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美食 > 正文

    2020年小小愿望观后感,小小愿望电影观后感2020

    时间:2020-12-24 20:08:28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电影主线简单完成度很高,笑点密集,虽然有些地方的反转透露着尴尬。三位男演员除了彭昱畅拍戏时24岁左右,其他两位30岁扮演高中生看得出来很卖力,但可能演技上限不太高。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小小的愿望》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小小的愿望》观后感1

      两颗星给彭昱畅,一颗星给魏大勋。

      抛开电影上映前发生的风波,回归到电影本身,这依然不是一部好电影,导演,编剧得背锅。即使是有面对审查的因素在内,然而整部电影被剪的支离破碎,本应该深入的东西没有深入,无关紧要的东西却贯穿片子,为捧某男一号,刻意添加戏份,使得剪辑混乱,剧情跳跃,使得观众出戏。整部片子很好笑没错,可是笑点较多都是流于表面,低俗,无聊,为笑而笑,并没有对剧情推进有较多的帮助,导演功力可见一斑。

      彭昱畅的演技是整部电影的高光,亮点,由于角色设定,他无法使用太多肢体动作去表达人物情绪,仅靠面部表情来施展演技,这是很难做得到的事,可是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完成的非常棒。无论是独白的台词功力,还是眼神的表达,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整部片子我能入戏的时刻,除了高远的戏份,另外就是高远妈妈的戏份了。至于所谓男一号的表现,先不说演技了,说台词,台词功力太差,差到极致,对乞丐的咆哮,独自回家路上的独白,这些能表现的机会统统被他用来展现台普,演技部分就是没有演技,他就是严重拖后腿的那位。魏大勋的表现中规中矩,且个人认为笑点较多集中在他身上,挺好,虽然某部分会略显演技不足,但也不显尴尬,符合角色设定。

      总而言之,对彭昱畅的未来永远抱有期待,无论他接什么戏,我都对其表现充满了信心,影帝到手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只想对片方说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金子时时刻刻都在发光,你们再怎么使手段,也无法掩盖金子的光芒。

      《小小的愿望》观后感2

      这部电影本来应该是一部好电影的,就算不能封神,他也应该是“以小博大”的典型,在小成本高质量电影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如果没有片方的骚操作的话。 电影翻拍自别国,主要讲了以为绝症的青春期少年想在自己去世之前当一次“真正的男人”的美好愿望,这不仅仅是所谓的“青春期男性的躁动”,还是在抗争疾病过程中最美好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的表现(第一亮点);两个小兄弟被主角的意志感动,出于兄弟情(第二亮点)为主角披荆斩棘帮助他完成愿望。 立意新,题材新,主题讨巧,又有新生代演技担当彭昱畅担任主角和电影的灵魂,基础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第一亮点)能够顺利爆发;魏大勋和wdl负责承担其中大部分为了兄弟而做的一系列蠢萌事,保证(第二亮点)的同时自带搞笑加成,两位都是综艺咖,自带笑点,三个人关系不错,(第二亮点)也能够真情流露,就算略显青涩,也大可因现实中的关系不错划水过去。 这部电影,本来是被寄予厚望,所有人都应该是赢家的一部电影。 现在因为片方骚操作,毁约,诈骗,强行给某人抬轿,抢“兄弟”的劳动果实,遭到了全民抵制。“小小的愿望”变成“莫得愿望”,所有演职人员的辛苦被大打折扣甚至付诸东流,可笑吗? 感谢彭昱畅和工作室在上映之后没有被资本的力量吓到,选择了晒违约合同硬刚,才没有让观众为“彭昱畅”3个字去买单后发现自己被愚弄了,谢谢你们。

