06 2.01 0.65 2.69 1.03 2.19 0.06 0.04 0.67 6.55 1.050.085 0.017 0.002 0.081 0.048 0.007 0.080 0.053 0.153 #### #### 0.11 0.155 0.0621.07 1.01 1.00 1.07 1.04 1.01 1.07 1.04 1.13 1.14 1.10 0.91 0.87 0.9522.90 1.94 2.72 0.68 40.39 91.78 31.41 18.47 12.51 0.32 0.26 5.46 36.75 16.13来样编号取样深度(m)土样名称物

      理

     及

      力

     学

     性

      质含水率ωo(%)密度ρo(g/cm 3 )比重Gs孔隙比eo孔隙率n(%)饱和度Sr(%)可塑性试验 压缩试验 抗剪强度液限ω L(%)塑限ω 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 L压缩系数当P=100~200KPaa v (Mpa -1 )压缩模量Es(1-2)(Mpa)内聚力C(kPa)内摩 擦角φ(°)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样本数(个)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岩石试验结果统计表

     表 2-7 R 0 R d R w4-2 10.0-10.2 砂岩 2.75 26.442-2 9.0-9.2 砂岩 2.62 16.218-2 11.2-11.4 砂岩 2.57 18.999-2 10.6-10.8 砂岩 2.61 19.7112-2 8.8-9.0 砂岩 2.64 18.3416-2 14.0-14.2 砂岩 2.60 20.56样本数(个)

     6 6最大值 2.75 26.44最小值 2.57 16.21平均值 2.63 20.04标准差 0.06 3.46变异系数 0.024 0.173修正系数 1.02 0.86标准值 2.58 17.18烘

      干ρd饱

      和ρw天 然岩样编号取样深度(m)岩样名称物

     理

     性

     质烘

     干 饱

      和统计结果力

     学

     性

     质天然含水量W 0(%)密度(g/cm 3 )比重(G s )孔隙率n(平均极

     限

     抗

     压强

     度(Mpa)天然

      ρ0

     2.4 不良地质

     于勘察区北东(富堂村五组)见一古滑坡堆积体。据已有勘察资料,原始地表见多级宽缓平台,与同一高程内地表形状差异明显,表现出滑坡地貌的一些特征;主滑方向近 90°,南北方向长近 900m,东西方向宽 30~500m,面积近 0.35km2 ;据本次钻探揭示,KZK2 中见有滑动面存在(见照片 2-8)。据调

      照片 2-8

      古滑坡滑动面 查,近 60 年内,坡体无滑动迹象;地表土体、房屋无拉张裂缝;坡体上植被正常,无马刀树等。表明此滑坡为一古滑坡,目前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

     此外,据本次工程地质调绘,主要为西侧、东北侧新建公路高填方区,浅表堆积层滑坡;未见崩塌、泥石流、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矿坑及采空区分布。

     受区域断裂的影响,岩石见三组主要裂隙,勘察内基岩产状为 60~80°∠10~25°,坡向为 90°,坡角 20~25°,作极射赤平投影图(见图 2-9)。

     坡向产状ⅢⅡⅠ坡向:90°∠20~25°产状:60~85°∠10~15°Ⅲ:第三组裂,产状225~2305°∠65~70°Ⅱ:第二组裂,产状95~100°∠75~80°Ⅰ:第一组裂,产状310~315°∠70~75° 图 2-9:裂隙、产状、坡向赤平投影图 据赤平投影图Ⅰ、Ⅲ组裂隙倾向与坡向相反,Ⅱ组裂隙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坡角小于裂隙倾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产状与坡向相同,且坡角大于倾角,据调查,岩石中无层间软弱夹层及顺层结构面,因此,场地内主要结构面对斜坡稳定是有利的,不会因结构面失稳而产生滑坡、大规模崩塌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2.5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表水

     场地位于中低山斜坡地带;冲沟发育,在雨季有季节性流水;地表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所补给,流量受大气降雨所控制。

