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体育
  • 汽车
  • 财经
  • 搞笑
  • 军事
  • 国际
  • 时尚
  • 旅游
  • 探索
  • 育儿
  • 养生
  • 美文
  • 历史
  • 美食
  • 当前位置: 小苹果范文网 > 探索 > 正文

    大庆石油 抢救国家记忆!记录大庆石油老会战的历史

    时间:2019-07-11 12:09:46 来源:小苹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小苹果范文网手机站

    东北网7月11日讯 我们很庆幸,我们团队已经开始做了,如果再晚十年,某些历史的细节与全貌恐怕已无从知晓。

    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副主任、口述文化社发起人陈立勇说,采集留存老会战们原汁原味的第一手口述历史资料,是我们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

    记着记录着

    据统计,大庆的老会战,健在者已不足两万人,且多已进入耄耋之年,要恢复保存清晰的历史记忆相当困难。记录他们的历史,就是抢救国家记忆。

    2013年,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科研团队开展了《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史研究》课题项目,开始系统采访老会战。2017年,该项目结题,荣获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大庆口述历史记录的创举”。2018年4月,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科研团队再次成功申报油田公司软科学项目《大庆油田老会战口述史料的挖掘与研究》,2018年9月26日,大庆师范学院学生专业社团“口述文化社”成立。陈立勇带领张文彬、张永详、郭程、贾兆鑫等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开始对已采集的会战口述史料进行系统编辑和整理。

    120位老会战访谈,超100万字两卷本的《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作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献礼之作行将出版。

    壹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历史抢救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十几年前,陈立勇就听说了“口述历史”这一名词,但口述历史到底有什么意义,如何具体做口述历史访谈,没有过具体实践,直到2008年他从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大庆师范学院任教。

    那年,陈立勇与刘晓华等老师一起,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大庆精神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13年1月获批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在研究基地发展过程中,他们有了更多聆听会战老前辈经历的机会。他们见证了回忆往事的悲壮,听过筚路蓝缕的辛酸,亲闻奋斗青春的跌宕起伏。很多记忆没有被岁月模糊,反而在当事者的追忆里愈发清晰。研究会战口述历史,记录老一辈的故事,越发成为研究基地科研团队的愿望。

    也是在这期间,一部名为《我的抗战》的纪录片开始热播,崔永元及幕后团队倾注大量心血,采访三千多人,留下一大批不可复制的珍贵记忆。这让陈立勇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了“口述历史”这一事业。

    “前两天还在听他讲故事,突然就听说老人走了……”2010年前后,家住东湖小区的陈立勇听说了好几位老会战离世的消息,更加坚定了他和研究团队抓紧做口述历史的决心。

    在大庆师范学院党委的支持下,通过向油田公司主管领导汇报,与油田公司技术发展部多次沟通,经过专家组评审,2013年,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主持的《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史研究》获得油田公司软科学项目重点支持,这项学术研究正式启动。

    历史记忆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历史当事人对后人宝贵的馈赠。对这些高龄老人进行口述访谈,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这句话背后的感悟并不轻松。作为组织者之一,陈立勇坦言,最怕听到某位曾经受访的老人去世的消息,心会痛……

    他还记得,2015年6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曲作者秦咏诚离世,距离采访结束仅半年;运输“硬骨头十三车队”指导员喻新盛,接受采访时还精神矍铄,四年后已悄然离世;会战初期曾到大庆采风创作的国家一级作曲家茅地,在接受采访一年后也与世长辞;老会战李国昌作为会战口述历史采访团队的顾问,一直在帮助团队联系、采访其他老会战,2016年12月也匆匆离世……

    这让陈立勇及其团队成员们愈发领悟到,妥善对待这些老者留下的口述和实物档案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在他们的努力下,超100万字两卷本的《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作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献礼之作行将出版。

    贰是了解史料,更是挖掘史料的过程

    “老会战既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书写者。”采访过程中,陈立勇告诉记者,与地方志、党史工作部门的修史编志不同,他们采集到的资料,大多未在会战典籍和资料中出现过,通过老会战们的“口述”,发出并留住更丰富的“声音”,可以佐证历史丰富细节,因此,“这不仅是了解史料,更是挖掘史料的过程。”

    在陈立勇看来,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然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主角、配角,正史、野史大多围绕王侯将相、名人英雄等精英群体进行书写,千万普通人以群体的面貌呈现,个人、尤其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经历大多被湮没。

    其实,也许正是那些被忽视的普通人和事,能成为全面、深入认知某一重大事件的个体切片;那些当下不被关注和重视的点滴记录,也许能为以后真实还原历史提供珍贵的素材。比如,参加国庆大阅兵的人成千上万,而记录历史的主体,多为抗战英雄、劳动模范等少数精英人物。很多普通人,比如摄影师,也是阅兵参与者和具体的实施者,也有对阅兵的独特视角和深切感受。他们的口述历史,可以注视到精英们看不到的另一面。因此也有人说,“普通人的见证,在某种意义上要比名人、大人物的见证更可贵,更难得。”