      至于票房,既然wdl才是一番男一,那就别彭昱畅背锅了,是谁的锅,找谁去。 回到电影本身,由于强抬番,只能把彭昱畅的戏份生剪,虽然彭彭的演技毋庸置疑,但100的完成度他一共只给了你30分的展示空间,根本不足以把电影中的(第一亮点)即对疾病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完整的,深入的展示出来,这本来应该是电影中最重要的立意,就这么被一笔带过了。(第一亮点)深入失败。片方强行抬至“第一亮点”的(第二亮点)兄弟情,完成度本来就一般,是需要观众放水才能勉强合格的水准,现在大家都知道了wdl强抬一番,生抢彭昱畅的成果,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出戏吗?不会觉得他很假吗?他的每一个表现你都觉得假,还谈什么完成度?扪心自问,谁真的能做到看电影不受场外影响魏大勋的搞笑部分其实完成的很好,几个眼神和表情都很到位,这个角色真的很适合他,他做的很好能明显的看到进步,但是他一个人的完成度,真的能做到的太少了,何况大勋本身也不能算演技精湛,根本不足以帮助电影另寻出路。 (第一亮点)完成度不足,(第二亮点)完成失败,辅料虽完成尚可但深入不足,这部电影扑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惜了彭昱畅的演技和魏大勋的进步。 我不知道资本是怎么想的,好好一部电影折腾成这样,或许是觉得明年的“司马奖”需要一个上的了台面的“影帝”挣扎一下?想来彭昱畅这种根正苗红的优秀青年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违背原则的事的,所以强抬某人番位预定奖项?但我更倾向于另一种事实——从一开始,片方就是打定主意,“挂彭昱畅卖wdl”,咬定彭昱畅一个没资本没背景的青年演员不敢跟他们硬刚,就像以往许多咬着牙认了的大花小生们一样。没想到这个少年面对这种碾压真的敢像他一贯以来表现的那样“不惹事,也不怕事”。 这几年国产电影爆的不少,就说票榜前三的《战狼2》、《哪吒》和《流浪地球》,无一不是前期不被看好,绝地逆袭,成为票房大户,三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真诚),对观众真诚,努力+天气地利人和+真诚,观众也都愿意为电影买单,n刷票房。而《莫得愿望》片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观众不真诚。明明白白的把羊肉汤换成羊杂塞给你,你这次忍了,下次指不定还给你换成什么,或许是屎也不一定?反正你也会买单的,不是吗? 业内很多电影人如黄渤,徐峥,吴京等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观众们把好的饭菜端上来,把屎换下去,偏偏有些资方、片方不,非要打着饭菜的名义把你吸引来以后把屎塞给你,你吃吗?吃了下次还有哦! 综上,《小小的愿望》扑的一点都不冤,冤的是彭昱畅,魏大勋,真正为这部电影付出心血的台前幕后演职人员,其他为他俩而来以及对电影有期许的观众们。

      感谢豆瓣,刚住了资本的压力,让我们可以自由的说自己想说的话,有的平台被强行提分简直笑掉大牙。

      对了,你们听说了吗?因为票房,口碑和评分断崖式下跌,片方居然舔着脸把“首映日”硬改成“点映日”了,就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我都被气笑了,真的好久都没见过苟的这么白莲的傻叉了。 PS.片方逼着彭昱畅中秋节一清早发道歉微博的行为简直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实名诅咒他们赔掉裤衩。

      《小小的愿望》观后感3

      其实要是没有前面档期的这一档子事,我觉得评分应该还会不错。

      愿望可以是伟大的,但也可以是小小的,这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面对这个愿望各人心中的盘算,或者换句话说,大家其实也都太谨慎了。

      试想,在目前没有分级制度的中国电影市场,三位有流量,至少是受关注的男演员,共同出演了一部性喜剧。面对这个问题是欢乐的,戏谑的,虽然重点是友情,但是影响力是在的,是现成的。

      这种程度的玩笑对于成年人似是清风拂面,大概还有点可爱,但是对于某些半大不大的同学(实在也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说,可能话题本身就变得有趣了。

      虽然我也知道现在的孩子如何如何早熟,可既然已经早熟了就不用催熟了吧。

      但是不聊这个故事又进行不下去,被迫还是擦边球吧。

      有些东西对于中国人其实还是羞于启齿的,不然高远为什么不直接说,不然他爸怎么会宁可打昏老婆也不愿意直说。

      唉,各人心里都有一本小账,为的就是别出纰漏。上意难揣摩,下属宁做过。

      所以不是伟大就是小小,难道就不能叫最后的愿望吗?俗是俗了点,不过我觉得到是贴切。至于庶民不配伟大,那真是我呸。

      《小小的愿望》观后感4

      看的点映场,尽量客观的说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涉及剧透

      故事讲的是两位死党齐心协力帮一位得了绝症的少年完成最后的愿望,故事主线很明确。影片里有亲情,有友情,有笑点,有泪点,作为商业片来讲可以打及格分了,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是不应该只有这些的。