     2.3.2 地下水

     场地所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因工程区外南侧龙滩沟、东侧流砂河两面临空,切割较深,导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雨水向下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或顺坡向径流,水位受雨、旱季影响明显。勘探时属枯水期,因此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勘探过程中各钻孔均未见地下水。据已有勘察资料,在旱季仅在冲沟极少量地段见覆盖层内有地下水呈点滴状或小股状泄出,水量很不稳定,流量为0.05L/S。据已有勘探资料的钻孔注水试验,三迭系白果湾组(T b )强风化基岩裂隙渗透系数 K=2.088m/d,属透水层;白果湾组(T b )中风化基岩裂隙渗透系数 K=0.1133~0.360m/d,属中~弱透水层。利用城市主次干道钻孔注水试验成果,见下表(表 2-9)。

      钻孔注水试验成果表

      表 2-9 计算公式:rLLSQK2lg366 . 0

     2.3.2 环境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场地内未见地下水,借鉴已有临近场地的勘察资料,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评价,现场采取土样 2 件进行腐蚀性试验,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试验结果见评价表 2-10。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 G 及第 12.2.1~12.2.5 条规定:场地所属环境类别为 II 类,场地内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 2-10 序号

     评 价

     试 验

     项 目

     水的腐蚀性判定

     土的腐蚀性判定

     评定 实测值

     腐 判 定

     实测值

     腐钻孔编号

     稳定注水量Q

     (m3 /d)

     试验段长度 L

     (m)

     孔中水头高度 S

     (m)

     钻孔半径 r

     (m)

     渗透系数K

     (m/d)

     1AK2+700 293.9 11.1 12.5 0.0455 2.088 1AK2+860 35.48 13.41 7.45 0.0455 0.360 2AK4+780 6.29 6.5 9.3 0.0455 0.094 8BK3+535 5.6 5.2 8.2 0.0455 0.113

     要 求

     标准

     环境类型为Ⅱ

     蚀性等级

     标 准

     蚀性等级

     1

     按 环境 类型 对砼 结构 的腐 蚀性

     SO 42-

     (mg/L)

     <300

     71.6-97.5

     微 <450

     45.6-144.6

     微 Mg2+

     (mg/L)

     <2000

     29.4-32.2

     微 <3000

     49.1-56.3

     微 NH+

     (mg/L)

     <500

     0

     微 <750

     /

     /

     总矿化度(mg/L)

     <20000

     385.4-424.0

     微 <30000

     /

     /

     2

     按 地层 渗透 性判 定砼 结构 的腐 蚀性

     PH

     >6.5

     7.18-7.25

     微 >5.5

     7.71-7.75

     微

     HCO 3-

     (mmol/L)

     >1.0

     5.03-5.05

     微 >1.0

     244.5-285.1

     微

     侵蚀性C0 2

     (mg/L)

     <15

     0.0

     微 /

     /

     /

     3

     判 定对 钢筋 砼中 的钢 筋腐 蚀性

     Cl- (mg/L)

     <100

     49.8-54.5

     微 <400

     32.5-38.1

     微

     4

     判 定对 钢结 构的 腐蚀性

     PH

     >5.0

     7.18-7.25

     弱

     /

     /

     /

     Cl- +SO42-

     (mg/L)

     <500

     103.5-127.6

     备注:其中对土的判定标准单位由水的 mg/L 相对应为mg/kg

     3 地质构造及地震

      3.1 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1 3.1.1 地质构造

     工程区内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Ⅰ级)西缘上扬子台坳(II 级)之峨眉山台拱(III 级)的荥经断凹(Ⅳ级),区内断层及褶皱发育,主要表现为北北西、近东西及南北向的断裂及东西、南北向短轴褶皱。勘察区位于大岭向斜的北西翼,总体上属单斜构造,有褶皱 2 条、断层 2 条。

     野猪塘向斜:拟建城市主干道及次干道主要位于野猪塘向斜的轴部, 野猪塘向斜西起硝洞子,东至上指大地,轴向近东西,长约 3 公里,轴部宽缓,倾伏角 20°,为一北东倾伏向斜。