    丘吉尔曾说过,“你能看到多久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历史,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记录。”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科研团队的口述历史事业,让更多普通石油人讲述和记录自己历史,成为可能。

    曾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第一采油指挥部党委书记的安启元,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人一生有个成果是不容易的,人在世上走了一趟,能留下什么?要留下脚印!留下一份精神遗产!这是很不容易的。希望你们把收集、整理大庆石油会战历史的工作进行到底,做出成果,这也是件辛苦事。”

    会战时期“五面红旗”之一的朱洪昌老人在接受研究团队采访时说:“要讲好大庆会战的历史,不仅我们要好好回忆认真讲,还需要有人去好好地梳理,整理成会战的历史资料,这样更能总结好、讲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叁大家与“大家”走向历史深处

    “说实话,作为大庆师范学院口述文化社发起人,我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慢慢地我发现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是他们‘推’着我向前。”采访过程中,陈立勇反复跟记者说,这就像老会战口述历史研究一样,绝非仅仅是学术研究项目,也绝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可以说这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

    最先伸出援手的是老会战孙宝范。孙宝范曾是大庆口述历史道路上的孤独开拓者,出版了《铁人传》和《听亲历者口述铁人》,采访了铁人的战友、亲属和知情人400余人,积累了丰富的文字记录和录音资料。他乐于看到本土团队的壮大,提供了不少音频资料和宝贵经验。

    原钻探集团总经理助理宫柯也加入进来,他对老会战杨继良、包世忠等进行了深度采访,保留了珍贵的视频,没少为研究团队牵线搭桥。

    大庆油田有线电视中心、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这些单位和部门近年来陆续通过访谈的形式记录了一些老会战的会战记忆,都无私地提供给研究团队。

    大庆师范学院对研究团队更是全力支持予以保障。学校党委副书记、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主任王革教授带领大家查阅资料、撰写采访规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在2013年之后的系统采访和编辑整理过程中,学校的老师同学们、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其中,或参与采访,或文字转录,或编辑整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18年之后对会战口述史料系统整理过程中,陈立勇、张文彬、张永祥、郭程、贾兆鑫等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5+2、白加黑,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老会战来自天南地北,口述也是南腔北调。采访团队听不懂方言,转录时,全国各地同学们都积极帮忙……

    大庆唯一研究口述历史的学生社团——大庆师范学院口述文化社,于去年9月26日成立,成员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短短一年的时间,社团人员由23人增加到41人。尽管社龄短,但他们沿着学哥学姐们走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制定计划、联络拜访、查档调研、草拟提纲、沟通反馈……继往开来!

    肆没有休止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7月1日午夜,大庆师范学院第五教学楼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大楼,陈立勇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眼看出版社给的最后截稿时间一天天临近,他心里万分焦急,抓紧做着《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的最后扫尾工作。像往常一样,他工作到次日凌晨两点,回家眯一会儿觉,早晨六点又返回办公室。下午两点,接受采访前,陈立勇刚开完工作会议,略显疲惫。

    “口述历史,古已有之……”一谈及口述历史,陈立勇立即又充满力量。他身后的书柜里,塞满了与口述历史相关的书籍资料,更多的是他“淘”来的大庆油田内部文史书籍。

    这位80后的副教授,接过会战口述历史研究的接力棒,和研究团队一起在六年的时间里深耕会战口述史研究,研究团队两次成功获批油田公司软科学项目;瞄准大庆精神研究,作为主持人顺利完成教育部社科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课题,15万字的《铁人精神》读本已初步完成撰写,并被中宣部列为2019年重点出版计划,连续4年受邀在全国、全省学术会议上作有关铁人精神育人的主题发言……

    2019年5月,陈立勇入选大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时代内涵宣讲团。

    陈立勇和团队成员坦言,在寻访老会战过程中,多数比较顺利,但也有曲折。部分老会战,或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纵然有千言万语,也不知如何表达;或因年事已高,记忆力减退,对早年回忆只剩零星;或言语功能丧失,沟通表达只能通过点头、摇头。

    陈立勇讲了与这样一位老会战沟通的故事。最初打去寻访电话,老人说:“我自己取得的那点成绩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和自己并肩奋斗的老伙计,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自己有什么资格接受采访,宣传自己呢?”尽管陈立勇反复劝他,“您就当是在给您孙子讲故事,您把故事讲出来,这也是为大庆作贡献。”苦口婆心,反复劝说,采访依然没能成行,留下不小的遗憾。

    “我们只能尽量去做……”

    文化学者冯骥才,先后著成《地狱天堂》《无路可逃——1966-1976自我口述史》《凌汛》等多部口述实录作品,在他看来,“为未来记录历史,是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

    不谋而合。艰难中举步,项目结题,书籍也即将出版,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科研团队却没有停歇的打算。

    “我们大家常常互相鼓励说,做大庆老会战口述史研究,守护住宝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财富,是一场没有休止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陈立勇说,我们团队的这些老师们选择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方向的选择,更是一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把这看作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