      比起韩国原版《伟大的愿望》来说,这部翻拍在我看来属于翻拍片十部翻车九部的那九分之一。原版的愿望和对生死的思考有巧妙的关联,这点不多说,而小愿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需要改动,硬要说得通也行,总归差了那么点意思,看得出很尽力了。但是电影一开始是照着原版拍的,为了过审再去重新剪辑和修改,故事就显得有一点碎了。前半程的情节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所以剧情流畅笑点密集;后半段的补拍镜头+重新配音,由于修改显得不是特别合理的情节,明明是A在说话切到B的画面,还是影响到了观影体验的。结尾的强行转折真的好生硬啊,但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算得上改编的点了。

      这里真的还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导演和剧本,对翻拍是有什么误解,翻拍不是指翻开别人的剧本然后开始拍。我就感觉这电影也不用剧本,你让演员们一起看下原版然后照着演就行,像我这种看过原版的,就跟二刷的感觉差不多。有一些情节其实还带一点水土不服。

      有一说一,没看过的人会觉得还挺好笑。设计的一些笑点我也能get到,好几次全场爆笑。好笑算这部片子的优点,该夸还是要夸,有几个空镜也真的很美。

      打个比方就是整部电影是一棵树的话,树干还是韩版的,树叶换成我们熟悉的颜色,挂了一些符合我们国家那个年代的笑点,然后树长到后面还长歪了。就显得,诚意一般。导演没有想要拍出自己的东西,只是想拍出一部能卖座的,还舍本逐末的把最重要的内核给丢了。因为即使放弃了那个敏感话题,原版剧本更多的关于生死的思考,也没有呈现好。你不知道这个故事重点在哪里,高潮在哪里,结局强行拔高真的让人感觉有些噎着吃不下。笑完了,擦干泪,再来回想一下,好像也并没有觉得这部电影真的讲了个啥。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真实观感。观众买不买账且看后续票房情况。

      我是一直有在关注这部片子,真的太多波折,对影片期待放得很低,对演员预期也低。以前没看过魏大勋的戏,以为只是个单纯挺搞笑的小鲜肉,但是这部电影他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大勋真的很好笑,影片大部分笑点是他来制造的,因为他演的张正阳比较憨,配上他的委屈脸就会笑果加倍。还挺适合演喜剧的,不过是刚起步的阶段。如果他有心沉下去好好磨练演技,以后喜剧片里真的可以有他一个位置,他本身就是很讨喜自带笑点的男人。有几个镜头我在想如果他能更面无表情一点来演,可能会更好笑也说不定,期待一下。但是他也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可能脸上自带笑容,导致有些哭的戏份很难分清他是在笑还是在哭还是在笑场中哭,也可能导演就是要这个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通过后期对表情的控制的加强去改进改进。加油我看好你。

      然后徐浩那个角色,其实是在憨中带一点聪明的。徐浩和张正阳两个人应该是张正阳最傻最天真,凭着一腔纯粹的友情和并不发达的智商在帮死党完成心愿,徐浩也傻,但是稍微的懵懂一点。当然这是我看了原版后对角色的定位,小愿里的演绎,总感觉过于扁平了一些,是人物去贴演员气质,而不是演员去演绎角色的感觉。特别是两场独角戏,实不相瞒,王大陆确实撑不起来。不管是台词还是表演,都让人很出戏,特别是大段的独白和长镜头的画面,放在台湾偶像剧里是适配的,放在电影大荧幕上就不可以了。真的很不适合他,我甚至怀疑导演是不是在故意整他要拍这段(这句是开玩笑)。然后另一场应该是泪点的戏,电影也处理的不好,演员也发挥的不好,反而让我笑出了声,就很尴尬。台湾腔不如东北腔自带搞笑气场是真的,用得好也可以搞笑,但这部剧里显然是负面效果。希望他如果真的要演电影的话,也拿出专业的态度来,不要拿着拍偶像剧的调调来霍霍大荧幕。最起码把普通话练练标准,台词念清楚了,这是一个演员最基本的要求,真的也不是什么努力了做不到的事。

      三兄弟里最后说高远,这个角色应该是三个角色里演绎难度最高的,毕竟躺着四肢不能动,只有面部表情和眼神、台词可以传达他的情绪。高远的演员彭昱畅,也是我来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一直很期待他演一个绝望or濒死之人,特别是看完原版后,就更加想知道他可以演成什么样子,会怎么表达。他没有让我失望。很可惜的是,他的戏份实在很少,看到首映的反馈说导演删了他很多戏份,所以从影片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他真的很厉害了。一张试卷,做完试卷了撕掉半张再给他打分。在这个前提下,他完成的很好,在仅有的发挥空间里表达他的人物,把人物立住了,该传达的都传达到了。台词的进步很明显,特别是讲长台词的时候。影片没有再给他更多一点点的空间去发挥,反正目前的观感就是他写了篇优秀作文,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作文大纲加优秀片段,就没有了。原本高远这个人物作为主人公,在最好的年纪还没活明白却要面临死亡,他是怎么想的,是害怕更多一点,还是坦然更多一点,是不是还有好多话要说,是不是还有遗憾。这里提一句妈妈的戏份貌似也被删了,所以有一个情节有点突兀。可能是我想当然的觉得由他去点题其实是更合适的,但是电影把点题这一重任交给了徐浩这个角色,也不是不行,只是从效果来看,题没点出来。高远这个人物鲜活却难以更饱满,是我对这部影片最遗憾的一个点。