     垭口头背斜: 轴部位于拟建城市主干道及次干道的南东侧,垭口头背斜轴向近东西,长约1.5公里,枢纽南倾,倾角82.5°,为一南西倾伏的鼻状背斜。

     F1 断层:位于勘察区北西,下伏灯影组地层中,走向北西,长约 2000 米,为一南西陡倾(倾角 75°)的逆冲断层,沿断层伴有 2~3 米宽的矿化带。

     F2 断层:位于勘察区中北部野猪塘。据现场地质调绘,在陈家沟北岸公路陡坎处灰岩(P1y)逆掩于砂岩(T3b)之上,且接触面上基岩破碎,破碎带宽0.5~1.0m,见断层泥,其上伏第三系昔格达组地层未被破坏;据 XGZK20、XGZK19、XGZK18、XGZK16 揭露,灰岩(P1y)逆冲于砂岩(T3b)之上,且灰岩与砂岩接触带上基岩破碎,断面光滑;综上,F2 为一走向近南北向,倾向北西,倾角 78°的平推逆冲断层,形成时代早于第三系。

     2 3.1.2 节理裂隙

     据现场调查,发育于基岩中的裂隙有三组:I 组:产状 310~315°∠70~75°,5 条/米,裂面粗糙,微张~张开,宽 0.5~1.0cm,延伸 2~3m,见少量钙质、泥质碎屑物充填;II 组:产状 95~100°∠75~80°,2 条/米,裂面光滑平直,微张,无充填,延伸 1~2m;③组:产状 225~230°∠65~70°,6 条/米,裂面光滑平直,微张,无充填,延伸 0.5~1m。根据上述几组裂隙作裂隙走向玫瑰花图(见图 3)。

     图3:汉源县新城三区节理走向玫瑰花图6 4 2 0270° 90°0° 由节理走向玖瑰花图可知,区域内构造主要受北西~北东两组内应力控制。

     3 3.1.3 新构造运动

     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极为强烈,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不整合、阶地和地震。按地质发展时期分叙如下: 1 新构造期前 属于山间盆地沉积的昔格达组,与下伏震旦系~侏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晚第三纪区域内已发生了广泛的褶皱隆升,并形成九襄~唐家~富泉的宽 1~3Km 的南北向低洼地带,即流沙河古河道雏形。且东岸发育了汉源麦地坡古滑坡、唐家猫桥古滑坡、九襄黄土坡古洪积等。

     2 晚第三纪至早更新世 晚第三纪,受地壳差异升降运动的影响,金坪断层与唐家隐伏断层间的断块相对下沉,其上沉积了 400 米厚的昔格达组湖相砂泥岩。

     早更新世末,发生喜马拉雅运动 II 幕构造活动,老断层复活,并使昔格达组高角度倾斜,产生了北西西褶皱、断层。

     3 中更新世至全新世 区域内地壳急剧抬升,流沙河西岸为强烈侵蚀区,东岸造成了昔格达组的多级夷平面。形成了富泉乡坡积扇,与昔格达组呈侵蚀接触,坡积物为玄武岩角砾石。坡积顶部具 20~30cm 厚的网纹状铁质风化壳,与上覆晚更新世的 II 级阶地冲洪积层呈明显的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平行不不整合面代表了喜马拉雅运动 III 幕的产物。

     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了区域内 I、II 级阶地冲积和山麓洪积扇堆积。

     全新世以来,区域内地壳基本趋向稳定,形成了 I 级内叠阶地。

     1964 年 4 月 22 日,汉源发生震级 4.5 级、烈度 VI 度的地震,震中座标为东经 102°30′,北纬 29°24′,恰好为金坪断层与小沟断层交汇处。表明近期区域内的一些断层仍在活动。

     4 3.1.4 地震 拟建工程区地处我国中部南北向地震带中南段的东侧。该区无强烈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历史上也无 5 级以上强震活动记载,其地震效应属工程区外围强震活动的波及区,外围强震发生带有:①西北面的炉霍——康定地震带(历史记载最大震级 7.75 级);②西南面的冕宁——西昌地震带(最大震级7.5 级);③北面的松潘、龙门山地震带(最大震级 7.5 级);④东面的马边~昭通地震带(最大震级 7.1 级)。其中强震震中与工程区距离分别约为 95km、165km、320km 和 135km。