      剧里父亲这几个角色也都是又搞笑又拼,给岳旸老师点赞,会错意的老父亲可真的不要太拼了。演张正阳爸爸的贾冰老师也超好笑,可以跟大勋父子组合出道了。还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宇哥,都留下了经典的片段。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三星我还是会给的。但也止步于三星了。挺好的题材,本可以有更多的进步空间,可以更好的,种种原因最后止步于此、很遗憾。就像主人公高远一样,他本可以有无数的可能,却也只能走到这里了。

      如果你只是想去电影院放松一下乐一乐,可以放心去看,起码笑到回本。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尽量客观了。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您看到这。

      《小小的愿望》观后感5

      一部没了“性”的性喜剧,我们该如何评价?这是看完《小小的愿望》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是的,这片子不好评价,因为它本身就是残缺的,如果我们给好评,偏偏它目前的质量只能说是平庸;但如果给它差评,很多人可能会说也许原来未经“阉割”过的版本很好呢,现在只是为了上映的权宜之计罢了。

      这很尴尬,不仅创作者尴尬,观众也很尴尬。审查因素的强制介入,使得这部作品的双向交流产生了隔阂,创作者的本来意图难以全数传递给观众,而观众的反馈也变成了只针对现在的“上映版”本身,可能和创作者的初始期望相去甚远。

      这样的事以后如果多一些,那中国的创作者们也不用拍电影了,表达不顺畅,观众不买账,资方不给力,上级不高兴,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干嘛呢?

      说《小小的愿望》是一部“性喜剧”,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且不说原版《伟大的愿望》本身定义就是一部青春性喜剧,即使现在阉割成了“小小的愿望”,当中也还是有几分隐晦的情色意味,但我们惊讶地发现关于性本身,竟然连提都不能提了。

      众所周知,原版当中主角高焕最后的愿望是想在临死前有一段性体验,他躺在病床上,大声地喊出来:“我要做爱!!”这应该是高焕患病以来最有活力的瞬间,同时点题片名——伟大的愿望。

      但是到了《小小的愿望》中,就在高远要说出自己“我要破处”愿望的时候,镜头一转,开始拍王大陆和魏大勋的脸,台词则说的是明显后配音的:“我想谈恋爱。”这和想做爱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吗?

      于是接下来,徐浩和张正阳这两位死党就为高远踏上了找人“谈恋爱”的路途,知道之前撤档事情的观众肯定心知肚明,这是为了过审把“做爱”生生变成了“谈恋爱”,但不知道的观众可能还一头雾水,为了“谈恋爱”能生出这么多的周章吗?

      而后面通过小卡片找“特殊服务人员”、高远的很多情色幻想都被删减的只留几秒钟,最可笑的是张正阳问姐姐“你是处女吗”变成了“理疗”、兄弟二人要为高远“打飞机”变成了点穴,这和原语境相差只怕不止十万八千里。

      事实上原版《伟大的愿望》所有的主要矛盾冲突,都是建立在“性”这一核心诉求上的,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羞于启齿,所以才会产生很多具有反差感的笑料。但到了《小小的愿望》中,“谈恋爱”本身没什么可隐晦的,所以很多冲突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当然导演只是用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法,并没有改变电影原来已经拍摄过的素材,所以我们看到徐浩和张正阳还是按照“找人帮高远破处”的原则来行事,换来的自然是被心上人浇冷水、被黑帮大哥暴打、姐姐高声尖叫了。但由于台词不搭调,总是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

      要知道既然上了院线,决定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就该以眼前的版本为准,观众也自然该以眼前的版本为标准来评价,如果觉得很多地方不合适,即使不上映,也不应该以一种不负责任的形式带给观众。

      既然《小小的愿望》重新剪辑上映了,那我们的评价就要以这一版为准,至于未阉割版有多么好,差别有多么大,无从知晓,我们也不必再提。

      那抛开被“处理”的部分不谈,《小小的愿望》质量究竟如何?我们该给它同情分吗?对于影片本身,我只能说偶有亮点,整体平庸,如果严苛点,甚至难以及格。

      首先作为一部翻拍剧,《小小的愿望》和《重返二十岁》等作品一样,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将原版故事和细节搬了过来,这当中包括人物关系、角色设计、场景布置、剧情发展,甚至连高远被爸爸推着长跑,脸上被塑料袋糊住脸的笑点,都照搬了过来。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我一直没太搞明白。如果说《重返二十岁》和《奇怪的她》还是一本两拍,那么《小小的愿望》只能说是在前作已经颇为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复制,导演提到的所谓本土化,除了《灌篮高手》、干脆面卡片等元素外,几乎没看到。

      所以如果看过原版《伟大的愿望》的观众,不仅对剧情的走向了然于胸,就连笑点都已经非常熟悉,观影的趣味自然也大打折扣。在原创电影这一概念愈加强化的今天,有了好的故事应该在其基础上开枝散叶,而不是照搬照抄,换一批演员和场景,以为就能做到“因地制宜”。

      其实不是没有可进步的空间,原版《伟大的愿望》也谈不上是多么了不起的佳作,很大的问题就是节奏慢,有些拖沓,还有韩国片一贯刻意煽情的老毛病,如果在结构和叙事上改进一下,也许会“青出于蓝”,可惜我们还是“拿来主义”,优点拿了过来,缺点也一起跟过来了。

      当主题从“破处”变成“谈恋爱“的时候,影片作为一部性喜剧最大的卖点和亮点已经产生了偏差,只能当做一部友情和亲情片来看。这一部分也是原版的亮点之一,这部当中更加放大了,尤其是结尾补拍的戏份,更是强行升华,强硬煽情。

      最后一段葬礼戏,王中磊在首映礼现场说是补拍的,可以看到影片满满的求生欲,不断努力往正能量上靠,尤其是结尾又加入了很多素人照片,这已经是现在很多国产片强行正能量的标配了,实在是看到审美疲劳。

      导演田羽生自己也说,这个版本和被“阉割”过的原版差别其实不太大。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只能说,影片还是田羽生一贯的风格,镜头语言和抖机灵这几部电影下来就没有变过,所以谈不上什么惊喜了,也就是中规中矩的作品。如果暑期档照常上映,只怕也难以成为爆款。

      田羽生的《前任3》确实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它的票房火爆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不能说田羽生就会拍电影,能拍出好电影了,从《小小的愿望》可以看出,他对于电影的偷懒态度和拍摄技法与《前任3》比没有丝毫进步,甚至还有几分退步。

      更何况这次还是东施效颦,照着拍都还拍不好。

      如果说这部戏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给三位主演各自的履历表上增添了一部代表作,对于综艺咖魏大勋来说,可能格外需要这样一部作品。事实上他在影片中的表现确实比较圈粉,尤其是那句“我家,已经容不下我了。”确实令人忍俊不禁。

      彭昱畅和王大陆的表现也尚佳,尤其是彭彭,去年我曾经和他合作拍过一个短片,拍摄当天才给到他剧本,虽然剧本不复杂,但他入戏很快,表现也很有灵气。在国内找演高远这个角色的演员,他确实是首选。可惜现在演员们和剧组闹的不愉快,没上映先内讧。

      至于新晋“烂片之王”王大陆,这部里面也不令人讨厌,不过嘴还是一如既往地大,有一个镜头我真的害怕他从银幕中钻出来把我吃掉。

      其实在看完《小小的愿望》后,更多的是同情现在国内的创作者。不仅要专注于作品本身,还得不断提升各方面的实操能力。具体指的是:

      文学功力——如何找到相近的词替换原来的台词,在既不改变台词原意的情况下,能更加隐晦地通过审查。

      剪辑功力——如何找到合适的镜头素材,替换原来的敏感素材,重新排列组合,还得保证作品的连贯性。

      沟通能力——在演员档期繁忙的情况下,如何找回演员重新配音,甚至补拍。

      应对能力——在资方众多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作品重新完成,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

      所以未来会有两种可能:

      1.上有对策,下有对策,大环境再严酷,创作者们也会有新的方法来应对。

      2.创作活力不断下降,都会拍更加安全的题材,不敢发声与表达,值得看的作品自然也越来越少了。

      只是这一切,我们又该怪谁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