     自公元前 26 年至今有历史记载以来,工程区外围约 300Km 范围内(即东经 99°40′~106°00′与北纬 24°50′~32°40′之间),共发生 7 级地震以上强震 16 次,影响工程区的烈度为Ⅶ度。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以及潜在危险性的研究成果表明,项目区未来面临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外围地震带发生强震时对它的影响,其中对工程区影响最大的潜在强震震源区是西北面炉霍——康定地震带的康定、磨西间的汉源——昭觉断裂带地区,其潜在地

     震震级分别为 M>7.25 级和 5.5~6 级。对工程区的影响烈度可达Ⅶ度。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表明,场地未来 50 年超越概率为 63%、10%、3%的地震烈度值分别为 6.1、7.4、7.9 级,相应的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值为 46cm/s2、143 cm/s2、208 cm/s2。

     1981 年经四川省地震局鉴定,瀑布沟水电站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1985年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又对瀑布沟水电站开展了大量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以及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基本烈度复核鉴定工作,并经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评定委员审查、国家地震局审定批准瀑布沟水电站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Ⅶ度。

     3.2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并参照电站审定地震基本烈度,拟建汉源城市规划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为 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见地震构造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图 4)。

      3.3 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划分标准,本场地地基土属中硬土;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于 5.5 米,由此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 II 类,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本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3.4 地震液化评价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VII 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第 4.3.3 条之规定,应对饱和粉土、砂土进行液化判别。

     场地内地下水埋深较大,据钻探与地质调绘,场地内无砂土、粉土分布,故可以不考虑液化影响。

     4 场地及地基评价

      4.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勘察区场地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Ⅰ级)西缘上扬子台坳(II 级)之峨眉山台拱(III 级)的荥经断凹(Ⅳ级),其稳定性受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的控制,场地北侧相距场地约 15m 有一条 F2 断层通过。拟建工程区地处我国中部南北向地震带中南段的东侧。该区无强烈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内地震烈度最大为 VII 度。

     据节理裂隙产状、坡向赤平投影图,各构造面与坡向大角度相交,岩体在在各构造面作用下稳定性较好,不会因结构面失稳而产生滑坡、崩坍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但岩层产状与坡向一致,形成顺向斜坡, 场地内古滑坡堆积体现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表古滑坡后缘加载可能导致古滑坡下滑失稳。

     场地西侧有一浅表层堆积体滑坡,由于填方高度大,填土与下伏地层交界面为一顺向斜坡,该处滑坡必须治理。

     综上:场地内局部地段有古滑坡、浅表层堆积体滑坡等不良地质体存在,无崩塌、危岩、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目前,浅表层堆积体滑坡正在采用抗滑桩积极治理,而古滑坡段只要基础适当深埋,该场地即可作为建筑用地。

     4.2 地基土力学性质评价

     1 4.2.1 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根据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可按表 4-1、4-2 中采用。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设计建议值

     表 4-1 项

     目

     状态

     重 度KN/m3

     天然快剪

     压 缩 系数

     压缩模量MPa

     承载力

     特 征 值极 限摩

     天然

     饱和

     C

     KPa

     Φ

     (°)

     MPa-1

     (fa)

     KPa

     阻力

     KPa

     粉 质粘土

     硬塑

     19.8

      35.22

     29.8

     0.16

     7.23

     180

     45

     可塑

     18.5

      25.20

     23.0

     0.35

     5.6

     120

     40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设计建议值

     表 4-2 项目

     状态

     天然

     密度

     g/cm3

     饱和抗压强度

     标准值fK(MPa)

     抗剪强度

     基 底摩擦

     系数

     μ

     地基承载

     力 特 征值fa(KPa)

     岩体基本

     质量等级

     Φ

     (°)

     C

     (MPa)

     砂 岩(T3b)

     强风化

     2.01

     600

      中风化

     2.63

     32.04

     43.14

     4.45

     0.65

     1200

     Ⅳ

      2 4.2.2 地基均匀性分析与评价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办公楼(4F)±0.000=1033.45,食堂及宿舍楼(6F)±0.000=1032.00,据工程地质剖面图,拟建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三迭系白果湾组砂岩组成,属半岩半土地基,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为不均匀地基,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局部基础适当深埋。

     4.3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4.3.1 地基持力层选择 ①粉质粘土: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较大且分布连续,承载力 120~180KPa。厚度变化大,一般为 0.5~5.20 米。不宜作为建筑物持力层,因挖至基础底面标高后,将出现半岩半土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土质地基出现在

     场地北东侧,正好是古滑坡地段,为避免古滑坡坡顶加载造成古滑坡复活的不良后果,必须将基础适当深埋。故粉质粘土层不宜作为建筑物持力层。

     ②白果湾组砂岩:为勘察区内地层基底,厚度大,分布连续,承载力高,为场内建筑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其中强风化砂岩层,因厚薄不一,随地形起伏,选择为基础持力层时宜适当深埋。根据基础持力层及拟建建筑物的特性,中风化砂岩为良好持力层。

     4.3.2 地基基础方案评述 根据建筑设计情况,±0.000 标高位置食堂及宿舍楼已挖除了上覆地层,已见中风化砂岩,办公楼采用半地下室,基础底部也将挖至中风化砂岩,场内地质构造稳定,古滑坡位于强风化砂岩层顶面以上,也已避开,故建筑物基础采用天然地基、独立柱基基础型式,是经济、适宜的。

     5 地基基坑工程

      5.1 基坑(槽)排水

     本工程若在丰水期施工,开挖基槽时应采取明排水措施,设置排水沟,将雨水引出场外,避免雨水下渗,造成东侧路堤和边坡失稳。

     5.2 基坑(槽)边坡稳定

     根据基槽开挖深度以及土层情况,该工程可根据不同单体建筑采用不同的槽壁支护方式。场内大部分浅埋基础工程,其基槽边坡高度一般小于 3 米,支护措施可根据上部粉质粘土层厚度采用适当放坡,其基坑开挖若采取坡率法放坡开挖,放坡建议值宜采用 1:1.00(高宽比);强风化砂岩放坡建议值宜采用 1:0.35(高宽比)。

     5.3 施工监测

     工程建筑施工时应加强巡视基坑周边变形,防止坑槽失稳现象发生。

     6 结论与建议

      1、拟建场地地形高差大,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建筑场地为Ⅱ类,但在完善排水设施,积极治理西侧和北东侧浅表层堆积体滑坡后,适宜建筑。

     2、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VII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反应特征谱周期为 0.45s。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场地无液化土层分布。

     3、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可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

     4、场地地基土层埋藏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地基土层有关参数可按表 4-1、4-2 中所列数值选用。

     场地内粉质粘土分布广泛,厚薄不均,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白果湾组砂岩在场地内分布广,承载力高,变形小,是建筑物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5、拟建物以中风化砂岩层作地基持力层,预计基础埋深-3.0m 左右,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组成边坡的土体主要是粉质粘土层、强风化砂岩层,为基坑开挖的不稳定因素,基坑开挖时宜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及基坑四周临设安全。基坑边坡坡度允许值见表 6-1。

     边坡坡度充许表

      表 6-1 6、由于钻探尚不能完全控制孔与孔之间的地层变化,因此基槽开挖后,应通知勘察单位,会同各有关部门做好验槽工作。施工验槽时发现土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妥善处理。

     7、地下水及土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土的类别

     状态

     坡高在 5 以内的坡度充许值(高宽比)

     粘性土

     坚硬

     1:0.75~1:1.00

     硬塑

     1:1.00~1:1.25

     砂岩(Tb)

     强风化

     1:0.50~1:0.75

     中风化

     1:0.35~1:0.50

     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8、为避免工程建设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应注意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①在场地总平设计时尽可能结合自然地形,避免深挖高填,避免大开大挖。

     ②基础施工开挖和回填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严禁乱挖、乱填,以免诱发滑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各级边坡顶部不能盲目堆载弃土,而且应设置有效的施工用水排放体系;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

     ③拟建场地北东侧浅表层堆积体滑坡应积极治理,并尽快修复雨污水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应设置带形钢筋混凝土基础,并采用柔性排水管,以完善排水系统。

     9、本报告作为施工图设计之依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